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私帑 拼音:sī tǎng
旧称君主的私有财物。《新唐书·王鉷传》:“ 鉷 迎帝旨,岁进钱鉅亿万,储禁中,以为岁租外物,供天子私帑。帝以 鉷 有富国术,宠遇益厚。”词语解释:公帑 拼音:gōng tǎng
公款;国库。《新唐书·裴胄传》:“是时,方镇争剥下希恩,製重锦异綾,名贡奉,有中使者,即悉公帑市欢。”《旧五代史·汉书·李皇后传》:“ 高祖 建义於 太原 ,欲行颁賚於军士,以公帑不足,议率井邑,助成其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沧溟蔡姬》:“ 邢太僕 子 愿 ,有与 孙月峰 巡抚书云:‘……伏愿明公,下记所司,略损公帑,为赎数椽之敝屋,小復白雪之旧居,月或给米一石,布若干疋,籍以长养壮髮,绵延后昆。’” 邹韬奋 《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干部间的互相爱护》:“从好意揣测起来,某些同事肉痛旅费之大,未尝不可以说是为着爱护公帑而说的,原亦未可厚非。”词语解释:内帑 拼音:nèi tǎng
(1).国库。 宋 叶适 《终论一》:“陛下会计二年所罢之费为六千万緡,尽斥内帑封桩以补助之。”《红楼梦》第四回:“且家中有百万之富,现领着内帑钱粮,采办杂料。”
(2).泛指内库。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林·翰林应制》:“今上大婚以后,留意文史篇什。遇元旦、端阳、冬至,必命词臣进对联及诗词之属,间出内帑所藏书画,令之题咏。”
(3).指国库里的钱财。 宋 叶适 《宝谟阁待制知隆兴府徐公墓志铭》:“内帑皆三朝恭俭之积,陛下幸图之。”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 洮 告归后,復入都,卒於旅舍,朝廷特给内帑賻之。”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二九章:“朕久闻 神祖 幼时, 孝定太后 运出内帑不少。”词语解释:妻帑 拼音:qī tǎng
亦作“ 妻孥 ”。 妻子和儿女。《诗·小雅·常棣》:“宜尔家室,乐尔妻帑。” 毛 传:“帑,子也。”《国语·越语上》:“若以 越国 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係妻孥。” 唐 杜甫 《羌村》诗之一:“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明史·王冕传》:“﹝ 王冕 ﹞携妻孥隐 九里山 。” 郭沫若 《狐鸿--致成仿吾的一封信》:“我假如能变换得若干钱来,拯救我可怜的妻孥,我也可以感受些清淡的安乐呢。”词语解释:官帑 拼音:guān tǎng
国库;国库里的钱财。 元 卢琦 《惠安道中》诗:“ 龙山 兵火后,百里总萧疎。官帑需新赋,公田索旧租。” 明 唐顺之 《建陈渡石桥记》:“其财取诸愿助之家,而不费官帑之一钱;其力取诸佣食之夫,而不劳公徭之一卒。”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这回是拼命尊 孔 的政府和官僚先就动摇起来,用官帑大翻起洋鬼子的书籍来了。”词语解释:中帑 拼音:zhōng tǎng
国库的钱财。 宋 苏舜钦 《览含元殿基》诗:“横赐倾中帑,穷奢役九垓。” 元 袁裒 《远游联句》:“駞峯出天厨,褭蹏锡中帑。”词语解释:国帑 拼音:guó tǎng
国家的公款。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七:“况国帑、重兵、宗庙、禁掖,若 泰山 之安,根本不可轻动也。”《红楼梦》第八九回:“又要开销国帑,修理城工。”词语解释:财帑 拼音:cái tǎng
指财物钱币。《新唐书·回鹘传上》:“若入 井陘 ,以取 邢 、 洺 、 衞 、 怀 ,收贼财帑,乃鼓而南,上策也。”词语解释:重帑 拼音:zhòng tǎng
丰厚的财物。《韩非子·亡徵》:“羈旅侨士,重帑在外,上閒谋计,下与民事者,可亡也。”《韩非子·八经》:“外国之置诸吏者,结诛亲暱重帑,则外不籍矣。” 王先慎 集解引 王先谦 曰:“重帑谓厚币。” 陈奇猷 集释:“是‘重帑’,谓拥有厚币为敌国来反间之人。”词语解释:仓帑 拼音:cāng tǎng
