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五咸平声 [名词][书函,名词][jiān,监察][《集韵》鱼衔切。岩字省文。详山部岩字注。][chán][音杉。屋翼也。]縿[详注1][xián]


注1:淊 《说文》泥水淊淊也。一曰缲丝汤。㶘淊,水满也。《类篇》与滟同。潋滟,水满貌。淊淊,水淖。
末字词组
岩岩重岩栖岩瘦岩岩峣岩鲕状岩火成岩红岩
巉岩石岩青岩殿岩鹊岩栽岩宝陀岩围岩
寒岩商岩阴岩盘岩骨岩岩儳岩滚岩窟岩
幽岩层岩耕岩绝岩七星岩鳖岩收岩熔岩
云岩崭岩雪岩桃花岩花岗岩万壑千岩崟岩熊岩
傅岩北岩穷岩危岩冥岩龙尾岩油页岩堪岩
灵岩山岩回岩颓岩香花岩钟岩水成岩砂岩
紫岩中岩连岩基岩变质岩鹫岩泥岩砾岩
东岩悬岩嵁岩嵚岩页岩板岩岑岩大理岩
嵌岩深岩龛岩川岩冈岩弃瓢岩沉积岩石灰岩

词语解释:岩岩  拼音:yán yán
亦作“岩岩”。亦作“嵓嵓”。亦作“嵒嵒”。
(1).高大;高耸。《诗·鲁颂·閟宫》:“ 泰山 巖巖, 鲁 邦所詹。” 孔颖达 疏:“言 泰山 之高巖巖然, 鲁 之邦境所至也。”《文选·张衡〈思玄赋〉》:“冠嵒嵒其映盖兮,珮綝纚以煇煌。” 李周翰 注:“嵒嵒,高貌。” 晋 潘岳 《怀旧赋》:“巖巖双表,列列行楸。”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嵇叔夜 之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唐 张说 《赠华州刺史杨君碑》:“碑闕嵓嵓,蔽满 华山 之下。” 明 唐寅 《姑苏八咏》之一:“ 天平 之山何其高,巖巖突兀凌青霄。”
(2).威严。 汉 蔡邕 《司空文烈侯杨公碑》:“岩岩大理,惟制民命。”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十三:“巖巖显朝市,帝者慎用才。” 清 许汝霖 《赠汤宗伯潜庵先生》诗:“天子建文华,东宫开讲幄,巖巖师傅席,醇儒孰公若?”
(3).开张貌。《文选·扬雄〈甘泉赋〉》:“金人仡仡其承鐘虡兮,嵌巖巖其龙鳞。” 吕延济 注:“嵌、巖巖,皆鳞甲开张貌。”
(4).形容瘦削柔弱。 唐 薛能 《吴姬》诗之一:“夜锁重门昼亦监,眼波娇利瘦巖巖。”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解舞的腰肢,瘦嵓嵓的一搦。” 元 张可久 《庆宣和·春晚病起》曲:“病骨岩岩,无斤两腌臢担儿担。” 元 施惠 《幽闺记·偷儿挡路》:“情怀,急煎煎闷似海;形骸,骨巖巖瘦似柴。”《金瓶梅词话》第四回:“瘦体嵓嵓,鬼病懨懨,俺将这旧思情重检点。”
词语解释:巉岩  拼音:chán yán
亦作“ 巉巗 ”。
(1).险峻的山岩。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登巉巖而下望兮,临大阺之稸水。” 唐 李白 《北上行》:“磴道盘且峻,巉巖凌穹苍。” 元 汤式 《小梁州·上巳日登姚江龙泉寺》曲:“天风送我上巉巖,正值春三,残红飞絮点松杉。” 清 褚人穫 《坚瓠七集·十二时颂》:“康衢只在能知止,莫就巉巗仄径行。” 刘白羽 《昆仑上的太阳》:“只见巉岩壁立,万仞摩天。”
(2).险峻貌。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溱水》:“庙渚攒石巉巖,乱峙中川。” 唐 李白 《金陵歌送别范宣》诗:“ 石头 巉巖如虎踞,凌波欲过沧 江 去。” 清 张岱 《西湖梦寻·一片云》:“莫莽间有石洞,堆砌工緻巉巖。” 李健吾 《雨中登泰山》:“野花野草,什么形状也有,什么颜色也有,挨挨挤挤,芊芊莽莽,要把巉岩的山石装扮起来。”
