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四敬去声 [shèng,茂盛][lǐng lìng,命令][zhèng,正直][hèng,蛮横][zhèng][bìng,合并][xìng,学行][gèng,更加][xiòng][jìng,动词][详注1][详注2][详注3][详注4][bàng][详注5][qìng,请人做某事][pìn][详注6][详注7]


注1:评 平去声。平言也。《韩愈·东都遇春诗》尔来曾几时,白发忽满镜。旧游喜乖张,新辈足嘲评。
注2:迎 鱼庆切。《正韵》凡物来而接之则平声,物未来而往迓之则去声。《诗·大雅》亲迎于渭。
注3:轻 音庆。《集韵》疾也。《左传·桓十二年》绞小而轻,轻则寡谋。又《僖三十三年》秦师轻而无礼。
注4:清 音静。洁也。又《集韵》《正韵》音净。与净同。又《集韵》《韵会》《正韵》音婧。寒也。
注5:盟 明去声。《庄子·齐物论》其留如诅盟。郭象读。又与孟通。地名。《左传·隐十一年注》盟,今盟津。河内邑名。《史记·周本纪》武王东观兵于盟津。《书·禹贡》作孟津。
注6:邴 音柄。《广韵》邑名。又姓。《左传·哀十一年》邴泄为右。
注7:檠 音竞。檠子,叠名。《类篇》有足所以几物,即隔子也。《前汉·地理志》朝鲜民饮食以笾豆。《师古注》以竹曰笾,以木曰豆,今之檠也。
末字词组
余庆行庆衍庆祝庆隆庆举手相庆恩庆唐敖庆
家庆鸿庆具庆休庆贺庆额手称庆忻庆覃庆
积庆喜庆善庆遗庆赐庆额手相庆普天同庆合庆
长庆瑞庆朝庆协庆欣庆额手庆河清云庆珍庆
嘉庆福庆灵庆荣庆显庆额庆洽庆祚庆
重庆同庆吉庆展庆节庆遐庆悚庆率土同庆
拜庆门庆表庆延庆貤庆先号后庆弹冠相庆 
称庆钟庆诞庆国庆赞庆校庆一人有庆 
兴庆天庆皇庆作庆赏庆溥天同庆积善余庆 
大庆欢庆吊庆成庆冥庆拜家庆祥庆 

词语解释:余庆  拼音:yú qìng
(1).指留给子孙后辈的德泽。《易·坤》:“积善之家,必有餘庆。”《南史·齐高帝诸子论》:“ 梁武 革 齐 ,弗取前辙, 子恪 兄弟,并皆録用,虽见 梁武 之弘裕,亦表 文献 之餘庆。” 清 钱谦益 《太仆寺添注卿管京营少卿事毕自严授中大夫祖母王氏仍前赠制》:“偕老难见于百年,餘庆有光于奕世。”
(2).指行善积德,造福子孙。 晋 潘岳 《西征赋》:“惟 泰山 其犹危,祀八百而餘庆。” 唐 卢纶 《纶与吉侍郎中孚等风尘追游向三十载数公俱沉下泉畅博士有五十韵见寄辄有所酬兼寄夏侯侍御审侯仓曹钊》诗:“郎中善餘庆,雅韵与琴清。”
词语解释:家庆  拼音:jiā qìng
(1).指家中的喜庆之事。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陇东郡公侯莫陈君夫人窦氏墓志铭》:“ 大统 十六年,册授 永安郡 君,妇以夫尊,亲由子贵,朝章家庆,兼而有之。” 南朝 陈 徐陵 《陈文皇帝哀册文》:“我皇诞圣,应此家庆。”
(2).“ 拜家庆 ”的省称。古时指久别归家拜见亲长。 唐 卢象 《八月十五日象自江东止田园移庄庆会兼赋是诗》之一:“上堂家庆毕,愿与亲姻邇。” 明 高明 《琵琶记·乞丐寻夫》:“死别多应梦里逢,谩劳孝妇写遗踪,可怜不得图家庆,辜负丹青泣画工。”参见“ 拜家庆 ”。
(3).父母生日亦称为家庆。
词语解释:拜家庆  拼音:bài jiā qìng
亦作“ 拜庆 ”。 久别归家省亲。 唐 孟浩然 《夕次蔡阳馆》诗:“明朝拜家庆,须著 老莱 衣。” 宋 梅尧臣 《送舍弟正臣赴都》诗:“何当还里门,拜庆期秋杪。”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 唐 人与亲别而復归,谓之拜家庆。”
词语解释:积庆  拼音:jī qìng
(1).指踵接而来的喜庆之事。 南朝 宋 鲍照 《皇孙诞育上表》:“东储积庆,皇孙诞育;国启昌期,民迎福运。” 唐 杨炯 《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家餘积庆,郡不乏贤。”
(2).谓行善积福。 唐 钱起 《陪郭常侍令公东亭宴集》诗:“不悲懽乐尽,积庆在和羹。” 宋 沉遘 《文懿皇后斋文》:“恭惟 文懿皇后 积庆自先,发祥开后。”《宋史·后妃传上·太祖母昭宪杜太后》:“ 太祖 曰:‘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积庆也。’”
词语解释:长庆  拼音:cháng qìng
