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五翰去声 [kān kàn][guàn,楼观][nàn,灾难][sǎn sàn,解散][gàn,树干,干练][guàn,冠军][dàn,名词][名词][音軟。弱也。同愞。][详注1][zuàn][àn][同案][详注2][详注3][详注4]溿[义与寒旱韵同,又通判。][难去声。按也。]


注1:谩 màn,《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莫半切,音缦。《类篇》欺语也。又《增韵》且也。通作漫。 形词
注2:钎 音干。器也。又急也。《庄子·列御寇》有缓而焊。《注》焊,胡旦反。又音干。急也。
注3:酇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子旰切,音赞。地名。《玉篇》南阳有酇县。《前汉·萧何传》封为酇侯。
注4:谚 《集韵》鱼旰切《正韵》鱼干切,音岸。《类篇》䛀谚,自矜也。《增韵》畔谚,刚猛也。《韵会》叛谚,不恭也。或作谚。引《论语注》子路失於畔谚。正义曰:旧注作𠯘谚。失言也。言子路性行刚强,常𠯘谚失於礼容也。
共336,分5页显示   1  2  3  4  5 下一页
首字词组
干禄干净干干干典干戚舞干钧干健干泽
干时干直干镆干子干道干断干侯干吾
干名干进干尽干鼎干纪干掫干吉干封
干羽干事干方干酒干贽干车干宝干川
干旄干求干欲干龙干触干错干阑干济
干天干路干白干灵干和干愁干傺干栋
干越干请干了干官干裕干陬干遮干枝
干蛊干净土干舞干劲干夜干结干风干枢
干马干莫干说干大干扬干冒干与干松
干旌干父干旟干甚干固干仗干步干力

词语解释:干禄  拼音:gàn lù
南北朝 时勋贵、官吏对被役使的“干”收取免役绢作为一种额外俸给,称“干禄”。《北史·恩幸传·齐诸宦者》:“犹以 波斯 狗为仪同、郡君,分其干禄。”《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七年》:“旧苍头 刘桃枝 等皆开府封王,其餘宦官、 胡 儿、歌舞人、见鬼人、官奴婢等滥得富贵者,殆将万数……乃至狗、马及鹰亦有仪同、郡君之号,有鬭鷄,号开府,皆食其干禄。” 胡三省 注:“干出所部之人,一干输绢十八匹,干身放之。”
(1).求福。《诗·大雅·旱麓》:“岂弟君子,干禄岂弟。”
(2).求禄位;求仕进。《论语·为政》:“ 子张 学干禄。” 汉 王充 《论衡·自纪》:“不鬻智以干禄,不辞爵以吊名。”《梁书·明山宾传》:“兄 仲璋 婴痼疾,家道屡空, 山宾 乃行干禄。”《金史·隐逸传序》:“后世干禄者多,其先人尚人之志与叹老嗟卑之心,能去是者鲜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书痴》:“非为干禄,实信书中真有金粟。”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虽兜牟深隐其面,威武若不可陵,而干禄之色,固灼然观于外矣!”
词语解释:干时  拼音:gàn shí
犹言治世;用世。 晋 潘岳 《西征赋》:“思夫人之政术,实干时之良具。”《宋书·颜竣传》:“ 竣 自谓才足干时,恩旧莫比,当赞务居中,永执朝政。”《北史·房彦谦传》:“设有正直之士,才堪干时,於己非宜,即加摈弃。”
(1).求合于当时。《管子·小匡》:“寡人欲修政以干时於天下,其可乎?” 五代 谭用之 《约张处士游梁》诗:“好携长策干时去,免逐渔樵度太平。” 明 陈铎 《渔隐》曲:“笑他们干时的欠老成,叩諫的忒直正。” 吴世昌 《鹧鸪天》词:“平生未作干时计,后世谁知定我文。”
(2).违反时势。《慎子·威德》:“故欲不得干时,爱不得犯法。”《后汉书·袁术传》:“若陵僭无度,干时而动,众之所弃,谁能兴之!”