(3).形容诗文风格雄健奇崛。 明 胡应麟 《诗薮·近体中》:“七言律 开元 之后,便到 嘉靖 。虽圭角巉巖,鋩颖峭厉,视 唐 人性情风致,尚不自侔。”
词语解释:寒岩  拼音:hán yán
(1).高寒的山崖。 南朝 齐 孔稚圭 《游太平山》诗:“阴涧落春荣,寒巖夏留雪。” 唐 方干 《题龙泉寺绝顶》诗:“古树含风常带雨,寒巖四月始知春。” 宋 曾巩 《幽谷晚饮》诗:“援琴薰风后,结宇寒巖左。”
(2).山岩名。在 浙江省 天台县 西南七十里。因 寒山子 而得名。参见“ 寒山 ”。
词语解释:寒山  拼音:hán shān
(1).传说中北方常寒之山。《楚辞·大招》:“魂乎无北!北有寒山, 逴龙 赩只。” 王逸 注:“言北方有常寒之山,阴不见日,名曰 逴龙 。” 晋 张协 《七命》:“大夫曰:‘寒山之桐,出自太冥。’”
(2).冷落寂静的山;寒天的山。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华子岗是麻源第三谷》诗:“南州实炎德,桂树凌寒山。” 唐 韩翃 《送齐山人归长白山》诗:“柴门流水依然在,一路寒山万木中。”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秋畦公取士》:“秋风几树天香动,吹向寒山老桂林。”
(3).指 浙江省 天台县 的 寒岩 。 唐 诗僧 寒山子 曾居此。 唐 寒山 《诗》之三:“可笑 寒山 道,而无车马踪。” 唐 寒山 《诗》之二○三:“我家本住在 寒山 ,石巖栖息离烦缘。”
(4).即 寒山子 。 唐 寒山 《诗》之二二○:“时人见 寒山 ,各谓是风颠。貌不起人目,身唯布裘缠。” 宋 陆游 《醉中题民家壁》诗:“吾诗戯用 寒山 例,小市人家到处题。”参见“ 寒山子 ”。
(5).地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本 支硎山 之支峰, 明 处士 赵宧光 曾隐居于此。
(6).地名。在 江苏省 徐州市 东南。《晋书·刘遐传》:“詔 遐 领 彭城 内史,与 徐州 刺史 蔡豹 、 太山 太守 徐龕 共讨 抚 ,战於 寒山 , 抚 败走。”
(7).地名。在 广西 玉林县 西北三十里。参阅《九域志》
词语解释:寒山子  拼音:hán shān zǐ
唐 代著名诗僧,居 浙江 天台 寒岩 ,因称 寒山子 或 寒山 。与 国清寺 僧 拾得 友善。好吟诗唱偈,有诗三百馀首,后人辑为《寒山子诗集》三卷。 唐 寒山 《诗》之一七八:“多少 天台 人,不识 寒山子 。莫知真意度,唤作閒言语。” 唐 李山甫 《山中寄梁判官》诗:“更无尘事心头起,还有诗情象外来。 康乐公 应频结社, 寒山子 亦患多才。”
词语解释:幽岩
深暗的岩洞
词语解释:云岩  拼音:yún yán
(1).高峻的山。 唐 王丘 《咏史》:“云巖响金奏,空水灧朱颜。” 唐 高适 《同群公题中山寺》诗:“平原十里外,稍稍云巖深。” 宋 王质 《泛兰舟·谯天授画像》词:“萧萧乌帽黄衫。烟水拍云巖。”
(2).指 云岩寺 。 宋 范成大 《再到虎丘》诗:“有缘再踏 云巖 路,无处重寻石井泉。” 宋 卢祖皋 《虞美人·九月游虎丘》词:“清尊黄菊红萸佩,两度 云巖 醉。”参见“ 云巖寺 ”。
词语解释:云岩寺  拼音:yún yán sì
寺名。在 江苏省 苏州市 虎丘山 。又称 虎丘山寺 。今尚存 五代 所建 云岩寺塔 ,又名 虎丘塔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 朱长文 《吴郡图经续记·寺院》:“ 云巖寺 ,在 长洲 西北九里 虎丘山 ,即 晋 东亭 献穆公 王珣 及其弟 珉 之宅。”
