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六语上声 [yǔ,语言][chǔ chú,居住、处理,动形词]屿[详注1][yǔ,给予][yǔ,赐予][详注2][jǔ][详注3][zhù][duō]峿[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3”。]諿[详注4]汿


注1:去 墟上声。《集韵》彻也。又藏也。《前汉·苏武传》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注》去,收藏也。又《集韵》或作弆。《前汉·陈遵传》遵善书,与人尺牍,皆藏弆以为荣。《注》弆,亦藏也。
注2:御 《类篇》偶举切,驭上声。止也。《左传·襄四年》季孙不御。《注》御,止也。《释文》御,鱼吕反。 又鲁邑名。《左传·襄二十二年》雨过御叔,御叔在其邑。《注》御叔,鲁御邑大夫。《释文》御,鱼吕反。
注3:作 zuò,音阻。《韩愈·处州孔子庙碑》惟此庙学,邺侯所作。厥初庳下,神不以宇。
注4:鐻 音巨。与簴同。钟鼓之柎也。《史记·秦始皇纪》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
共203,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末字词组
四序气序春序布序上序鸿序星序胶序
时序班序失序鳣序左序迁序旻序文序
节序次序代序秩序物序州序常序排序
岁序芳序应序天序禊序位序玄序记序
雁序鹭序朝序散序炎序九序后序腊序
有序令序顺序诗序讲序即序传序参序
庠序官序暮序西序改序书序贯序叶序
东序继序鸳序凄序伦序工序景序商序
小序右序鹓序霜序循序黉序中序荣序
秋序式序齿序列序阶序风序自序华序

词语解释:四序  拼音:sì xù
指春、夏、秋、冬四季。《魏书·律历志上》:“然四序迁流,五行变易。” 唐 王勃 《守岁序》:“春、秋、冬、夏,错四序之凉炎。” 清 顾炎武 《华山》诗:“四序乘金气,三峯压 大河 。”
词语解释:时序  拼音:shí xù
(1).时间的先后;季节的次序。《史记·苏秦列传论》:“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序,毋令独蒙恶声焉。”《文选·陆机〈赠尚书郎顾彦先〉诗》:“凄风迕时序,苦雨遂成霖。” 李善 注:“《庄子》曰:阴阳四时运行,各得其序。” 宋 梅尧臣 《冬雷》诗:“天公岂欺物,若此汩时序。”
(2).节候;时节。 唐 李益 《合源溪期张计不至》诗:“霜露肃时序,缅然方独寻。” 元 郑光祖 《智勇定齐》第二折:“这些时慵怠粧梳,正遇着务农忙养蚕时序。” 曹靖华 《飞花集·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春夏秋冬,时序更迭。”
(3).时间;光阴。《北史·赵文表传》:“后自发彼蕃,已淹时序,途经沙漠,人马疲劳。” 唐 韦应物 《寄柳州韩司户郎中》诗:“悵望城闕遥,幽居时序永。” 宋 苏舜钦 《晚泊龟山》诗:“每伤道路销时序,但屈心情入酒盃。” 郭沫若 《文艺论集·文学的本质》:“这单纯的或者复杂的感情如不加以时序的延长,那是不能发生出诗的表现的。”
(4).犹时世。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故知文学染乎世情,兴废繫乎时序。”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四折:“贤臣良将保鑾舆,正遇着得收成太平时序。” 明 王文昌 《南绣停针·夏景》套曲:“良辰美景天付与,正四海太平时序。”
(5).犹承序,承顺。言有条理。《史记·五帝本纪》:“ 舜 举八愷,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 汉 蔡邕 《汉太尉杨公碑》:“敬揆百事,莫不时序。”《旧唐书·文苑传下·吴通玄》:“今四方无事,百揆时序,制书职分,宜归中书舍人。”参见“ 时叙 ”。
词语解释:时叙  拼音:shí xù
承顺;顺当。时,通“ 承 ”。《书·舜典》:“纳于百揆,百揆时叙。” 王引之 《经义述闻·尚书上》:“时叙者,承叙也;承叙者,承顺也……‘百揆时叙’,谓百揆莫不承顺也。” 汉 扬雄 《河东赋》:“灵祇既乡,五位时叙。”
词语解释:节序  拼音:jié xù
节令,节气;节令的顺序。 南朝 梁 江淹 《谢仆射游览》诗:“凄凄节序高,寥寥心悟永。时菊耀巖阿,云霞冠秋岭。” 唐 骆宾王 《畴昔篇》:“ 江 南节序多,文酒屡经过。共踏春江曲,俱唱采菱歌。” 清 纳兰性德 《鹧鸪天》词之一:“惊节序,叹沉浮,穠华如梦水东流。” 李大钊 《青春》:“每更节序,輒动怀思,人事万端,那堪回首,或则幽闺善怨,或则骚客工愁。”
词语解释:岁序  拼音:suì xù
