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阳平声 [cháng,长短][cháng chǎng chang][háng,行列][cáng,收藏,动词][liáng liang,衡量][详注1][qiáng,刚强][dāng,应当][沧浪][jiāng qiāng,持也送也][fāng fáng][ráng][cáng zāng][gāng][huáng guāng][qiāng][xiāng,相互][sāng,丧葬][háng][chāng][gāng][ráng][qiāng][chuāng,创伤][详注2][详注3][详注4][liáng][叶謨郞切,莽平聲。][tāng táng][láng][槌也][音陽。【博雅】痒,病也。][huāng huang][xiāng]鲿[详注5][详注6][pāng páng][yáng][qiāng][páng][qiāng][páng][同慷][nāng nang][láng liáng][同蘠,蔷薇][táng][qiāng,突也]橿[guāng,桄榔][háng][fāng pāng]躿[音冈。《说文》人颈也。][雨急]騿[详注7][详注8]


注1:傍 通旁。《说文》近也。《广韵》侧也。又姓。唐北地羌豪傍企本。侧也
注2:蒋 《说文》菰蒋。《前汉·司马相如传》蒋芋青薠。
注3:怆 音昌。《集韻》悲也。《王逸·九思》??蚗兮噍噍,蝍蛆兮穰穰。歲忽忽兮惟暮,余感時兮悽愴。
注4:逢 音房。《韩愈诗》萧条千万里,会合安可逢。叶上江、下乡。◎按从降者,音庞。从夆者,音缝、音蓬。《颜氏家训》逄、逢之别,岂可雷同。
注5:仰 áng,古同“昂”,情绪高。《周礼·地官·保氏军旅之容注》军旅之容,阚阚仰仰。
注6:庆 音羌。亦福也。《易·坤卦》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叶下殃。《书·伊训》万邦惟庆。叶上祥。《诗·大雅》则笃其庆。叶下光又。《小雅》孝孙有庆。叶下强。
注7:尚 音常,尙書。《白居易·送陝州王司馬建赴任》公事閑忙同少尹,料錢多少敵尚書。
注8:彭 《韵会》逋旁切《正韵》博旁切,榜平声。《玉篇》多貌。《诗·齐风》行人彭彭。《释文》彭,必旁反。又《韵会》《正韵》蒲光切,音旁。《韵会》近也。《正韵》旁也。《易·大有》九四匪其彭,无咎。《疏》彭,旁也。
共161,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末字词组
寻常纲常旂常官常未常越常王常照常
非常奉常殊常每常超常中常乱常顺常
无常常常镇常反常断常同常贵常正常
太常日常靡常知常龙常惯常逆常往常
不常旗常胜常守常旧常庸常情常随常
真常家常时常失常闲常年常连常屡常
异常故常百常安常见常良常违常素常
平常如常固常改常少常圆常载常逾常
何常五常典常经常循常朝常趁常达常
居常天常倍常古常恒常变常语常民常

词语解释:寻常  拼音:xún cháng
(1).寻、常,皆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寻;一丈六尺为常。喻短或小。《左传·成公十二年》:“及其乱也,诸侯贪冒,侵欲不忌,争寻常以尽其民。” 杜预 注:“言争尺丈之地,以相攻伐。” 杨伯峻 注:“寻常意谓尺寸之地。”《国语·周语下》:“夫目之能察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其察色也,不过墨丈寻常之间。” 韦昭 注:“五尺为墨,倍墨为丈,八尺为寻,倍寻为常。” 唐 柳宗元 《柳常侍行状》:“夫器宏者,耻效以圭撮之任;足逸者,难局以寻常之地。”
(2).比喻长或多。《韩非子·扬权》:“故上失扶寸,下得寻常。” 陈奇猷 集释引旧注:“四指为扶。上於度量少有所失,下之得利已数倍多矣。”《淮南子·主术训》:“故人君者,其犹射者乎!於此毫末,於彼寻常矣。”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毫釐蹉于机,则寻常违于的。”
(3).平常;普通。 唐 刘禹锡 《乌衣巷》诗:“旧时 王 谢 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宋 叶适 《刘公墓志铭》:“今不过寻常文书,肯首而退尔。” 元 刘壎 《隐居通议·经史一》:“观此,则 雄 之学,岂寻常文墨士哉!” 巴金 《家》七:“这果然是一个不寻常的消息,众人的心情马上改变了。”
(4).经常;平时。 唐 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诗:“ 岐王 宅里寻常见, 崔九 堂前几度闻。”《敦煌曲子词·十二月相思》:“无端嫁得长征壻,教妾寻常独自眠。”《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钱赠年少》:“夫人道:‘员外寻常照管你也不曾?’ 李主管 道:‘一饮一啄,皆出员外。’” 冰心 《南归》:“母亲安稳的仰卧在矮长榻之上,深棕色的锦被之下,脸上似乎由他们略用些美容术,觉得比寻常还好看。”
词语解释:非常  拼音:fēi cháng
(1).不合惯例;不适时宜。《左传·庄公二十五年》:“秋,大水,鼓用牲于社、于门,亦非常也。” 杜预 注:“失常礼。”《韩非子·备内》:“是故明王不举不参之事,不食非常之食。”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北取 燕 蓟 ,调发非常,动以军期为言。”
(2).不同寻常。《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非常者,固常之所异也。”《三国演义》第四三回:“此人相貌非常,只可激,不可説。” 鲁迅 《野草·风筝》:“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3).突如其来的事变。《史记·项羽本纪》:“吾入 关 ,秋豪不敢有所近……所以遣将守 关 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后汉书·独行传·谯玄》:“夫警卫不脩,则患生非常。” 宋 苏轼 《策略》五:“事出於非常,变起於不测。”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非常之变, 党兰窻 实自致之。”
(4).非分,不合本分。指不应得到的地位、财富等。《南史·萧范传》:“ 范 既得众,又有重名,谓可因机以定天下,乃更收士众,希望非常。”《续资治通鉴·宋徽宗政和六年》:“﹝ 高永昌 ﹞见 辽 政日衰, 金 势方强,遂覬覦非常。”
(5).很,十分。 唐 李德裕 《昭义军事宜状》:“其 端氏城 ,是 刘从諫 近年修筑,非常牢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算是这件事非常紧急。” 柔石 《二月》一:“当时他们两人底感情非常好。”
(6).佛教语。无常。谓世间一切事物都在变异灭坏的过程中迁流不停。《法苑珠林》卷一一四引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释 慧进 者,少雄勇游侠,年四十,忽悟非常,因出家。”
