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五岭 拼音:wǔ lǐng
亦作“ 五领 ”。 大庾岭 、 越城岭 、 骑田岭 、 萌渚岭 、 都庞岭 的总称,位于 江西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四省之间,是长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北有 长城 之役,南有五岭之戍。”《汉书·张耳传》作“五领”, 颜师古 注引 邓德明 《南康记》:“ 大庾领 一也, 桂阳 骑田领 二也, 九贞 都庞领 三也, 临贺 萌渚领 四也, 始安 越城领 五也。” 晋 陆机 《赠顾交阯公真》诗:“伐鼓五岭表,扬旌万里外。” 毛泽东 《长征》诗:“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 磅礴走泥丸。”一说,指 大庾 、 始安 、 临贺 、 桂阳 、 揭阳 五岭,见《文选·陆机〈赠顾交阯公真〉》诗:“伐鼓五岭表” 李善 注。通往岭南的五条路。 宋 周去非 《岭外代答·地理·五岭》:“自 秦 世有五岭之説,皆指山名之,考之乃入岭之途五耳,非必山也。自 福建 之 汀 ,入 广东 之 循梅 ,一也;自 江西 之 南安 ,入 大庾 、入 南雄 ,二也;自 湖南 之 彬 入 连 ,三也;自 道 入 广西 之 贺 ,四也;自 全 入 静江 ,五也。”词语解释:庾岭 拼音:yǔ lǐng
山名。即 大庾岭 。为五岭之一。在 江西省 大庾县 南。 岭 上多植梅树,故又名 梅岭 。 唐 郑谷 《咸通十四年府试木向荣》诗:“ 庾岭 梅花觉, 隋堤 柳暗惊。” 宋 王巩 《闻见近录》:“ 庾岭 险絶闻天下……红白梅夹道,行者忘劳。”《红楼梦》第五十回:“《赋得红梅花》诗:‘魂飞 庾岭 春难辨,霞隔 罗浮 梦未通。’” 郁达夫 《送友人之广东》诗:“海天若有行人便, 庾岭 梅花寄一枝。”词语解释:雪岭 拼音:xuě lǐng
(1).积雪的山岭。 唐 卢纶 《从军行》:“雪岭无人跡,冰河足雁声。” 唐 慧净 《杂言》诗:“沙河雪岭迷朝径,巨海鸿崖乱夜津。” 碧野 《在风雪边境的路上》:“太阳在 帕米尔 的冰山雪岭上闪耀,四周是一片刺眼的白光。”
(2).佛教圣地或僧侣住地。 唐 鲍溶 《怀惠明禅师》诗:“雪岭无人又问来,十年夏腊平安否?”参见“ 雪山 ”。
(3).即今 四川 岷山 。 唐 李商隐 《杜工部蜀中离席》诗:“ 雪岭 未归天外使, 松州 犹驻殿前军。” 叶葱奇 疏注:“ 雪岭 ,即指此雪山,即今 岷山 。”借指 四川 境内。 唐 杜甫 《对雨》诗:“ 雪岭 防秋急,绳桥战胜迟。” 仇兆鳌 注:“ 鹤 曰:‘《九域志》: 雪岭 距 威州 二百六十里。 威 即 维州 。’《高适传》:‘ 适 出 西山 ,三城置戍,论东西两 川 ,当合为一,即 雪岭 也。’”
(4).比喻巨浪。 宋 周密 《武林旧事·观潮》:“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綫,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词语解释:雪山 拼音:xuě shān
(1).积雪的山。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瑯邪定公司马裔墓志铭》:“藏兵九地,置剑千家,雪山埋马,冰河陷车。” 唐 柳宗元 《行路难》诗之三:“美人四向迴明璫,雪山冰谷晞太阳。” 周赤萍 《在昆仑山中》:“太阳也露了脸,雪山反射出的银光闪漾着。”
(2).山名。原指 印度 北部 喜马拉雅 诸山,传说 释迦牟尼 成道前曾在此苦行。后借指佛教圣地或僧侣住地。《艺文类聚》卷七六引 南朝 梁简文帝 《相宫寺碑》:“ 雪山 忍辱之草,天宫陁树之花,四照芬吐,五衢异色。” 唐 鲍溶 《怀惠明禅师》诗:“ 雪山 世界此凉夜,宝月独照琉璃宫。” 元 郑廷玉 《忍字记》第二折:“我我我,谢俺那 雪山 中无荣无辱的禪师。”
