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冬平声 [chóng,重复][cóng,服从][gōng,供给][féng][chōng,交通要道、冲击][详注1][详注2][yóng][gōng][与雍通。周礼壅氏,汉书沟洫志壅皆作雍。][详注3][通颙]


注1:纵 从衡。《诗·齐风》衡从其亩。《类篇》东西曰衡,南北曰从。《贾谊·过秦论》合从缔交。《注》从,与纵同。
注2:笼 《广韵》《集韵》力钟切《正韵》卢容切,音龙。竹名。《张衡·南都赋》其竹则籦笼䈽篾。
注3:憃 音舂。《集韵》騃昏也。或作憧。《礼·哀公问》寡人憃愚冥顽。《注》憃,蔽於气质也。 又《集韵》昌容切,音冲。义同。
共94,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中庸庸庸疲庸保庸陋庸颛庸高庸孱庸
无庸畴庸愚庸勿庸贲庸轻庸马庸战庸
登庸租庸昏庸水庸贞庸六义附庸丰庸懋庸
勋庸妄庸平庸丁庸赞庸输庸驽庸家庸
毋庸疏庸密庸茂庸赎庸谫庸骄庸昭庸
何庸外庸贪庸反庸騃庸谨庸世庸旌庸
附庸奋庸虚庸贱庸卑庸蚩庸常庸殊庸
居庸功庸酬庸腐庸卖庸元庸采庸市庸
凡庸懦庸徵庸取庸肤庸区区庸庸浅庸流庸
民庸显庸军庸代庸买庸著庸宫庸徒庸

词语解释:中庸  拼音:zhōng yōng
(1).儒家的政治、哲学思想。主张待人、处事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何晏 集解:“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 唐 柳宗元 《祭吕衡州温文》:“洎乎获友君子,乃知适於中庸,削去邪杂,显陈直正。” 明 姚士麟 《见只编》卷中:“但恐违中庸,行怪不可率。”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判其曲直,辨其诚伪,校其得失,衡其是非,必可修一中庸之道。”
(2).指平庸、妥协、保守、不求上进。 鲁迅 《华盖集·通讯》:“惰性表现的形式不一,而最普通的,第一是听天任命,第二就是中庸。”
(3).中等;平常。《荀子·王制》:“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民不待政而化。”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 唐 刘知几 《史通·品藻》:“上智、中庸等差有叙。”
(4).指中等、平庸的人。《文选·贾谊〈过秦论〉》:“材能不及中庸。” 李善 注:“言不及中等庸人也。”《晋书·高光传论》:“下士竞而文,中庸静而质。”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三阶》:“言人有三等,贤、愚、中庸。”
词语解释:无庸  拼音:wú yōng
(1).无须,不必。《左传·隐公元年》:“无庸,将自及。” 杜预 注:“言无用除之,祸将自及。”《史记·苏秦列传》:“窃为君计者,莫若安民无事,且无庸有事於民也。” 宋 叶适 《杨夫人墓表》:“尔学不成,无庸归也。” 冰心 《寄小读者》十五:“我无庸多说,我病中曾受过几个小朋友的赠与。”
(2).平庸,无所作为。《魏书·高崇传》:“臣以无庸,谬宰神邑。” 唐 李峤 《夏晚九成宫呈同僚》诗:“结欢良有裕,联寀媿无庸。” 宋 岳珂 《桯史·吴畏斋谢贽启》:“有志者以拘挛而废,无庸者以积累而升。”
(3).没有用处。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五:“友人有言 秦 中一好古家,藏有古弹碁局……然弹碁之法不传,局即存,无庸也。”
词语解释:登庸  拼音:dēng yōng
(1).选拔任用。《书·尧典》:“帝曰:畴咨若时登庸。” 孔 传:“畴,谁。庸,用也。谁能咸熙庶绩,顺是事者,将登用之。” 晋 应贞 《晋武帝华林园集诗》:“登庸以德,明试以功。” 唐 唐彦谦 《留别》诗之三:“登庸趋俊乂,厕用野无遗。” 明 方孝孺 《袁安卧雪图赞》:“登庸三朝,作社稷臣。”
(2).指登帝位。 汉 扬雄 《剧秦美新》:“臣伏惟陛下以至圣之德,龙兴登庸,钦明尚古,作民父母,为天下主。”《宋书·傅亮传》:“ 高祖 登庸之始,文笔皆是记室参军 滕演 。”《北史·高隆之传》:“又帝未登庸日, 隆之 意常侮帝。”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设朝》:“臣伏愿登庸御宇,早继高皇。”
(3).指科举考试应考中选。 明 徐霖 《绣襦记·父子萍逢》:“领父命 长安 科试,幸登庸占榜魁。”
词语解释:勋庸  拼音:xūn yōng
亦作“勛庸”。 功勋。《后汉书·荀彧传》:“ 曹公 本兴义兵,以匡振 汉 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旧唐书·李嗣业传》:“总驍果之众,亲当矢石,频立勋庸。” 明 姚茂良 《精忠记·伏阙》:“似此勛庸,乞加封赠,满门荣宠。”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七:“副元帅 梁王 勋庸冠世,请 凌烟阁 侧别创一阁,以表殊勋。”
词语解释:毋庸  拼音:wú yōng
无须,不要。《汉书·游侠传·郭解》:“﹝ 郭解 ﹞乃夜去,不使人知,曰:‘且毋庸,待我去,令 洛阳 豪居间乃听。’” 宋 司马光 《曾公亮辞免恩命第一表不允批答》:“成命不易,毋庸固辞。”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癖嗜·古铜器》:“﹝一士人﹞家有数古铜器,将以货之,而鬻之者雅有好古之癖,一见喜甚,曰:‘毋庸货也。’” 冯德英 《苦菜花》第三章:“等我们胜利了,毋庸说你那个小小的书记职位,就是当区长、县长,又有什么不可呢!”