词语解释:无常  拼音:wú cháng
(1).变化不定。《书·蔡仲之命》:“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后汉书·西羌传序》:“﹝ 西羌 ﹞所居无常,依随水草。” 宋 李格非 《洛阳名园记·吕文穆园》:“亦可以观万物之无常,览时之倏来而忽逝也。”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四章:“小老头的脸孔像天色一样的无常。”
(2).佛教语。谓世间一切事物不能久住,都处于生灭变异之中。 汉 牟融 《理惑论》:“万物无常,有存当亡。今欲学道,度脱十方。”《百喻经·伎儿作乐喻》:“无常败灭,不得久住,如彼空乐。”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下:“则今释氏所谓‘人身难得’无常迅速,二言也。”
(3).人死的婉词。 晋 法显 《佛国记》:“共诸同志游歷诸国,而或有还者,或有无常者。”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上》:“贫道已力衰弱,无常将至。君前所求物,聊用为别。” 元 王晔 《桃花女》楔子:“天那!着谁人送我无常!”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忆前年曾以布面《外套》一本见赠,殆其时已有无常之感。”
(4).旧时迷信所谓勾魂之鬼。《古今小说·闹阴司司马貌断狱》:“ 阎君 得旨,便差无常小鬼,将 重湘 勾到地府。”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至于勾摄生魂的使者的这无常先生,却似乎于古无征。”
变化不定。《易·乾》:“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 孔颖达 疏:“上而欲跃,下而欲退,是无常也。”《庄子·在宥》:“使人喜怒失位,居处无常,思虑不自得,中道不成章。”
词语解释:太常  拼音:tài cháng
(1).古代旌旗名。《书·君牙》:“厥有成绩,纪於太常。” 孔 传:“王之旌旗画日月曰太常。”《文选·张衡〈东京赋〉》:“建辰旒之太常,纷焱悠以容裔。” 薛综 注:“辰谓日月星也,画之於旌旗,垂十二旒,名曰太常。”
(2).官名。 秦 置奉常, 汉景帝 六年更名太常,掌宗庙礼仪,兼掌选试博士。历代因之,则为专掌祭祀礼乐之官。 北魏 称太常卿, 北齐 称太常寺卿, 北周 称大宗伯, 隋 至 清 皆称太常寺卿。参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通典·职官七》
词语解释:不常  拼音:bù cháng
(1).不固定。《书·伊训》:“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孔 传:“天之祸福惟善恶所在,不常在一家。” 汉 张衡 《西京赋》:“不常厥土, 盘庚 作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比兴》:“夫比之为义,取类不常:或喻於声,或方於貌,或拟於心,或譬於事。”
(2).异常;反常。《晏子春秋·谏下十三》:“作服不常,以笑诸侯。” 吴则虞 集释引 苏舆 云:“言作不常之服,以为笑于诸侯。” 元 元怀 《拊掌录》:“画人物不常,鸟或四足,兽或两翼,人或儒冠而僧衣。”
(3).不平凡;卓越。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四:“夜梦一女,年可十七八,颜色不常。”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习凿齿 史才不常, 宣武 甚器之。未三十,便用为 荆州 治中。”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去国时虽久,安邦志不常。”
(4).时常。《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 焦氏 ﹞待婢僕们也十分宽恕,不常赏赐小东西。”
(5).犹无常。死的婉辞。 唐 韩愈 《祭故陕府李司马文》:“如何不常,以至大故!”
词语解释:真常  拼音:zhēn cháng
释道用语。真实常住之意。《楞严经》卷十三:“性真常中,求於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 唐 吕岩 《敲爻歌》:“达圣道,显真常,虎兕刀兵更不伤。”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夫释道之书,以真常为性,以清浄为宗,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清 黄宗羲 《〈翁元铠禅师语录〉序》:“出其语録读之,絶去枝蔓,独露真常。”
词语解释:异常  拼音:yì cháng
亦作“异常”。
(1).不同于寻常。《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异常之事,非国休福。”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 钟繇 ﹞尝数月不朝会,意性异常。” 宋 苏轼 《叶嘉传》:“先生容质异常,矫然有龙凤之姿。” 峻青 《黎明的河边·血衣》:“有谁能把 李老头子 ……那种异常的表情描绘出来呢?”
(2).副词。非常;十分。《北史·魏南安王桢传》:“其母病篤,忧毁异常。”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杂录》:“御史佯失告状,惊惧异常。” 曹禺 《雷雨》第二幕:“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词语解释:平常  拼音:píng cháng
(1).普通,无特异。 汉 王充 《论衡·正说》:“失平常之事,有怪异之説。”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五:“然 韩 柳 犹用奇重字, 欧 苏 唯用平常轻虚字,而妙丽古雅,自不可及。” 明 李贽 《复耿侗老书》:“世人厌平常而喜新奇,不知言天下之至新奇,莫过於平常也。”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五章:“ 生宝 的相貌,实在是很平常的。”
(2).平时;往常。《东观汉记·光武纪》:“ 更始 害 齐武王 ,帝饮食笑语如平常。” 南朝 宋 谢灵运 《发归濑三瀑布望两溪》诗:“退寻平常事,安知巢穴难。” 宋 张齐贤 《洛阳搢绅旧闻记·白万州遇剑客》:“大凡人平常厚貌深衷,未易轻信。” 沙汀 《兽道》:“ 魏老婆子 平常总是勾着头走过去的,不敢沾惹。”
(3).犹言欠佳,变坏。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九:“且官声平常,交刑部治罪。”《红楼梦》第五四回:“想起来了,我的记性竟平常了!”
