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陌入声 驿[xī][jī,积聚][jí][yì,变易][gē gé][pò tuò][详注1][详注2][详注3][zhī][jí][动词][sè mí sù][shì zhē][划破][yì][yā,笑声][详注4][xī][hé][tī zhì][zǎ zé zhā zhà][è][gé][hé,同核][yì shì][jí][zhà][yì][è,音厄。本作呃。鸡声。][cè][zhái][shuò][jí][详注5][详注6][hè xià][详注7]鰿


注1:索 《广韵》山戟切《集韵》色窄切,求也。《礼·曲礼》大夫以索牛。《注》索,求得而用之。
注2:摘 《唐韵》竹厄切《集韵》《韵会》陟革切,音谪。手取也。《唐书·建宁王倓传》天后次子贤作歌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云可,四摘抱蔓归。或作擿。
注3:射 yì,音睪。《诗·大雅》无射亦保。《周颂》无射于人斯。《注》射,厌也。又无射,九月律名。《前汉·律历志》无射,言阳气上升,阴气收藏,终而复始,无厌已也。
注4:刺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七迹切,音碛。穿也,伤也。《增韵》刃之也。《孟子》刺人而杀之。又针黹也。《史记·货殖传》刺绣文,不如倚市门。又侦伺也。《前汉·燕王旦传》燕王旦遣幸臣之长安问礼仪,阴刺候朝廷事。又《韵会》黥也。又撑也。《史记·陈平世家》平乃刺船而去。《韩愈诗》峻濑乍可刺。又刺刺,多言貌。《管子·心术篇》焉能去刺刺为咢咢乎。《韩愈·送殷员外序》丁宁顾婢子,语刺刺不能休。
注5:柞 《集韻》《韻會》側格切,音窄。除草曰芟,除木曰柞。《詩·周頌》載芟載柞。又《周禮·夏官》柞氏掌攻草木。 又窄陿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轂小而長則柞。《类篇》助伯切,音斮。捕兽槛中机曰柞鄂。《中庸·孔疏》擭谓柞㮙也。
注6:莫 《韵会》莫白切,音陌。静也。《诗·小雅》君妇莫莫。《注》言清静而敬至也。《左传·昭二十八年》德正应和曰莫。
注7:霸 音拍。古与魄同。《说文》月始生霸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从月䨣声。《增韵》月体黑者谓之霸。《玉篇》今作魄。《书·武成·旁死魄释文》魄,普白反。《说文》作霸,匹革反。《前汉·律历志》四月已丑朔死霸。死霸,朔也。生霸,望也。是月甲辰望,乙巳旁之,故武成篇曰:惟四月既旁生霸。
首字词组
席上席户席子席舍席道席地而坐席号席纠
席地席草席幕席势席薪枕块席丰席具席扉
席上珍席下席次席蓐席门穷巷席履丰厚席帽离身席珍待聘
席卷席帆席端席藉席褥席屋席篾儿席篾
席帽席宾席宠席胜席门蓬巷席不暇暖席苫席槁
席门席箕席函丈席尊席头席丰履厚席荐席盖
席珍席藁席面席位席地幕天席包席梦思 

词语解释:席上  拼音:xí shàng
(1).筵席之上首。《礼记·燕义》:“诸侯燕礼之义,君立阼阶之东南……君独升,立席上,西面特立。”
(2).指筵席上。 唐 方干 《江南闻新曲》诗:“席上新声花下杯,一声声被拍声催。”《西游补》第五回:“ 行者 恐怕席上久了,有误路程,便详醉欲呕。”参见“ 席下 ”。
(3).指儒学。《后汉书·王充王符等传论》:“贵清静者,以席上为腐议;束名实者,以柱下为诞辞。” 李贤 注:“清静,谓道家也;席上,谓儒也。”《南史·隐逸传下·马枢》:“束名实则芻芥柱下之言,翫清虚则糠粃席上之説。” 宋 俞琰 有《席上腐谈》一书。详“ 席珍 ”。
词语解释:席下  拼音:xí xià
(1).筵席西首。《仪礼·燕礼》:“所赐者兴,受爵,降席下,奠爵,再拜稽首。” 郑玄 注:“席下,席西也。” 贾公彦 疏:“宾与卿大夫,席皆南面统於君,皆以东为上,故知席下为席西也。”
