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先平声 [xiān,新鲜][xuán,周旋、绕行]穿便[pián,安也][diàn tián][yān,地名][详注1][yán,研究]沿[qián,乾坤][jiān,溅溅]軿[xuán][quān juān][详注2][quán,曲也][qián][详注3][shān][quán][tián]篿[chān][渠焉切,音乾。钥牡也。][jiān][diān][详注4][piān,扁舟][chán,单于][quán shuān][dǎn][chán]骿[详注5][详注6][juān][yān][zhuān][quán]辿


注1:还 《广韵》似宣切《集韵》《韵会》旬宣切,音旋。与旋同。《礼·礼运》五行、四时、十二月,还相为本也。《注》迭相终而还相始,如环无端也。
注2:平 音㛹。【廣韻】平平,辨治也。【書·洪範】王道平平。【詩·小雅】平平左右。又【韻會】均也。
注3:垠 叶五坚切,音妍。《楚辞·远游》道可受兮而不可传,其小无内兮,其大无垠。○按叶音宜,归本韵,传在先韵,言在元韵,《字汇》鱼轩切,音言,《正字通》因之,误。今依《韵补》攺正。
注4:零 《广韵》落贤切《集韵》《韵会》《正韵》灵年切,音莲。《广韵》先零,西羌也。《前汉·赵充国传》先零豪言,愿时渡湟水北。《注》零,音怜。
注5:阏 yān,《广韵》乌前切《集韵》因莲切,音烟。阏氏,单于适妻也。《前汉·韩王信传》乃使人厚遗阏氏。《注》阏,於连反。《史记·匈奴传》后有所爱阏氏。《索隐注》阏氏,匈奴皇后号也。习凿齿与燕王书曰:山下有红蓝,北方人采取其花染绯黄,捋取其上英鲜者作胭脂,妇人采捋用为颜色,因名妻作阏氏。 又《史记·历书》年名焉逢。《注》甲岁雄也。汉书作阏逢。阏亦音焉。 又《广韵》於乾切《集韵》尤虔切,音焉。义同。
注6:纯 音全。《仪礼·乡射礼》二算为纯。《注》犹全也。《礼·投壶》二算一纯。《疏》二算合为一全。
共370,分5页显示   1  2  3  4  5 下一页
末字词组
十年经年前年衰年延年天年故年引年
百年丰年多年壮年旧年芳年生年占年
当年万年残年忘年晚年凶年小年论年
年年长年终年往年华年平年无年大有年
少年昔年有年来年早年过年祈年历年
今年流年同年它年常年元年近年徂年
千年新年频年记年高年耆年逢年齐年
去年暮年穷年妙年盛年期年凋年大年
明年中年行年连年尧年弥年永年卜年
他年余年岁年老年丁年初年每年积年

词语解释:十年  拼音:shí nián
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 杨伯峻 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 贾岛 《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词语解释:百年  拼音:bǎi nián
(1).指人寿百岁。《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 陈澔 集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 汉 徐干 《中论·夭寿》:“ 颜渊 时有百年之人,今寧復知其姓名也?” 三国 魏 嵇康 《赠兄秀才入军》诗:“人生寿促,天地长久。百年之期,孰云其寿?” 宋 陈亮 《祭林圣材文》:“胡不百年,终此大数!”《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 宣赞 随了叔叔,与母亲在俗出家,百年而终。”
(2).指器物寿命长,经久耐用。《周礼·考工记·函人》:“犀甲寿百年,兕甲寿二百年,合甲寿三百年。”
(3).指百岁的人。《尚书大传》卷一:“见诸侯问百年,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俗,命市纳贾以观民好恶。” 汉 扬雄 《长杨赋》:“矜劬劳,休力役,见百年,存孤弱。”
(4).谓时间长久。《论语·子路》:“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汉 班固 《西都赋》:“国藉十世之基,家承百年之业。”《北史·韩显宗传》:“今令伎作之家习士人风礼,则百年难成;令士人儿童效伎作容态,则一朝可得。” 唐 韩愈 《送齐暤下第序》:“其植之也固久,其除之也实难,非百年必世不可得而化也,非知命不惑不可得而改也。”
(5).一生;终身。 晋 陶潜 《拟古》诗之二:“不学狂驰子,直在百年中。” 唐 杜甫 《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臺。” 宋 苏轼 《渚宫》诗:“百年人事知几变,直恐荒废成空陂。”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寿冢》:“百年恍惚真疑梦,万事纷紜已到头。”
(6).死的婉词。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今乃伤心百年之际,兴哀无情之地,意者无乃知哀之可有,而未识情之可无乎!” 张天翼 《清明时节》:“这么着 罗二爷 才硬要 谢老爷 迁坟,好让他自己百年之后葬到那个正穴里。”
(7).指世代。 元 柯丹丘 《荆钗记·庆诞》:“只有一女,年方二八,欲招 王十朋 为壻,以继百年。”
词语解释:当年  拼音:dāng nián
(1).壮年。指身强力壮的时期。《墨子·非乐上》:“将必使当年,因其耳目之聪明,股肱之毕强,声之和调,眉之转朴。” 孙诒让 间诂:“ 王 云:‘当年,壮年也。’当有盛壮之义。”《吕氏春秋·爱类》:“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 许维遹 集释引 王念孙 曰:“丁、当语之转,‘当年’犹‘丁年’耳。”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薄情业种,咱两箇彼各当年。” 清 李渔 《巧团圆·原梦》:“登楼胜似登仙,登仙如今即是当年。”如:他正当年,身强力壮。
(2).指果树开花结子最多的一年。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二:“‘明年的茶子,不是当年吗?’‘是呀,’ 符癞子 答白:‘今年是背年。’”自注:“茶子树,跟别的果树一样,开花结子最多的一年,叫做当年,少的一年,叫做背年。”
(3).往年;昔年。《晋书·文苑传序》:“《翰林》总其菁华,《典论》详其藻绚,彬蔚之美,竞爽当年。” 唐 郑谷 《赠下第举公》诗:“见君失意我惆悵,记得当年落第情。”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一:“当年必有丰碑,今无片石,盖为人所踣矣。”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一:“ 二诸葛 原来叫 刘修德 ,当年作过生意。”
就在本年;同一年。《韩诗外传》卷六:“故先生者,当年而霸, 楚庄王 是也;后生者,三年而復, 宋昭公 是也。”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鱼》:“种藕法:春初,掘藕根节头,著鱼池泥中种之。当年即有莲花。”
词语解释:年年  拼音:nián nián
每年。《宋书·礼志二》:“ 成帝 时,中宫亦年年拜陵,议者以为非礼。” 元 陆仁 《题金陵》诗:“忘情只有 龙河 柳,烟雨年年换旧条。” 清 纳兰性德 《卜算子·咏柳》词:“娇輭不胜垂,瘦怯那禁舞?多事年年二月风,翦出鹅黄缕。” 刘半农 《大风》诗:“呼啦!呼啦!好大的风,你年年是这样的刮,也有些疲倦么?”
