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五有上声 寿[同否][吐也。][【廣韻】音某。][yǒu][音柳。蚴蟉,行動貌。][pǒu][详注1][详注2][详注3][yǎo][ròu][音纽。人姓也。高丽有之。][音塿。通水沟也。][详注4][音塿。《廣韻》嗹嘍,煩貌。][详注5]


注1:忸 《集韵》《韵会》《正韵》女九切,音纽。习也。《荀子·议兵篇》忸之以庆赏。《注》忸与狃同。
注2:趣 《集韵》《韵会》此苟切。《书·立政》趣马。《传》趣,七口反。掌马之官。《诗·小雅》蹶维趣马。《笺》掌王马之政。《疏》七走反。《周礼·夏官·趣马注》趣马,趣养马者也。
注3:掫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侧九切,篘上声。持物相著也。
注4:培 音瓿。小阜也。《晋语》赵简子使尹铎为晋阳,必堕其垒培。
注5:欧 音殴。《说文》吐也。或作呕。《急就篇注》欧逆,吐而不下食也。《前汉·严助传》欧泄,霍乱之病相随属。《山海经》薄鱼一目,其音如欧。《注》郭璞曰:如人呕吐声也。《又》海外欧丝之野,在大踵东有女子跪据树欧丝。《注》郭璞曰:言啖叶而吐丝,盖蚕类也。《白氏六帖》跪树欧丝,生桑得茧。又与殴通,捶击也。《史记·留侯世家》良愕然欲欧之。
末字词组
敝帚扫愁帚拥帚刷帚马帚棕帚拂云帚洗帚
箕帚天帚诵帚阋墙谇帚东一耙子西一扫帚铜盆铁帚拂帚筅帚
苕帚铁扫帚彗帚饭帚东一筢子西一扫帚铁帚执箕帚独帚
扫帚奉帚享帚千金敝帚丢下钯儿弄扫帚鸾帚疮帚炊帚
弊帚笤帚侍箕帚巾帚丢下笆儿弄扫帚梳帚宝帚埽愁帚
奉箕帚垩帚风帚奉执箕帚条帚拂云帚文帚 

词语解释:敝帚  拼音:bì zhǒu
亦作“ 敝箒 ”。
(1).破旧的扫帚。喻无用之物。 唐 黄滔 《代郑郎中上静恭卢相》:“只眄高车而激切,空持敝箒以屏营。”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杂录》:“辞昧体要,真材不足以胜;謏闻雷同,反得以敝帚倖出。”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东邻墓》:“吾子与吾孙,慎勿当敝帚。”
(2).指像对破扫帚一样,不予重视。《明史·孟养浩传》:“陛下不惟不听,且从而罚之,是坐忍元子失学,而敝帚宗社也。”
词语解释:箕帚  拼音:jī zhǒu
亦作“ 箕帚 ”。
(1).畚箕和扫帚。皆扫除之具。《吕氏春秋·顺民》:“孤将弃国家,释羣臣,服剑臂刃,变容貌,易姓名,执箕帚而臣事之,以与 吴王 争一日之死。” 汉 贾谊 《论时政疏》:“借父耰锄,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誶语。” 宋 黄庭坚 《赠送张叔和》诗:“箕帚扫公堂上尘,家风孝友故相亲。”
(2).以箕帚扫除;操持家内杂务。 唐 杜甫 《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诗:“家贫无供给,客位但箕箒。” 陈衍 《元诗纪事·管道杲》引 元 管道杲 《题仲姬墨竹》诗跋:“夫妇人之事,箕帚、中馈、刺绣之外,无餘事矣,而吾妹则无所不能,得非所谓女丈夫乎?”
(3).借指妻妾。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越王 勾践 有二遗女﹞谨使臣 蠡 献之,大王不以鄙陋寝容,愿纳以供箕箒之用。”《文选·王微〈杂诗〉》:“弄絃不成曲,哀歌送苦言,箕帚留 江 介,良人处 雁门 。” 李周翰 注:“箕,所以簸扬物者;箒,扫除也者。此妇人所执以事夫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今有遗腹小女 凤鸣 ,明早已当出世,敢以此奉长郎君箕箒。” 清 王韬 《瓮牖馀谈·记蒋剑人事》:“时 剑人 已娶 罗店村 人,女仰其才名,愿供箕帚。” 清 程麟 《此中人语·吴某》:“﹝妾﹞已嫁鬼卒为妻,乌得復侍君箕帚耶!”
