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冬平声 [chóng,重复][cóng,服从][gōng,供给][féng][chōng,交通要道、冲击][详注1][详注2][yóng][gōng][与雍通。周礼壅氏,汉书沟洫志壅皆作雍。][详注3][通颙]


注1:纵 从衡。《诗·齐风》衡从其亩。《类篇》东西曰衡,南北曰从。《贾谊·过秦论》合从缔交。《注》从,与纵同。
注2:笼 《广韵》《集韵》力钟切《正韵》卢容切,音龙。竹名。《张衡·南都赋》其竹则籦笼䈽篾。
注3:憃 音舂。《集韵》騃昏也。或作憧。《礼·哀公问》寡人憃愚冥顽。《注》憃,蔽於气质也。 又《集韵》昌容切,音冲。义同。
共102,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孤峰炉峰十二峰雁峰紫驼峰烟峰悬峰霭峰
高峰青峰层峰香炉峰雷峰绝峰极峰艮峰
云峰危峰驼峰龟峰衡峰雁回峰神女峰冯雪峰
三峰众峰鹫峰回峰飞来峰独秀峰回雁峰闾峰
五峰连峰五老峰攒峰玉女峰昆峰霁峰乔戈里峰
雪峰翠峰秀峰尖峰瑶峰白鹤峰条峰肩峰
中峰山峰石峰玉霄峰险峰巅峰乔峰主峰
玉峰上峰霄峰霞峰珠峰冰峰骊峰冈仁波齐峰
眉峰灵峰巫峰顶峰岚峰缑峰逸峰蚪峰
九峰鳌峰乳峰神峰琼峰日观峰霜峰十二巫峰

词语解释:孤峰  拼音:gū fēng
(1).孤立高耸的山峰。 南朝 梁 吴均 《与顾章书》:“森壁争霞,孤峯限日,幽岫含云,深谿蓄翠。” 唐 张说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诗:“ 巴陵 一望 洞庭 秋,日见孤峯水上浮。”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文章》:“ 富嘉謩 之文,如孤峯絶岸,壁立万仞,丛云鬱兴,震雷俱发,诚可畏乎。” 宋 杨万里 《过谢家湾》诗:“近岭已看看远峯,连峯不爱爱孤峯。”
(2).孤高,高洁。 清 张其淦 《明代千遗民诗咏·陈五鼎》:“ 耳臣 性狷介,薇蕨寻孤峯,不争鸡鶩食,却喜鸿雁通。”
词语解释:高峰  拼音:gāo fēng
亦作“ 高峰 ”。
(1).高的山峰。 南朝 宋 谢灵运 《田南树园激流植楥》诗:“靡迤趋下田,迢递瞰高峯。” 元 宋旡 《鲸背吟·乳岛》:“远望浑如两乳同,近前方信两高峯。”《文汇报》1992.2.14:“世界8000米以上的14座高峰中有5座雄踞在 尼泊尔 和 中国 西藏 境内的 喜马拉雅山脉 腹心地带。”
(2).比喻事物发展的最高点。 徐迟 《直薄峨嵋金顶记》:“我们看到了古代艺术的高峰作品。”
词语解释:云峰  拼音:yún fēng
亦作“ 云峯 ”。
(1).高耸入云的山峰。 南朝 宋 谢灵运 《酬从弟惠连》诗:“寝瘵谢人徒,灭迹入云峰。” 宋 毛滂 《河满子·夏曲》词:“急雨初收珠点,云峰巉絶天半。” 清 厉鹗 《游菁山常照寺》诗:“閲世如浮囊,誓愿栖云峯。”
(2).状如山峰的云。 唐太宗 《饯中书侍郎来济》诗:“云峰衣结千重叶,雪岫花开几树妆。” 唐 杜甫 《对雨书怀走邀许主簿》诗:“东岳云峰起,溶溶满太虚。”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 渤海 北岸,海水平静,直与天接,天上云峰怒涌。”
(3).山名。在今 山东省 黄县 。 北魏 郑道昭 《与道俗□人出莱城东南九里登云峰山论经书》诗:“槃桓竟何为, 云峯 聊可息。”
词语解释:三峰  拼音:sān fēng
(1).三山峰。指 华山 之 莲花 、 毛女 、 松桧 三山峰。 唐 陶翰 《望太华赠卢司仓》诗:“行吏到 西华 ,乃观三峰壮。”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泪添九曲 黄河 溢,恨压三峰 华岳 低。”
(2).三山峰。指 江苏 三茅山 之 大茅 、 中茅 、 小茅 三山峰。 唐 陆龟蒙 《寄茅山何威仪》诗之二:“大小三峰次 九华 ,灵踪今尽属 何 家。”
(3). 华州 之代称。《敦煌曲子词·菩萨蛮》:“鑾驾在三峰,天同地不同。” 前蜀 韦庄 《秦妇吟》:“明朝晓至三峰路,百万人家无一户。”
词语解释:五峰  拼音:wǔ fēng
指五个手指。《全唐诗》卷八七九载《酒令·招手令》:“死其三洛,生其五峰。”《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三年》“为手势令” 元 胡三省 注:“五峰,通呼五指也。”
词语解释:雪峰  拼音:xuě fēng
积雪的山峰。 唐 杜甫 《出郭》诗:“远烟盐井上,斜景雪峰西。” 元 袁桷 《上京杂咏》之六:“天锡清凉国,晴霞绽雪峰。” 权宽浮 《牧场雪莲花》:“我跟他们一道走到外面,望着那灿烂的雪峰和羊群。”
