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六语上声 [yǔ,语言][chǔ chú,居住、处理,动形词]屿[详注1][yǔ,给予][yǔ,赐予][详注2][jǔ][详注3][zhù][duō]峿[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3”。]諿[详注4]汿


注1:去 墟上声。《集韵》彻也。又藏也。《前汉·苏武传》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注》去,收藏也。又《集韵》或作弆。《前汉·陈遵传》遵善书,与人尺牍,皆藏弆以为荣。《注》弆,亦藏也。
注2:御 《类篇》偶举切,驭上声。止也。《左传·襄四年》季孙不御。《注》御,止也。《释文》御,鱼吕反。 又鲁邑名。《左传·襄二十二年》雨过御叔,御叔在其邑。《注》御叔,鲁御邑大夫。《释文》御,鱼吕反。
注3:作 zuò,音阻。《韩愈·处州孔子庙碑》惟此庙学,邺侯所作。厥初庳下,神不以宇。
注4:鐻 音巨。与簴同。钟鼓之柎也。《史记·秦始皇纪》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
首字词组
序迁序成序论序齿录序衔序录序别序室
序齿序班序言序绩序词序端序官 
序宾序分序次序曲序数序志序兴 
序立序引序秩序数词序说序第序定 
序文序跋序事序战序稿序食序常 
序位序进序爵序歌序赞序累序幕 
序列序述序齿排班序目序顺序传序客 

词语解释:序迁  拼音:xù qiān
按等级次第升迁。 唐 元稹 《崔蔇检都官员外郎兼侍御史制》:“效诚于长,议以序迁。”《明史·选举志三》:“内地监司率序迁,其后亦多超迁不拘次。”
词语解释:序齿  拼音:xù chǐ
按年龄长幼排定先后次序。《礼记·中庸》:“燕毛,所以序齿也。” 孔颖达 疏:“言祭末燕时,以毛髮为次序,是所以序年齿也。”燕,同“ 宴 ”。《水浒传》第二回:“﹝ 史进 ﹞便叫庄客去请这当村的三四百 史 家庄户,都到家中草堂上序齿坐下。”《儒林外史》第二回:“你众位是不知道我们学校规矩,老友是从来不同小友序齿的。”
词语解释:序宾  拼音:xù bīn
排列宾客的位次。《诗·大雅·行苇》:“序宾以贤。” 宋 范仲淹 《阳礼教让赋》:“朋酒斯饗,序宾之义咸修。”
词语解释:序立  拼音:xù lì
按品级站立。 唐 李翱 《劝河南尹复故事书》:“司録入院,诸官於堂上序立,司録揖,然后坐。” 周善培 《辛亥四川事变之我》:“至则督署厅事隘,不能容,皆序立大堂簷下。”
词语解释:序文  拼音:xù wén
文体名。
词语解释:序位  拼音:xù wèi
安排位次。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天辨在人》:“天下之尊卑随阳而序位。”《汉书·元帝纪》:“朕之不逮,序位不明,众僚久懬,未得其人。” 颜师古 注:“言官人之位失其次序。”
词语解释:序列  拼音:xù liè
(1).谓依次论述。《史记·伯夷列传》:“ 孔子 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 吴太伯 、 伯夷 之伦详矣。”《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荀卿 ﹞於是推儒 墨 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
(2).谓按某种标准排列。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中》:“ 孝冲皇帝 母 虞大家 、 质帝 母 陈夫人 皆诞育圣明而未有諡号,今当以母氏序列于外戚,虽在薨殁,犹宜爵赠。”
(3).犹档次。如:同一序列;不同序列。
词语解释:序成  拼音:xù chéng
等第,次序。《国语·周语中》:“故制戎以果毅,制朝以序成。” 俞樾 《群经平议·国语一》:“盖序、成二字同义,序,次也,成亦次也。言制朝廷之位则以次第也。”
词语解释:序班  拼音:xù bān
(1).官员的班行位次。 唐 李肇 《翰林志》:“ 兴元 二年,敕翰林学士朝服序班,宜准诸司官知制誥例。”