词语解释:苕帚  拼音:tiáo zhǒu
清洁用具,取苕秆为之,故名。《周礼·夏官·戎右》“赞牛耳,桃茢” 汉 郑玄 注:“茢,苕帚,所以埽不祥。” 宋 杨万里 《五月三日早起步东园示幼舆子》诗之二:“筠箕苕帚两无踪,窃果畦丁职不供。”《官场现形记》第三六回:“老妈子又拏了一把苕帚,把他吐的东西,扫了出去。”
词语解释:扫帚  拼音:sào zhǒu
(1).除去尘土、垃圾等的用具。《南齐书·刘休传》:“令 休 於宅后开小店,使 王氏 亲卖扫箒皂荚以辱之。”《隋书·五行志上》:“金作扫帚玉作把,浄扫殿屋迎西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猛抬头看见他檐下挂着一把破扫帚。” 赵树理 《三里湾·奇怪的笔记》:“她给家里做过什么活……在院里没有动过扫帚!”
(2).蔾科植物地肤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地肤》:“地葵、地麦、落帚、独帚、王蔧、王帚、扫帚……茎可为帚,故有帚、蔧诸名。”
词语解释:弊帚  拼音:bì zhǒu
破旧的扫帚。喻指极无价值之物。常用为对自己作品的谦称。 唐 柳宗元 《谢李吉甫相公手札启》:“激以死灰之气,陈其弊帚之辞。”参见“ 弊帚千金 ”。
词语解释:弊帚千金  拼音:bì zhǒu qiān jīn
对自家的破旧扫帚,也看成价值千金。比喻对己物的珍视。语出《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帝闻之,下詔让 吴汉 副将 刘禹 曰:‘城降,婴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谓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禹 宗室子孙,故尝更职,何忍行此!’”。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词语解释:奉箕帚  拼音:fèng jī zhǒu
从事家内洒扫之事。谓充当妻室。《旧唐书·列女传·杨庆妻王氏》:“妻谓 庆 曰:‘ 郑国 以妾奉箕箒於公者,所以结公心耳。’” 宋 郭彖 《睽车志》卷四:“再生之日,君之赐也,誓终身奉箕箒。”
词语解释:扫愁帚  拼音:sǎo chóu zhǒu
亦作“ 扫愁箒 ”。 酒的别称。 宋 苏轼 《洞庭春色》诗:“要当立名字,未用问升斗。应呼钓诗钩,亦号扫愁帚。”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三折:“端的是锦封未拆香先透……想古人云‘扫愁箒’、‘钓诗钩’,信不虚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八大王》:“厥名为‘酒’。其名最多,为功已久……或以为‘钓诗钩’,又以为‘扫愁帚’。”
词语解释:天帚  拼音:tiān zhǒu
《初学记》卷八引《荆州图副记》:“天门角上石生倒垂下一竹拂,谓之天帚。”因以称山野倒拂的树木为天帚。 元 张养浩 《田居自和》诗之二:“山展野屏随地远,风挥天帚扫云空。”
词语解释:铁扫帚  拼音:tiě sào zhǒu
亦作“ 铁扫箒 ”。
(1).比喻消灾除害的手段和力量。 宋 洪迈 《夷坚支志戊·铁扫帚》:“ 临安 术士,失其姓名,常著道服,标榜曰铁扫箒。” 明 徐渭 《昙阳》诗之七:“特将铁扫帚,痛扫世淫贪。” 瞿秋白 《〈鲁迅杂感选集〉序》:“在这里……找着了扫除奴才式的家畜性的铁扫帚,找着真实的光明的建筑。”
(2).詈词。犹言扫帚星。指能招致灾祸的人。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三折:“他道你枉则有蛾眉螓首堆鸦髩,可怎生少喜多嗔……道你是个铁扫箒,扫坏他家门。”
(3).植物名。多年生草本。掌状复叶,蝶形花冠,白色,微带淡黄,有紫色斑纹。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蠡实》:“《尔雅》云:‘荓(音瓶),马帚也。’此即荔草,谓其可为马刷,故名。今 河 南北人呼为铁扫帚,是矣。” 徐珂 《清稗类钞·植物·铁扫帚》:“铁扫帚为多年生草,山野自生,茎高二三尺,叶羽状复生,形似倒卵而狭小。夏月开小花,形如蝴蝶,色白而有紫纹。一本凡生二三十茎,劲挺可为帚,故名。”
