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岷峨 拼音:mín é
(1). 岷山 和 峨眉山 的并称。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让右将军荆州刺史表》:“水交 沅 澧 ,山通 岷 峨 ,襟带百县,縈抱七州。”《周书·静帝纪》:“虽復 岷 峨 投袂,翻成陵夺之威; 漳 滏 勤王,无救 宗周 之殞。”
(2).特指 峨眉山 。以其在 岷山 之南,故称。 唐 卢纶 《送张郎中还蜀歌》:“廻首 岷峨 半天黑,传觴接膝何由得。” 宋 苏轼 《满庭芳》词:“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 岷峨 。” 清 姚鼐 《左仲郛浮渡诗序》:“然后登 岷峨 ,揽西极,浮 江 而下。”一说 岷 为 青城山 ; 峨 为 峨眉山 。词语解释:岷山 拼音:mín shān
山名。在 四川省 北部,绵延 四川 、 甘肃 两省边境。为 长江 、 黄河 分水岭, 岷江 、 嘉陵江 支流 白龙江 发源地。《书·禹贡》:“ 岷山 之阳,至于 衡山 。” 毛泽东 《长征》诗:“更喜 岷山 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词语解释:岷江 拼音:mín jiāng
长江 上游支流。在 四川省 中部。古代亦称 汶江 。 唐 杜甫 《别李义》诗:“重问子何之,西上 岷江 源。”词语解释:岷岭 拼音:mín lǐng
即 岷山 。 唐 张说 《再使蜀道》诗:“青春客 岷 岭,白露摇 江 服。”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紫收 岷 岭芋,白种 陆 池莲。” 唐 卢纶 《送从舅成都县丞广归蜀》诗:“ 襃谷 通 岷 岭,青冥此路深。”词语解释:岷嶓 拼音:mín bō
岷山 与 嶓冢山 的并称。《书·禹贡》:“ 岷 嶓 既艺, 沱 潜 既道。” 孔 传:“ 岷山 、 嶓冢 ,皆山名。” 晋 张载 《剑阁铭》:“远属 荆 衡 ,近缀 岷 嶓 。” 王闿运 《〈衡阳县志〉序》:“晚投 岷 嶓 ,抗志浮云。”词语解释:岷蜀 拼音:mín shǔ
指 四川 。《魏书·张衮传》:“西有不宾之 羌 ,南有逆命之虏, 岷 蜀 殊风, 辽海 异教。” 北齐 刘昼 《新论·慎言》:“地分三 晋 ,土割 岷 蜀 。” 唐 李白 《读诸葛武侯传书赠崔少府》诗:“ 武侯 立 岷 蜀 ,壮志吞 咸京 。”词语解释:岷下芋 拼音:mín xià yù
语本《史记·货殖列传》:“吾闻 汶山 之下,沃野,下有蹲鴟,至死不飢。” 张守节 正义:“蹲鴟,芋也。言 卭州 临卭县 其地肥又沃,平野有大芋等也。” 汶山 ,即 岷山 。后因以“岷下芋”为芋的美称。 唐 杜甫 《赠别贺兰銛》诗:“我恋 岷 下芋,君思千里蓴。”词语解释:岷汉 拼音:mín hàn
指 四川 北部和 陕西 西南一带地区。古代为 岷山郡 和 汉中郡 所在地,故称。《晋书·羊祜传》:“今 江 淮 之难,不过 剑阁 ;山川之险,不过 岷 汉 。”《宋书·谢庄传》:“殿下亲董鋭旅,授律继进。 荆 鄢 之师, 岷 汉 之众,舳艫万里,旌斾亏天,九土冥符,羣后毕会。” 唐 杜甫 《寄狄明府博济》诗:“胡为漂泊 岷 汉 间,干謁王侯颇歷抵。”词语解释:岷渎 拼音:mín dú
即 岷山 。《魏书·张衮传》:“陛下方欲礼神 岷瀆 ,致礼 衡山 ,登 稽岭 ,窥 苍梧 。”按,《史记·封禅书》:“ 瀆山 , 蜀 之 汶山 。” 汶山 即 岷山 。词语解释:岷益 拼音:mín yì
古代泛指 四川 北部地区。 岷 ,指 岷(汶)山郡 ; 益 ,指 益州 。 晋 陆机 《辩亡论下》:“ 魏 人据中 夏 , 汉 氏有 岷益 , 吴 制 荆 杨 而奄 交 广 。”《南史·明僧绍传》:“ 泰始 季年, 岷 益 有山崩, 淮水 竭 齐郡 。”词语解释:岷邛 拼音:mín qióng
古代泛指 四川省 成都 地区。 岷 ,指 岷(汶) 山郡 ; 邛 ,指 临邛 。《晋书·文苑传·左思》:“﹝ 左思 ﹞復欲赋三都,会妹 芬 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 张载 访 岷 邛 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