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希夷 拼音:xī yí
(1).《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 河上公 注:“无色曰夷,无声曰希。”后因以“希夷”指虚寂玄妙。 南朝 梁 萧统 《谢敕参解讲启》:“至理希夷,微言渊奥,非所能钻仰。” 唐 权德舆 《奉和郑宾客相公摄官丰陵扈从之作》诗:“莫究希夷理,空怀涣汗恩。”
(2).指虚寂玄妙的境界。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臣闻上圣玄邈,独超乎希夷;彊名之极,犹存乎罔象。” 唐 钱起 《奉和圣制登会昌山应制》诗:“睿想入希夷,真游到 具茨 。”
(3).谓清静无为,任其自然。《北史·序传·李行之》:“年将六纪,官歷四朝,道协希夷,事忘可否。” 唐 白居易 《病中宴坐》诗:“外安支离体,中养希夷心。” 宋 范成大 《太上皇帝灵驾发引挽歌词》之一:“宵旰三星纪,希夷十闰年。”
(4).指道家、道士。 唐 元稹 《周先生》诗:“希夷 周先生 ,烧香调琴心。” 明 高启 《与王隐君宿贞宁守道馆》诗:“愿从希夷游,稽首青牛翁。” 清 高孝本 《登华山》诗:“希夷云际卧,毛女树边逢。”词语解释:希有 拼音:xī yǒu
(1).少有。《老子》:“夫代大匠斵,希有不伤其手者矣。”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二:“真人间至乐之事,亦人间希有之事也。” 鲁迅 《而已集·革命文学》:“但‘革命人’就希有。 俄国 十月革命时,确曾有许多文人愿为革命尽力。但事实的狂风,终于转得他们手足无措。”
(2).古代传说中的大鸟。《神异经·中荒经》:“﹝ 崑崙之山 ﹞上有大鸟,名曰‘希有’,南向张左翼覆 东王公 ,右翼覆 西王母 。背上小处无羽,一万九千里, 西王母 岁登翼上会 东王公 也。” 唐 李白 《大鹏赋序》:“余昔于 江陵 见 天台 司马子微 ,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著《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 清 黄遵宪 《寄和周朗山》诗:“大鹏遇希有,两鸟忽相酬。”词语解释:希世 拼音:xī shì
(1).迎合世俗。《庄子·让王》:“ 原宪 笑曰:‘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 宪 不忍为也。’”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云:“希,望也。所行常顾世誉而动,故曰希世而行。”《史记·儒林列传》:“ 公孙弘 治《春秋》不如 董仲舒 ,而 弘 希世用事,位至公卿。” 明 方孝孺 《与黄希范》:“僕自视资甚陋,业甚浅,无趋走唯诺之才,有朴訥鲁钝之累,希世之人见而不嗤鄙之者,鲜矣。”
(2).世所罕有。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邈希世而特出,羌瓌譎而鸿纷。” 元 欧阳玄 《题紫微老人大字歌》:“家藏有此希世珍,取酒当为主人寿。” 鲁迅 《书信集·致孟十还》:“﹝精印本《引玉集》﹞待到五十世纪,定与拙译《死魂灵》都成为希世之宝也。”词语解释:希声 拼音:xī shēng
(1).无声,听而不闻的声音。《老子》:“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王弼 注:“听之不闻名曰希,不可得闻之音也。” 清 龚自珍 《写神思铭》:“我铭代絃,希声不传,千春万年。”
(2).指奇异的音响。
(3).指玄妙虚幻的言谈。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浅薄之徒,率多夸诞自称説,以厉色希声饰其虚妄,足以眩惑晚学,而敢为大言。”
(4).指清静无为之道。 清 钮琇 《觚賸·景龙观钟铭》:“虽大道无为,济物归於善贷;而妙门有教,灭咎在於希声。” 清 曾国藩 《复刘霞仙中丞书》:“非泊然寡营,观物深窈,翫希声而友前哲,殆未足语於此。”词语解释:希奇 拼音:xī qí
罕见而新奇;奇怪。《海内十洲记》:“品物羣生,希奇特出,皆在於此。” 元 睢玄明 《耍孩儿·咏西湖》套曲:“ 钱唐 自古繁华地,有百处天生景致,幽微尽在 浙江 西,惟 西湖 山水希奇。”《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大家慌张起来道:‘这死得希奇!’” 鲁迅 《伪自由书·不通两种》:“现在,这样的希奇文章,常常在刊物上出现。”词语解释:希圣 拼音:xī shèng