(2).对他人的敬称。 宋 王观国 《学林·朕》:“今自高而侮人则曰足下,而称尊者为座下、几下、席下、阁下。” 清 颜光敏 《颜氏家藏尺牍·致桂学博馥》:“足下、坐下、几下、席下、閤下……其义本同,而世有尊卑吉凶之别,然则拘俗不踰,在昔然矣。”
(3).卧席之下。《尔雅翼·释草三》:“芸,类豌豆作小丛生,其叶极芳香,秋后叶间微白如粉汗, 江 南人採寘席下,能去蚤虱。”
词语解释:席珍  拼音:xí zhēn
亦称“ 席上珍 ”。 《礼记·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坐席上的珍宝。比喻儒者美善的才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木鐸起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 南朝 梁 何逊 《赠族人秣陵兄弟》诗:“方成天下士,岂伊席上珍。” 唐 杜甫 《赠王侍御》诗:“出入并鞍马,光辉参席珍。” 清 钱谦益 《酬德水见赠》诗:“惭无席上珍,视彼櫝中毁。” 程善之 《革命后感事》诗:“三品席珍虚鹿币,千金市骨上 燕 臺。”
词语解释:席地  拼音:xí dì
(1).铺席于地。《南齐书·豫章王嶷传》:“朔望时节,席地香火、槃水、酒脯、乾饭、檳榔便足。”《清史稿·礼志三》:“ 世祖 奠鼎 燕京 ,定制以岁季秋朔,陈礮位 虎沟桥 沙锅村 ,席地为坛,西嚮,以八旗 汉 军都统将事。”
(2).古人铺席于地以为座,后坐在地上或以地为席称“席地”。 唐 袁郊 《甘泽谣·懒残》:“ 懒残 正拨牛粪火,出芋以啗之,良久,乃曰:‘可以席地。’”《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三人席地而坐,吃将起来。” 清 方苞 《左忠毅公逸事》:“﹝ 左光斗 ﹞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 巴金 《家》十二:“他常常在马房里和‘下人们’围着一堆火席地坐着,听他们叙说剑仙侠客的事迹。”
词语解释:席上珍  拼音:xí shàng zhēn
(1).见“ 席珍 ”。
(2).可供席上珍玩的物品。 费砚 《抚印宗派绝句》:“百炼老铁圆且润,治印能为席上珍。”
词语解释:席珍  拼音:xí zhēn
亦称“ 席上珍 ”。 《礼记·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坐席上的珍宝。比喻儒者美善的才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木鐸起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 南朝 梁 何逊 《赠族人秣陵兄弟》诗:“方成天下士,岂伊席上珍。” 唐 杜甫 《赠王侍御》诗:“出入并鞍马,光辉参席珍。” 清 钱谦益 《酬德水见赠》诗:“惭无席上珍,视彼櫝中毁。” 程善之 《革命后感事》诗:“三品席珍虚鹿币,千金市骨上 燕 臺。”
词语解释:席卷  拼音:xí juǎn
亦作“ 席捲 ”。
(1).如卷席一般。形容全部占有。《战国策·楚策一》:“虽无出兵甲,席卷 常山 之险,折天下之脊,天下后服者先亡。” 汉 贾谊 《过秦论》上:“﹝ 秦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
(2).形容尽数带走或除去。《后汉书·袁绍传》:“今 公孙瓚 南驰,陆掠北境,臣即星驾席捲,与 瓚 交锋。” 宋 苏轼 《三月六日湖成次韵》:“忽惊二十五万丈,老葑席卷苍苔空。” 宋 施彦执 《北窗炙輠》卷下:“朝廷新得 燕山 ,其仓,北人皆席捲而去。”《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两个商量出一条计策来,俟夜静更深,将店中资本席捲,双双的逃之夭夭,不知去向。”
