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托庇 拼音:tuō bì
亦作“ 託芘 ”。
(1).谓靠树木庇荫。 宋 强至 《横溪回道中作》诗:“冒暑走山曲,敝盖无文阴;託庇何局促,因思古贤宰。”
(2).比喻依赖他人或某种力量庇护。 宋 郑刚中 《别方安托书》之二:“託芘之久,语离之遽,怀此高谊,虽言何安。” 明 范景文 《与友书》:“且闻龙门日峻,辱在知契,谊当相体,即託庇实宏,而门外自远。” 瞿秋白 《乱弹·新英雄》:“第三,请看《申报》的第一次报告罢:‘我军为尊重条约,下令不得冲过租界,否则託庇租界之敌,昨晚当可一总解决。’”词语解释:曲庇 拼音:qǔ bì
曲意包庇、袒护。 宋 欧阳修 《论梁举直事封回内降札子》:“伏以曲庇小臣,挠屈国法,自前世帝王苟有如此等事,史册书之。”《明史·郑晓传》:“惟巡抚 阮鶚 、总督 杨顺 、御史 路楷 ,以 嵩 曲庇, 晓 不能尽法。”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此不知为何臣,不曲庇其私昵,谓之正直可矣。”词语解释:窃庇 拼音:qiè bì
私下包庇。《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又论 纲 杜絶言路,独擅朝政……优立赏格,公吏为姦,擅易詔令,窃庇姻亲等十数事。”词语解释:蒙庇 拼音:méng bì
隐瞒包庇。 宋 欧阳修 《论京西官吏非人乞黜按察使陈洎等札子》:“天下祸乱,貽忧君父,盖由上下互相蒙庇之罪也。”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九:“各路领兵大臣恃有 和珅 蒙庇,虚冒功级。”词语解释:影庇 拼音:yǐng bì
谓将户籍或土地财产虚挂在权势人家名下,以逃避徭役税收。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 平叔 请限商人盐,纳官后,不得輒於诸军诸使觅职掌,把钱捉店,看守庄磑,以求影庇。”《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四》:“兼有富户,或投名於势要,以求影庇。” 宋 范仲淹 《奏重定职田顷亩》:“如将土地影庇,令免却合入差徭及抑配。”词语解释:保庇 拼音:bǎo bì
保护庇佑。《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二载》:“ 安禄山 所署 河南 尹 张万顷 独以在贼中能保庇百姓不坐。”《宋史·杨延昭传》:“朝中忌嫉者众,朕力为保庇,以及於此。”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寺中遗象》:“ 如来 证明,鉴兹情旨, 蔡邕 的父母,望相保庇,仰惟功德不思议。”词语解释:德庇 拼音:dé bì
德泽恩惠的庇荫。 宋 蔡襄 《张厚赠太子少保制》:“勋猷之美,屈於当世;德庇之庆,发於来嗣。” 宋 曾巩 《贺蹇周辅授馆职启》:“分符海徼,幸依德庇之餘;寓直书林,更託雋游之末。”词语解释:掩庇 拼音:yǎn bì
庇护,包庇。《元典章·刑部十三·获盗》:“至於失过盗贼,过违三限,弓手依例断决;捕盗官止罚俸钞,任满给由,掩庇失过……赏罚无彰,何由激劝?”词语解释:福庇 拼音:fú bì
赐福保护。《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奴家只为生来命苦,父亡母老,一身无靠,所以拜祷佛天,专求福庇。”《红楼梦》第八五回:“蒙王爷福庇,都好。” 李劼人 《大波》第一部第四章:“我一听,坏事!这个吃饭的家具担心保不牢!……幸而托老朋友的福庇,恰逢那天 老赵 公事忙,由 傅师爷 代审。”词语解释:覆庇 拼音:fù bì