效法圣人;仰慕圣人。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文章之贵,弃于 汉祖 ,虽…… 孟軻 、 孙卿 ,体二希圣。” 宋 范仲淹 《上张右丞书》:“希圣者,亦圣人之徒也,从容正道,不能维其末。” 宋 周敦颐 《通书·志学》:“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乾称上》:“希圣友贤,成身以顺亲,即所以顺天。”词语解释:希代 拼音:xī dài
希世。 晋 傅玄 《走狗赋》:“希代来贡,作珍皇家。” 唐 陈鸿 《长恨歌传》:“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於世。”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上:“﹝ 王尚书 ﹞以御书‘养素’二大字及御製诗一首见示,圆劲秀美,鸞停鵠跱,实希代之宝也。”参见“ 希世 ”。
词语解释:希世 拼音:xī shì
(1).迎合世俗。《庄子·让王》:“ 原宪 笑曰:‘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 宪 不忍为也。’”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云:“希,望也。所行常顾世誉而动,故曰希世而行。”《史记·儒林列传》:“ 公孙弘 治《春秋》不如 董仲舒 ,而 弘 希世用事,位至公卿。” 明 方孝孺 《与黄希范》:“僕自视资甚陋,业甚浅,无趋走唯诺之才,有朴訥鲁钝之累,希世之人见而不嗤鄙之者,鲜矣。”
(2).世所罕有。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邈希世而特出,羌瓌譎而鸿纷。” 元 欧阳玄 《题紫微老人大字歌》:“家藏有此希世珍,取酒当为主人寿。” 鲁迅 《书信集·致孟十还》:“﹝精印本《引玉集》﹞待到五十世纪,定与拙译《死魂灵》都成为希世之宝也。”词语解释:希微 拼音:xī wēi
(1).《老子》:“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河上公 注:“无声曰希,无形曰微。”后因以“希微”指空寂玄妙或虚无微茫。 晋 陆云 《荣启期赞》:“泝怀玄妙之门,求意希微之域。”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徘徊茫昧,翱翔希微。” 前蜀 杜光庭 《胡常侍修黄箓斋词》:“臣闻妙本希微,至真虚寂,运神功而化育,陶品物以生成。”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太和》:“虚空者,气之量。气弥沦无涯而希微不形,则人见虚空而不见气。”
(2).指名声和形迹。《南史·隐逸传序》:“若道义内足,希微两亡,藏景穷巖,蔽名愚谷,解桎梏於仁义,示形神於天壤,则名教之外别有风猷。”
(3).微明;隐约不明。《晋书·隐逸传·陶潜》:“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希微。”按,希,《文选·陶潜〈归去来辞〉》作“熹”。 宋 苏轼 《欧阳少师令赋所蓄石屏》诗:“何人遗公石屏风,上有水墨希微踪。”
(4).谓平淡无奇。 宋 真德秀 《赠萧长夫序》:“以琴来謁者甚众,静而听之,大抵厌古调之希微,夸新声之奇变,使人喜欲起舞,悲欲涕零,求其所谓淳古淡泊者,殆不可得。”
(5).稀疏微细。 唐 贾登 《奉和圣制喜雨赋》:“其始至也,歷乱希微,雾杂烟霏。”
(6).指些微,很少。 清 周亮工 《祭汀州司李若羲卢公文》:“公邃于理学,义命自安,未尝有希微怨懟之色。”词语解释:希贤 拼音:xī xián
(1).谓仰慕贤者,愿与之齐等。 宋 周敦颐 《通书·志学》:“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
(2).指效法贤人。 明 徐霖 《绣襦记·剔目劝学》:“卖釵收古典,劝郎希圣希贤,穷理义坐青氊。”词语解释:希年 拼音:xī nián
古稀之年,古指七十岁。 宋 刘克庄 《最高楼·乙卯生日》词:“几曾三宿为归计,更巴一岁是希年。”参见“ 古稀 ”。
词语解释:古稀 拼音:gǔ xī
亦作“ 古希 ”。 唐 杜甫 《曲江》诗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 明 李贽 《观音阁》诗之一:“如何古希人,不识三伏苦。”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瑞文端公重瞳》:“公早贵,致位宰辅,寿臻古稀。”《当代》1981年第6期:“他后悔自己的鲁莽行动,年届七旬,古稀高龄了,干么还这么不知轻重。”词语解释:希颜 拼音:xī yán
(1).仰慕 颜渊 。希,仰望; 颜 , 颜渊 。《晋书·虞溥传》:“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驥之马,亦驥之乘;希 颜 之徒,亦 颜 之伦也。”按,希, 汉 扬雄 《法言·学行》作“睎”。