词语解释:干名  拼音:gàn míng
求取名位。《逸周书·宝典》:“十姦……八阿众干名。” 汉 桓宽 《盐铁论·非鞅》:“ 比干 剖心, 子胥 鴟夷,非轻犯君以危身,强諫以干名也。” 五代 刘昭禹 《怀华山隐者》诗:“应笑干名者,六街尘土深。” 明 李贽 《史阁叙述》附 刘东星 《史阁款语》:“动步不敢,见勇往直前者则指为轻进;动口不敢,见开口见胆者则指为干名。”
词语解释:干羽  拼音:gàn yǔ
(1).古代舞者所执的舞具。文舞执羽,武舞执干。《书·大禹谟》:“帝乃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 唐 李义府 《承华箴》:“思皇茂则,敬询端辅。业光 啟诵 ,艺优干羽。”
(2).指文德教化。 宋 张孝祥 《六州歌头》词:“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 清 施何牧 《效诸将》诗之三:“蠢尔西戎稽顙后,还祈干羽格诸夷。”
词语解释:干旄  拼音:gàn máo
(1).旌旗的一种。以旄牛尾饰旗竿,作为仪仗。《诗·鄘风·干旄》:“孑孑干旄,在 浚 之郊。” 北周 庾信 《代人乞致仕表》:“出拥干旄,入参衡镜。” 宋 王安石 《次韵酬宋玘》之四:“远迹荒郊谢雋豪,春风谁与驻干旄?”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咭叮噹奏着钧天乐,又摆些羽葆干旄。”
(2).《诗·鄘风》篇名。《诗序》谓此诗是赞美“ 卫文公 臣子多好善,贤者乐告以善道也。” 隋 王通 《文中子·周公》:“ 越公 聘子。子谓其使者曰:‘存而行之可也。’歌《干旄》以遣之。” 阮逸 注:“《干旄》, 卫 诗,美臣子多好善。”
词语解释:干天  拼音:gàn tiān
犹参天。谓高出空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溱水》:“崖峻险阻,巖岭干天,交柯云蔚,霾天晦景,谓之 瀧中 。”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搜寻仞之陇,求干天之木,望牛跡之水,求吞舟之鱼,未可得也。”
词语解释:干越  拼音:gàn yuè
(1). 春秋 时的 吴国 和 越国 。 干 ,亦作 邗 ,本国名,后为 吴 所灭,故用以称 吴 。《庄子·刻意》:“夫有 干 越 之剑者,柙而藏之,不敢用也,寳之至也。” 陆德明 释文:“ 司马 云:‘干, 吴 也。 吴 越 出善剑也。’……案: 吴 有谿名 干 谿 , 越 有谿名 若耶 ,并出善铁,铸为名剑也。”《荀子·劝学》:“ 干 越 夷 貉 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杨倞 注:“ 干 越 犹言 吴 越 也。”后亦用以指剑。 唐 李德裕 《智囊赋》:“韜随和而不耀,匣干越而寳藏。”
(2).亭名。在 江西省 余江县 东南。 唐 刘长卿 《送李侍御贬鄱阳》诗:“ 干越 知何处,云山只向东。” 唐 施肩吾 《宿干越亭》诗:“ 琵琶洲 上行人絶, 干越亭 中客思多。”
词语解释:干蛊  拼音:gàn gǔ
(1).见“ 干父之蛊 ”。
(2).泛指主事;办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妇主中馈,唯事酒食衣服之礼耳。国不可使预政,家不可使干蛊。” 唐 包何 《相里使君第七男生日》诗:“他时干蛊声名著,今日悬弧宴乐酣。” 明 章懋 《方母贞节传》:“昼夜劬劬,惟以养姑教子干蛊克家为务。”
(3).干练有才能。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解纷》:“ 熊曜 为 临清 尉,以干蛊闻。” 唐 白居易 《唐扬州仓曹参军王府君志铭》:“行己以清廉闻,莅事以干蛊闻。”
(4). 唐 代 陆贽 向朝廷建议设立的制科之名。《新唐书·陆贽传》:“ 贄 説使者,请以五术省风俗,八计听吏治,三科登儁乂,四赋经财实……三科曰:茂异,贤良,干蛊。”
词语解释:干父之蛊  拼音:gàn fù zhī gǔ
谓儿子能继承父志,完成父亲未竟之业。《易·蛊》:“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 王弼 注:“以柔巽之质,干父之事,能承先轨,堪其任者也。” 唐 独孤及 《唐故虢州宏农县令天水赵府君墓志》:“有子若干人,训以义方,咸能被服文艺,干父之蛊。” 王国维 《红楼梦评论》:“则夫絶弃人伦如 寳玉 其人者,自普通之德道言之,固无所辞其不忠不孝之罪;若开天眼而观之,则彼固可谓干父之蛊者也。”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我看大人还不如‘干父之蛊’,一位胖大官员看得 禹 不作声,以为他就要折服了,便带些轻薄的大声说,不过脸上还流出着一层油汗。”亦省作“ 干蛊 ”。 宋 洪迈 《夷坚庚志·武女异疾》:“ 鄂州 富商 武邦寧 啟大肆,货縑帛……其次子 康民 ,读书为士人。使长子干蛊。”
词语解释:干马  拼音:gàn mǎ
唐 代画家 韩干 初师 陈閎 ,后师 曹霸 ,画马得骨肉停均法,时与 曹霸 、 韦偃 齐名,世因称其所画之马为“干马”。 唐 杜甫 《丹青引》:“弟子 韩干 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宋 梅尧臣 《观何君宝画》诗:“乃知 戴嵩 笔,能出 韩干 徒, 干 马精神在韁勒, 嵩 牛怒鬭无牵拘。”
词语解释:干旌  拼音:gàn jīng
干旌。《三国志·魏志·袁绍传》“ 太祖 乃还救 谭 ,十月至 黎阳 ” 裴松之 注引《魏氏春秋》:“何寤青蝇飞於干旍,无极游於二垒,使股肱分为二体,背膂絶为异身!”
