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四寒平声 [kān kàn][nán,艰难][guān,衣冠][gān,同干]竿[guān,观看][tán][详注1][pán][cuán][mán][zuān][fán,马头上的饰物,名词][pán][hán,可汗][gān gǎn][gān][详注2][同㙢。][pán][guān][音檀。触也。][dān][舍弃][hān][详注3][tuán][地名][huán][duān][详注4][tuán]


注1:漫 《集韵》《韵会》《正韵》谟官切,音瞒。水大貌。
注2:曼 音瞒。《博雅》曼曼,长也。《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注》曼,或作漫。
注3:敦 《广韵》度官切《集韵》《韵会》《正韵》徒官切,音团。《诗·豳风》有敦瓜苦。《传》敦,犹专专也。《疏》敦,是瓜系蔓之貌,言瓜系於蔓,专专然也。《释文》徒丹反。《朱传》音堆。 又《诗·大雅》敦彼行苇。《传》聚貌。《释文》徒端反。
注4:弁 音盘。与般同。乐也。《诗·小雅》弁彼鸒斯。《传》弁,乐也。
共132,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干戈干支干凌干戎干哑干溷干卤干乱
干将干橹干瘦干肉干生子干哭干历干产
干云干枯干柴干碍干燥器干嗝干号干云蔽日
干霄干笑干犯干粮干燥剂干嚎干涸干旱
干谒干己干爹干乔干剥剥干渴干涩干烈
干人干正干连干拌干休干果干咳干热
干吕干没干草干发虚干燥症干城章嘉峰干洗干扰
干城干糇干誉干爷干涉现象干哕干呕干戾
干涉干杯干儿干行干燥干冰干海干柴烈火
干花干怀干冷干落落干爽干坼干亲干支剌

词语解释:干戈  拼音:gān gē
(1).干和戈是古代常用武器,因以“干戈”用作兵器的通称。《诗·周颂·时迈》:“戴戢干戈,载櫜弓矢。” 汉 桓宽 《盐铁论·世务》:“兵设而不试,干戈闭藏而不用。”《说唐》第一回:“金鼓喧天,干戈耀日。”
(2).指战争。《史记·儒林列传序》:“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暇遑庠序之事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干戈兴则武夫奋,《韶》《夏》作则文儒起。” 宋 王安石 《何处难忘酒》诗之一:“赋敛中原困,干戈四海愁。” 清 黄遵楷 《〈人境庐诗草〉跋》:“今海内鼎沸,干戈云扰。”
(3).指兵士,武力。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孙武 曰:‘吾以 吴 干戈西破 楚 ,逐 昭王 而屠 荆平王 墓。’”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不是咱家口大,略使权术,立退干戈。” 邓友梅 《别了,濑户内海》:“后来又一想,不象,两个孩子男女私情的事,警察署不用动这么大干戈的。”
(4).古代武舞。《礼记·文王世子》:“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籥,皆於东序。” 孙希旦 集解:“干戈,武舞。” 宋 曾巩 《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然习其射御於礼,习其干戈於乐。”
词语解释:干将  拼音:gān jiàng
干将(gànjiàng)称办事干练、能起重要作用的人。 老舍 《二马》第二段十:“汗衫,挽袖子,一手泥,粗手腕,是个干将!不真干还能和外国人竞争吗!”
干将(gānjiàng)古剑名。相传 春秋 吴 有 干将 、 莫邪 夫妇善铸剑,为 阖闾 铸阴阳剑,阳曰“干将”,阴曰“莫邪”。 干将 藏阳剑献阴剑。 吴王 视为重宝。事见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又据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太平御览》卷三四三引《列异志》载, 楚 人 干将 、 莫邪 夫妇为 楚王 铸雌雄二剑,三年乃成。 干将 以误期自分必死,乃留雄剑嘱其妻:若生男,告以剑所在。 干将 果被杀。其子长,得客助舍身为父复仇。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即演述此故事。后亦以“干将”泛称利剑。 唐 韩翃 《送刘侍御赴陕州》诗:“金羈映驌驦,后骑佩干将。” 宋 叶适 《赠赵季清县丞》诗:“五月凉如秋,照夜干将白。” 明 王廷陈 《矫志篇》诗:“干将不试,世比铅刀。” 清 赵翼 《酬啬生郡博见赠韵》:“堆盘火齐光眩眸,干将出匣万鬼愁。”
词语解释:干云  拼音:gān yún
高入云霄。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飞阁干云,浮堦乘虚。” 宋 秦观 《长相思》词:“铁瓮城高,蒜山渡阔,干云十二层楼。”《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芦苇中鸿雁羣集,嘹嚦干云,哀声动人。”
词语解释:干霄  拼音:gān xiāo
高入云霄。 唐 刘禹锡 《和兵部郑侍郎省中四松诗十韵》:“便有干霄势,看成构厦材。” 宋 叶适 《温州社稷记》:“数十百年,其大百围,其崇干霄,民无敢不肃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 江西 魏允迪 ……《咏山中积雪》云:‘干霄篁竹翠盈眸,雪压风欺扑地愁。’” 刘大白 《罗曼的我》诗:“枉自豪气干霄,柔情沁石,只赢得一声罗曼!”
