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六宥去声 [liù][dòu][告发,自首,动词]寿[详注1][详注2]宿[xiǔ xiù,星宿][详注3][详注4][详注5][fù][详注6][又也,再也,副词][mào][róu][详注7][详注8][详注9][òu,动词][dòu,句读][zhòu][详注10][lóu][còu zòu][详注11][名词][wù][详注12][详注13][详注14][详注15][爭也]


注1:走 《释名》疾趋曰走。走,奏也。促有所奏至也。《群经音辨》趋向曰走。《书·武成》骏奔走。《孟子》弃甲曳兵而走。《尔雅·释宫》中庭谓之走。《注》走,疾趋也。 又与奏同。《诗·大雅》予曰有奔奏。《疏》今天下皆奔走而归趋之也。《释文》奏,本亦作走。音同。
注2:覆 敷救切,音与宥韵副同。《说文》盖也。《诗·大雅》鸟覆翼之。《礼·檀弓》见若覆夏屋者矣。 又扶富切,浮去声。伏兵曰覆。《左传·隐九年》君为三覆以待之。
注3:守 《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舒救切,音兽。《增韵》守之也,所守也,为之守也。天子巡诸侯所守,曰巡守。诸侯为天子守土,亦曰守。汉置郡太守。
注4:受 《正字通》神咒切,收去声。《诗·小雅》投畀有北,有北不受。
注5:吼 音蔻。《广韵》声也。 又《集韵》《类篇》厚怒声。
注6:留 音溜。宿留,停待也。《前汉·武帝纪》宿留海上。
注7:句 音九。《淮南子·地形训》自东北至西北方,有岐踵民,句瘿民。《注》句,读若九。 《说文》本作𠯶。𠯶篆文句字,
注8:收 音狩。获多也。《礼·月令》农事备收。《释文》收,如字,又守又反。 又《易·井卦》井收勿幕。《疏》凡物可收成者,则谓之收。《朱子·本义》收,汲取也。诗救反,又如字。
注9:仆 《集韵》《韵会》《正韵》敷救切,否去声。顿也。
注10:狃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女救切,音糅。《广韵》习也,就也。
注11:畜 chù,音嗅。《左传·僖十九年》古者六畜不相为用。《疏》养之曰畜,用之曰牲。《释文》畜,许又反。《周礼·天官·庖人》掌共六畜。《注》六畜,六牲也。《释文》畜,许又反。
注12:飂 liù,作高风貌解时与尤韵同。又《正韵》国名。高阳氏之后。《五音集韵》在南阳湘阳。 又姓。《左传·昭二十九年》昔有飂叔安。《注》飂,国名。叔安,君名。《音义》力谬反。
注13:油 音狖。浩油,地名。《公羊传·定四年》公及诸侯盟于浩油。《注》油音由,一音羊又反。又与釉同。《篇海》物有光也。《蔡襄茶录》珍膏油其面。
注14:伏 浮去声。禽覆卵也。《古今注》燕伏戊己。《前汉·五行志》丞相府史家雄鸡伏子。
注15:蔟 音凑。律名。《礼·月令》律中太蔟。《注》太蔟,言阳气大蔟,达于上也。
末字词组
远岫吴岫骊岫岭岫峦岫峻岫霞岫断岫
出岫烟岫香岫雪岫霁岫岚岫雨岫峭岫
云岫危岫龙岫昆岫灵岫金岫黄岫川岫
岩岫山岫林岫穷岫穹岫重岫霄岫穴岫
楚岫峰岫幽岫阳岫沙岫玉岫鳣岫 

词语解释:远岫  拼音:yuǎn xiù
远处的峰峦。 南朝 齐 谢朓 《郡内高斋闲坐答吕法曹》诗:“窗中列远岫,庭际俯乔林。” 宋 曾巩 《池上即席送梁况之赴宣城》诗:“远岫烟云供醉眼,双谿鱼鸟付新诗。” 明 文徵明 《病中怀吴中诸寺·天王寺寄南洲》诗:“忆看远岫开飞阁,曾弔荒宫上小丘。”
词语解释:出岫  拼音:chū xiù
(1).出山,从山中出来。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之二》:“当他精光的脚还未踏着 华 土时,恐怕乌云已在出岫了。”
(2).比喻出仕。
词语解释:云岫  拼音:yún xiù
语本 晋 陶潜 《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后因用“云岫”指云雾缭绕的峰峦。 唐中宗 《石淙》诗:“霞衣霞锦千般状,云峯云岫百重生。” 宋 苏轼 《和陶诗·集〈归去来诗〉》:“云岫不知远,巾车行復前。” 宋 辛弃疾 《行香子·云岩道中》词:“云岫如簪,野涨挼蓝。”
