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三梗上声 [měng][jìng,形词][详注1][《廣韻》獸似狐,有翼。《集韻》飛狐也。][详注2][详注3]


注1:睛 音请。《字林》眳睛,不悦目貌。又音阱。与睁同。
注2:冥 《集韻》《韻會》母迥切《正韻》母耿切,銘上聲。《詩·小雅》無將大車,維塵冥冥。無思百憂,不出于熲。《朱註》冥冥,昏晦也
注3:囧 音憬。《说文》窗牖丽廔闿明,象形。 又伯囧,人名。周太仆。正本作囧,俗讹作炯。见《书·囧命》。 又与炯同。《韩愈诗》虫鸣室幽幽,月吐窗囧囧。《注》囧囧犹炯炯也。炯从火囧。
共108,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幸有幸民幸承幸愿幸舍幸亏幸勉倖功
幸自幸喜幸人幸门幸望幸曲幸冀倖恩
幸免幸而幸好幸心幸福幸家幸进倖禄
幸得幸为幸赖幸名幸夫幸待幸近倖幸
幸可幸会幸多幸致幸事幸滥幸望,幸翼倖免
幸是幸存幸臣幸叨幸短幸宴幸存照鉴倖嬖
幸然幸生幸听幸学幸御幸侍幸为倖曲
幸甚幸当幸灾幸卿幸恩幸偶倖进倖致
幸脱幸许幸从幸老幸惬幸孔倖卿幸灾乐祸
幸蒙幸来幸临幸教幸乐幸功倖人幸私

词语解释:幸有  拼音:xìng yǒu
本有;正有。 唐 杜甫 《曲江》诗之三:“ 杜曲 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宋 贺铸 《望湘人》词:“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归来双燕。”
词语解释:幸自  拼音:xìng zì
本自,原来。 唐 韩愈 《戏题牡丹》诗:“幸自同开俱隐约,何须相倚鬭轻盈。” 宋 杨万里 《次乞米韵》:“诗肠幸自无烟火,句眼何愁著点尘。”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幸自夫妻恁美满,被旁人廝间谍。两口儿合是成间别,天教受此悽惶苦。”
词语解释:幸免  拼音:xìng miǎn
谓侥幸避免某种灾祸。语本《论语·雍也》:“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上)论》:“夫道衰则教亏,幸免同乎苟生;教重则道存,灭身不为徒死。”《旧唐书·则天皇后纪》:“生为不忠之人,死为不义之鬼,身虽幸免,子竟族诛。” 宋 司马光 《再和邵尧夫年老逢春》:“吾儕幸免簪裾累,病饮閒吟乐未央。” 徐迟 《火中的凤凰》:“大火不仅在 上海 烧。附近的城市,整个 长江三角洲 都没有幸免。”
侥幸免祸;侥幸避免。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虽后来食报,无可证明,天道昭昭,谅必无倖免之理也。”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丹徒生》:“ 丹徒生 某,课徒庙中,城陷,贫不能行。生素魁伟,苦无藏匿地,乃隐身佛座后,以冀倖免。”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纵大祸垂及矣,而倖免者非无人,其人又适为己,则能得温饱又如故也。”
词语解释:幸得  拼音:xìng de
(1).幸而;幸亏。《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臣幸得待罪行间,赖陛下神灵,军大捷,皆诸校尉力战之功也。”《儒林外史》第十五回:“他原来结交我是要借我骗 胡三公子 ,幸得 胡 家时运高,不得上算。” 沙汀 《一个秋天的晚上》:“‘哎呀,今晚上幸得遇到你们!’她深感庆幸地说。”
(2).有幸能够。 宋 欧阳修 《〈梅圣俞诗集〉序》:“若使其幸得用於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 宋 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歟!”