词语解释:少年  拼音:shào nián
不几年。《后汉书·西南夷传·滇》:“初到郡,米斛万钱,渐以仁恩,少年间,米至数十云。” 李贤 注:“少年,未多年也。”
(1).古称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韩非子·内储说上》:“ 郑 少年相率为盗,处於 雚泽 。” 三国 魏 曹植 《送应氏》诗之一:“不见旧耆老,但覩新少年。” 唐 高适 《邯郸少年行》:“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两人都是出羣才学,英鋭少年。”
(2).今称介于童年与青年之间的年纪以及这样年纪的人。 谢觉哉 《观花小记》:“ 重庆 市团委……赠送我们以少年工厂制的模型和青年作家的木刻等。”《〈艾青诗选〉自序二》:“从少年时代起,我从美术中寻求安慰。”
(3).年轻,年轻时。 汉 刘向 《列女传·陈寡孝妇》:“母曰:‘吾怜汝少年早寡也。’” 宋 辛弃疾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説愁。” 柳杞 《好年胜景》:“那 吴松明 老人是全社有名的活跃人物,他少年穷困,学过唱大鼓书。”
词语解释:今年  拼音:jīn nián
本年。指说话时的这一年。 晋 李密 《陈情事表》:“臣 密 今年四十有四,祖母 刘 今年九十有六。” 宋 苏轼 《九日黄楼作》诗:“岂知还復有今年,把琖对花容一呷。” 明 张居正 《文华殿论奏》:“如今年暂行,明年即据为例,非祖宗旧例也。” 周瘦鹃 《花木丛中·梅花时节话梅花》:“今年我家的盆梅,开了花的只有十多盆。”
词语解释:千年  拼音:qiān nián
极言时间久远。 晋 陶渊明 《挽歌诗》:“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復朝。”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盖百代之仪表,千年之领袖。” 唐 卢照邻 《中和乐章·歌登封》:“山称万岁,河庆千年。” 毛泽东 《浪淘沙·北戴河》词:“往事越千年, 魏武 挥鞭。”
词语解释:去年  拼音:qù nián
刚过去的一年。 唐 杜甫 《前苦寒行》之二:“去年 白帝 雪在山,今年 白帝 雪在地。” 宋 苏轼 《中秋月》诗之一:“殷勤去年月,瀲灧古城东。憔悴去年人,卧病破窗中。” 清 吴伟业 《临江参军》诗:“去年羽书来,中枢失筹策。” 丁玲 《奔》:“去年的收成听说很好。”
词语解释:明年  拼音:míng nián
次年;今年的下一年。《左传·僖公十六年》:“明年 齐 有乱。” 唐 元稹 《〈白氏长庆集〉序》:“ 乐天 一举擢上第,明年拔萃甲科。”《儿女英雄传》第二回:“明年八月乡试, 玉格 务必教他去观观场。” 鲁迅 《三闲集·“革命军马前卒”和“落伍者”》:“他死了的明年,同盟会才成立。”
词语解释:他年  拼音:tā nián
(1).犹言将来,以后。《左传·成公十三年》:“ 曹 人使公子 负芻 守…… 负芻 杀其大子而自立也,诸侯乃请讨之。 晋 人以其役之劳,请俟他年。” 唐 杜牧 《寄题甘露寺北轩》诗:“他年会著荷衣去,不向山僧道姓名。” 清 龚自珍 《乙酉十二月十九日得汉凤纽白玉印一枚喜极赋诗》:“引我飘摇思,他年能不能?”
(2).往年;以前。 唐 杜甫 《千秋节有感》诗之二:“圣主他年贵,边心此日劳。” 唐 韩愈 《祭虞部张员外文》:“他年诸人,莫有能比。” 唐 薛能 《雕堂》诗:“他年谁识我,心跡在 徐州 。”
词语解释:经年  拼音:jīng nián
经过一年或若干年。例如:此去经年。——·柳永《雨霖铃》经年不往。——·宗臣《报刘一丈书》卧病经年。
全年。例如:经年裹物之用。——·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词语解释:丰年  拼音:fēng nián
丰收之年。《诗·小雅·无羊》:“众维鱼矣,实维丰年。” 唐 张说 《登歌》:“喜黍稷,屡丰年。” 元 赵孟頫 《题〈耕织图〉》诗之十一:“农家值丰年,乐事日熙熙。” 清 张惠言 《书左仲甫事》:“天降吾民丰年,乐与父老食之。”
词语解释:万年  拼音:wàn nián
(1).祝祷之词。犹万岁;长寿。《诗·大雅·江汉》:“虎拜稽首,天子万年。” 郑玄 笺:“拜稽首者,受王命策书也。臣受恩无可以报谢者,称言使君寿考而已。”《汉书·王褒传》:“雍容垂拱,永永万年。”《隋书·慕容三藏传》:“十三年,州界 连云山 响,称万年者三,詔颁郡国,仍遣使醮於山所。”
(2).极言年代之久远。《鹖冠子·王鈇》:“主无异意,民心不徙,与天合则万年一范。”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天锡皇帝,为天下主……亿载万年,敢有违者?”《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大 清 江山一统,太平万年。”
(3).死的婉辞。《汉书·贾谊传》:“苟身亡事,畜乱宿旤,孰视而不定,万年之后,传之老母弱子,将使不寧,不可谓仁。”《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万年之日长恨矣!” 清 袁枚 《新齐谐·控鹤监秘记》:“朕万年后以此为殉。”
(4).木名。《文选·何晏〈景福殿赋〉》:“缀以万年,綷以紫榛。” 李善 注:“《晋宫阁铭》曰:‘ 华林园 ,万年树十四株。’” 吕延济 注:“万年、紫榛,木名。”
词语解释:长年  拼音:cháng nián
(1).长寿。《管子·中匡》:“道血气以求长年、长心、长德。” 晋 陆机 《叹逝赋》:“嗟人生之短期,孰长年之能执。” 唐 寒山 《诗》之二二三:“聪明好短命,痴騃却长年。” 清 唐甄 《潜书·厚本》:“岂惟无疾,亦且长年。”
(2).整年;长期。 唐 寒山 《诗》之八二:“夏天将作衫,冬天将作被。冬夏递互用,长年只这是。” 宋 王安石 《招约之职方并示正甫书记》诗:“欲往无舟梁,长年寄心目。” 沙汀 《航线》:“那个瘦小的火食老板,他底眼睛已经被长年的油烟弄眯睎了。”
(3).长工。 清 张岱 《陶庵梦忆·阳和泉》:“乃决沟水败泉,泉大坏。 张子 知之,至禊井,命长年浚之。” 鲁迅 《呐喊·故乡》:“我们这里给人做工的分三种:整年给一定人家做工的叫长年。”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二:“他在年青的时候还在我们家里当过‘长年’。”
(1).年长,年龄较大。《韩非子·奸劫弑臣》:“人主无法术以御其臣,虽长年而美材,大臣犹将得势,擅事主断,而各为其私急。”《史记·齐悼惠王世家》:“今诸大臣狐疑未有所定,而 泽 于 刘氏 最为长年,大臣固待 泽 决计。” 宋 司马光 《论公主宅内臣状》:“择淑慎长年之人,使侍左右,朝夕教諭,纳诸善道。”
(2).老年。 唐 无可 《新年》诗:“燃灯朝復夕,渐作长年身。” 前蜀 韦庄 《长年》诗:“长年方悟少年非,人道新诗胜旧诗。”
(3).指老年人。《淮南子·说山训》:“故桑叶落而长年悲也。” 汉 刘向 《说苑·贵德》:“ 景公 游於 寿宫 ,覩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
(4).船工。 宋 戴埴 《鼠璞·篙师》:“海壖呼篙师为长年……盖推一船之最尊者言之。” 明 孙蕡 《下瞿塘》诗:“长年敲板助船客,破浪一掷如飞梭。” 清 吴伟业 《避乱》诗:“长年篙起舞,扁舟疾如箭。”参见“ 长年三老 ”。
词语解释:长年三老  拼音:cháng nián sān lǎo
古时 川 峡一带对舵手、篙师的敬称。 唐 杜甫 《拨闷》诗:“长年三老遥怜汝,捩舵开头捷有神。” 仇兆鳌 注:“ 蔡 ( 蔡梦弼 )注:峡中以篙师为长年,舵工为三老。 邵 ( 邵宝之 )注:三老,捩舵者。长年,开头者。”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 川 峡呼梢工篙手为长年三老。” 宋 陆游 《入蜀记》卷五:“问何谓长年三老?云:‘梢公是也。’长,读如长幼之长。” 清 钱谦益 《寿福清公六十序》:“长年三老中流遇风,慬而获济。”
词语解释:昔年  拼音:xī nián
往年;从前。 唐 孟浩然 《与黄侍御北津泛舟》诗:“岂伊今日幸,曾是昔年游。” 宋 贺铸 《减字浣溪沙》词之一:“记得西楼凝醉眼,昔年风物似如今。只无人与共登临。” 清 赵翼 《瓯北诗话·诗人佳句》:“鶯花不管兴亡事,妆点春光似昔年。”
词语解释:流年  拼音:liú nián
(1).如水般流逝的光阴、年华。 南朝 宋 鲍照 《登云阳九里埭》诗:“宿心不復归,流年抱衰疾。” 唐 黄滔 《寓言》诗:“流年五十前,朝朝倚少年。流年五十后,日日侵皓首。” 元 张可久 《殿前欢·离思》曲:“花落流年度,春去佳期误。”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一章:“后此扫叶焚香,送我流年,亦復何憾!”