岁时的顺序;岁月。 南朝 宋 王僧达 《答颜延年》诗:“聿来岁序暄,轻云出东岑。” 唐 元稹 《酬窦校书二十韵》:“款曲生平在,悲凉岁序迁。” 宋 曾巩 《太平州与本路转运状》:“伏念更移岁序,阻越道途。” 明 刘基 《玲珑四犯》词:“岁序如何,江山若此,赢得鬢霜满。” 清 顾炎武 《元日》诗:“岁序一更新,阳风动人寰。”
词语解释:雁序  拼音:yàn xù
亦作“鴈序”。
(1).有秩序地飞行的雁群。 唐 杜甫 《天池》诗:“九秋惊雁序,万里狎渔翁。” 清 王韬 《淞滨琐话·画船纪艳》:“停泊处如鱼贯,如雁序,粉白黛緑,列舟而居。”
(2).形容整齐有次序。 唐 李白 《天长节度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鹤髮之叟,雁序而进。” 王琦 注:“雁序,雁之飞也,若有行列,先后之序不相紊乱。”
(3).比喻兄弟,兄弟辈。 唐 高适 《酬秘书弟兼寄幕下诸公》诗序:“族弟秘书,雁序之白眉者,风尘一别,俱东西南北之人。” 宋 楼钥 《祭叔父郴州文》:“雁序雕零,门户亦替。” 清 柯煜 《赠沉鲁瞻》诗:“客馆因依同鴈序,霜天酬唱作龙吟。”
词语解释:有序  拼音:yǒu xù
具有按规律接连起来的元素;特指具有每对不同元素以不对称的传递关系相连系着的性质
有指定的首元素
溶剂和溶质的原子有规则地排列为特征
词语解释:庠序  拼音:xiáng xù
(1).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亦泛称学校。《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弟之义。”《汉书·董仲舒传》:“立大学以教於国,设庠序以化於邑。”《旧唐书·儒学传上·萧德言》:“自 隋 氏版荡,庠序无闻。” 李大钊 《警告全国父老书》:“学子愤慨于庠序,商贾喧噪于廛市。”
(2).安详肃穆。庠,通“ 详 ”。安详。《后汉书·左雄传》:“九卿位亚三事,班在大臣,行有佩玉之节,动有庠序之仪。”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战主国》:“僧徒肃穆,众仪庠序。”《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纤手举而淡泞风光,玉步移而威仪庠序。” 蒋礼鸿 《敦煌变文字义通释·释容体》:“庠序,举动安详肃穆的意思。”
词语解释:东序  拼音:dōng xù
(1).相传为 夏 代的大学。也是国老养老之所。《礼记·王制》:“ 夏 后氏 养国老於东序。” 郑玄 注:“东序、东胶亦大学,在国中王宫之东。” 孔颖达 疏:“《文王世子》云:学干戈羽籥於东序。以此约之,故知皆学名也。养老必在学者,以学教孝悌之处,故於中养老。”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千叟宴》:“百餘年间,圣祖神孙三举盛典,使黄髮鮐背者欢饮殿庭,视古虞庠东序养老之典,有过之无不及者。”后亦为国学的通称。《三国志·魏志·管宁传》:“诚宜束帛加璧,备礼徵聘,仍授几杖,延登东序,敷陈坟素,坐而论道。” 南朝 梁 沉约 《俊雅》诗之二:“义兼东序,事美西雍。” 章炳麟 《訄书·官统中》:“七十一圣之官命,禄尽於今,陈诸东序,不为下国缀游。”
(2).古代宫室的东厢房,为藏图书、秘籍之所。 汉 班固 《典引》:“启恭馆之金縢,御东序之秘宝,以流其占。”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昔 康王 河图,陈於东序。” 唐 杜甫 《寄裴施州》诗:“金鐘大鏞在东序,冰壶玉衡悬清秋。”
(3).泛指东厢房。《书·顾命》:“西序,东嚮……东序,西嚮。” 孔 传:“东西厢谓之序。”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温房承其东序,凉室处其西偏。”
词语解释:小序  拼音:xiǎo xù
(1).指《毛诗》中冠于各篇之首解释主题的简短序言。《毛诗》有大序、小序,合称《毛诗序》。 唐 陆德明 《经典释文·毛诗音义上》“之德也”下引旧说云:“起此至‘用之邦国焉’,名‘关雎序’,谓之小序;自‘风,风也’迄末为大序。”参见“ 大序 ”。
(2).作者或他人在单篇诗文或集前的序言。 宋 朱熹 《跋黄山谷诗》:“ 杜子美 诗小序有言虎搪突 夔 人藩蘺者, 夔 人正谓 夔州 人耳。”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辩·小序》:“小序者,序其篇章之所由作,对大序而名之也。” 明 汤显祖 《答徐然明书》:“小序媿不文,亦谅其既衰也。”
词语解释:大序  拼音:dà xù
(1).《毛诗》首篇《关雎》“小序”之后,有大段文字概论全部诗篇,谓之“大序”。
(2).全书的序为大序,各篇的序为小序。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辨·序》:“按《尔雅》云:‘序,绪也。’字亦作‘叙’……又谓之大序,则对小序而言也。”
词语解释:秋序  拼音:qiū xù