词语解释:中峰  拼音:zhōng fēng
(1).半山;山腰。 北周 王褒 《云居寺高岭》诗:“中峯云已合,絶顶日犹晴。” 唐 权德舆 《戏赠天竺灵隐二寺寺主》诗:“山僧半在中峯住,共占青峦与白云。”
(2).主峰。 唐 沉佺期 《辛丑岁十月上幸长安时扈从出西岳作》诗:“诸岭皆峻秀,中峯特美好。” 唐 李白 《望黄鹤山》诗:“四面生白云,中峯倚红日。”《儿女英雄传》第五回:“这座 能仁 古刹正对着 黑风岗 的中峯。”
(3).群峰之中,犹言山中。 唐 皎然 《宿山寺寄李中丞洪》诗:“偶来中峯宿,閒坐见真境。” 前蜀 张蠙 《宿山寺》诗:“中峯半夜起,忽觉有青冥。”
(4).山名。 终南山 。 北周 庾信 《陪驾幸终南山和宇文内史》:“黿桥浮少海,鵠盖上 中峯 。” 倪瓒 注:“ 中峯 即《关中记》的 中南山 。”
(5).山名。 杭州 雷峰 。 宋林逋 《中峰》诗:“ 中峯 一径分,盘折上幽云。”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南山胜迹》:“ 雷峯 者, 南屏山 之支脉也。穹嶐迴映,旧名 中峯 。”
词语解释:玉峰  拼音:yù fēng
(1).道家谓仙人所居之山峰。 唐 于鹄 《送宫人入道归山》诗:“自伤白髮辞金屋,许著黄衣向玉峯。”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七·琼花》:“玉蕊者, 长安 唐昌观中之物,仙女来游,折花以赴玉峯之期者也。”
(2).积雪的山峰。 唐 陈陶 《渡浙江》诗:“曙光金海近,晴雪玉峯高。” 宋 欧阳修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群僚小饮》寺:“会须乘醉携嘉客,踏雪来看群玉峯。” 金 段成己 《首阳晴雪》诗:“望断空巖人不见,光摇银海玉峯寒。”
(3).犹玉山。喻俊美的仪容。 宋 刘克庄 《水调歌头·十三夜同官载酒相别不见月作》词:“待得银盘擎出,只怕玉峯醉倒,衰病不禁寒。” 元 麻革 《王子寿乡友生朝》诗:“讲学诗书义,论交里社情。须髯如戟在,长对玉峯明。”
词语解释:眉峰  拼音:méi fēng
亦作“ 眉峯 ”。 眉毛;眉头。 宋 柳永 《雪梅香》词:“别后愁颜,镇歛眉峰。” 明 周履靖 《锦笺记·阅录》:“喜今日眉峯少整,无限惜花情,试向林园寻问。”《花月痕》第四五回:“眉峯离恨锁层层,欲断情丝总未能。” 艾芜 《山峡中》:“她的两条眉峰一竖,眼睛露出恶毒的光芒,看起来,却是又美丽又可怕的。”
词语解释:九峰  拼音:jiǔ fēng
借喻 九疑山 。 唐 罗隐 《湘妃庙》诗:“九峰相似堪疑处,望见 苍梧 不见人。”
词语解释:炉峰  拼音:lú fēng
江西省 庐山 香炉峰 的省称。 唐 白居易 《题别遗爱草堂兼呈李十使君》诗:“曾住 炉峯 下,书堂对药臺。” 宋 梅尧臣 《送余驾部江州》诗:“内史 九江 行,潦收波已清。何时鷁舟上,远见 炉峯 迎。” 明 王守仁 《书扇赠从吾》诗:“莫遣扁舟成久别, 炉峯 秋月望君来。”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的宗教信仰》:“ 炉峰 ,即 庐山 香炉峰 。”
鑪峯:炉峰 。 江西省 庐山 香炉峰 的省称。 隋炀帝 《与峰顶寺僧书》:“ 鑪峯 香气,烟霞共远。”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 鑪峯 生转盻, 橘井 尚高褰。” 唐 李贺 《勉爱行送小季之庐山》诗之一:“小雁过 鑪峯 ,影落 楚 水下。”
词语解释:青峰  拼音:qīng fēng
苍翠的山峰。 唐 沉佺期 《陪幸韦嗣立山庄》诗:“台阶好赤松,别业对青峯。” 唐 李德裕 《西岭望鸣皋山》诗:“青峯原上出,晨兴採薇蕨。” 清 谭嗣同 《莽苍苍》诗:“夕阳恋高树,薄暮入青峯。”
词语解释:危峰  拼音:wēi fēng
高峻的山峰。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傍危峰,立禪室,临浚流,列僧房。” 唐 白行简 《贡院楼北新栽小松》诗:“移根依厚地,委质别危峰。” 清 曹寅 《赴淮舟行杂诗》之十二:“危峰如卓繖,百里望龙潭。”
词语解释:众峰
许多山峰。 唐 韩愈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须臾静扫众峯出,仰见突兀撑青空。” 宋 苏轼 《过庐山下》诗引:“未午,众峯凛然,故作是诗。”
词语解释:连峰  拼音:lián fēng