词语解释:干谒  拼音:gān yè
对人有所求而请见。《北史·郦道元传》:“﹝弟 道约 ﹞好以荣利干謁,乞丐不已。”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以兹悟生理,独耻事干謁。” 宋 欧阳修 《论举馆阁札子》:“士子奔竞者多,至有偷窃他人文字干謁权贵,以求荐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神女》:“虽属大僚通家,而未尝有所干謁。” 朱执信 《〈德国社会革命家小传〉序言》:“三十年来,社会革命家时有干謁卿相与坚相结纳者,是非诚与之,其策畧有不得不然者。”
词语解释:干人  拼音:gān rén
幹人(gàn  rén):1.有才干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临凝结而能断,操绳墨而无私者,干人也。”
(2). 宋 朝民户中的富豪和官户家中的一种办事的差役。《水浒传》第二回:“次日,写了一封书呈,使个干人,送 高俅 去那 小王都太尉 处。”《水浒传》第十三回:“一月之前,干人都关领去了。”
乾人:方言。穷人。 田汉 《洪水》第一场:“不瞒 俞先生 说,我们庄稼汉都成了 贵州 人说的‘干人’了,连便宜货也买不起了。”《中国民间故事选·夜马渡红军》:“连年刀兵水火,那日子干人硬是活不出来。” 王绍南 《鸭池河上》:“我们都是干人哪!”
词语解释:干吕  拼音:gān lǚ
犹入吕。古称律为阳,吕为阴,故以“干吕”谓阴气调和。《海内十洲记·聚窟洲》:“臣国去此三十万里,国有常占,东风入律,百旬不休,青云干吕,连月不散者,中国时有好道之君。” 北周 庾信 《羽调曲》:“既浮干吕之气,还吹入律之风。” 唐 王履贞 《青云干吕》诗:“异方占瑞气,干吕见青云。” 宋 王禹偁 《籍田赋》:“佩乎玉也,悬黎之色苍苍;载其旂焉,干吕之云郁郁。”
词语解释:干城  拼音:gān chéng
比喻捍卫或捍卫者。《诗·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韩非子·八说》:“干城距衝,不若堙穴伏櫜。” 唐 独孤及 《为独孤中丞天长节进镜表》:“位至剖竹,任兼干城。” 明 陈廷曾 《挽前指挥卓焕妻殉节钱宜人》诗:“男儿有志死干城,妇人守节投江滸。” 章炳麟 《论学会大有益于黄人亟宜保护》:“凡所以取其长技,以为我爪牙干城之用者,将以卫吾一统之教也。” 孙中山 《大亚细亚主义》:“究竟是做西方霸道的鹰犬,或是做东方王道的干城,就在你们日本国民去详审慎择。”
词语解释:干涉  拼音:gān shè
(1).强行过问;干预。《后汉书·东夷传·濊》:“其俗重山川,山川各有部界,不得妄相干涉。”《朱子语类》卷七十:“如初上则各在事外,不相干涉,所以无争。”《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你自家有绢,自家做人情,莫要干涉老娘。” 李大钊 《太上政府》:“你居然干涉我们的言论自由,说什么‘警告’、‘取缔’、‘限期答复’。” 巴金 《家》八:“他们仍然胡闹。我们的人要维持秩序,只得出来干涉。这样就得罪了他们。”
(2).关涉,关系。 宋 苏轼 《乞郡札子》:“臣与此两人有何干涉,而於意外巧构曲成,以积臣罪。” 明 焦竑 《焦氏笔乘·金陵旧事上》:“近詔毁私创庵院, 集庆庵 一黠僧輒妄以 瓦官 名有处,因得幸免,然於古跡毫无干涉也。” 清 顾炎武 《致颜光敏书》:“事歷三载,初无干涉。”
(3).国际法名词。一国、数国或国际组织干预他国的对内事务或对外事务,影响其独立和主权的非法行为。
词语解释:干花  拼音:gān huā
利用干燥剂等使鲜花迅速脱水而制成的花。这种花可以较长时间保持鲜花原有的色泽和形态。
词语解释:干支  拼音:gān zhī
初作“干枝”。天干和地支的合称。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 许用晦 :‘年长每劳推甲子,夜寒初共守庚申’,实对干支,殊欠浑厚,无乃晚 唐 本色歟?”参见“ 干2枝 ”。参阅 清 顾炎武 《日知录·用日干支》、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干支》
词语解释:干橹  拼音:gān lǔ
小盾大盾。亦泛指武器。《礼记·儒行》:“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櫓;戴仁而行,抱义而处。” 郑玄 注:“干櫓,小楯、大楯也。”《北史·窦炽传》:“臣虽朽迈,请执干櫓,首启戎行。” 宋 李纲 《建炎行》:“号令新帜旗,仗械飭干櫓。”