(2).旧时算命看相的人称人一年的运气。 宋 苏轼 《次韵子由东亭》:“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想是我流年不利,故此没福消受,以至如此。”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五:“ 小二黑 从小就聪明,像那些算属相、卜六壬课、念大小流年或‘甲子乙丑海中金’等口诀,不几天就都弄熟了。”
词语解释:新年  拼音:xīn nián
一年之始,指元旦及其后的几天。旧按农历,今亦按公历。 北周 庾信 《春赋》:“新年鸟声千种囀,二月杨花满路飞。” 唐 白居易 《绣妇叹》诗:“连枝花样绣罗襦,本拟新年餉小姑。” 宋 吴自牧 《梦粱录·正月》:“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典故》:“立春在新年,则於小除日进;在旧年,则於立春前三日进。” 鲁迅 《书信集·致叶紫》:“除夕信新年四日收到。”
词语解释:暮年  拼音:mù nián
晚年;老年。 三国 魏 曹操 《步出夏门行》之四:“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唐 杜甫 《咏怀古迹》之一:“ 庾信 生平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下官暮年淹蹇,为世所弃。”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在 曾皓 日渐衰颓的暮年里, 愫方 是他眼前必不可少的慰藉。”
词语解释:中年  拼音:zhōng nián
(1).中等收成的年岁。《周礼·地官·均人》:“丰年则公旬用三日焉,中年则公旬用二日焉。”《管子·治国》:“中年,亩二石,一夫为粟二百石。”
(2).犹隔年。《礼记·学记》:“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郑玄 注:“中,犹閒也。乡遂大夫,閒岁则考。”
(3).指四五十岁的年纪。《列子·周穆王》:“ 宋 阳里华子 中年病忘。”《晋书·王羲之传》:“ 谢安 尝谓 羲之 曰:‘中年以来,伤於哀乐。’” 元 孟汉卿 《魔合罗》楔子:“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 谌容 《人到中年》:“中年人,正是大显身手的时候。”
(4).犹言中世,中期。《晋书·后妃传序》:“爰自夐古,是谓元妃;降及中年,乃称王后。”《北齐书·魏兰根传》:“缘边诸镇,控摄长远,昔时初置,地广人稀……中年以来,有司乖实,号曰府户,役同厮养。” 清 龚景潮 《平凉新乐府》:“ 平凉 民,耕何田,赋籍沿自 明 中年。”
词语解释:余年  拼音:yú nián
(1).一生中剩馀的年月。指晚年,暮年。《文选·祢衡〈鹦鹉赋〉》:“痛母子之永隔,哀伉儷之生离。匪餘年之足惜,慜众雏之无知。” 吕向 注:“言此餘命不足怜,慜其众雏未有所识也。” 唐 李德裕 《雨后净望河西连山怆然成咏》:“唯怀药饵蠲衰病,为惜餘年报主恩。”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蒋仁伯》:“不若 安 往,得为国家効犬马,且以慰老母餘年。” 巴金 《随想录·文学的作用》:“我既然活到七十五岁,不曾中毒死去,那么今天也不妨吹一吹牛说:我身上有了防毒性、抗毒性,用不着躲在温室里度余年了。”
(2).谓其他的年分。《魏书·高祖纪》:“今东作既兴,人湏肄业。其敕在所督课田农,有牛者加勤於常岁,无牛者倍庸於餘年。”
词语解释:前年  拼音:qián nián
(1).往时。《后汉书·冯衍传》:“ 上党 復有前年之祸。” 李贤 注:“前年,犹往时。”
(2).去年。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题辞》:“前年壬寅夏,条具为治大法,未卒数章,遇火而止。癸卯, 梨洲老人 识。”
(3).去年的前一年。 林默涵 《狮和龙》:“但我又想起了前年在 重庆 ,看到抗战胜利大游行。”
词语解释:多年  拼音:duō nián
谓岁月长久。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汉 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旧唐书·李密传》:“爱之如父母,敬之若神明,用能享国多年,祚延长世。”《儒林外史》第六回:“多年名宿,今番又掇高科;英俊少年,一举便登上第。” 茅盾 《子夜》十八:“好比多年不见的老朋友,昨天是第一次重逢,说不完那许多离情别绪,而今天便觉得无话可谈了。”
词语解释:残年  拼音:cán nián
(1).一生将尽的年月。多指人的晚年。《列子·汤问》:“以残年餘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唐 韩愈 《左迁至兰关示侄孙湘》诗:“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兄弟俩一同走到 华山 去,吃些野果和树叶来送自己的残年。”
(2).岁暮,一年将尽的时候。《二刻拍案惊奇》卷四:“看看残年将尽, 纪老三 果然来买年货。”《说唐》第六回:“且过了残年,到二月中,天时和暖,送兄回去。”
词语解释:终年  拼音:zhōng nián
(1).全年;一年到头。《墨子·节用上》:“久者终年,速者数月。” 唐 顾况 《洛阳早春》诗:“何地避春愁,终年忆旧游。” 宋 苏轼 《策别八》:“故凡贿赂先至者,朝请而夕得;徒手而来者,终年而不获。” 鲁迅 《书信集·致山本初枝》:“近来我几乎终年为孩子奔忙。但既已生下,就要抚育。”
(2).尽其天年。《后汉书·陈龟传》:“老者虑不终年;少壮惧於困戹。” 唐 骆宾王 《上兖州张司马启》:“方欲闭门却扫,养拙以终年。”《水浒传》第五一回:“ 宋江 宛曲把话来説 雷横 上山入伙, 雷横 推辞老母年高,不能相从,‘待小弟送母终年之后,却来相投。’”
(3).人去世时的年龄。如:终年八十三岁。
词语解释:有年  拼音:yǒu nián
(1).丰年。《书·多士》:“今尔惟时宅尔邑,继尔居,尔厥有干有年于兹 洛 。” 孔 传:“汝其有安事有丰年于此 洛邑 。”《竹书纪年》卷下:“秋大有年。” 唐 包何 《和程员外春日东郊即事》:“郎官休浣怜迟日,野老欢娱为有年。” 明 危素 《谥文献黄公神道碑》:“岁大旱,祷于 龙湫 ,大雨,境内有年。”
(2).多年。 晋 陶潜 《移居》诗之一:“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唐 元稹 《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予与公更相知善有年矣。” 清 侯方域 《陈将军二鹤记》:“ 沙随 李氏 有二鹤焉,豢之有年矣。”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因为他虽和我认识有年,而我终于不明白他的底细,倘与以保任,偾事亦不可知耳。”
(3).享有高寿。 唐 韩愈 《祭十二兄文》:“其不有年,以补我愆。” 唐 韩愈 《兴元少尹房君墓志铭》:“有位有年,有弟有子,从先人葬,是谓受祉。”
词语解释:同年  拼音:tóng nián
(1).年龄相同。《后汉书·乐成靖王党传》:“﹝ 刘党 ﹞与 肃宗 同年,尤相亲爱。”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顾悦 与 简文 同年,而髮蚤白。” 巴金 《家》二:“ 琴 和 觉民 同年,只是比他小几个月,所以叫他做表哥。”
