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霁去声 婿[qì,契约][详注1][jì,渡也][jì]羿[mèi][shuì,游说][jì][nì,拘泥][xiè][详注2][dài][qì][详注3][详注4][音翳。咽痛][详注5][dì][qì,以女妻人]濿[lì][详注6][详注7][详注8][jì]丿


注1:离 音荔。《广韵》去也。《书·胤征》畔官离次。《礼·曲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又与荔同。《司马相如·上林赋》答沓离支。《注》晋灼曰:离支,大如鸡子,皮粗,剥去皮,肌如鸡子,中黄,味甘多酢少。又《广韵》《集韵》《韵会》音丽。《礼·月令》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注》离,读如俪偶之俪,宿俪谓其属。冯相氏保章氏掌天文者,相与宿偶,当审伺候,不得过差也。《释文》离,吕计反。偶也。
注2:哕 huì,音翙。《玉篇》鸟鸣也。《诗·小雅》鸾声哕哕。
注3:揭 音憩。亦高举也。 又褰衣涉水,由膝以下也。《诗·邶风》浅则揭。《尔雅·释水》揭者,揭衣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涉冰揭河。 又《集韵》其例切,音偈。揭阳,县名。《前汉·地理志》南海郡揭阳县。
注4:切 音砌。众也。又一切,大凡也。《前汉·平帝纪》一切满秩如真。《注》师古曰:一切者,权时之事,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齐,不顾长短纵横,故言一切。又《韵补》砌或作切。《张衡·西京赋》设切厓隒。李善注:古字通。又叶音刺,与刺通。《仪礼注》采时世之诗为乐歌,所以通情相风切也。
注5:题 音第。视也。《诗·小雅》题彼脊令。《传》题,视也。《孔子·丘陵歌》题彼泰山。
注6:蹶 音刿。《尔雅·释诂》蹶,动也。蹶蹶,敏也。《诗·唐风》良士蹶蹶。《传》动而敏於事。《释文》蹶,俱卫反。又《大雅》文王蹶厥生。《传》蹶,动也。《释文》蹶,俱卫反。又《礼·曲礼》足毋蹶。《注》行遽。又《孔子閒居》子夏蹶然而起。
注7:浙 《集韵》征例切,音制。通作浙。亦作制。义同。
注8:欐 《唐韵》《集韵》《韵会》郎计切《正韵》力霁切,音例。梁栋别名。《列子·汤问篇》雍门鬻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共150,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帝乡帝王州帝德帝功帝闲帝侧帝君帝则
帝王帝居帝宫帝书帝制帝国帝胄帝位
帝城帝都帝道帝关帝州帝晖帝网帝文
帝子帝家帝师帝孙帝辇帝轩帝藉帝箓
帝里帝座帝图帝宅帝学帝载帝容帝闉
帝所帝业帝宸帝室帝皇帝羓帝星帝阁
帝力帝庭帝阙帝坐帝猷帝郊帝丘帝母
帝京帝台帝聪帝释帝廷帝垣帝谟帝天
帝阍帝女帝青帝祉帝服帝典帝傅帝迹
帝命帝畿帝车帝籍帝宇帝秦帝纮帝策

词语解释:帝乡  拼音:dì xiāng
(1).天宫;仙乡。《庄子·天地》:“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文选·鲍照〈舞鹤赋〉》:“去帝乡之岑寂,归人寰之喧卑。” 刘良 注:“帝乡,天帝之乡也。” 宋 王安石 《和韩子华斋居晚兴》诗:“追攀坐嘆风尘隔,空听钧天梦帝乡。” 郁达夫 《金丝雀》诗之二:“早知骨里藏红豆,悔驾天风出帝乡。”
(2).京城;皇帝居住的地方。 唐 杜甫 《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衣冠是日朝天子,草奏何时入帝乡。” 清 顾炎武 《京阙篇》:“帝乡秋惝怳,天闕岁峥嶸。” 郑泽 《有寄》诗:“昨夜春风归帝乡,杏花依约出东墙。”
(3).帝王的故乡。《后汉书·刘隆传》:“ 河南 帝城,多近臣; 南阳 帝乡,多近亲。”《陈书·吴明彻传》:“世祖谓 明彻 曰:‘ 吴兴 虽郡,帝乡之重,故以相授,君其勉之!’”