永久吉昌。 汉 王粲 《俞儿舞歌·行辞新福歌》:“ 汉 国保长庆,垂祚延万世。”
词语解释:嘉庆  拼音:jiā qìng
(1).吉祥喜庆。亦指喜庆的事。 汉 焦赣 《易林·萃之夬》:“千懽万悦,举事为决,获受嘉庆,动作有得。” 宋 晏殊 《诉衷情》词:“世间荣贵月中人,嘉庆在今辰。” 明 吴承恩 《元寿颂》:“ 承恩 蒙公殊遇,垂二十年,謁选来都,又出公之敦喻,值兹嘉庆,良有愜於中也。”
(2).谓外出归家拜见父母。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上堂拜嘉庆,入室问何之。” 唐 孟浩然 《夕次蔡阳馆》诗:“明朝拜嘉庆,须着 老莱 衣。” 唐 王维 《休假还旧业便使》诗:“上堂嘉庆毕,顾与姻亲齿。”嘉,一本作“ 家 ”。
词语解释:重庆  拼音:chóng qìng
(1).指祖父母与父母俱存。 宋 杨万里 《题曾景山通判寿衍堂》诗:“人家具庆己燕喜,人家重庆更奇伟。” 宋 楼钥 《跋金花帖子绫本小录》:“祖、父俱存者,今曰重庆。” 明 宋濂 《望云图》诗序:“人之壮年有大父母、父母俱存而号重庆者矣,下此,则父与母无故而号具庆者矣。”
(2).再度庆祝。 宋 王安石 《答戚郎中启》:“重庆誥章,擢升郎署,闻报之晚,裁贺未皇。”
词语解释:拜庆  拼音:bài qìng
见“ 拜家庆 ”。
词语解释:拜家庆  拼音:bài jiā qìng
亦作“ 拜庆 ”。 久别归家省亲。 唐 孟浩然 《夕次蔡阳馆》诗:“明朝拜家庆,须著 老莱 衣。” 宋 梅尧臣 《送舍弟正臣赴都》诗:“何当还里门,拜庆期秋杪。”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 唐 人与亲别而復归,谓之拜家庆。”
词语解释:称庆  拼音:chēng qìng
道贺。《北史·循吏传·魏德深》:“歌呼满道,互相称庆。” 唐 李商隐 《赠孙绮新及第》诗:“ 长乐 遥听 上苑 鐘,綵衣称庆桂香浓。”
词语解释:兴庆  拼音:xīng qìng
呈现吉庆之兆。 北周 庾信 《周宗庙歌》之七:“月灵兴庆,沙祥发源。” 隋 牛弘 《皇高祖太原府君神室歌》:“缔基发祥,肇源兴庆。”
词语解释:大庆  拼音:dà qìng
(1).大可庆贺之事。 晋 王羲之 《十七帖》:“足下今年政七十耶?知体气常佳,此大庆也。”《宋书·二凶传·刘劭》:“彼人若为不已,正可促其餘命,或是大庆之渐。” 唐 韩愈 《皇帝即位贺宰相启》:“相公翼亮圣明,大庆资始。”
(2).称老年人的寿辰。《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况且转眼就是你九十大庆。”《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自己又极清闲,算了算 邓九公 的九旬大庆将近。”
词语解释:行庆  拼音:xíng qìng
犹行赏。《礼记·月令》:“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 郑玄 注:“庆谓休其善也。” 唐 元稹 《令狐楚等加阶制》:“既当行庆之恩,宜用加崇之典。”《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二年》:“先是郊祀行庆,中外官吏皆进秩, 準 ( 寇準 )遂率意轻重,其素所喜者多得臺省清秩,所恶及不知者即叙退之。”
词语解释:鸿庆  拼音:hóng qìng
(1).大庆;洪福。指王业。《晋书·乞伏乾归载记》:“将鼓淳风於东夏,建八百之鸿庆。”
(2).喻指年寿。 南朝 梁 徐勉 《故永阳敬太妃墓志铭》:“年高事重,志义方隆,宜永绥福履,而奄夺鸿庆,以 普通 元年十月廿三日遘疾,十一月九日己卯薨於第。”
词语解释:喜庆  拼音:xǐ qìng
(1).庆幸。《后汉书·方术传下·蓟子训》:“虽大喜庆,心犹有疑。”
(2).值得高兴和庆贺的事。《隋书·天文志下》:“城上白气如旌旗,或青云临城,有喜庆。” 郭沫若 《争取历史创造的主动》:“这是世界史的事件,不仅是 中国 一国的喜庆。”
(3).指值得高兴和庆贺。 明 张居正 《看详礼部议两宫尊号疏》:“将来吉祥喜庆之事,将层见叠至。”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一幕:“这个人家今天有事吧,大约还是喜庆的事。”
