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质入声 [详注1][cù zú,终也][详注2][详注3][nǐ][动词][详注4][详注5]


注1:侄 zhí,《广韵》之日切《集韵》职日切,音质。坚也。又痴也,侄仡不前也。 又驺吾。《大传》谓之侄兽。 俗误以侄为姪字。
注2:节 叶子悉切。《陸機·答賈長淵詩》大辰匿暉,金虎習質。雄臣馳騖,義夫赴節。
注3:茁 《韵会》厥律切,音橘。《广韵》草芽也。又《集韵》竹律切。义同。又《集韵》之出切。草名。葫䔞也。
注4:暨 音讫。姓也。吴有尚书暨艳。 又戟乙切,音疙。已也。
注5:鬻 叶余律切,音矞。《扬雄·司空箴》匪人斯力,匪政斯敕,流货市宠,而苞苴是鬻。 又叶职律切。《苏辙·钟山诗》老僧一身泉上住,十年扫尽人閒迹。客到惟烧柏子香,晨饥坐视山前鬻。
末字词组
崷崒崔崒巉崒崭崒勃崒隆崒来崒 
崒崒嵂崒崇崒峍崒屹崒鳞崒岩崒 

词语解释:崷崒  拼音:qiú zú
亦作“ 崷崒 ”。 高峻。《文选·班固〈西都赋〉》:“巖峻崷崪,金石峥嶸。” 李善 注:“崷,高貌也。” 吕延济 注:“崷崪、峥嶸,高峻貌。” 唐 黄滔 《福州雪峰山故真觉大师碑铭》:“府之西二百里有山焉,环控四邑,峭拔万仞,崷崪以支圆碧,培塿以覛羣青。” 清 姚鼐 《岳麓寺》诗:“客来亭午后,峰阴落崷崒。”
词语解释:崒崒  拼音:zú zú
(1).峻峭貌。 清 陈梦雷 《木瘿瓢赋》:“山嵯峨兮崒崒,水激湍兮发发。”
(2).象声词。物体轻微的磨擦声。 唐 孟郊 《弦歌行》:“暗中崒崒拽茅鞭,倮足朱褌行戚戚。”
词语解释:崔崒  拼音:cuī zú
亦作“ 崔崒 ”。 高峻貌。 汉 张衡 《西京赋》:“於前则 终南 、 太一 ,隆崛崔崪,隐轔鬱律,连冈乎 嶓冢 。”一本作“ 崔崒 ”。 南朝 宋 谢灵运 《泰山吟》:“ 岱宗 秀维岳,崔崒刺云天。” 唐 韩愈 《送惠师》诗:“凌 江 诣 庐岳 ,浩荡极游巡。崔崒没云表,陂陀浸湖沦。” 元 揭傒斯 《故叔父常轩五府君哀辞》:“呜呼!山巃嵸而崔崒兮,翳九原以榛榛。”
词语解释:嵂崒  拼音:lǜ zú
高耸貌。 唐 杜甫 《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高岳前嵂崒,洪河左瀅濴。” 仇兆鳌 注:“嵂崒,耸峙貌。”
词语解释:巉崒  拼音:chán zú
亦作“ 巉崪 ”。 险峻。 唐 皮日休 《端忧》:“天泬寥以似淬兮,峯巉崒以如抽。” 前蜀 贯休 《送杨秀才》诗:“北山峨峨香拂拂,翠涨青奔势巉崪。”
词语解释:崇崒  拼音:chóng zú
高耸貌。 南朝 梁 沉约 《效居赋》:“其为状也,则巍峩崇崒,乔枝拂日。” 唐 陈子昂 《修竹篇》:“峯岭上崇崒,烟雨下微冥。”
词语解释:崭崒  拼音:zhǎn zú
亦作“嶃崒”。 陡峭高峻。 南朝 梁 江淹 《迁阳亭》:“瑶磵夐崭崒,铜山鬱纵横。” 宋 谢绛 《游嵩山寺寄梅殿丞书》:“道径差平则腰舆以行,嶃崪斗甚则芒蹻以进。”
词语解释:峍崒  拼音:lù zú
亦作“ 峍崪 ”。
(1).高耸貌。 明 张敬修 《文忠公行实》:“两堤峍崪,屹为鉅防。” 清 曾国藩 《彭母曾孺人墓志铭》:“ 南山 峍崒,宰树青青,弗騫弗拜,万代千龄。”
(2).形容用字遣句的奇险。
词语解释:勃崒  拼音:bó zú
见“ 勃窣 ”。
词语解释:勃窣  拼音:bó sū
亦作“ 勃崒 ”。