词语解释:干净  拼音:gàn jìng
1.清洁。
2.简洁。
3.指相貌清秀。
4.清净;省麻烦。
8.纯粹。
6.结束;了结。
7.精光;一点不剩。
8.完全。
9.干脆。
10.犹言敢情。
词语解释:干直  拼音:gàn zhí
干练正直。《新唐书·窦参传》:“ 彝 后佐 曹王 皋 ,以干直闻者也。”
词语解释:干进  拼音:gàn jìn
谋求仕进。《楚辞·离骚》:“既干进而务入兮,又何芳之能祗?” 唐 薛能 《北都题崇福寺》诗:“空空亦拟解,干进幸无媒。” 清 朱锡绶 《幽梦续影》:“有深谋者不轻言,有奇勇者不轻斗,有远志者不干进。” 严复 《救亡决论》:“自有科制来,士之舍干进梯荣,则不知焉所事学者,不足道矣。”
词语解释:干事  拼音:gàn shì
(1).办事。《易·乾》:“贞固足以干事。” 孔颖达 疏:“言君子能坚固贞正,令物得成,使事皆干济。” 高亨 注:“干是动词,主持,主办。”《三国志·蜀志·郤正传》:“﹝ 郤正 ﹞及见受用,尽心干事,有治理之绩。”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二折:“老夫 钱大尹 ,昨日使 张千 干事,这早晚不见来回话。”《水浒传》第二回:“﹝ 王进 ﹞吩咐道:‘你先吃了些晚饭,我使你一处去干事。’”
(2).谓办事干练。《后汉书·景丹传》:“ 丹 以言语为 固德侯 相,有干事称,迁 朔调 连率副贰。”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江南 有驛吏,以干事自任。” 宋 苏轼 《与钱济明》之五:“幼子 过 相随,甚干事,且不废学。”
(3).专门负责某项具体事务的人员。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十三章:“他和 张干事 都同意在这里停留两天。”如:联络干事;文娱干事。
词语解释:干求  拼音:gàn qiú
请求;求取。《三国志·魏志·王观传》:“ 爽 等奢放,多有干求,惮 观 守法,乃徙为太僕。”《北齐书·薛琡传》:“临终,勑其子敛以时服,踰月便葬,不听干求赠官。” 元 费唐臣 《贬黄州》第四折:“卿是达者,如何苦苦干求于人。” 清 恽敬 《答耒卿》:“ 莲士先生 回籍,不佞无一语干求,而各人復多排挤。”
词语解释:干路  拼音:gàn lù
主要路线;干线。
词语解释:干请  拼音:gàn qǐng
请托。《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及今口目尚能言视,冒昧干请。” 唐 杜甫 《早发》诗:“艰危作远客,干请伤直性。”《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二年》:“比日内降营求恩赏者甚多,请令中书、枢密院推劾,以正干请之罪。” 清 钮琇 《觚賸续编·简公雪冤》:“ 北地 崔维雅 者,倾险人也,向与公同官,屡有干请,公薄其为人,不甚应之。”
词语解释:干净土  拼音:gàn jìng tǔ
干净地。
词语解释:干莫  拼音:gàn mò
见“ 干鏌 ”。
词语解释:干镆  拼音:gàn mò
亦作“ 干莫 ”。 古代名剑“干将”、“莫邪”的并称。亦泛指利剑。 唐 张九龄 《故太仆卿上柱国华容县男王府君墓志》:“挥干鏌之锋,截无不断。” 宋 王禹偁 《酬种放徵君》诗:“褒我尘埃韵,铅刀化干鏌。” 明 徐芳 《城门高》诗:“直取龙津为窟宅,干莫夙驾蚪螭驂。” 清 林则徐 《题潘功甫舍人宣南诗社图卷》诗:“连璧 潘郎 最年少,豪端光燄腾干莫。”参见“ 干将 ”。
词语解释:干父  拼音:gàn fù
“干父之蛊”的略语。《易·蛊》:“干父用誉,承以德也。” 孔颖达 疏:“奉承父事,惟以中和之德,不以威力,故云‘承以德’也。” 宋 苏辙 《次韵子瞻特来高安相别》诗:“ 迟 年最长二十六,已能干父穷愁里。”
词语解释:干干  拼音:gàn gàn