亦作“ 连峯 ”。 连绵的山峰。 南朝 宋 谢灵运 《会吟行》:“连峯竞千仞,背流各百里。” 北周 庾信 《同会河阳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诗:“横阶仍凿涧,对户即连峰。” 宋 苏辙 《游太山·四禅寺》诗:“古寺依巖根,连峯转相揖。” 郭沫若 《断断集·青年与文化》:“这种进展,就好像连峰一样,一个峰头接上一个更高的峰头。”
词语解释:翠峰  拼音:cuì fēng
绿色的山峰。 后蜀 徐太后 《玄都观》诗:“瀑布迸舂青石碎,轮茵横翦翠峯齐。” 宋 柳永 《卜算子》词:“雨歇天高,望断翠峯十二。”
词语解释:山峰  拼音:shān fēng
山的尖顶
山的突出的尖顶
词语解释:上峰  拼音:shàng fēng
(1).高峰。 南朝 梁 沉约 《八咏·霜来悲落桐》:“上峯百丈絶,下趾万寻县。”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贬误》:“遂随入 中岳 ,上峯险絶。”
(2).旧称上司。《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一回:“除了上峰到任,循例道喜之外,朔望也不去上衙门。” 梁斌 《红旗谱》三五:“你是包商,我是县长。你为的是赚钱,我为了执行上峰的公事。”
词语解释:灵峰  拼音:líng fēng
(1).神仙或修道者居处的山峰。 唐 孟郊 《寻裴处士》诗:“寒草不藏径,灵峯知有人。”《云笈七籤》卷一○四:“﹝真人﹞遂隐遁 华山 ,盘桓灵峯,逍遥幽岫,静念神仙。” 明 屠隆 《昙花记·仙伯降凡》:“灵峯高嵯峨,贝闕中天起。”
(2).指神话中的仙山。 明 高启 《海石为张记室赋》诗:“ 媧皇 去后几桑田,鰲背灵峯一拳小。”
(3).山名。在 广东省 治西北。 宋 苏轼 《题灵峰寺壁》诗:“ 灵峯山 上 宝陀寺 ,白髮 东坡 又到来。” 王文诰 辑注引 查慎行 曰:“《广州志》:‘ 灵峰山 ,一名 灵洲山 ,在城西六十五里, 鬱水 出其下。《唐志》谓 南海 名山 灵洲 ,名川 鬱水 ,以此。其上有 宝陀院 、 妙高臺 ,以院中有 宝陀佛 ,故名焉。’”
(4).山名。在 浙江省 乐清县 雁荡山 。山下有 灵峰寺 。 宋 王十朋 《度雁山》诗:“ 灵峯 观石室,杖屨穿巑岏。”
(5).山名。在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 边。 郭沫若 《瓶》诗之十六:“请把我运到你 西湖 边上,或者是葬在 灵峰 ,或者是 放鹤亭 旁。”
(6).山名。在 福建省 崇安县 武夷 九曲尽处。 宋 朱熹 《过武夷作》诗:“弄舟缘碧涧,栖集 灵峯 阿。”
词语解释:鳌峰
亦作“鰲峰”。
1.指翰林院。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十一:“ 宋景文公 守 益州 ……为承旨,又作诗曰:‘粉署重来忆旧游,蟠桃开尽海山秋。寧知不是神仙骨,上到鼇峯更上头。’” 元 黄溍 《上都分院》诗:“暮投玉堂署,鼇峯屹中央。”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一:“步趋丹陛,入鹤籞而知严;手校紫泥,临鼇峯而滋惕。”
2.指江海中的岛屿。因如巨鳌背负山峰,故名。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山语·灵洲山》:“ 西 北 二江之来,至 广州 ,先以 灵洲 为砥柱,次以 海珠 ,次以 海印 ,次以 禺珠 ,皆在水中央,所谓鰲峯也。”
词语解释:十二峰  拼音:shí èr fēng
亦作“ 十二峯 ”。
(1).指 川 、 鄂 边境 巫山 的十二座峰。峰名分别为:望霞、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飞凤、登龙、圣泉。 唐 李涉 《竹枝词》:“十二峯头月欲低,空聆滩上子规啼。” 前蜀 李珣 《河传》词:“朝云暮雨,依旧十二峰前,猨声到客船。” 明 何景明 《竹枝词》:“十二峯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 瞿塘 。” 巫山 的十二峰名亦有异说。参阅 元 刘燻 《隐居通议·十二峰名》
(2).曲牌总名的一种。属南曲南吕宫,以由《三仙桥》《白练序》《醉太平》《普天乐》《征胡兵》《香遍满》《琐窗寒》《刘泼帽》《三换头》《贺新郎》《节节高》《东瓯令》十二只曲牌组成,故名。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更有以十数曲串为一曲,而标以总名,如《六犯清音》《七贤过关》《九迴肠》《十二峰》之类,更觉浑雅。”
词语解释:层峰  拼音:céng fēng
层层重叠的山峰