(3).山名。 祁连山 的别称。《后汉书·明帝纪》“ 竇固 破 呼衍王 於 天山 ” 唐 李贤 注:“ 天山 即 祁连山 ,一名 雪山 。” 唐 王昌龄 《从军行》之四:“ 青海 长云暗 雪山 ,孤城遥望 玉门关 。”
(4).山名。 岷山 的主峰。在今 四川省 松潘县 南。 唐 杜甫 《古柏行》:“云来气接 巫峡 长,月出寒通 雪山 白。” 宋 范成大 《梦玉人引》词:“簫鼓生春,徧 锦城 如画, 雪山 无色。” 明 皇甫涍 《雪山歌奉寄彭太保》:“ 雪山 嵯峨控西极,寒井阴光混开闢。”
(5).用雪堆成的山状物。 宋 周密 《武林旧事·赏雪》:“且作雪花、雪灯、雪山之类……竝以金盆盛进,以供赏翫。”词语解释:半岭 拼音:bàn lǐng
半山腰。《晋书·阮籍传》:“至半岭,闻有声若鸞凤之音,响乎巖谷,乃 登 之啸也。” 唐 杜甫 《雨》诗:“晴飞半岭鹤,风乱平沙树。” 宋 苏轼 《登州孙氏万松堂》诗:“万松谁种已摐摐,半岭苍云映此邦。”词语解释:梅岭 拼音:méi lǐng
(1).山名。即 大庾岭 。五岭之一。在 江西 、 广东 交界处。古时岭上多植梅,故名。 唐 杜甫 《哭李常侍峄》诗之一:“短日行 梅岭 ,寒山落 桂林 。” 宋 苏轼 《次韵韶倅李通直》之一:“回首天涯一惆悵,却登 梅岭 望枫宸。”
(2).山名。亦名 飞鸿山 ,在 江西省 南昌市 湾里区 。据传 梅福 曾学道于此,因以得名。其岭冈峦起伏,秀木翠竹,景色宜人。岭上有 梅仙坛 。现建有宾馆,为避暑旅游胜地。
(3).山名。亦作“ 梅领 ”。在 江西省 宁都县 东北。《史记·东越列传》:“是时楼船将军 杨僕 使使上书,愿便引兵击 东越 。上曰士卒劳倦,不许,罢兵,令诸校屯 豫章 梅领 待命。” 张守节 正义:“《括地志》云:‘ 梅岭 在 虔化县 东北百二十八里。’ 虔州 汉 亦属 豫章郡 。”词语解释:商岭 拼音:shāng lǐng
即 商山 。 唐 黄滔 《蒋先辈启》:“ 相如 徵出于 上林 , 贾谊 召来于 宣室 ,不然者隐于 商岭 ,栖向 傅巖 ,克俟搜罗,直膺梦寐。” 唐 张乔 《题郑侍御蓝田别业》诗:“小径通 商岭 ,高窗见 杜陵 。”参见“ 商山四皓 ”。
词语解释:商山四皓 拼音:shāng shān sì hào
秦 末 东园公 、 绮里季 、 夏黄公 、 甪里先生 ,避 秦 乱,隐 商山 ,年皆八十有馀,须眉皓白,时称 商山 四皓。 高祖 召,不应。后 高祖 欲废太子, 吕后 用 留侯 计,迎四皓,辅太子,遂使 高祖 辍废太子之议。见《史记·留侯世家》。《汉书·张良传》“顾上有所不能致者四人” 唐 颜师古 注:“四人,谓 园公 、 綺里季 、 夏黄公 、 甪里先生 ,所谓 商山 四皓也。”亦称“ 商山四公 ”、“ 商山四翁 ”。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上》:“ 高祖 虽能申威於 秦 项 ,而屈於 商山 四公。” 明 冯惟敏 《二犯傍妆台·世恩堂雨酌》曲:“ 竹溪 六逸, 商山 四翁,至今千载仰高风。”词语解释:翠岭 拼音:cuì lǐng
緑色的山岭。 晋 庾阐 《观石鼓》诗:“翔霄拂翠岭,緑涧漱巖间。” 南朝 宋 谢惠连 《三月三日曲水集》诗:“蜚云兴翠岭,芳飈起华薄。” 元 王士熙 《骊山宫图》诗:“翠岭含烟晓仗催,五家车骑入朝来。”词语解释:秦岭 拼音:qín lǐng
(1).山名。又名 秦山 、 终南山 ,位于今 陕西省 境内。《三秦记》:“ 秦岭 东起 商 雒 ,西尽 汧 陇 ,东西八百里。”《文选·班固〈西都赋〉》:“睎 秦岭 ,睋北阜。” 李善 注:“ 秦岭 , 南山 也。《汉书》曰:‘ 秦 地有 南山 。’” 唐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云横 秦岭 家何在?雪拥 蓝关 马不前。”
(2).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山脉。西起 甘肃 青海 边境,东到 河南 中部,为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词语解释:鹫岭 拼音:jiù lǐng