覆盖荫庇。 宋 陆九渊 《荆国王文公祠堂记》:“天生俊明之才,可以覆庇生民,义当与之戮力。”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七引作“覆芘”。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正俗一》:“今乡士夫皆郡县邑子也,既受其覆庇含育之恩,而一无所报,於心安乎?”《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小生蒙覆庇之恩,虽得侥倖,所犯愆尤,还仗大人保全!”词语解释:雨庇 拼音:yǔ bì
门窗上端遮雨的遮檐。 夏衍 《上海屋檐下》第一幕:“灶披间上方是亭子间的窗,窗开着,窗口稍下是马口铁做成的倾斜的雨庇。”词语解释:私庇 拼音:sī bì
暗中庇护。《明史·郭正域传》:“﹝ 一贯 ﹞谓 正域 遣家人导 华趆 上疏,议令 楚王 避位听勘,私庇 华趆 。”词语解释:荣庇 拼音:róng bì
承蒙爱护。谦辞。 唐 萧颖士 《与崔中书圆书》:“海隅苍生,孰不幸甚,况在旧故,荣庇特深。”词语解释:荫庇 拼音:yìn bì
(1).覆盖;遮蔽。 清 袁枚 《新齐谐·黄陵元鹤》:“鵰死崖石上,其大可覆数亩,土人取其翅当作屋瓦,荫庇数百家。”
(2).庇护;保护。 明 无名氏 《四贤记·招纳》:“特从 汴京 而来,欲投门下荫庇。”《儒林外史》第三回:“还有那些破落户,两口子来投身为僕,图荫庇的。” 沙汀 《磁力》:“那是因为他曾经受过 小袁 父亲的荫庇。”
(3).旧时亦常指子孙凭借先辈的功勋而得到封赏。 明 许自昌 《水浒记·遣讯》:“籍父亲荫庇,为朝廷命官。紫綬垂腰,幨帷出守。” 清 龚自珍 《书果勇侯入觐》:“ 汉 人袭父爵者,出为弁士,入为侍卫。父祖功最高,入拜散秩大臣,而荫庇之荣极矣!”词语解释:贿庇 拼音:huì bì
因受贿而包庇。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清丈·总论》:“弓正有嘱託贿庇之需。”词语解释:依庇 拼音:yī bì
亦作“ 依芘 ”。
(1).谓栖息庇身。《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朝廷大恩,犹当应有祠室,庶母子并食,魂灵有所依庇,死復何恨?” 明 叶盛 《范氏家谱世系》:“又葺理祖第,使復其居,以求依庇。”
(2).引申为依靠庇护。 宋 苏舜钦 《启事上奉宁军陈侍郎》:“伏自台驭东上,颇失依庇,倾想恩德,一食三起。”词语解释:阴庇 拼音:yīn bì
覆荫庇护。 宋 鲁应龙 《闲窗括异志》:“士人之就试者,莫不先期备金钱,祷以求阴庇。”词语解释:营庇 拼音:yíng bì
包庇;袒护。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之五:“絶游移之端,杜营庇之路,振纲挈领,而法已伸矣。”词语解释:包庇 拼音:bāo bì
袒护;掩护。多用于坏人坏事。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明世宗用人》:“﹝ 世宗 ﹞恶 杨升庵 终身, 介溪 不能包庇。” 清 黄爵滋 《敬陈六事疏》:“即大吏或有闻见,时派稽查,率皆移东补西,或一人领充数名,或暂雇贸易之人支应塞责,彼此包庇,狡獪百出,虽大吏亦无可如何。” 老舍 《四世同堂》七:“这次,就更不同了;来的是 日本 人,还有不包庇坏蛋 琉璃球儿 的?”词语解释:遮庇 拼音:zhē bì