词语解释:傅岩  拼音:fù yán
(1).亦称“ 傅险 ”。古地名。相传 商 代贤士 傅说 为奴隶时版筑于此,故称。《书·说命上》:“ 説 筑 傅巖 之野。” 孔 传:“ 傅氏 之巖在 虞 虢 之界,通道所经,有涧水坏道,常使胥靡刑人筑护此道。 説 贤而隐,代胥靡筑之,以供食或亦有成文也。”《史记·殷本纪》:“得 説 於 傅险 中。是时, 説 为胥靡,筑於 傅险 。” 司马贞 索隐:“旧本作‘险’,亦作‘巖’也。” 张守节 正义引《地理志》:“ 傅险 即 傅説 版筑之处,所隐之处窟名 圣人窟 ,在今 陕州 河北县 北七里,即 虞国 、 虢国 之界。又有 傅説祠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山西三·平阳府》:“ 傅巖 ,县( 平陆县 )东三十五里,即 殷 相 傅説 隐处,俗名 圣人窟 。其地亦曰 隐贤社 。”
(2). 殷 相 傅说 曾隐于 傅岩 ,后因以泛指栖隐之处或隐逸之士。 唐 王维 《登河北城楼作》诗:“井邑 傅巖 上,客亭云雾间。” 宋 苏轼 《答曾学士启》:“贱如莘野,犹为席上之珍;远若 傅巖 ,尽入彀中之选。”
词语解释:灵岩  拼音:líng yán
(1).指仙山。 晋 庾阐 《孙登隐居》诗:“灵巖霞蔚,石室鳞构,青松标空,兰泉吐牖。”
(2).山名。指 山西省 大同市 云冈 ,又名 武周山 , 北魏 建石窟于此。
(3).山名。在 江苏省 吴县 木渎镇 西北。一名 砚石山 。 春秋 末 吴王 夫差 建离宫于此,今 灵岩寺 即其地。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外郡·灵岩山》:“ 灵巖山 有 夫差 馆娃宫 、 响屧廊 、 浣花池 、 采香径 等胜,固 吴中 丽瞩也。” 清 张怡 《入山闻莺》诗:“不识 灵巖 路,行行转欲迷。”
(4).山名。在 浙江 乐清 雁荡山 ,为 雁荡 第一峰。 明 张煌言 《吴子佩远游雁荡归备述名胜因为诗记略》:“ 灵巖 割元气,阴洞碍朝曦。巖中何所有,万象迸葳蕤。”
(5).山名。在 江苏 六合 东。峰峦回抱,有 玛瑙涧 ,出五色石卵,世称灵岩石。参阅《嘉庆一统志·江宁府》
(6).山名。在 山东 长清 东南。四面方正,又名 方山 。
词语解释:紫岩  拼音:zǐ yán
紫色山崖。多指隐者所居。 唐 王绩 《古意》诗:“幽人在何所?紫巖有仙躅。” 明 杨慎 《谢杨肃庵都谏惠笔》诗:“彤管分青琐,琼缄到紫巖。”
词语解释:东岩  拼音:dōng yán
(1).东边的山。 唐 王勃 《送卢主簿》诗:“开襟方未已,分袂忽多违,东巖富松竹,岁暮幸同归。”此当指 长安 东边的 骊山 。
(2).山名。一名 东山 ,又名 圣冈山 。在 四川省 乐山 。参见“ 东巖酒 ”。
词语解释:东岩酒  拼音:dōng yán jiǔ
古代 四川 嘉州 (今 乐山 )城东 佛峡 所产的名酒。 宋 苏轼 《送张嘉州》诗:“笑谈万事真何有,一时付与东巖酒。”自注:“ 佛峡 人家白酒旧有名。” 查慎行 注:“《方舆记》:‘ 东巖 在 嘉州 城东 佛峡 ,即 圣冈山 。’巖半有洞,出泉清洌,宜酿。”
词语解释:嵌岩  拼音:qiàn yán
(1).山洞。 唐 卢照邻 《五悲·悲昔游》:“因嵌巖以为室,就芬芳以列筵。” 唐 王度 《古镜记》:“辞兄之后,先游 嵩山 、 少室 ,降石梁,坐玉坛。属日暮,遇一嵌巖,有一石堂,可容三五人, 勣 栖息止焉。”
(2).山崖险峻貌。 唐 李白 《明堂赋》:“窙惚恍以洞啟,呼嵌巖而傍分。” 王琦 注引《韵会》:“嵌巖,山险貌。”