词语解释:幸可  拼音:xìng kě
犹言尽可。《北史·薛聪传》:“帝曾与朝臣论海内姓地人物,戏谓 聪 曰:‘世人谓卿诸 薛 是 蜀 人,定是 蜀 人不?’ 聪 对曰:‘臣远祖 广德 ,世仕 汉 朝,时人呼为 汉 。臣九世祖 永 ,随 刘备 入 蜀 ,时人呼为 蜀 。臣今事陛下,是 虏 非 蜀 也。’帝抚掌笑曰:‘卿幸可自明非 蜀 ,何乃遂復苦朕。’”
词语解释:幸是  拼音:xìng shì
本是;正是。 五代 徐夤 《蜀》诗:“君王幸是 中山 后,建国如何号 蜀 都。” 宋 杨万里 《赵达明大社四月一日招游西湖》诗:“娇云嫩日无风色,幸是湖船好放时。”
词语解释:幸然  拼音:xìng rán
犹幸亏;有幸。 宋 刘克庄 《鹧鸪天·腹疾困睡和朱希真》词:“幸然无事污青史,省得教人奏赤章。”《水浒传》第六一回:“我思量平生学的一身本事,不曾逢着买主,今日幸然逢此机会,不就这里发卖,更待何时!”《今古奇观·卖油郎独占花魁》:“幸然两下相逢,你贪我爱,割捨不下。”
词语解释:幸甚  拼音:xìng shèn
(1).表示非常庆幸或幸运。《史记·淮阴侯列传》:“王曰:‘吾为公以为将。’ 何 曰:‘虽为将, 信 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 何 曰:‘幸甚。’於是王欲召 信 拜之。” 唐 韩愈 《为韦相公让官表》:“况今俊乂至多,耆硕咸在,苟以登用,皆踰於臣。伏乞特迴所授,以示至公之道,天下幸甚。”
(2).书信中习用语。有表示殷切希望之意。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 子卿 足下:勤宣令德,策名清时,荣问休畅。幸甚,幸甚。” 唐 韩愈 《与李秘书论小功不税书》:“不惜示及,幸甚,幸甚。” 鲁迅 《书信集·致蒋抑卮》:“秋气萧萧,至祈摄卫,倘有餘晷,乞时赐教言,幸甚,幸甚。”
词语解释:幸脱  拼音:xìng tuō
犹倖免。 梁启超 《新民说·论权利思想》:“为国民者协力各尽其分内竞争之责任,则侵压自不得行。设有苟免倖脱而避其衝者,是不啻对於国民全体而为叛逆也。”
词语解释:幸蒙  拼音:xìng méng
犹言承蒙。常用为客套语。 晋 陆机 《园葵诗》:“幸蒙高墉德,玄景荫素蕤。” 唐 韩愈 《贺雨表》:“微臣幸蒙宠任,获覩殊祥。”
词语解释:幸民  拼音:xìng mín
谓侥幸于万一之民。亦指不务正业而得过且过之人。《左传·宣公十六年》:“善人在上,则国无幸民。谚曰:‘民之多幸,国之不幸也’,是无善人之谓也。” 宋 王禹偁 《上许殿丞论榷酒书》:“某窃听舆言,以为阁下将取一郡榷酒之数,分於编户,然后听其自酿而沽诸。是亦割赤子之肉飫幸民之腹也。” 宋 陆游 《寄龚实之正言》诗:“ 至和 嘉佑 须公了,乞向升平作幸民。”
词语解释:幸喜  拼音:xìng xǐ
幸好,幸亏。《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六:“因你分付了,不敢入殮。况且心头温温的,只得坐守。幸喜得果然还魂转来。” 清 陈宗石 《念奴娇》词:“幸喜故国重来,对牀风雨,细把离情説。”《老残游记》第一回:“幸喜本日颳的是北风,所以向东向西都是旁风,使帆很便当的。” 鲁迅 《花边文学·推己及人》:“幸喜今年正月,我的丈母要见见她的女儿了,她们三个就都回到乡下去。” 叶圣陶 《倪焕之》十四:“她关切地问:‘那末为什么……’她咽住了,幸喜自己还没有说出‘阑珊’一类的字眼。”
词语解释:幸而  拼音:xìng ér
侥幸;幸亏。 宋 苏轼 《书柳子厚〈牛赋〉后》:“病不饮药,但杀牛以祷,富者至杀十数牛,死者不復云,幸而不死,即妇德巫。”《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这件事幸而碰着我,如果碰到别人,还要駡你撒赖呢!”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三月的租界》:“今年一月, 田军 发表了一篇小品,题目是《大连丸上》,说着一年多以前,他们夫妇俩怎样幸而走出了对于他们是荆天棘地的 大连 。” 茅盾 《春蚕》二:“幸而再过了一天, 四大娘 再细心看那‘布子’时,哈,有几处转成绿色了!”