干枯貌。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三折:“面色儿黄乾乾浑消瘦。”
词语解释:干镆  拼音:gàn mò
亦作“ 干莫 ”。 古代名剑“干将”、“莫邪”的并称。亦泛指利剑。 唐 张九龄 《故太仆卿上柱国华容县男王府君墓志》:“挥干鏌之锋,截无不断。” 宋 王禹偁 《酬种放徵君》诗:“褒我尘埃韵,铅刀化干鏌。” 明 徐芳 《城门高》诗:“直取龙津为窟宅,干莫夙驾蚪螭驂。” 清 林则徐 《题潘功甫舍人宣南诗社图卷》诗:“连璧 潘郎 最年少,豪端光燄腾干莫。”参见“ 干将 ”。
词语解释:干将  拼音:gān jiàng
干将(gànjiàng)称办事干练、能起重要作用的人。 老舍 《二马》第二段十:“汗衫,挽袖子,一手泥,粗手腕,是个干将!不真干还能和外国人竞争吗!”
干将(gānjiàng)古剑名。相传 春秋 吴 有 干将 、 莫邪 夫妇善铸剑,为 阖闾 铸阴阳剑,阳曰“干将”,阴曰“莫邪”。 干将 藏阳剑献阴剑。 吴王 视为重宝。事见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又据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太平御览》卷三四三引《列异志》载, 楚 人 干将 、 莫邪 夫妇为 楚王 铸雌雄二剑,三年乃成。 干将 以误期自分必死,乃留雄剑嘱其妻:若生男,告以剑所在。 干将 果被杀。其子长,得客助舍身为父复仇。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即演述此故事。后亦以“干将”泛称利剑。 唐 韩翃 《送刘侍御赴陕州》诗:“金羈映驌驦,后骑佩干将。” 宋 叶适 《赠赵季清县丞》诗:“五月凉如秋,照夜干将白。” 明 王廷陈 《矫志篇》诗:“干将不试,世比铅刀。” 清 赵翼 《酬啬生郡博见赠韵》:“堆盘火齐光眩眸,干将出匣万鬼愁。”
词语解释:干尽  拼音:gàn jìn
精光无余。《老残游记》第十四回:“又有那纸店里的纸,棉花店里的棉花,又是搬个乾尽。”
词语解释:干方  拼音:gàn fāng
语出《诗·大雅·韩奕》:“榦不庭方,以佐戎辟。”榦,同“ 干 ”,安。后以“干方”谓安定和治理国家。《晋书·王浑传》:“今陛下出 攸 之国,假以都督虚号,而无典戎干方之实,去离天朝,不预王政。”
词语解释:干欲  拼音:gàn yù
犹贪求。《后汉书·胡腾传》:“自是肃然,莫敢妄有干欲, 腾 以此显名。”
词语解释:干白  拼音:gàn bái
空说而无用。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细寻思,吾也乾白。”
词语解释:干了  拼音:gàn le
办理了当;理事果决了当。《易·乾》“贞固足以干事” 唐 孔颖达 疏:“贞为事干,於时配冬,冬既收藏,事皆干了也。”《北史·毕义云传》:“﹝ 义云 ﹞性严酷,事多干了。”《太平广记》卷四三二引《广异记·范端》:“ 涪陵 里正 范端 者,为性干了。” 宋 范仲淹 《奏乞拣选往边上屯驻兵士》:“所贵在路便有干了军员,部辖各得齐整,不至依前作过。”
词语解释:干舞  拼音:gàn wǔ
亦作“ 干儛 ”。 古代的一种武舞。舞者执干。 周 代为六“小舞”之一。《周礼·春官·乐师》:“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干舞者,兵舞。”《山海经·中山经》:“ 熊山 ……干儛,用兵以禳。” 郭璞 注:“儛者,持盾武儛也。”
词语解释:干说  拼音:gàn shuō
进说。 汉 刘向 《列女传·齐锺离春》:“ 无盐 之女,干説 齐宣 ,分别四殆,称国乱烦。”《后汉书·皇甫嵩传》:“故 信都 令 汉阳 阎忠 干説 嵩 曰:难得而易失者,时也;时至不旋踵者,几也。” 宋 叶适 《陈秀伯墓志铭》:“夫亲遇明主,干説悟意,九筵之室可陛而登,屡省之歌可颺而賡也,尚邂逅不偶;况一夫之取捨,何足动心乎?”