词语解释:奉帚  拼音:fèng zhǒu
亦作“ 奉帚 ”。 持帚洒扫。多指嫔妃失宠而被冷落。 南朝 梁 吴均 《行路难》诗之四:“ 班姬 失宠颜不开,奉箒供养 长信臺 。” 唐 王昌龄 《长信秋词》之三:“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裴回。”
词语解释:笤帚  拼音:tiáo zhǒu
亦作“ 笤帚 ”。 以细竹枝或去粒的高粱穗、黍子穗等扎成的扫地用具。 元 王和卿 《拨不断·长毛小狗》曲:“你道你有似箇成精物,咬人的笤箒。” 老舍 《龙须沟》第二幕:“﹝ 赵老头 ﹞开了街门,拿起笤帚,打扫院子。”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四章:“你拿笤帚来扫磨子吧,我帮你套上。”
词语解释:垩帚  拼音:è zhǒu
粉刷墙壁的工具。 唐 张怀瓘 《书断·飞白》:“飞白者, 后汉 左中郎将 蔡邕 所作也……时方修饰 鸿都门 , 伯喈 待詔门下,见役人以堊帚成字,心有悦焉,归而为飞白之书。”
词语解释:拥帚  拼音:yōng zhǒu
亦作“ 拥箒 ”。
(1).遮蔽扫帚。《礼记·曲礼上》“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於箕上,袂拘而退,其尘不及长者” 汉 郑玄 注:“谓扫时也,以袂拥帚之前,扫而却行之。”
(2).同“ 拥篲 ”。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心絶内战,事无外慾,横经者比肩,拥箒者继足。”参见“ 拥篲 ”。
词语解释:拥彗  拼音:yōng huì
亦作“ 拥彗 ”。
(1).执帚。帚用以扫除清道,古人迎候宾客,常拥篲以示敬意。《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騶子 ﹞如 燕 , 昭王 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汉书·高帝纪下》:“后上朝, 太公 拥彗,迎门却行。”《史记·高祖本纪》作“拥篲”。 唐 李白 《行路难》诗之二:“君不见昔时 燕 家重 郭隗 ,拥篲折腰无嫌猜。” 鲁迅 《三闲集·路》:“文艺家的眼光要超时代,所以到否虽不可知,也须先行拥篲清道,或者伛偻奉迎。”
(2).引申为扫清障碍。 梁启超 《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例言》:“今只有《原富》一种(其在前一二无可观),理深文奥,读者不易,先读本论,可为拥篲之资。”
词语解释:诵帚  拼音:sòng zhǒu
《分别功德论》卷五:“此比丘精神疎钝,佛教使诵扫箒。得箒忘扫,得扫忘箒。六年之中专心诵此,意遂解悟,而自惟曰:箒者篲,扫者除;篲者即喻八正道,粪者三毒垢也,以八正篲扫三毒垢,所谓扫箒义,正谓此耶?深思此理,心即开解,得阿罗汉道。”后因以“诵帚”比喻反复诵习,一朝警悟。 清 钱谦益 《与惟新和尚书》:“蒙焦芽败种,诵帚钝根。”
词语解释:彗帚  拼音:huì zhǒu
扫帚。 唐 白居易 《养竹记》:“询于 关氏 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繇是筐篚者斩焉,篲箒者刈焉。刑餘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
词语解释:享帚  拼音:xiǎng zhǒu
见“ 享帚自珍 ”。
词语解释:享帚自珍  拼音:xiǎng zhǒu zì zhēn