词语解释:岩岫  拼音:yán xiù
(1).山洞。《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松吟高山,虎啸巖岫。”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陁国下》:“石室西南隅有巖岫, 印度 谓之 阿素洛宫 也。”
(2).峰峦。 唐 戴叔伦 《听霜钟》诗:“髣髴烟嵐隔,依稀巖岫重。”岫,一本作“ 嶠 ”。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八:“ 新安郡 黄山 有三十六峯,与 池阳 接境,在郡西,巖岫秀丽可爱,仙翁释子多隐其中,图经不著其名。”
词语解释:楚岫  拼音:chǔ xiù
(1). 楚 地山峦。 唐 韦迢 《早发湘潭寄杜员外院长》诗:“ 楚 岫千峰翠, 湘 潭一叶黄。” 唐 朱庆馀 《送人下第归》诗:“岸阔湖波溢,程遥 楚 岫微。” 元 张可久 《折桂令·湖上即事》曲:“俊友 吴 鉤,清秋 楚 岫,退叟 齐 丘。”
(2).指 巫山 。泛指男女欢会处。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步飞烟》:“所恨 洛川 波隔, 贾午 墻高,连云不及於 秦 臺,荐梦尚遥於 楚 岫。” 明 顾大典 《青衫记·访兴不遇》:“自怜迁客去 长沙 ,迷 楚 岫隔京华,匆匆不尽离情话。” 柴萼 《梵天庐丛录·妙判三十则》:“启北门钥而荡乃春心,神迷 楚 岫;踰东家墙而搂其处子,梦绕 阳臺 。”
词语解释:吴岫  拼音:wú xiù
犹 吴 山。 吴 地的山。 南朝 齐 谢朓 《休沐重还道中》诗:“云端 楚 山见,林表 吴 岫微。” 唐 皇甫冉 《送段明府》诗:“离人转 吴 岫,旅雁从 燕 塞。”
词语解释:烟岫  拼音:yān xiù
云雾缭绕的山峦。 南朝 梁 江淹 《草木颂·栟榈》:“烟岫相珍,云壑共寳。” 唐 张祜 《题道光上人山院》诗:“火田生白菌,烟岫老青衫。” 金 元好问 《岳祠斋宫夜宿》诗:“朅来石门道,烟岫接云岭。”
词语解释:危岫  拼音:wēi xiù
高峻的山峰。 唐 罗隐 《后土庙》诗:“一带好云侵鬢緑,两层危岫拂眉青。”
词语解释:山岫  拼音:shān xiù
(1).山洞。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出山岫之潜穴,倚峻崖而嬉游。”
(2).山峰;山峦。 晋 傅玄 《又答程晓》诗:“ 洪崖 歌山岫, 许由 嗟水滨。”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湿馀水》:“山岫层深,侧道褊狭,林鄣邃险,路才容轨。” 南朝 梁 江淹 《齐太祖高皇帝诔》:“跃马山岫,泛舟河涇。”
词语解释:峰岫  拼音:fēng xiù
亦作“峰岫”。 犹峰峦。 南朝 宋 宗炳 《画山水序》:“峰岫嶤嶷,云林森渺。” 唐 裴迪 《青龙寺昙壁上人院集》诗:“迤邐峯岫列,参差閭井分。”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庵僧 慈明 甚夸西南一带峯岫,不减 石笋矼 ,有‘秃颅朝天’、‘ 达摩 面壁’诸名。”
词语解释:骊岫  拼音:lí xiù
指 骊山 。 唐 沉亚之 《宿后自华阳行次昭应寄王直方》诗:“暖色鲜 驪 岫,寒声别雁羣。” 唐 林宽 《寓兴》诗:“ 茂陵 驪 岫暗,过者暗伤神。”
词语解释:香岫  拼音:xiāng xiù
山峦的美称。 唐 宋之问 《宿清远狭山寺》诗:“香岫悬金刹,飞泉届石门。” 宋 陆游 《寓叹》诗:“醉抚酒壶怜矲矮,卧看香岫爱嶙峋。”
词语解释:龙岫  拼音:lóng xiù
《西京杂记》卷二:“ 梁孝王 好营宫室苑囿之乐,作 曜华 之宫,筑 兔园 ,园中有 百灵山 ,山有肤寸石、落猿巖、栖龙岫,又有 雁池 。”后因以“龙岫”泛指精美的湖山建筑。 唐 李峤 《刘侍读见和山邸十篇重申此赠》诗:“对巖龙岫出,分壑 雁池 深。” 唐玄宗 《同玉真公主过大哥山池》诗:“ 鶩池 临九达,龙岫对层城。” 明 何景明 《元夕怀都下之游》诗之二:“龙岫层城接御沟,香车宝勒夜深游。”
