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支平声 姿[wéi,施为][cuī shuāi][饥渴][cī,参差][順遷也][léi][mí][跨马,动词][yí][治国][méi mí][chí shi][详注1][chuí zhuī][chí][地方古音,读同之。][yí][详注2][zī][详注3][zī][详注4][yí][dī][音兹。《诗·小雅》或耘或耔。沈重读。][qī][lí][huī][详注5][繁殖][huī suī][sī][盱眙,縣名。][音驰。《说文》趍赵,久也。][音夷。義同。][qí]觿[bēi][xī][shī][chí][详注6][pī][cí][zī][通黴][ní][梓也][wēi][详注7][详注8][qí][克也,任也][zhī zī][lí][音靡][ér][lí][tí][zuī][yí][pī][guī][详注9][lí][详注10][木名。][详注11][huī][音雌。嵾嵯,山不齐貌。通作参差。或作嵯。][qí][详注12][详注13][chí][ní][qí][wēi][详注14]乿


注1:齐 《正韻》津私切,音貲。《論語》攝齊升堂。孔安國曰:衣下曰齊。
注2:犁 《广韵》力脂切《集韵》《韵会》良脂切,音梨。《广韵》牛驳。《论语》犁牛之子。《注》犁杂文。
注3:比 音毗。和也。一曰次也。比邻,犹并邻。《杜甫诗》不教鹅鸭恼比邻。
注4:氂 犛牛尾也。又長毛也。《後漢·岑彭傳》岑熙遷魏郡太守,輿人歌之曰:狗吠不驚,足下生氂。《註》氂,長毛也。犬無追吠,故足下生氂。
注5:居 音基。语助辞。《礼·檀弓》公仪仲子之丧,舍其孙而立其子。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闻也。《注》怪之之辞,犹言何故也。一说何居,犹言此义何处。居读如字,不必改音基。《集韵》通作其。
注6:蠡 邻知切,音离。《史记·匈奴传》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
注7:剂 《说文》齐也。从刀,齐声。《尔雅·释言》剂,翦齐也。《疏》齐截也。《周礼·地官·司市》以质剂结信而止讼。《注》质剂,谓两书一札而别之也。若今下手书,言保物要还矣。《疏》质剂谓券书。恐民失信,有所违负,故为券书结之,使有信也。大市以质,小市以剂,故知质剂是券书。汉时下手书,即今画指券,与古质剂同也。
注8:台 《唐韵》与之切《集韵》《韵会》盈之切《正韵》延知切,音怡。《尔雅·释诂》台,我也。《又》予也。《书·禹贡》祇台德先。《汤誓》非台小子,敢行称乱。 又《说文》悦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唐尧逊位,虞舜不台。 又《扬子·方言》养也,晋卫燕魏曰台。又失也,宋鲁之閒曰台。
注9:箠 音垂。竹名。《张衡·南都赋》其竹则筱簳、箛箠。又音追,竹节也。
注10:鑴 《广韵》许规切《集韵》《韵会》翾规切,音隓。《广韵》大钟。《集韵》鼎属。一曰日旁气。《周礼·释文》郑康成读。
注11:萑 音鵻。《说文》草多貌。 又草名。茺蔚也。《尔雅·释草》萑蓷。《注》茺蔚,又名益母。 又《集韵》枲未沤者。
注12:梩 音釐。《廣韻》徙土轝也。《周禮·地官·鄕師註》梩或云揷,或云鍬。
注13:荠 才資切,音疵。《采薺》,逸《詩》篇名。《周禮·春官·樂師》趨以采薺。又通茨。
注14:锜 音奇。《广韵》凿属。《集韵》釜属。《诗·豳风》又缺我锜。《传》凿属曰锜。《释文》锜,巨宜反。韩诗云:木属。
末字词组
悬崖岩崖幽崖空崖崇崖九崖鹳崖瑶崖
断崖云崖无崖危崖嵚崖舍身崖梯崖神崖
洪崖颠崖霜崖垠崖鸿崖霄崖法崖町崖
阴崖阳崖珠崖蚕崖崭崖栖崖畛崖 
丹崖朱崖琼崖回崖陡崖冈崖炎崖 