(2).同一年。 唐 杜甫 《哭李尚书》诗:“ 漳 滨与 蒿里 ,逝水竟同年。” 杨伦 笺注:“言生病死葬,皆在是年也。”《三国演义》第一回:“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3).“同年而语”的略语。《南史·赵知礼蔡景历等传论》:“ 赵知礼 蔡景歷 属 陈武 经纶之日,居文房书记之任,此乃 宋 齐 之初 傅亮 王俭 之职。若乃校其才用,理不同年,而卒能膺务济时,盖其遇也。” 唐 刘知几 《史通·鉴识》:“加以二传(《公羊传》《穀梁传》)理有乖僻,言多鄙野,方诸 左 氏,不可同年。”
(4).古代科举考试同科中式者之互称。 唐 代同榜进士称“同年”, 明 清 乡试、会试同榜登科者皆称“同年”。 清 代科考先后中式者,其中式之年甲子相同,亦称“ 同年 ”。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进士﹞俱捷谓之同年。” 元 萨都剌 《送郑天趣进柑入京》诗:“同年若问儂消息,为説愁来奈病何。”《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你我虽则隔省同年,今日天涯相聚,便如骨肉一般。” 清 顾炎武 《生员论中》:“同榜之士,谓之同年。”《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二回:“ 宋次安 还是我乡榜同年呢!”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同年》:“余庚午乡举, 宛平 黄叔琳 开府係前庚午举人,曾为先后同年之会;大学士 史铁崖 并及见先后进士同年,真为盛事。”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二:“ 乾隆 己未, 赵秋谷 与新贵遥认同年, 沉归愚 诗云:‘后先己未亦同年。’”
(5).古 安南 苗民互称。参见“ 同年嫂 ”。
(6). 浙江 江山 一带称船家为“同年”。因船家多 桐严 ( 桐庐 、 严州 )人, 桐严 与同年,音近而讹。参见“ 同年妹 ”、“ 同年嫂 ”。
词语解释:频年  拼音:pín nián
连年,多年。《后汉书·李固传》:“明将军体履忠孝,忧存社稷,而频年之间,国祚三絶。” 宋 苏轼 《永兴军秋试举人策问》:“是以频年遣使,冠盖相望於道。” 鲁迅 《伪自由书·观斗》:“然而军阀们也不是自己亲身在斗争,是使兵士们相斗争,所以频年恶战,而头儿个个终于是好好的。”
词语解释:穷年  拼音:qióng nián
(1).终其天年;毕生。《战国策·齐策六》:“使 管仲 终穷抑,幽囚而不出,惭耻而不见,穷年没寿,不免为辱人贱行矣。”《庄子·齐物论》:“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穷年也。”《荀子·解蔽》:“以可以知人之性,求可以知物之理,而无所疑止之,没世穷年,不能徧也。” 汉 徐干 《中论·审大臣》:“高下之分,贵贱之贾,一由彼口。是以没齿穷年,不免於匹夫。”
(2).全年;一年到头。 晋 陶潜 《读史述九章·张长公》:“寝迹穷年,谁知斯意。” 南朝 宋 谢灵运 《君子有所思行》:“长夜恣酣饮,穷年弄音徽。” 唐 韩愈 《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明 王蒙 《暮宿田家作》诗:“穷年滞草莽,裋褐被霜露。”
(3).贫困之时。 明 高启 《送贾二文学》诗:“穷年自多感,况復送良儔。”
词语解释:行年  拼音:xíng nián
(1).经历的年岁,指当时年龄。《荀子·君道》:“以为好丽邪?则夫人行年七十有二,齳然而齿堕矣。” 唐 杜甫 《狂歌行赠四兄》:“与兄行年校一岁,贤者是兄愚者弟。” 清 钮琇 《觚賸·巡检附魂》:“戏语之曰:‘贵司行年几何?’则拱而对曰:‘卑职犬马齿五十七矣。’”
(2).指将到的年龄。《南齐书·武帝纪》:“詔曰:‘始终大期,贤圣不免,吾行年六十,亦復何恨……’是日上崩,年五十四。” 清 李调元 《剿说》卷二:“《水经注》:‘ 吕望 行年五十,卖食 棘津 。’行,将也……行年,犹云年将,倒文也。”
(3).流年。旧时星命家所谓某人当年所行的运, 唐 张籍 《赠任道人》诗:“欲得定知身上事,凭君为筭小行年。” 金 元好问 《赠萧汉杰》诗序:“问其日事,则曰:‘止以 唐生 、 季主 之业游时贵间耳。’因与论余之行年,而有契於余心者。”
词语解释:岁年  拼音:suì nián
(1).年月;时光。 唐 刘知几 《史通·自叙》:“旅游 京 洛 ,颇积岁年。” 宋 范仲淹 《奏陕西河北攻守等策·和策》:“臣观西戎蓄祸,积有岁年。” 明 高启 《松隐居为戴叔能赋》诗:“山中相依岁年久,羡君独结苍髯叟。” 康有为 《大同书》乙部第三章:“且移无用之岁年为有用之岁年,移空费之脑力为实益之脑力。”
(2).一年。指短时间。 清 恽敬 《与汤敦甫书》:“春间得復书,儒者之气盎然楮墨,及读其辞,益知先生之所养,非岁年所能至也。”
词语解释:衰年  拼音:shuāi nián
衰老之年。 唐 杜甫 《泛舟送魏仓曹还京因寄岑参范季明》诗:“若逢 岑 与 范 ,为报各衰年。” 宋 苏轼 《次韵曾子开从驾再和》之一:“衰年壮观空惊目,嶮韵清诗苦鬭新。” 明 屠隆 《綵毫记·禄山谋逆》:“论荒淫主上衰年,狐鼠辈窃弄权。”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石刻诗经残本》:“予访求五十年,不得隻字,昨岁始见《左传》残本仅字,今復见此刻经注万有餘言,真衰年乐事也。”
词语解释:壮年  拼音:zhuàng nián
壮盛之年。多指三四十岁。 南朝 宋 袁淑 《效古》诗:“勤役未云已,壮年徒为空。” 唐 刘禹锡 《荐处士严瑟状》:“未逢知己,已过壮年,汩没风尘,有足悲者。” 宋 陆游 《纵笔》诗之三:“壮年行出塞,晚岁病还家。”《明史·王慎中传》:“壮年废弃,益肆力古文,演迤洋赡,卓然成家。” 王统照 《沉思》:“他有三十二三岁的年纪,是个壮年的画家。”
词语解释:忘年  拼音:wàng nián
(1).忘记年月。《庄子·齐物论》:“忘年忘义,振於无竟。” 成玄英 疏:“夫年者,生之所禀也,既同於生死,所以忘年也。” 唐 元结 《无为洞口作》诗:“洞旁山僧皆学禪,无求无欲亦忘年。” 清 李世熊 《独松》诗:“上友不羈云,下友忘年石。”
(2).不拘年龄、行辈、以德才相敬慕。《初学记》卷十八引 晋 张隐 《文士传》:“ 禰衡 有逸才,少与 孔融 交。时 衡 未满二十,而 融 已五十,敬 衡 才秀,忘年殷勤。”《北史·序传》:“ 宽 当时位望,又与 大师 年事不侔,初见,言未及终,便改容加敬……每於私室接遇,恒尽忘年之欢。” 宋 苏辙 《追和张公安道赠别绝句一首》引:“是时, 张公 安道 守 成都 ,一见以国士相许,自尔遂结忘年之契。” 郭沫若 《屈原》第一幕:“我愿意永远和你做一个忘年的朋友。”
词语解释:往年  拼音:wǎng nián
以往的年头;从前。《左传·昭公十七年》:“往年吾见之,是其徵也,火出而见。今兹火出而章,必火入而伏。” 唐 元结 《漫酬贾沔州》诗:“往年壮心在,尝欲济时难。”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林四娘》:“静锁深宫忆往年,楼臺簫鼓遍烽烟。” 姚雪垠 《长夜》一:“虽然他们的声音表面上同往年一样的朴实和亲切,可是骨子里却满含着恐怖的关切。”
词语解释:来年  拼音:lái nián
明年。《孟子·滕文公下》:“ 戴盈之 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 唐 韩愈 《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今瑞雪频降,来年必丰。” 曹靖华 《飞花集·风物还是东兰好》:“今年油菜果已超过一九五七年产量,预计来年的收成,定比今年更好!”
