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支平声 姿[wéi,施为][cuī shuāi][饥渴][cī,参差][順遷也][léi][mí][跨马,动词][yí][治国][méi mí][chí shi][详注1][chuí zhuī][chí][地方古音,读同之。][yí][详注2][zī][详注3][zī][详注4][yí][dī][音兹。《诗·小雅》或耘或耔。沈重读。][qī][lí][huī][详注5][繁殖][huī suī][sī][盱眙,縣名。][音驰。《说文》趍赵,久也。][音夷。義同。][qí]觿[bēi][xī][shī][chí][详注6][pī][cí][zī][通黴][ní][梓也][wēi][详注7][详注8][qí][克也,任也][zhī zī][lí][音靡][ér][lí][tí][zuī][yí][pī][guī][详注9][lí][详注10][木名。][详注11][huī][音雌。嵾嵯,山不齐貌。通作参差。或作嵯。][qí][详注12][详注13][chí][ní][qí][wēi][详注14]乿


注1:齐 《正韻》津私切,音貲。《論語》攝齊升堂。孔安國曰:衣下曰齊。
注2:犁 《广韵》力脂切《集韵》《韵会》良脂切,音梨。《广韵》牛驳。《论语》犁牛之子。《注》犁杂文。
注3:比 音毗。和也。一曰次也。比邻,犹并邻。《杜甫诗》不教鹅鸭恼比邻。
注4:氂 犛牛尾也。又長毛也。《後漢·岑彭傳》岑熙遷魏郡太守,輿人歌之曰:狗吠不驚,足下生氂。《註》氂,長毛也。犬無追吠,故足下生氂。
注5:居 音基。语助辞。《礼·檀弓》公仪仲子之丧,舍其孙而立其子。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闻也。《注》怪之之辞,犹言何故也。一说何居,犹言此义何处。居读如字,不必改音基。《集韵》通作其。
注6:蠡 邻知切,音离。《史记·匈奴传》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
注7:剂 《说文》齐也。从刀,齐声。《尔雅·释言》剂,翦齐也。《疏》齐截也。《周礼·地官·司市》以质剂结信而止讼。《注》质剂,谓两书一札而别之也。若今下手书,言保物要还矣。《疏》质剂谓券书。恐民失信,有所违负,故为券书结之,使有信也。大市以质,小市以剂,故知质剂是券书。汉时下手书,即今画指券,与古质剂同也。
注8:台 《唐韵》与之切《集韵》《韵会》盈之切《正韵》延知切,音怡。《尔雅·释诂》台,我也。《又》予也。《书·禹贡》祇台德先。《汤誓》非台小子,敢行称乱。 又《说文》悦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唐尧逊位,虞舜不台。 又《扬子·方言》养也,晋卫燕魏曰台。又失也,宋鲁之閒曰台。
注9:箠 音垂。竹名。《张衡·南都赋》其竹则筱簳、箛箠。又音追,竹节也。
注10:鑴 《广韵》许规切《集韵》《韵会》翾规切,音隓。《广韵》大钟。《集韵》鼎属。一曰日旁气。《周礼·释文》郑康成读。
注11:萑 音鵻。《说文》草多貌。 又草名。茺蔚也。《尔雅·释草》萑蓷。《注》茺蔚,又名益母。 又《集韵》枲未沤者。
注12:梩 音釐。《廣韻》徙土轝也。《周禮·地官·鄕師註》梩或云揷,或云鍬。
注13:荠 才資切,音疵。《采薺》,逸《詩》篇名。《周禮·春官·樂師》趨以采薺。又通茨。
注14:锜 音奇。《广韵》凿属。《集韵》釜属。《诗·豳风》又缺我锜。《传》凿属曰锜。《释文》锜,巨宜反。韩诗云:木属。
首字词组
崎岖崎险崎曲崎峗崎峭崎峣崎岠崎倾
崎嵚崎崟崎危崎岭崎嵚历落崎崄崎锜崎嶬

词语解释:崎岖  拼音:qí qū
(1).形容地势或道路高低不平。 汉 张衡 《南都赋》:“上平衍而旷荡,下蒙笼而崎嶇。” 唐 元结 《宿无为观》诗:“ 九疑 山深几千里,峯谷崎嶇人不到。”《水浒传》第六八回:“员外初到山寨,未经战阵,山岭崎嶇,乘马不便,不可为前部先锋。” 峻青 《乡音》:“这二把手小车,在这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走着,发出一阵阵刺耳的尖叫声。”
(2).困厄,历经险阻。《史记·燕召公世家》:“ 燕 外迫蛮貉,内措 齐 晋 ,崎嶇彊国之间,最为弱小。” 唐 白居易 《赎鸡》诗:“与尔鏹三百,小惠何足论。莫学衔环雀,崎嶇谩报恩。” 宋 苏轼 《书黄子思诗集后》:“ 唐 末 司空图 ,崎嶇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
(3).跋涉,奔波。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 王褒 地胄清华,才学优敏。后虽入关亦被礼遇,犹以书工,崎嶇碑碣之间,辛苦笔砚之役。” 宋 王安石 《诸葛武侯》诗:“崎嶇 巴 汉 间,屡以弱攻强。”《清平山堂话本·蓝桥记》:“ 蓝桥 便是神仙宅,何必崎嶇上玉京?” 清 陈维崧 《八声甘州·南耕斋中食鲥鱼作》词:“谢汝崎嶇万里,把浪花舞破,来慰晨飢。”《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仇一姓不仇一族论》:“ 明 之亡也,孤臣义士,崎嶇山海间,奔走国事,而迄无所补。”