石崖巅崖摩崖崖崖边崖滚崖嵬崖 
磨崖山崖白崖巉崖水崖骨崖崖曾崖 
青崖重崖东崖儋崖削崖束崖端崖 

词语解释:悬崖  拼音:xuán yá
亦作“ 悬厓 ”。
(1).高耸陡峭的山崖。 南朝 宋 鲍照 《岐阳守风》诗:“广岸屯宿阴,悬厓栖归月。” 宋 辛弃疾 《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词:“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鎔金。”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从 天门 小径附壁走木栈,为 贺老 避静处,悬厓奇险。” 毛泽东 《卜算子·咏梅》词:“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2).用以比喻险境。 巴金 《关于〈家〉(十版代序)》:“他当时自然不会看见自己怎样一步一步地走近悬崖的边沿。”
词语解释:断崖  拼音:duàn yá
亦作“ 断厓 ”。 陡峭的山崖。 唐 周贺 《寄新头陀》诗:“远洞省穿湖底过,断崖曾向壁中禪。” 宋 辛弃疾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词:“断崖脩竹,竹里藏冰玉。”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修黎 ﹞尝曰:‘吾幼即爱山河林壑之幽寂,游戏于断厓絶壁之为危险,吾伴侣也。’” 华山 《远航集·窑洞阵地战》:“光线从通到外面断厓上的气孔里,透视到人住的窑洞里。”
词语解释:洪崖  拼音:hóng yá
(1).亦作“ 洪厓 ”、“ 洪涯 ”。传说中的仙人名。 黄帝 臣子 伶伦 的仙号。 汉 张衡 《西京赋》:“ 洪涯 立而指麾,被毛羽之襳襹。” 汉 蔡邕 《郭有道林宗碑》:“将蹈 洪崖 之遐跡,绍 巢 许 之絶轨。”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三:“左挹 浮丘 袖,右拍 洪崖 肩。” 清 蒋士銓 《香祖楼·兰因》:“形相爱,影相怜,肯向 洪厓 又拍肩。”
(2). 唐 张氲 号。相传他隐居 姑射山 得仙。参阅《说郛》卷三十引 宋 张淏 《云谷杂记·二洪崖先生》
词语解释:阴崖  拼音:yīn yá
背阳的山崖。 汉 马融 《长笛赋》:“惟籦笼之奇生兮,于 终南 之阴崖。” 唐 韦应物 《怀琅邪深标二释子》诗:“白雪埋大壑,阴崖滴夜泉。”《西游记》第九一回:“阴崖积雪犹含冻,远树浮烟已带春。”
词语解释:丹崖  拼音:dān yá
绮丽的岩壁。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丹崖嶮巇,青壁万寻。” 唐 李白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诗:“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明 刘基 《徐资深华山图》诗:“ 华 岳插天七千丈,丹崖翠壁开仙掌。”
词语解释:石崖  拼音:shí yá
犹石壁。 唐 元结 《大唐中兴颂》:“石崖天齐,可磨可鐫,刊此颂焉,何千古年!” 宋 张耒 《石楼》诗:“声驱石崖动,气抱晴日冷。”
词语解释:磨崖  拼音:mó yá
亦作“ 磨厓 ”。
(1).山崖石壁上镌刻的文字。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南屏兴教磨崖》:“今 南屏山 兴教寺 磨崖,《家人》卦、《中庸》《大学》篇, 司马公 书,《新图经》不载。” 元 马致远 《哨遍·张玉嵓草书》套曲:“通三昧,磨崖的本,画赞初碑。”