词语解释:它年  拼音:tā nián
以后的某年或某一时期。《秦併六国平话》卷上:“讲武储粮图再举,它年六国一齐休。” 明 高启 《九日与客登虎丘》诗:“它年何必问谁健,但令不负持螯手。”
词语解释:记年  拼音:jì nián
(1).编年记事。《韩非子·大体》:“豪杰不著名於图书,不録功於盘盂,记年之牒空虚。”
(2).记得年月。 宋 刘攽 《午睡》诗:“世涂高枕外,身事曲肱前,似觉松生腹,迢遥不记年。” 宋 张舜民 《自题画扇》诗:“忽忽南迁不记年, 二妃祠 外 橘洲 前。”
词语解释:妙年  拼音:miào nián
指少壮之年。《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 终军 以妙年使 越 。” 唐 杜甫 《奉赠严八阁老》诗:“扈圣登黄阁,明公独妙年。” 宋 贺铸 《南乡子》词:“眉宇有餘妍,初破瓜时正妙年。” 清 李渔 《比目鱼·赠行》:“你乘此妙年,正该出去应举。” 茅盾 《清明前后》第一幕:“人在这样情形下,既非圣贤,难免要有点牢骚,而 唐文君 虽在妙年,竟也象老婆子那样咀碎。”
词语解释:连年  拼音:lián nián
接连多年。《汉书·王商传》:“ 商 死后,连年日蚀地震。” 唐 郑遂初 《别离怨》诗:“荡子戍 辽东 ,连年信不通。”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二:“经连年战乱,刚刚平定,奄奄一息,正如久病之后,勉强得一点生机。”
词语解释:老年  拼音:lǎo nián
(1).老迈之年。《晋书·何曾传》:“ 曾 以老年屡乞逊位。” 唐 钱起 《蓝上茅茨期王维补阙》诗:“老年疏世事,幽性乐天和。” 唐 刘长卿 《青溪口送人归岳州》诗:“歧路相逢无可赠,老年空有泪霑衣。”
(2).多年以前;陈年。《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不是这么着,这话有百十年了,我也是听见我那老的儿説,説老年哪,有个教学的先生,是个 南直 人,在这地方开个学馆,就没在这里了。”《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幸是那老年的东西还实在,那布带子还是当日太太亲自缠的缝的,依然完好。”
词语解释:延年  拼音:yán nián
(1).延长寿命。《楚辞·天问》:“延年不死,寿何所止?”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五五:“人言愿延年,延年欲焉之?”《西湖佳话·葛岭仙迹》:“纵能于天地之气吐吞收放,亦不过稍稍延年。”
(2).犹迎年。谓祈祷以求丰年。《汉书·郊祀志下》:“登 之罘 ,浮大海,用事八神延年。” 颜师古 注:“延年,即上所谓迎年者。”
(3).指 西汉 协律都尉 李延年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 延年 以曼声协律, 朱 马 以骚体製歌。” 唐 骆宾王 《帝京篇》诗:“ 延年 女弟双凤入, 罗敷 使君千骑归。”
(4). 南朝 宋 文学家 颜延之 的字。 唐 李商隐 《漫成三首》之二:“ 沉约 怜 何逊 , 延年 毁 谢庄 。”
词语解释:旧年  拼音:jiù nián
(1).前代,往古。 南朝 宋 鲍照 《凌烟楼铭》:“悲积陈古,赏絶旧年。”
(2).新年的上一年;去年。 唐 张说 《苏摩遮》诗:“惟愿圣君无限寿,长取新年续旧年。” 宋 梅尧臣 《立春在元日》诗:“未肯欺残腊,何曾占旧年。”《红楼梦》第三一回:“可记得旧年三月里,他在这里住着。”
(3).指春节。相对公历元旦而言。 鲁迅 《花边文学·过年》:“今年 上海 的过旧年,比去年热闹。”
词语解释:晚年  拼音:wǎn nián
(1).年老之时。《梁书·夏侯亶传》:“晚年颇好音乐。” 唐 包佶 《发襄阳后却寄公安人》诗:“晚年多疾病,中路有风尘。”《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人道他晚年一第,又居冷局,替他气闷,他欣然自如。” 梁斌 《红旗谱》五一:“他老早就想过田园生活:茅屋三椽,老枣数株,二亩田园,一口小井,一把辘轳,就足以娱晚年了。”
(2).末年。 宋 欧阳修 《六一诗话》:“ 唐 之晚年,诗人无復 李 杜 豪放之格,然亦务以精意为高。”
词语解释:华年  拼音:huá nián
青春年华。指青年时代。《魏书·王叡传》:“渐风训於华年,服道教於弱冠。” 唐 李商隐 《锦瑟》诗:“锦瑟无端五十絃,一絃一柱思华年。” 金 元好问 《论诗》诗之十二:“ 望帝 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鲁迅 《送增田涉君归国》诗:“却折垂杨送归客,心随东棹忆华年。”
词语解释:早年  拼音:zǎo nián
(1).年轻的时候。《晋书·陆机陆云传论》:“挺珪璋於秀实,驰英华於早年。” 唐 皎然 《早春书怀寄李少府仲宣》诗:“早年初问法,因悟目中花。”
(2).多年以前。《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大哥早年去逝。”
词语解释:常年  拼音:cháng nián
(1).往年。 唐 杜甫 《腊日》诗:“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明 张居正 《请谕戒边臣疏》:“今岁事体,比之常年,倍宜谨备。” 冯文炳 《竹林的故事》:“三姑娘不上街看灯,然而常年背在爸爸的背上是看过了多少次的。”
(2).犹长年,长期。 清 赵翼 《春兴》诗:“要观后世无穷事,想作常年不死人。” 赵树理 《三里湾·奇怪的笔记》:“这些户虽说还不愿入社,可是大部份都参加在常年的互助组里,有些还是组长、副组长。”
词语解释:高年  拼音:gāo nián
(1).老年人。 汉 桓宽 《盐铁论·未通》:“扶不足而息高年。” 唐 耿湋 《慈恩寺残春》诗:“若问同游客,高年最断肠。”《明史·太祖纪三》:“六月甲辰,詔有司存问高年。”
(2).年岁大。《汉书·宣帝纪》:“詔曰:鰥寡孤独高年贫乏之民,朕所怜也。”《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你合这姑娘既有个师生之谊,况又这等的高年,他但有个见不到的去处,自然就仗你指引。”
(3).特指年迈的双亲。京剧《黑旋风李逵》:“俺 李鬼 是好汉,自幼生来爱习拳。恨恶霸与赃官,逼得俺不能奉高年。”
词语解释:盛年  拼音:shèng nián
指青壮年。《汉书·张敞传》:“今天子以盛年初即位,天下莫不拭目倾耳,观化听风。” 晋 陶潜 《杂诗》之六:“求我盛年欢,一毫无復意。” 李公焕 注:“男子自二十一至二十九则为盛年。” 明 方孝孺 《希董堂记》:“今 茅侯 以盛年逢盛时,志意伟然,才气杰然焉。”
词语解释:尧年  拼音:yáo nián
(1).古史传说 尧 时天下太平,因以“尧年”比喻盛世。 南朝 梁 沉约 《四时白紵歌·春白紵》:“佩服瑶草驻容色, 舜 日 尧 年欢无极。” 唐 元稹 《赋得数蓂》诗:“ 尧 年始今岁,方欲瑞千龄。” 前蜀 韦庄 《题颍源庙》诗:“临川试问 尧 年事,犹被封人劝濯缨。”
