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质入声 [详注1][cù zú,终也][详注2][详注3][nǐ][动词][详注4][详注5]


注1:侄 zhí,《广韵》之日切《集韵》职日切,音质。坚也。又痴也,侄仡不前也。 又驺吾。《大传》谓之侄兽。 俗误以侄为姪字。
注2:节 叶子悉切。《陸機·答賈長淵詩》大辰匿暉,金虎習質。雄臣馳騖,義夫赴節。
注3:茁 《韵会》厥律切,音橘。《广韵》草芽也。又《集韵》竹律切。义同。又《集韵》之出切。草名。葫䔞也。
注4:暨 音讫。姓也。吴有尚书暨艳。 又戟乙切,音疙。已也。
注5:鬻 叶余律切,音矞。《扬雄·司空箴》匪人斯力,匪政斯敕,流货市宠,而苞苴是鬻。 又叶职律切。《苏辙·钟山诗》老僧一身泉上住,十年扫尽人閒迹。客到惟烧柏子香,晨饥坐视山前鬻。
末字词组
书帙签帙道帙遗帙钜帙贝帙梵帙缇帙
散帙卷帙篇帙芸帙绨帙负帙披帙天帙
八帙经帙锦帙诗帙简帙部帙斑竹帙琅帙
缥帙隐帙巨帙余帙荷帙绨袠札帙瑶帙
缃帙开帙残帙积帙谱帙韬帙挂帙 
一帙编帙旧帙史帙锦篇绣帙连篇累帙縏帙 

词语解释:书帙  拼音:shū zhì
(1).亦作“ 书袠 ”。书卷的外套。 晋 王嘉 《拾遗记·秦始皇》:“二人每假食於路,剥树皮编以为书帙,以盛天下良书。”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杂说》:“上犊车蓬軬,及糊屏风书袠,令不生虫。”
(2).泛指书籍。 宋 苏辙 《南窗》诗:“西斋书帙乱,南窗初日升。” 明 李贽 《与焦漪园》:“偶开书帙欲以散闷,而奇字奥义,无从问卜,反增闷耳。” 清 龚自珍 《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诗之五:“回首外家书帙散,大儒门祚古难躋。”
词语解释:散帙  拼音:sàn zhì
打开书帙。亦借指读书。《文选·谢灵运〈酬从弟惠连〉诗》:“凌涧寻我室,散帙问所知。” 刘良 注:“散帙,谓开书帙也。” 唐 王维 《丁寓田家有赠》诗:“开轩御衣服,散帙理章句。” 明 唐时升 《南翔里有八老人为社日相娱乐诗以纪之》:“南村翳翳桑榆日,出共持杯归散帙。” 清 纳兰性德 《生查子》词:“散帙坐凝尘,吹气幽兰并。”
词语解释:八帙  拼音:bā zhì
见“ 八秩 ”。
词语解释:八秩  拼音:bā zhì
亦作“ 八帙 ”。亦作“八袟”。 八十岁。《礼记·王制》:“七十不俟朝,八十月告存,九十日有秩。”本指古代帝王对老人的优待,后因称八十岁为八秩,九十岁为九秩。 唐 白居易 《喜老自嘲》诗:“行开第八秩,可谓尽天年。” 宋 陆游 《致仕后即事》诗之十二:“八帙开来今过半,一杯引满若为辞。” 宋 龚颐正 《芥隐笔记·八十为八秩》:“《礼》年八十日有秩,故以八十为八秩。又道家流用此语, 白乐天 屡用之。自注:‘行开第八秩,可谓尽天年。’时俗谓七十以上为开第八秩。”《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臣祖母年踰八袠,独居故里,未知存亡。”
词语解释:缥帙  拼音:piǎo zhì
淡青色的书衣。亦指书卷。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方当开兹縹帙,散此縚绳,永对翫于书帷,长循环於纤手。” 唐 包佶 《奉和常阁老晚秋集贤院即事赠徐薛二侍郎》:“祕殿掖垣西,书楼苑树齐。秋烟凝縹帙,晓色上璇题。”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涉猎文艺,粉搯墨痕,纵横縹帙。”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秘雕华之逸札,自託蚕丝;问縹帙于当今,不分麟阁。”
词语解释:缃帙  拼音:xiāng zhì
浅黄色书套。亦泛指书籍、书卷。《宋书·顺帝纪》:“詔曰:‘…… 姬 夏 典载,犹传緗帙; 汉 魏 餘文,布在方册。’”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词人才子,则名溢于縹囊;飞文染翰,则卷盈乎緗帙。” 唐 李贺 《示弟》诗:“醁醽今夕酒,緗帙去时书。” 清 袁于令 《西楼记·检课》:“俺相公书房中琅函万叠,緗帙千层,都是我收拾。”