(3).指峻险的山岩。 唐 孟郊 《吊卢殷》诗:“磨一片嵌巖,书千古光辉。” 宋 陈亮 《又甲辰秋书》:“ 亮 之生于斯世也,如木出于嵌巖嶔崎之间,奇蹇艰澁,盖未易以常理论。”
(4).鳞甲张开貌。 唐 达奚珣 《太常观乐器赋》:“猛兽赫怒而擎钟,金人嵌巖以负簴。”
词语解释:重岩  拼音:zhòng yán
重迭的山岩。常指高峻、连绵的山崖。 晋 枣据 《游览》诗:“重巖吐神溜,倾觴挹涌波。” 南朝 陈 张正见 《从永阳王游虎丘山》诗:“重巖摽虎据,九曲峻羊肠。” 唐 杜甫 《九日奉寄严大夫》诗:“小驛香醪嫩,重巖细菊斑。”
词语解释:石岩  拼音:shí yán
岩石。 唐 孟浩然 《宿立公房》诗:“何如石巖趣,自入户庭间。” 唐 胡曾 《咏史诗·四皓庙》:“四皓忘机饮碧松,石巖云殿隐高踪。” 曹禺 《原野》序幕:“他象征着严肃,险恶,反抗与幽郁,仿佛是那被禁梏的 普饶密休士 ,羁绊在石岩上。”
词语解释:商岩  拼音:shāng yán
傅说 初版筑于 傅岩 之野,后被 商王 武丁 举以为相。见《书·说命上》。后以“商巖”比喻在野贤士。 唐 顾云 《谢徐学士启》:“ 周渭 商巖 ,皆辞钓筑。” 宋 张孝祥 《西江月》词:“清尊今夜偶然同,早晚 商巖 有梦。” 明 高启 《王明君》诗:“愿君莫杀 毛延寿 ,留画 商巖 梦里贤。”
词语解释:层岩  拼音:céng yán
见“ 层巖 ”。
亦作“ 层岩 ”。 高耸的山岩。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巨马水》:“层巖壁立,直上干霄,远望崖侧,有若积刀。” 唐 骆宾王 《出石门》诗:“层巖远接天,絶岭上栖烟。” 宋 文同 《夏日闲书墨君堂壁》诗:“层岩敞户外,浅瀨流窗前。” 元 吴莱 《泰山高寄陈彦正》诗:“世人欲上不可上,层巖峭壁徒攀缘。”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茅麓山》:“诸将皆於层巖陡壁间,草衣卉服,攀援荆葛而进。”
词语解释:崭岩  拼音:zhǎn yán
亦作“嶃巖”。
(1).高峻的山崖。 汉 班固 《西都赋》:“超洞壑,越峻崖,蹷嶃巖,鉅石隤。”
(2).尖锐貌;峻险不齐。《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深林巨木,崭巖参差。” 颜师古 注:“崭巖,尖鋭貌。” 唐 宋之问 《龙门应制》诗:“山壁崭巖断復连,清流澄澈俯 伊川 。” 宋 程大昌 《演繁露·浮石》:“石之出水也,本甚崭巖不齐。 绍兴 甲子岁,两 浙 大水漫灭垠岸,浮石没焉。水退石仍出,而崭巖者皆去,盖为猛浪沙石之所淙凿乃此圜浑也。”
词语解释:北岩  拼音:běi yán
(1).北面的山岩。《晋书·张华传》:“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间气不復见焉。 焕 以 南昌 西山北巖下土以拭剑,光芒艷发。” 宋 苏易简 《砚谱》:“ 欧阳永叔 云, 端溪 以北严而上, 龙尾 以深溪而上。”
(2).寺院名。在今 四川省 达县 西北 凤凰山 。风景优美。 唐 黄滔 《送僧归北岩寺》诗:“ 北巖 泉石清,本自高僧住。”
词语解释:山岩  拼音:shān yán
亦作“ 山嵓 ”。 险峻的高山。《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 汉 郑玄 笺:“言昔日未居位,在晨之时,与友生於山巖伐木,为勤苦之事。”《三国志·魏志·东沃沮传》:“夏月恆在山巖深穴中为守备。” 北周 庾信 《谢赵王示新诗启》:“藏之山嵓,可使云雾鬱起。”今本嵓作“巖”。 陈毅 《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诗:“孤军七昼夜,战败在山巖。”
