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嶙峋 拼音:lín xún
(1).形容沟壑、山崖、建筑物等重迭幽深。 唐 韩愈 《送惠师》诗:“遂登 天台 望,众壑皆嶙峋。”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记》:“登 始信 之峰,峰忽中断,两壁崭然,相去可寻丈,下视嶙峋千仞。”
(2).形容山峰、岩石、建筑物等突兀高耸。 宋 李纲 《登钟山谒宝公塔》诗:“我登 钟山 顶,白塔高嶙峋。”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坞口石峯东峙,嶙峋飞舞。”
(3).形容人体瘦削露骨。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病入膏肓岂易甦,嶙峋虎骨起长吁。”
(4).形容气节高尚;气概不凡。 明 无名氏 《四贤记·解绶》:“[净]狂夫气概鬱嶙峋,[丑小生]括目相看转怒嗔。”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太史敦尚风义,气节嶙峋。” 郭沫若 《芍药与其它·银杏》:“那是多么的嶙峋而又洒脱呀,恐怕自有佛法以来,再也不曾产生过象你这样的高僧。”词语解释:嶙嶙 拼音:lín lín
(1).形容山石突兀。 宋 欧阳修 《盘车图》诗:“浅山嶙嶙,乱石矗矗。” 明 许自昌 《水浒记·慕义》:“但见四山兀突,一水瀠洄,嶙嶙若海上神山。” 清 陈梦雷 《青青陵上柏》诗:“嶙嶙涧底石,郁郁振乔柯。”
(2).形容人风骨不凡。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叶生》:“行踪落落,对影长怨,傲骨嶙嶙,搔头自爱。”词语解释:嶙嶒 拼音:lín céng
形容山石突兀。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恒山日记》:“望峪之东,山愈嶙嶒斗峭,问知为 龙山 。”词语解释:嶙囷 拼音:lín qūn
形容山势盘旋。《古文苑·班固〈终南山赋〉》:“伊彼 终南 ,岿嶻嶙囷。” 章樵 注:“﹝嶙囷﹞,盘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