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三江平声 [xiáng,降伏][chuáng][gāng][shuāng][máng][通摐][chuáng][chōng][máng][máng][详注1][cóng][雨急][详注2][详注3]


注1:悾 《集韵》枯江切,音腔。《朱子·游卧龙诗》访我深涧底,晤言绝纷哤城南且细说,慰我心悾悾。
注2:哝 《集韵》浓江切,《广韵》哝,嗔语,出字林。又《吕氏春秋》甘而不哝。《玉篇》引作噮。谓甘食也。又《集韵》一曰语不明。或作哝。
注3:迒 音降。车迹也。《正字通》凡兽迹、车迹皆曰迒。
末字词组
油幢碧幢幡幢幢幢经幢   
旌幢麾幢宝幢石幢黑幢幢   

词语解释:油幢  拼音:yóu chuáng
(1).张挂于舟车上的油布帷幕。《隋书·礼仪志五》:“王公加礼者,给油幢络车,驾牛。”
(2).指有油布帷幕的车子。 唐 皇甫冉 《送卢郎中使君赴京》诗:“曲盖遵长道,油幢憩短亭。”
(3).油布帐幕。多指将帅幕府。 唐 柳宗元 《谢襄阳李夷简尚书委曲抚问启》:“凡海内奔走之士,思欲脩容於辕门之外,躡履於油幢之前,譬之涉 蓬 瀛 ,登 崑 閬 ,不可得而进也。” 宋 刘过 《沁园春·张路分秋阅》词:“见秋原如掌,枪刀突出,星驰铁骑,阵势纵横。人在油幢,戎韜总制,羽扇从容裘带轻。” 清 厉鹗 《折桂令·赋得客帐梦封侯》曲:“傍幽窗斗帐凄凉,何许儒冠,忽拥油幢。”
词语解释:旌幢  拼音:jīng chuáng
旗幡
词语解释:碧幢  拼音:bì chuáng
隋 唐 以来,高级官员舟车上张挂的以青油涂饰的帷幔。 唐 白居易 《奉和汴州令狐令公》:“碧幢油叶叶,红旆火襜襜。” 宋 王禹偁 《寄献润州赵舍人》诗:“直庐久负题红药,出镇何妨拥碧幢。”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送谢倅之临安》词:“好把文经武畧,换取碧幢红旆,谈笑扫胡尘。”
词语解释:麾幢  拼音:huī chuáng
官员出行时仪仗中的旗帜。《三国志·吴志·全琮传》“ 权 召 琮 还 牛渚 ,罢 东安郡 ”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琮 还,经过 钱唐 ,修祭坟墓,麾幢节盖,曜於旧里。”
词语解释:幡幢  拼音:fān chuáng
(1).即幢幡。 唐 黄滔 《辞府相》诗:“今朝拜别幡幢下,双泪如珠滴不休。”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卷七:“ 庐山 远法师 命尽之日,山中峰涧寺落,皆见千眼仙人成队执幡幢香花赴 东林寺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外国·活佛》:“以珠琲为幡幢,金寳为法供,内府瑰异为之一空。”
(2).特指刹上之幡。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中》:“鐘鼓楼旁,矗两宝刹,高数丈,剪綵为幡幢。”
词语解释:宝幢  拼音:bǎo chuáng
(1).以宝珠装饰的幢竿。《观佛三昧海经·观四威仪品》:“於阶道侧竪诸宝幢,无量宝幡悬其幢头。”
(2).幢幡,幢旗。《西游记》第九五回:“ 孙大圣 厉声高叫道:‘ 天竺 陛下,请出你那皇后嬪妃看者。这宝幢下乃月宫 太阴星君 ,两边的仙妹是月里 嫦娥 。’”
(3).即经幢。刻有佛号或经咒的石柱。 金 元好问 《密公宝章小集》诗:“天东长白大宝幢,天河发源导三江。有木蔽映出朝阳,云谁巢者雏凤凰。” 明 徐渭 《翠乡梦》第二出:“脚根踹芦蒋叶黄,霎时到西方故乡,依旧嚼果筐雁王,遥望见宝幢法航。”
(4).佛教所称司乐的天神。《弥勒上生经》:“兜率天宫有五大神,第一大神名曰 宝幢 ,身雨七宝,散宫墻内,一一宝珠化成无量乐器,悬处空中,不鼓自鸣。”
词语解释:幢幢  拼音:chuáng chuáng
(1).羽毛下垂貌。多用以形容羽饰之盛。《文选·张衡〈东京赋〉》:“鼖鼓路鼗,树羽幢幢。” 薛综 注:“幢幢,羽貌。” 明 王錂 《春芜记·献赋》:“云翔,翠盖幢幢,绣服轻盈,珮环飘颺。”
(2).高而团簇笼覆貌。 唐 元稹 《松树》诗:“ 华山 高幢幢,上有高高松。” 清 王士禛 《望庞居士山》诗:“云烟杳杳树幢幢,消息凭谁问 老庞 ?”
(3).回旋貌;晃动貌。《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有飘风高三尺餘,从申上来,在庭中幢幢回转,息以復起,良久乃止。” 唐 鲍溶 《途中旅思》诗:“天光见地色,上路车幢幢。” 清 龚自珍 《凤栖梧》词:“坐暖一方屏底月,背人灯影幢幢灭。” 柳青 《铜墙铁壁》第八章:“天一黑,家家户户开始坚壁东西了。到处院里灯笼火把,人影幢幢。”
(4).往复不绝貌。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陈上美》:“设有白璧,入地不满尺,出土无肤寸,虽 卞和 幢幢往来其间,不失者亦鲜矣。”
词语解释:石幢  拼音:shí chuáng
古代祠庙中刻有经文、图像或题名的大石柱。有座有盖,状如塔。 唐 岑参 《酬畅当嵩山寻麻道士见寄》诗:“阴洞石幢微有字,古檀松树半无枝。” 元 吴复 逸句:“云气上天星剑溼,龟文入地石幢深。”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五·岘山幢宋人题名》:“ 襄阳 峴山 羊公祠 有石幢一枚,凡六面,高六尺,每面阔九寸,有盖有座。”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碑帖·唐石幢》:“ 吴门 碑刻,遭 建炎 兵火,十不存一,故 汉 唐 之碑絶少,今所存者惟石幢耳。”
词语解释:经幢  拼音:jīng chuáng
我国佛教石刻的一种。创始于 唐 。凿石为柱,上覆以盖,下附台座,刻佛名、佛像或经咒于上。其制式由 印度 的幢形变化而来。 唐 李玫 《异闻实录》卷一:“ 开元 中, 明皇 与 杨妃 建此寺,立经幢。”《隶续·汉王稚子二阙画象》 宋 洪适 释:“ 西州 所存 汉 人墓闕,其石方数尺,间有闕者,上琢楼屋为盖,如今寺观中经幢。”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二)》:“他最有兴趣的,是经幢石刻。因此整部日记,几乎有一半篇幅,记的是购买经幢,考订经幢。”
词语解释:黑幢幢  拼音:hēi chuáng chuáng
(1).人影摇晃貌。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二五:“他赶忙走去,只见里面黑幢幢的,人影很杂乱。” 廖政国 《芦家滩痛歼日寇》:“不一会,黑幢幢的人影越过了开阔地,火光一闪,轰隆隆响起了一片炮弹爆炸声。”
(2).人、物矗立貌。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九章:“ 郭振山 高大的庄稼汉身躯,黑幢幢地站在苜蓿地里。” 余龙贵 《战斗在浙西南·腾云驾雾》:“又走了一程,依稀看到沿山沟边,有几间黑幢幢的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