词语解释:何常  拼音:hé cháng
见“ 何尝 ”。
词语解释:何尝  拼音:hé cháng
亦作“ 何甞 ”。亦作“ 何常 ”。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曾或并不。《史记·日者列传》:“自古受命而王,王者之兴何尝不以卜筮决於天命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封禅》:“夫正位北辰,嚮明南面,所以运天枢,毓黎献者,何尝不经道纬德,以勒皇蹟者哉?” 宋 苏轼 《登常山绝顶广丽亭》诗:“何甞有此乐,将去復徘徊。”《西游记》第二七回:“ 行者 道:‘弟子亦颇殷勤,何常懒惰?’”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一○》:“ 江 浙 的教育,表面上虽说发达,内情何尝佳。”
词语解释:居常  拼音:jū cháng
(1).遵常例,守常道。《左传·昭公十三年》:“ 芈 姓有乱,必季实立, 楚 之常也。获神,一也。有民,二也。令德,三也。宠贵,四也。居常,五也。”《文选·谢灵运〈登石门最高顶诗〉》:“居常以待终,处顺故安排。” 吕向 注:“居常道以待终天年。” 唐 王绩 《晚年叙志示翟处士》诗:“自有居常乐,谁知身世忧。”
(2).平时;经常。《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 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后汉书·崔瑗传》:“ 瑗 爱士,好宾客,盛情肴膳,单极滋味,不问餘产。居常蔬食菜羹而已。” 宋 陈造 《即事》诗:“海声不为无风静,山色居常带雾昏。” 明 唐顺之 《祭有怀府君文》:“居常不能承顺颜色,临病不能尽心医药。” 清 钮琇 《觚賸·萃仙丸》:“上问:‘居常用何药饵?’”
词语解释:纲常  拼音:gāng cháng
“三纲五常”的简称。封建时代以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为三纲,仁、义、礼、智、信为五常。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巴陵本末》:“古今有不可亡之理。理者何?纲常是也。”《宋史·儒林传八·叶味道》:“正纲常以励所学,用忠言以充所学。”《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是皆毕命於纲常,流芳於后世也。”《红楼梦》第一○二回:“ 探春 倒将纲常大体的话説的 寳玉 始而低头不语,后来转悲作喜,似有醒悟之意。” 叶圣陶 《倪焕之》二十:“被重新估定而贬损了价值的,要算往常号称‘国粹’的纲常礼教了。”
词语解释:奉常  拼音:fèng cháng
(1). 秦 九卿之一。《汉书·百官公卿表》:“奉常, 秦 官,掌宗庙礼仪,有丞。 景帝 中六年更名太常。” 颜师古 注:“太常,王者旌旗也。画日月焉,王有大事则建以行,礼官主持之,故曰奉常也。后改曰太常,尊大之义也。”
(2).保持恒久。 宋 范成大 《古鼎作香炉》诗:“云雷縈带古文章,子子孙孙永奉常。”
词语解释:常常  拼音:cháng cháng
(1).时常,经常。《孟子·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唐 韩愈 《祭十二郎文》:“是疾也, 江 南之人,常常有之。” 谢觉哉 《团结,谦虚,进步》:“谦虚也是为了进步,虚伪的谦虚,不仅不受人欢迎,而且常常妨碍团结。”
(2).平常;平庸。《庄子·山木》:“纯纯常常,乃比於狂。” 王先谦 集解引 宣颖 曰:“纯一其心,平常其行。” 唐 孙棨 《北里志·天水仙哥》:“其姿容亦常常,但藴藉不恶,时贤雅尚之,因鼓其声价耳。”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除録事参军,则县令中昏迈常常之流,可去数百人矣。”
词语解释:日常  拼音:rì cháng
(1).指太阳永恒存在。《宋史·乐志十四》:“乾健坤顺,羣生首资。日常月升,四时叶熙。”
(2).平日;平时。《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 可常 是个有德行和尚,日常山门也不出,只在佛前看经。”《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许宣 日常一毛不拔,今日坏得些钱钞,便要我替他讨老小?” 丁玲 《田家冲》二:“ 幺妹 架起了许多幻想,这些幻想的根据,又紧紧贴着她日常生活和一些不伦的神怪故事上。”
词语解释:旗常  拼音:qí cháng
旂常。王侯的旗帜。 唐 陈子昂 《奉和皇帝上礼抚事述怀》:“云陛旗常满,天廷玉帛陈。”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 乾隆 朝名将,以 超海公 海兰察 为冠,边功战略,炳矞旗常。”参见“ 旂常 ”。
(1).旂与常。旂画交龙,常画日月,是王侯的旗帜。语本《周礼·春官·司常》:“日月为常,交龙为旂……王建大常,诸侯建旂。” 明 张居正 《答应天巡抚孙小溪》:“先朝名臣,所以铭旂常、垂竹素者,不过奉公守法、洁己爱民而已。”
(2).借指王侯。 唐 杨炯 《群官寻杨隐居诗序》:“以不贪为寳,均珠玉以咳唾;以无事为贵,比旂常於粪土。”
词语解释:旂常
1.旂与常。旂画交龙,常画日月,是王侯的旗帜。语本《周礼·春官·司常》:“日月为常,交龙为旂……王建大常,诸侯建旂。” 明 张居正 《答应天巡抚孙小溪》:“先朝名臣,所以铭旂常、垂竹素者,不过奉公守法、洁己爱民而已。”
2.借指王侯。 唐 杨炯 《群官寻杨隐居诗序》:“以不贪为寳,均珠玉以咳唾;以无事为贵,比旂常於粪土。”
词语解释:家常  拼音:jiā cháng
(1).平日家居。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飧饭》:“因家常炊次,三四日,輒以新炊饭一椀酘之。” 唐 王建 《宫词》之五一:“家常爱着旧衣裳,空插红梳不作妆。” 冰心 《六一姊》:“我身上穿的只是家常很素净的衣服,在红绿丛中,更显得非常的暗淡。”
(2).引申指普通的、平常的。 宋 张先 《西江月》词:“体态看来隐约,梳妆好是家常。檀槽初抱更安详,立向樽前一行。”《红楼梦》第二二回:“ 贾母 内院搭了家常小巧戏臺。”
(3).谓家庭日常生活。《敦煌变文集·燕子赋》:“使人远来衝热,且向窟里逐凉。卒客无卒主人,蹔坐撩治家常。” 宋 张元干 《浣溪沙》词:“棐几明窗乐未央,薰炉茗盌是家常。” 清 龚自珍 《好事近·录言》词:“细语道家常,生小不矜珠翠。”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三:“ 白玉山 回到家里, 白大嫂子 欢欢喜喜接着他。舀水他洗脸。她坐在炕桌边上,一面衲鞋底,一面唠家常。”
(4).古时僧人化缘的常用语。犹言家中常有之物,家常的茶饭。《敦煌变文集·难陁出家缘起变文》:“ 世尊 直到 难陁 门前,道三两声家常。” 五代 齐己 《寄山中叟》诗:“青泉碧树夏风凉,紫蕨红粳午爨香。应笑晨持一盂苦,腥羶市里叫家常。”《景德传灯录·从展禅师》:“师见僧吃饭,乃托鉢曰:‘家常。’”