词语解释:干枯  拼音:gān kū
(1).失去水分而枯槁。 唐 杜甫 《大麦行》:“大麦乾枯小麦黄,妇女行泣夫走藏。”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十一:“贫儿二亩地,乾枯十树桑。” 张天翼 《脊背与奶子》:“他觉得一切的景物都可爱起来。那些干枯的瘦树仿佛很苗条。”
(2).干燥。《法苑珠林》卷十二:“脣口乾枯,喉舌燥涩。”
(3).干瘪;瘦瘠。 唐 窦臮 《述书赋》下:“虽则筋骨乾枯,终是精神嶮峭。”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八·素足女》:“今妇人缠足……其体质乾枯,腥秽特甚。” 张天翼 《儿女们》:“脖子有点痠疼--似乎撑不起这干枯的脑袋。”
(4).比喻枯燥乏味。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作诗圆熟》:“圆熟多失之平易,老硬多失之乾枯,能不失二者之间,则可与古作者并驱矣。” 朱光潜 《谈文学·文学与人生》:“一个对于文艺有修养的人决不感觉到世界的干枯或人生的苦闷。”
(5).枯竭;罄尽。 萧红 《桥》:“她的歌词渐渐的干枯了。”
词语解释:干笑  拼音:gān xiào
勉强或做作的笑。《宋书·范晔传》:“﹝妻﹞駡 曄 曰:‘……身死固不足塞罪,奈何枉杀子孙?’ 曄 乾笑云‘罪至’而已。”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二》:“世以笑之不情者为乾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一回:“那人笑道:‘我何尝要请你,不过拿我这个法子,骗出你那个法子来罢了。’説罢,一场乾笑。” 张天翼 《儿女们》:“嘴里‘呃吓’‘呃吓’干笑了几声,吞吞吐吐说上老半天,才叫人听明白是怎么回事。”
词语解释:干己
关系,责任
词语解释:干正  拼音:gān zhèng
犹干预。亦谓理其事而正其本。《后汉书·乐恢传》:“陛下富於春秋,纂承大业,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易·谦》“谦,亨” 唐 孔颖达 疏:“谦为诸行之善,是善之最极,而不言元与利、贞及吉者,元是物首也;利贞是干正也。於人既为谦退,何可为之首也?以谦下人,何以干正於物?故不云元与利、贞也。”
词语解释:干没  拼音:gān mò
(1).侥幸取利。 宋 叶适 《忠翊郎武学博士蔡君墓志铭》:“当是时,不狃狎便顺,张皇呼吸,干没速化,而能以实利害,诚行己,应其上如君者,一二耳。”
(2).谓侵吞别人的财物。《新唐书·崔造传》:“ 造 久在 江左 ,疾钱穀诸使罔上,或干没自私。乃建言:‘天下两税,请委本道观察使、刺史选官部送京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九回:“他就从中设法,把一家洋货店,全行干没了过来。” 沉从文 《王谢子弟》:“这收入不是一个小数目,除开销当地的各种捐项,尽经租人的各种干没,母子二人即或成天请客吃馆子,每月还雇一伙戏班子来唱戏,也不至于过日子成问题。”
乾没:1.投机图利。《汉书·张汤传》:“﹝ 汤 ﹞始为小吏,乾没,与 长安 富贾 田甲 、 鱼翁叔 之属交私。” 颜师古 注:“ 服虔 曰:‘乾没,射成败也。’ 如淳 曰:‘豫居物以待之,得利为乾,失利为没。’”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乾没》:“乾没大抵是徼幸取利之意。”
(2).指侥倖之利。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 育 ( 夏育 )欲以齐民易丑虏,射乾没以要功。”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忘髮肤之明戒,寻乾没於难冀。”
(3).冒险侥倖。《三国志·魏志·傅嘏传》:“ 恪 岂敢倾根竭本,寄命洪流,以徼乾没乎?” 裴松之 注:“盖谓有所徼射,不计乾燥之与沉没而为之。”《晋书·张骏传》:“霸王不以喜怒兴师,不以乾没取胜。”《魏书·宋维传》:“ 维 见 乂 ( 元乂 )宠势日隆,便至乾没,乃告司染都尉 韩文殊 父子欲谋逆立 懌 。”