语出《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比喻物虽微劣,而自视为宝。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笔一》:“文士名心,书生习气,缄石知谬,享帚自珍。”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四:“文心结习,享帚自珍,一集成书,如膺九锡,亟愿海内之我知。”亦省作“ 享帚 ”。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已刻未刻书目》:“中有已刻问世者,有尚未能付梓者。自怜享帚之愚,难免覆瓿之誚。”参见“ 敝帚千金 ”。
词语解释:侍箕帚  拼音:shì jī zhǒu
司洒扫,借指为妻妾。《三国演义》第八回:“﹝ 貂蝉 ﹞泣为 布 曰:‘我虽非 王司徒 亲女,然待之如己出。自见将军,许侍箕帚,妾生平愿足。’”参见“ 侍巾櫛 ”。
词语解释:侍巾栉  拼音:shì jīn zhì
巾,手巾之类;栉,梳篦之类。古代以服侍夫君饮食起居为妻妾本分,故用作为人妻妾的谦词。语出《左传·僖公二二年》:“寡君之使婢子侍执巾櫛,以固子也。”《晋书·列女传·刘聪妻刘氏》:“后人之观妾,亦犹妾之视前人也,復何面目,仰侍巾櫛。”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粗婢得封》:“ 杨 元配为 严夫人 ,殁后,以婢 郭氏 侍巾櫛。”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梦》:“有小女及笄,可侍巾櫛。”
词语解释:风帚
亦作“ 风帚 ”。 指风。大风刮地似持帚扫地,故称。 元 曹泊启 《陪翟沉二文学岁暮登宴嬉台》诗:“风箒谁操执?云衣自翦裁。” 巴金 《还魂草》三:“寒夜骑着风帚呼呼地在外面飞行,连墙壁也冻得发出来低声呻吟。”
词语解释:刷帚  拼音:shuā zhǒu
扫帚。扫除的用具。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瞿麦》﹝集解﹞引 苏颂 曰:“﹝瞿麦﹞ 淮甸 出者根细,村民取作刷箒。”
词语解释:阋墙谇帚  拼音:xì qiáng suì zhǒu
谓家庭内部争吵不和。谇帚,指妇女吵骂。 梁启超 《新民说》十:“行其庭,草树凌乱然;入其室,器物狼藉然。若是者,虽未见其鬩墙誶帚,我知其家必不治!”
词语解释:饭帚  拼音:fàn zhǒu
扫去灶上饭粒等的笤帚。 明 王圻 等《三才图会·器用·饭帚》:“ 慎 既 汉 人,所记疑皆 秦 汉 时事,今之饭箩亦饭帚之类耳。”参阅 宋 高承 《事物纪原·什物器用·饭帚》、 清 唐训方 《里语徵实》卷中上。
词语解释:千金敝帚  拼音:qiān jīn bì zhǒu
比喻人各以其所有为珍贵。语出《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宋 苏轼 《次韵秦观秀才将入京应举》:“千金敝帚那堪换,我亦淹留岂长算。” 宋 陆游 《无咎兄郡斋燕集》诗:“千金敝帚有定价, 周 玉 郑 鼠难强兵。”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引》:“因念昔之好事,有什袭碔砆,千金敝帚者,而窃慨余之有类乎是也,輒稍銓择,离为四篇。”
词语解释:巾帚
拭巾和扫帚
词语解释:奉执箕帚
给你料理家务;许配于你
词语解释:马帚  拼音:mǎ zhǒu
草名。荓之别名。根可制帚。《尔雅·释草》:“荓,马帚。” 郭璞 注:“似蓍,可以为扫蔧。”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蠡实》:“《尔雅》云:荓音瓶,马帚也。此即荔草,谓其可为马刷,故名。” 清 方履籛 《网山赋》:“蒤列虎杖,荓曰马帚。”
词语解释:东一耙子西一扫帚  拼音:dōng yī pá zǐ xī yī sào zhǒu
比喻说话无中心,东一句西一句,不相连贯。 王士美 《铁旋风》第四章四:“ 赵抗 总是粗着喉咙,大着嗓子,东一耙子西一扫帚地乱放炮。”亦作“ 东一筢子西一扫帚 ”。 郭澄清 《大刀记》第七章:“他紧靠着伪军坐在木头上,东一筢子西一扫帚地胡乱扯起来。”
词语解释:东一筢子西一扫帚  拼音:dōng yī pá zǐ xī yī sào zhǒu
见“ 东一耙子西一扫帚 ”。
词语解释:丢下钯儿弄扫帚  拼音:diū xià bǎ ér nòng sào zhǒu