词语解释:帝王  拼音:dì wáng
(1).泛指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庄子·天道》:“夫帝王之德,以天地为宗。” 汉 贾谊 《过秦论》:“ 秦王 之心,自以为 关中 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清 唐甄 《潜书·室语》:“自 秦 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2).五帝和三王的并称。《庄子·秋水》:“帝王殊禪,三代殊继。” 成玄英 疏:“帝,五帝也。王,三王。三代, 夏 、 殷 、 周 。”《史记·商君列传》:“吾説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
词语解释:帝城  拼音:dì chéng
京都;皇城。《汉书·陈咸传》:“即蒙 子公 力,得入帝城,死不恨。” 唐 王维 《奉和圣制春望之作应制》:“云里帝城双凤闕,雨中春树万人家。” 明 陈束 《都下秋雨夜饮王子长宅》诗:“安知非梦寐,相对帝城阴。”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少妇昨宵家书到,催君迎看帝城花。”
词语解释:帝子  拼音:dì zǐ
(1).指 娥皇 、 女英 。传说为 尧 的女儿。《楚辞·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王逸 注:“帝子,谓 尧 女也。” 南朝 齐 谢朓 《新亭渚别范零陵》诗:“ 洞庭 张乐地, 瀟湘 帝子游。” 明 徐祯卿 《古意》诗:“帝子葬何处, 瀟湘 云正深。” 毛泽东 《答友人》诗:“ 九嶷山 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参见“ 帝娥 ”。
(2).帝王之子。 唐 王勃 《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 长江 空自流。” 唐 吕岩 《敲爻歌》:“且饶帝子共王孙,须去繁华銼鋭分。”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尊敬师傅》:“ 太宗 谓尚书左僕射 房玄龄 曰:古来帝子,生於深宫,及其成人,无不骄逸。”
词语解释:帝娥  拼音:dì é
指 帝尧 二女。古代传说 舜 死于 苍梧 ,二妃 娥皇 、 女英 ( 帝尧 之女)寻至南方,死于 江 湘 之间,为 湘水 女神。 唐 李群玉 《王内人琵琶引》:“ 嬴女 停吹 降浦 簫, 帝娥 净掩空波瑟。”
词语解释:帝里  拼音:dì lǐ
犹言帝都,京都。《晋书·王导传》:“ 建康 ,古之 金陵 ,旧为帝里,又 孙仲谋 、 刘玄德 俱言王者之宅。” 唐 李百药 《赋得魏都》诗:“帝里三方盛,王庭万国来。” 明 张居正 《祭封一品严太夫人文》:“跂予望之, 章江 之陬;白云紫气,帝里皇州。” 清 金人瑞 《春感》诗之一:“忽承帝里来知己,传道臣名达圣人。”
词语解释:帝所  拼音:dì suǒ
天帝或天子居住的地方。《史记·赵世家》:“ 简子 寤,语大夫曰:‘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於钧天。’” 南朝 梁 沉约 《三朝雅乐歌·寅雅》:“礼莫违,乐具举;延藩辟,朝帝所。”《新唐书·裴矩传》:“蛮夷嗟咨,谓中国为‘仙宸帝所’。” 宋 苏辙 《司马公挽词》:“封章留帝所,德泽在人心。” 宋 李清照 《渔家傲》词:“彷彿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词语解释:帝力  拼音:dì lì
(1).帝王的作用或恩德。《汉书·张耳传》:“且先王亡国,赖皇帝得復国,德流子孙,秋豪皆帝力也。” 唐 高适 《别杨山人》诗:“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 宋 范仲淹 《寄赠林逋处士》诗:“未能忘帝力,犹待补天均。”
(2).指皇权统治。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普式庚 少时欲畔帝力,一举不成,遂以鎩羽。”
词语解释:帝京  拼音:dì jīng
帝都;京都。《汉武故事》:“上幸 河东 ,欣言中流,与群臣饮宴,顾视帝京,乃自作《秋风辞》。” 唐 白居易 《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謫居卧病 潯阳 城。” 明 边贡 《重赠吴国宾》诗:“休把客衣轻浣濯,此中犹有帝京尘。” 清 黄景仁 《都门秋思》诗:“帝京欲赋惭才思,自掩萧斋著恼公。”
词语解释:帝阍  拼音:dì hūn
(1).古人想象中掌管天门的人。《楚辞·离骚》:“吾令帝閽开关兮,倚閶闔而望予。” 王逸 注:“帝,谓天帝也;閽,主门者。”《文选·张衡〈思玄赋〉》:“叫帝閽使闢扉兮,覿天皇于琼宫。” 吕延济 注:“帝,天也;閽,守门人。” 周泳 《秋怀》诗:“长人千仞索人魂,欲驾玉蚪诉帝閽。”
(2).天门,天帝的宫门。《文选·扬雄〈甘泉赋〉》:“选 巫咸 兮叫帝閽,开天庭兮延羣神。” 李善 注引 服虔 曰:“令 巫祝 叫呼天门也。” 清 黄遵宪 《庚辰诸君子约游赋此》诗:“高山九郎好痛哭,相继呼天叩帝閽。”
(3).宫门,禁门。 前蜀 韦庄 《夏初与侯补阙有约遽闻捐馆成长句四韵吊之》:“本约同来謁帝閽,忽随川浪去东奔。”《旧唐书·韩思复传》:“夫帝閽九重,涂远千里,故借天下之耳以听,听无不聪。” 宋 黄庭坚 《次韵宋楙宗雪后书怀》:“ 汉 家太史 宋 公孙,漫逐班行謁帝閽。”
词语解释:帝命  拼音:dì mìng
(1).犹天命。天帝的意志。《诗·大雅·文王》:“有 周 不显,帝命不时。”
(2).天子的命令。《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夔 典乐,和神人; 龙 作纳言,出入帝命。” 南朝 宋 颜延之 《祭屈原文》:“惟 有宋 五年月日, 湘州 刺史 吴郡 张邵 恭承帝命,建旟旧 楚 ,访怀沙之渊,得捐珮之浦。” 明 刘基 《官箴上》:“慈匪予爱,帝命溥时;威匪予憎,国有恒规。”
词语解释:帝王州  拼音:dì wáng zhōu
帝王居住的地方。亦用指京都。 南朝 齐 谢朓 《入朝曲》:“ 江 南佳丽地, 金陵 帝王州。”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六:“回首可怜歌舞地, 秦中 自古帝王州。”