(4).庆贺,对喜事的庆贺。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一》:“盖 七国 时众所喜庆於君者,皆呼万岁。”《红楼梦》第九四回:“ 芹儿 呢……除了祭祀、喜庆,无事叫他不用到这里来。”
词语解释:瑞庆  拼音:ruì qìng
吉祥喜庆。 元 王沂 《瑞庆窝记》:“瑞者,德之应,庆之表,其应也至治之世……歌於宗庙,笔於史册,葢已为有国者之瑞庆。” 明 王洪 《庆贺醴泉出神乐观表》:“凡在幅员之内,咸沾瑞庆之隆。”
词语解释:福庆  拼音:fú qìng
幸福。 汉 焦赣 《易林·蛊之乾》:“首泽与目,载受福庆。”《后汉书·李固传》:“安则共其福庆,危则通其祸败。” 前蜀 杜光庭 《马尚书南斗醮词》:“伏冀众尊昭祐,大圣鉴临,赦已往之过尤,锡将来之福庆。” 明 沉采 《千金记·荣归》:“从此一家蒙福庆。”
词语解释:同庆  拼音:tóng qìng
共同庆贺。 晋 陆机 《辩亡论下》:“是以其安也,则黎元与之同庆。” 唐 韩愈 《皇帝即位降赦贺观察使状》:“渥恩普霑,远近同庆。”如:普天同庆。
词语解释:门庆  拼音:mén qìng
家门之福。《宋书·后妃传·孝武文穆王皇后》:“自惟门庆,属降公主,天恩所覃,容及丑末。”《南齐书·褚渊褚澄等传论》:“贵仕素资,皆由门庆,平流进取,坐至公卿。”《南史·王诞王份等传论》:“ 份 胤嗣克昌,特钟门庆,美矣。”
词语解释:钟庆  拼音:zhōng qìng
积福。《旧唐书·后妃传下·宪宗懿安皇后郭氏》:“识者以为 汾阳 社稷之功未泯,復钟庆於 懿安 焉。”
词语解释:天庆  拼音:tiān qìng
上天的赐福。《仪礼·士冠礼》:“黄耇无疆,受天之庆。”《汉书·儿宽传》:“顺成天庆,垂万世之基。”《文选·班固〈东都赋〉》:“彰皇德兮侔 周成 ,永延长兮膺天庆。” 吕向 注:“言代祚延长,而当上天之福庆。”
词语解释:欢庆  拼音:huān qìng
(1).欢乐喜庆。 唐 李约 《岁日感怀》诗:“称觴惟有感,欢庆在儿童。”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三折:“今日这样好天气,又对着这样好景致,务要开怀畅饮,做一个欢庆会才是。” 陈毅 《昆明新年》诗:“座上总理传电讯, 北京 欢庆同 昆明 。”
(2).欢乐地庆祝。 曹禺 《王昭君》第五幕:“海子边青蛙叫得正起劲,它们也为单于的胜利欢庆。”
词语解释:衍庆  拼音:yǎn qìng
(1).绵延吉庆。常用作祝颂之词。 明 吴承恩 《贺松窗陈孝勇冠带障词》:“看它日门庭衍庆,宠光重叠。” 明 吴承恩 《贺松窗陈孝勇冠带障词》:“螽斯衍庆。”
(2).古代宫殿名。 宋 周邦彦 《汴都赋》:“其殿则有 天元 、 太始 、 皇武 、 儷极 、 大定 、 辉德 、 熙文 、 衍庆 、 美成 、 继仁 、 治隆 之名。”
词语解释:具庆  拼音:jù qìng
(1).《诗·小雅·楚茨》:“尔殽既将,莫怨具庆。” 郑玄 笺:“同姓之臣,无有怨者,而皆庆君,是其欢也。”后以“具庆”称君臣同欢。 唐 白居易 《答百寮〈谢许追游集宴表〉制》:“今四表无事,三农有年,思与羣情,同其具庆。”
(2).谓父母俱存。《二程遗书》卷六:“人无父母,生日当倍悲痛,更安忍置酒张乐以为乐?若具庆者可矣。” 明 宋濂 《〈望云图诗〉序》:“人之壮年有大父母、父母俱存而号重庆者矣;下此,则父与母无故而号具庆者矣。”旧时填写履历,父母俱存者,书“具庆下”。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 寳历 年中, 杨嗣復 相公具庆下,继放两榜。”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杂录》:“ 咸淳 七年同年小録……字 鼎卿 ,小名 鼎 ,小字 技金 ,第鼎一,具庆下。”
(3).指父母双亲。 金 王若虚 《恒山堂记》:“公以妙龄贵显,而居具庆之下,日思所以奉二亲之欢,谓可以备燕息而资观览者,莫若堂也。”
词语解释:善庆  拼音:shàn qìng
谓善行多福。语本《易·坤》:“积善之家,必有餘庆。” 唐 白居易 《祭微之文》:“惟公家积善庆,天钟粹和,生为国禎,出为人瑞。” 宋 苏轼 《答陆道士书》:“道家少饮和神,非破戒也,餘惟善庆。” 金 王若虚 《王氏先茔之碑》:“ 王氏 之善庆,既当为之发扬,而参谋君孝德始终,尤不可不纪。”
词语解释:朝庆  拼音:cháo qìng