词语解释:中岩  拼音:zhōng yán
(1).山岩之中。 南朝 齐 谢朓 《杜若赋》:“嗟中巖之纤草,厕金芝於芳丛。” 唐 王绩 《游仙》诗之二:“上月芝兰径,中巖紫翠房。”
(2).山岩名。在 四川 眉山 。 宋 范成大 《次韵陆务观慈姥岩酌别二绝》之一:“不辞更宿 中巖 下,投老餘年岂再来?” 宋 范成大 《中岩》诗序:“去 眉州 一程, 诺詎罗 尊者道场。相传昔有 天台 僧,遇病僧与之木钥匙云:‘异时至 眉州 中巖 ,扣石笋,当再相见。’后果然。”今三石屹立如楼,观前两楼纯紫石,中一楼萝蔓被之,傍有 宝瓶峯 甚端正。
词语解释:悬岩  拼音:xuán yán
悬崖。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一:“又别梦见悬巖峙壁,鬱然若似青嶂。”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故其处悬巖,犹有五色焉。” 艾青 《光山》诗:“而最魅人的花朵,却开在悬岩的边沿。”
词语解释:深岩  拼音:shēn yán
崖边水洼曲处。《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振鳞奋翼,潜处乎深巖。” 郭璞 注:“隐岸坻也。” 张铣 注:“深巖,窊曲处也。”
词语解释:栖岩  拼音:qī yán
亦作“栖巖”。 栖息于山岩。指隐居山林。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去郡》诗:“庐园当栖巖,卑位代躬耕。” 南朝 宋 谢灵运 《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诗:“託身青云上,栖巖挹飞泉。”
词语解释:青岩  拼音:qīng yán
亦作“ 青嵓 ”。 青山。 南朝 梁 沉约 《赤松涧》诗:“ 松子 排烟去,英灵渺难测……何时当来还,延佇青巖侧。” 唐 孟浩然 《寻白鹤嵓张子容隐居》诗:“白鹤青嵓畔,幽人有隐居。” 清 厉鹗 《小吴轩晓望用清远道士韵》:“岂知青嵓端,有客早挥翰。”
词语解释:阴岩  拼音:yīn yán
背阳的山岩。 唐 骆宾王 《至分水戍》诗:“阴巖常结晦,宿莽竞含秋。” 唐 王贞白 《庐山》诗:“夏谷雪犹在,阴巖昼不分。” 程善之 《自芜湖至徽州道中》诗:“阴巖砉然开,歛天入一线。”
词语解释:耕岩  拼音:gēng yán
(1). 汉 名士 郑子真 (名 朴 )隐居不仕,耕于岩石之下。见 汉 扬雄 《法言·问神》。后因以“耕巖”指隐居。 唐 杜甫 《寄张十二山人》诗:“耕巖非 谷口 ,结草即河滨。” 唐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钓瀨疏坟籍,耕巖进弈棋。”
(2).指隐居之处。 宋 辛弃疾 《沁园春·答余叔良》词:“相君高节崔嵬,是此处耕巖与钓溪。”
词语解释:雪岩  拼音:xuě yán
积雪的山岩。 唐 灵一 《栖霞山夜坐》诗:“山头戒坛路,幽映雪巖侧。”
词语解释:穷岩  拼音:qióng yán
高峻的山崖。《南齐书·高逸传·杜京产》:“葺宇穷巖,採芝幽涧。” 明 高启 《煮石山房记》:“方士居穷巖絶谷之中,禁斥甘腴,啖粗糲之物,卒岁而不厌,亦难能之士哉!”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五:“每於霜清木老时,骑驴而往,穷巖絶岫,数百里间,无不周览。”
词语解释:回岩  拼音:huí yán