(4).贪求;贪得。《晋书·潘岳传》:“ 岳 性轻躁,趋世利……其母数誚之曰:‘尔当知足而乾没不已乎?’”《魏书·郑严祖传》:“﹝ 严祖 ﹞倾侧势家,乾没荣利,闺门秽乱,声满天下。” 清 钱谦益 《言树堂诗为金坛于季銮作》:“乾没有明训,止足良厚诬。”
(5).侵吞公家或别人的财物。 唐 颜真卿 《李司空碑》:“乾没之赃,一徵百万;缮完之利,费省巨亿。”《宋史·河渠志三》:“每兴一役,乾没无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九回:“他就从中设法,把一家洋货店,全行乾没了过来,就此发财起家。” 鲁迅 《〈奔流〉编辑后记》:“那么,这责任只好归给各地贩卖店的干没。”
词语解释:干糇  拼音:gān hóu
干粮。亦泛指普通的食品。《诗·小雅·伐木》:“民之失德,乾餱之愆。” 高亨 注:“干餱即干粮。这里用以代表普通的食品。” 宋 司马光 《论以公使酒食遗人刑名状》:“《诗》《鹿鸣》《伐木》《既醉》《行苇》,美宴好之相乐,刺乾餱之失德。” 清 刘青藜 《乞儿行》:“羞涩客囊空,聊復遗乾餱。”
词语解释:干杯  拼音:gān bēi
饮尽杯中之酒。今多作为宴会祝酒之辞。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梁梅》:“ 梅 素粧而至,坐久乾杯,唱《梅花水龙吟》。” 丁玲 《粮秣主任》:“ 老李 !为我们新的生活干杯吧。” 刘心武 《干杯之后》:“他家里此刻一定是宾朋满座,干杯不停。”
词语解释:干怀  拼音:gān huái
扰乱心意。《北齐书·李元忠传》:“ 元忠 虽居要任,初不以物务干怀,唯饮酒自娱,大率常醉。”
词语解释:干凌  拼音:gān líng
亦作“ 干陵 ”。干犯欺凌。《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羈絏藩臣,干凌宰辅,隳裂王度,汩乱朝经。”《新唐书》本传作“干陵”。
词语解释:干瘦  拼音:gān shòu
干瘪瘦瘠。《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西边马臺石上坐着个乾瘦老者。” 吴组缃 《山洪》十二:“他那干瘦的鸡爪似的手指,连同呢帽子,都象安在一条细铜丝的弹簧上。” 哲中 《一棵梧桐树》:“我钻到她的怀里,不忍心坐在她的颤抖的干瘦的腿上,只把头紧贴在她的胸前。”
词语解释:干柴  拼音:gān chái
用作燃料的干燥的树枝和木块。例如:能找到足够的干柴来点燃营火。
词语解释:干犯  拼音:gān fàn
(1).冒犯;触犯;干扰。《后汉书·史弼传》:“干犯至戚,罪不容诛。”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上》:“先是京城恶少及屠沽商贩,多繫名诸军干犯府县法令,有罪即逃入军中。”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刘中丞书》:“不轨之民,干犯国法。” 郭沫若 《一只手》:“这在形式上已经把工人团结了起来,假使他们再有一种精神结合,就给一堆石块砌成了一座保垒,那是不可干犯的。”
(2).旧时刑律用语。指与罪案有牵连的人。《元典章·刑部五·检验》:“今省部定到尸形格式於内,於是开写正犯、干犯名色。”
词语解释:干爹  拼音:gān diē
义父的俗称。《水浒传》第四五回:“乾爹多时不来,试尝这酒。”《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二回:“所以一向乾爹、乾妈、乾女儿,叫的十分亲热。” 孙犁 《澹定集·〈善闇室纪年〉摘抄》:“干爹是 南关 一家药店的东家,去世了。”
词语解释:干连  拼音:gān lián
关涉;牵连。 宋 欧阳修 《论乞不勘狄青侵公用钱札子》:“其 狄青 纵有干连,仍乞特与免勘。” 元 曾瑞 《留鞋记》第三折:“这只绣鞋儿不打紧,干连着一个人的性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冤狱》:“况且无辜之干连,往往奸民少而良民多。”
词语解释:干草  拼音:gān cǎo
干枯的草,有时特指晒干的谷草。《法苑珠林》卷十八:“欲秽染著不觉知,犹如猛火然乾草。” 刘亚舟 《男婚女嫁》第二一章:“这一升半米磨成面,对上树叶、干草熬糊糊喝。”
词语解释:干誉  拼音:gān yù
以办事干练获得的声誉。《新唐书·张延赏传》:“或考先满、或摄掌遇停限而官见乏者,听在所择省员有干誉者权补,以才不以资。”