秋季;秋时。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张协〈苦雨〉》:“有弇兴春节,愁霖贯秋序。” 唐 李嘉祐 《至七里滩作》诗:“万木迎秋序,千峯驻晚暉。”
词语解释:气序  拼音:qì xù
(1).节气;季节。《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任居鼎右,已移气序,自顷以来,宿疾稍缠。”《周书·武帝纪上》:“盛农之节,亢阳不雨,气序愆度,盖不徒然。” 宋 曾巩 《谢熙宁五年历日表》:“臣敢不深究土风,详求气序,躬劝耕桑之业,辅成坯冶之仁。”
(2).气候。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阿耆尼国》:“气序和畅,风俗质直。”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四月八日》:“迤邐时光昼永,气序清和。榴花院落,时闻求友之鸎。细柳亭轩,乍见引雏之燕。”
词语解释:班序  拼音:bān xù
(1).依次排列。《国语·齐语》:“劝之以赏赐,纠之以刑罚,班序颠毛,以为民纪统。” 韦昭 注:“班,次也;序,列也。” 汉 荀悦 《汉纪·高后纪》:“二年春正月,詔班序列侯、功臣位次。”
(2).按官爵或年齿排列的次序。 晋 王嘉 《拾遗记·颛顼》:“帝乃揖四方之灵,羣后执珪以礼,百辟各有班序。” 唐 杜甫 《奉赠太常张卿垍二十韵》:“弼谐方一展,班序更何躋。” 仇兆鳌 注引 朱鹤龄 曰:“班序,谓班爵之序。”《旧唐书·职官志二》:“凡文武百僚之班序,官同者先爵,爵同者先齿。”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七章第一节:“皇帝不设仪仗,官吏不分班序,服饰不加区别。”
(3).朝官的行列。 唐 韩愈 《举韦顗自代状》:“前件官学识该达,器量弘深,朝推直道,代仰清节,显映班序,十五年餘。”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种徵君 ﹞《寄怀诗》曰:‘……虽从鵷鸞共班序,常恐青蝇微有声。’”
词语解释:次序  拼音:cì xù
(1).先后顺序。《荀子·礼论》:“于是其中焉,方皇周挟,曲得其次序,是圣人也。”《史记·乐书》:“大小相次,不失其次序。”《水浒传》第一一○回:“见空中数行塞雁,不依次序,高低乱飞。”《红楼梦》第五十回:“倒底分个次序,让我写出来。”
(2).犹次第。常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语言》:“ 边文礼 见 袁奉高 失次序。 奉高 曰:‘昔 尧 聘 许由 ,面无怍色,先生何为颠倒衣裳?’” 余嘉锡 笺疏:“失次序,谓举止失措。”
(3).调节;安排。《史记·乐书》:“令侍中 李延年 次序其声,拜为协律都尉。”《后汉书·曹褒传》:“ 褒 既受命,乃次序礼事。” 唐 刘知几 《史通·二体》:“或以身隐位卑,不预朝政,或以文烦事博,难为次序,皆略而不书,斯则可也。”
词语解释:芳序  拼音:fāng xù
美好的时光。引申指昌明盛世。 唐 敬括 《花萼楼赋》:“参岁赋兮徒延佇,怀明君兮变芳序。思入仕以尽忠,悵良时而谁与。” 清 黄景仁 《夜坐述怀呈思复》诗:“似水才名难疗渴,投闲芳序易消魂。”
词语解释:鹭序  拼音:lù xù
白鹭群飞有序,因用以比喻朝官的班次。《禽经》:“寀寮雝雝,鸿仪鷺序。” 张华 注:“鷺,白鷺也。小不踰大,飞有次序,百官縉绅之象。” 元 宋旡 《上冯集贤》诗:“玉笋晓班联鷺序,紫檀春殿对龙颜。”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捷报》:“你去对爹爹叔叔説,看青鬢鷺序上显才华。”
词语解释:令序  拼音:lìng xù
犹佳节。 唐太宗 《春日玄武门宴群臣》诗:“韶光开令序,淑气动芳年;驻輦 华林 侧,高宴 柏梁 前。” 宋 宋祁 《和晏相公九日郡筵》诗:“令序凝秋籥,欢游驻使轩。”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狐仙谈历代丽人》:“此 汉 孝惠 张皇后 也。此处即北宫故址, 张后 废居於此者十七年。每逢令序,吾率诸弟子演习於此,冀稍沾其灵淑之气,亦甚於吾道有益也。”
词语解释:官序  拼音:guān xù
官吏的等级次第。 宋 赵昇 《朝野类要·陞转》:“改官,谢恩,则换承务郎以上官序,谓之京官。”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流品澄清官序肃,稂莠不许侵嘉禾。”
词语解释:继序  拼音:jì xù
(1).继绪。《诗·周颂·闵予小子》:“於乎皇王,继序思不忘。” 毛 传:“序,绪也。”《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八·晋宗庙歌》:“明明烈考,丕承继序。” 唐 韩愈 《扶风郡夫人墓志铭》:“惟宗庙之尊重,继序之不易。”