词语解释:何庸  拼音:hé yōng
何用,何须。 唐 李德裕 《次柳氏旧闻》:“ 萧嵩 为相,引 韩休 为同列。及在位,稍与 嵩 不协。 嵩 因乞骸骨。上慰 嵩 曰:‘朕未厌卿,卿何庸去?’”《新唐书·李景让传》:“ 景让 自右散骑常侍出为 浙西 观察使,母问行日, 景让 率然对:‘有日。’ 郑 曰:‘如是,吾方有事,未及行。’盖怒其不尝告也。且曰:‘已贵,何庸母行?’ 景让 重请罪,乃赦。” 明 刘基 《旅兴》诗之三:“劳生谅何庸,顾为形所累。”
词语解释:附庸  拼音:fù yōng
(1).指附属于诸侯大国的小国。《诗·鲁颂·閟宫》:“锡之山川,土田附庸。” 郑玄 笺:“赐之以山川土田及附庸,令专统之。”《礼记·王制》:“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於天子,附於诸侯曰附庸。” 郑玄 注:“附庸者,以国事附於大国,未能以其名通也。”《北史·周纪上·太祖文帝》:“立 萧詧 为 梁 主,居 江陵 ,为 魏 附庸。” 聂绀弩 《季氏将伐颛臾》:“现在还嫌财发得不够,又要去打劫那附庸 顓臾 ,使得 顓臾 和本土的许多人民都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2).喻指尚处于弱小幼稚阶段而未能发展成完美独立的事物。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六义附庸,蔚成大国。”
(3).喻指处于次要地位的、从属地位的。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谈诗·以诗存人》:“文坛耻説为偏将,酒国甘居是附庸。” 徐迟 《地质之光》:“把持 中国 学术机关,使之成为外国学术机构的附庸。”
(4).附属依托。 唐 沉亚之 《谪掾江斋记》:“然则吾以为肝者,胆附庸其中。”
词语解释:居庸  拼音:jū yōng
(1).山名。在 北京市 昌平县 。古名 军都山 ,为 太行山 八陉之一,层峦迭嶂,形势雄伟;又为 燕京 八景之一,名曰“居庸迭翠”。
(2).关名。旧称 军都关 、 蓟门关 。 长城 重要关口,控 军都山 隘道( 军都陉 )中枢。《吕氏春秋·有始》:“何谓九塞? 大汾 、 冥阨 、 荆阮 、 方城 、 殽 、 井陘 、 令疵 、 句注 、 居庸 。” 金 元好问 《送李参军北上》诗:“五日过 居庸 ,十日渡 桑乾 。”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三:“初三日出 居庸关 ,十八日至 归化城 ,二十一日踰 阴山 至 昆都勒河 。”
词语解释:凡庸  拼音:fán yōng
(1).平凡;平庸。《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论》:“ 絳侯 周勃 始为布衣时,鄙朴人也,才能不过凡庸。”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绪言:“ 明朝 皇帝,除了 明太祖 和 明成祖 ,一般是凡庸贪婪的皇帝。”
(2).指平庸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逸才沉抑,则与凡庸为伍。” 唐 李绅 《龟山寺鱼池》诗:“凡庸不识慈悲意,自葬江鱼入九泉。”
词语解释:民庸  拼音:mín yōng
犹民功。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三》:“陟明之典,劝民庸也,则一岁而三迁未为过也。”参见“ 民功 ”。
词语解释:民功  拼音:mín gōng
(1).治民有劳绩。《周礼·夏官·司勋》:“王功曰勋,国功曰功,民功曰庸。” 郑玄 注:“辅成王业,若 周公 ;保全国家,若 伊尹 ;法施於民,若 后稷 。”
(2).百姓的职事。多指务农之事。《国语·越语下》:“四封之内,百姓之事,时节三乐,不乱民功,不逆天时。” 韦昭 注:“从事有业,故功不乱。”