词语解释:林岫  拼音:lín xiù
丛林群山。泛指山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道壹道人 ﹞从都下还 东山 ,经 吴 中,已而会雪下,未甚寒。诸道人问在道所经。 壹公 曰:‘风霜固所不论,乃先集其惨澹;郊邑正自飘瞥,林岫便已皓然。’” 唐 王勃 《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慧寺碑》:“丹梯碧洞,杳冥林岫之间;桂廡松楹,寂寞风尘之表。” 宋 叶适 《祭吕太史文》:“由是东南之士,拔起林岫,为英为哲,继公之后。”
词语解释:幽岫  拼音:yōu xiù
深山中的岩洞。常为隐者所居之处。《晋书·简文帝纪》:“夫肥遁穷谷之贤,滑泥扬波之士,虽抗志云霄,潜然幽岫,贪屈高尚之道,以隆协赞之美,孰与自足山水,栖迟丘壑,徇匹夫之洁,而忘兼济之大邪?” 晋 张协 《杂诗》之八:“荒庭寂以闲,幽岫峭且深。”
词语解释:岭岫  拼音:lǐng xiù
山岭。 唐 吕岩说 《灵茅赋》:“或结根於 江 汉 之澳,或蓄苗於岭岫之中。” 清 顾炎武 《赠黄职方师正》诗:“一出事君王,牧马踰岭岫。”
词语解释:雪岫  拼音:xuě xiù
积雪的峰峦。 唐 宋之问 《饯中书侍郎来济》诗:“云峯衣结千重叶,雪岫花开几树妆。” 唐 元稹 《琵琶歌》:“猿鸣雪岫来 三峡 ,鹤唳晴空闻九霄。”
词语解释:昆岫  拼音:kūn xiù
亦作“崐岫”。 指 昆仑山 。借指仙山。 南朝 齐 谢朓 《临海公主墓铭》:“霾华 崑 岫,灭采上春。” 北魏 阳固 《演赜赋》:“出 崐 岫之峥嶸兮,入 汜林 之杳鬱。”
词语解释:穷岫  拼音:qióng xiù
(1).高山。 晋 左思 《魏都赋》:“穷岫泄云,日月恒翳。” 唐 杜甫 《三川观水涨》诗:“自多穷岫雨,行潦相豗蹙。”
(2).深山;荒山。 南朝 宋 谢灵运 《与庐陵王笺》:“ 王弘之 拂衣归耕,踰歷三纪; 孔淳之 隐约穷岫,自始迄今。” 南朝 齐 孔稚珪 《褚先生伯玉碑》:“秘影穷岫,孤栖幽草。” 明 杨慎 《奇景行毕节早行作》:“穷岫瘁乡那有此?天教奇景换豪吟。”
词语解释:阳岫  拼音:yáng xiù
向阳的峰峦。 南朝 梁 江淹 《游黄蘗山》诗:“阳岫照鸞采,阴谿喷龙泉。” 唐 刘允济 《经庐岳回望江州想洛川有作》诗:“阳岫晓氛氲,阴崖暮萧索。”
词语解释:峦岫  拼音:luán xiù
山峰。 元 祖铭 《径山五峰·推珠峰》诗:“元气结峦岫,献此大寳珠。”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又西抵 望夫山 西麓,眺望山崖,别无巖洞,惟见东南一面,峦岫攒簇,疑即所云 巫山寨 者。”
词语解释:霁岫  拼音:jì xiù
雨后的峰峦。 唐 刘畋 《雨后》诗:“残阳来霽岫,独兴起沧洲。”
词语解释:灵岫  拼音:líng xiù
(1).指仙山的峰峦。《南齐书·张融传》:“晒 蓬莱 之灵岫,望 方壶 之妙闕。”《云笈七籤》卷一○四:“潜景絶崖,素挺灵岫,仰希标玄,与世永违。”
(2).指仙山的山洞。 前蜀 杜光庭 《题空明洞》诗:“窅然灵岫五云深,落翮标名振古今。”
词语解释:穹岫  拼音:qióng xiù
山峰。《文选·张衡〈思玄赋〉》:“寒风凄其永至兮,拂穹岫之骚骚。” 吕向 注:“穹岫,山峰也。” 南朝 宋 鲍照 《登庐山》诗:“嘈囋晨鵾思,叫啸夜猿清。深崖伏化迹,穹岫閟长灵。”
词语解释:沙岫  拼音:shā xiù
遍积沙石的峰峦。 唐 项斯 《送友人之永嘉》诗:“城连沙岫远,山断夏云高。”
词语解释:峻岫  拼音:jùn xiù
深山峻岭。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遁》:“庇峻岫之巍峨,藉翠兰之芳茵。”《云笈七籤》卷六五:“自非篤志慕道者,於是丹经祕要便永藏峻岫矣!”