(2).官名,属鸿胪寺。 明 始置, 清 因之。《明史·职官志三》:“序班典侍班、齐班、纠仪及传赞。”《清史稿·职官志二》:“序班掌百官班次。”
词语解释:序分  拼音:xù fēn
佛教经论,分序、正、流通三分。初为序分,述其经发生因由,即缘起部分。 清 龚自珍 《正译第七·总正历代所译一切经》:“由是各经流通分,各各自名经中之王,序分各各造法会,各各名无量会,此文又三十倍其正文。”
词语解释:序引  拼音:xù yǐn
序和引。二者皆为文体名。“引”大致如序而稍简短。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至於 班 傅 之《北征》《西巡》,变为序引,岂不褒过而谬体哉!” 宋 苏洵 父名 序 , 洵 文因讳序而称引,后人沿用,序、引遂指同一文体。参阅 陈垣 《史讳举例》
词语解释:序跋  拼音:xù bá
序文和跋文。序,也作“叙”。一般序在书前,跋在书尾。但古代序多列于书末,如《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叙传》。 清 姚鼐 《古文辞类纂》分文章为十三类,中有“序跋类”。
词语解释:序进  拼音:xù jìn
(1).依次前进。《仪礼·燕礼》:“若君命皆致,则序进奠觶于篚。”
(2).按规定的等级次第升迁。 唐 元稹 《王惠超左清道率府率制》:“咸当序进,式示加恩。”
词语解释:序述  拼音:xù shù
叙述。《三国志·吴志·孙休传》:“ 布 得詔陈谢,重自序述。”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相与序述前事,彼此慨然。” 陶成章 《浙案纪略序》:“稿既成,即拟付印,同人皆谓序述过详,事机毕露。”
词语解释:序论  拼音:xù lùn
(1).序和论。即史传文的引言和结尾的评论。《宋书·范晔传》:“至于《循吏》以下及《六夷》诸序论,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
(2).谓依次论列。 宋 曾巩 《〈新序〉目录序》:“ 刘向 所集次《新序》三十篇,目録一篇, 隋 唐 之世尚为全书。今可见者,十篇而已。臣既考正其文字,因为其序论。” 罗惇曧 《文学源流》:“兹编序论文学,以典謨训誥为文章之首,故先论《书》;以《繫辞》《文言》为文号之始定,故次论《易》;於説经宗旨,渺不相涉。”
(3).序言;序文。
词语解释:序言  拼音:xù yán
序文。
词语解释:序次  拼音:xù cì
(1).谓依规律运行。《国语·周语下》:“气无滞阴,亦无散阳,阴阳序次,风雨时至。”
(2).指按照次序。《红楼梦》第九二回:“大家序次坐下。”
(3).编次。《汉书·艺文志》:“ 汉 兴, 张良 韩信 序次兵法。”
(4).依次论述。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皆序次其源流,而参伍其得失者也。”
(5).泛指排列的次序。 姚华 《论文后编·文心第五》:“编中序次,仅若可寻,即而察之,大抵起于《鍊字》,其次《章句》,其次《丽辞》……其次《时序》,而《才略》终焉。”
(6).时序;季节。 明 何景明 《白菊赋》:“繄季秋之将望,予恤夫序次之易代。”
词语解释:序秩  拼音:xù zhì
旧指按品级尊卑为序书列官职姓名。 明 黄佐 《翰林记》《序秩》篇。
词语解释:序事  拼音:xù shì
(1).谓安排事项,使有条理。《周礼·春官·乐师》:“凡乐,掌其序事,治其乐政。” 郑玄 注:“序事,次序用乐之事者。” 贾公彦 疏:“云‘掌其序事’者,谓陈列乐器及作之次第皆序之,使不错繆。”
(2).叙述事情。 宋 司马光 《述〈国语〉》:“而先所采集列国,因序事过详,不若《春秋》传之简直精明,浑厚遒峻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但贪序事,毫无音节者,皆非诗之正宗。” 林纾 《书黄生札记后》:“不知铭者,有声之文也,与序事之体异。”
词语解释:序爵  拼音:xù jué
(1).按等次授予官爵。《诗·大雅·桑柔》:“告尔忧恤,诲尔序爵。” 郑玄 笺:“教女以次序贤能之爵。”
(2).依爵位排列座次。《礼记·中庸》:“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
词语解释:序齿排班