词语解释:帝居  拼音:dì jū
天帝、天子所居之处。亦指京都。《文选·扬雄〈甘泉赋〉》:“配帝居之 悬圃 兮,象 泰壹 之威神。” 张铣 注:“ 悬圃 在 崑崙山 上,天帝所居处也。”《文选·张衡〈西京赋〉》:“重门袭故,姦宄是防,仰福帝居,阳曜阴藏。” 薛综 注:“帝居,谓 太微宫 ,五帝所居。” 南朝 陈后主 《入隋侍宴应诏》诗:“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
词语解释:帝都  拼音:dì dū
京城;京都。 汉 徐干 《中论·考伪》:“居必人才,游必帝都。” 唐 李白 《哭晁卿衡》诗:“ 日本 晁卿 辞帝都,征帆一片绕 蓬壶 。” 鲁迅 《花边文学·“京派”与“海派”》:“ 北京 是 明 清 的帝都。”
词语解释:帝家  拼音:dì jiā
京都。亦用以指皇宫。 唐 李商隐 《隋宫》诗:“ 紫泉 宫殿锁烟霞,欲取 芜城 作帝家。” 宋 欧阳修 《千叶红梨花》诗:“从来奇物产天涯,安得移根植帝家。”
词语解释:帝座  拼音:dì zuò
(1).帝王的座位。 晋 陆机 《辩亡论上》:“旋皇舆於夷庚,反帝座乎紫闥。”
(2).亦作“ 帝坐 ”。古星名。属天市垣。即武仙座α星。 战国 甘德 石申 《星经》:“帝座一星在市中,神农所贵,色明润。”《后汉书·襄楷传》:“荧惑入太微,犯帝坐。” 宋 王安石 《和吴冲卿集禧斋词》:“帝坐遥临物,星图俯映人。” 清 龚自珍 《夜坐》诗:“一山突起邱陵妬,万籟无言帝坐灵。”
词语解释:帝业  拼音:dì yè
帝王的事业;建立王朝的事业。 秦 李斯 《谏逐客书》:“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 秦 成帝业。” 唐 章碣 《焚书坑》诗:“竹帛烟销帝业虚, 关 河 空锁 祖龙 居。” 清 管同 《范增论》:“英杰之主,崛起草莱,唾手而成帝业。” 郁达夫 《自万松岭至凤山门怀古有作》诗:“五百年间帝业微, 钱塘 潮不上渔磯。”
词语解释:帝庭  拼音:dì tíng
(1).天庭。《书·金縢》:“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尔子孙于下地。” 孔 传:“汝元孙受命於天庭为天子。”
(2).宫廷;朝廷。 汉 班昭 《大雀赋》:“翔万里而来游,集帝庭而止息。”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俞往钦哉之授,并陈辞帝庭,匪假书翰。”
(3).祭天神之廷。《汉书·郊祀志上》:“鼎宜视宗禰庙,臧於帝庭,以合明应。” 颜师古 注:“帝庭, 甘泉 天神之庭。”
词语解释:帝台  拼音:dì tái
(1).古代神话中的神仙名。《山海经·中山经》:“﹝ 休与山 ﹞上有石焉,名曰 帝臺 之棋,五色而文,其状如鶉卵。 帝臺 之石,所以祷百神者也。” 郭璞 注:“ 帝臺 ,神人名。”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覲 王母 於 崑墟 ,要 帝臺 於 宣岳 。”
(2).犹帝阙。 唐 骆宾王 《和孙长史秋日卧病》诗:“ 霍 第疏天府, 潘 园近帝臺。” 宋 范仲淹 《送江南运使张傅度支》诗:“启心知有嘉謨在,足乱云霓忆帝臺。”
词语解释:帝女  拼音:dì nǚ
(1).天帝与传说中的古帝之女。指天帝之女 瑶姬 。《山海经·中山经》:“又东二百里,曰 姑媱 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 女尸 。”《文选·江淹〈潘黄门悼亡〉诗》:“我慙北海术,尔无帝女灵。” 李善 注:“《宋玉集》云: 楚襄王 与 宋玉 游於 云梦 之野,望 朝云 之馆,有气焉。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此是何气也? 玉 对曰:昔先王游於 高唐 ,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自云:我帝之季女,名曰 瑶姬 ,未行而亡,封於 巫山 之臺,闻王来游,愿荐枕席。”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 丹山 西即 巫山 者也,有帝女居焉。”
(2).天帝与传说中的古帝之女。指 炎帝 之女 精卫 。 唐 顾况 《送从兄使新罗》诗:“帝女飞衔石,鮫人卖泪綃。”
(3).天帝与传说中的古帝之女。指帝 尧 的二女 娥皇 、 女英 ,嫁于 舜 ,即 湘妃 。 南朝 梁 吴均 《登二妃庙》诗:“朝云乱入目,帝女 湘 川宿。” 唐 赵彦昭 《奉和幸安乐公主庄应制》:“灵泉巧凿天孙渚,孝笋能抽帝女枝。” 宋 梅尧臣 《送宁乡令张沆》诗:“竹存帝女啼,夔学 林 雍 鑋。”
(4).帝王之女。 南朝 齐 王俭 《国史条例议》:“又立《帝女传》,亦非浅识所安。” 唐 袁不约 《长安夜游》诗:“凤城连夜九门通,帝女皇妃出 汉 宫。”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一:“﹝ 毕太夫人 ﹞偶咏梅云:‘出身首荷东皇赐,点额亲添帝女装。’”
词语解释:帝畿  拼音:dì jī
犹京畿。指京都或京都及其附近地区。 汉 班固 《西都赋》:“是故横被六合,三成帝畿; 周 以龙兴, 秦 以虎视。” 唐 杜审言 《赠苏味道》诗:“舆驾还京邑,朋游满帝畿。”《三国演义》第七一回:“献馘功勋重,开疆展帝畿。”《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扫荡残胡立帝畿,龙翔凤舞势崔嵬。”
词语解释:帝德  拼音:dì dé
天子的德性。《吕氏春秋·古乐》:“ 帝舜 乃令 质 修《九招》《六列》《六英》,以明帝德。”《后汉书·宦者传论》:“其后 弘恭 、 石显 以佞险自进,卒有 萧 周 之祸,损秽帝德焉。”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明武宗遗事》:“ 明武宗 皇帝,亦一代英主也,惟好嬉戏,有亏帝德。”
词语解释:帝宫  拼音:dì gōng
(1).天宫。《庄子·知北游》:“反於帝宫,见 黄帝 而问焉。”《楚辞·刘向〈九叹·远游〉》:“排帝宫与 罗囿 兮,升 县圃 以眩灭。” 王逸 注:“言遂排开天帝之宫。”
(2).京都。《文选·潘岳〈悼亡诗〉之三》:“谁谓帝宫远,路极悲有餘。” 刘良 注:“帝宫,帝城。”