词语解释:干旟  拼音:gàn yú
画有或绣上鹰雕之类图形的旗子。《诗·鄘风·干旄》:“孑孑干旟,在 浚 之都。” 毛 传:“鸟隼曰旟。”
词语解释:干典  拼音:gàn diǎn
违犯法规。《后汉书·刘玄传》:“唯 朱鮪 辞曰:‘臣非 刘 宗,不敢干典。’遂让不受。”
词语解释:干子  拼音:gàn zǐ
树干。 鲁迅 《野草·秋夜》:“他(指枣树)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然而脱了当初满树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
词语解释:干鼎  拼音:gàn dǐng
指 商 代 伊尹 以烹调事 汤 的故事。相传 伊尹 本系 汤 妃的陪嫁之臣,无由见 汤 ,乃制作佳肴以献,乘机说 汤 ,终佐 汤 取天下。事见《史记·殷本纪》。后因以“干鼎”指开国元勋。 清 顾炎武 《京阙篇》:“侧席推干鼎,回车载钓璜。”钓璜, 周文王 相 吕尚 的故事。
词语解释:干酒  拼音:gàn jiǔ
(1).白酒。亦称白干。 沙汀 《风浪》:“解放以前,农闲时候他总是到街上替商家挑脚,把盐巴、干酒运到山河里去。”
(2).一种烈性烟草。 清 叶梦珠 《阅世编·种植》:“ 福建 有烟,吸之可以醉人,号曰乾酒。”
词语解释:干龙  拼音:gàn lóng
《易。干》:"九五,飞龙在天。"《干》卦第五爻为天子在位之象,因以"干龙"喻帝王。
词语解释:干灵  拼音:gàn líng
1.上天。
2.阳刚的精气。
词语解释:干官  拼音:gàn guān
古代掌均输之官。《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初,斡官属少府,中属主爵,后属大司农。”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斡音筦,或作干。斡,主也,主均输之事,所谓斡盐铁而榷酒酤也。”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五:“ 朱文公 与 庆国 卓夫人 书云:‘闻尊意欲为五哥经营干官差遣,某窃以为不可。’”
词语解释:干劲  拼音:gàn jìn
作事的劲头。 谢觉哉 《鼓起劲就干得了》:“‘十分指标,十二分措施,二十四分干劲’,任何困难,都在他们面前低头了。” 李準 《李双双小传》一:“家务事,真心焦,有干劲,鼓不了!”
乾勁:替别人助声势所用的力气。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四:“先到的人正在桌上打骨牌,后来的人围在旁边作干劲,出主意。”
词语解释:干大  拼音:gàn dà
(1).方言。干爹,义父。《歧路灯》第三回:“因为儿女难存,生下这孩子,贱内便叫与他认个乾大。” 王老九 《除了肚里大疙瘩》诗:“ 秦颂丞 ,大恶霸……两腮无肉尖嘴巴,睁眼不认他干大。”
(2).方言。对年长男人的尊称。 欧阳山 《高干大》第一章:“咱们这受人尊称为‘高干大’的 高生亮 老同志,是一个很奇特的人。”秧歌剧《动员起来》:“ 张拴 (不自然地招呼村长):‘我道是谁,干大,抽锅子烟。’”
词语解释:干甚  拼音:gàn shèn
询问原因和目的。
词语解释:干戚舞  拼音:gàn qī wǔ
古代乐舞的一种。操干戚的武舞。《礼记·乐记》:“干戚之舞,非备乐也。”《后汉书·崔寔传》:“干戚之舞,足以解 平城 之围。”
词语解释:干道  拼音:gàn dào
主道;干线。 西戎 《女婿》:“你再往东面、北面看,那不是插着一排小红旗吗,那就是大水渠的干道。”
词语解释:干纪  拼音:gàn jì
(1).违犯法纪。语出《左传·襄公十三年》:“干国之纪,犯门斩关。” 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犯关干纪,莫不诛殛。”《北齐书·王晞传》:“受爵天朝,拜恩私第,自古以为干纪。”《清史稿·高宗纪一》:“王其严加约束,毋俾干纪。”
(2).犹干系;责任。《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虽然学问未充,养他一两科,年还不长,且脱了 鲜于同 这件干纪。”《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这门上是我的干纪,出入都是我通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一回:“请把门房锁了,不然,丢了东西是小的们的干纪。”