词语解释:岚岫  拼音:lán xiù
犹岚峰。 唐 薛用弱 《集异记·李清》:“州人家家坐对嵐岫,归云过鸟,歷歷尽见。” 南唐 李中 《思湓渚旧居》诗:“寒翠入簷嵐岫晓,冷声縈枕野泉秋。”
词语解释:金岫  拼音:jīn xiù
铜山。 南朝 梁 江淹 《齐太祖高皇帝诔》:“ 汉 求金岫, 吴 寳铜堑。” 胡之骥 注:“金岫,即铜山也。”
词语解释:重岫  拼音:zhòng xiù
指深的山洞。《文选·张协〈七命〉》:“临重岫而揽轡,顾石室而廻轮。” 李善 注:“ 仲长子 《昌言》曰:闻上古之隐士,或伏重岫之内,窟穷皋之底。” 刘良 注:“重岫、石室,皆所行歷险阻之处。”
词语解释:玉岫  拼音:yù xiù
山峰的美称。 南朝 梁简文帝 《行雨山铭》:“玉岫开华,紫水迴斜。”
词语解释:霞岫  拼音:xiá xiù
指云气弥漫的山谷。 唐 上官昭容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诗之十三:“策杖临霞岫,危步下霜蹊。”
词语解释:雨岫  拼音:yǔ xiù
被雨雾笼罩的峰峦。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烟丘碧桂,翊珉陛而披香;雨岫頳筠,夹璿流而颺影。” 元 吴师道 《吴礼部诗话》:“ 吴兴 姚式 子敬 手写 高彦敬 尚书《絶句》一卷,皆佳……‘仰有嵐光俯有溪,轩窗初不计东西。云峯雨岫安排定,松竹林林自整齐。’”
词语解释:黄岫  拼音:huáng xiù
黄山 的峰峦。 唐 李敬方 《题黄山汤院》诗:“ 楚 镇惟 黄 岫,灵泉浴圣源。”
词语解释:霄岫  拼音:xiāo xiù
高耸入云的山峰。
词语解释:鳣岫  拼音:zhān xiù
鳣鱼穴居的洞穴。 南朝 梁 江淹 《赤虹赋》:“视鱣岫之吐翕,看黿梁之交积。” 胡之骥 注:“《毛诗义疏》曰:鱣鮪出江海,三月,从 河 下头来,今 巩县 东洛 度北崖上,山腹穴与江湖通。鱣鮪从此穴而来,入於 河 。《韵集》曰:山有穴曰岫。《东京赋》曰:王鮪岫居。”
词语解释:断岫  拼音:duàn xiù
陡峭壁立的峰峦。 唐 皇甫松 《大隐赋》:“歷断岫而峥嶸,入疏林而綺错。”
词语解释:峭岫  拼音:qiào xiù
陡峭的峰峦。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下:“鋭峯峭岫,拔刃攒鍔。”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下瞰絶壁峭岫,罗列坞中,即 丞相原 也。”
词语解释:川岫  拼音:chuān xiù
山川。 南朝 梁简文帝 《大法颂序》:“藏金玉於川岫,弃琴瑟乎大壑。” 南朝 梁 江淹 《伤友人赋》:“友人之生,川岫降明,峻调迥韵,惠志聪情。”
词语解释:穴岫  拼音:xué xiù
山谷和峰峦。指隐居处。 唐 王勃 《常州刺史平原郡开国公行状》:“公鼎门疏照,穴岫翔辉;分岳秀於 樊侯 ,禀辰精於 傅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