词语解释:故常  拼音:gù cháng
(1).旧规;常例;习惯。《庄子·天运》:“变化齐一,不主故常。” 成玄英 疏:“齐变化之一理,岂守故而执常。” 唐 韩愈 《平淮西碑》:“提兵叫讙,欲事故常。”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督抚·海忠介抚江南》:“此风既炽,习为故常,至今 三吴 小民,刁顽甲於海内。” 陶行知 《在劳力上劳心》:“劳力而不劳心,则一切动作都是囿于故常,不能开创新的途径。”
(2).指旧臣。《韩非子·亡徵》:“境内之杰不事,而求封外之士,不以功伐课试,而好以名问举错,羈旅起贵以陵故常者,可亡也。” 陈奇猷 集释:“故常,谓故旧之臣。”
(3).旧貌。 宋 曾巩 《瀛州兴造记》:“凡圮坏之屋,莫不缮理,復其故常。”
词语解释:如常  拼音:rú cháng
(1).照常。《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离家一年, 江 家生意如常,却幸平安无事。”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我未受影响,其实情形也并不如传说或报章之甚,故寓中一切如常。”
(2).平常。《水浒传》第二一回:“却有 鄆城县 一箇卖糟醃的 唐二哥 ,叫做 唐牛儿 ,如常在街上只是帮闲。”
词语解释:五常  拼音:wǔ cháng
(1).指旧时的五种伦常道德,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书·泰誓下》:“今 商王 受 ,狎侮五常。” 孔颖达 疏:“五常即五典,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者人之常行。”
(2).谓金、木、水、火、土五行。《礼记·乐记》:“道五常之行,使之阳而不散,阴而不密。” 郑玄 注:“五常,五行也。”《云笈七籤》卷三五:“夫禀五常之气,有静有燥。”
(3).谓仁、义、礼、智、信。 汉 董仲舒 《贤良策一》:“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飭也。” 唐 柳宗元 《时令论下》:“圣人之为教,立中道以示于后,曰仁、曰义、曰礼、曰智、曰信,谓之五常,言可以常行之也。”《水浒传》第一一○回:“此禽五常足备之物,岂忍害之。”
(4).即五伦。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御史五常》:“人之所以读书为士君子者,正欲为五常主张也。使我今日谢絶故旧,是为御史而无一常。”
(5).指 三国 蜀 马良 兄弟五人。他们的字都有‘常’字,故称。《三国志·蜀志·马良传》:“ 马良 字 季常 , 襄阳 宜城 人也。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 马 氏五常,白眉最良。’ 良 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 唐 黄滔 《祭司勋孙郎中》:“ 刘家 则三嘏扬芳, 马氏 则五常擅美。”
词语解释:天常  拼音:tiān cháng
天的常道。常指封建的纲常伦理。《左传·文公十八年》:“ 顓頊氏 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嚚,傲很明德,以乱天常。” 汉 蔡琰 《悲愤诗》之一:“ 汉 季失权柄, 董卓 乱天常。”《明史·程启充传》:“ 启充 言:‘灾及内寝,良由徇情之礼有戾天常,僭逼之名深乖典则。’”
词语解释:旂常
1.旂与常。旂画交龙,常画日月,是王侯的旗帜。语本《周礼·春官·司常》:“日月为常,交龙为旂……王建大常,诸侯建旂。” 明 张居正 《答应天巡抚孙小溪》:“先朝名臣,所以铭旂常、垂竹素者,不过奉公守法、洁己爱民而已。”
2.借指王侯。 唐 杨炯 《群官寻杨隐居诗序》:“以不贪为寳,均珠玉以咳唾;以无事为贵,比旂常於粪土。”
词语解释:殊常  拼音:shū cháng
异常,不同寻常。《晋书·张载传》:“处守平之世,而欲建殊常之勋。”《宋书·建平宣简王宏传》:“﹝ 宏 ﹞少而闲素,篤好文籍, 太祖 宠爱殊常。” 唐 刘禹锡 《谢乐天闻新蝉见赠》诗:“人情便所欲,音韵岂殊常。” 明 方孝孺 《与讷斋先生书》:“ 义门 尝有不虞之灾,继沐殊常之泽,惊喜交至。”
词语解释:镇常  拼音:zhèn cháng
经常。《朱子语类》卷六四:“久,是就他骨子里説,镇常如此之意。” 元 高文秀 《黑旋风》第一折:“我便道眉儿镇常圪皱,你便唱夫妻每醉了还依旧。” 清 沉谦 《丹凤吟·答洪昉思梦访之作》词:“也有镇常相见,见时不免含嫉妒。”
词语解释:靡常  拼音:mí cháng
无常,没有一定的规律。《书·咸有一德》:“天难諶,命靡常。” 孔 传:“以其无常,故难信。” 汉 班彪 《北征赋》:“故时会之变化兮,非天命之靡常。”《清史稿·食货志一》:“沿海沙地滩涨靡常。”
词语解释:胜常
超过平常。问候用语。 宋 苏轼 《与滕达道书》之十二:“兼审比来尊体胜常,以慰下情。”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王广津 《宫词》云:‘新睡起来思旧梦,见人忘却道胜常。’胜常,犹今妇人言万福也。前辈尺牘有云‘尊候胜常’者,胜字当平声读。” 清 黄遵宪 《番客篇》:“嘻嘻妇女笑,入门道胜常。”
词语解释:时常  拼音:shí cháng
常常;经常。 元 无名氏 《独角牛》第一折:“﹝这孩儿﹞学拳摔交,时常里把人打伤了。” 明 李贽 《豫约二》:“若无故而时常请假……即时驱遣之去。” 马南邨 《燕山夜话·从三到万》:“学习文化知识能不能走 终南 捷径呢?这是许多初学的同志时常提出的问题。”
词语解释:百常  拼音:bǎi cháng
一千六百尺。八尺为寻,倍寻为常。言极高。亦借指极高的楼台。《文选·张衡〈西京赋〉》:“通天訬以竦峙,径百常而茎擢。” 薛综 注:“倍寻曰常。”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千门始搆,百常洞启。” 宋 林逋 《和才上人春日见寄》:“瑶华伸玩情何极,高絶犹如登百常。”
词语解释:固常  拼音:gù cháng
指传说中凤凰日暮时的鸣叫。《广雅·释鸟》:“凤凰雄鸣曰即即,雌鸣曰足足,昏鸣曰固常,晨鸣曰发明。” 明 杨慎 《凤赋》:“昏鸣曰固常,旦鸣曰发明。”
词语解释:典常  拼音:diǎn cháng
常道,常法。《易·繫辞下》:“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韩康伯 注:“能循其辞以度其义,原其初,以要其终,则唯变所适,是其常典也。”《书·周官》:“其尔典常作之师,无以利口乱厥官。” 唐 元稹 《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固合抚绥黎庶,上副天心,蠲减征徭,内荣乡里,而乃横徵暴赋,不奉典常,擅破人家,自丰私室。” 郭沫若 《祭昆明四烈士》诗:“全民奋起,共树典常。魂其有灵,来格来饗!”