粮仓和钱库的合称。《后汉书·何敞传》:“时 竇 氏专政,处戚奢侈,后赐过制,仓帑为虚。”词语解释:军帑 拼音:jūn tǎng
军用的库藏。《新唐书·藩镇传·刘悟》:“﹝ 刘悟 ﹞下令曰:‘入 鄆 ,人赏钱十万,听復私怨,财蓄恣取之,唯完军帑,违者斩。’”《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九年》:“戍 桂州 者已六年,屡求代还, 戡 言於 彦曾 ,以军帑空虚,发兵所费颇多,请更留戍卒一年; 彦曾 从之。”词语解释:部帑 拼音:bù tǎng
清 代称中央各部所掌握的库银。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九:“且拨解军餉及部帑,不下二千餘万。” 陈夔龙 《梦蕉亭杂记》卷一:“今奏借官款,勿论内帑,勿论部帑,责任均由 顺天府 一人担负。”词语解释:鸟帑 拼音:niǎo tǎng
轸星。为南方朱鸟七宿之末。帑,通“ 孥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岁弃其次,而旅於明年之次,以害鸟帑。” 杜预 注:“南为朱鸟,鸟尾曰帑。” 孔颖达 疏:“帑者,细弱之名,於人则妻子为帑,於鸟则鸟尾曰帑。妻子为人之后,鸟尾亦鸟之后,故俱以帑为言也。”词语解释:府帑 拼音:fǔ tǎng
国库。《汉书·匈奴传下》:“上由是难之,以问公卿,亦以为虚费府帑,可且勿许。” 颜师古 注:“府,物之所聚也;帑,藏金帛之所也。”《南齐书·东昏侯纪》:“府帑既竭,肆夺市道,工商裨贩,行号道泣。”词语解释:不帑 拼音:bù tǎng
见“ 不孥 ”。
词语解释:不孥 拼音:bù nú
亦作“ 不帑 ”。 不惩罚罪人的妻子儿女。《孟子·梁惠王下》:“昔者 文王 之治 岐 也……罪人不孥。” 赵岐 注:“恶恶止其身,不及妻子也。”《史记·孝文本纪》:“罪人不帑,不诛无罪。” 裴骃 集解引 苏林 曰:“刑不及妻子。”词语解释:库帑 拼音:kù tǎng
官库所藏的钱财。《清会典·户部·仓庾》:“凡仓收支、库帑存发,总督仓场侍郎岁籍其数,具疏以闻。” 李渔 《奈何天·虑婚》:“近来国家多事,库帑尽空。”词语解释:正帑 拼音:zhèng tǎng
谓国库里的钱财。 清 恽敬 《浙江分巡李公墓表》:“大府总督 浙江 、 福建 省,行部过 浙江 ,所取州县公使银且二十万,州县力匱则盗正帑,应徵索。”词语解释:寄帑 拼音:jì tǎng
同“ 寄孥 ”。 《孔丛子·居卫》:“所愿者唯君修礼义,富百姓,而 伋 得寄帑於君之境内,从襁负之列,其荣多矣。”词语解释:收帑 拼音:shōu tǎng
见“ 收孥 ”。
词语解释:收孥 拼音:shōu nú
亦作“ 收帑 ”。 古时,一人犯法,妻子连坐,没为官奴婢,谓之收孥。《史记·商君列传》:“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司马贞 索隐:“以言懈怠不事事之人而贫者,则纠举而收録其妻子,没为官奴婢。” 汉 桓宽 《盐铁论·周秦》:“ 紂 为炮烙之刑,而 秦 有收帑之法。”《后汉书·杨终传》:“ 太宗 至仁,除去收孥。”词语解释:廪帑 拼音:lǐn tǎng
指仓储的粮食和库存的金帛。《新唐书·韦嗣立传》:“今廩帑耗竭,无一岁之储。假遇水旱,人须賑给;不时军兴,士待资装,陛下何以具之?”词语解释:禁帑 拼音:jìn tǎng
指宫内仓库所藏财货。《新唐书·李绛传》:“会 廸简 以帑廥匱竭,稍简罢士之疲老者,人情不安, 廸简 亦危, 絳 请斥禁帑绢十万以济事机。” 明 张居正 《谢召见疏》:“而仓卒奏对之言,皆蒙优纳;而禁帑駢藩之赐,尤出常规。”词语解释:罪人不帑 拼音:zuì rén bù tǎng
见“ 罪人不孥 ”。
词语解释:罪人不孥 拼音:zuì rén bù nú
谓治罪止于本人,不累及妻和子女。《孟子·梁惠王下》:“泽梁无禁,罪人不孥。” 朱熹 集注:“孥,妻子也。恶恶止其身,不及妻子也。”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罪人不孥。若讯实同情者及之,无则善视抚慰之,以开其自新之路。”亦作“ 罪人不帑 ”。《史记·孝文本纪》:“罪人不帑,不诛无罪。”词语解释:盗帑 拼音:dào tǎng
盗窃库藏。《清史稿·王弘祚传》:“﹝ 康熙 ﹞七年,户部失察书吏假印盗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