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崒嵂 拼音:zú lǜ
(1).高峻貌。 宋 陆游 《大寒》诗:“为山儻勿休,会见高崒嵂。” 清 李瀅 《望罗浮歌》:“石楼玲瓏 员嶠 见,铁桥崒嵂青冥悬。”
(2).指高山。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七家岭》:“相将躋崒嵂,忽漫渡潺湲。”词语解释:崒崒 拼音:zú zú
(1).峻峭貌。 清 陈梦雷 《木瘿瓢赋》:“山嵯峨兮崒崒,水激湍兮发发。”
(2).象声词。物体轻微的磨擦声。 唐 孟郊 《弦歌行》:“暗中崒崒拽茅鞭,倮足朱褌行戚戚。”词语解释:崒屼 拼音:zú wù
同“ 崒兀 ”。亦作“崪屼”。 宋 邵雍 《大笔吟》:“鸞凤翱翔,龙蛇盘屈,春葩暄妍,秋山崪屼。”词语解释:崒兀 拼音:zú wū
险峻貌;高耸貌。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羣冰从西下,极目高崒兀。”词语解释:崒峍 拼音:zú lù
亦作“崪峍”。 高峻貌。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二折:“黑瀰漫水容沧海宽,高崪峍山势 崑崙 大。”词语解释:崒然 拼音:zú rán
亦作“崪然”。 突兀,高耸貌。 唐 柳宗元 《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是山崒然起於莽苍之中,驰奔云矗,亘数十百里。” 宋 穆修 《〈唐柳先生集〉后序》:“皆辞严义密,製述如经,能崒然耸 唐 德于盛 汉 之表蔑愧让者,非先生之文则谁歟?” 明 王錂 《春芜记·宸游》:“那崪然直上者,正朝云之气也。” 清 黎庶昌 《〈续古文辞类纂〉序》:“其文规恢閎阔,遂崒然直躋两 汉 。”词语解释:崒崩 拼音:zú bēng
倒塌。《诗·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 郑玄 笺:“崒者,崔嵬……山顶崔嵬者崩。” 马瑞辰 通释:“崒崩二字当连读,与上‘沸腾’相对成文,即碎崩之叚借。《广雅》碎、崩并训为坏,是也。”一说“崒”通“ 猝 ”。言山冢猝然崩坏。参阅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中》。引申指突然溃散;溃败。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御制千字诏》:“鼓擂通军,乍闻弃抛,沸腾崒崩,奔溃震骚。”词语解释:崒堵波 拼音:zú dǔ bō
即浮屠。梵语佛塔的音译。 宋 苏轼 《广州东莞县资福寺舍利塔铭》:“有自京师至者,得古玉璧,试取以荐舍利,若合符契。 堂 喜,遂并璧持去,曰:‘吾当以金银琉璃为崒堵波,置阁上。’”崒,一本作“ 窣 ”。参见“ 窣堵波 ”。
词语解释:窣堵波 拼音:sū dǔ bō
亦作“ 窣堵坡 ”。 梵语stūpa的音译。即佛塔。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呾蜜国》:“诸窣堵波及佛尊像,多神异,有灵鉴。” 唐 黄滔 《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释之西天谓之窣堵波,中华谓之塔。塔制以层,增其敬也。” 宋 王安石 《草堂怀古》诗:“ 周顒 宅作阿兰若, 娄约 身归窣堵波。” 清 黄遵宪 《锡兰岛卧佛》诗:“遥望窣堵坡,相约僧躋攀。”亦省作“ 窣堵 ”。《新唐书·西域传上·天竺》:“﹝ 中天竺 ﹞死者燔骸取灰,建窣堵,或委野中及河,饵鸟兽鱼鳖,无丧纪。” 宋 陆游 《予数年不至城府丁巳火后今始见之》诗:“窣堵招提俱昨梦, 祝融 、 回禄 尚餘威。” 清 曹寅 《句容馆驿》诗:“胥徒復传舍,窣堵尚斜阳。”词语解释:崒崛 拼音:zú jué
高峻貌。 唐 李邕 《五台山清凉寺碑》:“翠微之上兮崒崫崔嵬,金容月满兮室座莲开。”词语解释:崒嵂嵂 拼音:zú lǜ lǜ
见“ 崒律律 ”。
词语解释:崒律律 拼音:zú lǜ lǜ
亦作“ 崒嵂嵂 ”。
(1).形容高峻陡峭。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二折:“遮莫他虎啸风崒律律的高山直走上三千遍,那龙喷浪翻滚滚的 长江 也经过有二百遭。”
(2).象声词。《水浒传》第十七回:“禪杖起如虎尾龙筋,朴刀飞似龙鬐虎爪。崒嵂嵂,忽喇喇,天崩地塌。”词语解释:崒律律 拼音:zú lǜ lǜ
亦作“ 崒嵂嵂 ”。
(1).形容高峻陡峭。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二折:“遮莫他虎啸风崒律律的高山直走上三千遍,那龙喷浪翻滚滚的 长江 也经过有二百遭。”
(2).象声词。《水浒传》第十七回:“禪杖起如虎尾龙筋,朴刀飞似龙鬐虎爪。崒嵂嵂,忽喇喇,天崩地塌。”词语解释:崒腾 拼音:zú téng
谓高山崩塌,江河沸腾。形容动乱。语本《诗·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 宋 俞文豹 《吹剑录外集》:“圣朝追古重学崇儒,无言不酬,有諫斯纳,虽大崒腾如 崇观 间,贼 京 ( 蔡京 )钳天下,屏气不得吐,而 邓肃 进诗讽諫花石, 京 欲罪之,上嘉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