词语解释:倍常  拼音:bèi cháng
(1).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倍常为三丈二尺。 唐 柳宗元 《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由屏南室中入小穴,倍常而上,始黑,已而大明,为上室。”
(2).大不同于一般。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卷五:“ 李初直 遇与人相知,则曰:‘棠棣之好,何以过此。’喜庆倍常。”《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夫妻二人欢喜倍常。”
词语解释:官常  拼音:guān cháng
(1).官之常职。《周礼·天官·大宰》:“以八灋治官府……四曰官常,以听官治。” 郑玄 注:“官常,谓各自领其官之常职。” 唐 崔嘏 《授崔璹给事中制》:“无忝官常,自貽公让。” 宋 苏轼 《谢除两职守礼部尚书表》之二:“今乃以文字为官常,语言为职业。”
(2).指官职。 宋 王禹偁 《有怀戚二仲言同年》诗:“闻説去官常,悽悽返故乡。”
(3).官吏,官员。 宋 苏轼 《赐奉安神宗御容礼仪使吕大防口宣》:“汝卿祇率官常,往严像设。属此寒凝之候,眷言往返之劳。式示宠绥,特加优锡。”
(4).犹官规。 清 朱克敬 《暝庵杂识》卷二:“因办釐而旷误职守,既恐莫肃官常;因办釐而儕伍商民,更觉有乖治体。” 邹韬奋 《抗战以来·我们对于国事的态度和主张》:“严惩贪污,整饬官常。贪污横行,官常败坏,在今日已为公开的秘密。”
(5).指典册。《后汉书·马融传》:“亦方将刊禁臺之祕藏,发天府之官常,由质要之故业,率典刑之旧章。” 李贤 注:“天府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察羣吏之理。” 清 龚自珍 《暮春以事诣圆明园趋公既罢因览西郊形胜诗》之五:“宸游兼武备,大典在官常。”
词语解释:每常  拼音:měi cháng
(1).常常。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耳。”《百喻经·蹋长者口喻》:“长者唾出口落地,左右諂者已得蹋去。我虽欲蹋,每常不及。”《儒林外史》第三回:“我每常説,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 张 府、 周 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2).犹往日,往常。与“今日”相对。 元 关汉卿 《拜月亭》第一折:“我每常几曾和个男儿一处説话来,今日到这无奈处。”《水浒传》第十五回:“若是每常要三五十尾也有;莫説十数个,再要多些,我弟兄怕也包办得。如今便要重十斤的也难得。”《儒林外史》第三六回:“每常人在我这里託他做诗,我还沾他的光。就如今日这银子一百两,我还留下二十两给我表侄。”
(3).平时,平常。 唐 元稹 《代九九》诗:“每常同坐卧,不省暂参差。”《醒世恒言·陆五汉硬留合色鞋》:“老身每常何曾与你争惯价钱,却要问价起来?但凭你分付罢了。”《红楼梦》第七四回:“我叔叔婶子只要喝酒赌钱,我哥哥怕交给他们又花了,所以每常得了,悄悄的烦老妈妈带进来,叫我收着的。”
词语解释:反常  拼音:fǎn cháng
跟常道相反;跟常情不同。《易·屯》:“十年乃字,反常也。”《后汉书·周章传论》:“ 孔子 称‘可与立,未可与权。’权也者,反常者也。” 唐 柳宗元 《非国语下·围鼓》:“城之畔而归己者有三:有逃暴而附德者,有力屈而爱死者,有反常以求利者。” 郭小川 《山中》诗:“冷漠、寂静、安详,一切都似乎是这样怪诞和反常。”
词语解释:知常  拼音:zhī cháng
了解社会常规;了解自然法则。《逸周书·大聚》:“王若欲求天下民,先设其利,而民自至……此谓归德。五德既明,民乃知常。”《老子》:“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高亨 正诂:“知常即知万物本性之自然也。”
词语解释:守常  拼音:shǒu cháng
固守常法;按照常规。《管子·侈靡》:“故法而守常,尊礼而变俗。” 尹知章 注:“谓古法得其法者,则守常故而不革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鲍丘水》:“山水暴发,则乘遏东下;平流守常,则自门北入,灌田岁二千顷。” 唐 元稹 《中书省议举县令状》:“选授者例无异绩,尚得四考守常;举荐者纵未殊尤,岂可二年便罢。” 清 龚自珍 《春秋决事比答问第一》:“吏也者,守常奉故,直而弗有。”
词语解释:失常  拼音:shī cháng
(1).失其常道。《易·需》:“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汉 焦赣 《易林·涣之兑》:“ 昭公 失常, 李氏 悖狂。”原注:“ 春秋 昭公 二十五年九月戊戌伐 季氏 , 叔孙氏 、 孟氏 救之,三家反攻。”
(2).失去常态;不正常。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 策 ( 孙策 )既杀 吉 ( 于吉 ),每独坐,彷彿见 吉 在左右。意深恶之,颇有失常。” 唐 沉亚之 《文祝延》:“恭闻侯兮饮食失常,民縈忧兮心苦疮。” 曹禺 《雷雨》第一幕:“我看你的母亲,精神有点失常,病象是不轻。”
词语解释:安常  拼音:ān cháng
(1).安守常规。《东周列国志》第三回:“太宰 咺 又奏曰:‘老司徒乃安常之论,非通变之言也。’”《红楼梦》第九八回:“那‘阴司’説有便有,説无就无。皆为世俗溺于生死之説,设言以警世,便道上天深怒愚人--或不守分安常;或生禄未终,自行夭折;或嗜淫欲,尚气逞兇,无故自殞者。”
(2).平静正常。 潘漠华 《乡心》:“他临走时,满面绯红,还假装安常的神态,徐徐走下楼梯。”
词语解释:改常  拼音:gǎi cháng