序齿
词语解释:序齿录
记载有关个人家事生平姻亲及其他情况的册籍
词语解释:序绩  拼音:xù jì
排比其功绩。《公羊传·僖公四年》:“前此者有事矣,后此者有事矣。则曷为独於此焉与 桓公 为主?序绩也。” 何休 注:“序,次也;绩,功也。累次 桓公 之功德,莫大於服 楚 ;明德及强夷,最为盛。”
词语解释:序曲  拼音:xù qǔ
(1). 唐 代乐舞名词。指乐舞中演奏的全套乐曲。包括散序、中序等。《新唐书·礼乐志十二》:“ 皋 乃作《南詔奉圣乐》,用黄钟之均,舞六成,工六十四人,赞引二人,序曲二十八叠。”
(2).歌剧、舞剧等开场前演奏的乐曲,用以渲染气氛或暗示剧情。亦指大型器乐的前奏曲或以此形式写成的独立器乐曲。一般带有标题。
(3).比喻事情、行动的开端。 殷夫 《给茂》诗:“这是我青春最初的蓓蕾,是我平凡的一生的序曲。”
词语解释:序数词  拼音:xù shù cí
回答“在什么序次上”这一问题的数词,如“第一”、“第二”、“第三”
词语解释:序战  拼音:xù zhàn
战争或战役开始的第一仗。参见“ 初战 ”。
词语解释:初战  拼音:chū zhàn
又称序战。战争或战役开始的第一仗。如:初战告捷。
词语解释:序歌  拼音:xù gē
列于诗歌集或组诗前的诗篇。常用以叙述事情之缘起,交代写作意图和暗示主题等。 郭沫若 《目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上海民歌选》里面有一首序歌,是 上海 纺织工人的歌谣。”
词语解释:序目  拼音:xù mù
(1).目次,目录。 清 吴敏树 《记钞本〈震川文〉后》:“ 瑞安 项孝廉 傅霖 来访余,盖从 性农 所见此书,袖以来而乞钞其序目云。”
(2).指序言和目录。 鲁迅 《且介亭杂文·随便翻翻》:“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叶内容。”
(3).指对读书时辑录的条目加以论述的文字。 宋 孙之弘 《〈习学记言序目〉序》:“初,先生辑録经史百氏条目,名《习学记言》,未有论述。自 金陵 归,间研玩羣书,更十六寒暑,乃成《序目》五十卷。”
词语解释:序衔  拼音:xù xián
旧指在公文上依次具列职衔、姓名。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林·翰林权重》:“又命翰林、编修、检讨……等官考驳诸司奏启以闻,如平允,则序衔曰翰林院兼平驳诸司文章事某官某,列名书之以进。”
词语解释:序词  拼音:xù cí
演说、表演或非戏剧的文学作品的序言或导言
词语解释:序数  拼音:xù shù
表示次序的数目。汉语表示序数的方法较多。通常是在整数前加“第”,如:第一,第二。也有单用基数的。如: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此外还有些习惯表示法,如:头一回、末一次、首次、正月、大女儿、小儿子。序数后边直接连量词或名词的时候,可省去“第”,如:二等、三号、四楼、五班、六小队、1949年10月1日等。
词语解释:序说  拼音:xù shuō
著作前的概述部分称为“序说”。如 宋 朱熹 《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二书之前都有《序说》,辑录有关 孔 孟 身世、言行及前人评论 孔 孟 的材料。
词语解释:序稿  拼音:xù gǎo
起稿,拟稿。《老残游记》第十五回:“县里正在序稿,突然 贾 家遣个抱告,言已查出被人谋害形蹟。”
词语解释:序赞  拼音:xù zàn
亦作“ 序讚 ”。 文体名。其形式为简述他人生平,末加赞语。 晋 袁宏 撰有《三国名臣序赞》, 北魏 李仲尚 撰有《前汉功臣序讚》,分别见《文选》卷四七和《魏书》本传。
词语解释:序顺  拼音:xù shùn
谓有序。《国语·周语中》:“文章比象,周旋序顺。” 王引之 《经义述闻·国语上》:“周旋序顺者,序亦顺也。《尔雅》曰:‘顺,叙也’……比象、序顺,皆顺也。文章之有次,犹周旋之有序也。”
词语解释:序录  拼音:xù lù
(1).书目的编次和说明。说明部分包括著作的源流、要旨等,略相当于图书提要。序,亦写作“叙”。 唐 陆德明 《经典释文》第一卷为“序录”。