(1). 鹫山 。 北周 庾信 《陕州弘农郡五张寺经藏碑》:“ 雪山 罗汉之论, 鷲岭 菩提之法,本无极际,何可胜言。” 倪璠 注:“ 鷲岭 在 王舍城 ,梵云 耆闍崛山 是也。” 唐 李邕 《〈东林寺碑〉序》:“ 尼邱 啟於 夫子 , 鷲岭 保於 释迦 。” 清 张芳 《黛史》:“ 鷲岭 之言,有色诸天,兼乎粗妙,形坠即欲,情超即禪,分界有三,本一境耳。”
(2).借指佛寺。 宋 苏轼 《海会殿上梁文》:“庶几 鷲岭 之雄,岂特 鵞湖 之冠。” 明 夏完淳 《题昆山水月殿》诗:“ 鷲岭 岧嶢 谷水 阴, 崑山 迢递快登临。” 清 纳兰性德 《桂》诗:“露铸鸞釵色,风薰 鷲岭 香。”
(3).指 杭州 灵隐寺 前 飞来峰 。 飞来峰 又名 灵鹫 ,故称。 唐 宋之问 《灵隐寺》诗:“ 鷲岭 鬱岧嶢,龙宫隐寂寥。”词语解释:峻岭 拼音:jùn lǐng
连绵的高山。 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明 刘基 《过闽关》诗:“峻岭如弓驛路赊,清溪一带抱水斜。” 清 徐翔鵾《普安道中》诗:“横穿峻岭几千丈,直下危峰数十盘。”词语解释:闽岭 拼音:mǐn lǐng
福建 北部的山岭。 宋 范正敏 《遯斋闲览·证误》:“ 闽 岭以南多木棉,土人竞植之,有至数千株者,採其花为布,号吉贝布。”词语解释:云岭 拼音:yún lǐng
(1).高耸入云的山峰。 晋 江逌 《咏秋》:“鸣雁薄云岭,蟋蟀吟深榭。” 唐 岑参 《左仆射相国冀公东斋幽居》诗:“宅占凤城胜,窗中云岭宽。” 金 元好问 《岳祠斋宫夜宿》诗:“朅来石门道,烟岫接云岭。”
(2).山名。一称 大雪山 。在 云南省 西北部,为 澜沧江 、 金沙江 的分水岭。山势高峻,终年积雪。主峰名 玉龙山 。词语解释:缑岭 拼音:gōu lǐng
即 缑氏山 。多指修道成仙之处。 唐 崔湜 《寄天台司马先生》诗:“何年 緱岭 上,一谢 洛阳 城。” 明 屠隆 《綵毫记·泛舟采石》:“二神姬鼓瑟 湘灵 ,两仙郎吹笙 緱岭 。” 清 吴伟业 《七夕即事》诗之四:“ 淮南 丹未熟, 緱岭 树先秋。”参见“ 緱氏山 ”。
词语解释:缑氏山 拼音:gōu shì shān
山名。在 河南省 偃师县 。 汉 刘向 《列仙传·王子乔》:“ 王子乔 者, 周灵王 太子 晋 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 伊洛 之间,道士 浮丘公 接以上 嵩高山 。三十餘年后,求之於山上,见 桓良 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 緱氏山 巔。’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后因以为修道成仙之典。 唐 李白 《凤笙篇》:“緑云紫气向 函关 ,访道应寻 緱氏山 。”词语解释:南岭 拼音:nán lǐng
(1). 湘 、 赣 、 粤 、 桂 四省区边境一系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地的总称。为 长江 与 珠江 的分水岭,自东向西主要有 大庾 、 骑田 、 萌渚 、 都庞 和 越城 等五岭。
(2).南边的山岭。 晋 陶潜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诗之一:“延目识南岭,空叹将焉如。” 逯钦立 校注:“南岭,指 庐山 。” 唐 李白 《禅房怀友人岑伦》诗:“目极何悠悠,梅花南岭头。” 宋 苏轼 《三月二十九日》诗之一:“南岭过云开紫翠,北江飞雨送凄凉。”词语解释:复岭 拼音:fù lǐng
重迭的山岭。 唐 胡曾 《咏史诗·番禺》:“重冈复岭势崔巍,一卒当关万卒回。” 宋 洪迈 《夷坚志补·天元邓将军》:“王梦中与此郎同乘宝车,登复岭,入朱门,华屋苑囿,皆名花节物,长如熙春。”《宋史·蛮夷传一·西南溪峒诸蛮上》:“西南诸蛮夷,重山复岭,杂厕 荆 、 楚 、 巴 、 黔 、 巫 中,四面皆王土。”词语解释:绣岭 拼音:xiù lǐng
山名。在今 陕西省 临潼县 骊山 上,有 东绣岭 、 西绣岭 。以山势高峻,如云霞绣错,故名。 唐 杜牧 《华清宫三十韵》:“ 绣岭 明珠殿 ,层峦下繚墙。” 清 陈维崧 《念奴娇·寄董玉虬侍御秦中》词:“我去 汴 城君 绣岭 ,一样前朝陵闕。”词语解释:鹤岭 拼音:hè lǐng