(2).磨平山崖石壁镌刻文字。 明 郭贞顺 《上俞将军》诗:“但属壶民歌太平,磨厓勒尽 韩山 石。” 清 顾炎武 《浯溪碑歌》:“ 真卿 作大字,笔法名天下,磨厓勒斯文,神理遗来者。” 金松岑 《文学上之美术观》:“异日者龙跳虎卧,磨崖 昆崙 之巔;波涌云垂,张乐 洞庭 之泽。”
(3).磨擦山崖。 宋 苏轼 《黄牛庙》诗:“山下耕牛苦磽确,两角磨崖四蹄溼。”
词语解释:青崖  拼音:qīng yá
青山。《艺文类聚》卷九一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山鸡赋》:“临渌湍而映藻,傍青崖而妍飞。” 唐 杜甫 《又雪》诗:“南雪不到地,青崖霑未消。” 明 袁宏道 《夜卧青玉峡看月》诗:“头毛索索罥人长,几时买断青崖腹。” 明 袁宏道 《题澧州沉大夫加恩册》诗:“碧水青崖恋主人,呼他鱼鸟作齐民。”
词语解释:岩崖  拼音:yán yá
亦作“ 巖厓 ”。亦作“岩崖”。
(1).山崖。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宗室书》:“夫迷山之客,迟遥响於巖崖;穷海之宾,望孤烟於岛屿。” 元 夏文彦 《图绘宝鉴·宋》:“﹝ 雍巘 ﹞善山水,作岩崖枯木云气,画墨梅尤佳。”
(2).形容性格孤高。 元 汤式 《风入松·题马氏吴山景卷》曲:“但得仪容淡冶,何妨骨格巖厓。”
词语解释:云崖  拼音:yún yá
(1).犹云际。 晋 左思 《杂诗》:“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一本作“灵崖”。 南朝 宋 鲍照 《咏双燕》之一:“双鷰戏云崖,羽翰始差池。”
(2).高峻的山崖。 南朝 宋 鲍照 《从庾中郎游园山石室》诗:“荒涂趣山楹,云崖隐灵室。” 唐 郭元超 《水藻赋》:“云崖委溜,风壑鸣泉。” 宋 章谦亨 《念奴娇·同官相招西湖观梅》词:“影浸 西湖 清浅水,旁倚云崖烟壁。” 毛泽东 《长征》诗:“ 金沙 水拍云崖暖, 大渡 桥横铁索寒。”
词语解释:颠崖  拼音:diān yá
亦作“ 颠崕 ”。 高耸的山崖;山崖之上。 宋 文天祥 《至扬州》诗之十:“颠崖一陷落千寻,奴僕偏生负主心。” 元 郑元祐 《游支硎南峰》诗:“马骑仄径犹存石,鹤放颠崖尚有亭。” 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补兵足食事宜》:“边墻之工,卒岁不休,转石颠崖,伐树深涧。”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抹脸儿术》:“或戎服乘马,驰於颠崕絶壑之中。”
词语解释:阳崖  拼音:yáng yá
向阳的山崖。《文选·谢灵运〈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诗》:“朝旦发阳崖,景落憩阴峯。” 刘良 注:“山南曰阳也。” 唐 畅当 《天柱隐所重答江州应物》诗:“阳崖全带日,宽嶂偶通耕。” 唐 皎然 《顾渚行寄裴方舟》诗:“由来惯採无近远,阴岭长兮阳崖浅。”
词语解释:朱崖  拼音:zhū yá
(1).红色山崖。 唐 陆龟蒙 《秋热》诗:“午气朱崖近,宵声白羽随。” 明 何景明 《姜子岭至三坌》诗:“朱崖秀夏木,石壁映寒潭。”
(2).即 珠崖 。今 海南省 海口市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 贾捐之 之陈於 朱崖 , 刘歆 之辨於祖宗,虽质文不同,得事要矣。” 宋 苏轼 《伏波将军庙碑》:“自 徐闻 渡海适 朱崖 ,南望连山,若有若无,杳杳一髮耳。”参见“ 珠厓 ”。