词语解释:驼峰  拼音:tuó fēng
亦作“ 驼峯 ”。亦作“駞峰”。
(1).骆驼背上的肉峰。古代作为珍馐之一。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酒食》:“将军 曲良翰 ,能为驴騣驼峯炙。”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上·驼峰》:“驼峰之雋,列於八珍。” 清 朱彝尊 《题颜司勋光敏写照》诗:“訡羹削驼峰,貰酿搅牛潼。”
(2).驼形的山峰。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 蔡太师 父 準 葬 临平山 ,为駞形,术家谓駞负重则行,故作塔於駞峰;而其墓以 钱塘江 为水,越之 秦望山 为案,可谓雄矣。”
(3).指铁路调车用的土坡。车辆可以凭本身的重力自动溜到各股铁道上去。
词语解释:鹫峰  拼音:jiù fēng
(1). 鹫山 。《大唐三藏圣教序》:“双林八水,味道餐风; 鹿苑 鷲峯 ,瞻奇仰异。”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二一:“ 鷲峯 ,梵言 姞栗陀罗矩吒山 ,此云 鷲峯 或言 鷲臺 ,言此山既栖鷲鸟,又类高臺也。”
(2).代称佛寺。 清 杜岕 《再集朱林修宅》诗:“酒喝诗人爱雨天,迴光塔火鷲峯烟。”
词语解释:五老峰  拼音:wǔ lǎo fēng
江西省 庐山 东南部名峰。五峰形如五老人并肩耸立,故称。峰下 九迭屏 为 李白 读书处;东南有白鹿洞书院遗址,为 朱熹 讲学处。 唐 李白 《登庐山五老峰》诗:“ 庐山 东南 五老峰 ,青天削出金芙蓉。”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庐山日记》:“遍歷 五老峰 ,始知是山之阴,一冈连属。” 清 赵翼 《新春小集》诗:“一笑 五老峰 ,突起樽俎地。”亦省作“ 五老 ”。 唐 李端 《寄庐山真上人》诗:“ 青草湖 中看 五老 , 白云山 上宿双林。” 康有为 《庐山谣》:“ 五老 拄杖碧云中,子孙诸峰咸侍丛。”
词语解释:秀峰  拼音:xiù fēng
高峻秀美的山峰。 北魏 张渊 《观象赋》:“陟秀峯以遐眺,望灵象于九霄。”
词语解释:石峰  拼音:shí fēng
石山的尖顶。 南朝 梁简文帝 《和湘东王后园回文诗》:“枝云间石峯,脉水浸山岸。”
词语解释:霄峰  拼音:xiāo fēng
高入云霄的山峰。《云笈七籤》卷九六:“灵山造太霞,竖巖絶霄峯。”
词语解释:巫峰  拼音:wū fēng
(1). 巫山 峰峦。 宋 柳永 《离别难》词:“望断处,杳杳巫峯十二,千古暮云深。”参见“ 巫山十二峯 ”。
(2).即 巫山 。为男女幽会之处。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访翠》:“误走到 巫峯 上,添了些行云想,匆匆忘却仙模样。”《再生缘》第六六回:“他若贪生图宠幸,怎不在,天香馆里赴 巫峯 。”参见“ 巫山 ”。
词语解释:巫山十二峰  拼音:wū shān shí èr fēng
巫山 之上,群峰迭起,其著者有十二峰,峰名说法不一。据 宋 祝穆 《方舆胜览》载十二峰为: 望霞 、 翠屏 、 朝云 、 松峦 、 集仙 、 聚鹤 、 净坛 、 上升 、 起云 、 飞凤 、 登龙 、 圣泉 。 元 刘壎 《隐居通议·地理》《蜀江图》则为: 独秀 、 笔峰 、 集仙 、 起云 、 登龙 、 望霞 、 聚鹤 、 栖凤 、 翠屏 、 盘龙 、 松峦 、 仙人 。 唐 李端 《巫山高》诗:“ 巫山 十二峯,皆在碧虚中。” 明 无心子 《金雀记·作赋》:“锦川怪石多奇样,絶胜 巫山 十二峯。” 郭沫若 《屈原》第四幕:“务求上帝怜鉴,封之为 巫山 十二峰之山神土地。”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卷六六。
词语解释:巫山  拼音:wū shān
(1). 战国 宋玉 《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 高唐 ,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 巫山 之女也,为 高唐 之客。闻君游 高唐 ,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 巫山 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 阳臺 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之立庙,号曰 朝云 。”后遂用为男女幽会的典实。 五代 冯延巳 《鹊踏枝》词之七:“心若垂杨千万缕,水阔花飞,梦断 巫山 路。” 明 梁辰鱼 《浣纱记·通嚭》:“今夜同欢会,梦魂飞, 巫山 一对暮云归。”《西湖佳话·西泠韵迹》:“但求一见,为荣多矣,谁敢妄想 巫山 之梦。”