词语解释:庸庸  拼音:yōng yōng
(1).任用应受任用的人。《书·康诰》:“不敢侮鰥寡,庸庸,祗祗,威威,显民。” 孔 传:“用可用,敬可敬,刑可刑,明此道以示民。”
(2).酬功。《荀子·大略》:“亲亲、故故、庸庸、劳劳,仁之杀也。” 杨倞 注:“庸,功也。庸庸、劳劳,谓称其功劳,以报有功劳者。”
(3).昏庸;平庸。 汉 王充 《论衡·自然》:“生庸庸之君,失道废德。” 唐 刘知几 《史通·书事》:“上知犹其若此,而况庸庸者哉!” 清 龚自珍 《自春徂秋得十五首》之十一:“寿短苦心长,必绪每不竟。岂徒庸庸流,賫志有贤圣。”
(4).微小貌。《汉书·梅福传》:“毋若火,始庸庸。” 颜师古 注:“庸庸,微小貌也。”
(5).发怒貌。 宋 无名氏 《梅妃传》:“奈何嫉色庸庸,妒气冲冲,夺我之爱幸,斥我乎幽宫。”
(6).融洽貌。 宋 陈师道 《李夫人墓铭》:“娣姒之间,庸庸坦坦,不愧以长,覆护其短。”
词语解释:畴庸  拼音:chóu yōng
(1).谓选贤任用。语出《书·尧典》:“畴咨若时登庸。” 孔 传:“畴,谁;庸,用也。谁能咸熙庶绩,顺是事者,将登用之。” 唐 张九龄 《谢中书侍郎状》:“此职择才,十年虚位,以卿达识,所以畴庸。”
(2).酬报功劳。畴,通“ 酬 ”。《文选·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五侯外戚,且非旧章,而臣之所附,唯在恩泽。既义异畴庸,实荣乖儒者。” 李周翰 注:“畴,酬;庸,功也。”《梁书·孔休源传》:“慎终追远,歷代通规,褒德畴庸,先王令典。” 唐 杨炯 《后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孤锋直进,九种於是克清;疋马横行,三 韩 由其殄灭。畴庸赏最,我有力焉。”
词语解释:租庸  拼音:zū yōng
古代交纳谷帛的税制。 唐 杜甫 《岁晏行》之三:“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 元 揭傒斯 《寄题九江义门陈氏寿安堂》诗:“詔书十度復租庸,每岁朝廷仍贷米。”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高张筹筴而不能平一租庸。”参见“ 租庸调 ”。
词语解释:租庸调  拼音:zū yōng diào
唐 代对受田课丁征派的三种赋役的并称。导源于 北魏 到 隋 代的租、调、力役制度。凡丁男授田一顷,岁输粟二斛、稻三斛,谓之租;岁输绢二匹,綾、絁二丈,布加五之一,绵三两,麻三斤,非蚕乡则输银十四两,谓之调;役人力,岁二十日,闰加二日,不役者日纳绢三尺,谓之庸,有事而加役二十五日者免调,三十日租调皆免。 唐 开元 末年均田制破坏,这种承袭 北魏 的赋役制度渐不适用; 安 史 之乱后,为两税法所代替。《新唐书·高祖纪》:“二月乙酉,初定租庸调法。”《资治通鉴·梁简文帝大宝元年》:“ 泰 始籍民之才力者为府兵,身租庸调一切蠲之。”《明史·食货志二》:“赋役之法, 唐 租庸调犹为近古。”
词语解释:妄庸  拼音:wàng yōng
(1).平庸凡劣。《史记·齐悼惠王世家》:“人谓 魏勃 勇,妄庸人耳,何能为乎!” 司马贞 索隐:“妄庸,谓凡妄庸劣之人也。” 唐 元稹 《上门下裴相公书》:“ 稹 获陪侍道途,不以妄庸,语及章句。” 宋 朱熹 《辞免召命状》:“自揣妄庸,莫胜负荷,俯仰跼蹐,慙惧已深。”
(2).指凡庸妄为的人。 宋 苏轼 《谢失觉察妖贼放罪表》:“下不能以刑齐物,消姦宄於未萌,致使妄庸,敢图僭逆。”
词语解释:疏庸  拼音:shū yōng
亦作“疎庸”。
(1).见“ 疏慵 ”。
(2).粗疏平庸。 明 张居正 《答陈松谷相公书》:“ 正 猥以疏庸,谬肩艰鉅,恆有颠仆之虞。” 明 唐顺之 《答蔡可泉书》:“惟单刻此集,足为文章家指南而一洗近世文妖之弊,正不必以吾疎庸之文溷之也。”
词语解释:疏慵  拼音:shū yōng