(2). 颜渊 为 孔子 最贤能的弟子。后以“希颜”泛指仰慕贤者。《隋书·隐逸传·崔颐》:“本无意於希 颜 ,岂有心於慕 藺 。” 宋 朱熹 《教思堂作示诸同志》诗:“咏归同与 点 ,坐忘庶希 颜 。”
(3).窥察他人颜色。《北齐书·陈元康传》:“ 元康 便辟善事人,希颜候意,多有进举。”词语解释:希踪 拼音:xī zōng
(1).愿寄迹于某处。《晋书·宗室传赞》:“栖情尘外,希踪物表。”
(2).谓能达到或比并。 宋 李纲 《谢琼林苑赐御筵表》:“献北闕之俘,愿希踪於前世;却南牧之骑,期无媿於古人。” 刘师培 《文章源始》:“上者步武六朝,下者亦希踪四杰。”词语解释:希古 拼音:xī gǔ
仰慕古人。《文选·嵇康〈幽愤诗〉》:“抗心希古,任其所尚。” 吕延济 注:“希,慕也。言举心慕古人之道。” 明 李东阳 《苏子由告身跋》:“ 马君 之希古好德,公天下之物而不为私者,亦不可泯也。” 金松岑 《文学上之美术观》:“是以体今者必希古为荣,词近者以达远为贵。”词语解释:希阔 拼音:xī kuò
亦作“ 希濶 ”。
(1).稀疏;稀少。《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皇后自知罪恶深大,朝请希阔。” 宋 朱熹 《缴纳南康任满合奏禀事件状四》:“境内观寺鐘鼓相闻……而先王礼义之宫所以化民成俗之本者,乃反寂寥希阔,合军与县仅有三所而已。”
(2).长久。《汉书·礼乐志》:“春秋乡射,作於学官,希阔不讲。故自公卿大夫观听者,但闻鏗鎗,不晓其意。”《宋史·礼志二十》:“ 五代 以来,正衙既废,而入閤亦希阔不讲, 宋 復行之。”
(3).不平常;罕见。 宋 苏轼 《伊尹论》:“后之君子蹈常而习故,惴惴焉惧不免於天下;一为希阔之行,则天下羣起而誚之。”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省状元同郡》:“至 淳祐 甲辰,省元 徐霖 、状元 留梦炎 皆 三衢 人。一时士林歆羡,以为希阔之事。”
(4).指久别的情怀。《太平广记》卷三二二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王矩》:“ 矩 省奏,为 杜灵之 ,入船共语,称叙希濶。”词语解释:希音 拼音:xī yīn
(1).奇妙的声音。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实境》:“情性所至,妙不自寻。遇之自天,泠然希音。”
(2).指玄远高超的言谈。《艺文类聚》卷七六引 隋 江总 《明庆寺尚禅师碑铭》:“空行已无,希音和寡,不有耆德,谁其继者?”
(3).缺少音乐。 明 李贽 《〈初潭集〉又叙》:“何代无人,特恨无识人者!何世希音,特恨无赏音者!”词语解释:希求 拼音:xī qiú
谋求;企求。 唐 元稹 《代谕淮西书》:“ 吴侍御 弃丧背礼,捨父干君,诱聚师徒,希求爵位。”《再生缘》第三七回:“希求了结此生缘。” 胡也频 《到莫斯科去》:“她常常意识着--甚至于希求着在她的生命中应该有一种新的意义。”词语解释:希疏
稀少词语解释:希珍 拼音:xī zhēn
稀少珍贵。例如:熊猫是我国独有的希珍动物。词语解释:希差 拼音:xī chà
稀奇古怪。 宋 洪迈 《夷坚支景·赵葫芦》:“家门希差,养得一枚依样画。”词语解释:希少 拼音:xī shǎo
稀少,事物出现得少。《书·尧典》“鸟兽希革” 孔 传:“夏时鸟兽毛羽希少改易。”《魏书·太祖道武帝纪》:“百工偷劫,盗贼公行,巷里之间人为希少。” 宋 苏轼 《乞相度开石门河状》:“自 温 、 台 、 明 、 越 往来者,皆由 西兴 径渡,不涉 浮山 之嶮,时有覆舟,然尚希少。”词语解释:希望 拼音:xī wàng
(1).仰望;瞻望。《周髀算经》卷下:“立八尺表,以绳繫表颠,希望北极中大星。”
(2).谓揣测别人的意图而加以迎合。《后汉书·李固传》:“初, 顺帝 时所除官,多不以次,及 固 在事,奏免百餘人。此等既怨,又希望 冀 旨,遂共作飞章虚诬 固 罪。”《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元年》:“ 洙 常希望上旨,以意裁定。”
(3).盼着出现某种情况或达到某种目的。《后汉书·班固传》:“﹝ 匈奴 ﹞徒以畏 汉 威灵,逼惮南虏,故希望报命,以安其离叛。” 唐 韩愈 《后廿九日复上书》:“其所求进见之士,虽不足以希望盛德,至比於百执事,岂尽出其下哉!” 毛泽东 《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题辞》:“希望有更多的好作品出世。”
(4).欲望。《宋书·殷孝祖传》:“国乱朝危,宜立长主……而羣小相煽,构造无端,贪利幼弱,竞怀希望。”《百喻经·贫儿欲与富者等财物喻》:“心有希望,常怀不足。” 宋 朱熹 《庚子应诏封事》:“债负既足,则又生希望,愈肆诛求。”
