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六幺 拼音:liù yāo
见“ 六幺令 ”。
词语解释:六幺令 拼音:liù yāo lìng
(1). 唐 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六幺》、《绿腰》。幺是小的意思,因此调羽弦最小,节奏繁急,故名。其词为双调九十四字,仄韵。 唐 白居易 《杨柳枝词》之一:“《六幺》《水调》家家唱,《白云》《梅花》处处吹。” 宋 梅尧臣 《莫登楼》诗:“腰鼓百面红臂韛,先打《六幺》后《梁州》。” 明 张四维 《双烈记·策勋》:“一棒轻敲昼鼓,《六幺》慢奏笙簧。”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韩文荆公事辑》:“ 熙载 自击鼓, 屋山 舞《六幺》,每醉,以乐聒之,乃醒。”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此曲牌。南曲属仙吕入双调,字数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北曲属黄钟宫者,字数与词牌或南曲都不同;属仙吕宫者,字数与词牌相同,句读略异;都用在套曲中。京剧亦有《六幺令》,系吹打曲牌,无唱词,多用于官员上朝、回府时。词语解释:转关六幺 拼音:zhuǎn guān liù yāo
琵琶旧曲名。 宋 范成大 《复用韵记昨日坐中剧谈及赵家琵琶之妙呈王正之提刑二绝》之二“《转关》、《濩索》都传得,想见飞凰舞緑丝”自注:“ 正之 云:《转关六幺》、《濩索梁州》、《歷统薄媚》、《醉吟商胡渭州》,此四曲,承平时专入琵琶,今不復有能传者。”亦作“ 转关緑腰 ”。 宋 姜夔 《醉吟商小品》词序:“ 石湖 老人谓予曰:‘琵琶有四曲,今不传矣,曰《濩索梁州》、《转关緑腰》、《醉吟商湖渭州》、《歷弦薄媚》也。’”亦省称“ 转关 ”。 宋 苏轼 《减字木兰花》词:“《转关》、《鑊索》,春水流絃霜入拨。”词语解释:单幺 拼音:dān yāo
单细胞微生物。 鲁迅 《坟·人之历史》:“上自单幺,近迄人类,会成一统,徵信歷然。”词语解释:装煞臭幺
摆臭架子词语解释:臭幺
臭架子词语解释:弦幺 拼音:xián yāo
即幺弦,最细的弦。一般指琵琶的第四根弦。 清 孙道乾 《凤凰台上忆吹箫》词:“从头忆,饶多少愁怀,弹破絃幺。”词语解释:弄鬼妆幺 拼音:nòng guǐ zhuāng yāo
犹装模作样。 清 洪昇 《长生殿·絮閤》:“休得把虚脾来掉,嘴喳喳弄鬼妆幺。”词语解释:小幺 拼音:xiǎo yāo
(1).旧称官府中供奔走的小差役。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八:“政府小史,效奔走之役,呼曰小幺。”
(2).旧称年轻娼妓。《瞎骗奇闻》第八回:“﹝ 赵桂森 ﹞即日把铺盖搬到 倪 家小幺处去。手里有了银子,胆子益发壮了。从来説的,娼妓人家是填不满的无底洞,到了第二期取银子的时候,头一期的银子,所餘不到一千两了。”
(3).少年男仆。《儒林外史》第二二回:“有两个小幺儿在那里伺候。”《红楼梦》第三九回:“ 贾母 又命拿些钱给他,叫小幺儿们带他外头玩去。”《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咱们回来带着小幺儿们在这园子週遭散诞散诞。”《孽海花》第十五回:“台阶上三四个小幺儿在那里搂着玩呢。”词语解释:喝六呼幺 拼音:hè liù hū yāo
指掷骰叫采,赌博喧闹。骰子的点从一到六。一叫做幺,染红色。掷时常呼喊以求胜。借指赌博。 元 张宪 《咏双陆》:“牙骰宛转两叫喧,喝六呼幺破颜面。”词语解释:绿幺 拼音:lǜ yāo
亦作“绿腰”。 唐 代乐曲名。 贞元 时乐工进曲, 德宗 令录出要者,故称“录要”,后转呼“绿腰”,或作“六幺”。见 唐 段安节 《琵琶录》、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三。 唐 白居易 《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復挑,初为《霓裳》后《緑腰》。” 古直 《杂感寄楚伧一厂》诗之四:“夜深灯火樊楼上,偷听 红儿 谱《緑幺》。”词语解释:老幺 拼音:lǎo yāo
最年轻的人,尤指一家里最年轻的孩子或成员。例如:等我们老幺长大以后,你可重操你的律师事务所了。词语解释:告幺 拼音:gào yāo
斗纸牌时,每人先翻一张,点数在前的人先拿牌。幺点次序最先,故决定谁先拿牌叫做“告幺”。《红楼梦》第四七回:“铺下红氊,洗牌告幺,五人起牌,鬭了一回。”词语解释:装幺 拼音:zhuāng yāo
故意作态,装腔作势。《水浒传》第七五回:“ 林冲 道:‘朝廷中贵官来时,有多少装幺。中间未必是好事。’”词语解释:妆幺 拼音:zhuāng yāo
亦作“ 粧么 ”。 装腔作势;摆架子。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四折:“则道我沉醉 黄公 旧酒罏,怎知我也有粧幺处。” 元 睢景臣 《哨遍·高祖还乡》套曲:“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畅好是粧么大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