(1).朝廷庆典。 三国 魏 曹植 《冬至献袜履颂表》:“伏见旧仪:国家冬至献履贡袜,所以迎福践长,先臣或为之颂。臣既玩其嘉藻,愿述朝庆。”
(2).朝贺。《三国志·蜀志·刘琰传》:“ 琰 竟弃市,自是大臣妻母朝庆遂絶。”《宋书·乐志二》:“三正元辰,朝庆鳞萃。”
词语解释:灵庆  拼音:líng qìng
(1).喜庆。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诏宴西池诗》:“昭哉储德,灵庆攸繁。”《隋书·乐志下》:“皇恩已洽,灵庆无垠。”
(2).指灵验吉祥的符谶。《后汉书·光武帝纪赞》:“灵庆既启,人谋咸赞。” 李贤 注:“灵庆谓符讖也。”
词语解释:吉庆  拼音:jí qìng
(1).喜庆。亦指喜庆之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父祖伯叔,若在军阵,贬损自居,不宜奏乐讌会及婚冠吉庆事也。”《魏书·彭城王勰传》:“ 勰 生而母 潘氏 卒,其年显祖崩。及有所知,启求追服。 文明太后 不许,乃毁瘠三年,弗参吉庆。”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旌表》:“祥瑞如此,吉庆必来。”
(2).吉福,福禄。 唐 李翱 《祭杨仆射文》:“门吏盈朝,宴赏有加。宜哉万寿,吉庆靡他。”
(3).祝颂套语。谓康健多福。 唐 韩愈 《与孟东野书》:“春且尽,时气向热,惟侍奉吉庆。” 明 方孝孺 《答刘养浩书》之一:“秋凉惟侍养吉庆。”
词语解释:表庆  拼音:biǎo qìng
呈现吉祥。 晋 张华 《正德舞歌》:“象容表庆,协律被声。” 南朝 梁简文帝 《菩提树颂》:“鸟记称祥,龙书表庆。”
词语解释:诞庆  拼音:dàn qìng
(1).谓产生吉庆,降福。 南朝 宋 王韶之 《宋宗庙登歌·孝皇帝歌》:“烝哉 孝皇 ,齐圣广渊,发祥诞庆,景祚自天。” 南朝 齐 谢超宗 《齐太庙乐歌·凯容乐·昭皇后室奏》:“月灵诞庆,云瑞开祥。”
(2).寿诞之庆。 唐 崔致远 《应天节斋词》之一:“星瞻北极,乃当诞庆之辰。”
词语解释:皇庆  拼音:huáng qìng
皇家的庆典。 晋 陆机 《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淳曜六合,皇庆攸兴。” 晋 陆云 《盛德颂》:“思乐皇庆,协于时雍。”
词语解释:吊庆  拼音:diào qìng
吊唁或庆贺。 唐 韩愈 《送文畅师北游》诗:“ 长安 多门户,弔庆少休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邵女》:“ 柴 知之,谢絶人事,杜门不通弔庆。”
词语解释:祝庆  拼音:zhù qìng
庆祝,庆贺。《诗·鲁颂·閟宫》“ 鲁侯 燕喜,令妻寿母” 汉 郑玄 笺:“ 喜公 燕饮於内寝,则善其妻寿其母,谓为之祝庆也。”
词语解释:休庆  拼音:xiū qìng
犹嘉庆。《后汉书·马融传》:“欢嬉喜乐,鼓舞疆畔,以迎和气,招致休庆。”《北史·崔光传》:“然惧灾修德,咸致休庆,所谓家利而怪先,国兴而妖豫。”《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五年》:“ 纂 违先帝之命,杀太子而自立,荒淫暴虐, 番禾 太守 超 顺人心而除之,以安宗庙,凡我士庶,同兹休庆。”
词语解释:遗庆  拼音:yí qìng
馀庆;泽及后人的馀福。《隶释·三国魏公卿上尊号奏》:“至乎天瑞人事,皆先王圣德遗庆,孤何有焉。” 隋 江总 《广州刺史欧阳頠墓志》:“如羊如粟,不改 夷 齐 之心;遗庆遗风,方留 豹 产 之德。”《宋史·乐志十》:“遗庆阴阴,祉发祥流。”
词语解释:协庆  拼音:xié qìng
共同庆贺。 南朝 梁简文帝 《吴郡石像碑》:“道俗侧塞,人祗协庆。”《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一·唐昭德皇后庙乐章》:“昌时协庆,理内成功。”
词语解释:荣庆  拼音:róng qìng
荣华幸福。《晋书·后妃传下·成恭杜皇后》:“唯 穆 渡 江 ,遂享荣庆,立第 南掖门 外,世所谓 杜姥宅 云。”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四:“今若戮力同心,共成王事,诛斩兇党,献捷王朝,子孙荣庆於前,恩光更流于后,岂不休哉!”