(5).指美好的愿望或理想。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随感录》:“ 波兰 , 印度 ,文籍较多, 中国 人说起他的也最多;我也留心最早,却很替他们抱着希望。” 巴金 《死去的太阳》十四:“他那时候充满着希望,怀着无限的热诚。”
(6).指愿望或理想所寄托的对象。 鲁迅 《南腔北调集·答杨邨人先生公开信的公开信》:“它还年青,它还存在,希望正在将来。” 邓小平 《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作展览会题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科学的希望。”词语解释:希骥 拼音:xī jì
谓仰慕才俊。《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君学成师范,縉绅归慕,仰高希驥,歷年滋多。” 李贤 注:“《法言》曰:‘希驥之马,亦驥之乘;希 颜 之士,亦 颜 之徒。’希,慕也。”按,希,今本 汉 扬雄 《法言·学行》作“睎”。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无希驥之秀质,乏如珪之令望。” 宋 欧阳修 《答太傅相公见赠长韵》:“仰高虽莫及,希驥岂非贤?”词语解释:希罕 拼音:xī hǎn
(1).稀少。 明 何景明 《内篇》之二三:“凡 河南 之士几何也?集于学,弗万人已尔?集于试,弗千人已尔?然名于録者,八十人焉尔矣。较之,亦希罕旷絶之遇也。”
(2).希奇。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便死也须索看,这里管塑盖得希罕·”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七七回:“我当是什么希罕东西,原来是颗地雷!”
(3).贪图;喜爱。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三折:“我着你开着这个客店,我那里希罕你那房钱养家。”《红楼梦》第一一七回:“他见我们不希罕那玉,便随意给他些,就过去了。” 清 李渔 《蜃中楼·运宝》:“本院只要亲事,那里希罕粧奩。” 孙犁 《白洋淀纪事·正月》:“你该去挑对花瓶大镜子,再要个洋瓷洗脸盆,我就是希罕那么个大花盆!”词语解释:希腊 拼音:xī là
巴尔干半岛国家。位于该半岛南端,三面临海,面积131957平方公里,人口1003.8万(1990),首都雅典,境内多山,多岛屿,古希腊为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农业和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词语解释:希冀 拼音:xī jì
希图;希望得到。《三国志·魏志·臧洪传》:“诸 袁 事 汉 ,四世五公,可谓受恩。今王室衰弱,无扶翼之意,欲因际会,希冀非望,多杀忠良以立姦威。” 宋 李纲 《论和战札子》:“中国为和所误者多矣,十餘年来持和议之説,一切苟且,希冀万一者,何其纷纷也。”《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 瑞虹 已被哄过一次,虽然不信,也还希冀出外行走,或者有个真心觅盗,只得应允。” 靳以 《泥路》:“骤雨后的爽晴是不可希冀了,说不定要有上三天五天的连雨天呢。”词语解释:希天 拼音:xī tiān
仰慕上天。谓使道德、修养等达到最高的境界。《鹖冠子·泰鸿》:“ 泰皇 问 泰一 曰:‘天地人事,三者孰急?’ 泰一 曰:‘爱精养神,内端者所以希天。天也者,神明之所根也。’” 陆佃 注:“内直者,与天为徒。” 宋 周敦颐 《通书·志学》:“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动物》:“秩序,人所必由;而推之使通,辨之使精,则存乎学问。故博文约礼为希天之始教。”词语解释:希慕 拼音:xī mù
仰慕;羡慕。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 马寔 ﹞昼诵经书,夜习弓兵,希慕名流,交结豪杰。”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三:“ 东坡 希慕 乐天 ,其诗曰:‘应似 香山 老居士,世缘终浅道根深。’”《红楼梦》第七九回:“ 贾政 又深恶 孙 家:虽是世交,;不过是他祖父当日希慕 寧 荣 之势,有不能了结之事,挽拜在门下的,并非诗礼名族之裔。”词语解释:希有鸟 拼音:xī yǒu niǎo
见“ 希有 ”。
词语解释:希有 拼音:xī yǒu
(1).少有。《老子》:“夫代大匠斵,希有不伤其手者矣。”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二:“真人间至乐之事,亦人间希有之事也。” 鲁迅 《而已集·革命文学》:“但‘革命人’就希有。 俄国 十月革命时,确曾有许多文人愿为革命尽力。但事实的狂风,终于转得他们手足无措。”