(1).仙道所居的山岭。 南朝 梁简文帝 《应令诗》:“临清波兮望石镜,瞻鹤岭兮睇仙庄。” 唐 李商隐 《上郑州李舍人状》:“且縈尘累,不获观光鹤岭;赞礼鹿堂,空吟有待之诗。”
(2).岭名。在 江西 南昌 西山 。 北周 庾信 《奉和阐弘二教应诏》:“ 鱼山 将 鹤岭 ,清梵两边来。” 倪璠 注:“《豫章记》曰:‘ 洪井 有 鸞冈 , 鸞冈 西有 鹤岭 , 王子乔 控鹤所经。’” 唐 张籍 《登城寄王建》诗:“闻君 鹤岭 住,西望日依依。” 宋 陆游 《送陈希周赴安福令》诗:“补吏 鹤岭 边,尊公方玉立。”词语解释:峰岭 拼音:fēng lǐng
1.亦作"峰岭"。
2.山岭。词语解释:秀岭 拼音:xiù lǐng
茂美的山岭。 晋 支遁 《咏禅思道人》:“迴壑佇兰泉,秀岭攒嘉树。” 宋 黄晞 《祭左丘明文》:“秀岭参天,苦雾冥紆。”词语解释:横岭 拼音:héng lǐng
指五岭。 唐 韩愈 《刘生》诗:“ 越 女一笑三年留,南逾横 岭 入炎洲。” 钱仲联 集释引 孙汝听 曰:“横 岭 ,谓 五岭 也。”词语解释:山岭 拼音:shān lǐng
连绵的高山。亦泛指山岳。 晋 潘岳 《河阳县作》诗之二:“川气冒山岭,惊湍激巖阿。”《宋书·鲜卑吐谷浑传》:“ 甘谷岭 北有雀鼠同穴,或在山岭,或在平地。” 峻青 《秋色赋》:“打下来的麦子,则象一座座的山岭堆在铁路两旁的场地上。”词语解释:岷岭 拼音:mín lǐng
即 岷山 。 唐 张说 《再使蜀道》诗:“青春客 岷 岭,白露摇 江 服。”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紫收 岷 岭芋,白种 陆 池莲。” 唐 卢纶 《送从舅成都县丞广归蜀》诗:“ 襃谷 通 岷 岭,青冥此路深。”词语解释:阴岭 拼音:yīn lǐng
背阳的山岭。 唐 祖咏 《终南望馀雪》诗:“ 终南 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唐 许浑 《对雪》诗:“阴岭有风梅艳散,寒林无月桂华生。”词语解释:茅岭 拼音:máo lǐng
即 茅山 。山在今 江苏省 句容县 境内。《晋书·许迈传》:“立精舍於 悬霤 ,而往来 茅岭 之洞室,放絶世务,以寻仙馆。” 南朝 梁 萧纶 《隐居贞白先生陶君碑》:“既而到于 句容 ,登於 茅岭 ,以此地神仙之宫府,灵异之栖託,往不能返,遂卜居焉。”参见“ 茅山 ”。
词语解释:茅山 拼音:máo shān
山名。在 江苏省 句容县 东南。原名 句曲山 。相传有 汉 茅盈 与弟 衷 固 采药修道于此,因改名 茅山 。《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止于 句容 之 句曲山 ,恒曰……昔 汉 有三 茅君 得道来掌此山,故谓之 茅山 。”词语解释:重岭 拼音:zhòng lǐng
重迭起伏的山岭。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羣山叠秀,重岭干霄。” 唐 张说 《华巅应制》诗:“玉凿重岭应,緹綺薄云迎。”词语解释:凤岭 拼音:fèng lǐng
即 凤凰山 。在今 浙江省 杭州市 东南。北近 西湖 ,南接江滨。形若飞凤,故名。 宋 苏轼 《赠别》诗:“慇懃莫忘分携处,湖水东边 凤岭 西。”词语解释:铁岭 拼音:tiě lǐng
(1).西北部边塞山名。 唐 高适 《九曲词》之三:“铁骑横行 铁岭 头,西看 逻逤 取封侯。” 唐 卢纶 《代员将军罢战后归旧里赠朔北故人》诗:“连云防 铁岭 ,同日破 渔阳 。”
(2).泛指险固的关隘。 李兆麟 《露营之歌》:“铁岭绝岩,林木丛生,暴风狂雨,荒原水畔战马鸣。”词语解释:炎岭 拼音:yán lǐng
炎热的五岭地区。 宋 范成大 《乾道癸巳腊后二日桂林大雪郭季勇赋古风为贺次其韵》:“当时已分餐毡莩,寧復梦游炎岭热。”词语解释:岩岭 拼音:yán lǐng