语出《书·大禹谟》:“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后以“干誉”谓求取名誉。含贬义。 宋 司马光 《辞知制诰第八状》:“或因进以干誉,或因罪而覬免,肆为妄谈,輒形奏章。” 明 方孝孺 《王仲搢像赞》:“鋭於自修,而耻於干誉邀宠。”
词语解释:干儿  拼音:gān ér
义子。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严嵩》:“乾儿门生布满天下,妖人术士引入禁中。” 鲁迅 《伪自由书·文章与题目》:“鹰犬塞途,干儿当道, 魏忠贤 不是活着就配享了 孔 庙么?” 孙犁 《秀露集·书的梦》:“股长有一个干儿,并不在我们屋里上班,却常常到我们屋里瞎串。”
词语解释:干冷  拼音:gān lěng
干燥寒冷。 徐保林 丁秀峰 《毛毡路》:“翌日清晨,吼叫了一天的风雪终于停息下来,,天气却变得干冷干冷。”
词语解释:干戎  拼音:gān róng
犹兵戎。通称兵器、军队。泛指征伐或战争。 唐 周朴 《边思》诗:“年高来远戍,白首罢干戎。”
词语解释:干肉  拼音:gān ròu
肉干。《易·噬嗑》:“噬乾肉,得黄金,贞厉,无咎。”《同礼·天官·腊人》:“腊人,掌乾肉。” 郑玄 注:“大物解肆乾之,谓之乾肉。”《汉书·东方朔传》:“生肉为膾,乾肉为脯。”《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脩,乾肉也。”
词语解释:干碍  拼音:gān ài
妨碍;关涉。 三国 蜀 诸葛亮 《正议》:“况以数十万之众,据正道而临有罪,可得干碍者哉!” 宋 张载 《经学理窟·诗书》:“民虽至愚无知,惟於私己然后昏而不明,至於事不干碍处则自是公明。”《水浒传》第十四回:“初时又不认得管营,向后我将按酒入去,只听得差拨口里訥出一句‘ 高太尉 ’三个字来,这人莫不与 林教头 身上有些干碍?”
同“ 干碍 ”。 明 唐顺之 《牌》:“其近城房屋,苟非 倭 患逼近,及与城垣委实干碍,不许轻易折毁,使民无所栖。” 鲁迅 《且介亭杂文·买〈小学大全〉记》:“藏书和别项著作,实在不少,但其实也并无什么干碍之作。”
词语解释:干粮  拼音:gān liáng
指水分少、不易变质、便于携带的食品。 汉 王充 《论衡·艺增》:“且 周 殷 士卒,皆賫乾粮。” 宋 楼钥 《跋从子所藏书画》:“问所携,前则草履,復则乾粮。”《中国歌谣选·义和团打胜仗》:“仪和团上战场,老百姓送乾粮。” 郭澄清 《大刀记》第一章:“在我们临走的时候,还总是硬塞给我们几个干粮,让我们路上吃。”
乾糧:同“ 乾粮 ”。 宋 文天祥 《至扬州》诗序:“顾马办乾粮,以备行役。”
词语解释:干乔
装模作样
词语解释:干拌
白吵;白费口舌
词语解释:干发虚
空有打算而不能兑现
词语解释:干爷
义父
词语解释:干行
指冲撞军列
词语解释:干落落
白白地
词语解释:干哑
干涩嘶哑
词语解释:干生子
干儿子
词语解释:干燥器  拼音:gān zào qì
实验室中用来除去潮湿物质中水分的器具。用玻璃制成。形状如图。有孔瓷板下面放干燥剂,上面放需干燥的物质;器身与器盖磨口处涂凡士林,以与外界隔绝。 【干燥器】实验室中用来除去潮湿物质中水分的器具。用玻璃制成。形状如图。有孔瓷板下面放干燥剂,上面放需干燥的物质;器身与器盖磨口处涂凡士林,以与外界隔绝。
词语解释:干燥剂  拼音:gān zào jì
能除去潮湿物中水分的物质。一般常用的有无水氯化钙、浓硫酸、五氧化二磷、氧化钙、氢氧化钠、硅胶和分子筛等。
词语解释:干剥剥  拼音:gān bāo bāo
干脆,毫无遮饰。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一折:“我这两个开仓的官,清耿耿不受民财,乾剥剥则要生钞。”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二折:“今年轮着我家掌管主司考卷,我清耿耿不受民钱,乾剥剥只要生钞。”
词语解释:干休  拼音:gān xiū
罢休;罢手。 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一折:“罢罢罢,怎干休,难分诉!”《红楼梦》第一一九回:“知道 探春 回来,此事不肯干休。” 鲁迅 《南腔北调集·看萧和“看萧的人们”记》:“ 萧 似乎不想多说话。但不说,记者们是决不干休的。”
乾休:1.了结。 元 无名氏 《冤家债主》第二折:“常言道,好人倈不长寿,这一场烦恼怎乾休!”
