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三梗上声 [měng][jìng,形词][详注1][《廣韻》獸似狐,有翼。《集韻》飛狐也。][详注2][详注3]


注1:睛 音请。《字林》眳睛,不悦目貌。又音阱。与睁同。
注2:冥 《集韻》《韻會》母迥切《正韻》母耿切,銘上聲。《詩·小雅》無將大車,維塵冥冥。無思百憂,不出于熲。《朱註》冥冥,昏晦也
注3:囧 音憬。《说文》窗牖丽廔闿明,象形。 又伯囧,人名。周太仆。正本作囧,俗讹作炯。见《书·囧命》。 又与炯同。《韩愈诗》虫鸣室幽幽,月吐窗囧囧。《注》囧囧犹炯炯也。炯从火囧。
首字词组
岭头岭海岭岫岭堠岭南三家岭隘岭巆岭嵤
岭南岭北岭阴岭嶂岭侥岭越岭左岭嶙
岭外岭表岭徼岭腹岭蜑岭岑岭坂岭岗
岭梅岭峤岭雁岭坫岭阪岭广岭南派 

词语解释:岭头  拼音:lǐng tóu
(1).山顶。 唐 杜甫 《南楚》诗:“无名江上草,随意岭头云。” 唐 李益 《扬州送客》诗:“闻道望乡闻不得,梅花暗落岭头云。” 宋 柳永 《临江仙》词:“ 荆 王魂梦,应认岭头云。”
(2).特指 五岭 的山顶。 唐 沉佺期 《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诗:“天长地阔 岭 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 唐 王建 《送严大夫赴桂州》诗:“ 岭 头分界候,一半属 湘潭 。” 唐 李绅 《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诗:“ 岭 头刺竹蒙笼密,火拆红蕉焰烧日。”
词语解释:岭南  拼音:lǐng nán
指 五岭 以南的地区,即 广东 、 广西 一带。《晋书·良吏传·吴隐之》:“朝廷欲革 岭 南之弊, 隆安 中,以 隐之 为龙驤将军、 广州 刺史、假节,领平 越 中郎将。” 宋 苏轼 《食荔枝》诗之二:“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 岭 南人。”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适余自 岭 南归,吾父自至 萧爽楼 谓 芸 曰:‘前事我已尽知,汝盍归乎?’”
词语解释:岭外  拼音:lǐng wài
指 五岭 以南地区。《后汉书·顺帝纪》:“ 九真 太守 祝良 、 交阯 刺史 张乔 慰诱 日南 叛 蛮 ,降之, 岭 外平。” 唐 高适 《送柴司户之岭外》诗:“ 岭 外资雄镇,朝端宠节旄。” 宋 梅尧臣 《和次道金桔》:“谁传 岭 外信,尚带霜前叶。”《宋史·狄青传》:“又破沿江九州,围 广州 , 岭 外骚动。”
词语解释:岭梅  拼音:lǐng méi
指 大庾岭 上的梅花。 大庾岭 上梅花,古来有名。因 岭 南北气候差异,梅花南枝已落,北枝方开。 唐 杜甫 《秋日荆南述怀》诗:“秋雨漫湘竹,阴风过 岭 梅。” 宋 苏轼 《定风波》词:“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时时犹带 岭 梅香。”
词语解释:岭海  拼音:lǐng hǎi
指两 广 地区。其地北倚 五岭 ,南临 南海 ,故名。 唐 韩愈 《潮州刺史谢上表》:“虽在万里之外, 岭海 之陬,待之一如畿甸之閒,輦轂之下。” 宋 张孝祥 《念奴娇·过洞庭》词:“应念 岭海 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元 吴师道 《吴礼部诗话》:“ 文文山 死节,诸公伤悼之作佳者,如…… 黄诚信 云:‘三百餘年乐育恩,晚从科目得斯人,崎嶇 岭海 期年国,零落毡毛万里身。’皆可传颂。”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粤民义师》:“一朝应蒲穀(轂)之锡,专制 岭海 间,比於古之藩镇,不亦身与名之两全乎?”