词语解释:干贽  拼音:gàn zhì
古时初见尊长时所送的礼物。凡鸡、鹜、凫、雁之属,干者谓之腒,即干贽。 宋 刘克庄 《满江红·又傅相生日甲子》词:“儘从渠、干贄及吾门,归斯受。”
词语解释:干触  拼音:gàn chù
触犯。《周书·晋荡公护传》:“臣所以勤勤恳恳,干触天威者,但不负 太祖 之顾託,保安国家之鼎祚耳。”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酒失》:“中丞因赐赏鉴,辟书府,及陪接万里,星霜二年,正当策名之时,岂愿固有干触,此盖命之牵陷,一至於此,实非常情之所料也。”
词语解释:干和  拼音:gàn hé
一种不搀水的酿酒法,转指不搀水的酒。 宋 窦苹 《酒谱》:“ 张籍 诗云:‘酿酒爱乾和’,即今人不入水也。 并 汾 间以为贵品,名之曰乾酢酒。”按,今本《张司业诗集·和左司元郎中秋居》之二作“朝和”。 元 宋伯仁 《酒小史》:“ 汾州 乾和酒, 山西 羊羔酒。”
词语解释:干裕  拼音:gàn yù
谓干练多能。 唐 权德舆 《绛州刺史李公神道碑铭》:“﹝ 权德舆 子四人﹞皆有干裕,而屈於年位。”
词语解释:干夜
护卫巡夜
词语解释:干扬  拼音:gàn yáng
犹干戚。武舞的道具。干,盾;扬,钺的别称,形似大斧。《礼记·乐记》:“乐者,非谓黄钟、大吕、弦歌、干扬也。”
词语解释:干固  拼音:gàn gù
干练坚持。 明 李东阳 《山西布政司修造记》:“使无 陈公 廉直干固之能,节用爱民之惠,谋深虑远之计,而任劳举重苟焉而为之,祗见其烦,未见其益也。”
词语解释:干钧  拼音:gàn jūn
天钧,北极之地,泛指北方。 汉 班固 《窦车骑北伐颂》:“清乾钧之攸冒,拓畿略之所顺。橐弓鏃而戢矢,回双麾以东运。”
词语解释:干断  拼音:gàn duàn
1.帝王的裁决。
2.帝王裁决政事的权力。
词语解释:干掫  拼音:gàn zōu
亦作“ 干陬 ”。 本指夜间巡逻击捕,后亦泛指捍卫。《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陪臣干掫有淫者,不知二命。” 杨伯峻 注:“干掫有淫者即巡夜捕击淫者。”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畿辅·四辅城》:“立四辅以拟三辅,为非时干陬之用。” 清 钱谦益 《湖广提刑按察司佥事晋阶朝列大夫管公行状》:“公密檄卫弁,简壮士数十人,备干掫。” 清 黄遵宪 《赤穗四十七义士歌》:“君虽有臣不能为君持干掫,君实有弟不获传国如金甌。”
词语解释:干车  拼音:gàn chē
即干文车。
词语解释:干错  拼音:gàn cuò
犹言干涉,插手。《后汉书·陈忠传》:“臣愿明主严天元之善,正乾纲之位,职事巨细,皆任贤能,不宜復令女使干错万机。”
词语解释:干愁  拼音:gàn chóu
没来由的愁闷。 唐 韩愈 《感春》诗之四:“乾愁漫解坐自累,与众异趣谁相亲?”参阅 蒋礼鸿 《敦煌变文字义通释》第五篇。一说,空发愁而无济于事。见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乾愁乾忙》
词语解释:干陬  拼音:gàn zōu
见“ 干掫 ”。
词语解释:干掫  拼音:gàn zōu
亦作“ 干陬 ”。 本指夜间巡逻击捕,后亦泛指捍卫。《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陪臣干掫有淫者,不知二命。” 杨伯峻 注:“干掫有淫者即巡夜捕击淫者。”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畿辅·四辅城》:“立四辅以拟三辅,为非时干陬之用。” 清 钱谦益 《湖广提刑按察司佥事晋阶朝列大夫管公行状》:“公密檄卫弁,简壮士数十人,备干掫。” 清 黄遵宪 《赤穗四十七义士歌》:“君虽有臣不能为君持干掫,君实有弟不获传国如金甌。”
词语解释:干结  拼音:gàn jié
(1).干燥发硬。如:大便干结。
(2).泛指缺乏水分。《西游记》第六九回:“那亡人乾结了,莫想尿得出一点儿!”