词语解释:展庆  拼音:zhǎn qìng
致贺。 唐 刘肃 《大唐新话·持法》:“青毡展庆,曾不立班;朱紱承荣,无宜卧拜。” 宋 欧阳修 《与韩忠献王书》:“至日不获展庆,不胜驰情。”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父执之礼》:“前日登门展庆,蒙公敦篤事契。”
词语解释:延庆  拼音:yán qìng
延续福祚。《后汉书·朱景王杜等传论》:“若夫数公者,则与参国议,分均休咎,其餘并优以宽科,完其封禄,莫不终以功名,延庆於后。” 南朝 梁简文帝 《唱导文》:“冯法致安,积善延庆。” 隋 王度 《古镜记》:“昔 杨氏 纳环,累代延庆; 张公 丧剑,其身亦终。”
词语解释:国庆  拼音:guó qìng
(1).国家喜庆之事。 晋 陆机 《五等诸侯论》:“国庆独饗其利,主忧莫与其害。”《晋书·武帝纪》:“ 晧 遣使之始,未知国庆,但以书答之。” 唐 司空图 《太原王公同州修堰记》:“翌日堰乃成,水折而东,皆若导,而徒令邑里交贺,合乐以迓之,流闻京师,中外以为国庆。”
(2).举国庆贺。 南朝 宋 鲍照 《数诗》:“三朝国庆毕,休沐还旧邦。”
(3).指国庆日。如:我国国庆是十月一日。
词语解释:作庆  拼音:zuò qìng
贺喜。《水浒传》第二五回:“都头恁地忘了?前项他也曾来与都头作庆,他家只在 狮子街 巷内住。”
词语解释:成庆  拼音:chéng qìng
见“ 成荆 ”。
词语解释:成荆  拼音:chéng jīng
亦称“ 成覸 ”。亦称“ 成庆 ”。 春秋 齐国 的勇士。《战国策·韩策二》:“勇哉!气矜之隆。是其軼 賁 育 而高 成荆 矣。”《孟子·滕文公上》:“ 成覸 谓 齐景公 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淮南子·齐俗训》:“ 孟賁 、 成荆 无所行其威。” 高诱 注:“ 成荆 ,古勇士也。”《汉书·广川惠王刘越传》:“其殿门有 成庆 画,短衣大絝长剑, 去 好之,作七尺五寸剑,被服皆效焉。” 颜师古 注:“ 成庆 ,古之勇士也,事见《淮南子》,非 荆卿 也。”
词语解释:隆庆  拼音:lóng qìng
隆盛的庆赏。 晋 陆云 《晋故豫章内史夏府君诔》:“惟神隆庆,篤生府君,玄祐秀朗,暉景烟煴。”
词语解释:贺庆  拼音:hè qìng
庆贺。《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贺庆之礼亲异姓之国。” 唐 元稹 《叙奏》:“其餘郡县之请奏,贺庆之常礼,因亦附之於件目。”《水浒传》第一○五回:“﹝ 王庆 ﹞杀牛宰马,大赏嘍囉,置酒与众人贺庆。”
词语解释:赐庆  拼音:cì qìng
犹赐福。 唐 王昌龄 《夏月花萼楼酺宴应制》诗:“赐庆垂天泽,流欢旧渚宫。”
词语解释:欣庆  拼音:xīn qìng
欢悦庆幸。 三国 魏 曹植 《庆文帝受禅上礼章》:“溥天率土,莫不承风欣庆。”《陈书·高祖纪下》:“王历惟新,念有欣庆,想深求民瘼,务在廉平,爱惠以抚孤贫,威刑以御彊猾。” 唐 李峤 《为纳言姚璹等贺瑞桃表》:“喜忭之情,实万恒品,无任欣庆之至。”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 林道静 欣幸自己遇见了好人,也欣庆自己渴望的职业有了着落。”
词语解释:显庆  拼音:xiǎn qìng
谓显著的吉庆征兆。《后汉书·光武帝纪下》:“陛下情存损挹,推而不居,岂可使祥符显庆,没而无闻?”