(1).匍匐而行;跛行。《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於是乃相与獠於蕙圃,媻珊勃窣上金堤。” 李善 注引 韦昭 曰:“媻跚勃窣,匍匐上也。”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二:“谁言水北无人到,亦有槃珊勃崒行。” 清 褚人穫 《坚瓠八集·朱文公足疾》:“出门放步人争看,不是前来勃窣翁。”
(2).犹婆娑。形容才气横溢,词彩缤纷。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刘 前进谓抚军曰:‘下官今日为公得一太常博士妙选。’既前,抚军与之话言,咨嗟称善曰:‘ 张凭 勃窣为理窟。’即用为太常博士。” 徐震堮 校笺:“勃窣即婆娑之声转。” 金 高士谈 《次韵饮嵓夫家醉中作》:“清新 李白 诗能胜,勃窣 张凭 理最玄。” 康有为 《六哀》诗之二:“大哉《仁学》书,勃窣天为惊。”
(3).犹婆娑。纷披貌。 明 刘基 《赠道士蒋玉壶长歌》:“流苏勃窣垂鏤膺,斒斕驳马騮骆驓。”
(4).犹婆娑。摇曳貌。 姚锡钧 《即事效湘绮楼体》诗:“玄谭帘勃窣,清照水委迤。”
词语解释:屹崒  拼音:yì zú
亦作“ 屹崪 ”。
(1).高峻貌。《文选·郭璞〈江赋〉》:“ 虎牙 嵥竖以屹崒, 荆门 闕竦而磐礴。” 李善 注:“屹崒,高峻貌。”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韵》:“总干形屹崪,戛敔背嶙峋。”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记》:“羣峰于絶壑中奋踊以出,其势屹崪。”
(2).形容诗文风格雄健。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綦毋潜》:“诗调屹崒峭蒨,足佳句,善写方外之情,歷代未有。”
词语解释:隆崒  拼音:lóng zú
高峻貌。 南朝 梁 何逊 《登石头城》诗:“ 马岭 逐紆回,犬牙傍隆崒。”
词语解释:鳞崒  拼音:lín zú
见“ 鳞萃 ”。
词语解释:鳞萃  拼音:lín cuì
亦作“鳞崒”。 犹鳞集。《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珍怪鸟兽,万端鳞崪。” 李善 注引 张揖 曰:“崪与萃同,集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作“鳞萃”。 晋 潘岳 《籍田赋》:“於是前驱鱼丽,属车鳞萃。” 明 张居正 《赠水部周汉浦榷竣还朝序》:“舟楫鳞萃,称会区焉。” 徐珂 《清稗类钞·饮食·京师宴会之恶习》:“京师为士大夫渊藪,朝士而外,凡外官謁选及士子就学者,于于鳞萃,故酬应之繁冗甲天下。”
词语解释:来崒  拼音:lái zú
亦作“ 来萃 ”。 来集。《汉书·贾谊传》:“异物来崪兮,私怪其故。”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崪音萃。萃,聚集也。”《文选·贾谊〈鵩鸟赋〉》作“来萃”。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舞鸑鷟於庭阶,游女飘焉而来萃。”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豪爽》:“ 桓宣武 平 蜀 ,集参僚置酒於 李势 殿, 巴 蜀 縉绅,莫不来萃。”
词语解释:岩崒  拼音:yán zú
亦作“嵒崒”。 峻险貌。 南朝 梁 江淹 《江上之山赋》:“嶤嶷兮尖出,嵒崒兮穴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