(2).山名。在 四川 、 湖北 两省边境。北与 大巴山 相连,形如“巫”字,故名。 长江 穿流其中,形成三峡。 唐 李白 《古风》之五八:“我行 巫山 渚,寻古登 阳臺 。” 宋 陆游 《三峡歌》:“十二 巫山 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毛泽东 《水调歌头·游泳》词:“截断 巫山 云雨,高峡出平湖。”
词语解释:乳峰  拼音:rǔ fēng
指乳房。 茅盾 《昙》:“她的匀整地一起一伏的胸部显出高耸的乳峰。”
词语解释:雁峰  拼音:yàn fēng
即 雁回峰 。在 湖南省 衡阳市 南,为 衡山 七十二峰之一。 唐 钱起 《送李判官赴桂州幕》诗:“ 雁峯 侵瘴远, 桂水 出云流。”参见“ 雁回峰 ”。
词语解释:雁回峰  拼音:yàn huí fēng
衡山 七十二峰之一。在今 湖南省 衡阳市 南。相传雁至 衡阳 而止,遇春而回。也叫 回雁峰 。 宋 卢炳 《踏莎行》词:“白云低处 雁回峰 ,明朝便踏 瀟湘 路。”
词语解释:香炉峰
亦作“香鑪峰”。亦作“ 香炉峰 ”。 江西省 庐山 北部名峰。奇峰突起,状似香炉,峰顶水气郁结,云雾弥漫,如香烟缭绕,故名。有数峰。 北香炉峰 下有 白居易 草堂遗址。附近多瀑布,为 庐山 胜景之一。 唐 李白 《望庐山瀑布》诗之一:“西登 香炉峰 ,南见瀑布水。” 唐 白居易 《登香炉峰顶》诗:“迢迢 香炉峯 ,心存耳目想。终年牵物役,今日方一往。” 宋 辛弃疾 《玉楼春》词:“ 琵琶亭 畔多芳草,时对 香炉峯 一笑。”
词语解释:龟峰  拼音:guī fēng
龟山 。在 江苏省 苏州市 邓尉山 北,上有 光福塔 , 南朝 梁 大同 年间建。 清 王士禛 《邓尉竹枝词》之四:“试上 龟峰 光福塔 ,白波翠巘两边生。”
词语解释:回峰  拼音:huí fēng
环绕的山峰。 宋 苏轼 《虔州八境图》诗之八:“回峯乱嶂鬱参差,云外高人世得知。”
词语解释:攒峰  拼音:zǎn fēng
亦作“ 攒峰 ”。亦作“攅峰”。 密集的山峰。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於是南岳献嘲,北垄腾笑,列壑争讥,攒峯竦誚。” 唐 卢仝 《喜逢郑三游山》诗:“相逢之处花茸茸,石壁攒峯千万重。”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一:“ 仲举 诗云:‘……攅峯叠壁何盘盘,地多磽磝少平原。’”
词语解释:尖峰  拼音:jiān fēng
带尖顶的山或丘陵
词语解释:玉霄峰  拼音:yù xiāo fēng
山峰名。在 浙江 天台山 。传说为仙人所居。《太平广记》卷二一引《仙传拾遗·司马承祯》:“吾( 司马承禎 )自居 玉霄峰 ,东望 蓬莱 ,常有真灵降驾。” 宋 陈与义 《南柯子·塔院僧阁》词:“此间何似 玉霄峰 。遥望 蓬莱 ,依约晓云东。”
词语解释:霞峰  拼音:xiá fēng
高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滱水》:“岫鄣高深,霞峯隐日。”
词语解释:顶峰  拼音:dǐng fēng
(1).山的最高处。《传记文学》1990年第5期:“傲立在 四川省 西北边陲万山丛中的 雪宝 顶峰,海拔5588米,是 岷山 山脉的最高峰。”
(2).比喻事物发展的最高点。 巴金 《随想录·“五四”运动六十周年》:“人人都给卷了进去,每个人都经受了考验,什么事都给推上了顶峰,让人看得一清二楚。”
词语解释:神峰  拼音:shén fēng
谓气概,风标。有风度俊迈之意。峰,锋,喻秀拔。《晋书·王澄传》:“ 澄 尝谓 衍 曰:‘兄形似道,而神峯太雋。’”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上》条作“神锋”。《南史·王规传》:“ 王威明 风韵遒上,神峯标映,千里絶迹,百尺无枝,实俊人也。”
词语解释:紫驼峰  拼音:zǐ tuó fēng
1.亦作"紫駞峯"。
2.骆驼背上的肉峰,内贮大量脂肪,古人列为珍贵食品。
词语解释:雷峰  拼音:léi fēng
亦作“ 雷峯 ”。
(1).山峰名。在 浙江 杭州 西湖 南 南屏山 净慈寺 前。旧有郡人 雷氏 居此,因名。 宋 周密 《武林旧事·湖山胜概》:“ 雷峯 显严院 。郡人 雷氏 所居,故名‘雷峰’。”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南山胜迹一》:“ 雷峯 者, 南屏山 之支脉也。”