(3). 唐 李德裕 的别称。 李德裕 曾任 崖州 司户,故称。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一:“﹝ 令狐綯 ﹞洎身居巖庙,别无所长,諫官上章,可见之矣。与 朱崖 之终始,殆难比焉。”
词语解释:珠厓  拼音:zhū yá
亦作“ 珠崖 ”。 地名。在 海南省 琼山县 东南。 汉 武帝 元鼎 六年定 越 地,以为 南海 、 苍梧 、 郁林 、 合浦 、 交趾 、 九真 、 日南 、 珠厓 、 儋耳 郡。后 珠厓 等郡数反叛, 贾捐之 上疏请弃 珠厓 ,以恤 关东 , 元帝 从之,乃罢 珠厓郡 。事见《汉书·武帝纪》《贾捐之传》。后以“珠厓”泛指边疆地区。 唐 宋之问 《早发韶州》诗:“炎徼行应尽,回瞻乡路遥。 珠厓 天外郡,铜柱海南标。” 明 张煌言 《答赵安抚书》:“以滨海之赋,畀我海上之师……匪直暂解兵争,亦以稍甦民困。是 珠崖 虽弃,休息宜然。” 清 黄遵宪 《书愤》诗:“一自 珠崖 弃,纷纷各效尤。瓜分惟客听,薪尽向予求。”
词语解释:巅崖  拼音:diān yá
高崖。 宋 曾巩 《学舍记》:“蛟鱼汹涌,湍石之川,巔崖莽林,貙虺之聚。”京剧《渡阴平》:“ 邓艾 :观峻壁与巅崖,直接天庭。”
词语解释:山崖  拼音:shān yá
亦作“ 山厓 ”。 陡立的崖壁。亦泛指高山。 三国 蜀 诸葛亮 《与兄瑾言治绥阳谷书》:“有 绥阳 小谷,虽山崖絶险,溪水纵横,难用行军,昔逻候往来,要道通人。” 北周 庾信 《枯树赋》:“白鹿贞松,青牛文梓,根柢盘魄,山崖表里。” 清 顾炎武 《王官谷》诗:“遗像在山厓,清风动巖穴。” 叶圣陶 《涿鹿的劈山大渠》:“渠道从西向东向东北,曲曲折折沿着 黄羊山 而去,全长八十里。需要劈开山崖二十二座。”
词语解释:重崖  拼音:zhòng yá
重迭的山崖。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三》:“一入大路,遂举步甚艰。所称 蜀 道,不在重崖,而在康庄。”
词语解释:幽崖  拼音:yōu yá
(1).北方的边界。《文选·班固〈东都赋〉》:“北动幽崖,南曜朱垠。” 吕向 注:“崖、垠皆畔岸也。”《文选·何晏〈景福殿赋〉》:“南岠阳荣,北极幽崖。” 刘良 注:“幽崖,北边也。”
(2).幽深的崖岸。《文选·江淹〈杂体诗·效魏文帝“游宴”〉》:“緑竹夹清水,秋兰被幽崖。” 李周翰 注:“幽崖,深岸也。”崖,一本作“ 涯 ”。
词语解释:无崖  拼音:wú yá
见“ 无涯 ”。
词语解释:无涯  拼音:wú yá
亦作“ 无厓 ”。亦作“ 无崖 ”。 无穷尽;无边际。《后汉书·蔡邕传》:“隆贵翕习,积富无崖。” 唐 唐彦谦 《中秋夜玩月》诗:“一夜高楼万景奇,碧天无际水无涯。” 清 彭绍升 《秋士先生墓志铭》:“其穷者盖在旦暮间,其不穷者无厓矣,而又何悲哉!” 艾芜 《山峡中》:“一切重返于无涯的黑暗。”按,“无涯”本作“无涯”。见《庄子·人间世》
词语解释:霜崖  拼音:shuāng yá
(1).峻峭的山崖。 南朝 宋 鲍照 《从登香炉峰》诗:“霜崖灭土膏,金涧侧泉脉。”
(2).盖上白雪的山崖。《南史·张充传》:“介然之志,峭耸霜崖;确乎之情,峯横海岸。” 唐 李白 《鸣皋歌送岑徵君》:“霜崖縞皓以合沓兮,若长风扇海涌沧溟之波涛。”原注:“时 梁园 三尺雪,在 清泠池 作。”
词语解释:珠崖  拼音:zhū yá
见“ 珠厓 ”。
词语解释:珠厓  拼音:zhū yá