(3).星官名。指太微垣。《后汉书·苏竟传》:“太白、辰星自亡 新 之末,失行筭度,以至于今,或守东井,或没羽林,或裴回藩屏,或躑躅帝宫。” 王念孙 《读书杂志馀编·后汉书》“或裴回藩屏或躑躅帝宫”:“北宸在紫宫之中,与左右两藩皆非黄道所经,太白、辰星无缘到此。今案帝宫谓太微宫。藩屏谓太微之两藩,皆五星所经也。”
词语解释:帝道  拼音:dì dào
(1).古指理想的帝王治国之道。《庄子·天道》:“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史记·商君列传》:“吾説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 唐 王翰 《奉和圣制乐游园宴》:“未极人心畅,如何帝道明。”
(2).帝位。
词语解释:帝师  拼音:dì shī
(1).帝王的老师。《史记·留侯世家》:“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於 良 足矣。”《汉书·朱云传》:“至 成帝 时,丞相故 安昌侯 张禹 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 唐 李咸用 《题陈处士山居》诗:“樵童牧竖劳相问,巖穴从来出帝师。” 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张公神道碑》:“五世食 韩 ,并为正卿,厥生帝师,首造大 汉 。”
(2). 元 僧官名。 元 制,皇帝即位初,例从梵僧受佛戒,故历朝皆尊一僧为帝师。帝师兼领宣政院,管理全国佛教和藏族地区政教事务。《元史·世祖纪一》:“以梵僧 八合思八 为帝师,授以玉印,统释教。”参阅《元史·释老传·八思巴》
(3).古星名。《晋书·天文志上》:“五诸侯五星,在东井北……一曰帝师,二曰帝友,三曰三公,四曰博士,五曰太史。”
词语解释:帝图  拼音:dì tú
(1).帝王治国的谋略。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有 宋 函 夏 ,帝图弘远, 高祖 以圣武定鼎,规同造物。”《北齐书·儒林传赞》:“帝图杂霸,儒风未纯。”
(2).引申为帝业。 唐 李白 《大庭库》诗:“帝图终冥没,叹息满山川。”《旧唐书·敬晖传》:“属以帝图伊始,务静狴牢,所以久以含容,未能暴诸遐邇。”
(3).指帝王应天命的图箓。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平等寺》:“天命至重,历数匪轻,自非德协之才,功济四海,无以入选帝图,允当师锡。”《元史·世祖纪四》:“握乾符而起朔土,以神武而膺帝图。”
(4).犹帝位。《旧唐书·外戚传·武延基》:“ 则天皇后 临御帝图,明目达聪,躬亲庶绩。”
词语解释:帝宸  拼音:dì chén
帝王的宫殿。 唐 李商隐 《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诗:“沦謫千年别帝宸,至今犹识 蕊珠 人。”
词语解释:帝阙  拼音:dì quē
(1).皇城之门。 南朝 梁 沉约 《为柳兖州世隆上旧宫表》:“故能属輦道於天阶,命帝闕於霄路。” 唐 骆宾王 《宿温城望军营》诗:“兵符关帝闕,天策动将军。”
(2).指京城。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蟾宫客,赴帝闕,相送临郊野。”
词语解释:帝聪  拼音:dì cōng
帝王的听闻。 唐 章碣 《赠边将》诗:“行收部落归天闕,旋进封疆入帝聪。”《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贤声愈著,直达帝聪。”
词语解释:帝青  拼音:dì qīng
(1).佛家所称的青色宝珠。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二三:“帝青,梵言‘因陀罗尼罗目多’,是帝释寳,亦作青色,以其最胜,故称帝释青……目多,此云珠,以此寳为珠也。”
(2).指青天,碧空。 宋 王安石 《古意》诗:“帝青九万里,空洞无一物。” 宋 刘克庄 《满江红》词:“九万里,纤云收尽,帝青空阔。” 明 唐寅 《与朱彦明诸子同游保俶寺》诗:“登高新酒倾酇白,吊古空山涌帝青。”
词语解释:帝车  拼音:dì chē
(1).即北斗星。《史记·天官书》:“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 唐 李白 《闻李太尉出征东南》诗:“帝车信廻转,河汉復纵横。” 清 钱谦益 《新阡八景·石城开障》诗:“错列垣墻天市近,縈廻阁道帝车行。”
(2).帝王所乘之车。 唐 苏颋 《奉和圣制途次旧居》:“府吏趋神扆,乡耆捧帝车。”
词语解释:帝功  拼音:dì gōng
帝王的功业。 汉 班固 《东都赋》:“分州土,立市朝,作舟舆,造器械,斯乃 轩辕氏 之所以开帝功也。” 晋 陆机 《吴趋行》:“王迹隤阳九,帝功兴四遐。”
词语解释:帝书  拼音:dì shū
道教传说中指天书之类。《云笈七籤》卷七:“皇文帝书,皆出自然。”
词语解释:帝关  拼音:dì guān
天帝、天子的宫门。 南朝 梁 江淹 《倡妇自悲赋》:“於是怨帝关之遂岨,悵平原之何极。” 唐 张乔 《哭陈陶》诗:“神理今难问,予将叫帝关。”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四:“‘冰’字 唐 书音作去声。 欧阳文忠公 诗乃有‘独宿冰厅梦帝关。’,冰字作平声用。”
词语解释:帝孙  拼音:dì sūn
星名。即织女星。一称天孙。《红楼梦》第七六回:“犯斗邀牛女,乘槎访帝孙。”
词语解释:帝宅  拼音:dì zhái
皇都;皇宫。《后汉书·南匈奴传论》:“降及后世,翫为常俗,终於吞噬神乡,丘墟帝宅。” 唐 骆宾王 《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诗:“ 洛水 傍连帝城侧,帝宅层甍垂凤翼。”
词语解释:帝室  拼音:dì shì
皇室;皇族。《汉书·翟方进传》:“天降威明,用寧帝室。”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公为帝室重臣,须以收罗豪杰为心,不宜踞见宾客。” 清 唐甄 《潜书·鲜君》:“世族贵家,其子孙鲜有贤者。何况帝室富贵,生习骄恣,岂能成贤!”