亦作“疎慵”。亦作“疎庸”。亦作“踈慵”。 疏懒;懒散。 唐 元稹 《台中鞫狱忆开元观旧事》诗:“疏慵日高卧,自谓轻人寰。” 宋 梅尧臣 《自咏》:“非同 叔夜 傲,切莫怪疎慵。” 明 刘基 《旅兴》诗之二六:“疎庸厌人事,疲病畏交游。” 明 高启 《东师寓廨》诗之三:“鼠跡尘凝帐,蛙声雨到池。踈慵堪置散,不敢怨名卑。” 清 姚鼐 《怀陈伯恩》诗:“壮年车马剧驰奔,晚节疏慵日闭门。”
词语解释:外庸  拼音:wài yōng
谓任地方官时的政绩。 唐 韩愈 《沂国公先庙碑铭》:“暨暨 田侯 ,两有文武。讫其外庸,可作承辅。” 宋 叶适 《除秘阁修撰谢表》:“属厌时望,积累外庸,不虚论撰之名,始副抡除之实。”
词语解释:奋庸  拼音:fèn yōng
谓努力建立功业。《书·舜典》:“咨四岳,有能奋庸熙帝之载。使宅百揆,亮采惠畴。” 孔 传:“奋,起;庸,功;载,事也。访羣臣有能起发其功,广 尧 之事者。” 蔡沉 集传:“言有能奋起事功,以广 帝尧 之事者,使居百揆之位。”《晋书·束晳传》:“ 稷 契 奋庸以宣道, 巢 由 洗耳以避禪。” 唐 张说 《过晋阳宫应制奉和》诗:“ 太原 俗尚武, 高皇 初奋庸。” 宋 陆游 《贺吏部陈侍郎启》:“将期共政,以责奋庸。” 明 文徵明 《祭黄提学文》:“盖将达其致用之材,必欲致之奋庸之地。”
词语解释:功庸  拼音:gōng yōng
(1).功劳;业绩。《国语·晋语七》:“臣闻之,曰无功庸者,不敢居高位。” 韦昭 注:“国功曰功,民功曰庸。” 汉 王符 《潜夫论·遏利》:“是故无功庸於民而求盈者,未尝不力颠也。” 唐 元稹 《王炅兼侍御史制》:“尔等初丧元戎,能以众整,送迎新旧之际,不无夙夜之劳。言念功庸,宜升秩序。”
(2).工程的耗费。《资治通鉴·梁武帝大同四年》:“牧守、令长,擅立寺者,计其功庸,以枉法论。” 胡三省 注:“庸,用也,劳也,顾也。”
词语解释:懦庸  拼音:nuò yōng
软弱庸陋。 宋 岳飞 《辞男云特转恩命札子》:“伏望圣慈俯垂天鉴,追还异恩,庶使 云 激励懦庸,别图报効。” 清 陈确 《祭祝子开美文》:“不遗诸子,不授仲叔,弟之懦庸,乃悉见属。”
词语解释:显庸  拼音:xiǎn yōng
(1).显明;显著。庸,通“ 融 ”。《国语·周语中》:“更姓改物,以创制天下,自显庸也。” 俞樾 《群经平议·春秋外传国语一》:“显,明也,庸,读为融。《郑语》‘命之曰祝融。’ 韦 解曰:‘融,明也。’下文:‘穀洛鬭章,显融昭明。’彼作融者,正字,此作庸者,叚字。”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二》:“今皇帝创制,显庸运世以礼。”
(2).明显的功劳。《新唐书·韩愈传》:“东巡 泰山 ,奏功皇天,具著显庸,明示得意,使永永年服我成烈。”
(3).犹显用。 明 李东阳 《寿冢宰尹公序》:“然早仕者多不至显庸,晚达者不能无日暮途远之嘆。”
词语解释:疲庸  拼音:pí yōng
(1).庸碌。 明 李东阳 《后东山草堂赋》:“詔使沓至,天威载临,奋疲庸於鞭策,起废疾於呻吟。”
(2).平庸。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二:“此三句亦平常浅熟,意虽非恶劣,究属疲庸,不谓 梦窗 蹈之。”
词语解释:愚庸  拼音:yú yōng
(1).愚蠢平庸。 唐 韩愈 《祭郑大夫文》:“劬劳閔閔,保此愚庸。” 陈毅 《游阳朔》诗:“ 桂林 阳朔 不可分,妄为甲乙近愚庸。”
(2).指愚钝平庸之人。 明 刘基 《谢恩表》:“臣 基 一介愚庸,生长南裔,疎拙无似。”
词语解释:昏庸  拼音:hūn yōng
(1).糊涂而愚蠢。 宋 苏轼 《思子台赋》:“吾筑臺以寄哀,信同名而齐实;彼昏庸者固不足告也,吾将以为明王之龟策。” 清 钮琇 《觚賸续编·粤之猫》:“鼠之横,无过於 粤 ,而猫之昏庸猥惰,亦无过於 粤 。” 茅盾 《昙》五:“我也不是老朽昏庸的顽固派,只听了媒人的话就说行;我让你自己也去看看人品,还不好么?”