(2).先后承接的序次。《旧唐书·经籍志上》:“乙部为史,其类十有三:一曰正史,以纪纪传表志……十二曰谱系,以纪世族继序。”
词语解释:右序  拼音:yòu xù
辅助;佑助。《诗·周颂·时迈》:“实右序 有周 。” 吴闿生 注:“右、序,皆助也。言天助 有周 。” 清 冯桂芬 《上海重建武帝庙记》:“圣 清 承天右序,怀柔百神,祀事咸秩。”
词语解释:式序  拼音:shì xù
亦作“式叙”。 按次第;顺序。《诗·周颂·时迈》:“明昭有 周 ,式序在位。” 郑玄 笺:“用次第处位。”《后汉书·朱穆传》:“议郎、大夫之位,本以式序儒术高行之士,今多非其人。”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横见式叙,各授封爵,天下惆悵,人神共愤。” 唐 杨炯 《〈王勃集〉序》:“仰贯一以知归,希体二而攷远,为言式序,大义昭然。”
词语解释:春序  拼音:chūn xù
(1).春季。 南朝 梁 江淹 《拜正员外郎表》:“﹝臣﹞滥蒙恩幸,屡度经冬,亟移春序。” 隋炀帝 《与禅阁寺僧书》:“春序将谢,道体如何?” 唐 韦应物 《复理西斋寄丘员外》诗:“海隅雨雪霽,春序风景融。”
(2).犹春光。春天的风光、景致。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二:“春序一如此,汝颜安足赖。”
词语解释:失序  拼音:shī xù
亦作“失叙”。 谓次序混乱;失去常规。《史记·三王世家》:“而家皇子为列侯,则尊卑相踰,列位失序,不可以垂统於万世。”《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天降丧乱,皇纲失叙。”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京师东西 太一宫 ,正殿祠 五福 ,而 太一 乃在廊廡,甚为失序。”
词语解释:代序  拼音:dài xù
(1).时序更替。《楚辞·离骚》:“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王逸 注:“代,更也;序,次也。言日月昼夜常行,忽然不久;春往秋来,以次相代。”《南史·宋纪上》:“明晦代序,盈亏有期。” 清 赵翼 《春兴》诗:“东风桃柳一番新,又是阳和大地春,代序屡迁身易老,物华方富我寧贫。”
(2).指家族的世次,世系。 唐 韩愈 《平阳路公神道碑铭》:“惟 路氏 远有代序。自 隋 尚书兵部侍郎讳 袞 四代而至 冀公 。”
(3).放在书籍、著作前面用以替代序言的,本非书序之体的文章,称“代序”。
词语解释:应序  拼音:yìng xù
顺应时序。
词语解释:朝序  拼音:cháo xù
犹朝列。《晋书·陆玩传》:“竟不能敷融玄风,清一朝序,咎责之来,於臣已重。” 南朝 梁 江淹 《谢开府辟召表》:“阐耀世经,发丽朝序。” 唐 罗隐 《与招讨宋将军书》:“自尔天子不忍重困百姓,由是官未实爵, 诸葛爽 、 安文祐 皆自盗而升朝序也。”《明史·孝宗纪赞》:“ 孝宗 独能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兢兢於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寧,民物康阜。”参见“ 朝列 ”。
词语解释:朝列  拼音:cháo liè
犹朝班。泛指朝廷官员。 晋 潘岳 《〈秋兴赋〉序》:“摄官承乏,猥厠朝列。” 唐 孟浩然 《仲夏归南园寄京邑旧游》诗:“因声谢朝列,吾慕 潁阳 真。”《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 知节 又歷詆朝列,(审刑)、审官、两制、三馆、諫官、御史都无其人,其薄人厚己如此!”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復赋诗纪事,徧示朝列,外议始息。”
词语解释:顺序  拼音:shùn xù
(1).顺理而有序;和谐而不紊乱。《后汉书·爰延传》:“动静以礼,则星辰顺序;意有邪僻,则晷度错违。”《魏书·高宗纪》:“然即位以来,百姓晏安,风雨顺序。边方无事,众瑞兼呈。” 宋 曾巩 《亳州谢到任表》:“使天地人神,莫不顺序;雨暘寒燠,罔或违时。”
(2).次序,次第。《易·恒》“刚上而柔下” 唐 孔颖达 疏:“震则刚尊在上,巽则柔卑在下,得其顺序,所以为恆也。” 柳青 《铜墙铁壁》第六章:“他宣布了下一次休息的地点,就叫按照原来顺序,先来的先走。”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六章:“因为老大没儿子,两兄弟都争着要把自己的儿子过继给亡兄。老二的理由是:按顺序,挨他的儿子,挨不到老三的儿子。”
(3).犹顺利。 老舍 《龙须沟》第三幕:“ 赵大爷 ,辛苦啦!这儿都顺序!” 老舍 《四世同堂》六四:“看我有点不顺序的事,马上就要躲着我吗?”参见“ 顺利 ”。
词语解释:顺利  拼音:shùn lì