词语解释:帝坐  拼音:dì zuò
见“ 帝座 ”。
词语解释:帝座  拼音:dì zuò
(1).帝王的座位。 晋 陆机 《辩亡论上》:“旋皇舆於夷庚,反帝座乎紫闥。”
(2).亦作“ 帝坐 ”。古星名。属天市垣。即武仙座α星。 战国 甘德 石申 《星经》:“帝座一星在市中,神农所贵,色明润。”《后汉书·襄楷传》:“荧惑入太微,犯帝坐。” 宋 王安石 《和吴冲卿集禧斋词》:“帝坐遥临物,星图俯映人。” 清 龚自珍 《夜坐》诗:“一山突起邱陵妬,万籟无言帝坐灵。”
词语解释:帝释  拼音:dì shì
亦称“ 帝释天 ”。 佛教护法神之一。佛家称其为三十三天(忉利天)之主,居 须弥山 顶 善见城 。梵文音译名为 释迦提桓因陀罗 。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山慧远法师诔》:“人天感悴,帝释动怀。” 南朝 梁简文帝 《大法颂》:“忉利照园之东,帝释天城之北。”《水浒传》第六回:“诸天坏损,怀中鸟雀营巢;帝释欹斜,口内蜘蛛结网。” 明 屠隆 《綵毫记·脱靴捧砚》:“仙宫寳嵌妆,帝释珠交网。”
词语解释:帝祉  拼音:dì zhǐ
上天或皇帝的福祐。《诗·大雅·皇矣》:“既受帝祉,施于孙子。” 郑玄 笺:“帝,天也;祉,福也。” 晋 陆机 《赠冯文罴迁斥丘令》诗:“乃眷北徂,对扬帝祉。”
词语解释:帝籍  拼音:dì jí
(1).皇室的谱录。《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元暐墓志》:“盛烈高功,焕於帝籍。”
(2).皇室所藏的图书典籍。《周书·史宁陆腾等传论》:“席卷 巴 梁 ,则功著铭典;云撤 江 汉 ,则声留帝籍。” 唐 白居易 《病中辱张常侍题集贤院诗因以继和》:“图书皆帝籍,寮友尽仙才。”
(3).见“ 帝藉 ”。
词语解释:帝藉  拼音:dì jiè
亦作“ 帝籍 ”。 天子象征性的亲耕之田。《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天子亲载耒耜,措之于参保介之御间,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藉。” 孙希旦 集解:“天子藉田千亩,收其穀为祭祀之粢盛,故曰帝藉。”《淮南子·时则训》:“举五穀之要,藏帝藉之收於神仓。” 汉 张衡 《东京赋》:“躬三推於天田,修帝籍之千亩。” 宋 黄庭坚 《同钱志仲饭籍田钱孺文官舍》诗:“帝籍开千亩,农功先九州。”
词语解释:帝闲  拼音:dì xián
皇帝的马厩。 南朝 宋 谢庄 《舞马赋应诏》:“辉大驭於国皁,賁上襄於帝闲。” 宋 陆游 《蒙恩奉祠桐柏》诗:“羈鸿但自思烟渚,病驥寧容著帝闲。”
词语解释:帝制  拼音:dì zhì
(1).皇帝的仪制。《史记·南越列传》:“皇帝,贤天子也。自今以后,去帝制黄屋左纛。”《汉书·贾谊传》:“若此诸王,虽名为臣,实皆有布衣昆弟之心,虑亡不帝制而天子自为者。” 颜师古 注:“言诸侯皆欲同皇帝之制度,而为天子之事。” 唐 王勃 《倬彼我系》诗:“爰述帝制,大蒐王道。”
(2).指朝廷的法制。《鹖冠子·泰录》:“圣道神方,要之极也;帝制神化,治之期也。”《宋书·谢晦传》:“参谋猷於创物,赞帝制於宏纲。” 宋 陆游 《贺谢提举启》:“伏审显膺帝制,起拥使华。”
(3).君主专制政体。 王德钟 《十九岁述怀》诗:“未溺死灰仍帝制,难将热血换民权。” 毛泽东 《纪念孙中山先生》:“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
词语解释:帝州  拼音:dì zhōu
指京都。 唐 牟融 《送沉侯之京》诗:“悠悠旌旆出东楼,特出仙郎上帝州。”
词语解释:帝辇  拼音:dì niǎn
天帝或皇帝之车。 南朝 梁 刘孝威 《乌生八九子》诗:“高飞帝輦侧,远託日轮中。” 唐 苏瓌 《兴庆池侍宴应制》诗:“瑞凤飞来随帝輦,祥鱼出戏跃王舟。”
词语解释:帝学  拼音:dì xué
即国学。国家所设立的学校。《孔丛子·问军礼》:“天子使有司以特牲告社,告以所征之事而受命焉,奠于帝学以受成。”《文选·蔡邕〈郭有道碑文〉》:“遂考览六经,探综图纬;周流华夏,随集帝学。” 李周翰 注:“帝学,国学也。”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楔子:“为此来就帝学,未及数年,选居上馆,声动朝廷。”
词语解释:帝皇  拼音:dì huáng