词语解释:岭北  拼音:lǐng běi
(1).山的北面。 唐 杜牧 《秋晚怀茅山石涵村舍》诗:“云暖採茶来岭北,月明沽酒过溪南。”
(2).特指 五岭 以北。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水松》:“水松,叶如檜而细长,出南海。土产众香,而此木不大香,故彼人无偑服者。 岭 北人极爱之。” 唐 韩愈 《次同冠峡》诗:“无心思 岭 北,猿鸟莫相撩。”
词语解释:岭表  拼音:lǐng biǎo
岭外。《晋书·滕脩传》:“ 广州 部曲督 郭马 等为乱, 皓 以 脩 宿有威惠,为 岭 表所伏,以为使持节都督 广州 军事、镇南将军、 广州 牧以讨之。” 南朝 宋 陆徽 《荐朱万嗣表》:“搏 岭 表之清风,负宇冰之洁望。” 清 赵翼 《岳忠武墓》诗:“全家簿録赴 岭 表,仅有狱卒潜瘞尸。”
词语解释:岭峤  拼音:lǐng jiào
泛指 五岭 地区。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药议》:“ 岭 嶠微草,凌冬不凋; 并汾 乔木,望秋先陨。” 清 顾炎武 《赋得越鸟巢南枝》诗:“路入关河夜,思縈 岭 嶠时。”
词语解释:岭岫  拼音:lǐng xiù
山岭。 唐 吕岩说 《灵茅赋》:“或结根於 江 汉 之澳,或蓄苗於岭岫之中。” 清 顾炎武 《赠黄职方师正》诗:“一出事君王,牧马踰岭岫。”
词语解释:岭阴  拼音:lǐng yīn
山的北面。 唐 戴叔伦 《桂阳北岭偶过野人所居》诗:“岭阴无瘴癘,地隙有兰蓀。” 元 王恽 《玉堂嘉话》卷八:“岭阴多松林,其阳帐殿在焉。”
词语解释:岭徼  拼音:lǐng jiǎo
指 五岭 以南地区。徼,边界。 唐 皮日休 《移元徵君书》:“今天下虽无事, 河 湟 有黠虏之患, 岭 徼有逋蛮之虞。”《新唐书·天文志一》:“自 豫章 迄 会稽 ,南逾 岭 徼,为 越 分。”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序》:“ 滇 南车马,纵贯 辽阳 , 岭 徼宦商,衡游 蓟 北。”
词语解释:岭雁  拼音:lǐng yàn
岭 南来的雁。借喻书信。 唐 韩琮 《春愁》诗:“ 吴 鱼 岭 雁无消息,水誓兰情别来久。”
词语解释:岭堠  拼音:lǐng hòu
山上的土堡。 唐 许棠 《寄建州姚员外》诗:“ 岭 堠蛮云积, 闽 空瘴雨垂。”
词语解释:岭嶂  拼音:lǐng zhàng
高险的山岭。 唐 宋之问 《自衡阳至韶州谒能禅师》诗:“岭嶂穷攀越,风涛极沿济。” 元 王恽 《白鹿嵬歌》:“ 太行 西来万马奔,岭嶂横截摩青云。”
词语解释:岭腹  拼音:lǐng fù
犹山腰。 唐太宗 《咏雨》诗:“低飞昏岭腹,斜足洒巖阿。”
词语解释:岭坫
山岭屏障、边缘
词语解释:岭南三家  拼音:lǐng nán sān jiā
指 清 初 广东 诗人 屈大均 、 梁佩兰 、 陈恭尹 。 王隼 辑有《岭南三大家诗选》
词语解释:岭侥  拼音:lǐng yáo
指五岭以南地区。徼,边界。