词语解释:节庆  拼音:jié qìng
节日喜庆。《北史·李彪传》:“伏见朝臣丁大忧者,假满赴职。衣锦乘轩,从郊庙之祀;鸣玉垂緌,同节庆之醼。” 冰心 《往事·六一姊》:“ 金钩寨 是离我们营垒最近的村落,四时节庆,不免有馈赠往来。”
词语解释:貤庆  拼音:yí qìng
谓馀福流衍并延及后世。 宋 岳珂 《桯史·张贤良梦》:“仕既不甚达,益篤意植媺貤庆,以遗后人。”
词语解释:赞庆  拼音:zàn qìng
庆贺。 元 周伯琦 《纪恩三十韵》:“侍貂咸赞庆,陛戟总夸誉。”
词语解释:赏庆  拼音:shǎng qìng
奖赏。《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教诲不倦曰长,赏庆刑威曰君。”《后汉书·应劭传》:“凡爵列、官秩、赏庆、刑威,皆以类相从,使当其实也。”《宋史·曾肇传》:“陛下简俭清浄之化,或衰於前;声色服玩之好,或萌於心,忠邪贤不肖,或有未辨;赏庆刑威,或有未当。”
词语解释:冥庆  拼音:míng qìng
谓神灵降赐的祥瑞。《宋书·符瑞志下》:“臣以寡立,承乏槐鉉,沐浴芳津,预覩冥庆,不胜抃儛之情。”
词语解释:举手相庆  拼音:jǔ shǒu xiàng qìng
谓举手加额,以相庆贺。 明 刘基 《甘露颂》序:“羣臣莫不欣懌,百姓莫不蹈舞,举手相庆。”参见“ 举手加额 ”。
词语解释:举手加额  拼音:jǔ shǒu jiā é
举手齐额,表示喜悦庆幸。 宋 陈亮 《与韩子师侍郎书》:“百姓闻贤使君之来,举手加额,以为天眼开矣。”亦作“ 举首加额 ”。 宋 司马光 《谕若讷》:“上乃飞白‘安净’二字,以赐 若訥 , 若訥 然后举首加额,受而藏之。”
词语解释:额手称庆  拼音:é shǒu chēng qìng
以双手合掌加额,表示庆幸。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致刘次白抚部鸿翱书》:“继闻此事已奉中旨再三驳飭,仰见圣明覆载无私,洞鉴於万里之外,俾滨海臣庶,均各安耕凿於 尧 天 舜 日之中,为之额手称庆。”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每拆卷,当事輒额手称庆。”亦作“ 额手相庆 ”。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卢双月》:“泥金高揭,邻里喧譁,挤庭下几满。喜极入告,额手相庆。” 鲁迅 《伪自由书·“有名无实”的反驳》:“不抵抗将军下台,上峰易人,我士兵莫不额手相庆。”亦省作“ 额手庆 ”、“ 额庆 ”。 清 沉起凤 《谐铎·虎痴》:“母女方额手庆,忽一虎曳尾而来,径登堂上。”《“五四”爱国运动资料·学生终止罢课之宣言》:“ 欧 战告终,暴 德 颠仆,吾人方额庆正义人道之将可白于天下。”参见“ 额手 ”。
词语解释:额手  拼音:é shǒu
《宋史·司马光传》:“帝崩,赴闕临,衞士望见,皆以手加额曰:‘此 司马相公 也。’”后因以“额手”谓以双手合掌加额,表示敬意或庆幸。 元 胡元罙 《大有年》诗:“童叟相观皆额手,从兹深愿屡丰年。”《红楼梦》第九九回:“正申燕贺,先蒙翰教, 边 帐光生,武夫额手。” 叶圣陶 《穷愁》:“ 松 母喜溢眉睫,额手言曰:‘岂 松儿 已释归耶?’”
词语解释:额手相庆  拼音:é shǒu xiàng qìng
见“ 额手称庆 ”。
词语解释:额手称庆  拼音:é shǒu chēng qìng
以双手合掌加额,表示庆幸。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致刘次白抚部鸿翱书》:“继闻此事已奉中旨再三驳飭,仰见圣明覆载无私,洞鉴於万里之外,俾滨海臣庶,均各安耕凿於 尧 天 舜 日之中,为之额手称庆。”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每拆卷,当事輒额手称庆。”亦作“ 额手相庆 ”。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卢双月》:“泥金高揭,邻里喧譁,挤庭下几满。喜极入告,额手相庆。” 鲁迅 《伪自由书·“有名无实”的反驳》:“不抵抗将军下台,上峰易人,我士兵莫不额手相庆。”亦省作“ 额手庆 ”、“ 额庆 ”。 清 沉起凤 《谐铎·虎痴》:“母女方额手庆,忽一虎曳尾而来,径登堂上。”《“五四”爱国运动资料·学生终止罢课之宣言》:“ 欧 战告终,暴 德 颠仆,吾人方额庆正义人道之将可白于天下。”参见“ 额手 ”。
词语解释:额手  拼音:é shǒu
《宋史·司马光传》:“帝崩,赴闕临,衞士望见,皆以手加额曰:‘此 司马相公 也。’”后因以“额手”谓以双手合掌加额,表示敬意或庆幸。 元 胡元罙 《大有年》诗:“童叟相观皆额手,从兹深愿屡丰年。”《红楼梦》第九九回:“正申燕贺,先蒙翰教, 边 帐光生,武夫额手。” 叶圣陶 《穷愁》:“ 松 母喜溢眉睫,额手言曰:‘岂 松儿 已释归耶?’”
