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纸上声 齿[mǐ][jī,几案]使[详注1][徵羽][详注2][详注3][诺也][pǐ,否泰][lěi][bèi,名词][mǐ][yǐ][zhǐ][详注4][chuǎi chuài][zǐ][详注5][详注6][nǐ][shì dì][xǐ lǐ][guī xī][yǐ][详注7][克也,任也][guī][ní,音你。声也。][shī][guǐ][lěi]氿[guǐ][qì][详注8][音跂。《广韵》行喘息貌][dǐ]俿[lǐ]


注1:使 式至切。遣人聘问曰使。《前汉·韩信传》发一乘之使,下咫尺之书。又《鬼谷子抵巇篇》圣人者,天地之使也。《淮南子·天文训》四时者,天之吏也。日月者,天之使也。
注2:箠 音捶。击马策也。《史记·张耳陈余传》杖马箠,下赵数十城。
注3:花 《唐韻》韋委切,音蔿。《玉篇》花榮也。《拾遺記》西王母進洞淵紅蘤。《唐書·西域傳》王坐金蘤榻。
注4:机 音几。《说文》木名。《山海经》单狐之山多机木。《郭注》状如榆,可烧以粪田。 又与几通。《易·涣卦》涣奔其机。《注》承物者也。《家语》仰视榱桷,俯察机筵。《注》机作几。
注5:萎 音委。药草。《尔雅·释草》荧,委萎。《注》萎蕤也。《韩愈诗》萎蕤缀蓝瑛。《注》萎蕤,青花圆实。亦作荽蕤。
注6:庳 脾上声。《说文》庳中,伏舍。一曰屋卑。《左传·襄三十一年》宫室卑庳。
注7:哆 音侈。《说文》张口也。《诗·小雅》哆兮侈兮,成是南箕。《传》哆,大貌
注8:坻 《广韵》《正韵》诸氏切《集韵》《韵会》掌氏切,音纸。止也。《左传·昭二十九年》蔡墨论养龙官曰:官宿其业,其物乃至,若泯弃之,物乃坻伏。
首字词组
已矣已定已甚已降已乎已尔已否 
已去已经已而已还已若已乃已知数 
已不已后已就已然已已已诺已业 
已先已往已来已事已夫已此  

词语解释:已矣  拼音:yǐ yǐ
(1).完了;逝去。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 陵 不难刺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顾国家於我已矣。” 宋 王安石 《伤杜醇》诗:“悲哉 四明山 ,此士今已矣!” 明 刘基 《江神子》词:“千古 钟期 今已矣,空惨愴对瑶琴。”
(2).语气词。用于句末,与“矣”同义。《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金 王若虚 《五经辨惑上》:“传为经作,而经不为传作。信传而诬经,其陋儒已矣。” 清 王引之 《经传释词》卷一:“‘已’为语终之词,则与‘矣’同义;连言之则曰‘已矣’。”
(3).叹词。罢了,算了。《庄子·人间世》:“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 汉 贾谊 《吊屈原赋》:“已矣!国其莫我知兮,子独壹鬱其谁语?”《汉书·苏武传》:“收族 陵 家,为世大戮, 陵 尚復何颜乎?已矣!令 子卿 知吾心耳。”
词语解释:已去  拼音:yǐ qù
表示从现在起到将来的时间。“已”同“以”。可译成“以后”例如:从此已去。——·李朝威《柳毅传》
词语解释:已不  拼音:yǐ bù
见“ 已否 ”。
词语解释:已否  拼音:yǐ fǒu
亦作“ 已不 ”。 与否。《晋书·刘元海载记》:“五部之众可保发已不?纵能发之, 鲜卑 、 乌丸 劲连如风云,何易可当邪?”
