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三肴平声 [náo][jiāo jiào,使也][páo][pāo][鞭鞘][chāo][bāo páo,炮制][páo][zhāo][áo qiāo][páo][páo][póu][náo][páo][bāo][jiǎo jiào][chāo chao][cháo chāo][音庖。与掊同。][liáo][xiāo][详注1][máo][详注2][liáo náo][淫也]


注1:鄗 音敲。水名。《左传·宣十二年》晋师在敖、鄗之闲。《注》敖、鄗,二水名,在荥阳县西北。又《字汇补》居嚣切,音郊。地名。与郊同。《史记·秦本纪》取王官及鄗。《左传·文三年》作郊。
注2:佼 与郊同。《史记·赵世家》宜为上佼而今乃抵罪。
末字词组
充庖代庖斋庖山庖珍庖司庖郇庖 
行庖大庖寒庖族庖野庖吴庖庙庖 
远庖烹庖天庖移庖中庖越俎代庖扇庖 

词语解释:充庖  拼音:chōng páo
供作食用。语出《礼记·王制》:“三为充君之庖。” 唐 刘禹锡 《代京兆韦尹进野猪状》:“既堪充庖,輒敢上献。”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十五:“ 曹植 《七啟》言食味芳莲之巢龟, 张协 《七命》言食味丹穴之雏鷄,极盛饌,而二物似不宜充庖也。”
词语解释:行庖  拼音:xíng páo
(1).指厨房。 唐 李贺 《荣华乐》诗:“ 丹穴 取凤充行庖,貜貜如拳那足食?”
(2).特指旅途中的厨房。 宋 梅尧臣 《元日》诗:“昔遇风雪时,孤身泊 吴埭 ……行庖得海物,咸酸何琐碎。” 宋 洪迈 《夷坚丁志·韶州东驿》:“众鬼入室……取行庖食物啖嚼。” 元 吴景奎 《过临平》诗:“逆旅愁闻雁,行庖只鱠鱸。”
(3).指所传送的食品。 晋 左思 《魏都赋》:“丰肴衍衍,行庖皤皤。”
词语解释:远庖  拼音:yuǎn páo
远离厨房。语出《礼记·玉藻》:“君子远庖厨,凡有血气之类,弗身践也。” 唐 杜甫 《题新津北桥楼》诗:“池水观为政,厨烟觉远庖。”
词语解释:代庖  拼音:dài páo
(1).代为烹饪。 清 黄景仁 《咏怀》诗之八:“白盐与赤米,晚食遗嘉肴。翩翩者谁子?乃欲呼代庖。”
(2).代替厨人。后多用以比喻代人行事或代理他人职务。《淮南子·主术训》:“不正本而反自然,则人主逾劳,人臣逾逸,是犹代庖宰剥牲而为大匠斲也。” 唐 元稹 《江边四十韵》:“曲突翻成沼,行廊却代庖。”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君所欲託诸人者,请自任之;所欲自任者,愿得而代庖焉。”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未几, 江都 幕客 章驭庵 先生欲回 浙江 葬亲,倩余代庖三月,得备御寒之具。” 鲁迅 《华盖集续编的续编·阿Q正传的成因》:“到最末的一章, 伏园 倘在,也许会压下,而要求放 阿Q 多活几星期的罢。但是‘会逢其适’,他回去了,代庖的是 何作霖 君,于 阿Q 素无爱憎,我便将‘大团圆’送去,他便登出来。”
(3).指越权包办。 蒋光慈 《田野的风》三十:“我自己的婚事,自有我自己的主张,要我的叔父代庖干什么呢?”参见“ 越俎代庖 ”。
词语解释:越俎代庖  拼音:yuè zǔ dài páo