词语解释:一帙
一册书;一套书
词语解释:签帙  拼音:qiān zhì
标签和书套。泛指书籍。 唐 陆龟蒙 《袭美先辈以龟蒙所献五百言既蒙见和复示荣唱再抒鄙怀用伸酬谢》:“抽书乱籤帙,酌茗烦甌机。” 宋 陆游 《送猷讲主赴李明府姜山之招》诗:“贯花籤帙压车辕,惟子穷探到本源。”
词语解释:卷帙  拼音:juàn zhì
亦作“ 卷秩 ”。 书籍;篇章。 南朝 梁 陶弘景 《〈肘后百一方〉序》:“方术之书,卷帙徒烦,拯济殊寡。”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典籍》:“除凶书及删去浅俗无益教理者,见在三万六千七百八卷,著在《隋书·经籍志》,自后卷秩颇增。” 清 唐孙华 《戊寅除夕》诗之一:“短綆有心探卷帙,长绳无策繫 羲 娥 。” 阿英 《漫谈〈红楼梦〉的插图和画册--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七:“我所见到较早、卷帙浩繁的连环图画,是 李鞠侪 (又署 觉生 、 李翰园 ,似非一人)的《石头记画册》。”
词语解释:经帙  拼音:jīng zhì
亦作“ 经帙 ”。 指经书。帙,书套。 唐 李商隐 《骄儿诗》:“当为万户侯,勿守一经袠。” 宋 曾巩 《寿圣院昌山主静轩》诗:“花落禪衣松砌冷,日临经帙纸窗深。”
词语解释:隐帙  拼音:yǐn zhì
冷僻少见不为人知的书籍。《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邕》:“ 嶠 惊,试问奥篇隐帙,了辩如响。”
词语解释:开帙  拼音:kāi zhì
1.见"开秩"。
词语解释:编帙  拼音:biān zhì
书籍卷册。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庄蓼塘藏书》:“其家蓄书数万卷…… 蓼塘 既没,子孙不知保惜,或为虫鼠蚀囓,或为邻识盗窃,或供饮博之需,或应糊覆之用,编帙散乱,所存无几。”
词语解释:道帙  拼音:dào zhì
道教的书籍。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道帙长殯,法筵久埋。” 唐 李白 《赠清漳明府侄聿》诗:“讼息鸟下阶,高卧披道帙。” 王琦 注引《说文》:“帙,书衣也。”
词语解释:篇帙  拼音:piān zhì
指书籍的篇卷。《新唐书·隐逸传·陆龟蒙》:“借人书,篇帙坏舛,必为辑褫刊正。” 宋 陈师道 《咸平读书堂》诗:“休更散篇帙,风篁献笙竽。”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 阮孝绪 《七録》,亦另録释、道二家……余意二藏篇帙既多,且本方外之説,分门另録,似无不可。” 清 李渔 《闲情偶寄·种植·金钱》:“至于金钱、金盏、剪春罗、剪秋罗、滴滴金、石竹诸花,则明知精力不继,篇帙寥寥,作此以塞纸尾。” 清 马建忠 《适可斋记言》卷四:“查 中 外交涉以来,西人两次构衅,藉势冯陵,乘我仓卒之时,要我立约,篇帙数十页,条议数十款,无非藉此取益。”
词语解释:锦帙  拼音:jǐn zhì
锦制的书套。 唐 杜牧 《许七侍御弃官东归寄赠十韵》:“锦帙开诗轴,青囊结道书。” 鲁迅 《热风·所谓“国学”》:“他们所刻的书都无 民国 年月,辨不出是 元 版是 清 版,都是古董性质,至少每本两三元,绵连,锦帙,古色古香。”
词语解释:巨帙  拼音:jù zhì
亦作“ 鉅帙 ”。 大的书套。因以为大部头书籍的代称。 清 方宗诚 《〈桐城文录〉序》:“然而,文胜则质丧,巨帙重编,而於事理无关切要,徒乱学者之耳目,纷后人之心志。”
词语解释:残帙  拼音:cán zhì
犹残卷。《明史·徐渭传》:“后二十年, 公安 袁宏道 游 越 中,得 渭 残帙以示祭酒 陶望龄 ,相与激赏,刻其集行世。”参见“ 残卷 ”。
词语解释:残卷  拼音:cán juàn
(1).指书中未读完的部分。 唐 方干 《许员外新阳别业》诗:“若因萤火终残卷,便把渔歌送几杯。”
(2).残缺不全的书。多指残缺的写卷、文稿。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六篇:“有残卷从 敦煌 千佛洞 得之。”
词语解释:旧帙  拼音:jiù zhì