(2).塔名。《儒林外史》第十四回:“转过去便是 浄慈 、 雷峰 ,怎么不好顽。”参见“ 雷峰塔 ”。
词语解释:雷峰塔  拼音:léi fēng tǎ
亦作“ 雷峯塔 ”。 塔名。遗址在 浙江 杭州 西湖 南 夕照山 上。 五代 吴越王 钱俶 所建,1924年倾塌。 元 方回 《三天竺道中》诗:“ 三天竺 路渐平登,高似 雷峯塔 几层。” 清 陈维崧 《满江红·寿武林徐世臣贤配邵孺人六十》词:“夜雨对眠 灵隐寺 ,春帆竞掠 雷峯塔 。” 鲁迅 有《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
词语解释:衡峰  拼音:héng fēng
指 衡山 。 唐 宋之问 《自衡阳至韶州谒能禅师》诗:“ 湘 岸竹泉幽, 衡 峰石囷闭。” 宋 胡宏 《碧泉书院上梁文》诗:“抛梁南 衡 峰,云碧浄潭潭。”
词语解释:飞来峰  拼音:fēi lái fēng
(1).山峰名。也称 灵鹫峰 。在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 西北,与 灵隐寺 隔溪相对,高二百多米。峭壁岩洞中有 五代 至 元 代的造像三百多尊。《咸淳临安志》卷二三:“ 晏元献公 《舆地志》云:‘ 晋 咸和 元年西天僧 慧理 登兹山,叹曰:此是 中天竺国 灵鷲山 之小岭,不知何年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今此亦復尔邪?因挂锡造 灵隐寺 ,号其峰曰 飞来 。’” 宋 王安石 有《登飞来峰》诗。
(2). 宋徽宗 时,于 东京 汴梁 (今 河南 开封 ) 景龙山 侧筑一土山,名 艮岳 ,其中一山峰名 飞来峰 。 宋 张淏 《云谷杂记·艮岳》:“因其餘土,积而为山,山骨虣露,峰稜如削,飘然有云姿鹤态,曰 飞来峰 。”
词语解释:玉女峰  拼音:yù nǚ fēng
(1).山峰名。西岳 华山 中峰(一说指东峰)的别称。 唐 李白 《江上答谢宣城》诗:“ 太华 三芙蓉,明星 玉女峯 。” 明 袁宏道 《华山后记》:“东峯即 玉女峯 也。祠玉女者,乃峯之一臂。”
(2).山峰名。在 福建 武夷山 。 宋 朱熹 《武夷棹歌》之三:“二曲亭亭 玉女峯 ,插花临水为谁容。”
词语解释:瑶峰  拼音:yáo fēng
指积雪的山峰。 宋 曾觌 《倾杯乐·席上赏雪》词:“望空际、瑶峯微吐,琼花初绽,江山如画。”
词语解释:险峰  拼音:xiǎn fēng
高峻的山峰。 毛泽东 《题庐山仙人洞照》诗:“天生一个 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碧野 《富春江畔》:“不登险峰,不识天地的辽阔。”
词语解释:珠峰  拼音:zhū fēng
世界第一高峰 珠穆朗玛峰 的简称。 李瑛 《一月的哀思》诗:“对你如此伟大、光辉、战斗的一生, 珠峰 --显得太轻!五洲--显得太小!” 李学鳌 《里程碑前唱颂歌》诗:“ 珠峰 万丈放声笑,此刻正说‘选得好’!”
词语解释:岚峰  拼音:lán fēng
雾气缭绕的山峰。 唐 韦应物 《紫阁东林居士叔缄赐松英丸献诗代启》:“一望嵐峰拜还使,腰间铜印与心违。” 前蜀 韦庄 《洛北村居》诗:“巖边石室低临水,云外嵐峰半入天。”
词语解释:琼峰  拼音:qióng fēng
(1).石峰的美称。 唐 武则天 《游九龙潭》诗:“山窗游玉女,涧户对琼峯。” 唐 王维 《游化感寺》诗:“琼峯当户拆,金涧透林明。”
(2).喻积雪的山峰。 唐 皎然 《晨登乐游原望终南积雪》诗:“琼峯埋积翠,玉嶂掩飞流。”
词语解释:烟峰  拼音:yān fēng
亦作“ 烟峯 ”。亦作“烟峰”。 烟雾迷漫的山峰。 唐太宗 《春日登陕州城楼》诗:“烟峰高下翠,日浪浅深明。” 元 揭傒斯 《山水卷》诗:“稍稍云木动,靄靄烟峯乱。”
词语解释:绝峰  拼音:jué fēng
犹绝顶。山的最高峰。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韩愈 好奇,与客登 华山 絶峯,度不可返,乃作遗书。”
词语解释:雁回峰  拼音:yàn huí fēng
衡山 七十二峰之一。在今 湖南省 衡阳市 南。相传雁至 衡阳 而止,遇春而回。也叫 回雁峰 。 宋 卢炳 《踏莎行》词:“白云低处 雁回峰 ,明朝便踏 瀟湘 路。”
词语解释:独秀峰  拼音:dú xiù fēng
(1).山名。在 浙江 乐清 雁荡山 中。 明 黄国胜 《灵岩诸景》诗:“ 独秀峰 前落飞瀑,好濡卓笔写云笺。”
(2).山名。在 广西 桂林 市中心。 贺敬之 《桂林山水歌》:“呵!是梦境呵,是仙境?此时身在 独秀峰 !”