曲折的山崖。 唐 杜牧 《念昔游》诗:“ 李白 题诗 水西寺 ,古木回巖楼阁风。”
曲折的山崖。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汶水》:“或倾岑阻径,或迴巖絶谷。”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悬峡飞瀑,宛转而下,修竹迴巖,更相掩映。”
词语解释:连岩  拼音:lián yán
连延的山岩。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石门最高顶》诗:“连巖觉路塞,密竹使逕迷。” 唐 蔡文恭 《奉和夏日游山应制》:“连巖耸百仞,絶壑临千丈。”
词语解释:嵁岩  拼音:kān yán
亦作“ 嵁巗 ”。 高峻的山岩。《庄子·在宥》:“故贤者伏处大山嵁巖之下,而万乘之君忧慄乎庙堂之上。” 陆德明 释文:“嵁当为湛,湛巖,犹深巖,因其以山巖言,故变从水者而从山耳。” 唐 柳宗元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将为穹谷嵁巖渊池於郊邑之中,则必輦山石,沟涧壑,凌絶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 宋 朱熹 《赋归云洞》诗:“云何感慨士,伏死嵁巖中。” 清 方苞 《跋石斋黄公手札》:“及引身以退,匿迹於嵁巗深谷之中。”
词语解释:龛岩  拼音:kān yán
底部凹陷的岩石,样子象佛龛。龛,供佛像或神像的小阁子。例如:皆有植土龛岩,亦此类耳。——·沈括《梦溪笔谈》
词语解释:瘦岩岩  拼音:shòu yán yán
亦作“ 瘦岩岩 ”。 形容瘦削或瘦弱的样子。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一折:“则他那瘦岩岩影儿可喜杀。” 元 关汉卿 《大德歌·夏》曲:“俏寃家,在天涯……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巖巖羞戴石榴花。” 元 张可久 《寨儿令·收心》曲:“面皮儿黄紺紺,身子儿瘦巖巖,相识每陡然轻视俺。” 明 叶宪祖 《鸾鎞记·摧落》:“一副生擦擦苦肝肠,一条瘦巖巖贱体肤,到头来 刘蕡 命薄 冯唐 暮,因此蚤拚却做浮屠。” 明 李唐宾 《梧桐叶》第一折:“他如今瘦岩岩腰减罗裙褪。”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二章:“他瘦岩岩的脸,还是又严肃又自尊的。”
见“ 瘦巖巖 ”。
词语解释:殿岩  拼音:diàn yán
亦作“ 殿岩 ”。
(1).谓天子歇宿之处。 宋 苏轼 《除苗授殿前副都指挥使制》:“祗扈殿巖,肃将斋鉞。”亦借指朝廷之内。 宋 洪迈 《容斋随笔·佐命元臣》:“ 赵韩王 佐 艺祖 ……收天下驍鋭於殿巖而不使外重。”参见“ 殿陛 ”。
(2).犹殿帅。 宋 岳珂 《桯史·郭倪自比诸葛亮》:“ 嘉泰 开禧 间, 倪 位殿岩,宾客日盛。”《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泰四年》:“今日孰可为大将?孰可为计臣?正使以殿巖当之,能保其可用乎?”
见“ 殿巖 ”。
词语解释:殿陛  拼音:diàn bì
(1).御殿前的石阶。《后汉书·百官志二》:“﹝羽林郎﹞掌宿卫侍从……本 武帝 以便马从猎,还宿殿陛巖下室中,故号巖郎。” 宋 欧阳修 《上范司谏书》:“立殿陛之前,与天子争是非者,諫官也。”
(2).宫殿上和石陛下。喻君主的臣子相见之际。 清 龚自珍 《明良论二》:“不知此制何为而輟,而殿陛之仪,渐相悬以相絶也?”