山岭。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溱水》:“崖峻岨,巖岭干天,交柯云蔚,霾天晦景,谓之 瀧中 。”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唐朝上》:“﹝ 李思训 ﹞画山水树石,笔格遒劲,湍瀨潺湲,云霞縹緲,时覩神仙之事,窅然巖岭之幽,时人谓之 大李将军 。” 唐 崔融 《启母庙碑序》:“紫云合沓於溪涧,白露氛氲於巖岭。”词语解释:危岭 拼音:wēi lǐng
高山。 明 戴良 《抵富阳宿县治作》诗:“解鞍憇危岭,倚剑望幽壑。”词语解释:冈岭 拼音:gāng lǐng
山岭。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湘水》:“ 宋 元嘉 十六年,立 巴陵郡 。城跨冈岭,滨阻三江。” 唐 张说 《游龙山静胜寺》诗:“鬱茀吐冈岭,微蒙在烟雾。” 宋 苏轼 《放鹤亭记》:“ 彭城 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词语解释:梅花岭 拼音:méi huā lǐng
(1).地名。在今 江苏省 扬州市 广储门 外。 明 万历 中,州守 吴秀 浚河积土成丘,丘上植梅,故名。 明 末, 清 兵攻破 扬州 , 史可法 死难,家人葬其衣冠于此。 清 在此设梅花书院。《明史·史可法传》:“ 可法 死,觅其遗骸。天暑,众尸蒸变,不可辨识。踰年,家人举袍笏招魂,葬於 扬州 郭外之 梅花岭 。”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上》:“ 万历 二十年,太守 吴秀 开濬城濠,积土为岭,树以梅,因名 梅花岭 。”
(2).即 大庾岭 。在 江西省 大余县 、 广东省 南雄县 交界处。 宋 苏轼 《清远舟中寄耘老》诗:“小寒初度 梅花岭 ,万壑千巖背人境。” 王文诰 辑注引《南安志》:“ 大庾岭 ,其上多梅花,又名 梅岭 。”词语解释:叠岭 拼音:dié lǐng
重迭的山岭。 唐 李白 《过汪氏别业》诗之一:“叠岭碍河汉,连峯横斗牛。” 唐 杜甫 《晓望》诗:“高峯寒上日,叠岭宿霾云。” 唐 李颀 《奉送漪叔游颍川兼谒淮阳太守》诗:“叠岭雪初霽,寒砧霜后鸣。”词语解释:海岭 拼音:hǎi lǐng
海底的山脉。一般较陆地的山脉高而长,而侧较陡。也叫海脊。词语解释:烟岭 拼音:yān lǐng
亦作“烟岭”。 云烟缭绕的山岭。 唐 李白 《题许宣平庵壁》诗:“烟岭迷高跡,云林隔太虚。” 宋 苏轼 《再游径山》诗:“雪窗驯兔元不死,烟岭孤猿苦难捉。”词语解释:分岭 拼音:fēn lǐng
两个地域分界的山岭。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沅水》:“ 沅水 又东与 诸鱼溪 水合,水北出 诸鱼山 ,山与 天门郡 之 澧阳县 分岭。”词语解释:昆岭 拼音:kūn lǐng
即 昆仑山 。 晋 郭璞 《游仙诗》之十:“璇臺冠 崑岭 ,西海滨招摇。” 隋 江总 《摄山栖霞寺碑》:“ 崑岭 之中,百神所在, 首阳 之路,八駟竝驱。”词语解释:玉岭 拼音:yù lǐng
(1).山岭的美称。 南朝 梁简文帝 《又答湘东王书》:“相见之期,未知何日。瞻言玉岭,静对金关。” 唐 王初 《书秋》诗:“人间玉岭清宵月,天上银河白昼风。”
(2).仙山。《太极真人歌》:“迴我神霄輦,遂造玉岭阿。” 清 汪懋麟 《中秋日司农公以履霜桃见饷作歌》:“紫文青色产玉岭,鸭卵不数 西王 桃。”词语解释:赤岭 拼音:chì lǐng
山名。在今 青海 西宁 西。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闻义里》:“初发京师,西行四十日,至 赤岭 ,即国之西疆也,皇 魏 关防正在於此。 赤岭 者不生草木,因以为名。”《旧唐书·吐蕃传上》:“仍以 赤岭 各竖分界之碑,约以更不相侵。” 唐 李商隐 《即日》诗:“ 赤岭 久无耗, 鸿门 犹合围。” 唐 薛逢 《醉中闻甘州》诗:“行追 赤岭 千山外,坐想 黄河 一曲流。”词语解释:霞岭 拼音:xiá lǐng
高山峻岭。出家修道者的隐居场所。 宋 范仲淹 《朝贤送定惠大师诗序》:“来则谈空实相,号天人师;去则指霞岭,啸风林。”词语解释:崖岭 拼音:yá lǐng