(3).形容气势迅猛。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然 清 兵力竭,亦不能乘胜席捲而前。” 毛泽东 《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词:“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 江西 ,直捣 湘 和 鄂 。”
词语解释:席帽  拼音:xí mào
古帽名。以藤席为骨架,形似毡笠,四缘垂下,可蔽日遮颜。 晋 崔豹 《古今注·席帽》:“本古之围帽也,男女通服之。以韦之四周,垂丝网之,施以珠翠。丈夫去饰……丈夫藤席为之,骨鞔以繒,乃名席帽。” 唐 皇甫氏 《京都儒士》:“遂於壁下寻,但见席帽,半破在地。”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二:“盖国初犹袭 唐 风,士子皆曳袍重戴,出则以席帽自随。” 清 钱谦益 《客途有怀吴中故人》诗:“青袍奉母谁知子?席帽趋时自有人。”
词语解释:席门  拼音:xí mén
以席为门。语本《史记·陈丞相世家》:“家乃负郭穷巷,以弊席为门,然门外多有长者车辙。”后世以“席门”喻指清贫之家或隐者之居。《宋书·袁粲传》:“所处席门常掩,三逕裁通,虽 扬子 寂漠, 严叟 沉冥,不是过也。” 唐 袁郊 《甘泽谣·懒残》:“ 李公 潜往謁焉,望席门通名而拜。” 清 方文 《送王幼公之毘陵》诗:“席门掩穷巷,残花绽疎篱。”
词语解释:席珍  拼音:xí zhēn
亦称“ 席上珍 ”。 《礼记·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坐席上的珍宝。比喻儒者美善的才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木鐸起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 南朝 梁 何逊 《赠族人秣陵兄弟》诗:“方成天下士,岂伊席上珍。” 唐 杜甫 《赠王侍御》诗:“出入并鞍马,光辉参席珍。” 清 钱谦益 《酬德水见赠》诗:“惭无席上珍,视彼櫝中毁。” 程善之 《革命后感事》诗:“三品席珍虚鹿币,千金市骨上 燕 臺。”
词语解释:席户  拼音:xí hù
犹蓬户。指贫寒之家。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夹钟二月》:“鸞凤腾翻,诚万世之良规,但某蓆户幽人,蓬门下客。”
词语解释:席草  拼音:xí cǎo
可以编席或鞋等生活用品的草。 唐 李咸用 《和吴处士题村叟壁》:“衣蓑留冷阁,席草种閒田。”
词语解释:席下  拼音:xí xià
(1).筵席西首。《仪礼·燕礼》:“所赐者兴,受爵,降席下,奠爵,再拜稽首。” 郑玄 注:“席下,席西也。” 贾公彦 疏:“宾与卿大夫,席皆南面统於君,皆以东为上,故知席下为席西也。”
(2).对他人的敬称。 宋 王观国 《学林·朕》:“今自高而侮人则曰足下,而称尊者为座下、几下、席下、阁下。” 清 颜光敏 《颜氏家藏尺牍·致桂学博馥》:“足下、坐下、几下、席下、閤下……其义本同,而世有尊卑吉凶之别,然则拘俗不踰,在昔然矣。”
(3).卧席之下。《尔雅翼·释草三》:“芸,类豌豆作小丛生,其叶极芳香,秋后叶间微白如粉汗, 江 南人採寘席下,能去蚤虱。”
词语解释:席帆  拼音:xí fān
船帆。 唐 刘威 《宿渔家》诗:“月明何处去,片片席帆斜。” 唐 王维 《送从弟蕃游淮南》诗:“席帆聊问罪,卉服尽成擒。”
词语解释:席宾  拼音:xí bīn
(1).谓为宾客设置席位。《仪礼·乡射礼》:“乃席宾南面东上。”
(2).筵席上的宾客。 宋 苏舜钦 《与欧阳公书》:“设有自诬者,则席宾皆遭污辱矣。”