词语解释:盘岩  拼音:pán yán
大山。《文选·郭璞〈江赋〉》:“尔乃域之以盘巖,豁之以洞壑。” 刘良 注:“盘巖,大山。言 江 以大山为限界也。”
词语解释:绝岩  拼音:jué yán
亦作“绝岩”。亦作“绝嵓”。 极其陡峭的山崖。 晋 刘琨 《扶风歌》:“揽轡命徒侣,吟啸絶巖中。” 唐 无名氏 《补江总白猿传》:“絶巖翠竹之间,时见红綵,闻笑语音。”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古诗用古韵》:“ 南平王 刘鑠 《过歷山湛长史草堂》诗云:‘层阿疲且引,絶嵓畅方禁。’” 李兆麟 《露营之歌》之一:“铁岭絶岩,林木丛生。”
见“ 絶巖 ”。
词语解释:桃花岩  拼音:táo huā yán
山岩名。在今 湖北省 安陆县 ,为 唐 李白 读书处。 唐 李白 《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诗:“归来 桃花巖 ,得憩云窗眠。” 元 黄镇成 《桃花岩》诗:“山人旧説 桃花巖 ,山高水絶无由探。”
词语解释:危岩  拼音:wēi yán
亦作“ 危岩 ”。 高耸峥嵘的山岩。 明 高攀龙 《三时记》:“ 安沙 而上,则山益高峻,皆危巖絶壁,崭然两开,中泻碧流。”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顶上危巖叠叠,峡东亘巖一支,向南而下,即 悉檀寺 所依之支也。” 曹靖华 《飞花集·前沿风光无限好》:“临岩有大半人高的石护墙,探首下望,危岩万丈,飞耸海心。”
见“ 危巖 ”。
词语解释:颓岩
崩颓的岩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沅水》:“又东带 緑萝山 ,緑萝蒙羃,頽巖临水,实钓渚渔咏之胜地。”《隋书·食货志》:“ 金门 象闕,咸竦飞观,頽巖塞川,构成云綺。”
词语解释:基岩  拼音:jī yán
伏于土壤及其他未固结的物质之下的固体岩石,或者在土壤及其他疏松物不存在处出现于地表的岩石
词语解释:嵚岩
1.谓外倾的山岩。《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师出, 百里子 与 蹇叔子 送其子而戒之曰:‘尔即死,必於 殽 之嶔巖,是 文王 之所辟风雨者也。’” 明 李贽 《其思革子》:“当其时,三人皆赴 楚 ,幸而同会於赴 楚 之途,不幸而同风雪於嶔巖之间。”
2.倾斜。《汉书·司马相如传上》:“盘石裖崖,嶔巖倚倾。” 颜师古 注引 郭璞 曰:“嶔巖,欹貌。”
3.深邃。《文选·扬雄〈甘泉赋〉》:“崇丘陵之駊騀兮,深沟嶔巖而为谷。” 李善 注:“嶔巖,深貌也。”
词语解释:川岩  拼音:chuān yán
山川,山水。 清 顾炎武 《摄山》诗:“忘情鱼鸟天机合,适意川巖物象同。” 清 唐甄 《潜书·非文》:“﹝图画﹞迨於末世,为川巖,为草木,为羽毛,为士女,以取悦於人,尽失其意矣。”
词语解释:峣岩  拼音:yáo yán
高险。 唐 李白 《早过漆林渡寄万巨》诗:“嶢巖 注公 栅,突兀 陈焦 墓。”
词语解释:鹊岩  拼音:què yán
岩名。在 陕西省 长安县 南之 韦曲山 。 五代 谭用之 《再游韦曲山寺》诗:“ 鹊巖 烟断玉巢欹,罨画春塘 太白 低。”
词语解释:骨岩岩  拼音:gǔ yán yán
瘦削貌。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四折:“你休问我,可怎生骨岩岩脸儿黄瘦。”亦作“ 骨嵓嵓 ”。 元 刘唐卿 《降桑椹》第二折:“俺母亲骨嵓嵓身躯老耄。”
词语解释:七星岩  拼音:qī xīng yán
(1).岩洞名。在 广西 桂林 市区东 七星山 。又名 栖霞洞 、 碧虚岩 。岩洞雄伟深邃,钟乳凝结,瑰丽多彩。 隋 、 唐 以来即为游览胜地。 宋 张孝祥 《游千山观》诗:“朝游 七星巖 ,莫上 千山观 ,东西两奇絶,势略岭海半。” 贺敬之 《放歌集·桂林山水歌》:“ 七星岩 去赴神仙会,招呼 刘三姐 呵打从天上回。”
(2).山名。在 广东 肇庆市 北。七峰峻拔,山腰多洞窟及历代石刻,是著名的风景区。 明 王圻 《三才图会·七星岩考》:“ 七星巖 ,在 肇庆府 城北,其峰峋嶙葱鬱,森列苍布,如陨石丽地错落。”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七星岩》:“ 七星巖 岁久石长,磨厓石刻皆浅,多所漫灭。”
词语解释:花岗岩  拼音:huā gǎng yán
亦称“ 花刚石 ”。亦称“ 花岗石 ”。 1.俗称麻石。火成岩的一种,在地壳上分布最广,是岩浆在地壳深处逐渐冷却凝结成的结晶岩体,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和云母。一般是黄色带粉红的,也有灰白色的。质地坚硬,色泽美丽,是很好的建筑材料。 鲁迅 《三闲集·在钟楼上》:“我在用花刚石墙包围着的楼屋里听到这小小的故事……便一齐在眼前出现。”