亦作“ 珠崖 ”。 地名。在 海南省 琼山县 东南。 汉 武帝 元鼎 六年定 越 地,以为 南海 、 苍梧 、 郁林 、 合浦 、 交趾 、 九真 、 日南 、 珠厓 、 儋耳 郡。后 珠厓 等郡数反叛, 贾捐之 上疏请弃 珠厓 ,以恤 关东 , 元帝 从之,乃罢 珠厓郡 。事见《汉书·武帝纪》《贾捐之传》。后以“珠厓”泛指边疆地区。 唐 宋之问 《早发韶州》诗:“炎徼行应尽,回瞻乡路遥。 珠厓 天外郡,铜柱海南标。” 明 张煌言 《答赵安抚书》:“以滨海之赋,畀我海上之师……匪直暂解兵争,亦以稍甦民困。是 珠崖 虽弃,休息宜然。” 清 黄遵宪 《书愤》诗:“一自 珠崖 弃,纷纷各效尤。瓜分惟客听,薪尽向予求。”
词语解释:琼崖  拼音:qióng yá
(1).即 海南岛 。常指迁谪地。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君畴》:“公在 闽 閫日,尝书桃符云:‘平生要识 琼崖 面,到此当坚铁石心。’” 元 《沁园春·归田作》词:“看做官来,只似儿时,掷选官图。如 琼崖 儋岸 ,浑么便去;翰林给舍,喝采曾除。” 郭沫若 《回京途中》诗之二:“游罢 琼崖 来 武汉 ,域中无处不新奇。”
(2).秀美的山崖。 唐 虞世南 《狮子赋》:“翠岭万重,琼崖千仞。”
词语解释:摩崖  拼音:mó yá
亦作“ 摩厓 ”。 山崖。多指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诗文、佛像等。《宣和书谱·正书一》:“ 遂良 ( 褚遂良 )喜作正书,其摩崖碑在 西洛 龙门 。” 清 冯云鹏 《金石索·石索五》:“ 北齐王 子椿徂来山 摩崖,在 泰安县 徂来山 映佛巖 。”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我陆续曾收得 汉 石画像一箧,初拟全印,不问完或残,使其如图目,分类为:一、摩厓;二、阙,门;三、石室,堂;四、残杂。”
词语解释:白崖  拼音:bái yá
(1).城名。在 云南 凤仪 东南。《新唐书·南蛮传上》:“﹝ 望苴蛮 ﹞有十瞼,夷语瞼若州,曰…… 白崖瞼 ,亦曰 勃弄瞼 。”
(2).山名。亦名 朱圉山 。 唐 杜甫 《发同谷县》诗:“停驂龙潭云,回首 白崖 石。” 宋 范成大 《中峰》诗:“ 白崖 如负依,金界奠苍麓。”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陕西八·巩昌府》:“ 朱圉山 ,俗名 白崖山 。”
词语解释:东崖  拼音:dōng yá
(1).东海之滨。《汉书·息夫躬传》:“如使狂夫嘄謼於东崖, 匈奴 饮马於 渭水 。” 颜师古 注:“东崖谓东海之边也。” 晋 陶潜 《杂诗》之十:“驱役无停息,轩裳逝东崖。”
(2).崖名。在佛教圣地 九华山 。原名 东峰 ,在 化成寺 东。相传 新罗国 僧 金乔觉 初至时即栖其下。 明 代哲学家 王守仁 于 正德 十五年第二次遁迹 九华 ,为瞒过锦衣卫特务盯梢,学 金地藏 苦修功夫,在 东崖 岩头晏坐终日,躲过了权宦 刘瑾 对他的政治迫害。后称此处为“东崖晏坐”,乃 九华 十景之一。
词语解释:空崖  拼音:kōng yá
凌空的山崖。 唐 王昌龄 《缑氏尉沉兴宗置酒南溪留赠》诗:“春泉滴空崖,萌草拆阴地。”
词语解释:危崖  拼音:wēi yá
高峻的悬崖。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嵩山日记》:“两旁危崖万仞,石脊悬其间,殆无寸土。” 清 龚自珍 《西域置行省议》:“先期斩危崖,划仄岭,引淙泉,泻漫壑。”
词语解释:垠崖  拼音:yín yá
(1).犹悬崖。 唐 韩愈 《调张籍》诗:“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 潘飞声 《题披秘石门》诗:“垠崖划轩豁,巨壁争开张。”
(2).边际。 宋 曾巩 《游琅琊山》诗:“所要挟道德,不愧 丘 与 回 。先生逐二子,谁能计垠崖。”
词语解释:蚕崖  拼音:cán yá