犹反常。改变常态。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 唐 左军容使 严遵美 ……一旦发狂,手足舞蹈,家人咸讶。傍有一猫一犬,猫谓犬曰:‘军容改常也,颠发也。’”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三折:“这廝原来是个忘人大恩、记人小恨、改常早死的歹弟子孩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我看见他面色改常,突然説出这么一句话,连一些头路也摸不着。” 茅盾 《子夜》二:“ 吴荪甫 也好像有点改常,夹七夹八说了一大段,这才落到主要目的。”
词语解释:经常  拼音:jīng cháng
(1).常道;常法。《管子·问》:“令守法之官曰:行度必明,无失经常。” 宋 叶适 《答少詹书》:“至於以机变为经常,以不逊为坦荡……此道德之弃才也。”
(2).谓遵循常制。 宋 叶适 《朝议大夫知处州蒋公墓志铭》:“臣欲择朝士晓畅民事者,先於一路考财赋所从,孰经常,孰横敛。”
(3).平常;日常。《后汉书·党锢传序》:“而今党人錮及五族,既乖典训之文,有谬经常之法。”《新唐书·食货志一》:“古之善治其国而爱养斯民者,必立经常简易之法。” 清 梅曾亮 《〈黔记〉序》:“苟民田夺而官田遂增,椎剥其肤髓,为国家经常之规,万世之忧,可一朝而伏也。”
(4).常常。 巴金 《中岛健藏先生》:“这次我在 巴黎 经常惦记 中岛先生 。”
词语解释:古常  拼音:gǔ cháng
(1).古制常法。《晏子春秋·杂上七》:“夫古之重变古常,此之谓也。”《公羊传·僖公二十年》:“二十年春,新作南门。何以书?讥。何讥尔?门有古常也。” 何休 注:“恶奢泰,不奉古制常法。” 唐 权德舆 《开州刺史新宅记》:“合於古常,得其时制。”
(2).古朴寻常。 唐 白居易 《〈故京兆元少尹文集〉序》:“其文蔚温雅渊,疏朗丽则,捡不扼,达不放,古常而不鄙,新奇而不怪。”
词语解释:未常  拼音:wèi cháng
(1).犹未尝。未曾,不曾。《秦併六国平话》卷上:“自临阵以来,未常有此大捷。”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楔子:“小子相人多矣,未常有这等一庄事。”《水浒传》第九三回:“﹝ 李逵 ﹞忽转念道:‘外面雪兀是未止。’心里想着,身体未常动掸,却像已走出亭子外的一般。”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太保代父肃客,自晨至午,既无他语,亦未常少移徙,正襟危坐,待父归,始揖而退。”
(2).犹未尝。用在否定词前,构成双重否定,委婉地表示肯定。 明 李贽 《读史·晁错》:“ 汉文 有 汉文 之术数也, 汉高 有 汉高 之术数也……以至六家九流,凡有所挟以成大功者,未常不皆有真实一定之术数。”参见“ 未尝 ”。
词语解释:未尝  拼音:wèi cháng
(1).未曾,不曾。《论语·雍也》:“非公事,未尝至於 偃 之室也。” 宋 苏轼 《朝辞赴定州论事状》:“陛下为政九年,除执政臺諫外,未尝与羣臣接。”《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孺人想着外甥女儿,虽然傍着兄嫂居住,未尝许聘人家。”《老残游记》第七回:“我自从掛牌委署斯缺,未尝一夜安眠。”
(2).用于否定词前,构成双重否定,使语气委婉。犹没有。《国语·周语下》:“ 晋国 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 唐 元稹 《崔弘礼郑州刺史》:“勑:朕读《诗》至於《羔裘》《緇衣》之章,未尝不三復沉吟。” 明 刘基 《季民湖山义塾记》:“今予幸藉先人餘业,以自免於冻馁,未尝不惴惴於吾身。”
(3).用于否定词前,构成双重否定,使语气委婉。犹并非,未必。《汉书·贾山传》:“又曰:‘济济多士, 文王 以寧。’天下未尝亡士也。” 明 李贽 《答周西岩》:“天下无一人不生知,无一物不生知,亦无一刻不生知者,但自不知耳,然又未尝不可使之知也。” 郭沫若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鲁迅 诚然是一位现实主义的伟大作家,但未尝没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的成分。”
词语解释:超常  拼音:chāo cháng
犹超格。《晋书·慕容垂载记》:“ 垂 之在 燕 ,破国乱家,及投命圣朝,蒙超常之遇。”
词语解释:断常  拼音:duàn cháng
佛教语。断见与常见。《百喻经·梵天弟子造物因喻》:“诸佛説法,不著二边,亦不著断,亦不著常。如似八正道説法,诸外道见是断常事已,便生执著。” 唐 王维 《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诗:“有无断常见,生灭幻梦受。” 赵殿成 笺注:“《涅槃经》众生起见,凡有二种:一者常见,二者断见。《楞伽经》离於断常有无等见。”参见“ 断见 ”。
词语解释:龙常  拼音:lóng cháng
龙旗。
词语解释:旧常  拼音:jiù cháng
(1).昔日的法度。《国语·楚语下》:“乃命南正 重 司天以属神,命火正 黎 司地以属民,使復旧常,无相侵瀆。” 章炳麟 《国故论衡·论式》:“经术已不行于王路,丧祭尚在,冠昏朝覲,犹弗能替旧常,故议礼之文亦独至。”
(2).从前的常态。 唐 韩愈 《韩滂墓志铭》:“为文词一旦奇伟骤长,不类旧常。”
词语解释:闲常  拼音:xián cháng
亦作“间常”。亦作“闲常”。 有时。 李六如 《六十年的变迁》第一卷第二章:“从此, 季交恕 对 凌雍雄 的印象很好,逐渐亲近他,间常问:‘ 日本 文怎样? 日本 话好不好懂?’” 许杰 《旅途小记》:“但是,同我一样的这一类旅客,还是间常在这里搁置他一天行步疲乏的身体。”
亦作“间常”。亦作“闲常”。 1.平时;经常。 元 无名氏 《翫江亭》第二折:“我这酒店,十分兴旺,是这 牛员外 的酒店,他闲常不来,一箇月便和我算一遭帐。”《儒林外史》第九回:“盐店一位管事先生,閒常无事,就来我们这稻场上,或是柳阴树下坐着。”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岁时杂戏》:“闲常之戏则脱泥钱,蹋石球,鞭陀罗,放空鐘。”
(2).往常;往日。《水浒传》第二一回:“你不来睬我,指望老娘一似闲常时,来陪你话,相伴你耍笑,我如今却不耍。”《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你閒常怕发痒,不喫酒,今日如何要喫?”