(2).甘心罢手。 宋 晁端礼 《洞仙歌》词:“奈何我已狂迷,怎肯乾休。” 元 张养浩 《折桂令》曲:“功名百尺竿头,自古及今,有几箇乾休。”
词语解释:干燥症  拼音:gān zào zhèng
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干燥性角膜结膜炎、口腔干燥症和伴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结缔组织疾病为特征
词语解释:干涉现象  拼音:gān shè xiàn xiàng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波相遇时,在一定情况下会相互影响,这种现象叫干涉现象。声波、光波和其他电磁波等都有此现象。
词语解释:干燥  拼音:gān zào
(1).犹干旱。《管子·度地》:“春三月,天地乾燥,水纠列之时也。”《汉书·沟洫志》:“春夏乾燥少水时也,故使 河 流迟,贮淤而稍浅。”
(2).失去水分;缺少水分。 汉 王充 《论衡·商虫》:“穀乾燥者,虫不生。”《法苑珠林》卷一一四:“脣舌乾燥,耳鼻焦闭,五臟内煎,津液外竭。”《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遇夫》:“丫头又忙掇过一碗汤来,説:‘饭乾燥,吃些汤罢!’”
(3).枯燥,没有趣味。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八:“算学书上的文字,虽说干燥无味,但正确细密,实为他科书籍所不及。” 茅盾 《夜读偶记·中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的斗争》:“《大雅》《颂》的文学语言那就是庙堂中的语言,即后世所谓‘雅言’,装模作样,官气十足,干燥无味。”
(4).干涩,不甜润。 巴金 《家》九:“祖父的声音又干燥,又严厉。” 徐迟 《财神和观音》:“那一笑干燥得象荒漠上的鹰叫。”
(5).喻困难;拮据。《朱子语类》卷七二:“是尽乾燥处困之极,事无可为者。”《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看看家中金银搬完,屯盐卖完,手中乾燥,央人四处借债。”
(6).干净。 明 沉鲸 《双珠记·纩衣寄诗》:“东宫的尿瓶倾洗得乾浄,公主的夜桶收拾得乾燥。”
词语解释:干爽  拼音:gān shuǎng
干燥清爽。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阴阳互藏》:“先儒言水生燥,火生溼,曾试观黏腻之物,以水或汤涤之,则索然乾爽生燥之谓也。” 萧红 《马伯乐》第二章:“他的手在被边上摸着,那洁白的被边是非常干爽的,似乎还带清香的气息。” 杨朔 《三千里江山》头:“今天好不容易碰上个晴天,满眼明晃晃的太阳光,特别干爽。”
词语解释:干溷  拼音:gān hùn
谓干扰冒犯。 宋 陈亮 《与韩无咎尚书书》:“丧失所守之罪,独 亮 自当之耳。干溷死罪。”
词语解释:干哭  拼音:gān kū
(1).没有眼泪的哭。 茅盾 《子夜》四:“ 阿金 尖着声音说,猛的哭起来了,是没有眼泪的干哭。”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五:“在撕和扑和骂的纷乱当中, 韩爱贞 干哭着,叫着她娘。”
(2).哭泣而无应对措施。《红楼梦》第九四回:“ 麝月 等依言,分头各处追问。人人不晓,个个惊疑。二人连忙回来,俱目瞪口呆,面面相窥, 宝玉 也吓怔了, 袭人 急的只是乾哭。”
词语解释:干嗝  拼音:gān gé
打饱嗝。 沙汀 《丁跛公》:“那个浑号 干黄鳝 的青年人,站在柱子边干嗝着,还不时用食指搔一下上颚。”
词语解释:干嚎  拼音:gān háo
(1).嘶哑地嚎叫。 艾芜 《回家》:“祖母气急败坏地赶去,拉着 丁永森 ,干嚎着说:‘你打死我……算了。’”
(2).同“ 乾号 ”。 曹禺 《原野》第二幕:“孩子仿佛看到了什么东西似的,那么死命地干嚎。”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一回:“﹝ 康锡雪 ﹞倒在椅子上,只呜呜的干嚎。”
词语解释:干渴  拼音:gān kě