(1).顺从获利的规律。《逸周书·小开武》:“七顺:一顺天得时……三顺民得和;四顺利财足。”
(2).泛指顺应事物的规律。《朱子语类》卷六八:“如君臣父子夫妇兄弟之义,自不同,似不和。然而各正其分,各得其理,便是顺利,便是和处。事物莫不然。”
(3).事物发展或工作进程中未遇到困难或阻碍。 明 李贽 《又与杨凤里书》:“行里已至湖上,一途无雨,可谓顺利矣。”《初刻拍案惊奇》卷八:“自此以后,出去营运,遭遭顺利,不上数年,遂成大富之家。” 赵树理 《实干家潘永福》:“有了这些安排,工程进行得相当顺利。”
(4).吉利,好运。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元旦》:“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錁及宝石等藏之餑餑中,以卜顺利。”
词语解释:暮序  拼音:mù xù
岁序之末。指暮冬。 南朝 梁简文帝 《雪朝》诗:“同云凝暮序,严阴屯广隰。” 南朝 梁 庾肩吾 《侍宣猷堂宴湘东王应令诗》:“桂巖逢暮序,菊水值穷秋。” 唐 李端 《长安书事寄薛戴》诗:“时芳一憔悴,暮序何萧索。”
词语解释:鸳序  拼音:yuān xù
犹鸳鹭行。 宋 王禹偁 《贺皇太子笺》:“某谬忝专城,尝叨内署。正衙宣册,陪鸳序以无阶,僻郡効官,拜龙楼而尚远。”
词语解释:鹓序  拼音:yuān xù
朝官站立的次序。 清 蒋士铨 《临川梦·改梦》:“生怕染御炉香将鷄舌含,説甚么点朝班把鵷序站。”
词语解释:齿序  拼音:chǐ xù
(1).按照年龄长幼所定的礼节。《旧唐书·珍王諴传》:“姻族闕齿序之义,舅姑有拜下之礼。”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冯皮匠》:“吾儕行规,不以齿序,惟财为雄。”
(2).年龄的次序。《水浒传》第五二回:“虽是军师严令,论齿序,他也是你哥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张诚》:“乃以齿序: 别驾 四十有一,为长; 诚 十六,最少; 訥 二十二,则伯而仲矣。”《清史稿·定安亲王永璜传》:“皇长子诞自青宫,齿序居长。”
词语解释:布序  拼音:bù xù
依次展布。 汉 班固 《东都赋》:“三光宣精,五行布序。”
词语解释:鳣序  拼音:zhān xù
学校。 唐 邢璹 《〈周易略例〉序》:“臣舞象之年,鼓篋鱣序,渔猎坟典,偏习《周易》。” 唐 李乂 《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诗:“贵游鱣序集,仙女凤楼期。”
词语解释:秩序  拼音:zhì xù
有条理,不混乱;符合社会规范化状态。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营汎各位置在驿路上,布置得极有秩序。” 丁玲 《母亲》四:“几个还没有下乡去的老缙绅,维持城里的秩序。”
词语解释:天序  拼音:tiān xù
(1).帝王的世系。 汉武帝 《元狩六年封齐王策》:“朕承天序,惟稽古建尔国家,封于东土,世为 汉 蕃辅。”《汉书·成帝纪》:“ 定陶王 欣 於朕为子,慈仁孝顺,可以承天序,继祭祀。其立 欣 为皇太子。” 宋 范成大 《东宫寿诗》:“欲知天序无疆处,铜律声中治世音。”
(2).上天安排的顺序,自然的顺序。 三国 魏 阮籍 《通易论》:“ 黄帝 、 尧 、 舜 ,应时当务,各有攸取。穷神知化,逑则天序。” 宋 张载 《正蒙·动物》:“生有先后,所以为天序。”
(3). 晋 鼓吹曲名。 傅玄 据古曲《芳树行》改制而成。参阅《晋书·乐志下》《乐府诗集·鼓吹曲辞四·晋鼓吹曲》
词语解释:散序  拼音:sàn xù
隋 唐 燕乐大曲的开始部分。散板,节奏自由,器乐独奏、轮奏或合奏,不歌不舞。 唐 白居易 《霓裳羽衣歌》:“散序六奏未动衣,阳臺宿云慵不飞。”自注:“散序六遍无拍,故不舞也。” 唐 白居易 《王子晋庙》诗:“鸞吟凤唱听无拍,多似《霓裳》散序声。”
词语解释:诗序  拼音:shī xù
(1).《毛诗序》的省称。现存《诗序》有大序、小序之分。列在各诗之前,解释各篇主题的为“小序”;在首篇《关雎》的“小序”之后,有大段文字概论全经的,为“大序”(据 孔颖达 《毛诗正义》说明,应从“风,风也”句开始)。 东汉 郑玄 《诗谱》,以“大序”为 子夏 作,“小序”为 子夏 、 毛公 作。《后汉书·儒林传》则有 卫宏 作《诗序》之语。 宋 代以来学者关于《诗序》作者众说纷纭, 郑樵 、 朱熹 等都有自己的说法。
(2).用诗写成的赠序。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上·方回》:“市井小人求诗序者酬以五钱,必欲得钱入怀,然后漫为数语。” 元 夏庭芝 《青楼集·李芝仪》:“﹝ 李芝仪 ,﹞ 维扬 名妓也,工小唱,尤善慢词。 王继学 中丞甚爱之,赠以诗序。”
词语解释:西序  拼音:xī xù