(4).犹辗转。《南齐书·文学传论》:“或全借古语,用申今情,崎嶇牵引,直为偶説。”《梁书·文学传·任孝恭》:“家贫无书,常崎嶇从人假借。”
(5).形容情意缠绵或感情委婉曲折。《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六·西乌夜飞五》:“感郎崎嶇情,不復自顾虑。臂绳双入结,遂成同心去。” 南朝 梁 沉约 《少年新婚为之咏》:“我情已鬱紆,何用表崎嶇?” 唐 孟郊 《旅次湘沅有怀灵均》诗:“《骚》文衒贞亮,体物情崎嶇。”
(6).形容人意向诡秘。 唐 杜甫 《别张十三建封》诗:“眼中万少年,用意尽崎嶇。” 杨伦 笺注:“崎嶇乃倜儻之反,谓人情叵测也。”
词语解释:崎嵚  拼音:qí qīn
(1).形容山路险阻不平。
(2).指崎岖的山路。
(3).引申指艰难险阻。
(4).犹坎坷。困顿不得志。 宋 刘敞 《种蔬》诗之一:“聊以资素饱,身世实崎嶔。”
词语解释:崎险  拼音:qí xiǎn
险阻。 元 石德玉 《紫云亭》第二折:“比俺娘那熬煎增十倍,恰才这些崎险艰难好做一回。” 明 徐复祚 《投梭记·拒奸》:“深山里,崎嶮屈曲路难通。”
词语解释:崎崟  拼音:qí yín
(1).山不平处。 唐 杜甫 《上后园山脚》诗:“小园背高冈,挽葛上崎崟。”
(2).高峭貌。 清 纳兰性德 《拟古》诗之十四:“松生知何年,崎崟倚天碧。”
词语解释:崎曲  拼音:qí qǔ
曲折。 晋 陶潜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诗之一:“鼓棹路崎曲,指景限西隅。” 南朝 梁 江淹 《横吹赋》:“超遥衝山,崎曲抱津。”
词语解释:崎危  拼音:qí wēi
险峻貌。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三·懿徽二宗事相类》:“ 唐懿宗 於苑中取石造山,崎危詰屈,有若天成。”
词语解释:崎峗  拼音:qí wéi
(1).险峻貌。《镜花缘》第八九回:“林幽森黯淡,峯乱矗崎峗。”
(2).指险峻的山。 唐 郑嵎 《津阳门诗》:“龙宫御榜高可惜,火焚牛挽临崎峗。”
词语解释:崎岭
形容山路险阻不平
词语解释:崎峭  拼音:qí qiào
参差峭拔。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吴兴园圃》:“池南竖 太湖 三大石,各高数丈,秀润崎峭,有名於时。”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古北口潮河川》:“ 古北口 控两关中,崖壁崎峭,道路扼隘,距都城不二百里,尤为锁钥重地。”
词语解释:崎嵚历落
形容性行卓异磊落。 元 郝敬 《寄缪大质茂才》:“捧腹一笑,世上机穽都尽。每暗中摸索,白昼观想,真崎嶔歷落,可笑人也。”
词语解释:崎峣
奇怪。 元 邓玉宾 《村里迓古·仕女圆社气毬双关》套曲:“场户儿宽绰,步骤儿虚嚣,声誉儿蓬勃,解数儿崎嶢。”
词语解释:崎崄  拼音:qí xiǎn
见“ 崎险 ”。
词语解释:崎险  拼音:qí xiǎn
险阻。 元 石德玉 《紫云亭》第二折:“比俺娘那熬煎增十倍,恰才这些崎险艰难好做一回。” 明 徐复祚 《投梭记·拒奸》:“深山里,崎嶮屈曲路难通。”
词语解释:崎岠  拼音:qí jù
险阻不平。《清平山堂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前面 梅岭 望着好生嶮峻崎岠,凹凸难行。”
词语解释:崎锜  拼音:qí yǐ
(1).不安貌。《文选·陆机〈文赋〉》:“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虽逝止之无常,固崎錡而难便。” 李善 注:“崎錡,不安貌。”
(2).引申为曲解附会。 卷庵 《蔽庐丛志序》:“崎錡训詁,恒迟回于‘虎伏禾’之文;墨守六书,復牵就于‘马头人’之义。”
词语解释:崎倾  拼音:qí qīng
(1).倾侧;倾危。《楚辞·王褒〈九怀·昭世〉》:“忽反顾兮西囿,覩軫丘兮崎倾。” 王逸 注:“山陵嶔岑,难陟歷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拜陵庙作》诗:“发轨丧夷易,归軫慎崎倾。”
(2).谓弓背折腰。形容敬畏拘谨。 晋 夏侯湛 《抵疑》:“不识当世之便,不达朝廷之情,不能倚靡容悦,出入崎倾,逐巧点妍,呕喁辩佞。”
词语解释:崎嶬  拼音:qí yí
(1).险峻貌。《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下岪蔚以璀错,上崎嶬而重注。” 李善 注:“崎嶬,危嶮貌。崎音綺,嶬音蚁。”
(2).形容瘦削露骨之状。 唐 卢照邻 《五悲·悲穷通》:“有幽巖之卧客,兀中林而坐思,形枯槁以崎嶬,足联踡以緇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