词语解释:干冒  拼音:gàn mào
触犯;冒犯。《周礼·秋官·士师》“四曰犯邦令” 汉 郑玄 注:“干冒王教令者。” 贾公彦 疏:“ 郑 云干冒王教令者,谓犯邦令不肯依行。” 唐 柳宗元 《上广州赵宗儒尚书陈情启》:“窃以动心於无情之地,施惠於不报之人,古烈尚难,况在今日?而率然干冒,决不自疑者,盖以闻风之日久,嚮德之诚至。” 宋 范仲淹 《代人奏乞王洙充南京讲书状》:“干冒圣威,臣无任云云。” 明 无名氏 《寻亲记·劝勉》:“休要顽,休要搅,一时非礼相干冒,从今有过须当教。”
词语解释:干仗  拼音:gàn zhàng
吵架,互相打骂。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二:“他常常窝火:摔碗、骂人、打、跟大老婆子干仗。” 童边 《新来的小石柱》:“同学们以为他俩要干仗了,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词语解释:干健  拼音:gàn jiàn
1.谓天德刚健。语出《易。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犹干刚。
词语解释:干侯  拼音:gàn hòu
用豻皮装饰的箭靶。干,通“ 豻 ”。 汉 贾谊 《新书·礼》:“岁凶穀不登,臺扉不涂,榭彻干侯,马不食穀,驰道不除。” 清 黄宗羲 《答万充宗杂问》:“按干侯之制,中方十尺,鵠方三尺三寸三分强。”
词语解释:干吉  拼音:gàn jí
鸟名。
词语解释:干宝  拼音:gàn bǎo
(?-336)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字令升,新蔡(今属河南)人。曾任佐著作郎,著有《晋纪》,已佚。又编有志怪小说集《搜神记》(原书已散佚,今本为后人所辑)。
词语解释:干阑  拼音:gàn lán
见“ 干兰 ”。
词语解释:干兰  拼音:gàn lán
亦作“ 干阑 ”。亦作“ 干栏 ”。 我国古代流行于 长江 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一种原始形式的住宅,即用竖立的木桩构成底架,建成高出地面的一种房屋。今西南某些地区还继续使用。《魏书·獠传》:“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兰’,干兰大小,随其家口之数。”《北史·獠传》作“干阑”。《旧唐书·西南蛮传·南平獠》:“人并楼居,登梯而上,号为‘干栏’。”《新唐书·南蛮传下·南平獠》:“山有毒草、沙虱、蝮虵,人楼居,梯而上,名为干栏。”
词语解释:干傺  拼音:gàn chì
寻求机会。傺,通“ 际 ”,际遇。《楚辞·九章·惜诵》:“欲儃徊以干傺兮,恐重患而离尤。” 洪兴祖 补注:“干傺,谓求仕不去也。”
词语解释:干遮  拼音:gàn zhē
曲名。《汉书·司马相如传上》:“ 巴 、 俞 、 宋 、 蔡 , 淮南 《干遮》。” 颜师古 注:“《干遮》,曲名也。”按,《史记》作“于遮”。
词语解释:干风  拼音:gàn fēng
西北风。
词语解释:干与  拼音:gàn yǔ
见“ 干预 ”。
词语解释:干预  拼音:gàn yù
亦作“ 干与 ”。亦作“ 干豫 ”。
(1).过问或参预(其事)。《三国志·魏志·程昱传》:“显分明例,其致一也。初无校事之官干与庶政者也。”《三国志·魏志·杨俊传》“众冤痛之”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车驾南巡,未到 宛 ,有詔百官不得干豫郡县。”《晋书·王衍传》:“ 衍 妻 郭氏 ……好干预人事, 衍 患之而不能禁。” 宋 司马光 《上庞副枢论贝州事宜书》:“国有大政,庙堂之上,谋议素熟,方略已定,而復以踈贱之人,狂愚之议,干与其间,罪之大者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一节:“侯国民事由朝廷派官吏管理,侯不得干与。” 巴金 《怀念萧珊》一:“她看见那些年轻人深夜闯进来,害怕他们把我揪走,便溜出大门,到对面派出所去,请民警同志出来干预。”