关名。在 四川省 都江堰市 西北。其处江山险绝,凿崖通道,有如蚕食,故名。 唐 杜甫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诗:“ 漰口 江如练, 蚕崖 雪似银。” 仇兆鳌 注引《寰宇记》:“ 蚕崖 ,在 导江县 西北四十七里。” 明 杨慎 《七盘劳歌》:“ 蚕崖 白云上,鸟道金天西。”参阅《元和郡县志·彭州》
词语解释:回崖  拼音:huí yá
曲折的山崖。 唐 李绅 《山出云》诗:“迴崖时掩鹤,幽涧或随人。”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七》:“庙南西上层崖,有洞东向闢门,其上迴崖突兀,即 青玄洞 也。”
词语解释:崖崖  拼音:yá yá
(1).露齿貌。
(2).瘦削露骨貌。 元 张可久 《殿前欢·秋思》曲:“骨崖崖人比山容瘦,孤倚南楼。”
词语解释:巉崖  拼音:chán yá
高耸险峻的山崖。例如:重重谷壑芝兰绕,处处巉崖苔藓生。——《西游记》
词语解释:儋崖  拼音:dān yá
儋州 与 崖州 的合称。在今 海南岛 。亦泛指南方荒蛮之地。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下》:“ 儋崖 种瓠,成实率皆石餘。” 宋 苏轼 《沉香山子赋》:“矧 儋 崖 之异产,实超然而不群。” 宋 苏轼 《答丁连州启》:“自疑本 儋 崖 之人,难復见 鲁 卫 之士。”
词语解释:崇崖
高峻的山崖
词语解释:嵚崖
高险的山崖。 唐 柳宗元 《招海贾文》:“反齗叉牙踔嶔崖,蛇首狶鬣虎豹皮。”
词语解释:鸿崖  拼音:hóng yá
(1).指游仙。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夫道也者,逍遥虹霓,翱翔丹霄,鸿崖六虚,唯意所造。”
(2).山名。在 江西省 新建县 西,下有炼丹井,相传为 洪涯先生 得道处,后因以名山。 南朝 梁元帝 《言志赋》:“东窥 文命 之穴,南望 鸿崖 之井。”
词语解释:崭崖  拼音:zhǎn yá
陡峻的山崖。比喻性情高傲。 明 唐顺之 《莆田林氏先墓表》:“将为矫世厉俗、捐私奉公、崭崖狷洁之行,可以无谴訶憎疾於鬼神,然或不免谴訶憎疾於人。”
词语解释:陡崖  拼音:dǒu yá
陡峭的山崖。 华山 《山中海路》二:“亏得 祁连山 的马,会爬山,人下不去的陡崖,它后蹄并住前蹄,一出蹓,就慢慢地滑下去了。” 雷加 《命名的传统--三门峡散记之一》:“这位青年工人,站在 三门峡 的陡崖上,下了决心。”
词语解释:边崖  拼音:biān yá
见“ 边涯 ”。
词语解释:边涯  拼音:biān yá
亦作“ 边崖 ”。 边际;边缘。 金 元好问 《乙酉六月十一日雨》诗:“良苗与新颖,鬱鬱无边涯。” 明 袁宏道 《〈八识略说〉序》:“向非身歷其境,恶能穷其边崖,指其归宿者哉?” 郑振铎 《埃娥》:“数级的云石的踏步引他们到一泓池水的边涯。”
词语解释:水崖  拼音:shuǐ yá
水边。《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又有赤草生於水崖。”
词语解释:削崖  拼音:xuē yá
犹峭壁。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 仙弈巖 在山半削崖下,其门西向,正与 立鱼山 对。”
词语解释:九崖  拼音:jiǔ yá
指高耸的山峰。 唐 常建 《梦太白西峰》诗:“梦寐升九崖,杳靄逢元君,遗我太白岑,寥寥辞垢氛。”
词语解释:舍身崖  拼音:shè shēn yá