(2).记叙;记录。 宋 曾巩 《〈类要〉序》:“至於地志、族谱、佛老、方伎之众説,旁及九洲之外蛮夷荒忽诡变奇跡之序録,皆披寻紬绎。”
词语解释:序端  拼音:xù duān
堂的东墙或西墙的南端近阶处。《礼记·丧服大记》:“君将大敛,子弁絰即位于序端。” 孔颖达 疏:“序谓东序,端谓序之南头也。”参阅《左传·襄公五年》“大夫入敛” 杨伯峻 注。
词语解释:序志  拼音:xù zhì
叙述志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夫京殿苑猎,述行序志,并体国经野,义尚光大。”《文心雕龙》并有《序志》篇,叙述撰著本书的志趣。
词语解释:序第  拼音:xù dì
犹次序。谓官秩品第。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其六部尚书,虽加太子太保,必以部衔定序第。”
词语解释:序食  拼音:xù shí
按顺序进食。 汉 王充 《论衡·自纪》:“ 孔子 侍坐於 鲁哀公 ,公赐桃与黍, 孔子 先食黍而啖桃,可谓得食序矣。然左右皆掩口而笑,贯俗之日久也。今吾实犹 孔子 之序食也。”
词语解释:序累  拼音:xù lèi
谓分别高下排列。累,犹序。 汉 王充 《论衡·定贤》:“ 张汤 文深,在 汉 之朝,不称为贤。 太史公 序累,以 汤 为酷,酷非贤者之行。” 汉 王充 《论衡·程材》:“ 太史公 序累,置於酷部。”
词语解释:序传  拼音:xù chuán
文体名。作者自叙的传记。以记述家世、生平为主,兼及编纂旨趣、体例等。序,亦写作“叙”。《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沿用其体,始称“叙传”。参阅 唐 刘知几 《史通·序传》
词语解释:序别  拼音:xù bié
叙别,话别。 明 徐渭 《雌木兰》第二出:“匆忙中我也不得遣贺序别。”
词语解释:序官  拼音:xù guān
《周礼》天官太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及《考工记》等六篇将六官所统率的官属的职掌和人数概略地列于每篇之首,经学家谓之“序官”。
词语解释:序兴  拼音:xù xīng
相继而起。《礼记·仲尼燕居》:“下管《象舞》《夏籥》序兴。” 孔颖达 疏:“‘《夏籥》序兴’者……谓大 夏 文舞之乐以《象舞》次序更递而兴。”
词语解释:序定  拼音:xù dìng
谓依名分确立。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未有违夫天地之性而可以序定人伦,失乎自然之理而可以彰明治体者也。”
词语解释:序常  拼音:xù cháng
指官吏按常例升迁。 唐 元稹 《荆浦左清道率府率制》:“廼詔超陟,因及序常。用报有劳,且升久次。”
词语解释:序幕  拼音:xù mù
(1).某些多幕剧的第一幕之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剧中人物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或预示全剧主题。亦泛指某些叙事性文学作品在情节未展开前,对人物的历史、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以及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所作的交代和提示。
(2).比喻重大事件的开端。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三章第一节:“揭开这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就是 马克思 称为‘处于社会革新底前夜’的 太平 革命。”
词语解释:序客  拼音:xù kè
鸿胪官之别称。职掌礼宾之事。 清 梁章鉅 《称谓录·鸿胪寺》:“ 沉约 《袖中记》:‘《释名》曰:鸿臚者,本故典客,事掌宾礼。 武帝 时,更为鸿臚。鸿,大也;臚,陈序也。欲人以礼陈序於宾客。’故称序客。”
词语解释:序室  拼音:xù shì
古代幼童就学之所。《汉书·食货志上》:“是月,餘子亦在於序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