词语解释:席箕  拼音:xí jī
塞北牧草名。亦称塞芦,可饲马。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下》:“席箕,一名塞芦,生北胡地。古诗云:‘千里蓆箕草。’” 唐 李贺 《塞下曲》:“秋静是旄头,沙远席箕愁。” 唐 高骈 《边城听角》诗:“席箕风起雁声秋, 陇 水边沙满目愁。”
词语解释:席藁  拼音:xí gǎo
见“ 席槀 ”。
席藁。藁,指用禾秆编成的席子。坐卧藁上是古人请罪的一种方式,因以指请罪。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自知瀆犯天威,罪在不赦,蓆藁私室,以待斧鉞之诛。” 清 李渔 《玉搔头·极谏》:“闻得今日还要蓆藁入朝,抗颜力諍。” 清 李渔 《玉搔头·极谏》:“我儿,为父的今日蓆藁面君,危词极諫,少不得要触犯天威,定以极刑加我,我死也心甘。”
词语解释:席槁  拼音:xí gǎo
亦作“ 席藁 ”。
(1).以稿荐为坐席。古时臣下表示请罪的一种方式。亦用作居丧的礼节。《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应侯 席槀请罪。”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自知瀆犯天威,罪在不赦,席藁私室,以待斧鉞之诛。” 清 丁澎 《风霾行》:“丞相席藁请避位,帝曰咨尔言非虚。”《宋书·礼志二》:“陛下以万乘之尊,履布衣之礼,服粗席藁,水饮蔬食。”《晋书·礼志中》作“席槀”。
(2).指贫家的坐卧之具。 唐 王维 《酬诸公见过》诗:“媿无莞簟,班荆席藁。” 清 黄宗羲 《书澹斋事》:“夏则竹扇疏巾,冬则席藁败絮。”
词语解释:席子  拼音:xí zi
用芦苇、竹篾、蒲草等编成的铺垫用具。《水浒传》第二五回:“在我蓆子底下枕头边。”
词语解释:席幕  拼音:xí mù
犹言幕府座上。指旧时军政大吏的府署。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姚鹄》:“多出入当时好士公卿席幕。”
词语解释:席次  拼音:xí cì
(1).座位的次序。《孔子家语·问玉》:“席而无上下,则乱於席次矣。” 王肃 注:“乱於席上之次第。”如:代表按照指定的席次入座。
(2).坐间,坐席之上。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尔乃眉轩席次,袂耸筵上,焚芰製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
词语解释:席端  拼音:xí duān
坐席的首位。《仪礼·乡饮酒礼》:“司正升立於席端。”《礼记·曲礼上》“羣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 唐 贾公彦 疏:“古者地敷席而容四人,四人则推长者居席端。若有五人会,应一人别席,因推长者一人为异席也。”
词语解释:席宠  拼音:xí chǒng
凭借恩宠。《书·毕命》:“兹 殷 庶士,席宠惟旧,怙侈灭义,服美于人。” 孔 传:“此 殷 众士,居宠日久,怙恃奢侈,以灭德义。”《晋书·皇甫遇等传论》:“观前代人臣之事蹟多矣,若乃世道方泰,则席宠恃禄者实繁;世运既屯,则效死输忠者无几。”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遂以文字邀异遇,高官大年,席宠累代。”
词语解释:席函丈  拼音:xí hán zhàng
《礼记·曲礼上》:“若非饮食之客,则布席,席间函丈。” 孔颖达 疏:“函,容也。既来讲説,则所布两席中间相去使容一丈之地,足以指画也。”谓师生间坐位相隔一丈,便于指画。后用以指讲学。 宋 陆游 《斋中杂兴》诗之一:“成童入乡校,诸老席函丈。”
词语解释:席面  拼音:xí miàn