词语解释:幸为
希望
词语解释:幸会  拼音:xìng huì
(1).幸运遇合。 南朝 宋 谢瞻 《於安城答灵运》诗:“幸会果代耕,符守江南曲。” 唐 韩愈 《答张籍书》:“及聆其音声,按其辞气,则有愿交之志,因缘幸会,遂得所图。”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李王二公书画》:“不图夤缘幸会,获庇所天。”
(2).好时会,好时运。《魏书·陆俟传》:“臣等邀逢幸会,生遇昌辰。” 宋 曾巩 《襄州与交代孙欣启》:“惟事契之稠重,实愚冥之幸会。”
(3).敬辞。谓荣幸地会见。 唐 李商隐 《可叹》诗:“幸会东城宴未迴,年华忧共水相催。”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湖赏》:“[ 坡 ]此是 琴操 ,如今就要为尼了。[ 佛 ]久闻久闻,幸会幸会!”《红楼梦》第一○九回:“近来因为园内人少,一个人轻易难出来,况且咱们这里的腰门常关着,所以这些日子不得见你。今儿幸会!”京剧《猎虎记》:“久仰二位英名,今日幸会了!”
词语解释:幸存  拼音:xìng cún
侥幸生存;侥幸保存。 明 刘基 《〈宋景濂学士文集〉序》:“今幸存者,惟 基 与先生耳。”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五:“然此卷以文为戏,颇有可观,亦旧籍之幸存者也。” 鲁迅 《南腔北调集·祝〈涛声〉》:“《涛声》上常有赤膊打仗,拼死拼活的文章,这脾气和我很相反,并不是幸存的原因。”
词语解释:幸生  拼音:xìng shēng
谓侥幸偷生。《管子·七法》:“朝无政,则赏罚不明。赏罚不明,则民幸生;赏罚明,则人不幸。” 尹知章 注:“侥倖以偷生也。”《荀子·王制》:“朝无幸位,民无幸生。”《吴子·治兵》:“凡兵战之场,立尸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
词语解释:幸当  拼音:xìng dāng
犹言恰当,正处在。 唐 韩偓 《宫柳》诗:“莫道秋来芳意违,宫娃犹似妒蛾眉。幸当玉輦经过处,不怕金风浩荡时。”
词语解释:幸许  拼音:xìng xǔ
赐允,允许。《史记·秦始皇本纪》:“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词语解释:幸来  拼音:xìng lái
(1).希望前来。《史记·齐太公世家》:“十月戊子, 田乞 请诸大夫曰:‘ 常 之母有鱼菽之祭,幸来会饮。’” 唐 韩愈 《宿神龟招李二十八冯十七》诗:“夜宿驛亭愁不睡,幸来相就盖征衣。”
(2).谓亲自前来。《史记·项羽本纪》:“ 张良 曰:‘ 秦 时与臣游, 项伯 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 良 。’”
词语解释:幸承  拼音:xìng chéng
幸蒙。 南朝 宋 鲍照 《秋夜》诗之一:“幸承天光转,曲影入幽堂。” 唐 李乂 《奉和春日游苑喜雨应诏》:“幸承天泽豫,无使日光催。”
词语解释:幸人  拼音:xìng rén
(1).得宠的人。《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又 和帝 幸人 吉成 ,御者共枉 吉成 以巫蛊事,遂下掖庭考讯,辞证明白。”
(2).幸运的人。 汉 刘向 《说苑·杂言》:“夫 陈 蔡 之间, 丘 之幸也。二三子从 丘 者,皆幸人也。” 清 钱谦益 《徐大于王闻诏枉诗见贺奉答》之二:“骑驴倒堕君休笑,圣世今真作幸人。”
(3).侥幸的人。 唐 白居易 《新乐府序》:“《盐商妇》恶幸人也。”《新唐书·裴垍传》:“士大夫不以 垍 年少柄用为嫌,故 元和 之始,百度脩举,称朝无幸人。”
帝王宠幸的佞人。 宋 范仲淹 《遗表》:“耻为倖人,窃论国体。”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五:“《汉书·古今人表》中上有 齐 寺人 费 , 师古 曰即徒人 费 也。以倖人而与君难,岂得列在四等!”