(2).古代传说中的大鸟。《神异经·中荒经》:“﹝ 崑崙之山 ﹞上有大鸟,名曰‘希有’,南向张左翼覆 东王公 ,右翼覆 西王母 。背上小处无羽,一万九千里, 西王母 岁登翼上会 东王公 也。” 唐 李白 《大鹏赋序》:“余昔于 江陵 见 天台 司马子微 ,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著《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 清 黄遵宪 《寄和周朗山》诗:“大鹏遇希有,两鸟忽相酬。”词语解释:希静 拼音:xī jìng
虚无寂静。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今以躁竞之心,涉希静之涂,意速而事迟,望近而应远,故莫能相终。” 元 倪瓒 《萧闲馆夜坐》诗:“躁烦息中动,希静无外聆。”词语解释:希觊 拼音:xī jì
谓妄想。《晋书·刘曜载记》:“安敢欲希覬非分!”《金史·孝友传序》:“孝义之人,素行已备,虽有希顗,犹不失为行善。” 明 张居正 《请叙录日讲诸臣疏》:“虽竭忠尽瘁,分所当然,岂敢有所希覬。”词语解释:希进 拼音:xī jìn
希图仕进。 宋 曾巩 《谢解启》:“患难艰危,流离顿挫;孰有至孤之迹,敢萌希进之心!”《明史·阉党传·田尔耕》:“ 尔耕 广布侦卒,罗织平人,锻鍊严酷,入狱者率不得出。宵人希进者,多缘以达於 忠贤 。”词语解释:希风 拼音:xī fēng
(1).仰慕风操。《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是正直废放,邪枉炽结,海内希风之流,遂共相摽搒,指天下名士,为之称号。”《南齐书·崔祖思刘善明等传论》:“ 青 冀 豪右, 崔 刘 望族,先覩人雄,希风结义。”
(2).指企慕,效法。《晋书·王羲之传》:“常依 陆贾 、 班嗣 、 杨王孙 之处世,甚欲希风数子,老夫志愿尽於此也。” 清 龚自珍 《明良论一》:“今士大夫,无论希风古哲,志所不属,虽下劣如矜翰墨,召觴咏,我知其必不暇为也。”词语解释:希想 拼音:xī xiǎng
犹希望。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记》卷二:“勿区区於世间,流连於亲识,眷眄富贵,希想味欲。”参见“ 希望 ”。
词语解释:希望 拼音:xī wàng
(1).仰望;瞻望。《周髀算经》卷下:“立八尺表,以绳繫表颠,希望北极中大星。”
(2).谓揣测别人的意图而加以迎合。《后汉书·李固传》:“初, 顺帝 时所除官,多不以次,及 固 在事,奏免百餘人。此等既怨,又希望 冀 旨,遂共作飞章虚诬 固 罪。”《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元年》:“ 洙 常希望上旨,以意裁定。”
(3).盼着出现某种情况或达到某种目的。《后汉书·班固传》:“﹝ 匈奴 ﹞徒以畏 汉 威灵,逼惮南虏,故希望报命,以安其离叛。” 唐 韩愈 《后廿九日复上书》:“其所求进见之士,虽不足以希望盛德,至比於百执事,岂尽出其下哉!” 毛泽东 《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题辞》:“希望有更多的好作品出世。”
(4).欲望。《宋书·殷孝祖传》:“国乱朝危,宜立长主……而羣小相煽,构造无端,贪利幼弱,竞怀希望。”《百喻经·贫儿欲与富者等财物喻》:“心有希望,常怀不足。” 宋 朱熹 《庚子应诏封事》:“债负既足,则又生希望,愈肆诛求。”
(5).指美好的愿望或理想。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随感录》:“ 波兰 , 印度 ,文籍较多, 中国 人说起他的也最多;我也留心最早,却很替他们抱着希望。” 巴金 《死去的太阳》十四:“他那时候充满着希望,怀着无限的热诚。”
(6).指愿望或理想所寄托的对象。 鲁迅 《南腔北调集·答杨邨人先生公开信的公开信》:“它还年青,它还存在,希望正在将来。” 邓小平 《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作展览会题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科学的希望。”词语解释:希歇 拼音:xī xiē
稀少;停息。 南朝 宋 鲍照 《答客》诗:“声交稍希歇,此意更坚滋。”词语解释:希仙 拼音:xī xiān
思慕成仙。《宋书·王微传》:“希仙好异,矫慕不羈。” 宋 陆游 《自嘲》诗:“不逢 方 谢 事,垂老旋希仙。”词语解释:希诧 拼音:xī chà