(1).筵席上与主人相对的客位。 宋 洪迈 《容斋五笔·斯须之敬》:“今公私宴会,称与主人对席者曰席面。古者谓之宾、谓之客是也。”
(2).筵席。 元 无名氏 《连环计》第三折:“我也备一个小小席面,管待岳丈。”《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次日, 吕玉 辞别要行。 陈朝奉 留住,另设个大席面,管待新亲家、新女壻,就当送行。”
(3).指筵席上的酒菜。《儒林外史》第三三回:“闹了一会,席面已齐, 杜少卿 出来奉席坐下,吃了半夜酒,各自散讫。” 周立波 《卜春秀》:“ 卜妈 的这一桌席面本来是够讲究、蛮丰盛的了,只有一点不称心,她的女儿无论如何也不肯出来作陪。”
词语解释:席舍
贡院中的试场座位、考舍
词语解释:席势  拼音:xí shì
倚仗势力。 唐 柳宗元 《唐故兵部郎中杨君墓碣》:“姦臣席势,威福自己。他人求附离不可得,公则却之。” 宋 叶适 《朝议大夫蒋公墓志铭》:“ 好溪 堰旁山桩篠所聚,请於朝,禁席势冒佃者。”《金史·程震传》:“时皇子 荆王 为宰相,家僮辈席势侵民。”
词语解释:席蓐  拼音:xí rù
见“ 席褥 ”。
词语解释:席褥  拼音:xí rù
亦作“ 席蓐 ”。 席与褥。泛指铺垫之具。《墨子·号令》:“城上日壹发席蓐,令相错发。”《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文公 反国至 河 ,令:‘籩豆捐之,席蓐捐之,手足胼胝、面目黧黑者后之。’”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谢恩》:“入门,并叙立於阶下,北上东向。主司列席褥,东面西向。主事揖状元已下,与主司对拜。”
词语解释:席藉  拼音:xí jiè
凭借;倚仗。《旧五代史·僭伪传三·王建》:“ 茂贞 虽常才,然名望宿素,与 朱公 力争不足,守境有餘。 韩生 所谓入为扞蔽、出为席藉是也。”
词语解释:席胜  拼音:xí shèng
犹乘胜。凭借胜利的有利形势。《汉书·蒯通传》:“ 楚 人起 彭城 ,转鬭逐北,至 滎阳 ,乘利席胜,威震天下。” 颜师古 注:“席,因也。” 唐 司空图 《纪恩门王公宣城遗事》:“今席胜而骄,谓吾城不劳而可掇,则攘臂而东,前无丝髮之碍矣。”
词语解释:席尊  拼音:xí zūn
首席。《西游记》第五回:“大圣道:‘我乃 齐天大圣 ,就请我 老孙 做个席尊,有何不可?’”
词语解释:席位  拼音:xí wèi
(1).坐位。《礼记·文王世子》:“适东序,释奠於先老,遂设三老、五更、羣老之席位焉。”
(2).指位置,岗位。亦用以指会议代表权。 康有为 《辨革命书》:“盖 欧洲 但求民权自由耳,若君则如一大席位耳,终有人领之,不必其同国也。” 巴金 《探索集·作家》:“这是新的一代作家,他们昂着头走上文学的道路,要坐上自己应有的席位。”
(3).特指议会中的席位,表示当选人数。 赵明义 《科学社会主义》第四章:“无产阶级也不会因获得多少选票和在议会中获得多少席位,就可以采取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措施。”
词语解释:席道  拼音:xí dào
谓以毯铺路。《隋书·礼仪志四》:“﹝皇后﹞到 东上阁 ,施步鄣,降车,席道以入 昭阳殿 。”
词语解释:席薪枕块  拼音:xí xīn zhěn kuài
旧时居丧者以薪草为席,以土块为枕,以示哀苦之意。《荀子·礼论》:“属茨倚庐,席薪枕块,是吉凶忧愉之情,达於居处者也。”《荀子·礼论》:“齐衰苴杖,居庐食粥,席薪枕块,是君子之所以愅诡其所哀痛之文也。”
词语解释:席门穷巷  拼音:xí mén qióng xiàng
亦作“ 席门蓬巷 ”。 形容所居之处穷僻简陋。 唐 王勃 《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席门蓬巷,佇高士之来游;丛桂幽兰,喜王孙之相对。” 唐 高适 《行路难》诗:“东邻少年安所知?席门穷巷出无车。”