高崖峻岭。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 水 ( 桐溪水 )出 吴兴郡 於潜县 北 天目山 。山极高峻,崖岭竦叠,西临峻涧。”词语解释:分水岭 拼音:fēn shuǐ lǐng
亦称“ 分水綫 ”。 1.河流的分界线。多以山脉为界,故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漾水》:“ 嶓冢 以东,水皆东流; 嶓冢 以西,水皆西流。即其地势源流所归。故俗以 嶓冢 为分水岭。” 唐 元稹 《分水岭》诗:“崔嵬分水岭,高下与云平。上有分流水,东西随势倾。”
(2).比喻两种事物的分界线。 柯灵 《香雪海·历史老人摊了牌》:“一九四九年是 中国 历史的分水岭,它宣告了旧时代的结束,新时代的肇始。” 朱光潜 《诗论》第十一章:“历史家分诗的时期,也往往把六朝归入一个段落。 唐 朝又归入另外一个段落,好象以为两段落间有一个很清楚的分水线。”词语解释:大庾岭 拼音:dà yǔ lǐng
五岭之一。古名 塞上 、 台岭 ,相传 汉武帝 有 庾 姓将军筑城于此,因有 大庾 之名。又名 东峤 、 梅岭 。在今 江西 大余 、 广东 南雄 交界处,向为 岭南 、 岭北 的交通咽喉。 宋 苏轼 《赠岭上老人》诗:“问翁 大庾岭 头住,曾见南迁几箇回?” 陈毅 《登大庾岭》诗:“ 大庾岭 上暮天底, 欧 亚 风云望欲迷。”词语解释:岑岭 拼音:cén lǐng
高山。《文选·木华〈海赋〉》:“岑岭飞腾而反覆, 五岳 鼓舞而相磓。” 张铣 注:“岑岭,山也。言波浪如山飞腾,上下反覆。” 唐 皎然 《答俞校书冬夜》诗:“遥得 四明 心,何须蹈岑岭。”词语解释:鹄岭 拼音:hú lǐng
岭名。在 江西省 新建县 内。鵠,通“ 鹤 ”。 南朝 宋 谢庄 《游豫章西观洪崖井诗》:“游阴腾 鵠岭 ,飞清起凤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赣水》:“﹝ 散原山 ﹞西有 鸞冈 , 洪崖先生 乘鸞所憩泊也。冈西有 鵠岭 ,云 王子乔 控鵠所逕过也。”词语解释:仙霞岭 拼音:xiān xiá lǐng
在 浙江省 西南部,绵延 浙 、 闽 、 赣 边境。西南接 武夷山 ,东北接 天台山 ,为 钱塘江 、 瓯江 及 闽江 分水岭。主峰 披云尖 在 龙泉县 南。同名山峰在 江山县 南。南端有 仙霞关 ,为 浙 、 闽 交通要道。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好了,好了,我 阮大鋮 走过这 仙霞岭 ,便算第一功了。”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方才梦见 马士英 被雷击死 台州 山中, 阮大鋮 跌死 仙霞岭 上。” 朱德 《经闽西感怀》诗:“越过 仙霞岭 ,早登 天台山 。”词语解释:衡岭 拼音:héng lǐng
衡山 。 晋 桓玄 《南游衡山》诗序:“岁次降娄夹鐘之初,理檝将游於 衡岭 。” 南朝 陈 阴铿 《侍宴赋得夹池竹》诗:“ 湘川 染别泪, 衡岭 拂仙坛。”词语解释:岗岭 拼音:gǎng lǐng
犹山冈。 刘白羽 《新社会的光芒》:“前年他们在 四平 作战的工事,就修筑在那面岗岭上。”词语解释:霄岭 拼音:xiāo lǐng
高耸入云的山岭。 唐 陈子昂 《续唐故中岳体玄先生潘尊师碑颂》:“﹝尊师﹞每叹曰:‘大丈夫业於道,不能投身霄岭,灭景云林,而疲痾此山,以烦时主,吾之过也。’” 唐 李觐 《紫玉见南山赋》:“归太素兮远蛮屏,有瑞玉兮见霄岭。”《云笈七籤》卷二十:“紫盖重霄岭,玄精朗八嵎。”词语解释:匡岭 拼音:kuāng lǐng
江西 庐山 的别称。《梁书·张缵传》:“眄 匡岭 以踌躇,想霞裳於云仞;流 姮娥 之逸响,发 王子 之清韵。”《陈书·文学传·徐伯阳》:“ 鄱阳王 为 江州 刺史, 伯阳 尝奉使造焉。王率府僚与 伯阳 登 匡岭 ,置宴,酒酣,命笔赋剧韵二十, 伯阳 与 祖孙登 前成,王赐以奴婢杂物。”词语解释:风篁岭 拼音:fēng huáng lǐng