希奇;奇怪。 元 郑庭玉 《后庭花》第三折:“我见他扭身子十分希诧。” 元 无名氏 《射柳捶丸》第三折:“我做番官实希诧,阵前对手闻吾怕。”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一折:“我为甚闹喧哗,累的你猛惊呀,只为这适间梦里多希诧。”词语解释:希旨 拼音:xī zhǐ
见“ 希指 ”。
词语解释:希指 拼音:xī zhǐ
亦作“ 希旨 ”。 迎合在上者的意旨。《汉书·孔光传》:“上有所问,据经法,以心所安而对,不希指苟合。” 颜师古 注:“希指,希望天子之旨意也。”《后汉书·吴良传》:“每处大议,輒据经典,不希旨偶俗以徼时誉。”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利口小辩,希指巧言者,谓之标领清妍。”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虽得户八十餘万,皆州县希旨,以主为客,以少为多。”词语解释:希拟 拼音:xī nǐ
效法。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以此为忧世念国,希拟素王,有似蹇足之寻龙騏,斥鷃之逐鸿鵠,焦冥之方云鹏,鼷鼬之比巨象也。” 南朝 宋 宗炳 《答何衡阳书》:“泥洹以无乐为乐,法身以无身为身,若本不希拟,亦可为增躭逸之虑,肇好奇之心。”词语解释:希行
稀行。稀客;不常走动词语解释:希臭膨天
臭气熏天词语解释:希遂
希望实践词语解释:希踪禹迹
向大禹学习,希望得到成功词语解释:希嫩
非常嫩词语解释:希脏坌臭
又脏又臭词语解释:希辉光号
辉煌闪耀词语解释:希希罕儿 拼音:xī xī hǎn ér
指希奇少见的事物。《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大家一看,这可是个希希罕儿,都在那里纳闷儿。”《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这可真説得起活老了的都没见过的一个希希罕儿,是磣大的一对大凤凰!”词语解释:希姓 拼音:xī xìng
罕见的姓。 明 宋濂 《方氏族谱序》:“予闻 方 之族,自长史南迁,蔓延数郡……北则阔寥罕闻,近世遂指为希姓。”《万姓统谱·凡例》:“希姓无人者,唯书其姓并望氏。”词语解释:希姹 拼音:xī chà
希奇惊异。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十六出:“婆婆讨卓(桌)来看,甚希姹!”词语解释:希幸 拼音:xī xìng
谓侥幸之心。《南史·殷孝祖传》:“羣迷相扇,构造无端,贪利幼弱,竞怀希幸。”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道在不然,义在不可,而横意去就,谬生希幸,以为未达至分。”词语解释:希心 拼音:xī xīn
向慕。 汉 贾谊 《新书·匈奴》:“一国闻之者、见之者,希心而相告,人人冀幸。”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卿欲希心高远,何不能遗曲盖之貌?”《魏书·高闾传》:“於是从容闲览,希心玄奥,尚 鼎湖 之奇风,崇 巢由 之高洁。”词语解释:希奇古怪 拼音:xī qí gǔ guài
奇怪而罕见。《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七:“ 程宰 这六千疋又卖了三四千两。如此事体,逢着便做,做来便希奇古怪,得利非常,记不得许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还有许多骗局、拐局、赌局,一切希奇古怪、梦想不到的事,都在 上海 出现。” 朱自清 《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我又想做个新闻记者,可以多看些希奇古怪的人,希奇古怪的事。”词语解释:希世之珍,希世之宝 拼音:xī shì zhī zhēn , xī shì zhī bǎo
世上罕有的珍宝
希世之珍那可得,故人赠我情何及。——宋· 陆游《素心砚铭》词语解释:希企 拼音:xī qǐ
希望企及。 晋 潘尼 《乘舆箴》:“将欲希企前贤,髣髴崇轨。”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和政公主 ﹞嫣然班敍之内,迥出神仙之表,亦非希企之所及也。”词语解释:希迎 拼音:xī yíng
迎合。 清 刘开 《知己说》:“希迎意旨,图旦夕之安。”词语解释:希觏 拼音:xī gòu
罕见。 元 伊世珍 《嫏嬛记》:“季女赠贤夫以緑华寻仙之履,素丝锁莲之带,白玉不落之簪,黄金双蝶之钮,皆製极精巧,当世希覯之物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辛丑二宗伯》:“又三年辛丑,而 陆 之同邑 张以 诚举状元,适值一甲子。 陆 喜甚,以年弟帖投之,虽属戏剧,然实清朝所希覯者。”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二:“碑文完好,字体朴茂,亦希覯之物。”词语解释:希寡 拼音:xī guǎ