词语解释:幸好  拼音:xìng hǎo
幸亏。 隋炀帝 《与宫女罗罗诗》:“幸好留儂伴儂睡,不留儂住意如何?”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三:“合作化迅速完成,有些人担心会不会出毛病。幸好,毛病有一些,不大,基本上是健全的。” 昂旺·斯丹珍 傅仇 《风雪森林夜》:“幸好槽中一根木杆把他拦住,要不就摔死了。”
词语解释:幸赖  拼音:xìng lài
幸亏依靠;有幸依靠。 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 惲 材朽行秽,文质无所厎,幸赖先人餘业,得备宿卫。”《后汉书·朱晖传》:“幸赖 顺烈皇后 初政清静,内外同力,反乃讨定。” 许地山 《无忧花》:“所得薪俸虽不很够用,幸赖祖宗给他留下一点产业,还可以勉强度过日子。”
词语解释:幸多  拼音:xìng duō
犹言很多。《梁书·陈伯之传》:“年十三四,好著獭皮冠,带刺刀,候伺邻里稻熟,輒偷刈之。尝为田主所见,呵之云:‘ 楚 子莫动!’ 伯之 谓田主曰:‘君稻幸多,一担何苦?’”
词语解释:幸臣  拼音:xìng chén
(1).得宠的臣子。《韩非子·姦劫弑臣》:“夫姦臣得乘信幸之势以毁誉进退羣臣者……必将以曩之合己,信今之言,此幸臣之所以得欺主成私者也。”《史记·滑稽列传》:“朝奏入,有詔使幸臣 马游卿 以帛五十匹赐乳母。” 唐 韩愈 《唐故河南令张君墓志铭》:“为幸臣所谗,与同辈 韩愈 、 李方叔 三人俱为县令南方。”《杨家将》第十九回:“是汝本官对头,乃当朝第一幸臣,最有威势。”
(2).星名。《晋书·天文志上》:“帝坐东北一星曰幸臣。”
帝王宠幸嬖爱的臣子。《后汉书·盖勋传》:“ 灵帝 召见,问:‘天下何苦而反乱如此?’ 勋 曰:‘倖臣子弟扰之。’”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未为明主识,已被倖臣疑。”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工部·赵尚书荐贤》:“少保倖臣,强颜荐贤,亦何异於 石亨 之荐 吴康斋 。”
词语解释:幸听  拼音:xìng tīng
谓皇帝亲临听讲。《南齐书·礼志上》:“其冬,皇太子讲《孝经》,亲临释奠,车驾幸听。”
词语解释:幸灾  拼音:xìng zāi
因别人遭灾而高兴。《左传·僖公十四年》:“冬, 秦 饥,使乞糴於 晋 , 晋 人弗与, 庆郑 曰:‘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四德皆失,何以守国?’”《汉书·萧望之传》:“未终奉约,不幸为贼所杀,今而伐之,是乘乱而幸灾也,彼必奔走远遁。”《南唐书·皇甫继勋传》:“闻诸军败绩,则幸灾见於词色。”
词语解释:幸从  拼音:xìng cóng
谓因得宠而随从。《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 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 虞 ,常幸从;骏马名騅,常骑之。”
词语解释:幸临  拼音:xìng lín
敬辞。犹惠临,光临。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脩薄具而自设兮,君曾不肯乎幸临。”《汉书·灌夫传》:“将军乃肯幸临况 魏其侯 , 夫 安敢以服为解?” 汉 刘向 《列女传·楚老莱妻》:“寡人愚陋,独守宗庙,愿先生幸临之。”
词语解释:幸愿  拼音:xìng yuàn
希望。 唐 皎然 《哭吴县房耸明府》诗:“冥期儻可逢,生尽会无缘。幸愿示因业,代君运精专。”
词语解释:幸门  拼音:xìng mén
奸邪小人或侥幸者进身的门户。 唐 白居易 《杂兴》诗之三:“奸邪得藉手,从此倖门开。”《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五年》:“帝谓宰臣曰:‘倖门如鼠穴,何可尽塞!但去其甚者斯可矣。’”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监·内臣何文鼎》引 何鼎 奏:“近来復有夤缘以啟倖门者。伏望圣明,特敕吏、兵二部审覆,文非考本等程式者,武非军功新行事陞者,自 天顺 元年至今,一切革去,以杜倖门。”
词语解释:幸心  拼音:xìng xīn
侥幸心理。《管子·君臣下》:“君子食於道,则义审而礼明。义审而礼明,则伦等不踰,虽有偏卒之大夫,不敢有幸心,则上无危矣。”
侥幸之心,非分之想。 唐 白居易 《论孙璹状》:“岂唯公议之间,以为过当,亦恐同类之内,皆生倖心。” 宋 岳珂 《桯史·艺祖禁谶书》:“五季之乱,王侯崛起,人有倖心。”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五经中额》:“长浮伪而启倖心,殊非加中五经之本意。”
词语解释:幸名  拼音:xìng míng
希图侥幸成名。 明 袁宏道 《送江陵薛侯入觐序》:“自古国家之祸,造於小人而成於贪功倖名之君子者,十常八九。”
词语解释:幸致  拼音:xìng zhì
侥幸得到。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搆》:“所患在贫,贫也非病也;所少在贵,贵岂人人可倖致乎?” 清 赵翼 《长夏曝书有作》诗:“由来兹事非倖致, 邾 、 鄶 敢长 黄池 雄?”
