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末字词组
罗帕绡帕手帕脸帕书帕布帕纸帕 
黄帕绛帕鲛帕送手帕魂帕唐帕百帕 
香罗帕鞍帕靴帕韩公帕文公帕表帕头帕 

词语解释:罗帕  拼音:luó pà
丝织方巾。旧时女子既作随身用品,又作佩带饰物。 唐 杜甫 《骢马行》:“赤汗微生白雪毛,银鞍却覆香罗帕。” 宋 周邦彦 《解语花·元宵》词:“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初刻拍案惊奇》卷二:“算计定了,侵晨未及梳洗,将一个罗帕兜头紥了,一口气跑到渡口来。”
词语解释:黄帕  拼音:huáng pà
黄色的帐子。 震钧 《天咫偶闻·皇城》:“閶闔未开人语肃,正中黄帕御牀高。”
词语解释:香罗帕  拼音:xiāng luó pà
丝织品做的巾帕。 唐 杜甫 《骢马行》:“赤汗微生白雪毛,银鞍却覆香罗帕。”《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看时,乃是侍儿来寻香罗帕的。生见其三回五转,意兴已倦,微笑而言:‘小娘子!罗帕已入人手,何处寻觅?’”
词语解释:绡帕  拼音:xiāo pà
薄绢巾帕。《红楼梦》第三十回:“﹝ 黛玉 ﹞将枕上搭的一方綃帕拿起来,向 宝玉 怀里一摔,一语不发,仍掩面而泣。” 清 龚自珍 《纪梦》诗之四:“模糊綃帕褶,惨憺唾盂中。”
词语解释:绛帕  拼音:jiàng pà
见“ 絳帕头 ”。
词语解释:绛帕头  拼音:jiàng pà tóu
红色包发头巾。帕头为古代男子裹头巾帻。《三国志·吴志·孙策传》“ 策 阴欲袭 许 ,迎 汉帝 ”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昔 南阳 张津 为 交州 刺史,舍前圣典训,废 汉 家法律,常著絳帕头,鼓琴烧香,读邪俗道书,云以助化,卒为南夷所杀。” 宋 陆游 《正旦后一日》诗:“羊映红缠酒,花簪絳帕头。”自注:“絳帕头,葢以絳帕饰巾幘之类。”亦省作“ 絳帕 ”。 宋 苏轼 《客俎经旬无肉又子由劝不读书萧然清坐乃无一事》诗:“从今免被 孙郎 笑,絳帕蒙头读道书。” 清 黄遵宪 《养疴杂诗》之十三:“絳帕白衣偏袒舞,时闻巷犬吠流萤。”
词语解释:鞍帕  拼音:ān pà
覆盖在鞍子上的帕巾。 唐 李馀 《寒食》诗:“剪渡归来风正急,水溅鞍帕嫩鹅儿。” 唐 张祜 《公子行》:“鐙金斜雁子,鞍帕嫩鹅儿。”
词语解释:手帕  拼音:shǒu pà
(1).手绢。 唐 王建 《宫词》之四七:“緶得红罗手帕子,中心细画一双蝉。” 元 杨暹 《西游记·海棠传耗》:“小的有手帕,是俺父亲与我的。他若见这手帕呵,便信是实。”《红楼梦》第二九回:“话説 宝玉 正自发怔,不想 黛玉 将手帕子扔了来。” 柔石 《人间杂记》:“当他一伸头颈去看到以后,立刻掉过脸,用手帕掩住鼻子,快快走了。”
(2).礼物的代称。 元 乔吉 《两世因缘》第一折:“解元,我待与 王妈妈 递手帕去来,只怕来的迟,教你盼望,着娘替我去了。” 元 无名氏 《翫江亭》第一折:“再将来纱罗紵丝三十疋,权为手帕,休嫌轻微也。”
词语解释:鲛帕  拼音:jiāo pà
指精美的巾帕。《红楼梦》第六二回:“﹝ 湘云 ﹞又用鮫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 柳亚子 《自题绘像一律》:“藎篋龙文新宝剑,蜡丸鮫帕旧阴符。”参见“ 鮫綃 ”。
词语解释:鲛绡  拼音:jiāo xiāo
亦作“ 鮫鮹 ”。
(1).传说中鲛人所织的绡。亦借指薄绢、轻纱。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南海出鮫綃纱,泉室潜织,一名龙纱。其价百餘金,以为服,入水不濡。” 唐 温庭筠 《张静婉采莲曲》:“掌中无力舞衣轻,剪断鮫鮹破春碧。” 明 高东嘉 《泣颜回·春游》套曲:“见游人往来,贪欢笑,舞鮫鮹,闹咳咳笑高。”《镜花缘》第九四回:“﹝车﹞係用柳木如窗欞式做成,极其轻巧;周围俱用鮫綃为幔;车内四面安着指南针。”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阳光从紫云中穿着淡黄纱浪进来,清脆的鸟声在中间流啭,屋子的一切,便好似蒙在鮫鮹之中的那般波动,软艳!”