(1).天帝。《晋书·文苑传·成公绥》:“帝皇坐於紫宫,辅臣列於文昌。”《隋书·天文志上》:“紫宫为帝皇之居,太微为五帝之坐。”
(2).天子,皇帝。 汉 张衡 《西京赋》:“方今圣上,同天号于帝皇,掩四海而为家。”《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序》:“女闻之,以为帝皇下令,不可违信,因请行。帝不得已,乃以女配 槃瓠 。”《宋书·武帝纪中》:“盖闻天生蒸民,树之以君;帝皇寄世,实公四海。”
(3).三皇与五帝的合称。《风俗通·皇霸》:“履至尊而制六合,兼帝皇而威四海。” 宋 王禹偁 《官酝》诗:“榷酤夺人利,取钱入官屋;古今事相倍,帝皇道难復。” 清 顾炎武 《咏史》诗:“ 秦政 灭六国,自谓过帝皇。岂知 渔阳 卒,狐鸣丛祠旁。”
词语解释:帝猷  拼音:dì yóu
帝王治国之道。《后汉书·蔡邕传》:“皇道惟融,帝猷显丕;汦汦庶类,含甘吮滋。” 晋 庾阐 《乐贤堂颂》:“洋洋帝猷,恢恢天造;思乐云基,克配祖考。” 南朝 梁 沉约 《梁三朝雅乐歌·俊雅》:“ 汉 之得人,帝猷乃理。”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近日典掌誥命,多不得其人,如 陈 某 王 某 许 某……此三人者,恐不足以发挥帝猷,号令四海。”
词语解释:帝廷  拼音:dì tíng
(1).朝廷。《史记·孝武本纪》:“鼎宜见於祖禰,藏於帝廷,以合明应。” 宋 苏辙 《贺张宣徽知青州启》:“伏审入覲帝廷,荣加使秩,遂解南籥,作镇东藩。”
(2).古天文学上指太微垣。《史记·天官书》:“大角者,天王帝廷。其两帝各有三星,鼎足句之,曰摄提。”《汉书·李寻传》:“少微处士,为比为辅,故次帝廷,女宫在后。”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言少微四星在太微次。太微为天帝廷。女宫谓轩辕星也。”
词语解释:帝服  拼音:dì fú
天帝或天子的服饰。《楚辞·九歌·云中君》:“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王逸 注:“帝,谓五方之帝也。言天尊云神使之乘龙,兼衣青黄五采之色,与五帝同服也。” 汉 贾谊 《新书·孽产子》:“今贵人大贾屋壁得为帝服;贾妇优倡下贱产子得为后饰。”《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九·梁小庙乐歌》:“皇情乃慕,帝服来尊。”
词语解释:帝宇  拼音:dì yǔ
(1).帝王的殿宇。《文选·左思〈魏都赋〉》:“翼翼京室,耽耽帝宇。” 张载 注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 阳球 为司隶校尉,虎视帝宇。”
(2).泛指宫苑。 唐 欧阳詹 《曲江池记》:“涵虚抱景,气象澄鲜,则藻饰神州,芳荣帝宇也。”
(3).指天下,国家。《晋书·乐志下》:“鲸鲵既平,功冠帝宇。”
词语解释:帝侧  拼音:dì cè
天帝、天子的近旁。《史记·赵世家》:“吾见儿在帝侧,帝属我一翟犬。” 汉 刘歆 《遂初赋》:“总六龙於駟房兮,奉华盖於帝侧。” 汉 蔡邕 《焦君赞》:“鹤鸣九皋,音亮帝侧。”《南史·徐湛之传》:“幼孤,为 武帝 所爱。常与 江夏王 义恭 寝食不离帝侧。”
词语解释:帝国  拼音:dì guó
(1).由帝王控制,实行君主制的国家。 谭作民 《丁未黄海舟中感赋》:“皇舆有界捐禪海,帝国无人失霸才。”
(2).特指实行君主制而拥有殖民地或无君主而恣意向外扩张的国家。如:罗马帝国;英帝国;第三帝国。
(3).犹京都。 宋 周邦彦 《看花回》词之二:“云飞帝国,人在云边心暗折。”
词语解释:帝晖  拼音:dì huī
帝王的光辉。指代皇帝。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既而帝暉临幄,百司定列,凤盖俄軫,虹旗委斾。”
词语解释:帝轩  拼音:dì xuān
指 黄帝 轩辕氏 。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昔 帝轩 陟位,飞黄服皁。”《隋书·音乐志上》:“ 帝轩 百祀,人思未忘。”
词语解释:帝载  拼音:dì zǎi
帝王的事业。《书·舜典》:“咨四岳:有能奋庸熙帝之载,使宅百官揆,亮采惠畴。” 孔 传:“载,事也。” 汉 蔡邕 《光武济阳宫碑》:“匡復帝载,万国以绥。” 唐 张九龄 《大唐裴公碑铭序》:“虽远大是图,而近识莫误;学探帝载,何事小名!”