词语解释:幸叨
有幸得到他人的好处
词语解释:幸学  拼音:xìng xué
皇帝巡幸学校。《南齐书·武帝纪》:“三月辛亥,国子讲《孝经》,车驾幸学,赐国子祭酒、助教绢各有差。” 宋 赵昇 《朝野类要·典礼》:“幸学,车驾幸太学,则有恩例,盖古之养老尊贤之故事。”《清史稿·世宗纪》:“辛酉,詔临 雍 大典,改幸学为诣学。”
词语解释:幸卿  拼音:xìng qīng
指帝王宠幸的贵臣。 唐 刘禹锡 《贾客词》:“高貲比封君,奇货通倖卿。”
词语解释:幸老  拼音:xìng lǎo
谓幸福的老人。 宋 秦观 《和渊明归去来辞》:“封侯已絶念,仙事亦难期。依先塋而洒扫,从稚子而耘耔。修 杜康 之废祠,补《由庚》之亡诗。为太平之幸老,幅巾待尽更奚疑?”
词语解释:幸教  拼音:xìng jiào
犹赐教。《战国策·秦策三》:“ 秦王 屏左右,宫中虚无人, 秦王 跪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 范雎 曰:‘唯唯。’” 宋 朱熹 《策问》:“二三子总其所论,而折中之必有得矣,其有以幸教。”
词语解释:幸舍  拼音:xìng shè
原为 战国 时贵族供门下食客食宿的地方。客有上、中、下之分,舍也分传舍、幸舍、代舍。后亦泛指招待宾客之所。《史记·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 迁之幸舍,食有鱼矣。” 司马贞 索隐:“按:传舍、幸舍及代舍,并当上、中、下三等之客所舍之名耳。” 明 无名氏 《节侠记·围猎》:“客囊无忧羞涩,幸舍不致空虚。” 清 钱谦益 《富责主人文》:“愿就幸舍,为子持筹。主人闻之,閔默隐几。”
词语解释:幸望  拼音:xìng wàng
(1).犹希望。带祈求语气或表示客气。《水浒传》第六二回:“ 宋江 起身把盏,陪笑道:‘夜来甚是衝撞,幸望宽恕。’”
(2).谓非分之想,侥幸之心。 清 唐甄 《潜书·两权》:“如是,则人心信服,不为苟免,不为幸望,不约而同,不戒而遵。此法之为固一也。”
词语解释:幸福  拼音:xìng fú
(1).谓祈望得福。《新唐书·李蔚等传赞》:“至 宪宗 世,遂迎佛骨於 凤翔 ,内之宫中。 韩愈 指言其弊,帝怒,窜 愈 濒死, 宪 亦弗获天年。幸福而祸,无亦左乎!”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不幸福,斯无祸;不患得,斯无失。”
(2).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 陶曾佑 《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用之於善,则足以正俗扶风,造於百年之幸福,而涵养性质,培植人格,增益智识,孕育舆论,尤其小焉者也。” 曹禺 《雷雨》第三幕:“我们都还年轻,我们将来一定在这世界为着人类谋幸福。”
(3).指生活、境遇等称心如意。 柔石 《二月》:“实在说,我已跌入你妹妹底爱网中,将我俘虏了!我是幸福的。”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八:“ 陶阿毛 羡慕 张学海 的幸福的家庭生活。”
词语解释:幸夫  拼音:xìng fū
犹倖人。《明史·流贼传序》:“虽以 武 之童昏,亟行稗政,中官倖夫,浊乱左右,而本根尚未尽拨,宰辅亦多老成。” 清 胡天游 《司衡君传》:“出没裩袖,人得狎褻,如倖夫弄儿,寧足论乎!”