稀少。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既言上药,又唱五穀者,以上药希寡,艰而难致。”词语解释:希贵 拼音:xī guì
指物品因罕见而非常珍贵。例如:希贵文物。词语解释:希宠 拼音:xī chǒng
希望取得宠爱。《子华子·阳城胥渠问》:“其左右狡诈希宠之臣又从而逢之。”《金瓶梅词话》第十八回:“﹝ 潘金莲 ﹞每日抖擞着精神妆饰打扮,希宠市爱。”《明史·阉党传·魏忠贤》:“当 忠贤 盛时,其党争搏击清流,献諂希宠。”词语解释:希留乎剌 拼音:xī liú hū là
形容慌乱或手足无措。 明 冯惟敏 《端正好·徐我亭归田》套曲:“见了箇官来客来,繫上条低留答剌的带……恰便是天差帝差,做了些希留乎剌的态。但沾着时乖运乖,落得他稽留聒剌的怪。”词语解释:希留合剌 拼音:xī liú hé là
形容支离破碎。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二折:“将这领希留合剌的布衫儿扯得来乱纷纷碎。”词语解释:希留急了 拼音:xī liú jí le
形容树木枝叶急剧摇动。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一折:“你看他吸留忽剌水流乞留曲律路,更和这失留疎剌风摆希留急了树。”词语解释:希衣 拼音:xī yī
古代帝王祭社稷、五祀时所穿的绣有各种花纹的礼服。希,通“ 黹 ”。《周礼·夏官·弁师》“五采繅十有二就” 汉 郑玄 注:“希衣之冕,五斿,用玉百二十。” 孙诒让 正义:“希冕前后十斿,以十乘十二,则百二十也。”参见“ 希冕 ”。
词语解释:希冕 拼音:xī miǎn
即希衣之冕。古代帝王祭社稷、五祀时所戴的与希衣相配的礼冠。希,通“ 黹 ”。《周礼·春官·司服》:“祭社稷、五祀则希冕。” 段玉裁 《周礼汉读考》卷三:“﹝ 郑玄 ﹞注:希,读为‘黹’(今本作‘絺’),或作‘絺’(今本作‘黹’)…… 周 冕服九章,初一曰龙,次二曰山,次三曰华虫,次四曰火,次五曰宗彝,皆画以为繢,次六曰藻,次七曰粉米,次八曰黼,次九曰黻,皆黹(今本作‘希’)以为绣……黹,刺粉米无画也。”按,《广韵·上旨》“黹”下引《周礼》:“祭社稷、五祀则用黹冕也。”“希”正作“黹”。参见“ 希衣 ”。词语解释:希言 拼音:xī yán
少言,少说话。一说指平谈无味的话。《老子》:“希言自然。” 河上公 注:“希言者,是爱言也。爱言者,自然之道。”按,爱,吝惜。 王弼 注:“下章言:道之出言,淡兮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然则无味不足听之言,乃是自然之至言也。”词语解释:希松 拼音:xī sōng
很平常;不值什么。 清 蒋士铨 《桂林霜·胁降》:“説甚府厅司道,陞迁降调。督抚也希鬆,只有俺 孙爷 不害哨。”《红楼梦》第八三回:“你有什么过不去,不要寻他,勒死我倒也是希鬆的。”词语解释:希指 拼音:xī zhǐ
亦作“ 希旨 ”。 迎合在上者的意旨。《汉书·孔光传》:“上有所问,据经法,以心所安而对,不希指苟合。” 颜师古 注:“希指,希望天子之旨意也。”《后汉书·吴良传》:“每处大议,輒据经典,不希旨偶俗以徼时誉。”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利口小辩,希指巧言者,谓之标领清妍。”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虽得户八十餘万,皆州县希旨,以主为客,以少为多。”词语解释:希冕 拼音:xī miǎn
即希衣之冕。古代帝王祭社稷、五祀时所戴的与希衣相配的礼冠。希,通“ 黹 ”。《周礼·春官·司服》:“祭社稷、五祀则希冕。” 段玉裁 《周礼汉读考》卷三:“﹝ 郑玄 ﹞注:希,读为‘黹’(今本作‘絺’),或作‘絺’(今本作‘黹’)…… 周 冕服九章,初一曰龙,次二曰山,次三曰华虫,次四曰火,次五曰宗彝,皆画以为繢,次六曰藻,次七曰粉米,次八曰黼,次九曰黻,皆黹(今本作‘希’)以为绣……黹,刺粉米无画也。”按,《广韵·上旨》“黹”下引《周礼》:“祭社稷、五祀则用黹冕也。”“希”正作“黹”。参见“ 希衣 ”。
词语解释:希衣 拼音:xī yī
古代帝王祭社稷、五祀时所穿的绣有各种花纹的礼服。希,通“ 黹 ”。《周礼·夏官·弁师》“五采繅十有二就” 汉 郑玄 注:“希衣之冕,五斿,用玉百二十。” 孙诒让 正义:“希冕前后十斿,以十乘十二,则百二十也。”参见“ 希冕 ”。
词语解释:希冕 拼音:xī miǎn