(2).相传 帝尧 寿一百十六岁,因以“尧年”指长寿。 清 金农 《憩王屋山后十方院》诗之一:“大椿灵饵话 尧 年,鍊液升烟日驭前。”
词语解释:丁年  拼音:dīng nián
男子成丁之年。历代之制不一。 汉 以男子二十岁为丁, 明 清 以十六岁为丁。亦泛指壮年。《文选·李陵<答苏武书>》:“﹝足下﹞丁年奉使,皓首而归。” 李善 注:“丁年,谓丁壮之年也。” 金 元好问 《灯下梅影》诗:“丁年夜坐眼如鱼,老矣而今不读书。” 清 缪慧远 《友人过访》诗:“坐上清歌闻子夜,人生行乐及丁年。” 梁启超 《卢梭学案》:“又凡人生长於一政府之下,及既达丁年,犹居是邦,而遵奉其法律,即默认其国之民约而守之也。”
词语解释:天年  拼音:tiān nián
(1).自然的寿数。《庄子·山木》:“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史记·刺客列传》:“老母今以天年终, 政 将为知己者用。” 唐 柳宗元 《行路难》诗之一:“啾啾饮食滴与粒,生死亦足终天年。”《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令堂天年有限,过伤无益,且自节哀。” 秦牧 《江湖捉鳖人》:“人如果不把鳖吃掉,而让它颐养天年的话,这家伙还可以大到好几十斤呢!”
(2).谓年运。参见“ 天年不齐 ”。
(3).犹年头。 洪灵菲 《在洪流中》:“现在的天年是‘剥削人口’的天年呀。”
词语解释:天年不齐  拼音:tiān nián bù qí
谓命运和流年不相配合,以致运道不好。《水浒传》第八回:“ 张教头 道:‘贤婿,甚么言语!你是天年不齐,遭了横事。’”
词语解释:芳年  拼音:fāng nián
美好的年岁;青春年华。 南朝 宋 刘铄 《拟行行重行行》:“芳年有华月,佳人无还期。” 宋 柳永 《看花回》词之二:“雅俗熙熙物态妍,忍负芳年。” 清 洪昇 《长生殿·献发》:“哎,头髮,头髮!可惜你伴我芳年,剪去心儿未忍。”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八:“壁间却有一 托氏夫人 芳年时的肖像。”
词语解释:凶年  拼音:xiōng nián
荒年。《穀梁传·庄公二十八年》:“古者税什一,丰年补败,不外求,而上下皆足也,虽累凶年,民弗病也。” 汉 桓宽 《盐铁论·水旱》:“如是则水旱不能忧,凶年不能累也。” 唐 薛能 《题逃户》诗:“几界事农桑,凶年竟失乡。”
词语解释:平年  拼音:píng nián
(1).阳历没有闰日或农历没有闰月的年份。阳历平年365天,农历平年354天或355天。
(2).农作物收成平常的年份。对“丰年”、“凶年”而言。
词语解释:过年  拼音:guò nián
(1).过了新年。 宋 戴复古 《灵州梅花》诗:“直看过年开未了,醉吟且放老夫狂。”
(2).欢度新年。 明 冯梦龙 《洒雪堂·嫂嫂还魂》:“如今已是年终岁暮了,身子若在外面,便好寻觅些东西过年。” 张天翼 《包氏父子》:“洋学堂是不过年的,我晓得。” 沉从文 《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街口平常这时照例可以听到卖糕人的声音,以及各种别的叫卖声音,今天却异常清静,似乎过年一样。”
(3).明年。《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老爷今年中了举,过年再中了进士,将来要封公拜相的。”
词语解释:元年  拼音:yuán nián
(1).帝王即位的第一年。《公羊传·隐公元年》:“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
(2).指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如 汉武帝 刘彻 第一个年号是 建元 , 建元 七年改换年号为 元光 ,这一年就是 元光 元年。
词语解释:耆年  拼音:qí nián
(1).老年人。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耆年闕市井之游,稚齿丰车马之好。” 唐 聂夷中 《短歌》:“耆年无一善,何殊食乳儿。” 宋 陆游 《北望》诗:“耆年死已尽,童稚日夜长。”
(2).指高年。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 归愚 先生虽耆年重望,意不属也。”
词语解释:期年  拼音:jī nián
亦作“朞年”。 一年。《左传·僖公十四年》:“秋八月辛卯, 沙鹿 崩。 晋 卜偃 曰:‘期年将有大咎,几亡国。’”《后汉书·侯霸传》:“百姓老弱相携号哭……皆曰:‘愿乞 侯君 復留朞年。’” 唐 李德裕 《渔鱼骨》诗:“昔日 任公子 ,期年钓此鱼。”《金史·宗翰传》:“盟未朞年,今已如此,万世守约,其可望乎?” 清 袁枚 《续新齐谐·曹公梦》:“於是有言梦不足徵者,有以期年半载相机进退劝者。”
词语解释:弥年  拼音:mí nián
(1).高年。《逸周书·谥法》:“弥年寿考曰胡。”
(2).经年;终年。《后汉书·李固传》:“ 永和 中, 荆州 盗贼起,弥年不定,乃以 固 为 荆州 刺史。” 唐 韦应物 《七夕》诗:“岂意灵仙偶,相望亦弥年。” 明 归有光 《与吴三泉书》:“弥年沉疴,无一日强健。”
词语解释:初年  拼音:chū nián
(1).一年之初。 唐 沉佺期 《陪幸太平公主南庄》诗:“主第山门起 灞川 ,宸游风景入初年。”《旧唐书·音乐志一》:“每初年望夜,又御 勤政楼 ,观灯作乐。”
(2).初期。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四:“ 孝宗 初年,规恢之志甚鋭。”《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直到 乾符 初年, 郭七郎 在家,想着这主本钱没着落。” 刘白羽 《写在太阳初升的时候·第二封》:“现在,虽然还是建设的初年,但处处却闪露出新社会的光彩了。”
词语解释:故年  拼音:gù nián
(1).旧年;往年。 南朝 梁 王筠 《代牵牛答织女》诗:“犹想今春悲,尚有故年泪。” 唐 刘长卿 《送李侍御贬郴州》诗:“听猿明月夜,看柳故年春。”
(2).暮年。 唐 李端 《早春雪夜寄卢纶兼呈秘书元丞》诗:“独夜羇愁客,惟知惜故年。”
词语解释:生年  拼音:shēng nián
(1).出生;出生以来。《后汉书·吕布传》:“ 术 生年以来,不闻天下有 刘备 。” 唐 李白 《行行且游猎篇》:“边城儿,生年不读一字书,但将游猎夸轻趫。”
(2).年岁。《太平广记》卷二三○引 唐 陈翰 《异闻集·王度》:“ 度 家有奴曰 豹 ,生年七十矣。”
(3).活着的时候。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 杜镇南 之作牧,当世树碑; 竇车骑 之临戎,生年刻石。” 唐 杜甫 《耳聋》诗:“生年 鶡冠子 ,叹世 鹿皮翁 。”