词语解释:岭蜑  拼音:lǐng dàn
居于 岭 南的蜑族。《新五代史·十国世家序》:“ 闽 陋 荆 蹙, 楚 开蛮服。剥剽弗堪, 吴 越 其尤。牢牲视人, 岭 蜑 遭 刘 。” 清 黄遵宪 《南汉修慧寺千佛塔歌》:“噫嘻 刘 氏五十年,一方 岭 蜑 殊可怜。”
词语解释:岭阪  拼音:lǐng bǎn
亦作“ 岭坂 ”。 山坡。 汉 桓宽 《盐铁论·轻重》:“是犹弃江皋河滨,而田於岭坂菹泽也。” 北周 庾信 《终南山义谷铭》:“乘舆岭阪,举鍤云根。”
词语解释:岭隘  拼音:lǐng ài
山岭上险要的隘口。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江右游日记》:“又三里,逶迤至岭隘,有屋跨其间,曰 黄岭 。”
词语解释:岭越  拼音:lǐng yuè
指今 广东 、 浙江 两省之地。《新唐书·冯盎传》:“ 隋 季崩荡,海内震骚, 唐 虽应运,而风教未孚, 岭 越 无所係属。公克平二十州,地数千里,名位未正,请上 南越王 号。”
词语解释:岭岑  拼音:lǐng cén
小山。 宋 苏轼 《雷州》诗之三:“下居近流水,小巢依岭岑。”
词语解释:岭广  拼音:lǐng guǎng
指 岭 南两 广 之地。《元史·郝经传》:“两 淮 之兵尽集 白鷺 , 江西 之兵尽集 隆兴 , 岭 广 之兵,尽集 长沙 。”
词语解释:岭巆  拼音:lǐng yíng
深邃貌。《文选·扬雄〈甘泉赋〉》:“岭巆嶙峋,洞无厓兮。” 李善 注引《埤苍》:“岭巆嶙峋,深无厓之貌。”
词语解释:岭左  拼音:lǐng zuǒ
指 五岭 的东面。《晋书·吕光载记》:“今 康寧 在南,阻兵伺隙,若大驾西行, 寧 必乘虚出于 岭 左。”
词语解释:岭坂  拼音:lǐng bǎn
见“ 岭阪 ”。
词语解释:岭阪  拼音:lǐng bǎn
亦作“ 岭坂 ”。 山坡。 汉 桓宽 《盐铁论·轻重》:“是犹弃江皋河滨,而田於岭坂菹泽也。” 北周 庾信 《终南山义谷铭》:“乘舆岭阪,举鍤云根。”
词语解释:岭南派  拼音:lǐng nán pài
现代中国画流派之一。始创于 广东 番禺 高剑父 ( 崙 )、 高奇峰 ( 嵡 )兄弟。他们早年师事花鸟画家 居廉 ,曾留学 日本 ,在中国画的基础上,融合 日本 和西洋画法,自创一格。着重写生,多画 中国 南方风物,章法、笔墨不落陈套,色彩鲜丽,世称岭南派。
词语解释:岭嵤  拼音:lǐng róng
同“ 岭巆 ”。
词语解释:岭巆  拼音:lǐng yíng
深邃貌。《文选·扬雄〈甘泉赋〉》:“岭巆嶙峋,洞无厓兮。” 李善 注引《埤苍》:“岭巆嶙峋,深无厓之貌。”
词语解释:岭嶙  拼音:lǐng lín
叩石声。《古文苑·扬雄〈蜀都赋〉》:“霜雪终夏,叩巖岭嶙。” 章樵 注:“重阴涸寒,冰雪长夏不融,叩之巖崖,其声岭嶙然。”
词语解释:岭岗  拼音:lǐng gǎng
犹山冈。 刘白羽 《一个温暖的雪夜》:“不料爬上一道岭岗,忽然看见远远前方有一片电灯光象一片发亮的红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