词语解释:幸事  拼音:xìng shì
幸运的事情。 明 李贽 《初潭集·释教》:“苟得摄位,即为幸事。盖推而远之,唯恐其不可得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工部·赵尚书荐贤》:“此起亦属幸事。然两公以木天近臣,久抑林下,骤得赐环,不无喜色。”
词语解释:幸短  拼音:xìng duǎn
薄幸,无情义。 元 杨讷 《二郎神·怨别》曲:“记伊家幸短,枉着人烦烦恼恼。怏怏归来入绣幕,相薄情镇日魂消。”
词语解释:幸御  拼音:xìng yù
(1).指帝王巡游时驻跸。《汉书·召信臣传》:“ 竟寧 中,徵为少府,列於九卿,奏请 上林 诸离远宫舘稀幸御者,勿復缮治共张。”
(2).指曾与帝王同房。《后汉书·荀爽传》:“臣愚以为诸非礼聘未曾幸御者,一皆遣出,使成妃合。”
词语解释:幸恩  拼音:xìng ēn
(1).企望得到恩宠。《焚书·又书使通州诗后》附 明 顾养谦 《赠姚安守温陵李先生致仕去滇序》:“先生曰:‘非其任而居之,是旷官也, 贄 不敢也。需满以倖恩,是贪荣也, 贄 不为也。’”
(2).恩宠。
词语解释:幸惬  拼音:xìng qiè
犹言迎合,投其所好。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马侍中》:“ 护戎 讳数字而甚切,君当在意。若犯之,无逃其死也,然若幸愜之,则所益与诸人不同。慎勿暗投也。”
词语解释:幸乐  拼音:xìng lè
犹喜好。《战国策·齐策二》:“故曰:‘矜功不立,虚愿不至。’此皆幸乐其名,而无其实德者也。”
词语解释:幸亏  拼音:xìng kuī
表示借以免除困难的有利情况。《红楼梦》第五四回:“这原故幸亏遇见我!等着阎王来了,他也不得知道。”《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三回:“幸亏遇见了先生,不然,我们乡下人那里懂得这些法门。” 冰心 《最后的安息》:“ 惠姑 也笑说:‘可不是么,只为我路径不熟,幸亏你在后面拉着,要不然,就滚下去了。’” 冯德英 《苦菜花》第十二章:“大娘啊!你救出咱们的命。幸亏你啊!叫我怎么来报答你好啊!”
词语解释:幸曲  拼音:xìng qǔ
宠幸偏袒。《后汉书·明帝纪论》:“ 明帝 善刑理,法令分明。日晏坐朝,幽枉必达。内外无倖曲之私,在上无矜大之色。”
词语解释:幸家  拼音:xìng jiā
指帝王宠幸的宦官。《新唐书·薛戎传》:“先是, 马揔 佐 郑滑 府,监军宦人诬劾之,贬 泉州 别驾。 冕 ( 柳冕 )欲除 揔 以附倖家,即使 戎 摄刺史,按置其罪。”
词语解释:幸待  拼音:xìng dài
宠爱优遇。《后汉书·北海靖王刘兴传》:“ 睦 少好学,博通书传, 光武 爱之,数被延纳。 显宗 之在东宫,尤见幸待,入侍讽诵,出则执轡。”
词语解释:幸滥  拼音:xìng làn
指依靠权幸而被滥授官职的人。《宋史·范仲淹传》:“而 仲淹 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倖滥,考覈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
词语解释:幸宴  拼音:xìng yàn
谓帝王与宴。 宋 苏舜钦 《昇阳殿故址》诗:“至尊黄金舆,乘春日幸宴。”
词语解释:幸侍  拼音:xìng shì
帝王宠幸的宦官。《新唐书·郑薰传》:“拟 华州 刺史,輒留中,为倖侍酬沮。”
词语解释:幸偶  拼音:xìng ǒu
谓因幸运而偶然遇合。 汉 王充 《论衡·幸偶》:“ 虞舜 ,圣人也,在世宜蒙全安之福。父顽母嚚,弟 象 敖狂,无过见憎,不恶而得罪,不幸甚矣。 孔子 , 舜 之次也,生无尺土,周流应聘,削跡絶粮。俱以圣才,并不幸偶。 舜 尚遭 尧 受禪, 孔子 已死於 闕里 。以圣人之才,犹不幸偶,庸人之中,被不幸偶,祸必众多矣。”