犹庇护。《禅真逸史》第十二回:“ 史文通 笑道:‘ 程公 与 杜都督 必是厚交,故此事事遮庇。’”词语解释:隐庇 拼音:yǐn bì
隐藏庇护。 宋 苏轼 《论役法差雇利害起请画一状》:“若行此法,今后空闲三年人户,官吏隐庇不差,却行雇募,无由点检。”《元典章·户部十二·户役》:“如此则富户不能隐庇,侥倖苟免,小户不致动摇。” 吴晗 《灯下集·明代的科举情况和绅士特权》:“不但秀才自己免了役,免了赋,甚至包揽隐庇,借此发财。”词语解释:霣庇 拼音:yǔn bì
失去庇护。 南朝 宋 谢庄 《宋孝武宣贵妃诔》序:“国軫丧淑之伤,家凝霣庇之怨。”词语解释:偏枯曲庇
偏袒庇护词语解释:咸叨福庇
都借光沾了福气词语解释:叨庇
承受庇佑词语解释:赖庇
依靠别人的庇卫词语解释:索垢寻庇
无事生非,找荐儿滋事词语解释:祐庇
保佑庇护词语解释:门庇 拼音:mén bì
犹门荫。 唐 韩愈 《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公初为吏,亦以门庇;佐使于南,乃始己致。”词语解释:鸿庇 拼音:hóng bì
亦作“ 鸿芘 ”。 敬称尊长的庇护关怀。 明 吴世济 《太和县御寇始末·谢颍道》:“今仰仗宪臺鸿庇,狂寇披靡。” 清 顾炎武 《与颜修来手札》:“弟久滞 安德 ,仰藉鸿芘, 章丘 一案已得小结。”词语解释:党庇
结党庇护。 唐 白居易 《论考试进士事宜状》:“伏计烦黷圣听之外,必以为或亲或故同为党庇。”《明史·阉党传·贾继春》:“帝於是宣敕数百言,极言选侍无状,严责廷臣党庇。”《清史稿·高宗纪一》:“命宽 鄂尔泰 党庇 仲永檀 罪。”词语解释:障庇 拼音:zhàng bì
遮蔽庇护。 独立苍茫子 《东京学界告乡人书》:“不知其暗中结如何条约,而后 梁氏 违众而树一帜,维持会及有所障庇,且从而推波助澜也。”词语解释:鼎庇 拼音:dǐng bì
敬辞。大力庇护。 明 鹿善继 《与范鉴田书》:“ 容城 孙生 ,竟借鼎庇,得还故物。”词语解释:庥庇 拼音:xiū bì
犹荫庇,庇护。 宋 李纲 《与赵相公书》:“幸比岁稔,粗免旷败,亦皆相公庥庇之德。”词语解释:栖庇 拼音:qī bì
庇护,保护。 宋 欧阳修 《上李学士启》之二:“窃揆妄庸之质,永怀栖庇之心。”词语解释:佑庇 拼音:yòu bì
帮助;保护。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李伯言》:“次日,如 王 所, 王 犹惫卧。见 李 ,肃然起敬,申谢佑庇。”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堂子》:“实国家祈祷之虔,百神之所佑庇,与 商 、 周 之制若合符节,所以绵亿万载之基也。”
保佑庇护。《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刘元普 ﹞又感上天祐庇,一发修桥砌路,广行阴德。”词语解释:护庇 拼音:hù bì
庇护。《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三:“司理晓得他是法术人,有心护庇他。”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拒媒》:“只求老爷护庇则个。”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八:“我抱上这孩子来,却不能护庇他的父亲!”词语解释:容庇 拼音:róng bì