(2).关涉;关系。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选练其干预教化之尤者三百,其餘无闻焉。”《朱子全书》卷一:“大抵为己之学,於他人无一毫干预。” 明 李贽 《唐责梅传》:“孰知数千里之外,无干与之人,不用请求而遂以孝烈传其事也。”
词语解释:干步  拼音:gàn bù
1.指天空。
2.天步,天运。
词语解释:干泽  拼音:gàn zé
犹干禄。《孟子·公孙丑下》:“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泽也。” 朱熹 集注:“干,求也;泽,禄也。” 宋 王安石 《乞宫观第四表》:“辞荣家食,乃为理分之宜;干泽自营,尚恃眷怜之旧。” 宋 叶适 《朝议大夫知处州蒋公墓志铭》:“余闻古之用人,胜流一也,平进二也,科目三也,干泽四也。”
词语解释:干吾  拼音:gàn wú
金文用语。捍御。 于省吾 《〈师克盨铭考释〉书后》:“金文言‘卫’,言‘干吾’,言‘干害’,虽然字有异同,词有单复,而语义相仿。”
词语解释:干封  拼音:gàn fēng
晒干新筑的祭坛。封,封禅时所建的祭坛。后泛指天旱。《史记·孝武本纪》:"夏,旱。公孙卿曰:'黄帝时,封则天旱,干封三年。'上乃下诏曰:'天旱,意干封乎?其令天下尊祠灵星焉。'"张守节正义:"苏林曰:'天旱欲使封土干燥也。'颜师古曰:'三岁不雨,暴所封之士令干。'"《汉书·沟洫志》:"上既封禅,巡祭山川,其明年,干封少雨。"唐鲍溶《闻国家将行封禅聊抒臣情》诗:"云雨由来随六龙,玉泥瑶检不干封。"一说,祭祀而不立神主谓"干封"。见《史记·孝武本纪》裴骃集解引如淳说。
词语解释:干川  拼音:gàn chuān
见"乾坤"。
词语解释:干济  拼音:gàn jì
(1).犹言成就。《易·乾》“贞者,事之干也” 唐 孔颖达 疏:“言天能以中正之气成就万物,使物皆得干济。” 唐 崔致远 《徐莓充榷酒务须知》:“前件官发跡戎行,研心吏道,忠勤所至,干济可观。”
(2).谓办事干练而有成效。《梁书·刘坦传》:“为 南郡王 国常侍……迁南中郎録事参军,所居以干济称。” 唐 白居易 《与卢恒卿诏》:“以卿有忠劳之前効,干济之长才,常简朕心,宜授此职。” 金 王若虚 《答张仲杰书》:“若夫趋上而虐下,借众命以易一身,流血刻骨而求干济之誉,今之所谓能吏,古之所谓民贼也。”《儒林外史》第八回:“ 南昌 知府员缺,此乃沿 江 重地,须才能干济之员。” 清 姚莹 《再与方植之书》:“虽有善策,无干济之人,奈之何哉!”
词语解释:干栋  拼音:gàn dòng
1.皇宫的栋梁,喻君位。
2.犹天宇,指上天。
词语解释:干枝  拼音:gàn zhī
干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以“甲、丙、戊、庚、壬”和“子、寅、辰、午、申、戌”相配,“乙、丁、己、辛、癸”和“丑、卯、巳、未、酉、亥”相配,共成六十组,用以纪年、月、日,周而复始,循环使用。最初用来纪日,后多用来纪年,现农历仍用之。《广雅·释天》:“甲乙为干,干者日之神也;寅卯为枝,枝者月之灵也。”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七:“窃疑古人以干枝纪日,不以初一、初二纪日。”参见“ 干 ”、“ 干支 ”。
词语解释:干枢  拼音:gàn shū
犹干轴。
词语解释:干松  拼音:gàn sōng
〈方〉干燥松散:躺在~的草堆上晒太阳。
词语解释:干力  拼音:gàn lì
(1).谓堪任其事的能力。《宋书·沉攸之传》:“初, 攸之 招集才力之士, 随郡 人 双泰真 有干力,召不肯来。” 宋 范仲淹 《胡公神道碑》:“由是民不被楚,吏不坐责,其干力如此。” 明 李东阳 《翰林吴封君墓表》:“君内负干力,奋自树植。”
(2).古代一种供官吏役使的奴仆。《新唐书·沉既济传》:“ 建中 二年,詔中书、门下两省,分置待詔官三十,以见官、故官若同正、试、摄九品以上者,视品给俸,至廪、餼、干力、什器、舘宇悉有差。” 宋 徐铉 《稽神录·黄鲁》:“ 徐三诲 为抚州録事参军,其下干力 黄鲁 者,郡之俚人。”
(3).指体力强健。《北史·李崇传》:“ 崇 辞於 显阳殿 ,戎服武饰,志气奋扬,时年六十九,干力如少。”
共336,分5页显示   1  2  3  4  5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