(2).指社会政治黑暗无道。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一:“ 明清 每閲 唐 史甘露事,未尝不流涕也。嗟夫!士大夫处昏庸之世,不幸罹此,后来无别白,可恨!”
词语解释:平庸  拼音:píng yōng
寻常;凡庸;不高明。 清 周亮工 《倪母朱太夫人七十序》:“平庸之子,无英华可以自见,无名誉可以震俗。”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人不能在此处分 唐 宋 ,而徒在浑含刻露处分 唐 宋 ,则不知《三百篇》中浑含固多,刻露者亦復不少。此作伪 唐 诗者之所以陷入平庸也。” 何其芳 《梦中道路》:“我曾在一日夜间以百余行写出一个流利的平庸的故事。”
词语解释:密庸  拼音:mì yōng
暗中显功效。《列子·周穆王》:“善为化者,其道密庸,其功同人。” 张湛 注:“取济世安物而已,故其功潜著而人莫知焉。”
词语解释:贪庸  拼音:tān yōng
贪婪昏庸。 明 袁宏道 《与江进之书》:“且世有终日杜门,五月不视事之知县乎?贪庸甚矣。” 清 唐才常 《论戊戌政变大有益于支那》:“快其怨毒之私,因其贪庸之位。”
词语解释:虚庸  拼音:xū yōng
浮浅庸愚。 明 归有光 《贺戚总戎平倭序》:“又自以虚庸,繆当重寄,惧不教之兵不足以应敌。” 明 张居正 《谢赐玉带疏》:“伏念臣猥以虚庸,早参密勿,属真主龙飞之始,首文僚振鷺之班,依乘偶会于风云,遇合深投于鱼水。”
词语解释:酬庸  拼音:chóu yōng
犹酬功;酬劳。 南朝 梁 江淹 《封江冠军等诏》:“开历阐祚,酬庸为先。” 清 陈大章 《王文成纪功碑》诗:“改元兆讖实天启,酬庸锡爵开禎期。” 廖仲恺 《〈全民政治论〉译本序》:“考其千八百二十年所颁法案,规定数种文官任期为四年,其目的在总统选举获胜,可举数千受国家俸给之地位,为政客酬庸之具。”
词语解释:徵庸
谓被征召任用。《书·舜典》:“ 舜 生三十徵庸。” 孔 传:“言其始见试用。” 蔡沉 集传:“徵,召也。 舜 生三十年, 尧 乃召用。” 明 何景明 《寄赠王子衡》诗:“文彩惊流辈,徵庸忆往年。”
词语解释:军庸  拼音:jūn yōng
指军中容车。即载运战死者衣冠、画像等的车。庸,通“ 容 ”。 唐 皮日休 《三羞诗》之二:“军庸满天下,战将多金玉。”
词语解释:保庸  拼音:bǎo yōng
(1).酬赏有功之人,使之心安。《周礼·天官·大宰》:“以八统詔王驭万民……五曰保庸。” 郑玄 注:“保庸,安有功者。” 贾公彦 疏:“保,安也;庸,功也。有功者上下俱赏之以禄,使心安也。”
(2).亦作“ 保佣 ”。受雇用的仆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身自著犊鼻褌,与保庸杂作,涤器於市中。”《方言》第三:“自 关 而东, 陈 、 魏 、 宋 、 楚 之间,保庸谓之甬。”《史记·季布栾布列传》“穷困,赁佣於 齐 ,为酒人保” 裴骃 集解引《汉书音义》:“酒家作保佣也。可保信,故谓之保。”
词语解释:勿庸  拼音:wù yōng
犹毋庸,无庸。不必,无须。《花月痕》第四六回:“请以各道军务,俱归各道节度督办,勿庸另派大臣。”《老残游记》第三回:“寃枉一定是有的,自勿庸议,但不知有几成不寃枉的?”《人民文学》1978年第2期:“ 邹玉峰 疾步走进医生值班室房门,以勿庸置疑的口气说:‘医生,我要出院!’”