亦作“ 容芘 ”。 包庇;宽容庇护。《宋史·度宗纪》:“﹝ 咸淳 九年五月﹞丁卯,申禁奸民妄立经会,私创庵舍,以避征徭,保伍容芘不觉察坐之。”《元典章·户部八·市舶》:“如舶司官吏容庇,或觉察得知,或因事发露到官,定将官吏断罢不叙。”《元史·世祖纪十三》:“ 江 淮 豪家多行贿权贵,为府县卒史,容庇门户,遇有差赋,惟及贫民,詔 江 淮 行省严禁之。” 清 洪昇 《长生殿·复召》:“念臣妾如山罪累,荷皇恩如天容庇。”词语解释:援庇 拼音:yuán bì
援引庇护。 唐 元稹 《同州刺史谢上表》:“无朋友为臣吹嘘,无亲党为臣援庇。”词语解释:托庇 拼音:tuō bì
(1).谓靠别人的庇护。《西游记》第七七回:“弟子屡蒙教训之恩,托庇在佛爷爷之门下。” 欧榘甲 《新广东》:“而今其子孙乃尽其所有,托庇 俄 人,以求一夕之安,何其衰耶!” 巴金 《灭亡》十五:“小民托庇了联帅底福荫,勉强可以安居乐业。”
(2).旧时客套语。谓己方的幸福靠对方的庇护。《儒林外史》第十回:“因问:‘令祖老先生健康么?’ 蘧公孙 答道:‘托庇粗安。’”词语解释:洪庇 拼音:hóng bì
洪福庇荫。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升迁·禀启附》:“某江介鯫生,荒区末吏,幸徼洪庇,大厦久托连云。”词语解释:徇庇 拼音:xùn bì
徇私包庇。 清 林则徐 《密拿汉奸札稿》:“如目下再有徇庇,是转自陷於私罪矣。”《清史稿·世宗纪》:“ 广州 驻防兵丁滋事,将军 李杕 以徇庇论死。” 梁启超 《立宪法议》:“是故监督官吏之事,其势不得不责成於人民,盖由利害关切於己身,必不肯有所徇庇。”词语解释:周庇 拼音:zhōu bì
周全庇护。 元 无名氏 《小孙屠》戏文第三出:“只怕奴家无此福分,若得官人如此周庇之时,待奴托与终身,未为晚矣。” 明 梁辰鱼 《浣纱记·通嚭》:“窃恐大王见弃,先遣小官拜上太宰,望乞周庇。”《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员外老年之人,他也周庇得你有数。”
周全,庇护。 明 徐元 《八义记·宫掖幽思》:“如何是,只得告天怜念週庇。” 明 《杀狗记·旅店借居》:“乞可怜相週庇,奈此身无所依,止求半室权居住。”词语解释:袒庇 拼音:tǎn bì
袒护包庇。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张文和之才》:“当时颇讥,其袒庇同乡,诛锄异己,屡为言官所劾。”《廿载繁华梦》第十三回:“因恐 马氏 不是目中亲见的,必然袒庇丫鬟,这时反教丫鬟的胆子愈加大了。” 郭沫若 《盲肠炎·“五卅”惨案怒吼》:“但是事发以来已经半月以上了, 英国 政府还在袒庇他们在 华 官吏的非法行为,使他们强硬到底,死不认罪。”词语解释:宇庇 拼音:yǔ bì
犹庇护。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投到任禀》:“一介庸才,谬叨剧任,星驰载道,戢羽非遥,幸帡幪之可托,冀弘宇庇之恩。”词语解释:存庇 拼音:cún bì
犹爱护。 宋 苏轼 《与张朝请书》之三:“某闕人,写启状止用手书,乞加恕也。 子由 荷存庇深矣,不易一二言谢也。”词语解释:照庇 拼音:zhào bì
照应保护。 宋 苏轼 《与滕达道书》之二四:“有监酒 高侍禁 永康 者,与之外姻,闻亦甚谨干,望略照庇;如察其可以翦拂,又幸也。” 宋 苏轼 《与郑嘉会书》之一:“顾某念之,有可以照庇之者,幸不惜也。”词语解释:祝庇 拼音:zhù bì
祝告神灵,以求庇佑。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金刚经〉鸠异》:“因相语曰, 董进朝 常持《金刚经》,以一分功德祝庇冥司,我辈久蒙其惠,如何杀之?须枉命相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