旧书。帙,书衣。 明 谢文洊 《元日夜坐》诗:“濩落寄荒园,饥寒守旧帙。”
词语解释:遗帙  拼音:yí zhì
(1).指残缺的书套。 唐 李白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诗:“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
(2).指前代传下的书画。 宋 韩驹 《利济桥亭》诗:“ 茂陵 一幅入 汉 宫,世间共怪无遗帙。” 清 李调元 《恭祝万寿一百韵》:“精华搜四库,遗帙採殊方。”
词语解释:芸帙  拼音:yún zhì
犹芸编。 明 梁寅 《蒙山赋》:“坐紫苔兮緑綺奏,荫苍松兮芸帙舒。”
词语解释:诗帙  拼音:shī zhì
包装诗稿的封套。 宋 邵雍 《小车六言吟》:“軫边更掛诗帙,辕畔仍悬酒缸。”
词语解释:余帙  拼音:yú zhì
指未读完的卷帙。 南朝 梁 何逊 《刘博士江丞朱从事同顾不值作诗云尔》:“向夕敞山扉,临窗玩餘帙。”
词语解释:积帙  拼音:jī zhì
积聚的书籍。 唐 皮日休 《读书》诗:“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
词语解释:史帙  拼音:shǐ zhì
史籍
词语解释:钜帙  拼音:jù zhì
巨帙。卷页浩瀚的书。 明 归有光 《纶宠延光图序》:“士大夫歌而咏之,且成鉅帙矣。”
词语解释:绨帙  拼音:tí zhì
亦作“ 綈帙 ”。 缯制的书卷封套。因亦作书卷的代称。《后汉书·杨厚传》:“吾綈袠中,有先祖所传祕记,为 汉 家用,尔其修之。” 清 黄宗羲 《谢时符先生墓志铭》:“君虽不为世用,而燃脂暝写,弄墨晨书,藏之綈袠,不以示人。”
词语解释:简帙  拼音:jiǎn zhì
(1).指书籍。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皇朝製作,稍以己意列其指归,析类分门,总为一集,庶千载简帙之废兴,百氏编摩之得失,一日可以尽其大都。” 明 何景明 《嗤盗文》:“箱委简帙,狼籍江隅。持我衣服,犹存其书。”
(2).书卷;书页。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一书》:“谨献杂文、时务策两编,其传缮不谨,其简帙大小不均齐, 巩 贫故也。” 明 李贽 《答焦漪园书》:“年来有书三种,惟此一种繫千百年是非,人更八百,简帙亦繁,计不止二千叶矣。”
词语解释:荷帙  拼音:hé zhì
犹言负笈。帙,包书的布套。《魏书·窦瑗传》:“ 瑗 年十七,便荷帙从师,游学十载。”
词语解释:谱帙  拼音:pǔ zhì
作示范或供寻检用的书籍。 清 李渔 《闲情偶寄·种植·木本》:“艺植之法,载於名人谱帙者,纤髮无遗,予倘及之,又是拾人牙后矣。”
词语解释:锦篇绣帙  拼音:jǐn piān xiù zhì
华美的篇章。 清 李渔 《闲情偶寄·演习·选剧》:“遂使锦篇绣帙,沉埋瓿瓮之间。”
词语解释:贝帙  拼音:bèi zhì
借指佛经经匣。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中》:“﹝ 天寧寺 ﹞第二层大殿上置白石香炉,莲炬高与殿齐,中供大佛三座,旁列梵相:或衣云衲,倚竹杖,横梵书贝帙;或抱膝耸肩,状若鬼王;或闭目枯坐万山中。”
词语解释:负帙  拼音:fù zhì
亦作“ 负袟 ”。 背负书籍。谓游学外地,勤奋读书。《梁书·武帝纪中》:“朕思阐治纲,每敦儒术,軾閭闢馆,造次以之。故负袟成风,甲科间出,方当置诸周行,饰以青紫。”《魏书·邢峦传》:“ 峦 少而好学,负帙寻师,家贫厉节,遂博览书传。”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宗室书》:“或有渔猎三史,纷纶五经,都讲开黌,诗生负帙。”《隋书·经籍志一》:“四方鸿生鉅儒,负袠自远而至者,不可胜算。”
词语解释:部帙  拼音:bù zhì
(1).书籍的部次卷帙。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或有狼籍几案,分散部帙,多为童幼婢妾之所点污,风雨虫鼠之所毁伤,实为累德。” 唐 刘知几 《史通·自叙》:“其所读书,多因假赁。虽部帙残缺,篇第有遗,至於叙事之纪纲,立言之梗概,亦粗知之矣。”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读史》:“其初各自为部帙,至 北宋 始合为一编。”