词语解释:水庸  拼音:shuǐ yōng
水沟。《礼记·郊特牲》:“祭坊与水庸,事也。” 郑玄 注:“水庸,沟也。” 孔颖达 疏:“水庸者,所以受水,亦以泄水。”
词语解释:丁庸  拼音:dīng yōng
(1).用以充抵力役的赋税。《周书·裴侠传》:“民歌之曰:‘肥鲜不食,丁庸不取, 裴公 贞惠,为世规矩。’”
(2).指以赋税充抵力役的制度。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五》:“丁庸变而差役,差役变而僱役。”
词语解释:茂庸  拼音:mào yōng
丰功伟绩。《文选·王俭〈褚渊碑文〉》:“邇无异言,远无异望。帝嘉茂庸,重申前册。” 张铣 注:“茂,盛。庸,功也。”
词语解释:反庸  拼音:fǎn yōng
谓车辆于回程揽载私人的货物。《商君书·垦令》:“令送粮无取僦,无得反庸。” 高亨 注:“反借为返。 朱 ( 朱师辙 )説‘庸借为佣’,返佣,即车回来时揽载私人的货物。”
词语解释:贱庸  拼音:jiàn yōng
卑微平庸。 唐 元稹 《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臣虽贱庸,尚不敢陈王道於帝皇之日,况权术乎?” 宋 苏舜钦 《应制科上省使叶道卿书》:“某观前古之士,歘然奋起於贱庸之地,建名树勋,风采表於当世者,未始不由上官鉅公推引而能至也。”
词语解释:腐庸  拼音:fǔ yōng
指太监。太监腐身而为庸仆,故称。
词语解释:取庸  拼音:qǔ yōng
雇佣工。《管子·治国》:“今民……耕耨者有时,而泽不必足,则民倍贷以取庸矣。”《淮南子·缪称训》:“媒妁誉人,而莫之德也。取庸而强饭之,莫之爱也。”《汉书·景帝纪》:“吏发民若取庸采黄金、珠玉者,坐赃为盗。”
词语解释:代庸  拼音:dài yōng
受雇佣的人。引申指替身。庸,古“佣”字。《汉书·广陵厉王胥传》:“何用为乐心所喜,出入无悰为乐亟,蒿里召兮郭门閲,死不得取代庸,身自逝。” 颜师古 注:“言死当自去,不如他傜役得顾庸自代也。”
词语解释:陋庸  拼音:lòu yōng
浅陋平庸。 清 薛福成 《壮节邹公行状》:“见世之陋庸闒茸不事事者,无贵贱壹以气陵之,不为礼。”
词语解释:贲庸  拼音:bēn yōng
指帝王居处的大墙。《尚书大传》卷四:“天子賁庸,诸侯疏杼;大夫有石材,庶人有石承。” 郑玄 注:“賁,大也。墙谓之庸。大墙,正直之墙。”《太平御览》卷一八七引此文作“賁墉”。 明 王志坚 《表异录·宫殿》:“帝居墙曰賁庸。”
词语解释:贞庸  拼音:zhēn yōng
谓慎于进用,不汲汲于仕进。 清 王夫之 《章灵赋》:“ 耼 当无以尚冲兮,非废用而頽滑; 康 违堪以木形兮,激契濶於 履 发 。儷龙玄其贞庸兮,矧秉礼于 鄹 闕 。”自注:“ 子 曰: 老子 其犹龙乎!又人谓 嵇康 ,龙章凤质。儷龙谓二子皆如龙者。二子以玄为尚,然且在 老 ,则以为无用,非并用而废之,以恣滑乱;在 嵇 则非 汤 武 之征诛,而不徇 司马 ,况秉礼教于 鄹里 、 闕党 者,其得弗择地善行,而徒取进趋乎。”
词语解释:赞庸  拼音:zàn yōng
谓颂扬功劳。《南齐书·王慈传》:“若乃式功鼎臣,赞庸元吏,或以勋崇,或由姓表。”
词语解释:赎庸  拼音:shú yōng
出钱以免除劳役。 清 叶廷琯 《吹网录·三河县辽碑》:“每至役,人惧,专领者妄倖陵逼,故不自执,愿赎庸给价。”
词语解释:騃庸  拼音:ái yōng
痴愚庸碌。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騃庸无识之人勿用,便辟猾巧之人勿用。”
词语解释:卑庸  拼音:bēi yōng
寒微平常;浅薄平庸。《南史·顾宪之传》:“ 汉明帝 天子之尊,犹祭以杅水脯糗, 范史云 列士之高,亦奠以寒水乾饭。况吾卑庸之人,其可不节衷也。” 清 刘大櫆 《江若度文序》:“虽然,与吾并世而生,固有贤者矣,吾未尝不知其贤,而情或不与之相属。有其人甚卑庸,而吾甚爱之。” 清 刘大櫆 《王天孚诗序》:“ 胜水 王 君 天孚 ,自爱其才气,而思与古之人为徒,不屑为卑庸鄙恶之文,以干时而求进。”
词语解释:卖庸  拼音:mài yōng
见“ 卖佣 ”。
词语解释:卖佣  拼音:mài yōng
亦作“ 卖庸 ”。 出卖劳力作佣工。《汉书·栾布传》:“ 彭越 为家人时,尝与 布 游,穷困,卖庸於 齐 ,为酒家保。” 颜师古 注:“谓庸作受顾也。”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且 吕尚 之未遇 文王 也,亦曾隐於穷贱,凡人易之,老妇逐之,卖佣不售,屠钓无获,曾无一人慕之。”