词语解释:额手庆  拼音:é shǒu qìng
见“ 额手称庆 ”。
词语解释:额手称庆  拼音:é shǒu chēng qìng
以双手合掌加额,表示庆幸。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致刘次白抚部鸿翱书》:“继闻此事已奉中旨再三驳飭,仰见圣明覆载无私,洞鉴於万里之外,俾滨海臣庶,均各安耕凿於 尧 天 舜 日之中,为之额手称庆。”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每拆卷,当事輒额手称庆。”亦作“ 额手相庆 ”。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卢双月》:“泥金高揭,邻里喧譁,挤庭下几满。喜极入告,额手相庆。” 鲁迅 《伪自由书·“有名无实”的反驳》:“不抵抗将军下台,上峰易人,我士兵莫不额手相庆。”亦省作“ 额手庆 ”、“ 额庆 ”。 清 沉起凤 《谐铎·虎痴》:“母女方额手庆,忽一虎曳尾而来,径登堂上。”《“五四”爱国运动资料·学生终止罢课之宣言》:“ 欧 战告终,暴 德 颠仆,吾人方额庆正义人道之将可白于天下。”参见“ 额手 ”。
词语解释:额手  拼音:é shǒu
《宋史·司马光传》:“帝崩,赴闕临,衞士望见,皆以手加额曰:‘此 司马相公 也。’”后因以“额手”谓以双手合掌加额,表示敬意或庆幸。 元 胡元罙 《大有年》诗:“童叟相观皆额手,从兹深愿屡丰年。”《红楼梦》第九九回:“正申燕贺,先蒙翰教, 边 帐光生,武夫额手。” 叶圣陶 《穷愁》:“ 松 母喜溢眉睫,额手言曰:‘岂 松儿 已释归耶?’”
词语解释:额庆  拼音:é qìng
见“ 额手称庆 ”。
词语解释:额手称庆  拼音:é shǒu chēng qìng
以双手合掌加额,表示庆幸。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致刘次白抚部鸿翱书》:“继闻此事已奉中旨再三驳飭,仰见圣明覆载无私,洞鉴於万里之外,俾滨海臣庶,均各安耕凿於 尧 天 舜 日之中,为之额手称庆。”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每拆卷,当事輒额手称庆。”亦作“ 额手相庆 ”。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卢双月》:“泥金高揭,邻里喧譁,挤庭下几满。喜极入告,额手相庆。” 鲁迅 《伪自由书·“有名无实”的反驳》:“不抵抗将军下台,上峰易人,我士兵莫不额手相庆。”亦省作“ 额手庆 ”、“ 额庆 ”。 清 沉起凤 《谐铎·虎痴》:“母女方额手庆,忽一虎曳尾而来,径登堂上。”《“五四”爱国运动资料·学生终止罢课之宣言》:“ 欧 战告终,暴 德 颠仆,吾人方额庆正义人道之将可白于天下。”参见“ 额手 ”。
词语解释:额手  拼音:é shǒu
《宋史·司马光传》:“帝崩,赴闕临,衞士望见,皆以手加额曰:‘此 司马相公 也。’”后因以“额手”谓以双手合掌加额,表示敬意或庆幸。 元 胡元罙 《大有年》诗:“童叟相观皆额手,从兹深愿屡丰年。”《红楼梦》第九九回:“正申燕贺,先蒙翰教, 边 帐光生,武夫额手。” 叶圣陶 《穷愁》:“ 松 母喜溢眉睫,额手言曰:‘岂 松儿 已释归耶?’”
词语解释:遐庆  拼音:xiá qìng
久长的幸福。 南朝 宋明帝 《皇业颂》:“ 尧帝 兆深祥, 元王 衍遐庆。” 南朝 齐 谢朓 《齐敬皇后哀策》:“籍閟宫之远烈兮,闻纘女之遐庆。” 南朝 陈 徐陵 《孝义寺碑》:“国家隆盛,同享遐庆。”
词语解释:先号后庆  拼音:xiān hào hòu qìng
谓初凶后吉。《后汉书·申屠刚鲍永等传赞》:“ 鲍永 沉吟,晚乃归正,志达义全,先号后庆。” 李贤 注:“《易》曰‘先号咷而后笑’,谓初凶后吉也。”
词语解释:校庆  拼音:xiào qìng
学校的成立纪念日。往往选取学校有重大意义事件的发生日为之。如北京大学确定五月四日为校庆日。
词语解释:溥天同庆  拼音:pǔ tiān tóng qìng
遍天下的人一同欢庆。《三国志·魏志·郭淮传》:“今溥天同庆,而卿最留迟,何也?” 宋 苏轼 《徐州贺河平表》:“盖天助有德而非人功,振古所无,溥天同庆。”
词语解释:拜家庆  拼音:bài jiā qìng
亦作“ 拜庆 ”。 久别归家省亲。 唐 孟浩然 《夕次蔡阳馆》诗:“明朝拜家庆,须著 老莱 衣。” 宋 梅尧臣 《送舍弟正臣赴都》诗:“何当还里门,拜庆期秋杪。”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 唐 人与亲别而復归,谓之拜家庆。”
词语解释:恩庆  拼音:ēn qìng
谓帝王遇庆典时对臣下的封赏。《南齐书·武帝纪》:“缘 淮 戍将,久处边劳,三元行始,宜沾恩庆。”《宋史·选举志五》:“ 真宗 东封,祀 汾阴 ,进奉人已官者进秩……公主、郡县主以下诸亲,外命妇入内者,亦有恩庆。”
词语解释:忻庆  拼音:xīn qìng