亦名 龙泓 。位于 浙江 杭州 西南。相传 晋 葛洪 曾在此炼丹。岭下即为名茶产地 龙井 。 宋 苏轼 《介亭饯杨杰次公》诗:“丹青明灭 风篁岭 ,环珮空响 桃花源 。”《明一统志》卷三八:“ 风篁岭 ,在 杭州府 城西一十二里。修篁怪石,风韵萧爽,因名。” 词语解释:青泥岭 拼音:qīng ní lǐng
岭名。在今 甘肃省 徽县 南。历来为 甘 陕 入 蜀 之要途。《元和郡县志·兴州》:“ 青泥岭 ,在县( 长举 )西北五十三里 接溪山 东,即今通路也。悬崖万仞,山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 青泥岭 。”词语解释:骊岭 拼音:lí lǐng
指 骊山 。 清 舒位 《冷枚华清新浴图》诗:“忽看 驪岭 县前流,化作 马嵬 坡下血。”词语解释:曾岭 拼音:zēng lǐng
高山。曾,通“ 层 ”。《宋书·谢灵运传》:“摭曾岭之细辛,拔幽涧之溪蓀。”《文选·谢惠连〈西陵遇风献康乐〉诗》:“屯云蔽曾岭,惊风涌飞流。” 张铣 注:“曾岭,高山也。”词语解释:岱岭 拼音:dài lǐng
指 泰山 。 唐 王勃 《广州宝严寺舍利塔碑》:“ 越 溪仙鍔,吐光芒而骇人; 岱岭 寒松,排风飈以成性。”《诗·齐风》 唐 陆德明 释文:“ 齐 者,太师 吕望 所封之国也。其地 少皥 爽鳩氏 之墟,在《禹贡》 青州 、 岱岭 之阴, 潍 淄 之野, 营丘 之侧。”词语解释:鸦岭 拼音:yā lǐng
鸦山 。以产鸦山茶闻名。 唐 顾云 《池阳醉歌赠匡庐处士姚岩杰》诗:“春酎香浓枝盏黏,一醉有时三日病。 黿潭 鳞粉解不去, 鸦岭 蕊花浇不醒。”词语解释:木皮岭 拼音:mù pí lǐng
山名。在今 甘肃 成县 东。山势高峻,古代为入 陇 要冲。 唐 杜甫 《木皮岭》诗:“南登 木皮岭 ,艰险不易论……远岫争辅佐,千巖自崩奔。始知五岳外,别有他山尊。” 清 陈维崧 《念奴娇》词:“ 麦积山 高, 木皮岭 滑,度 陇 何须怯。”词语解释:分茅岭 拼音:fēn máo lǐng
即 十万大山 。在 广东省 东兴各族自治县 西。山顶产茅草,草头南北异向,故名。相传是 汉 马援 立铜柱处,或谓 唐 马总 所立。参阅《广东通志·山川》。词语解释:重山峻岭 拼音:chóng shān jùn lǐng
连绵起伏的高山。《宣和画谱·赵令穰》:“使周览 江 、 浙 、 荆 、 湘 重山峻岭, 江 湘 溪涧之胜丽,以为笔端之助,则亦不减 晋 宋 流辈。”词语解释:重山复岭 拼音:chóng shān fù lǐng
谓山峦重迭层接。 明 何景明 《进舟赋》序:“予使於 滇 ,行将万里,所越皆重山复岭,以舆以马,颠顿驰跋,而不任其劳。”词语解释:野狐岭 拼音:yě hú lǐng
山岭名。在 河北 万全 西北。山势高峻,风力猛烈,雁飞过此,遇风辄堕,为军事要隘。《辽史·兴宗纪一》:“夏四月,猎 野狐岭 。”《元史·木华黎传》:“ 金 兵号四十万,阵 野狐岭 北。” 明 洪武 三年(公元1370年) 李文忠 北出 野狐岭 ,败 元 兵于 察罕脑儿 ; 景泰 元年(公元1450年), 英宗 自 瓦剌部 南归, 也先 遣兵送至 野狐岭 ,皆即此地。词语解释:翻山越岭 拼音:fān shān yuè lǐng
形容野外工作或行进途中的辛苦。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他的腿脚好,只要肚子里填饱瓤子,翻山越岭,跟年轻人一样。” 李準 《马小翠的故事》一:“人们在过春节时,想贴个春联,往往要跑几十里,翻山越岭到山下请人写。”词语解释:谢公岭 拼音:xiè gōng lǐng
在今 浙江省 乐清县 雁荡山 。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雁宕山日记》:“十二日饭后,从 灵峯 右趾觅 碧霄洞 。返旧路,抵 谢公岭 下。” 清 叶廷琯 《吹网录·〈梦溪笔谈〉记雁荡山》:“余近观 潘稼堂 《游鴈荡山记》,言 石梁寺 南出,过 谢公岭 ,旧有 落屐亭 ,云 康乐 至此而返。”词语解释:遝冈复岭 拼音:tà gāng fù lǐng
谓冈峦重沓。 清 孔贞瑄 《泰山纪胜·宫山》:“ 山 东西有两侯城,遝冈复岭,蜿蜿蜒蜒,远山环卫,势如登机。”词语解释:崎岭