词语解释:肤庸  拼音:fū yōng
浅薄平庸。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官常二》:“乃文笔薾弱,识见肤庸,一登邸抄,万目难掩。” 象升 《〈振素庵诗集〉序》:“是故由前之説,其失也为流易;由后之説,其説也为肤庸。”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六六:“假使卑弱肤庸,漫衍拘牵,则虽不背于道,而使天下后世厌绝其文,视如饘餲之食,鱼肉之馁败,也未免太可惜了。”
词语解释:买庸  拼音:mǎi yōng
亦作“ 买佣 ”。 雇用工人。《韩非子·五蠹》:“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竇。” 王先慎 集解:“庸, 张榜 本作佣。” 明 徐渭 《雪中移居》诗之二:“长鬚赤脚泥一尺,买佣呼酒赊百钱。”一本作“呼佣买酒”。
词语解释:颛庸  拼音:zhuān yōng
愚蒙平庸。 宋 苏舜钦 《荐王景仁启》:“某资虽顓庸,心輒喜善,敢缘世契,上布公言。”
词语解释:轻庸  拼音:qīng yōng
即轻容。《骈雅·释服食》:“轻庸,即轻容。”《宋史·地理志四》:“ 崇寧 户二十七万九千三百六,口三十六万七千三百九十。贡 越 綾、轻庸纱、纸。”参见“ 轻容 ”。
词语解释:轻容  拼音:qīng róng
亦作“ 轻褣 ”。 薄纱名。 唐 王建 《宫词》之九七:“縑罗不著索轻容,对面教人染退红。” 唐 白居易 《元九以绿丝布白轻褣见寄以诗报知》:“緑丝文布素轻褣,珍重京华手自封。” 唐 李贺 《恼公》诗:“ 蜀 烟飞重锦,峡雨溅轻容。”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轻容方空》:“纱之至轻者,有所谓轻容,出 唐 《类苑》云:‘轻容,无花薄纱也。’”
词语解释:六义附庸  拼音:liù yì fù yōng
谓赋。古人认为赋这种文体乃《诗经》“六义”中“赋”的流衍,故以“附庸”相喻。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然赋也者,受命於诗人,拓宇於《楚辞》也。於是 荀况 《礼》《智》, 宋玉 《风》《钓》,爰锡名号,与诗画境,六义附庸,蔚成大国。”
词语解释:输庸  拼音:shū yōng
缴纳代替力役的赋税。《文献通考·田赋二》:“﹝ 隋 开皇 ﹞十年五月,以宇内无事,益宽徭赋,百姓年五十者,输庸停役。”
词语解释:谫庸  拼音:jiǎn yōng
浅薄平庸。 明 范景文 《饬属疏》:“臣才识譾庸,素闇军旅,猥以时急,叨冒隆恩。”
词语解释:谨庸  拼音:jǐn yōng
谓言行敬慎合乎中庸之道。语本《易·乾》:“庸言之信,庸行之谨。” 孔颖达 疏:“庸谓中庸。庸,常也。从始至末,常言之信实,常行之谨慎。”又《礼记·中庸》:“庸德之行,庸言之谨。” 郑玄 注:“言德常行也,言常谨也。” 明 赵南星 《许州重修尊经阁记》:“夫 郑公 之深於道也,於其谨庸、强恕之训知之矣。过於庸则非道,离於恕则非仁。”
词语解释:蚩庸  拼音:chī yōng
无知平庸貌。《南齐书·萧遥光传》:“ 萧遥光 宗室蚩庸,才行鄙薄,緹裙可望,天路何阶。”
词语解释:元庸
巨大的功劳
词语解释:区区庸庸
平庸无能
词语解释:著庸
立功
词语解释:高庸  拼音:gāo yōng
高的城墙。庸,同“ 墉 ”。 汉 扬雄 《太玄·廓》:“极廓于高庸,三岁无童。”
词语解释:马庸  拼音:mǎ yōng
见“ 马佣 ”。
词语解释:马佣  拼音:mǎ yōng
亦作“ 马庸 ”。 犹马夫。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自王公大人下至马庸沽保,未有终日自私自利其心而不为天人之所恶者。” 清 黄式权 《淞南梦影录》卷二:“其中控案,俱係拆梢流氓、车夫马佣、拆姘头、讨嫖帐,以及路上小溲、攀折树枝之类。”参见“ 马夫 ”。
词语解释:马夫  拼音:mǎ fū
(1).草名。《管子·地员》:“其种陵稻,黑鹅马夫。” 尹知章 注:“﹝黑鹅、马夫﹞皆草名。”一说,稻名。见 王绍兰 注。
(2).亦作“ 马伕 ”。饲养、照管马的人。《儒林外史》第二六回:“当下料理马夫,连夜同差官往 寧国 去了。” 鲁迅 《书信集·致何白涛》:“画面上之马夫,所拉之马在画外。” 沙汀 《记贺龙》三七:“你看看我们那些伙伕马伕吧!”