俗谚。搁下这样,又弄那样,意为忙不过来或应付不及。《红楼梦》第四七回:“你一个媳妇虽然帮着,也是天天‘丢下鈀儿弄扫帚’。”
词语解释:丢下笆儿弄扫帚
形容有做不完的事情
词语解释:条帚  拼音:tiáo zhǒu
笤帚。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二四:“《集韵》云:‘ 少康 作箕帚。’其用有二:一则编草为之,洁除室内,制则匾短,谓之条帚;一则束篠为之,拥扫庭院,制则丛长,谓之扫帚。” 魏钢焰 《宝地-宝人-宝事》:“ 李德堂 一边笑,一边用条帚给她扫着。”
词语解释:棕帚  拼音:zōng zhǒu
棕丝编扎的用具。用于刷粉、尘、浆糊等。如:大妈用棕帚把磨上的粉刷得干干净净。参阅《三才图会·器用十二·棕帚》
词语解释:铜盆铁帚  拼音:tóng pén tiě zhǒu
犹言钉对钉、铁对铁。比喻两强相辅,正好相配。《水浒传》第一○四回:“ 三娘 的八字,十分旺夫,适才曾合过来,铜盆铁帚,正是一对好夫妻。”
词语解释:铁帚  拼音:tiě zhǒu
铁扫帚。比喻人民力量。 郭沫若 《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词:“还有精生白骨,自比 则天 武后 ,铁帚扫而光。”
词语解释:鸾帚  拼音:luán zhǒu
传说中仙人用鸾尾所制的扫帚。 元 张雨 《次孙大方仙兴诗韵》:“花雨扫尘鸞帚溼,岛云承韈蜃楼昏。”
词语解释:梳帚  拼音:shū zhǒu
清除梳垢的刷具。《三才图会·器用·梳帚》:“刷与刡,其制相似,俱以骨为体,以毛物粧其首,刡以掠髮,刷以去齿垢,刮以去舌垢,而帚则去梳垢,总之,为櫛沐之具也。”
词语解释:拂云帚  拼音:fú yún zhǒu
竹的一种,以其纤长,故名。
词语解释:拂云帚  拼音:fú yún zhǒu
竹的一种,以其纤长,故名。 宋 赞宁 《笋谱·拂云帚竹笋》:“出 庐山 ,茎大如指,竹杪细叶,密翠如箒。彼人採为方物赠人。谓之拂云箒,竹纤长也。”
词语解释:拂帚  拼音:fú zhǒu
即拂尘。《官场现形记》第二九回:“一个手捧花瓶,一个手拿拂帚。” 缪敏 《红十军第一次进军闽北散记》:“ 方政委 回过身来,把通讯员手里的一根马尾拂帚拿过来举在前面。”参见“ 拂尘 ”。
词语解释:拂尘  拼音:fú chén
(1).古代用以掸拭尘埃和驱赶蚊蝇的器具。《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荆公 ﹞亲手於鹊尾瓶中,取拂尘将尘拂去,儼然如旧。”《红楼梦》第三回:“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 李紈 、 凤姐 立於案边布让。”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二七:“﹝ 兰先生 ﹞手里一把白马尾拂尘,风儿吹过,绸大衫在下部飘起,白拂尘遮满前胸,长头发散在项后,上中下三部迎风飘舞,真是飘然欲仙。”
(2).封建时代皇室卤簿仪仗之一。按等级各有定制。《清会典图·舆卫二·卤簿二》:“皇帝卤簿拂尘,朱氂为之,长二尺,结於木柄,柄长二尺一寸二分,围一寸五分七釐,通髤以金,上饰鏤金龙首二寸五分,衔小金鐶以缀拂,下饰鏤金龙尾三寸三分,末属金鐶,垂朱緌。”
(3).掸除尘埃。 晋 无名氏 《白紵舞歌诗》之一:“袍以光躯巾拂尘,制以为袍餘作巾。” 唐 杜甫 《从事行赠严二别驾》诗:“乌帽拂尘青骡粟,紫衣将炙緋衣走。”
(4).洗尘。谓设宴慰劳远方来人。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一折:“今日小官在於私宅,聊备蔬酌,与 飞卿 拂尘。” 元 吴昌龄 《张天师》第一折:“早安排异品奇珍,与姪儿权且拂尘。” 明 张四维 《双烈记·归省》:“我儿途路辛苦, 赛多娇 看酒,为你姐姐拂尘。”
词语解释:执箕帚  拼音:zhí jī zhǒu
亦作“ 执箕帚 ”。
(1).谓持簸箕扫帚从事洒扫。多指做妻妾。《国语·吴语》:“一介嫡女,执箕箒以晐姓於王宫。” 汉 刘向 《说苑·修文》:“草茅之产,未习於织紝纺绩之事,得奉执箕箒之事,敢不敬拜。”《三国演义》第三三回:“非世子不能保全妾家,愿献 甄氏 为世子执箕帚。”