即希衣之冕。古代帝王祭社稷、五祀时所戴的与希衣相配的礼冠。希,通“ 黹 ”。《周礼·春官·司服》:“祭社稷、五祀则希冕。” 段玉裁 《周礼汉读考》卷三:“﹝ 郑玄 ﹞注:希,读为‘黹’(今本作‘絺’),或作‘絺’(今本作‘黹’)…… 周 冕服九章,初一曰龙,次二曰山,次三曰华虫,次四曰火,次五曰宗彝,皆画以为繢,次六曰藻,次七曰粉米,次八曰黼,次九曰黻,皆黹(今本作‘希’)以为绣……黹,刺粉米无画也。”按,《广韵·上旨》“黹”下引《周礼》:“祭社稷、五祀则用黹冕也。”“希”正作“黹”。参见“ 希衣 ”。词语解释:希图 拼音:xī tú
企图;谋求。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远方无赖,託名土兵报効,希图卤掠,羣然麋至。”《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且説 李春郎 自从成婚葬父之后,一发潜心经史,希图上进,以报大恩。” 清 侯方域 《代司徒公屯田奏议》:“或有妄认世产、希图吞霸者,则惟当开垦时即与改名为屯,给帖承掌,俾此疆彼界瞭然难混。” 孙中山 《革命原起》:“予乃与外国军官数人绕道至 香港 ,希图从此潜入内地。”词语解释:希吒
希奇。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十出:“贫女回来必不容它,凭小圣説教希吒。”词语解释:希壤忽浓 拼音:xī rǎng hū nóng
谓土壤湿度大不能承载人。 元 无名氏 《黄花峪》第三折:“希壤忽浓泥又滑。”词语解释:希咤 拼音:xī zhà
希奇;希奇惊异。 元 杨立斋 《哨遍》套曲:“《五代史》止是谈些更变,《三国志》无过説些战伐,也不希咤。”《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羣盗看了,皆大惊异,共相希咤道:‘秀才真宰相器量!’”
希吒:希奇。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十出:“贫女回来必不容它,凭小圣説教希吒。”词语解释:希恩 拼音:xī ēn
希冀恩宠。《旧唐书·裴行俭传赞》:“ 天后 预政之时,刑峻如壑,多以諛佞希恩。” 宋 王君玉 《国老谈苑》卷一:“朕自临大宝,閲是表多矣,非祈泽宗族,则希恩子孙,未有如 锡 生死以国家为虑而儆戒於朕。”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减场解元》:“諡议为礼部掌行,当日何以不言?不过希恩于己,嫁祸于人。”词语解释:希光 拼音:xī guāng
(1).仰望光辉。 南朝 齐 谢朓 《临楚江赋》:“愿希光兮秋月,庶永照於遗簪。”
(2).喻指仰慕或攀附。 晋 陆机 《辩亡论》:“是故豪士寻声而响臻,志士希光而景騖。”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宗藩·蔡虚台辨疏》:“独恨拥戴诸臣,希光附景。”词语解释:希儗 拼音:xī nǐ
犹希拟。效法。 宋 林逋 《杂兴》诗之一:“前贤风概聊希儗,一刺偏多 井大春 。”词语解释:希意 拼音:xī yì
谓迎合他人意旨。《庄子·渔父》:“希意道言谓之諂,不择是非而言谓之諛。”《新唐书·王纬传》:“ 泌 见恶於 元载 , 嗣恭 希意欲杀之, 纬 护解,仅免。” 宋 叶适 《司农占公墓铭》:“时边事方旦暮急,而公已病,犹恳恳调护兵民,杜塞希意迎和者。”词语解释:希里打哄 拼音:xī lǐ dǎ hǒng
谓胡闹。 明 无名氏 《度黄龙》第三折:“我是个清浄道童,近日跟着这云游的 吕先儿 希里打哄。”词语解释:希荣 拼音:xī róng
企求荣名利禄。《魏书·源子恭传》:“若言不好荣官,志愿 嵩岭 者,初届之日,即应杖策寻山,负帙沿水,而乃广寻而己,遍造执事,希荣之心已见,逃宦之志安在?” 清 钮琇 《觚賸·七月天》:“谓斯人之不死,絶意希荣;念垂白之高堂,奉甘唯禄。”词语解释:希盱 拼音:xī xū
喜悦貌。 汉 贾谊 《新书·匈奴》:“一国闻之者,见之者,希盱相告,人人忣忣,唯恐其后来至也。”词语解释:希腊悲剧 拼音:xī là bēi jù
世界戏剧史上最古老的戏剧之一。约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初,由古代希腊酒神节祭祷仪式中的酒神颂歌演变而来。最初由一个演员讲述故事,伴以歌队演唱。后发展为三个演员登台演出。演员戴面具,穿高底靴,女角由男演员扮演。多取材于荷马史诗或神话传说。先后出现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三大悲剧作家。词语解释:希附 拼音:xī fù
(1).仰攀;攀附。《后汉书·宦者传序》:“其有更相援引,希附权强者,皆腐身熏子,以自炫达。”
(2).谓迎合其意而附和。 宋 欧阳修 《论两制以上罢举转运使副省府推判官等状》:“其今后臣寮希附上言,政击前两府所行之事,乞赐辨明。”词语解释:希罕儿 拼音:xī hǎn ér
指希罕怪异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