(2).指毛帕、丝巾。 宋 陆游 《钗头凤》词:“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鮫綃透。” 明 梁少白 《月云高·纪情》套曲:“黄花羞对,也只为君,金樽慵倒,也只为君,泪珠暗把鮫鮹揾。”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恨在心苗,愁在眉梢,洗了胭脂,涴了鮫綃。”
词语解释:靴帕  拼音:xuē pà
亦作“鞾帕”。 《后汉书·舆服志下》:“ 秦 雄诸侯,乃加其武将首饰为絳袙,以表贵贱。”《旧唐书·李光弼传》:“苟事之不捷,继之以死。及是击贼,常纳短刀於靴中,有决死之志。”后因以“靴帕”借指武将戎服。 清 施何牧 《效诸将》诗之一:“有俟絃歌工化俗,且将鞾帕学论兵。”
词语解释:脸帕  拼音:liǎn pà
洗脸巾。 巴金 《家》二:“他也放下了碗筷, 鸣凤 便绞了一张脸帕给他送过来。” 巴金 《关于〈海的梦〉》:“我上了去 南京 的三等车厢,除了脸帕、牙刷以外,随身带了一小迭稿纸。”
词语解释:送手帕  拼音:sòng shǒu pà
犹送礼。 元 乔吉 《两世姻缘》第一折:“今日是对门 王妈妈 生辰,我着孩儿去送手帕。”
词语解释:韩公帕  拼音:hán gōng pà
旧时 潮州 妇女用以蒙头的黑布。相传为 唐 韩愈 遗制,故名。 清 张心泰 《粤游小志》:“ 潮州 妇女出行,则以皁布丈餘蒙头,自首以下双垂至膝,时或两手翕张其布以视人,状殊可怖。名韩公帕,盖 昌黎 遗製也。”
词语解释:书帕  拼音:shū pà
明 代官场送礼,具一书一帕,称书帕。实际上是指行贿用的金银财宝。《金瓶梅词话》第三六回:“今日有 东昌府 下文书快手往京里,顺便捎了一封书帕来,説是太师爷府里 翟大爹 寄来的书与爹。小的接了,交进大娘房裡去了。”《明史·韩一良传》:“臣两月来辞却书帕五百(金),臣寡交犹然,餘可推矣。” 清 姚之駰 《元明事类钞·书帕长安》:“ 赵南星 疏:‘司选者每遇退朝,羣遮留讲陞讲调;至署则公书私书,闐户盈几,所谓面皮世界、书帕 长安 也。’” 吴晗 《灯下集·唐顺之论明代刻书》:“行贿用书陪衬,显得雅一些,有个专门名词叫书帕。”
词语解释:魂帕  拼音:hún pà
戏曲中演鬼魂角色所戴的头巾。 清 洪昇 《长生殿·尸解》:“引旦去魂帕上。” 徐朔方 注:“魂帕,戴在演员头上,表示扮演的角色是鬼魂。”
词语解释:文公帕  拼音:wén gōng pà
古代 潮州 妇女的一种妆饰。传说为 唐 韩愈 遗制。 韩愈 谥 文 。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韩公帕苏公笠》:“ 广东 潮州 妇女出行,则以皂布丈餘蒙头,自首以下,双垂至膝,时或两手翕张其布以视人,状甚可怖,名曰文公帕, 昌黎 遗製。”
词语解释:布帕  拼音:bù pà
(1).布制的头巾。《南史·关康之传》:“见其散髮被黄布帊,席松叶,枕一块白石而卧,了不相眄。”
(2).布双幅。《南史·梁纪下·元帝》:“ 梁王 詧 使以布帊缠尸,敛以蒲席,束以白茅,以车一乘,葬于 津阳门 外。”
词语解释:唐帕  拼音:táng pà
宋 时来华商船上的翻译人员。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后集·译者》:“今北方谓之通事,南蕃海舶谓之唐帕……皆译之名也。”
词语解释:表帕  拼音:biǎo pà
表袋。《官场现形记》第四五回:“再看手里的 潮州 扇子,指头上搬指,腰里的表帕、荷包,没有一件不是堂翁的。”
词语解释:纸帕  拼音:zhǐ pà
铺垫或覆盖盛器的纸片。《说郛》卷八三引 唐 陆羽 《茶经》:“畚以白蒲捲而编之,可贮盌十枚;或用筥,其纸帊以剡纸,夹缝令方,亦十之也。”
词语解释:百帕  拼音:bǎi pà
世界气象组织所采用的气压单位。符号以hpa表示。中国气象部门也已采用。
词语解释:头帕  拼音:tóu pà
头巾。 沙汀 《丁跛公》:“于是对他那黑布头帕缠的很低,坐在油灯边的老婆说,她早该把他那件棉短袄取出来,交给他的兄弟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