词语解释:席褥  拼音:xí rù
亦作“ 席蓐 ”。 席与褥。泛指铺垫之具。《墨子·号令》:“城上日壹发席蓐,令相错发。”《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文公 反国至 河 ,令:‘籩豆捐之,席蓐捐之,手足胼胝、面目黧黑者后之。’”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谢恩》:“入门,并叙立於阶下,北上东向。主司列席褥,东面西向。主事揖状元已下,与主司对拜。”
词语解释:席门蓬巷  拼音:xí mén péng xiàng
见“ 席门穷巷 ”。
词语解释:席门穷巷  拼音:xí mén qióng xiàng
亦作“ 席门蓬巷 ”。 形容所居之处穷僻简陋。 唐 王勃 《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席门蓬巷,佇高士之来游;丛桂幽兰,喜王孙之相对。” 唐 高适 《行路难》诗:“东邻少年安所知?席门穷巷出无车。”
词语解释:席头  拼音:xí tóu
指筵席上坐在首位的贵客。《儒林外史》第五五回:“那些大户人家,冠、昏、丧、祭,乡绅堂里,坐着几个席头,无非讲的是些陞、迁、调、降的官场;就是那贫贱儒生,又不过做的是些揣合逢迎的考校。”
词语解释:席地幕天  拼音:xí dì mù tiān
以地为席以天为幕。指在露天席地而卧。 唐 韩偓 《惆怅》诗:“何如饮酒连千醉,席地幕天无所知。” 宋 陆游 《新辟小园》诗:“席地幕天君勿嘲,随宜野蔌与山肴。”
词语解释:席地而坐  拼音:xí dì ér zuò
古人习惯在地上铺席,坐在席上。后泛指坐在地上。例如:东坡命家人取酒,与陈季常就落花之下,席地而坐。——·冯梦龙《警世通言》
词语解释:席丰  拼音:xí fēng
谓饮食丰盛,生活阔绰。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臣寮雷孝友上言》:“而席丰膏粱,不学无术,任重力小,轻躁自用。” 梁启超 《为国会期限问题敬告国人》:“一届彼时,玉石同烬,而受祸最烈者,为席丰之家。”
词语解释:席履丰厚  拼音:xí lǚ fēng hòu
见“ 席丰履厚 ”。
词语解释:席丰履厚  拼音:xí fēng lǚ hòu
亦作“ 席履丰厚 ”。
(1).谓生活好,福泽厚。 清 张英 《聪训斋语》下:“ 王 谢 子弟,席丰履厚,田庐僕役,无一不具。” 清 冯桂芬 《薄斐君遗文序》:“君少颖悟,美风仪,席履丰厚。”
(2).指阔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南洋兵船虽然不少,叵奈管带的一味知道营私舞弊,那里还有公事在他心上。你看他们带上几年兵船,就都一个个的席丰履厚起来,那里还肯去打仗!”
词语解释:席屋  拼音:xí wū
用席搭盖的简易房子。《宋史·滕元发传》:“时 淮南 、 京东 飢, 元发 虑流民且至,将蒸为癘疫,先度城外废营地,召諭富室,使出力为席屋,一夕成二千五百间,井灶器用皆具。”
词语解释:席不暇暖  拼音:xí bù xiá xuān
见“ 席不暇暖 ”。
谓席子未及坐暖即离去。形容忙于奔走,无时间久留。
词语解释:席丰履厚  拼音:xí fēng lǚ hòu
亦作“ 席履丰厚 ”。
(1).谓生活好,福泽厚。 清 张英 《聪训斋语》下:“ 王 谢 子弟,席丰履厚,田庐僕役,无一不具。” 清 冯桂芬 《薄斐君遗文序》:“君少颖悟,美风仪,席履丰厚。”
(2).指阔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南洋兵船虽然不少,叵奈管带的一味知道营私舞弊,那里还有公事在他心上。你看他们带上几年兵船,就都一个个的席丰履厚起来,那里还肯去打仗!”