语出《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原意谓人各有专职,庖人虽不尽职,主祭等人也不越过樽俎去代他办席。后因以“越俎代庖”比喻越权办事或包办代替。 宋 秦观 《代谢中书舍人启》:“一时承乏,方慙越俎以代庖;数月为真,更愧操刀而制锦。” 宋 陈亮 《又与吕伯恭正字书》:“大著何不警其越俎代庖之罪,而乃疑其心测井渫不食乎?” 郭沫若 《天地玄黄·兵不管秀才》:“秀才还不便越俎代庖,军人理应少管闲事。”昆曲《十五贯·见都》:“本院既委贵府监斩,就当谨守职责。为何擅离职守,越俎代庖。”亦省作“ 越俎 ”。《明史·许士柔传》:“未有追咎元年之史官,詆为越俎者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习技》:“描鸞刺凤之事,闺阁中人人皆晓,无俟予为越俎之谈。” 蔡东藩 《慈禧太后演义》第二九回:“朝廷自由权衡,不必他们越俎。”
词语解释:大庖  拼音:dà páo
(1).帝王的庖厨。《诗·小雅·车攻》:“徒御不惊,大庖不盈。” 朱熹 集传:“大庖,君庖也。”《明史·史可法传》:“﹝陛下﹞享玉食大庖,则思东北诸陵麦饭之无展。”
(2).善于烹调的人。《吕氏春秋·贵公》:“大匠不斲,大庖不豆。”
词语解释:烹庖  拼音:pēng páo
烹治;烹煮。 宋 张九成 《食苦笋》诗:“烹庖入盘俎,点酱真味足。” 明 陆采 《明珠记·江会》:“龙王留我吃酒,百般海味烹庖。”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奴非有他,供服役、扫除、烹庖之事,谓之奴云尔。”
词语解释:斋庖  拼音:zhāi páo
斋祀用的厨房。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治其庭坛,改作东西两序,斋庖之房,百用具脩。” 明 张羽 《过云岩》诗:“斋庖竹外烟,汲路松间雪。”
词语解释:寒庖  拼音:hán páo
贫寒人家的厨房。 宋 史子玉 《枸杞赋》:“悯寒庖之屡空,笑盛饌之莫知。” 宋 苏轼 《狄韶州煮蔓菁芦菔羹》诗:“我昔在田间,寒庖有珍烹。常支折脚鼎,自煮花蔓菁。”
词语解释:天庖  拼音:tiān páo
(1).天帝的庖厨。 宋 苏轼 《古风》:“ 淮南 守天庖,嗟我復何人。”
(2).天子御膳房。 宋 苏轼 《次韵曾子开从驾》之一:“雍容已饜天庖赐,俯伏初尝贡茗新。”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列朝四·赐百官食》:“先朝最盛梵刹, 宪 、 孝 、 武 歷朝法王国师居停者万人,皆仰给天庖。”
词语解释:山庖  拼音:shān páo
即山厨。 明 高启 《尹明府所藏徐熙嘉蔬图》诗:“採擷风露餘,山庖足嘉羞。”参见“ 山厨 ”。
词语解释:山厨  拼音:shān chú
山野人家的厨房。 唐 王维 《过崔驸马山池》诗:“脱貂貰桂醑,射雁与山厨。” 唐 钱起 《岁暇题茅茨》诗:“溪路春云重,山厨夜火深。” 清 洪亮吉 《道中无事偶作》诗:“茶烟缕缕出山厨, 辽 左名家并不如。”
词语解释:族庖  拼音:zú páo
众庖。指一般的厨师。《庄子·养生主》:“族庖月更刀,折也。” 郭庆藩 集释引 崔譔 曰:“族,众也。”
词语解释:移庖  拼音:yí páo
临时借用别人庖厨设席请客。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工部·工部差》:“曾以视工至一冬曹郎私宅,适其同管工内官移庖在焉。邂逅欢甚。”
词语解释:珍庖  拼音:zhēn páo
珍美的食品。 元 虞集 《独石坠马寄溉之学士敬仲参书》诗:“给札修辞持玉笔,赐羹充腹出珍庖。” 明 郑真 《雪诗》:“宝瓮羔为酒,珍庖鹿进臡。”
词语解释:野庖  拼音:yě páo
指村野庖厨。 唐 韦应物 《西郊燕集》诗:“野庖荐嘉鱼,激涧泛羽觴。”
词语解释:中庖  拼音:zhōng páo