词语解释:已先  拼音:yǐ xiān
从前;先前
词语解释:已定  拼音:yǐ dìng
(1).既定。 唐 李白 《送友人入蜀》诗:“升沉应已定,不必问 君平 。”
(2).一定。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那娘子已定出来也,我只在这里等待问他咱。”《金瓶梅词话》第二回:“已定是记掛着间壁那个人。”
词语解释:已经  拼音:yǐ jīng
(1).业已经过;业已经历。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五:“父母强逼,乃出聘 刘祥 ,已经三年,日夕忆君,结恨致死,乖隔幽途。” 宋 叶适 《上执政荐士书》:“窃以近岁海内方闻之士……可以卓然当国家之用者,宜不为少,而其间虽有已经选用,不究才能,尝预荐闻,未蒙旌擢。”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三》:“ 松江 旧有水利通判一员,谓之治农官, 嘉靖 中以为冗员,已经裁省。”
(2).副词。表示事情完成或时间过去。 巴金 《〈秋〉序》:“现在我已经嗅到春天最初的气息了。”如:天已经黑了,他们还没有收工。
词语解释:已后  拼音:yǐ hòu
同“以后”例如:已后典籍。——·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词语解释:已往  拼音:yǐ wǎng
(1).以前。 晋 陶潜 《归去来辞》:“悟已往之不諫,知来者之可追。” 宋 叶适 《始议一》:“嗟夫!是已往之事,不可追而悔者也。” 邹韬奋 《抗战以来》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对于已往的检讨,足为将来的借鉴。”
(2).以后。《后汉书·吕布传》:“ 布 见 操 曰:‘今日已往,天下定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 西晋 已往字书,何可全非?但令体例成就不为专輒耳!”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臣恐自兹已往,习惯成风,尽为执政私人,以致人主孤立。”
词语解释:已甚  拼音:yǐ shèn
过甚,太过。《论语·泰伯》:“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汉书·霍光传》:“ 光 每朝见,上虚己敛容,礼下之已甚。”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闹榭》:“罢,罢!他既迴避,我们也不必为已甚之行。”
词语解释:已而  拼音:yǐ ér
(1).罢了;算了。《论语·微子》:“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朱熹 集注:“已,止也。而,语助辞。” 宋 辛弃疾 《婆罗门引·别叔高》词:“已而已而,算此意,只君知。”
(2).完了。 宋 范成大 《荣木》诗:“逝其须臾,坐成四时。今我不学,殆其已而。”
(3).用为死亡的讳称。 唐 元稹 《祭亡妻韦氏文》:“纵斯言之可践,奈夫人之已而!”
(4).旋即;不久。《史记·孝武本纪》:“ 少君 曰:‘此器 齐桓公 十年陈於 柏寝 。’已而案其刻,果 齐桓公 器。”《新五代史·梁臣传·霍存》:“ 存 伏兵 萧县 ,已而 瑾 果与 溥 俱出迷离, 存 发伏击之。”
(5).后来。《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李斯 尝为弟子,已而相 秦 。”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辛亥游录》:“过午一时,潮乃自远海来,白作一綫。已而益近,群舟动荡。”
(6).然后。《孔丛子·论书》:“ 尧 既得 舜 ,歷试诸难,已而纳之於尊显之官,使大録万机之政。” 宋 叶适 《刘建翁墓志铭》:“治县极宽,不为节限,讼者从容各尽其辞;已而敷畅折衷,隐情遁节,如镜见象,姦民未尝不避影敛跡也。”
(7).时而。 宋 陈亮 《甲辰答朱元晦书》:“ 伯恭 晚岁亦念其憔悴可怜,欲抆拭而俎豆之,旁观皆为之嘻笑,已而嘆骇,已而怒駡。”
词语解释:已就  拼音:yǐ jiù
(1).已成。《后汉书·皇甫嵩传》:“功业已就,天下已顺,然后请呼上帝,示以天命,混齐六合,南面称制。”
(2).已经如此,既成事实。 曹禺 《日出》第三幕:“可是……这不是已就已就……他不是也死了。” 谭亿 《麦收之前》:“已就也是已就了,撒谎就得撒到底。”
词语解释:已来  拼音:yǐ lái
(1).以后。《史记·秦始皇本纪》:“自今已来,除謚法。” 唐 杜甫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诗:“国初已来画鞍马,神妙独数 江都王 。”
(2).多;馀。表示约数。 唐 张鷟 《游仙窟》:“一时俱坐。即唤 香儿 取酒。俄尔中间,擎一大鉢,可受三升已来。” 宋 苏轼 《东坡志林·阴丹诀》:“日取其乳一升,少只半升已来亦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雨钱》:“俄顷,钱有数十百万,从梁间鏘鏘而下,势如骤雨……广丈之舍,约深三四尺已来。”
词语解释:已降  拼音:yǐ xiáng