词语解释:昆峰  拼音:kūn fēng
1.亦作"昆峰"。
2.即昆仑山。
词语解释:白鹤峰  拼音:bái hè fēng
山名。在 广东省 惠阳县 北龙江 之滨, 宋 绍圣 中 苏轼 谪 惠州 时居此。 宋 苏轼 《迁居》诗:“已买 白鹤峯 ,规作终老计。” 明 危素 《东坡书院记》:“ 白鹤峯 ……下临大江,远瞰数百里, 惠 之胜处也。”
词语解释:巅峰  拼音:diān fēng
顶峰
事物发展的最高峰
词语解释:冰峰  拼音:bīng fēng
冰雪覆盖长年不化的山峰。 碧野 《雪路云程》:“我抬头凝望着远处高矗的冰峰,在雪的群山的围绕中,冰峰顶正露出一个被劈开的缺口,那缺口背衬青天,真象是通天的大门。”
词语解释:缑峰  拼音:gōu fēng
即 缑氏山 。多指修道成仙处。《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二·唐享懿德太子庙乐章一》:“ 伊浦 凤翔, 緱峰 鹤至。”参见“ 緱氏山 ”。
词语解释:缑氏山  拼音:gōu shì shān
山名。在 河南省 偃师县 。 汉 刘向 《列仙传·王子乔》:“ 王子乔 者, 周灵王 太子 晋 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 伊洛 之间,道士 浮丘公 接以上 嵩高山 。三十餘年后,求之於山上,见 桓良 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 緱氏山 巔。’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后因以为修道成仙之典。 唐 李白 《凤笙篇》:“緑云紫气向 函关 ,访道应寻 緱氏山 。”
词语解释:日观峰  拼音:rì guān fēng
位于泰山山顶东岩,是泰山观日出的地方
词语解释:悬峰  拼音:xuán fēng
陡峭的山峰。 晋 郭璞 《蜜蜂赋》:“吮琼液於悬峯,吸赮津乎晨景。” 唐 宋之问 《高山引》:“攀云窈窕兮上躋悬峯,长路浩浩兮此去何从。”
词语解释:极峰  拼音:jí fēng
(1).旧称最高统治者。 鲁迅 《坟·春末闲谈》:“但知觉一失,运动也就随之失却主宰,不能贡献玉食,恭请上自‘极峰’下至‘特殊知识阶级’的赏收享用了。”
(2).事物发展的顶点。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六三章一:“散曲到了 嘉靖 ,已入发展、转变的饱和期……因此,在这畸形的发达的极峰,即到了 万历 中叶的时候,作者们便不期然而然的发生自觉的感情的枯竭。”
词语解释:神女峰  拼音:shén nǚ fēng
山峰名。又名 望霞峰 , 巫山 十二峰之最。相传 巫山 神女居此。 唐 杜甫 《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唐峡有诗凡四十韵》:“ 神女峰 娟妙, 昭君 宅有无。” 宋 陆游 《入蜀记》卷六:“过 巫山 凝真观 ,謁 妙用真人 祠,即世所谓 巫山 神女也。祠正对 巫山 ,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 江 中……惟 神女峰 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託。”
词语解释:回雁峰  拼音:huí yàn fēng
又名 雁回峰 。在 湖南 衡阳市 南,为 衡山 七十二峰之一。相传雁至 衡阳 而止,遇春而回,或说其峰势如雁回转,故称。 清 唐甄 《潜书·两权》:“﹝ 吴三桂 ﹞退守于 衡 ,不能悔败自厉,乃急于称帝,凿平 回雁峯 ,上登行郊祀之礼。”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湖广六·长沙府》
衡山 七十二峰之一。其峰势如雁回转;又相传雁至此而止,遇春而回。 唐 卢仝 《萧二十三赵歙州婚期》诗之一:“相思莫道无来使, 迴雁峯 前好寄书。” 唐 元稹 《哭吕衡州》诗之五:“ 迴雁峯 前雁,春迴尽却迴。”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在 衡州 时,课 倪 茹 二子,对句云:人归雁后,思发花前。 花药寺 前, 迴雁峯 后……盖 迴雁峯 在 衡州 城南,而 花药寺 则少北,且是日适人日也,天然巧合。”