厨中。 唐 柳宗元 《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再期永日闲,提挈移中庖。”
词语解释:司庖  拼音:sī páo
厨师。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公故仁慈,天曙,以梦告司庖,飭举蟹投水。”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教养·立义学》:“堂东侧为庖,西侧为厕,更须隙地建仓,为蔬圃,司閽、司庖者各一人。”
词语解释:吴庖  拼音:wú páo
吴 人善烹调,故以指精美的肴馔。 清 赵翼 《杨桐山招饮肴馔极精赋赠》诗:“笑比 江陵 张太师 ,今日 吴 庖纔一饱。”参见“ 吴酸 ”、“ 吴羹 ”。
词语解释:越俎代庖  拼音:yuè zǔ dài páo
语出《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原意谓人各有专职,庖人虽不尽职,主祭等人也不越过樽俎去代他办席。后因以“越俎代庖”比喻越权办事或包办代替。 宋 秦观 《代谢中书舍人启》:“一时承乏,方慙越俎以代庖;数月为真,更愧操刀而制锦。” 宋 陈亮 《又与吕伯恭正字书》:“大著何不警其越俎代庖之罪,而乃疑其心测井渫不食乎?” 郭沫若 《天地玄黄·兵不管秀才》:“秀才还不便越俎代庖,军人理应少管闲事。”昆曲《十五贯·见都》:“本院既委贵府监斩,就当谨守职责。为何擅离职守,越俎代庖。”亦省作“ 越俎 ”。《明史·许士柔传》:“未有追咎元年之史官,詆为越俎者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习技》:“描鸞刺凤之事,闺阁中人人皆晓,无俟予为越俎之谈。” 蔡东藩 《慈禧太后演义》第二九回:“朝廷自由权衡,不必他们越俎。”
词语解释:郇庖  拼音:huán páo
谓精美的馔羞。 清 赵翼 《同人预订牡丹之会》诗:“待取花开时,须补 郇 庖治。” 方薰 《山静居诗话》引 清 丁敬 《过春草堂园诗八章》序:“珍侔 段 炼,巧压 郇 庖。”参见“ 郇公厨 ”。
词语解释:郇公厨  拼音:huán gōng chú
唐 代 韦陟 ,袭封 郇国公 。性侈纵,穷治馔羞,厨中多美味佳肴。见《新唐书·韦陟传》。后因以“郇公厨”称膳食精美的人家。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卷三:“ 韦陟 厨中,饮食之香错杂,人入其中,多饱飫而归。语曰:‘人欲不饭筋骨舒,夤缘须入 郇公 厨。’”亦作“ 郇国厨 ”。 清 俞樾 《驻云飞》曲:“甘脆肥酿, 郇国 厨中品最丰。”亦简作“郇厨”。 明 王世贞 《王学士元驭留饮花下作》诗:“毋惊百徧相过语,若到 郇 厨体自轻。”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细攷之食谱,四方 郇 厨中一种偶异,即加访求,而又以慧巧变化为之,莫不异妙。”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吾爱其脱洒,欲留共饮。其人振衣起曰:‘得免君憎已为大幸,寧敢再入 郇 厨!’”
词语解释:庙庖  拼音:miào páo
宗庙中的厨房。
词语解释:扇庖  拼音:shàn páo
指以萐莆为扇,拂除暑热于庖厨。《说文·艸部》:“萐,萐莆,瑞草也。 尧 时生於庖厨,扇暑而凉。” 宋 黄庭坚 《筠州新昌县瑞芝亭记》:“古之传者曰:上世盖有屈軼指佞,萐莆扇庖,蓂荚纪历,嶰竹生律。既不经见,后世亦不闻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