词语解释:小年  拼音:xiǎo nián
(1).短促的寿命。《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唐 张柬之 《处士张景之墓志》:“共惜小年,同归大夜。” 清 吴伟业 《哭亡女》诗:“儿女关餘刼,干戈逼小年。”
(2).少年;幼年。《北史·卢询祖传》:“ 邢邵 常戏曰:‘卿小年才学富盛,戴角者无上齿,恐卿不寿。’” 唐 元稹 《连昌宫词》:“宫边老人为余泣,小年选进因曾入。”《朱子语类》卷一二七:“ 孝宗 小年极钝。”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四八出:“记得小年骑竹马。”
(3).将近一年。用以形容时间之长。 宋 唐庚 《醉眠》诗:“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清 查慎行 《虞山钱劬谷属题采药图》诗:“小年长日正迟迟,算是樵柯欲烂时。”
(4).指旧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 宋 文天祥 《二十四日》诗:“春节(指立春)前三日,江乡正小年。” 清 曹寅 《二十八日偕朴仙看梅清凉山同赋长句》:“似与繁英送小年,转怜炙背当晴昊。” 老舍 《正红旗下》一:“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参见“ 小年夜 ”。
(5).指旧历十二月月小的年份。
(6).指竹笋、鱼鲜或某种水果等产量较低的年头。
词语解释:小年夜  拼音:xiǎo nián yè
(1).指旧历十二月二十四日。 宋 文天祥 《﹝十二月﹞二十四日》诗题注:“俗云小年夜。”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小年》:“﹝ 文天祥 ﹞作此诗,在 祥兴 二年己卯。其年以十二月二十六日立春也。此风始於 宋 时禁中, 大中祥符 元年,以是日为降圣节,至 乾 淳 时为小节夜。” 明 陈士元 《俚言解》卷一:“ 宋 人以腊月二十四日为小节夜,三十日为大节夜。今称小年夜、大年夜。”
(2).俗以旧历除夕为大年夜,前一日为小年夜。 清 顾禄 《清嘉录·小年夜大年夜》:“祀先之礼……或有用除夕前一夕者,谓之小年夜。” 叶圣陶 《寒假的一天》:“我想了一想,说:‘他们打年锣鼓呢。按照阴历,今天是小年夜。’”
词语解释:无年  拼音:wú nián
(1).饥荒之年。《周礼·地官·均人》:“凡均力政,以岁上下:丰年则公旬用三日焉;中年则公旬用二日焉;无年则公旬用一日焉。”《文选·颜延之〈应诏观北湖田收〉诗》:“息饗报嘉岁,通急戒无年。” 吕向 注:“无年,饥年也。” 宋 秦观 《鲜于子骏行状》:“ 关陕 无年,未宜轻动。”
(2).无年寿,寿命不长。《宋书·谢庄传》:“家世无年,亡高祖四十,曾祖三十二,亡祖四十七。”《南史·萧晔传》:“﹝ 曄 ﹞初封 安陆侯 。 憺 特所钟爱,常目送之曰:‘吾所深忧。’左右问其故,答曰:‘其过俊发,恐必无年。’” 明 李贽 《与焦弱侯太史》书:“昨閲《近谿子集》,深嘆此老日进一日,脱化如此。故知人不可以无年也决矣。”
词语解释:祈年  拼音:qí nián
(1).祈祷丰年。《诗·大雅·云汉》:“祈年孔夙,方社不莫。” 郑玄 笺:“我祈丰年甚早。” 南朝 梁 江淹 《萧太傅东耕祝文》:“宜民宜稼,克降祈年。” 唐 罗隐 《岐王宅》诗:“云低 雍畤 祈年去,雨细 长杨 从猎归。”
(2).宫名。指 秦 之 祈年宫 。 宋 苏轼 《凌虚台记》:“尝试与公登臺而望,其东则 秦穆 之 祈年 、 橐泉 也。其南则 汉武 之 长杨 、 五柞 。”参见“ 祈年观 ”。
(3).殿名。参见“ 祈年殿 ”。
词语解释:祈年观  拼音:qí nián guān
亦称“ 祈年宫 ”。 秦穆公 时所造。故地在今 陕西省 凤翔县 南。《文选·沉约〈游沉道士馆〉诗》:“既表 祈年观 ,復立 望仙宫 。” 李善 注:“《庙记》曰:‘ 祈年宫 在城外, 秦穆公 所造。’”一说为 秦惠公 所建。《汉书·地理志上》:“﹝ 右扶风 ﹞ 雍 , 秦惠公 都之。有 五畤 …… 祈年宫 , 惠公 起。”
词语解释:祈年殿  拼音:qí nián diàn
殿名。在 北京 天坛 内圜丘北, 明 永乐 时建,初名“大祀”,为旧日合祀天地之所。 嘉靖 间改名“大享”,专以祈谷,又名“祈穀坛”。 雍正 时,以名实不符,始改此称,每年正月上辛日致祭。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己丑八月祈年殿灾》:“京师 天坛 ,在 正阳门 外之左隅……北门外为 祈年殿 ,殿在坛上,其制俱圆,坛南嚮三成,面甃金甎,围以石栏,殿高九丈九尺,共八十一楹,上安金顶,瓦均蓝色琉璃,每岁上辛,皇上祀天祈穀之所也。”
词语解释:近年  拼音:jìn nián
(1).指过去不远的数年。 明 张居正 《文华殿论奏》:“近年以来,正赋不亏,府库充实。”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近年馆课,悉用朱阑大卷。先公入翰林时,尚是白摺也。” 茅盾 《林家铺子》四:“近年他虽然万分拮据,面子上可还遮得过去。”
(2).临近新年。 清 赵翼 《簷曝杂记·假印大案》:“正当节届近年,天气开朗。”
词语解释:逢年  拼音:féng nián
谓遇到丰年。《史记·佞幸列传》:“谚曰‘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固无虚言。”
词语解释:凋年  拼音:diāo nián
(1).岁暮。 南朝 宋 鲍照 《舞鹤赋》:“於是穷阴杀节,急景凋年。凉沙振野,箕风动天。严严苦雾,皎皎悲泉。冰塞长河,雪满羣山。”
(2).晚年。 唐 白居易 《雪后早过天津桥偶呈诸客》诗:“紫綬相辉应不恶,白鬚同色復如何,悠扬短景凋年急,牢落衰情感事多。” 宋 杨万里 《再辞免札子》:“伏念某才疏用世,景迫凋年。”
词语解释:永年  拼音:yǒng nián
(1).长寿。《书·毕命》:“资富能训,惟以永年。” 汉 傅毅 《舞赋》:“娱神遗老,永年之术。” 三国 魏 曹操 《龟虽寿》诗:“盈缩之期,不独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靳以 《泥路》:“她知道他是不会永年的,死亡时时可以唤着他。”
(2).指长久。 晋 陆机 《辩亡论下》:“敦率遗典,勤民谨政,循定策,守常险,则可以长世永年,未有危亡之患也。”
词语解释:每年  拼音:měi nián
一年一度;年年。例如:每年赐给的神庥降福。
词语解释:引年  拼音:yǐn nián
(1).谓古礼对年老而贤者加以尊养。后用以称年老辞官。《礼记·王制》:“凡三王养老,皆引年。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梁书·止足传赞》:“ 顾宪之 、 陶季直 ,引年者也。” 宋 苏辙 《代张公安道乞致仕表》:“臣闻引年去位,事君之旧章;怀禄忘归,人臣之深戒。” 清 杭世骏 《〈东城杂记〉序》:“亦有国老引年,依风绳谷。”