词语解释:帝羓  拼音:dì bā
指 辽太宗 耶律德光 的干尸。 德光 死后,依 契丹 旧俗制成干尸,人称之为帝羓。《旧五代史·契丹传》:“﹝ 耶律德光 ﹞次于 欒城县 杀胡林 之侧…… 契丹 人破其尸,摘去肠胃,以盐沃之,载而北去,汉人目为‘帝羓’焉。”《说郛》卷八引 宋 文惟简 《虏廷事实》:“﹝ 契丹 ﹞富贵之家,人有亡者,以刃破腹,取其肠胃,涤之实以香药盐矾,五綵缝之,又以尖苇筒刺于皮虏,沥其膏血且尽,用金银为面具,铜丝络其手足。 耶律德光 之死,盖用此法,时人目为帝羓,信有之也。” 清 赵翼 《土城怀古》诗:“不闻宫掖悲人彘,肯使兵尘丧帝羓。”
词语解释:帝郊  拼音:dì jiāo
(1).指天国的郊野。《楚辞·九歌·少司命》:“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
(2).泛指京城。 南朝 宋 鲍照 《从临海王上荆初发新渚》诗:“收缆辞帝郊,扬棹发皇京。”
词语解释:帝垣  拼音:dì yuán
(1).星座名。即紫微垣。 宋 王安石 《七星砚》诗:“悦如超鸿蒙,俯仰帝垣侧。”
(2).京都的城垣。 唐 沉亚之 《东渭桥给纳使新厅记》:“ 渭水 东附 河 ,输流逶迤於帝垣之后,倚垣为梁者三,名分中、东、西。”
(3).用以指帝都。 宋 孙觌 《七星岩》诗:“十载污 修门 ,簪橐侍帝垣。”
词语解释:帝典  拼音:dì diǎn
(1).帝王的法则。 汉 扬雄 《剧秦美新》:“是以帝典闕而不补,王纲弛而未张。”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光我帝典,缉彼民黎。” 唐 王维 《上张令公》诗:“致君光帝典,荐士满公车。”
(2).犹言皇家经典。儒家著作被尊为“经”,是 汉 以来历代皇帝所为,故称。《南史·陆澄传》:“世有一《孝经》,题为 郑玄 注,观其用辞,不与注书相类。案 玄 自序所注众书,亦无《孝经》。且为小学之类,不宜列在帝典。”
(3).指《尚书》中的《尧典》《舜典》篇。《礼记·大学》:“《帝典》曰‘克明峻德’。” 郑玄 注:“《帝典》,亦《尚书》篇名也。”《后汉书·章帝纪》:“五教在宽,《帝典》所美;愷悌君子,《大雅》所叹。”《孔丛子·论书》:“吾於《帝典》见 尧 舜 之圣焉。”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典为二帝政书,天子之典,故曰《帝典》,后史之帝纪也。”
词语解释:帝秦  拼音:dì qín
尊奉 秦王 为帝。 战国 时 秦 军围 赵 都 邯郸 , 魏王 使客将军 辛垣衍 说 赵 奉 秦王 为帝,以解 邯郸 之围。 齐 鲁仲连 晓以利害,终使 赵 魏 同息此议。事见《战国策·赵策三》。后以屈奉暴君或异族统治者为“帝秦”。 陈去病 《有怀刘三纯苦念西狩无畏》诗:“其二有 渐离 ,生来耻帝 秦 。” 傅尃 《感怀》诗:“枉劳奔走十年身,兴 汉 谁知竟帝 秦 。”
词语解释:帝君  拼音:dì jūn
旧时对神中位尊者的敬称。《汉武帝内传》:“闻命之际,登当命驾,先被太帝君敕,使诣 玄洲 。” 唐 李商隐 《寓怀》诗:“长养三清境,追随五帝君。”如: 文昌帝君 ; 关圣帝君 。
词语解释:帝胄  拼音:dì zhòu
皇族。 金 麻革 《密国公挽词》:“人知尊帝胄,我但识儒冠。” 清 龚自珍 《资政大夫庄公神道碑铭》:“帝胄天孙,不能旁览杂氏,惟赖幼习五经之简,长以通於治天下。”
词语解释:帝网  拼音:dì wǎng
(1).《史记·殷本纪》:“ 汤 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 汤 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后因用以比喻帝王恩泽优渥,法令尚宽。《晋书·乐志上》:“张帝网,正皇纲;播仁风,流惠康。”
(2).佛教谓帝释所居 忉利天宫 上悬有珠网,上缀宝珠无数,重重迭迭,交相辉映。后因以“帝网”比喻事物间互相错综复杂的联系和牵掣。 康有为 《与菽园论诗》:“华严帝网重重现,康乐钧天窃窃听。” 梁启超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夫既化其身以入书中矣,则当其读此书时,此身已非吾有,截然去此界以入於彼界,所谓华严楼阁,帝网重重,一毛孔中,万亿莲花,一弹指顷,百千浩劫,文字移人,至此而极。” 章炳麟 《无神论》:“万物相支,喻如帝网,互相牵掣,动不自由。”
词语解释:帝藉  拼音:dì jiè