词语解释:丰庸  拼音:fēng yōng
谓五谷丰熟,民食足用。《管子·轻重丁》:“ 齐 西水潦而民饥, 齐 东丰庸而糶贱。” 尹知章 注:“庸,用也。谓丰稔而足用。”
词语解释:驽庸  拼音:nú yōng
(1).形容才智低劣。 晋 葛洪 《抱朴子·勗学》:“因风而附凤翼者,以駑庸之质,犹迴遑乎霞霄之表。” 清 端方 《考查政治调员差委折》:“第臣等自顾駑庸,愧无识略,渥膺宠命,陨越深虞。”
(2).指才能低劣者。 晋 葛洪 《抱朴子·审喻》:“引用駑庸,以为党援。”
词语解释:骄庸  拼音:jiāo yōng
居功自傲。 王闿运 《邹汉勋传》:“过 邵阳 , 邵阳 令固骄庸,以事收之入狱。”
词语解释:世庸  拼音:shì yōng
世代的功绩。《新唐书·令狐德棻传》:“陛下受禪于 隋 , 隋 承 周 ,二祖功业多在 周 ,今不论次,各为一王史,则先烈世庸不光明,后无传焉。”
词语解释:常庸  拼音:cháng yōng
平凡。 汉 王充 《论衡·率性》:“未入 孔子 之门时,閭巷常庸无奇,其尤甚不率者,唯 子路 也。”
词语解释:采庸  拼音:cǎi yōng
笙的别称。《致虚杂俎》:“笙曰采庸。”
词语解释:浅庸  拼音:qiǎn yōng
犹言浅陋平庸。 宋 苏辙 《北京谢韩丞相启》:“事既甚伙,议皆得参,顾惟浅庸,何以堪处。”
词语解释:宫庸  拼音:gōng yōng
宫墉。禁城的墙垣。指皇室。 汉 扬雄 《太玄·傒》:“次五,大爵集于宫庸,小人庳傒空。测曰:宫庸之爵,不可空得也。”
词语解释:孱庸  拼音:chán yōng
鄙陋无能。 宋 李纲 《辞免兵部侍郎奏状》:“宜有英俊,来陪昌期;如臣孱庸,何足採拔。”
词语解释:战庸  拼音:zhàn yōng
战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郭淮 作 关中 都督,甚得民情,亦屡有战庸。”
词语解释:懋庸  拼音:mào yōng
(1).大功。《隋书·李安传》:“朕每念诚节,嘉之无已,懋庸册赏,宜不踰时。”
(2).褒美有功。 唐 陆贽 《兴元论中官及朝官赐名定难功臣状》:“臣闻赏以懋庸,名以彰行。”《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十年》:“夫登进以懋庸,黜退以惩过,二者迭用,理如循环。”
词语解释:家庸  拼音:jiā yōng
私家雇用的佣工。《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湣王 之遇杀,其子 法章 变名姓为 莒 太史敫 家庸。”
词语解释:昭庸  拼音:zhāo yōng
显耀功劳。《国语·周语中》:“服物昭庸,采饰显明。” 韦昭 注:“庸,功也。冕服旗章所以昭有功,采色之饰所以显明德也。”
词语解释:旌庸  拼音:jīng yōng
表彰有功的人。 北周 庾信 《请功臣袭封表》:“伏惟皇帝崇德旌庸,兴亡继絶。”
词语解释:殊庸  拼音:shū yōng
特出的功劳。 唐 司空图 《故盐州防御使王纵追述碑》:“外训驍雄,内苏疲瘵,殊庸既显,善政亦闻。”
词语解释:市庸  拼音:shì yōng
见“ 市佣 ”。
词语解释:市佣  拼音:shì yōng
亦作“ 市庸 ”。 市肆中受雇而从事劳役的人。《荀子·议兵》:“是亡国之兵也,兵莫弱是矣,是其去赁市佣而战之,几矣。”《管子·山至数》:“大夫高其垄,美其室,此夺农事及市庸,此非便国之道也。”
词语解释:流庸  拼音:liú yōng
亦作“ 流佣 ”。 流亡在外受人雇佣的人。《汉书·昭帝纪》:“比岁不登,民匱於食,流庸未尽还。” 颜师古 注:“流庸,谓去其本乡而行为人庸作。”《宋书·何偃传》:“然 淮 泗 数州,实亦彫耗,流佣未归,创痍未起。” 唐 刘禹锡 《谢分司东都表》:“閭里获安,流庸尽復。”《明史·赵锦传》:“ 淮 兖 数百里,民多流佣,乞宽租徭,简廷臣督有司拊循。”
词语解释:徒庸  拼音:tú yōng
人工。指用工数。《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士弥牟 营 成周 ,计丈数,揣高卑,度厚薄,仞沟洫,物土方,议远邇,量事期,计徒庸,虑材用,书餱粮,以令役於诸侯。” 杜预 注:“知用几人功。”《新唐书·元载传》:“因图上地形,使吏间入 原州 度水泉,计徒庸,车乘畚鍤之器悉具。”
共94,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