(2).延长年寿。 唐 韩愈 《进学解》:“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明 方孝孺 《菊趣轩记》:“不为时俗所变,服之可以引年。”
词语解释:占年  拼音:zhàn nián
占卜年成的丰歉。 唐 柳宗元 《柳州峒氓》诗:“鹅毛御腊缝山罽,鸡骨占年拜水神。” 金 元好问 《望崧少》诗之二:“田父占年惊玉旆,诗仙留迹叹 崐丘 。” 清 陈维崧 《五福降中天·穀日和蘧庵先生》词:“欢生祈穀,兆叶占年,比閭安帖。”
词语解释:论年  拼音:lùn nián
论年岁,按年龄说。 北周 庾信 《喜晴应诏敕自疏韵》:“有庆兆民同,论年天子万。” 前蜀 杜光庭 《墉城集仙录·紫微王夫人》:“於是高栖于峯岫,并金石而论年耶?”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论年则幼,在礼则当学矣。”
词语解释:大有年  拼音:dà yǒu nián
大丰年。《春秋·宣公十六年》:“冬,大有年。”《穀梁传》:“五穀大熟,为大有年。”《宋书·文帝纪》:“是岁,大有年。”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词致语口号》:“三朝遗老九门前,又见承平大有年。”
词语解释:历年  拼音:lì nián
(1).经历的年岁。《孟子·万章上》:“ 禹 之相 舜 也,歷年多,施泽於民久。” 汉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歷年兹多,不可记也。”《南史·宋纪中·文帝论》:“﹝ 文帝 ﹞正位南面,歷年长久。” 明 张居正 《论时政疏》:“自 成祖 以后,歷年之久,未有过於陛下者。”
(2).过去多年;以往各年。《楚辞·远游》:“聊仿佯而逍遥兮,永歷年而无成。”《汉书·刘向传》:“今二府佞讇不当在位,歷年而不去。”《宋书·庾炳之传》:“ 景仁 称疾不朝见者歷年。”《儒林外史》第一回:“你歷年卖诗卖画,我也积聚下三五十两银子,柴米不愁没有。”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一章:“按照历年情况,秋后庄稼一倒, 小契 最快活的节气就算到来了。”
词语解释:徂年  拼音:cú nián
流年,光阴。《后汉书·马援传赞》:“徂年已流,壮情方勇。” 晋 陶潜 《荣木》诗:“徂年既流,业不增旧。” 宋 王安石 《酬王伯虎》诗:“徂年幸未暮,此意可勤恁。” 元 钱选 《题浮玉山居图》诗:“下有幽栖人,啸歌乐徂年。”
词语解释:齐年  拼音:qí nián
(1).指同一年受朝廷征选。《南史·颜延之传》:“ 袁淑 年倍小 延之 ,不相推重。 延之 忿於众中折之曰:‘昔 陈元方 与 孔元骏 齐年文学, 元骏 拜 元方 於牀下,今君何得不见拜?’”
(2).指科举制度下同科登第。《旧唐书·武元衡传》:“始 元衡 与 吉甫 齐年,又同日为宰相。”
(3).指年龄相同的人。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九:“ 惠卿 既得位,遂叛 荆公 ,出平日 荆公 移书,有曰:‘无使齐年知。’谓 冯公京 也。 荆公 与 冯公 皆辛酉人。”
词语解释:大年  拼音:dà nián
(1).谓年寿长。《庄子·逍遥游》:“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明 吴承恩 《寿熙台潘公八袠序》:“天且益厚之,使舒缓以观餘庆,则大年遐福可契而取也。” 林纾 《林迪臣先生寿序》:“若先生用心仁爱,当可以臻大年而竟循吏之用矣。”
(2).阴历新年,春节。 元 迺贤 《新乡媪》诗:“数来三日当大年,阿婆坟上无纸钱。” 赵树理 《李有才板话》十:“真是天大的高兴,比过大年高兴得多啦!”
(3).丰收年。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听别人说今年是个大年,一亩地顶十亩地呢。”
(4).阴历十二月有三十天的年份。
词语解释:卜年  拼音:bǔ nián
占卜预测统治国家的年数。亦指国运之年数。《左传·宣公三年》:“ 成王 定鼎于 郟鄏 ,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晋 刘琨 《劝进表》:“三叶重光,四圣继轨。惠泽侔于 有虞 ,卜年过于 周氏 。”《旧唐书·郭子仪传》:“中兴之功,旬月可冀,卜年之期,永永无极矣。”参见“ 卜世 ”。
词语解释:卜世  拼音:bǔ shì
占卜预测传国的世数。亦泛指国运。《左传·宣公三年》:“ 成王 定鼎于 郟鄏 ,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南史·宋武帝纪》:“ 晋 以卜世告终,歷数有归,钦若景运,以命于 裕 。”《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五年》:“敌去之后,脩德政以息民,若卜世未穷,何忧旧业之不復!”参见“卜年”。
词语解释:积年  拼音:jī nián
(1).多年;累年。《列子·周穆王》:“积年之疾,一朝都除。”《后汉书·方术传下·郭玉》:“弟子 程高 寻求积年, 翁 乃授之。”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序:“外斩 杨慧琳 、 刘闢 以收 夏 蜀 ,东定 青 徐 积年之叛,海内怖骇,不敢违越。”《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高赞 请个积年老教授在家馆穀,教着两个女儿读书。” 鲁迅 《彷徨·肥皂》:“她有时自己偶然摸到脖子上,尤其是耳朵后,指面上总感着些粗糙,本来早就知道是积年的老泥,但向来倒也并不很介意。”
(2).指有多年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或阅历很深、懂得人情世故的人。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四折:“你在我衙门里供应多年,也算的个积年了,岂不知衙门法度?”《西游记》第六二回:“ 八戒 笑道:‘开锁有何难哉?不用刀斧,教我那一位毛脸老爷,他是开锁的积年。’”《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那鴇儿是老积年,见貌辨色。”《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主人是个积年,看出 文若虚 不快活的意思来,不好説破,虚劝了他几杯酒。”
共370,分5页显示   1  2  3  4  5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