(1). 夏 代小学名。《礼记·王制》:“ 夏后氏 养国老於东序,养庶老於西序。” 郑玄 注:“西序,亦小学也,在西郊。” 唐 杨炯 《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东胶西序,云阁蓬丘。”
(2).古代宫室的西厢。《书·顾命》:“西序东嚮。” 蔡沉 集传:“此旦夕听事之坐也。东西厢谓之序。”《宋史·真宗纪一》:“戊戌,始见羣臣於 崇政殿 西序。” 清 王鸣盛 《蛾术编·说制四·顾命宫室制度》:“古者宫室之内,以墙为隔,墙之外即夹室,堂与隔室共此墙,此东嚮西嚮之坐,乃在堂上,以其附近东西序,故以序言之。”
词语解释:凄序  拼音:qī xù
凄凉的节序。指秋季。 北周 庾信 《和颍川公秋夜》:“泬寥空色远,叶黄凄序变。”
词语解释:霜序  拼音:shuāng xù
指晚秋季节。 唐 魏徵 《五郊乐章·雍和》:“式资宴貺,用调霜序。” 唐 宋之问 《早入清远峡》诗:“秋菊迎霜序,春藤碍日辉。” 元 冯子振 《十八公赋》:“缘是指凉亭,顺霜序,昕关掣,晴岭翥。”
词语解释:列序  拼音:liè xù
谓依次排列。《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臣闻贵有常尊,贱有等威,卑高列序,上下以理。” 唐 贾公彦 《序周礼废兴》:“始得列序,著於録畧。” 明 刘基 《春秋明经·齐侯卫侯郑伯来战于郎齐人卫人郑人盟于恶曹》:“《春秋》列序三国之爵而曰来战於 郎 。”
词语解释:上序  拼音:shàng xù
犹上庠。古代国家设立的大学。 南朝 宋 谢庄 《皇太子元服上皇太后表》:“毓问 东华 ,飞英上序。”《魏书·李崇传》:“道发明令,重遵乡饮,敦进郡学,精课经业。如此,则元、凯可得之於上序, 游夏 可致之於下国,岂不休歟!” 唐 王勔 《晦日宴高氏林亭同用华字》诗:“上序披林馆,中京视物华。”
词语解释:左序  拼音:zuǒ xù
左厢房。即东厢房。 唐 王勃 《乾元殿颂》:“瑶鲸戒响,悬猛簴於端闈;铜狄分形,肃严扃於左序。”
词语解释:物序  拼音:wù xù
(1).谓时令变迁。 南朝 梁 江淹 《赤亭渚》诗:“坐识物序晏,卧视岁阴空。” 南朝 梁 何逊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诗:“ 兔园 标物序,惊时最是梅。” 唐 骆宾王 《冒雨寻菊序》:“坠白花於湿桂,落叶蔕於疏藤,虽物序足悲,而人风可爱。”
(2).事物的规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宗经》:“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故象天地,效鬼神,参物序,制人纪。”
词语解释:禊序  拼音:xì xù
晋 王羲之 《兰亭序》的别称。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禊序〉不入选帖》:“ 逸少 《禊序》,高妙千古,而不入选。” 宋 楼钥 《跋汪季路所藏〈修禊序〉》诗:“ 幼军 草《禊序》,文采粲日星。选文乃见遗,至今恨 昭明 。”
词语解释:炎序  拼音:yán xù
炎夏季节。 唐玄宗 《释放流徒等罪诏》:“况麦风炎序,梅律敲辰,言念狴牢,情深惻隐。”
词语解释:讲序  拼音:jiǎng xù
指讲堂。 唐 王勃 《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由是 岷 英 蜀 秀,攀讲序以云趋。” 唐 张籍 《赠殷山人》诗:“讲序居重席,羣儒愿执鞭。”
词语解释:改序  拼音:gǎi xù
谓季节改变。 唐 韦应物 《立夏日忆京师诸弟》诗:“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
词语解释:伦序  拼音:lún xù
(1).流辈;等类。《后汉书·方术传·谢夷吾》:“方之古贤,实有伦序;採之於今,超焉絶俗。”
(2).有条理,顺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 傅毅 所制,文体伦序。”《南齐书·礼志下》:“礼有伦序,义无徒设。”《隋书·魏澹传》:“ 高祖 以 魏收 所撰书,褒贬失实, 平绘 为《中兴书》,事不伦序,詔 澹 别成《魏史》。” 蒋士超 《慧山谒泰伯庙》诗:“世家已是魁伦序,人表何由止上中。”
词语解释:循序  拼音:xún xù
依序遵行;顺着次序。 汉 刘向 《新序·杂事》:“昔蛛蝥作网,今之人循序。” 清 刘大櫆 《问政书院记》:“学也者,所以循序优游,使深入其中而不自觉也。” 清 薛福成 《通筹南洋各岛添设领事馆保护华民疏》:“惟须认定主见, 中 外一意,合力坚持,得寸得尺,相机筹办,必可循序就范。”参见“ 循序渐进 ”。
词语解释:循序渐进  拼音:xún xù jiàn jìn