犹以来。 清 纪昀 《〈考工记图〉序》:“ 戴君 深明古人小学,故其考证制度字义,为 汉 已降儒者所不能及。”
词语解释:已还  拼音:yǐ huán
以后;以来。 唐 白居易 《唐故虢州刺史赠礼部尚书崔公墓志铭并序》:“自 天宝 已还,山东士人,皆改葬两京,利於便近。” 唐 陈鸿 《长恨歌传》:“揖方士,问‘皇帝安否’,次问 天宝 已还事。”《旧唐书·吐蕃传论》:“自 秦 汉 已还,载籍大备,可得而详也。”
词语解释:已然  拼音:yǐ rán
(1).既成事实;已经如此。 汉 贾谊 《治安策》:“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标蓍龟於前验,悬鞶鑑於已然。” 明 张居正 《三辞恩命疏》:“朝廷设三公之职,用弘化理,得贤则授,自古已然。” 闻一多 《战后文艺的道路》:“根据已然推测必然,是科学的客观预见。”
(2).已经。《三侠五义》第五回:“ 张老 道:‘我已然为你挨了十大板。如今再去,我这两条腿不用长着咧!’” 殷夫 《石炭王》:“我仿佛觉得,我已然是走进 上海 了, 上海 是容受了我啦!”参见“ 已经 ”。
词语解释:已经  拼音:yǐ jīng
(1).业已经过;业已经历。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五:“父母强逼,乃出聘 刘祥 ,已经三年,日夕忆君,结恨致死,乖隔幽途。” 宋 叶适 《上执政荐士书》:“窃以近岁海内方闻之士……可以卓然当国家之用者,宜不为少,而其间虽有已经选用,不究才能,尝预荐闻,未蒙旌擢。”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三》:“ 松江 旧有水利通判一员,谓之治农官, 嘉靖 中以为冗员,已经裁省。”
(2).副词。表示事情完成或时间过去。 巴金 《〈秋〉序》:“现在我已经嗅到春天最初的气息了。”如:天已经黑了,他们还没有收工。
词语解释:已事  拼音:yǐ shì
往事。《汉书·贾谊传》:“夫三代之所以长久者,其已事可知也。” 颜师古 注:“已事,已往之事。” 清 钱谦益 《〈兵略〉序》:“以 汉 唐 之已事徵之, 永寿 、 延熹 之间,用 皇甫规 、 张奂 、 段熲 为将帅,所向剋捷。”
词语解释:已乎  拼音:yǐ hū
算了。《左传·昭公十二年》:“﹝ 南蒯 ﹞将适 费 ,饮乡人酒。乡人或歌之曰:‘我有圃,生之杞乎!从我者子乎,去我者鄙乎,倍其邻者耻乎!已乎已乎,非吾党之士乎!’” 杨伯峻 注:“已乎、已矣乎、已矣哉,皆絶望之词。”
词语解释:已若  拼音:yǐ ruò
见“ 已诺 ”。
词语解释:已诺  拼音:yǐ nuò
亦作“ 已若 ”。 许与不许;许或不许。《逸周书·官人》:“易移以言,志不能固,已诺无决,曰弱志者也。”《荀子·王霸》:“刑赏已诺,信乎天下矣。” 杨倞 注:“诺,许也。已,不许也。” 汉 贾谊 《新书·傅职》:“答左右近臣,不知已诺之适。” 马王堆 汉 墓帛书《经法·名理》:“若者,言之符也;已者,言之絶也。已若不信,则知大惑矣。”
词语解释:已已  拼音:yǐ yǐ
已,休止。迭用以加重语气。《三国志·蜀志·费诗传》:“ 达 曰:‘ 诸葛亮 见顾有本末,终不尔也。’尽不信 冲 言,委仰明公,无復已已。” 晋 王羲之 《杂帖》:“岂图凶问奄至,痛惋情深,半年之中,祸毒至此,寻念相催,不能已已。” 朱自清 《中国歌谣》《粤东笔记》:“﹝ 粤 歌,﹞辞必极其艷,情必极其至,使人喜悦悲酸而不能已已。”
词语解释:已夫  拼音:yǐ fū
罢了。《庄子·天道》:“ 桓公 读书於堂上, 轮扁 斵轮於堂下,释椎凿而上,问 桓公 曰:‘公之所读为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词语解释:已尔  拼音:yǐ ěr
罢了。 明 何景明 《与李空同论诗书》:“君子不例而同之也,取其善焉已尔。” 清 宋荦 《〈遗民诗〉序》:“是故人不一境,境不一诗,各自道其志之所感已尔。”
词语解释:已乃  拼音:yǐ nǎi
副词。旋即,不久。例如:已乃发前兵。——·邵长蘅《青门剩稿》已乃劝输巨室。已乃分城而守。
词语解释:已诺  拼音:yǐ nuò
亦作“ 已若 ”。 许与不许;许或不许。《逸周书·官人》:“易移以言,志不能固,已诺无决,曰弱志者也。”《荀子·王霸》:“刑赏已诺,信乎天下矣。” 杨倞 注:“诺,许也。已,不许也。” 汉 贾谊 《新书·傅职》:“答左右近臣,不知已诺之适。” 马王堆 汉 墓帛书《经法·名理》:“若者,言之符也;已者,言之絶也。已若不信,则知大惑矣。”
词语解释:已此  拼音:yǐ cǐ
已是。《西游记》第三一回:“这两个孩子,被你抓来,已此諕破胆了。”《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期约已定, 达生 回家已此晚了,同娘喫了夜饭。”
词语解释:已否  拼音:yǐ fǒu
亦作“ 已不 ”。 与否。《晋书·刘元海载记》:“五部之众可保发已不?纵能发之, 鲜卑 、 乌丸 劲连如风云,何易可当邪?”
词语解释:已知数  拼音:yǐ zhī shù
已经知道的数
词语解释:已业  拼音:yǐ yè
已经。表示事情完成或时间过去。《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是时 汉 兵已踰 句注 ,二十餘万兵已业行。” 清 刘淇 《助字辨略》卷五:“业,既已也……业已,已业,并重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