词语解释:席包  拼音:xí bāo
以苇席或高粱篾席缝制成的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二回:“登时把 镇江府 城厢内外各麻包店的麻包、席包带个一空。”
词语解释:席号  拼音:xí hào
以草席临时搭造的号房。 明 阮大鋮 《燕子笺·开试》:“坐满了怎么处,也罢,到这边蓆号坐。”
词语解释:席具  拼音:xí jù
铺垫用具。 晋 陆云 《与平原书》:“一日案行,并视 曹公 器物牀荐席具,有寒夏被七枚。”
词语解释:席帽离身  拼音:xí mào lí shēn
宋 李巽 年轻时累举不第,其乡人讽嘲曰:“ 李秀才 应举,空去空回,知席帽甚时得离身?”后 李巽 仕至度支郎中,遗乡人诗曰:“当年踪跡困泥尘,不意乘时亦化鳞。为报乡閭亲戚道,如今席帽已离身。”事见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二。后即因以“席帽离身”指读书人应科举考试及第做官。
词语解释:席篾儿  拼音:xí miè ér
即细篾儿。用苇子、竹子、高粱秆等的皮劈开而成的细长的薄片,用来编席、篓子、草帽等。《金瓶梅词话》第八六回:“那个长将蓆篾儿支着眼。”《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你倒是揭起炕毡子来,把那蓆篾儿给我撅一根来罢。”
词语解释:席苫  拼音:xí shān
谓坐卧于草荐上。古代居丧的礼节。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郗公 亡, 翼 为 剡县 ,解职归,席苫於公灵牀头,心丧终三年。”
词语解释:席荐  拼音:xí jiàn
席子和草荐。亦泛指铺垫物。《仪礼·士昏礼》:“妇席荐饌於房。” 贾公彦 疏:“但醴妇时,唯席与荐,无俎。”《宋史·职官志五》:“内柴炭库,掌诸薪火,以给宫娥及宿卫班直军士薪炭席荐之物。” 元 李五 《虎头牌》第二折:“到如今枕着一块半头砖,土炕上、土炕上弯着片破席荐,畅好是恓惶也波天!”
草席。《韩非子·存韩》:“ 韩 事 秦 三十餘年,出则为扞蔽,入则为蓆荐。”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二折:“天色已晚,这些时再无去处,借一领蓆荐儿来,外间里宿到天明,我便去也。”
词语解释:席梦思  拼音:xí mèng sī
张簧床垫
词语解释:席纠  拼音:xí jiū
唐 人宴饮时以一人为录事,执行酒令,称席纠,亦称酒纠。 唐 孙棨 《北里志·天水仙哥》:“ 天水仙哥 ,字 絳真 ,住於南曲中,善谈謔,能歌令,常为席纠,宽猛得所。” 唐 孙棨 《北里志·郑举举》:“ 郑举举 者,居曲中,亦善令章,尝与 絳真 互为席纠。”
词语解释:席扉  拼音:xí fēi
即席门。喻家贫。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 长卿 所以解犊鼻而拥朱旄, 曲逆 所以下席扉而享茅土。”
词语解释:席珍待聘  拼音:xí zhēn dài pìn
席珍:席上之珍,喻指儒家名流。《礼记·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旧指怀才待用
词语解释:席篾  拼音:xí miè
用来编席子、篓子等的细长薄片,用苇子、竹子、高梁杆等劈开而成
词语解释:席槁  拼音:xí gǎo
亦作“ 席藁 ”。
(1).以稿荐为坐席。古时臣下表示请罪的一种方式。亦用作居丧的礼节。《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应侯 席槀请罪。”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自知瀆犯天威,罪在不赦,席藁私室,以待斧鉞之诛。” 清 丁澎 《风霾行》:“丞相席藁请避位,帝曰咨尔言非虚。”《宋书·礼志二》:“陛下以万乘之尊,履布衣之礼,服粗席藁,水饮蔬食。”《晋书·礼志中》作“席槀”。
(2).指贫家的坐卧之具。 唐 王维 《酬诸公见过》诗:“媿无莞簟,班荆席藁。” 清 黄宗羲 《书澹斋事》:“夏则竹扇疏巾,冬则席藁败絮。”
词语解释:席盖  拼音:xí gài
坐席与障雨用的盖。《礼记·曲礼下》:“龟筴、几杖、席盖、重素、袗絺綌,不入公门。” 孙希旦 集解:“席,坐席也。朝内卿大夫视事之室,盖有君所常设之席,故不可持席以入,嫌其自表异也。盖以御雨,亦以表尊,朝位在庭,雨则废持盖,嫌其表尊也。”一说谓丧车盖。参阅《礼记·曲礼下》 郑玄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