词语解释:见常
平常
词语解释:少常  拼音:shǎo cháng
唐 太常寺少卿的别称。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唐 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太常卿为乐卿,少卿为少常、奉常。”
词语解释:循常  拼音:xún cháng
(1).遵守常规。《后汉书·仲长统传》:“又中世之选三公也,务於清慤谨慎,循常习故者。”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英雄》:“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而勇不能行,可以循常,而不可以虑变。”《元典章·台纲二·体察》:“各道提刑按察司改为肃政廉访司,其所责任,与前不同,若復循常,必致败事。”《花月痕》第四六回:“天象示警於上,人事舛迕於下。而内阁大臣,犹循常袭故,旅进旅退於唯唯诺诺之间,清夜捫心,其能自慰乎?”
(2).寻常;普通。《后汉书·刘恺传》:“有司不原乐善之心,而绳以循常之法,惧非长克让之风,成含弘之化。”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斯实不世之隆恩,寧曰循常之恒礼。” 唐 韩愈 《答刘正夫书》:“今后进之为文,能深探而力取之,以古圣贤人为法者。虽未必皆是,要若有 司马相如 、 太史公 、 刘向 、 扬雄 之徒出,必自於此,不自於循常之徒也。”
词语解释:恒常  拼音:héng cháng
亦作“恒常”。
(1).常规。《国语·越语下》:“吾年既少,未有恆常,出则禽荒,入则酒荒。”《史记·秦始皇本纪》:“初平法式,审别职任,以立恆常。”
(2).常常;经常。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弥娄山铁围山考》:“ 小铁围山 并 大铁围 ,其间从来恆常黑暗,未曾见光。” 许地山 《集外·萤灯》:“他听见人说在北方很远的地方有个山坑,恒常地发出一种气体。”
词语解释:越常  拼音:yuè cháng
见“ 越裳 ”。
词语解释:越裳  拼音:yuè cháng
亦作“ 越常 ”。亦作“ 越尝 ”。古南海国名。 汉 王充 《论衡·恢国》:“ 成王 之时, 越常 献雉。”按,《汉书·贾捐之传》 颜师古 注引此作“越尝”。 汉 张衡 《东京赋》:“北燮 丁令 ,南谐 越常 。”《后汉书·南蛮传》:“ 交趾 之南,有 越裳国 。 周公 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天下和平, 越裳 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 唐 杜甫 《诸将》诗之四:“ 越裳 翡翠无消息,南海明珠久寂寥。” 明 唐寅 《白燕》诗:“ 越裳 雉尾 姬周 化,瀚海乌头 汉 使归。”
词语解释:中常  拼音:zhōng cháng
平庸;一般。 宋 苏轼 《士燮论》:“中常之主,鋭於立事,忽於天戒,日寻干戈,而残民以逞。” 清 龚炜 《巢林笔谈·邬都尉八山迭翠诗》:“故老相传,公姿貌中常,选尚之日,赐宴内廷,一时公卿子弟咸自‘矜持’,公独饮啖如常。”
词语解释:同常  拼音:tóng cháng
犹言一同常存。《墨子·尚贤中》:“﹝圣人之德﹞若日之光,若月之明,与天地同常。” 于省吾 《双剑誃诸子新证·墨子一》:“言圣人之德与天地同其恒常而不易也。”
词语解释:惯常  拼音:guàn cháng
习以为常,经常。《白雪遗音·南词·醉归》:“劝君此地休来到,此处是,弃旧迎新是惯常。”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二:“一种惯常袭来的厌倦与无聊的情绪又淹没了他的身心。”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六章:“大妈和 李能 两边一挤,急得 王老好 直抓脖子,这是他遇到难题时的惯常表现。”
词语解释:庸常  拼音:yōng cháng
寻常。 明 宋濂 《千岩禅师语录序》:“禪师处於遐壤,而人竞从之。有道之士,其果有异於庸常者歟?”《初刻拍案惊奇》卷一:“随他武艺庸常,也会大请大受。” 陶成章 《浙案纪略原序》:“当其临事之时,从容不迫,颜色不变,尤非庸常之辈所能及。”
词语解释:年常  拼音:nián cháng
常年,经常。《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因年常在贵山买菓,偶闻令爱才貌双全,老翁又慎於择壻,因思舍亲正合其选,故此斗胆轻造。”
词语解释:良常  拼音:liáng cháng
山名。在今 江苏省 句容县 。原为 句曲山 的一部分。 秦始皇 三十一年登 句曲山 北陲,会群官,叹曰:“巡狩之乐,莫过于山海。自今已往,良为常也。”于是改称 句曲山 北陲为 良常山 。见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卷十一。 唐 陆龟蒙 《和袭美江南道中怀茅山》之三:“ 良常 应不动移文,金醴从酸亦自醺。” 清 赵翼 《寄怀杜阁》诗:“深壑透 宛委 ,浮嵐接 良常 。”
词语解释:圆常  拼音:yuán cháng
佛教语。谓破除偏执,归于常道。 南朝 梁简文帝 《大法颂》:“我有无碍,共向圆常。” 唐 李邕 《楚州淮阴县婆罗树碑》:“皆妙觉圆常,释门上首。” 唐 常达 《山居八咏》之八:“庭前鶯囀处,时听语圆常。”
词语解释:朝常  拼音:cháo cháng
朝廷的常规。《国语·楚语上》:“民不败时务,官不易朝常。”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太阿持祸絶怡堂,朝常肃灾消煬灶。”《明史·杨涟传》:“滥袭恩廕,褻越朝常。”
词语解释:变常  拼音:biàn cháng
改变常道。《后汉书·郎顗传》:“是知变常而善,可以除灾,变常而恶,必致於异。”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而后之人,不务致其良知,以精察义理於此心感应酬酢之间,顾欲悬空讨论此等变常之事,执之以为制事之本,以求临事之无失,其亦远矣。”
词语解释:王常  拼音:wáng cháng
天子用的太常旗。 宋 强至 《代上李兵部状》:“纪美王常,增光相阀。”按,《周礼·夏官·司勋》:“凡有功者,铭书於王之大常。” 郑玄 注:“铭之言名也,生则书于王旌以识其人与其功也。”
词语解释:乱常  拼音:luàn cháng
(1).破杯纲常;违反人伦。 马王堆 汉 墓帛书《经法·国次》:“变故乱常,擅制更爽。” 晋 挚虞 《思游赋》:“ 唐 则天而民咨兮, 癸 乱常而感虞。” 隋 王通 《文中子·礼乐》:“子谓 京房 郭璞 ,古之乱常人也。” 阮逸 注:“二子并乖正经,乱人伦者也。”
(2).异常;不正常。 明 刘基 《郁离子·荀卿论三祥》:“虽有凤凰、麒麟日集於郊,无补 楚国 之罅漏,而况於易色之鸟,乱常之木乎!”