形容山路险阻不平词语解释:岜关岭
地名,在广西词语解释:驿岭 拼音:yì lǐng
驿道上的山岭。 清 曾燠 《同邵海度吴槐江夜行莲花套》诗:“驛岭衝云同走马,荒村落月又鸣鸡。”词语解释:丛山峻岭 拼音:cóng shān jùn lǐng
无数高大险峻的山岭。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在矿井里》:“煤矿的空中索道,越过了丛山峻岭……一直把煤从深山里运到停在江边的大轮船上。” 吴晨笳 《姐妹》:“河上架着一道长长的木桥,桥那头是 屯青公路 ( 屯溪 到 青阳 ),它穿过丛山峻岭,弯弯曲曲绕了过去。”词语解释:八达岭 拼音:bā dá lǐng
在 北京市 西北 延庆县 南。为 军都山 山峰。 元 置屯军,称 居庸北口 。 明 弘治 十八年(公元1505年),置关城。城关气势雄伟, 长城 蜿蜒起伏,为首都游览胜地。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岔道八达岭》:“出 居庸关 ,北往 延庆州 ,西往 宣镇 ,路从此分,故名 八达岭 。”词语解释:迭岭 拼音:dié lǐng
1.重叠的山岭。词语解释:杨家岭 拼音:yáng jiā lǐng
地名。在 陕西省 延安市 西北。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所在地。 贺敬之 《放歌集·回延安》:“ 杨家岭 的红旗呵高高的飘,革命万里起高潮!” 周立波 《一个伟大文献的诞生》:“ 杨家岭 ,这个黄土群山里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山峁,从三十年代后期到四十年代,是全国人民仰望的政治中心,是领导全国抗 日 战争的真正的总司令部。”词语解释:巴山度岭 拼音:bā shān dù lǐng
爬山越岭。《水浒传》第一一六回:“只见 解珍 、 解宝 便道:‘我兄弟两箇,原是猎户出身,巴山度岭得惯。’”词语解释:巴山越岭 拼音:bā shān yuè lǐng
爬山越岭。形容善于登山行走。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二折:“人似巴山越岭彪,马跨翻江混海虬。”词语解释:牯牛岭 拼音:gǔ niú lǐng
简称 牯岭 。在 江西省 庐山 。因有岩石状如牯牛而得名。为我国著名风景区之一。 清 末先后为 英 、 法 、 美 等国租占,1935年收回。解放后辟为休养地。《庐山纪事》卷二:“ 九奇峰 东北为 牯牛岭 。《山疏》:岭雄峻,如人箕踞而睨……其北有石如牛首,故名。”词语解释:指山卖岭 拼音:zhǐ shān mài lǐng
比喻不着边际的空谈。例如:别指山卖岭了,谁都看出你不诚实。词语解释:崇山峻岭 拼音:chóng shān jùn lǐng
高大陡峻的山岭。 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 梅曾亮 《书棚民事》:“而棚民能攻苦茹淡,于崇山峻岭人迹不可通之地开种旱穀,以佐稻粱。” 周而复 《白求恩大夫》二:“第二天,这一小队人马进入崇山峻岭的 雁北 。”词语解释:嵰岭 拼音:qiǎn lǐng
即嵰山。 清 惜秋 旅生 《维新梦·采矿》:“雪红 嵰 岭,灰黑 昆 池。”参见“ 嵰山 ”。
词语解释:嵰山 拼音:qiǎn shān
嵰 州 之山。借指仙山。 明 杨慎 《凤赋》:“吸 昆邱 之琅霜,吞 嵰 山之紫露。”参见“ 嵰州 ”。词语解释:沓冈复岭 拼音:tà gāng fù lǐng
谓冈峦重沓。词语解释:篸岭 拼音:zān lǐng
武当山 的别名。 明 王志坚 《表异录》卷二:“ 武当山 一名 篸岭 。”词语解释:穹岭 拼音:qióng lǐng
高山。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山在 潞江 南二十里,亦名 高黎贡山 ,西南第一穹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