词语解释:霁峰  拼音:jì fēng
晴峰。 唐 皮日休 《通玄子栖宾亭记》:“木秀于芝,泉甘于飴,霽峯倚空,如碧毫扫粉障,色正鲜温。”
词语解释:条峰  拼音:tiáo fēng
指 中条山 。 唐 贾岛 《盐池院观鹿》诗:“ 条峯五老 势相连,此鹿来从若箇边。”
词语解释:乔峰  拼音:qiáo fēng
高峰。 南朝 梁 江淹 《赤虹赋》:“想 番禺 之广野,忆 丹山 之乔峯。”
词语解释:骊峰  拼音:lí fēng
指 骊山 。 唐 沉佺期 《咸阳览古》诗:“唯有 驪峯 在,空闻厚葬餘。”
词语解释:逸峰  拼音:yì fēng
犹高峰。 晋 陶潜 《和郭主簿》之二:“陵岑耸逸峯,遥瞻皆奇絶。” 明 文徵明 《十日游治平寺再迭前韵》:“回视平湖东,逸峯耸晴霄。”
词语解释:霜峰  拼音:shuāng fēng
亦作“ 霜峯 ”。 犹雪峰。 南朝 齐 王寂 《第五兄揖到太傅竟陵王属奉诗》之五:“寒林汎月,霜峰淡烟。” 唐太宗 《入潼关》诗:“霜峯直临道,冰河曲绕成。”
词语解释:霭峰  拼音:ǎi fēng
山峰名。在 安徽省 黟县 南。 唐 李白 《钓台》诗:“ 靄峰 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王琦 注:“《方舆胜览》: 靄峰 ,在 黟县 南十五里,孤峭如削。”
词语解释:艮峰  拼音:gèn fēng
见“ 艮岑 ”。
词语解释:艮岑  拼音:gèn cén
位于东北方的高山。 唐 杜甫 《昔游》诗:“暮升艮岑顶,巾几犹未却。”一本作“ 艮峯 ”。
词语解释:冯雪峰  拼音:féng xuě fēng
(1903-1976)诗人,文艺理论家,翻译家。浙江义乌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主编或参加编辑左联刊物。1934年参加长征。后到上海,支持鲁迅的文学活动。建国后曾任中国作协副主席、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并主持《鲁迅全集》的注释出版工作。著有诗集《真实之歌》、论文集《鲁迅论及其他》等。有《雪峰文集》
词语解释:闾峰  拼音:lǘ fēng
即 辽宁省 医无闾山 。 金 蔡松年 《声声慢·凉陉寄内》词:“人未老,约 閭峰 ,多占秀碧。”
词语解释:乔戈里峰  拼音:qiáo gē lǐ fēng
世界第二高峰,喀喇昆仑山脉主峰。在中国新疆和克什米尔(巴基斯坦实际控制区)边界上。海拔8611米。北坡的音苏盖堤冰川长415千米,面积约330平方千米,为中国境内最大的冰川。
词语解释:肩峰  拼音:jiān fēng
肩胛岗的外侧端;在人类保护关节盂,形成肩的外角,并与锁骨构成关节
词语解释:主峰  拼音:zhǔ fēng
(1).山脉的正峰。一般为最高峰。 宋 郭熙 《林泉高致》:“ 嵩山 多好溪, 华山 多好峯, 衡山 多好别岫, 常山 多好列岫, 泰山 特好主峯。” 杨朔 《万古青春》:“战士们冲上山包,奔着主峰打上去。”
(2).主山。 元 黄公望 《画诀》:“山水先理会大山为主峯,主峯已定,方作以次近者大者、远者小者,以其一境主之於此,故曰主峯。”
词语解释:冈仁波齐峰  拼音:gāng rén bō qí fēng
冈底斯山脉主峰。在西藏西部。海拔6656米。峰顶终年冰雪覆盖。佛教圣地,视为圣山。其东南的玛旁雍错,则被佛教徒视为圣湖。
词语解释:蚪峰  拼音:dǒu fēng
陡峭的山峰。蚪,通“ 陡 ”。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十:“ 陈约之 《望太行诗》云:‘……蚪峰全蔽日,鸟道半临关。’又 皇甫子循 《太行道》云:‘……蚪峰千仞跨海外,鸟道百折盘云间。’”
词语解释:十二巫峰  拼音:shí èr wū fēng
即 巫山 十二峰。在 四川 巫山县 东 巫峡 两岸。 战国 时 楚 人 宋玉 作《高唐赋》,说 楚怀王 游 云梦 中的 高唐 之台,曾梦与 巫山 神女欢会。后即以“巫山”作为男女幽会的典故。“十二巫峰”即指巫山。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兀的不是隔着云山几万重,怎得个人来信息通?便做道十二巫峯,他也曾赋《高唐》来梦中。”此处“十二巫峰”喻指情人所在的遥远的地方。
共102,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