干燥,需要水分。《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走得一身大汗,口中乾渴。” 叶圣陶 《涿鹿的劈山大渠》:“那些地一向干渴,一旦喝够了水,会发挥巨大的潜在力量。”
词语解释:干果  拼音:gān guǒ
亦作“ 乾菓 ”。
(1).干制的果仁果肉。 宋 梅尧臣 《和子华陪宴》诗:“冻醪倾白浊,乾果列紫赤。” 清 富察 敦崇 《燕京岁时记·天地桌》:“百分之前,陈设蜜供一层,苹果、乾果、馒头、素菜、年糕各一层,谓之全供。” 老舍 《北京的春节》:“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
(2).果实的一大类,包括荚果、坚果、颖果和瘦果。通常指外有硬壳而水分少的果实,如栗子、榛子、核桃等。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又有托小盘卖乾菓子。”
词语解释:干城章嘉峰  拼音:gān chéng zhāng jiā fēng
世界第三高峰。在尼泊尔与锡金边界线上,喜马拉雅山脉东段。海拔8586米。1955年人类首次登上峰顶。
词语解释:干哕  拼音:gān yuě
要吐又吐不出来。《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美娘 ﹞自觉酒力不胜,胸中似有满溢之状。爬起来,坐在被窝中,垂着头,只管打乾噦。”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五段:“还不是那个姓 郑 的,说是腿转筋了,又说是胸口痛,干哕,医生也看不出个头肚来。”
词语解释:干冰  拼音:gān bīng
固态的二氧化碳,形状似冰雪。它是由气态的二氧化碳加压冷却而制成的,在常温常压下不经液化,直接变成气体。在常压下蒸发时可得-80℃左右的低温,减压下蒸发时则温度更低。在食品工业、轻工业和机器制造业上用做冷冻剂。用飞机把小块干冰撒在云中可以形成人造雨。
词语解释:干坼  拼音:gān chè
干裂。 清 方中发 《田家苦》诗:“朝来乾坼禾下土,踏踏水车兼妇女。” 茅盾 《风景谈》:“夕阳在山,干坼的黄土正吐出它在一天内所吸收的热。”
词语解释:干卤  拼音:gān lǔ
(1).干橹,盾牌。《文选·左思〈吴都赋〉》:“干卤殳鋋,暘夷勃卢之旅。” 刘逵 注:“干、卤,皆楯也。”
(2).喻护身的东西。《北史·王慧龙传》:“死生有命,彼亦安能害我?且吾方以仁义为干卤,又何忧乎刺客?”
词语解释:干历  拼音:gān lì
骚扰。《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蒙 入据城,尽得 羽 及将士家属,皆抚慰,约令军中不得干歷人家,有所求取。”
词语解释:干号  拼音:gān háo
无泪而大声哭喊。《水浒传》第二五回:“原来但凡世上妇人哭有三样:有泪有声谓之哭,有泪无声谓之泣,无泪有声谓之号。当下那妇人乾号了半夜。”《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儿媳两个免不得乾号了几声,就走了过走。” 茹志鹃 《剪辑错了的故事》:“ 老寿 说到这里,心里象插上了一把刀,他捶胸顿脚地干号了起来。”
不供应伙食的旅馆。 余芜 《喘着气儿爬上山坡,湿着衫儿回原站》:“住,都是歇干号(不吃饭,只睡觉),六块钱一晚上。”
词语解释:干涸  拼音:gān hé
水量枯尽,多用于河道、池塘。《晋书·范汪传》:“玄冬之月, 沔汉 乾涸,皆当鱼贯而行,排推而进。” 明 田艺衡 《留青日札·江枯》:“ 嘉靖 丁未,自夏至冬 浙江 潮汐不至,水源乾涸,中流可泳而渡。” 沉从文 《新湘行记》:“我站在干涸的石滩间,远望来处一切。”
词语解释:干涩  拼音:gān sè
(1).干涸。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八·土木之败》:“此山旧有泉流入 浑河 ,未尝乾涩;至此适涸,军士二日无水。”
(2).干燥滞涩。 王保京 《怀念池边》:“那时,我干涩疼痛的眼睛才觉得有了生气,有了喜悦的温润的眼泪。”
(3).形容声音嘶哑、生硬、造作。 茅盾 《第一个半天的工作》:“于是鸭子叫似的干涩的陪笑声就立即被逼了出来。” 曹禺 《雷雨》第四幕:“ 周朴园 :(干涩地)‘你象是有点不满意,是么?’”