(2).篇幅;卷册。 唐 刘知几 《史通·断限》:“为史之体,有若於斯,苟滥引它事,丰其部帙,以此称博,异乎吾党所闻。”《旧唐书·经籍志后序》:“ 后汉 兰臺 、 石室 、 东观 、 南宫 诸儒撰集,部帙渐增。”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取士下》:“若无所发明,纂集旧书,且是非谬乱者,如今日 赵宧光 《説文长笺》、 刘振 《识大编》之类,部帙虽繁,却其书而遣之。”
(3).指书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 晋 宋 以来,多能书者。故其时俗,递相染尚,所有部帙,楷正可观。”
词语解释:绨袠
亦作“绨帙”。缯制的书卷封套。因亦作书卷的代称
词语解释:韬帙  拼音:tāo zhì
喻世情的束缚。弢,弓衣;袠,剑衣。《庄子·知北游》“解其天弢,堕其天袠” 唐 成玄英 疏:“弢,囊藏也。袠,束囊也。言人执是竞非,欣生恶死,故为生死束缚也。今既一是非,忘於生死,故堕解天然之弢袠也。” 明 袁宗道 《李母寿序》:“吾固知太夫人者,不必飧露饮液,而自翛然出弢袠之外,直揖 金母 乎 瑶池 。”
词语解释:连篇累帙  拼音:lián piān lèi zhì
同“ 连篇累牘 ”。 明 李东阳 《明胡资善大夫黎公先生行状》:“楷法遒整,自习业至公牘,连篇累帙,多不可纪数。”
词语解释:梵帙  拼音:fàn zhì
指佛经卷册。 元 吴师道 《李龙眠〈莲社图〉》诗:“休吟散梵帙,风鑪荐寒泉。”
词语解释:披帙  拼音:pī zhì
打开卷帙。 唐 薛元超 《谏皇太子笺》:“机务之餘,游心坟籍……披帙横经,克勤无怠。”
词语解释:斑竹帙  拼音:bān zhú zhì
将斑竹劈为细丝编成的书帙。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十二:“《羣碎録》云:书曰帙者,古人书卷外,必用帙藏之,如今裹袱之类。 宋真宗 取 庐山 东林寺 《白居易集》,命 崇文院 写较,包以斑竹帙,送寺。尝於 秀水 项氏 ,见 王右丞 画一卷,外以斑竹帙裹之,云是 宋 物,帙如细帘,其内袭以薄繒,故帙字从巾。”
词语解释:札帙  拼音:zhá zhì
犹书函、书套。 宋 周必大 《正月三日雨中小集迭岫阁·答胡伯信》诗:“千钟但使尊中满,札帙从教案上开。”
词语解释:挂帙  拼音:guà zhì
犹挂角。 清 顾炎武 《酬归祚明戴笠王仍潘柽章四子韭溪草堂联句见怀二十韵》:“挂帙安牛角,担囊逐马蹄。”参见“ 挂角 ”。
词语解释:挂角  拼音:guà jiǎo
亦作“掛角”。 隋 末 李密 年轻时,曾骑牛外出,挂《汉书》于牛角,一面抓着牛鞭,一面翻书阅读。 越国公 杨素 见到,问是何处书生如此好学? 李密 认得 杨素 ,乃下牛再拜,自言姓名。问所读何书,回答说是《项羽传》。见《旧唐书·李密传》。后用为勤读的典故。 元 柯丹邱 《荆钗记·会讲》:“悬头及刺股,掛角并投斧,叹先贤曾受许多勤苦。”
词语解释:縏帙  拼音:pán zhì
泛指装针线等物的囊袋。 清 钱谦益 《先太淑人述》:“入其室,椸枷必整,枕簟必歛,箴管縏袠,井井然也。” 清 戴名世 《凌母严太夫人寿序》:“如盥漱櫛縰笄总衣绅之饰,箴管线纊縏袠綦履之珮……要不过为闺帷内则之常,而君子独乐为称道之。”
词语解释:缇帙  拼音:tí zhì
(1).红布书套。 南朝 梁 王僧孺 《〈临海伏府君集〉序》:“金版玉箱,锦文緹帙。”
(2).借指书籍。 清 黄宗羲 《传是楼藏书记》:“先生之门生故吏徧於天下。随其所至,莫不网罗坠简,搜抉緹帙。”
词语解释:天帙  拼音:tiān zhì
见"天?"。
词语解释:琅帙  拼音:láng zhì
犹华翰。对人书信的敬称。 明 梁辰鱼 《六犯清音·宫怨》曲:“兰臺已赋,琅帙未通,丹霞枉锁了 秦 楼凤。”
词语解释:瑶帙  拼音:yáo zhì
书套的美称。亦指代书。 明 郑真 《题长淮送别图赠吴兴阮文肃》诗:“归取家藏瑶帙看,吾翁亦有赠行诗。” 明 郑真 《方参政文敏》诗:“芸草香凝瑶帙润,土花暗蚀剑痕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