顺着次序逐步深入或提高。《论语·宪问》“知我者其天乎” 宋 朱熹 集注:“但知下学而自然上达,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 明 袁宗道 《读〈论语〉》:“循序渐进似非圣人一贯之学矣。” 清 薛福成 《分别教案治本治标之计疏》:“彼既就我范围,即可循序渐进,将来於彼所难允者,相机伺便,与之理论。”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第三章第五节:“至于人类一切都平等,那还要经过相当教育,循序渐进,不能一革命什么都平等。”
词语解释:阶序  拼音:jiē xù
(1).台阶与中堂两侧的厢屋。借指殿堂。《汉书·诸侯王表序》:“﹝ 王莽 ﹞因母后之权,假 伊 周 之称,顓作威福庙堂之上,不降阶序而运天下。” 颜师古 注:“序谓东西厢。” 唐 刘肃 《大唐新语·酷忍》:“ 周兴 、 来俊臣 等罗告天下衣冠,遇族者不可胜纪……由是破家者已千数, 则天 不下阶序,潜移六合矣。”
(2).专指台阶。《镜花缘》第八八回:“始命御史进於釦墀,再命太医列於阶序。”
(3).官阶的次序。《南齐书·褚渊传》:“详校阶序,愧在未优。”
词语解释:鸿序  拼音:hóng xù
飞鸿的行列。比喻朝官的班行。 唐 李群玉 《送唐侍御福建觐兄》诗:“世事纶言传大笔,官分鸿序厌霜臺。”
词语解释:迁序  拼音:qiān xù
见“ 迁敍 ”。
词语解释:迁叙
亦作“迁叙”。亦作“ 迁序 ”。 谓旧时官吏根据考核劳绩而进行晋职或奖励。《晋书·傅玄传》:“《虞书》曰:‘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是为九年之后乃有迁叙也。”《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臣愿覈考课之实,定迁序之制,则多端之吏息矣。” 宋 曾巩 《许安世都官员外郎制》:“徒隶佣役之人,典其废置,而时其迁序,主以郎吏,其选甚高。”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帝德》:“第令於本部中迁敍,乃以为太常太乐令。” 明 史玄 《旧京遗事》:“藩臬首领,法当得县令,某则从朝廷迁序外臣,但谨为奉职耳。”《明史·王科传》:“盐运官廉,当迁叙。”
词语解释:州序  拼音:zhōu xù
州学,州校。《周礼·地官·州长》:“若以岁时祭祀州社,则属其民,而读灋亦如之。春秋以礼会民,而射于州序。” 郑玄 注:“序,州党之学也。” 贾公彦 疏:“州长因春秋二时皆以礼会聚其民,而行射礼于州之序学中。”
词语解释:位序  拼音:wèi xù
官职级别。《左传·襄公十年》:“ 子孔 当国,为载书,以位序、听政辟。” 宋 曾巩 《菊曩二右班殿直制》:“宜陞位序,以奬尔劳。”
词语解释:九序  拼音:jiǔ xù
同“九叙”。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 夏后氏 兴,业峻鸿绩,九序惟歌,勋德弥縟。” 唐 独孤及 《送贺员外巡按毕归朝序》:“六府修,九序成。” 宋 范仲淹 《上张侍郎启》:“参万微之景业,升九序之康歌。”
词语解释:即序  拼音:jí xù
见“ 即叙 ”。
词语解释:即叙  拼音:jí xù
亦作“ 即序 ”。 就序;归顺。《书·禹贡》:“织皮: 崐崘 、 析支 、 渠搜 、 西戎 即叙。” 孔 传:“织皮,毛布。有此四国,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 羌 髳 之属皆就次叙,美 禹 之功及 戎 狄 也。”《汉书·西域传赞》《书》作“即序”。 晋 左思 《魏都赋》:“於时 东鯷 即序, 西倾 顺轨, 荆南 怀憓, 朔北 思韙。”《魏书·袁翻传》:“故能使 淮 海输诚, 华阳 即序,连城请面,比屋归仁。”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论封建》:“ 公旦 喜於重译, 文命 矜其即叙。”
词语解释:书序  拼音:shū xù
亦作“书叙”。 指《尚书》的小序或大序。 汉 扬雄 《法言·问神》:“或曰‘……惜乎!《书序》之不如《易》也。’曰:‘彼数也,可数焉,故也。如《书序》,虽 孔子 亦未如之何矣。’”《汉书·儒林传·孔安国》:“又采《左氏传》《书叙》为作首尾,凡百二篇。”《国语·楚语上》“启有五观” 三国 吴 韦昭 注:“《书序》曰:‘ 太康 失国,昆弟五人,须于 洛 汭。’”
词语解释:工序  拼音:gōng xù
整个生产过程中各工段加工产品的次序,亦指各工段的加工。材料经过各道工序,加工为成品。
词语解释:黉序  拼音:hóng xù
古代的学校。《北齐书·文宣帝纪》:“詔郡国修立黌序,广延髦儁,敦述儒风。” 宋 朱熹 《斋居感兴》诗之十六:“圣人司教化,黌序育羣才。”《清史稿·礼志三》:“厥后以 热河 为时巡所,黌序肇兴,定 大成殿 龕案如太学式,祭器、乐器亦如之。”
词语解释:风序
古代进行教化的学校。《艺文类聚》卷五三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至南海郡求士教》:“风序泱泱,衣簪斯盛。其川岳所产,岂直明珠大贝、桂蠹翠羽而已哉!”