词语解释:幸孔  拼音:xìng kǒng
谓奸邪进身的途径。 明 张居正 《赠袁太守入觐奏绩序》:“守库藏吏,与诸王府中卒养厮隶深相结纳,因缘为奸,凿倖孔以生厉阶,以故俗日以偷,政日以坏。”
词语解释:幸功  拼音:xìng gōng
希图侥幸立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土司·夷妇宣淫叛弑》:“其祸……盖始于 隆畅 之耄聵,成于 杨友 之倖功。” 清 龙启瑞 《复唐子实书》:“否则独不畏此刁猾诡譎倖功避事之徒,有以议其后而挠吾法耶!”
词语解释:幸勉  拼音:xìng miǎn
谓望其勉力。 唐 皇甫湜 《答李生第一书》:“学文之初,且未自尽其才,何遽称力不能哉?图王不成,其弊犹可以霸;其仅自见也,将不胜弊矣! 孔子 讥其身不能者,幸勉而思进之也。”
词语解释:幸冀  拼音:xìng jì
希望;希求。 汉 王充 《论衡·死伪》:“ 文王 见棺和露,惻然悲恨,当先君欲復出乎,慈孝者之心,幸冀之意,贤圣惻怛,不暇思论,推生况死,故復改葬。”《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 植 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终不能得。”
词语解释:幸进  拼音:xìng jìn
以侥幸而进升。《后汉书·皇后纪赞》:“既云德升,亦曰幸进,身当隆极,族渐河润。”
希图侥幸升官。《续资治通鉴·宋真宗乾兴元年》:“先是司天监丞 徐起 等言遇先帝御楼,及帝即位,止迁一官,愿如京朝官例,迁两官。朝廷恶其倖进,条约之。”《清史稿·选举志五》:“捐弃阶资,倖进者不以为奬励之公,而阴喜进取之独巧;沉滞者不自咎才智之拙,而徒怨进身之无阶。”
词语解释:幸近  拼音:xìng jìn
宠幸亲近。《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次公 父 隆 ,轻车武射也。以善射, 景帝 幸近之也。”
词语解释:幸望,幸翼
希望
词语解释:幸存照鉴
希望留存查照
词语解释:幸为
幸而
词语解释:倖进
希图侥幸升官
词语解释:倖卿
帝王宠幸的权臣
词语解释:倖人
倖夫。帝王宠幸的佞人
词语解释:倖功
希望侥幸立功
词语解释:倖恩
企望得到恩宠
词语解释:倖禄
侥幸得到的福分
词语解释:倖幸
侥幸得福
词语解释:倖免
侥幸免祸
词语解释:倖嬖
受宠幸
词语解释:倖曲
宠幸偏袒
词语解释:倖致
侥幸得到
词语解释:幸灾乐祸  拼音:xìng zāi lè huò
对他人遭遇灾祸感到高兴。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诫兵》:“若居承平之世,睥睨宫閫,幸灾乐祸,首为逆乱……此皆陷身灭族之本也。”如:别人遇到不幸,可千万不能幸灾乐祸啊。
同“ 幸灾乐祸 ”。 对别人遭受灾祸感到高兴。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湖南省城饥民焚毁巡抚衙门及教堂学堂》:“ 湘 省顽旧之士,对於是变,颇存倖灾乐祸之意。”
词语解释:幸私  拼音:xìng sī
古谓帝王对人宠爱。 汉 蔡邕 《上封事陈政要七事》:“今虚伪小人,本非骨肉,既无幸私之恩,又无禄仕之实,惻隐思慕,情何缘生?”《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及后有疾,特令后母兄弟入视医药,不限以日数。后言於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
共108,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