(2).指做奴仆。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大王赦其深辜,裁加役臣,使执箕箒。”
词语解释:疮帚  拼音:chuāng zhǒu
何首乌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何首乌》:“交藤、夜合……疮帚、红内消……赤者能消肿毒。外科呼为疮帚。”
词语解释:宝帚  拼音:bǎo zhǒu
毛笔的异称。 宋 陶穀 《清异录·宝帚》:“伪 唐 宜春王 从谦 喜书札,用 宣城 诸葛笔,号为‘翘轩宝帚’,士人往往呼为‘宝帚’。”
词语解释:文帚  拼音:wén zhǒu
即拂尘。川剧《五台会兄》:“用文帚柄挡剑。”参见“ 拂尘 ”
词语解释:拂尘  拼音:fú chén
(1).古代用以掸拭尘埃和驱赶蚊蝇的器具。《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荆公 ﹞亲手於鹊尾瓶中,取拂尘将尘拂去,儼然如旧。”《红楼梦》第三回:“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 李紈 、 凤姐 立於案边布让。”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二七:“﹝ 兰先生 ﹞手里一把白马尾拂尘,风儿吹过,绸大衫在下部飘起,白拂尘遮满前胸,长头发散在项后,上中下三部迎风飘舞,真是飘然欲仙。”
(2).封建时代皇室卤簿仪仗之一。按等级各有定制。《清会典图·舆卫二·卤簿二》:“皇帝卤簿拂尘,朱氂为之,长二尺,结於木柄,柄长二尺一寸二分,围一寸五分七釐,通髤以金,上饰鏤金龙首二寸五分,衔小金鐶以缀拂,下饰鏤金龙尾三寸三分,末属金鐶,垂朱緌。”
(3).掸除尘埃。 晋 无名氏 《白紵舞歌诗》之一:“袍以光躯巾拂尘,制以为袍餘作巾。” 唐 杜甫 《从事行赠严二别驾》诗:“乌帽拂尘青骡粟,紫衣将炙緋衣走。”
(4).洗尘。谓设宴慰劳远方来人。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一折:“今日小官在於私宅,聊备蔬酌,与 飞卿 拂尘。” 元 吴昌龄 《张天师》第一折:“早安排异品奇珍,与姪儿权且拂尘。” 明 张四维 《双烈记·归省》:“我儿途路辛苦, 赛多娇 看酒,为你姐姐拂尘。”
词语解释:洗帚  拼音:xǐ zhǒu
方言。刷洗用具。多用细竹条捆扎而成。 叶圣陶 《小铜匠》:“ 根元 的母亲正在劈竹做洗帚。”
词语解释:筅帚  拼音:xiǎn zhǒu
用竹丝等扎成的刷洗用具。
词语解释:独帚  拼音:dú zhǒu
草名。地肤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地肤》。参见“ 地肤 ”。
词语解释:地肤  拼音:dì fū
通称“扫帚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多分枝,叶线状披针形,开黄绿色小花,茎可做扫帚。果实叫地肤子,扁圆形,有翅,可入中药。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地肤》
词语解释:炊帚  拼音:chuī zhǒu
亦作“ 炊帚 ”。 刷洗锅碗等的炊事用具。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日三过,以炊箒刷治之,絶令使净。” 郭澄清 《大刀记》开篇十四:“黄泡绿沫的水面上,漂浮着笤帚、炊帚。”
词语解释:埽愁帚  拼音:sào chóu zhǒu
酒名。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杂记》:“ 山谷 喜为物易名……‘洞庭春色’则易为‘埽愁帚’。”按,“洞庭春色”为 宋 安定郡王 所酿酒名,见 苏轼 《洞庭春色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