欢乐幸福。 明 陆采 《怀香记·夕阳亭议》:“你今夜呵,望三星何必忧疑,到明日呵,行六礼自生忻庆。”
词语解释:普天同庆  拼音:pǔ tiān tóng qìng
遍天下的人共同庆祝。《晋书·礼志下》:“今皇太子国之储副,既已崇建,普天同庆,诸应上礼奉贺。” 明 张居正 《大婚礼成辞免加恩疏》:“仰惟皇上,嘉礼备成,普天同庆。” 鲁迅 《华盖集续编·〈杂论管闲事·做学问·灰色等〉》:“大街上搭起几坐彩坊,中间还有四个字道;‘普天同庆’,据说这算是过年。”
词语解释:河清云庆  拼音:hé qīng yún qìng
黄河 水清,云呈五彩。古人以为太平祥瑞的象征。 明 张居正 《承天大志纪赞·龙飞纪》:“ 河 清云庆,祥光烛天。”
词语解释:洽庆  拼音:qià qìng
同庆。 王闿运 《严通政庶母任氏寿颂序》:“皇廷洽庆,广类推仁。”
词语解释:悚庆  拼音:sǒng qìng
欢庆。《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癸巳,杖杀入内高品 江守恩 於 郑 ,坐擅取民田麦穗及私役军士故也。论者谓朝廷行罚不私,中外莫不悚庆。”
词语解释:弹冠相庆  拼音:tán guān xiāng qìng
《汉书·王吉传》:“ 吉 与 贡禹 为友,世称‘ 王阳 在位, 贡公 弹冠’,言其取舍同也。”本谓 王吉 ( 王阳 )、 贡禹 友善, 王吉 做官, 贡禹 也准备出仕。后以“弹冠相庆”指互相庆贺。多用作贬义。 宋 苏洵 《管仲论》:“一日无 仲 ,则三子者可以弹冠相庆矣。”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吴梅村诗》:“以视夫身仕兴朝,弹冠相庆者,固不同。” 蒋光慈 《乡情集·乡情》诗:“农民协会封闭了,豪绅们又重新弹冠相庆。”
词语解释:一人有庆  拼音:yī rén yǒu qìng
《书·吕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其寧惟永。” 孔 传:“天子有善,则兆民赖之,其乃安寧长久之道。”后常用为歌颂帝王德政之词。《晋书·乐志上》:“上教如风,下应如卉,一人有庆,羣萌以遂。”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木兰行围制度》:“诸藩部落、 蒙古 仰瞻圣武,莫不欢欣踊跃,以颂‘一人有庆’也。”
词语解释:积善余庆  拼音:jī shàn yú qìng
谓积德行善之家,恩泽及于子孙。语出《易·坤》:“积善之家,必有餘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后汉书·杨彪传》:“《周书》父子兄弟罪不相及,况以 袁氏 归罪 杨公 ,《易》称‘积善餘庆’,徒欺人耳。”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积善餘庆’,立教也;‘凤鸟不至’,言命也。”《旧唐书·薛收顾胤传论》:“ 顾胤 清芬,可观彝范,积善餘庆,其有子哉!” 明 刘基 《祖永嘉郡公诰》:“ 刘基 祖父 刘庭槐 ,志乐《诗》《书》,义孚乡里,积善餘庆,发於孙枝。”《英烈传》第六三回:“朕家本农桑,屡世以来,皆忠厚长者,积善餘庆,以及朕躬。”
词语解释:祥庆  拼音:xiáng qìng
吉祥嘉庆。《宋史·度宗纪》:“再免在京征商三月。自是祥庆、灾异、寒暑皆免。”
词语解释:唐敖庆  拼音:táng áo qìng
(1915- )物理化学家。江苏宜兴人。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吉林大学教授、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化学会理事长。中科院院士。专长物理化学,特别是量子化学。在分子内旋转势能函数、配位场理论、分子轨道图形理论及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合著有《配位场理论方法》《分子轨道图形理论》《量子化学》等。
词语解释:覃庆  拼音:qín qìng
帝王的重大庆典。亦指举行重大庆典。 宋 范仲淹 《乞召杜衍等备明堂老更表》:“及覃庆之际,特加恩奬,是亦兼行养老之典也。” 宋 辛弃疾 《醉翁操》词序:“今天子即位,覃庆中外,命国朝勋臣子孙之无见任者官之。”
词语解释:合庆  拼音:hé qìng
同庆。 唐 潘炎 《童谣赋》:“天人合庆,歷运其昌。”
词语解释:珍庆  拼音:zhēn qìng
祥瑞。 唐 欧阳詹 《福州南涧寺上方石像记》:“苟非妖怪,实为珍庆。斯石像者,其珍庆歟?”
词语解释:祚庆  拼音:zuò qìng
福祐。 汉 扬雄 《元后诔》:“靡有遗荒,咸被祚庆。”
词语解释:率土同庆  拼音:shuài tǔ tóng qìng
犹言普天同庆。例如:臣某言:伏奉七月十三日制书,大赦天下,跪捧宣布,蹈舞欢呼,自天降休,率土同庆。——·白居易《贺上尊号后大赦天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