词语解释:干咳  拼音:gān hāi
(1).中医学名词,指有声无痰的咳嗽,多由阴虚火旺或燥邪在肺所引起。
(2).指故意咳嗽。 郭澄清 《大刀记》第九章:“突然, 二愣 的干咳声,从角门口传进屋来……这种干咳声,是事先规定的讯号,它说明门外有了敌情。”
词语解释:干洗  拼音:gān xǐ
不用水而用其他溶剂去掉衣服上污垢的一种方法。
词语解释:干呕  拼音:gān ǒu
呕而不吐。《法苑珠林》卷五五:“婆罗门闻之,两拳打头椎胷,乾呕。”《歧路灯》第十八回:“口中不住乾呕,头疼,恶心。”《孽海花》第十四回:“太太……説罢,又乾呕了一回,把碗筷一推不吃了。”
词语解释:干海  拼音:gān hǎi
指沙漠。 唐 皎然 《兵后西日溪行》:“一从清气上为天,仙叟何年见乾海。” 明 杨慎 《西路杂述》诗:“沙远名乾海,坡高号望城。”
词语解释:干亲  拼音:gān qīn
谓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而结认的亲戚关系。《歧路灯》第一百回:“当日认的乾亲,姑姑姨姨齐攛掇,老鸦野雀都拣旺处飞。” 鲍昌 《庚子风云》第一部第二五章:“他向 齐头儿 跪地三拜,认了个干亲。”
词语解释:干乱  拼音:gān luàn
干预扰乱。 晋 袁宏 《后汉纪·章帝纪上》:“上即位,太后詔 三辅 :诸 马 婚亲有属託郡县、干乱吏治者,以法闻。”《后汉书·窦融传》:“ 穆 等遂交通轻薄,属託郡县,干乱政事。” 宋 欧阳修 《濮议四·札子一首》:“而外廷之臣,又不审知朝廷本议如何,但见言事者云云,遂以为欲加非礼,干乱统纪,信为然矣。”
词语解释:干产  拼音:gān chǎn
以早期破水为特征的分娩
词语解释:干云蔽日  拼音:gān yún bì rì
形容树木高大繁茂。《后汉书·丁鸿传》:“干云蔽日之木,起于葱青。”
词语解释:干旱  拼音:gān hàn
谓雨量不足,气候干燥。 唐 杜甫 《柴门》诗:“东城乾旱天,其气如焚柴。” 元 金仁杰 《追韩信》第二折:“我想这男儿受困遭磨难,恰便似蛟龙未济逢乾旱。” 陶铸 《松树的风格》:“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
词语解释:干烈  拼音:gān liè
干燥炽热。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甲辰岁荒》:“自四月不雨,直至八月,中间虽小雨数次,地方溼而燥日如火,随就乾烈,沟洫扬尘,河港成裂,禾苗尽槁。”
词语解释:干热  拼音:gān rè
(1).徒然眼红。《水浒传》第二一回:“外人见押司在这里,多少乾热的不怯气,胡言乱语,放屁辣臊,押司都不要听,且只顾喫酒。”
(2).徒然焦急。《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却是船家虽在岸上,回转头来,就看得船上见的,只好话説往来,做不得一些手脚,乾热罢了。”
(3).干燥炎热。如:炎阳当头,没有一丝儿风,干热得很。
词语解释:干扰  拼音:gān rǎo
(1).干犯扰乱;骚扰。《三国志·吴志·陆逊传》:“斩首获生,凡千餘人。其所生得,皆加营护,不令兵士干扰侵侮。” 唐 元稹 《招讨镇州制》:“边界之人,惧废耕织,应缘军务所须,并不得干扰百姓。”《元史·世祖纪十》:“以 答即古阿散 理算积年钱穀,别置司署,与省部敌,干扰政务,併入省中。” 巴金 《关于丽尼同志》:“我在这里用了‘关起门来写作’这个词组,并没有特殊的意义,我只是想说不受到干扰。”
(2).来自外部或内部的杂乱电波或电信号影响电子设备或器件工作的现象。干扰源有人为干扰、工业干扰、天电或宇宙干扰等。
词语解释:干戾  拼音:gān lì
谓触犯法令而获罪。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著议第六》:“以 孔子 之为儒,而不高语前哲王,恐蔑本朝以干戾也。”
词语解释:干柴烈火  拼音:gān chái liè huǒ
比喻一触即发的形势,也比喻情欲正盛的男女。
词语解释:干支剌  拼音:gān zhī là
亦作“ 乾茨腊 ”。
(1).支剌,语助词。干枯。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三折:“那好人家将粉扑儿浅淡匀,那里像喒乾茨腊手抢着粉。”
(2).支剌,语助词。平白无故。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鱼》第四折:“为甚么乾支剌吐着舌头?”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三折:“可可可,乾支剌送的人活地狱。”
共132,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