亦作“ 帝籍 ”。 天子象征性的亲耕之田。《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天子亲载耒耜,措之于参保介之御间,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藉。” 孙希旦 集解:“天子藉田千亩,收其穀为祭祀之粢盛,故曰帝藉。”《淮南子·时则训》:“举五穀之要,藏帝藉之收於神仓。” 汉 张衡 《东京赋》:“躬三推於天田,修帝籍之千亩。” 宋 黄庭坚 《同钱志仲饭籍田钱孺文官舍》诗:“帝籍开千亩,农功先九州。”
词语解释:帝容  拼音:dì róng
皇帝的容态。《文选·班固〈东都赋〉》:“陈百寮而赞羣后,究皇仪而展帝容。” 吕延济 注:“言尽帝皇之容仪。”
词语解释:帝星  拼音:dì xīng
古星名。也称天帝,俗称紫微星,即小熊座β星。古代用来象征皇帝。《宣和遗事》后集:“ 斡离不 帅兵犯 庆源府 ,其太史奏:‘南朝帝星復明。’虏惊欲遁回。”《三国志平话》卷下:“ 庞统 在路,到 荆州 ,见帝星朗朗,照 荆 楚 之地。”《中国民间故事选·合浦珠还》:“﹝太监﹞用御旨把宝珠牢牢包住,宝珠虽有神通,但有了帝星压住,或许不会飞走。”
词语解释:帝丘  拼音:dì qiū
(1).古地名。在今 河南 濮阳 县西南,相传为 颛顼 都城。公元前六二九年 卫成公 自 楚丘 迁都于此。 战国 时名 濮阳 , 秦 置 濮阳县 。《左传·僖公三十一年》:“ 衞 迁于 帝丘 。” 杜预 注:“ 帝丘 ,今 东郡 濮阳县 ,故帝 顓頊 之虚,故曰 帝丘 。” 明 焦竑 《焦氏笔乘·古今都会》:“ 顓帝 都 帝丘 ,今 山东 濮州 ,旧有陵碑尚存。”
(2).指帝王建都的地方。 清 钱谦益 《西湖杂感》诗:“ 建业 餘杭 古帝丘,六朝南渡尽风流。”
词语解释:帝谟  拼音:dì mó
帝王的谋略。 唐 薛能 《升平词》之七:“品物尽昭苏,神功復帝謨。”
词语解释:帝傅  拼音:dì fù
犹帝师。亦用以尊称太傅或宰相。 宋 欧阳修 《除李昭亮判定州制》:“易以捋旄之宠,增其帝傅之崇。” 宋 陆游 《韩太傅生日》诗:“清霜粲瓦初作寒,天为明时生帝傅。”
词语解释:帝纮  拼音:dì hóng
王道;帝王治国的纲纪。《文选·班固〈答宾戏〉》:“方今大 汉 ,洒埽羣秽,夷险芟荒,廓帝紘,恢皇纲。” 吕向 注:“廓,开也;恢,大也。言开大五帝三皇之纲纪也。”
词语解释:帝则  拼音:dì zé
天帝或天子所定的法则。《诗·大雅·皇矣》:“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后汉书·丁鸿传赞》:“穆穆帝则,拥经以从。” 南朝 齐 谢朓 《侍宴华光殿为皇太子作》诗:“论思帝则,献纳宸枢。” 明 夏完淳 《自浦城入越》诗:“接肩对嬉笑,閒閒顺帝则。”
词语解释:帝位  拼音:dì wèi
皇位;天子之位。《易·履》:“履帝位而不疚。”《书·舜典》:“帝曰:‘格汝 舜 ,询事考言,乃言底可绩三载,汝陟帝位。’”《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更始 因其资以据帝位。”
词语解释:帝文  拼音:dì wén
上天所降的文字。指图纬。《后汉书·班彪传》:“於是圣皇乃握乾符,阐坤珍,披皇图,稽帝文,赫尔发愤,应若兴云。” 唐 张说 《大政舞》诗:“於赫元命,权舆帝文。天齐八柱,地半三分。”
词语解释:帝箓  拼音:dì lù
天帝的符命。指令为天子。《北齐书·文宣帝纪赞》:“ 天保 定位,受终攸属。奄宅区夏,爰膺帝籙。”
词语解释:帝闉  拼音:dì yīn
京都的城门。亦泛指京城。 宋 苏轼 《用前韵再和孙志举》:“洒扫古 玉局 ,香火通帝闉。” 王闿运 《上征赋》:“诵《鱼藻》于在 镐 ,乃肃容于帝闉。”
词语解释:帝阁  拼音:dì gé
天帝或帝王所居的殿阁。 唐 王勃 《梓州白鹤寺碑》:“丹乌抱日,疑增帝阁之华;素鹤低云,若赴仙庭之会。”
词语解释:帝母  拼音:dì mǔ
(1).帝王的母亲;国母。《汉书·外戚传序》:“ 汉 兴,因 秦 之称号,帝母称皇太后。”
(2).指 西王母 。 明 王世贞 《寿吴封君九十其孙峻伯来请诗》:“露掌仙人饌,云盘 帝母 桃。”
词语解释:帝天  拼音:dì tiān
上天。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六郎》:“前一念惻隐,果达帝天。”
词语解释:帝迹  拼音:dì jì
帝王的功业。《文选·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帝迹悬衡,皇流共贯。” 李善 注:“《春秋合诚图》曰:‘ 黄帝 有迹,必稽功务法。’ 宋均 曰:‘迹,行迹。谓功绩也。’” 南朝 梁 任昉 《奉答敕示七夕诗启》:“窃惟帝迹多绪,俯同不一。”
词语解释:帝策  拼音:dì cè
指天帝的策命。 南朝 齐 谢超宗 《齐南郊乐章·嘉胙乐》:“盛德符景纬,昌华应帝策。”
共150,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