词语解释:星序  拼音:xīng xù
指官阶位次。 唐 杨于陵 《祭权相公文》:“亟换官荣,屡移星序。”
词语解释:旻序  拼音:mín xù
秋为旻天,故称秋季为“旻序”。 唐 李峤 《八月奉教作》诗:“清尊对旻序,高宴有餘欢。”
词语解释:常序  拼音:cháng xù
一定的次序;固定的次序。 三国 魏 王弼 《周易略例》:“尊卑有常序,终始无常主。”《南齐书·高帝纪上》:“春秋递运,时岁之常序。”
词语解释:玄序  拼音:xuán xù
冬季。 汉 应瑒 《正情赋》:“清风厉于玄序,凉飈逝于中唐。” 唐 许敬宗 《奉和守岁应制》诗:“玉琯移玄序,金奏赏彤闈。”
词语解释:后序  拼音:hòu xù
文体名。犹跋。刊于卷末的序文。 宋 曾巩 有《〈李白诗集〉后序》。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辨·题跋》:“凡经传子史诗文图书之类,前有序引,后有后序,可谓尽矣。”
词语解释:传序  拼音:chuán xù
谓父死子继,世代相传。《左传·昭公七年》:“日我先君 共王 引领北望,日月以冀,传序相授,于今四王矣。” 唐 元稹 《赠乌重胤父承玼等》:“肆我 高祖武皇帝 传序累圣,逮予冲人。” 清 刘大櫆 《程府君墓志铭》:“奕奕 程 宗,世继其美,传序及君,令德愷悌。”
词语解释:贯序  拼音:guàn xù
序次;按顺序排列。《后汉书·独行传序》:“而情迹殊杂,难为条品;片辞特趣,不足区别。措之则事或有遗,载之则贯序无统。” 宋 叶适 《沉氏萱竹堂记》:“然后迟客有亭,延月有臺,蘚梅、露药、草木之奇品,莫不贯序以先后。”参见“ 贯鱼之序 ”。
词语解释:贯鱼之序  拼音:guàn yú zhī xù
见“ 贯鱼之次 ”。
词语解释:景序  拼音:jǐng xù
美好的节令。《古尊宿语录·真净禅师》:“今朝三月初五,正是清明景序,岂独游人往来,更兼蜂狂蝶舞。”
词语解释:中序  拼音:zhōng xù
(1).古乐《霓裳羽衣曲》的第七遍,自此始有拍而舞。 唐 白居易 《霓裳羽衣歌·和微之》:“散序六奏未动衣,阳臺宿云慵不飞。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坼。”自注:“散序六遍无拍,故不舞也。中序始有拍,亦名拍序。”
(2).词牌“霓裳中序第一”的省称。 宋 姜夔 《〈霓裳中序第一〉序》:“然音节閒雅,不类今曲,予未暇尽作,作《中序》一曲传於世。”
词语解释:自序  拼音:zì xù
亦作“自叙”。
(1).作者自述写作意图、过程或作品大旨的文章。《汉书·司马迁传》:“﹝《太史公书》﹞第七十, 迁 之自敍云尔。”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诗教下》:“ 班固 次韵乃《汉书》之自序也。其云述《高帝纪》第一、述《陈项传》第二者,所以自序撰书之本意。 史迁 有作於先,故己退居於述尔。”
(2).自述生平阅历的文章。 唐 刘知几 《史通·序传》:“盖作者自敍,其流出於中古?按 屈原 《离骚经》,其首章上陈氏族,下列祖考,先述厥生,次显名字。自敍发跡,实基於此。”
词语解释:胶序  拼音:jiāo xù
殷 学名序, 周 学名胶,后即用为学校的通称。 南朝 齐 王融 《为竟陵王与隐士刘虬书》:“胶序肇修,经法敷广。”《隋书·炀帝纪上》:“优德尚齿,载之典训,尊事乞言,义彰胶序。” 明 袁宏道 《寿存斋张公七十序》:“而尊人 存斋公 ,少困胶序,老为邑博士,未期月挂冠去。”
词语解释:文序  拼音:wén xù
习文的学校。序,学校。《南齐书·崔祖思传》:“自古开物成务,必以教学为先……宜大庙之南,弘脩文序,司农以北,广开武校。”
词语解释:排序  拼音:pái xù
又称“分类”。按关键字大小递增或递减的次序,对文件中的全部记录重新排列的过程。是计算机程序设计中的一种重要运算。分内部排序和外部排序两大类。内部排序中常用的方法有插入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基数排序等。
词语解释:记序  拼音:jì xù
见“ 记敍 ”。
词语解释:记叙  拼音:jì xù
亦作“记叙”。亦作“ 记序 ”。用文字叙述。《礼记·文王世子》“是故圣人之记事也” 唐 孔颖达 疏:“记序前代之事也。” 宋 郑刚中 《画记》:“为之记敍,时读之,如见画马。” 清 珠泉居士 《续板桥杂记·缘起》:“至于闻见无多,记敍譾陋,续貂之病,閲者原之。”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十:“即使根据实事,也不像叙事文那样记叙了实事便完事,还得含有其他的东西在里头。”
词语解释:腊序  拼音:là xù
谓腊冬时节。 清 曹寅 《重题晚研跋后兼伤南洲》诗之四:“招招红袖玉山頽,此日重看腊序催。”
词语解释:参序  拼音:cān xù
共同编排。 宋 王溥 《五代会要·修国史》:“史馆奏……伏请与当馆修撰,参序条纲,撰 太祖 、 庄宗 实録者。”
词语解释:叶序  拼音:yè xù
叶子在茎上排列的形式,常见的有互生、对生、轮生等
植物学名词,叶在茎上的排列方式称为叶序
词语解释:商序  拼音:shāng xù
秋季。 明 夏完淳 《张景阳苦雨》诗:“玉露团素节,金风扇商序。”
词语解释:荣序  拼音:róng xù
指官吏行列。 唐 李虞仲 《授学士路隋等中书舍人制》:“动必循矩,而皆扬歷荣序,辉耀朝伦。”
词语解释:华序  拼音:huá xù
(1).显要的官阶。 宋 范仲淹 《苏州谢就除礼部员外郎表》:“改中臺之华序,进内阁之清班。” 宋 叶适 《谢除提举凤翔府上清太平宫表》:“逮兹列圣,并焕鸿名;分命诸儒,递升华序。”
(2).美好的时节。 清 黄景仁 《残月》诗:“临兹芳讌空,坐增华序惜。”
共203,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