词语解释:贵常  拼音:guì cháng
指天子贵近之臣。常,常伯,常任,贵为天子近臣,故称。 宋 李觏 《上江职方书》:“ 覯 伏以新进俗儒,乐游贵常之门者,莫不有求也。”
词语解释:逆常  拼音:nì cháng
悖逆纲常。 三国 魏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 袁绍 逆常,谋危社稷,凭恃其众,称兵内侮。”
词语解释:情常  拼音:qíng cháng
情分。《红楼梦》第七三回:“如今还要求姑娘看从小儿吃奶的情常,往老太太那边去讨个情面,救出他老人家才好。”《红楼梦》第七四回:“只求姑娘看从小儿的情常,好歹生死在一处罢。”
词语解释:连常  拼音:lián cháng
犹经常。 张天翼 《万仞约》二:“我苦的是没有田,只靠着四方牌这块山栽点杉树秧子,这个路径又不是连常有出息。”
词语解释:违常  拼音:wéi cháng
违反常规、常情。《三国志·蜀志·来敏传》:“前后数贬削,皆以语言不节,举动违常也。” 明 刘基 《郁离子·虞孚》:“故主怜而召之,而其同里皆疾其亡故而违常也。”
词语解释:载常  拼音:zǎi cháng
建树画有日月的旗。载,通“ 栽 ”。《国语·吴语》:“十旌一将军,载常建鼓,挟经秉枹。” 韦昭 注:“日月为常。”
词语解释:趁常  拼音:chèn cháng
时常。《京本通俗小说·金主亮荒淫》:“老爷又趁常不在府中,夫人就真个有些小做作,谁人敢説个不字?”
词语解释:语常  拼音:yǔ cháng
谓谈说平常的事物。 明 归有光 《洪范传》:“其始起於纬书,而晚出於养生之家,非圣人语常而不语怪之旨也。”
词语解释:照常  拼音:zhào cháng
跟平常一样,没有变动。 明 李贽 《豫约》:“除挑水舂米作务照常外,其餘非礼佛即静坐也。” 老舍 《骆驼祥子》二:“ 祥子 还照常拉车,并不因为谣言而偷点懒。” 茅盾 《昙》一:“每天还是照常起来捧着一本什么书解闷,她有许多杂乱的感想。”
词语解释:顺常  拼音:shùn cháng
(1).遵循常典。《书·梓材》:“汝若恒越曰我有师师” 孔 传:“汝惟君道使顺常,於是曰,我有典常之师可师法。”
(2).正常。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二:“应变而动,是为顺常;苛错其方,则为妖眚。”
(3). 汉 女官名。《梁书·外戚传序》:“而 元帝 加昭仪之号,凡十四等云……顺常视二百石。”
词语解释:正常  拼音:zhèng cháng
符合一般规律和情况。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我们必须争取同一切愿意和我们和平共处的国家,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引言四:“这样的演出,本是正常的方法。”
词语解释:往常  拼音:wǎng cháng
过去的一般日子。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一折:“你往常打我駡我,今日为甚的央我?”《儒林外史》第三四回:“你往常不肯出去,今日怎的闻命就行?” 茅盾 《子夜》十七:“大家这才知道今晚上‘三老爷’的火性不比往常!”
词语解释:随常  拼音:suí cháng
(1).平常;一般性的。《英烈传》第十八回:“后面又有一个山童,綰一个双丫髻,随常打扮。”《红楼梦》第三九回:“﹝ 鸳鸯 ﹞自己去挑了两件随常的衣裳,叫给 刘姥姥 换上。”《官场现形记》第二三回:“随常的先生,起码要四吊钱一趟。”
(2).常常。 沙汀 《兽道》:“他随常一个人关在书房里很响的打着喷嚏。”
词语解释:屡常
平常,平时
词语解释:素常  拼音:sù cháng
平日;往常。《红楼梦》第一○八回:“ 袭人 道:‘你是疑心。素常你到这里,常听见 林姑娘 伤心,所以如今还是那样。’”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 南后 :‘小孩子还是让他勤劳一下的好,这不是你素常的教条吗?’” 郭澄清 《大刀记》第二十章:“ 小锁柱 也和素常一样--对同志们给他提的意见,既虚心,又认真,面上喜,心里甜。”
词语解释:逾常  拼音:yú cháng
超过寻常。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一:“蛮王以连姻大国,喜幸逾常。” 清 钱大昕 《钱辛楣先生年谱》:“ 嘉庆 戊寅,遭先祖之丧,(先君)哀毁逾常,鬱鬱不自释。” 潘景郑 《寄沤賸稿·谨题先大父画兰卷后》:“ 咸丰 甲寅, 文恭公 薨,哀痛逾常。”
词语解释:达常  拼音:dá cháng
古代车盖的柄。《周礼·考工记·轮人》:“轮人为盖,达常围三寸。”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达常,盖斗柄,下入杠中也。”
词语解释:民常  拼音:mín cháng
人们所遵循的伦理道德。《国语·晋语七》:“若欲暴虐以离百姓,反易民常,亦在今日。”《管子·侈靡》:“夺餘满,补不足。以通政事,以赡民常。”
共161,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