泰山 崖名。旧时信佛者谓投身崖下可脱诸罪而登彼岸。 明 俞弁 《山樵暇语》卷五:“ 泰山 有 捨身崖 ,岁有男妇往焉,以身投於崖下,谓之捨身。太傅 王世昌 越 有诗云:‘ 捨身崖 下深难测,每怪轻生世上人。我亦有身偏自重,捨时除是为君亲。’”
词语解释:霄崖  拼音:xiāo yá
高入云霄的山崖。 晋 支遁 《咏怀》之三:“霄崖育灵蔼,神蔬含润长。”
词语解释:栖崖
隐居山林
词语解释:冈崖
山岩
词语解释:滚崖
从陡峭的岩石上滚下来的一种技巧
词语解释:骨崖崖  拼音:gǔ yá yá
亦作“ 骨捱捱 ”。 瘦削貌。 元 张可久 《殿前欢·秋思》曲:“写新愁,一声羌管满天秋,骨崖崖人比山容瘦。” 元 谷子敬 《集贤宾·闺情》套曲:“骨捱捱削了玉肌,瘦懨懨宽了绣衣。” 明 高明 《琵琶记·糟糠自厌》:“骨崖崖,难扶持的病身。”
词语解释:束崖  拼音:shù yá
环抱的山崖。 明 姜曰广 《輶轩纪事》:“ 常山 束崖回合,眠堤屈盘,一泓凝碧,白云时封鏁海天於户外,亦巨灵之巧手也。”
词语解释:鹳崖  拼音:guàn yá
山崖名。 金 元好问 《寄女岩》诗之一:“ 鸛崖 鱼窟 路间关,旬月无由一往还。” 施国祁 笺注:“ 鸛崖 、 鱼窟 ,在 内乡 往 卢氏 道中。”
词语解释:梯崖  拼音:tī yá
攀登山崖。《宋史·方技传上·赵自然》:“﹝ 赵抱一 ﹞俄至山崖絶顶,见数人会饮,音乐交奏,与人间无异。 抱一 骇而不测。会巡检使过其下,闻乐声,疑羣盗欢聚,集村民梯崖而上。至则无所睹, 抱一 独在。”
词语解释:法崖  拼音:fǎ yá
边际。《管子·宙合》:“天淯阳,无计量;地化生,无法崖。”
词语解释:畛崖  拼音:zhěn yá
界岸,边际。《淮南子·本经训》:“凿污池之深,肆畛崖之远。” 高诱 注:“崖,垠也。”《淮南子·俶真训》:“以鸿濛为景柱,而浮扬乎无畛崖之际。” 高诱 注:“无畛崖畔界。”
词语解释:炎崖  拼音:yán yá
泛指南方山崖。 清 唐甄 《潜书·尚治》:“天地之间,无形而速动者莫如风,起於幽陆,至於炎崖,偃靡万形,鼓畅众声。”
词语解释:嵬崖  拼音:wéi yá
喻人孤高。 明 唐顺之 《吏部郎中林东城墓志铭》:“行必愜乎人之所安,故不为嵬崖崭嶻之行;言必衡乎力之所抵,故不为要渺浮阔之言。”
词语解释:曾崖  拼音:zēng yá
重迭的山崖。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譻若离鵾鸣清池,翼若浮鸿翔曾崖。” 南朝 齐 谢朓 《答张齐兴》诗:“曾崖寂且寥,归軫逝言陟。”
词语解释:端崖  拼音:duān yá
见“ 端涯 ”。
词语解释:端涯  拼音:duān yá
亦作“ 端崖 ”。 边际。《庄子·天下》:“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 汉 马融 《广成颂》:“天地虹洞,固无端涯。” 宋 梅尧臣 《风异赋》:“出屋远望,西北之陲,亘天接地,混混赫赫,不见端涯。”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 嵇 阮 诗歌,飘忽峻佚,言无端涯。”
词语解释:瑶崖  拼音:yáo yá
见“ 瑶岸 ”。
词语解释:瑶岸  拼音:yáo àn
传说中的地名。为 钦邳 神被天帝诛杀之处。 三国 魏 阮籍 《清思赋》:“ 邓林 殪於大泽兮, 钦邳 悲於 瑶岸 。”
词语解释:神崖  拼音:shén yá
神情傲岸。《南史·张充传》:“﹝ 充 与 俭 书曰:﹞ 充 生平少偶,不以利欲干怀……独师怀抱,不见许於俗人;孤秀神崖,每邅回於在世。”
词语解释:町崖  拼音:tīng yá
田区崖岸。引申为约束,限制。 清 钱谦益 《李缉夫墓志铭》:“放言极论,不为町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