(2).比喻顽固不化。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三七:“我也想到这一点,就是 大新 经理头脑顽固的像花岗石,拿斧头也劈不开。”
词语解释:冥岩  拼音:míng yán
幽深的岩谷。《明史·广西土司传一·浔州》:“又南则为 府江 ,其中多冥巖奥谷,絶壁层崖,十步九折,失足陨身。”
词语解释:香花岩  拼音:xiāng huā yán
山岩名。 清 吴伟业 《赠苍雪》诗:“稽首 香花巖 ,妙义足今古。” 吴翌凤 注:“《明一统志》: 香巖 在 点苍山 中峰之半,香从空中来,世传 释迦佛 苦行地也。”
词语解释:变质岩  拼音:biàn zhì yán
地壳中原已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或化学成分的渗入的影响下所形成的新岩石。是构成地壳的三大岩类之一。常含有石榴子石、滑石、金云母等变质矿物。
词语解释:页岩  拼音:yè yán
具薄页状或薄板状层理的岩石。页岩都属于水成岩,如油页岩。
词语解释:冈岩  拼音:gāng yán
山岩。《艺文类聚》卷六一引 晋 傅玄 《正都赋》:“於是神岳双立,冈巖岑崟,灵草蔽崖,嘉木成林。”
词语解释:鲕状岩  拼音:ér zhuàng yán
主要由胶结的鲕石组成的一种沉积岩,通常为石灰岩——亦称“鱼卵石”
词语解释:栽岩  拼音:zāi yán
摔于岩下。比喻倒霉,失败。 沙汀 《还乡记》十九:“ 刘大旺 闷声地应和说:‘他总有栽岩的一天嘛!’”
词语解释:儳岩  拼音:chán yán
参差不齐。《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晋 杜预 注:“儳巖,未整陈。”
词语解释:鳖岩
坎井之蛙对东海之鳖自诩其“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东海之鳖告之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禹 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 汤 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坎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见《庄子·秋水》。后以“鳖巖”谓见笑于大方之家。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酒食》:“常怀鮐腹之誚,每惧鳖巖之讥。”
词语解释:万壑千岩  拼音:wàn hè qiān yán
形容峰峦、山谷极多。语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顾长康 从 会稽 还,人问山川之美, 顾 云:‘千巖竞秀,万壑争流。’” 宋 柳永 《夜半乐》词:“渡万壑千巖, 越溪 深处。” 宋 辛弃疾 《江神子·送元济之归豫章》词:“万壑千巖楼外雪,琼作树,玉为栏。”参见“ 千巖万壑 ”。
词语解释:千岩万壑  拼音:qiān yán wàn hè
语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顾长康 从 会稽 还,人问山川之美。 顾 云:‘千巖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后用以形容峰峦与山谷极多。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阴隐客》:“正立而视,乃别一天地日月世界,其山傍向万仞,千巖万壑,莫非灵景,石尽碧琉璃色。” 清 龚自珍 《摸鱼儿》词:“数东南千巖万壑,君家第一奇秀。” 叶圣陶 《我们的骄傲》:“他说 桂林 的山好象盆景,一座座地拔地而起,形状尽有奇怪的,可是没有千巖万壑茫茫苍苍的气概。”
词语解释:龙尾岩  拼音:lóng wěi yán
即龙尾石。 清 叶廷琯 《吹网录·明道二年贡砚铭》:“ 明道 二年,岁办龙尾严罗纹砚壹样拾卓。”参见“ 龙尾石 ”。
词语解释:龙尾石  拼音:lóng wěi shí
石名。产于今 江西省 婺源县 龙尾山 。乃制上品砚之材料。 宋 苏易简 《文房四谱》卷三:“今 歙州 之山有石,俗谓之龙尾石。匠铸之砚,其石黑,亚於端。”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东坡四》:“ 新安 龙尾石,性皆润泽,色俱苍黑縝密,可以敌玉,滑腻而能起墨,以之为研,故世所珍也。”
词语解释:钟岩  拼音:zhōng yán
即 锺山 。《梁书·沉约传》:“惟 钟巖 之隐鬱,表皇都而作峻。”参见“ 钟山 ”。
词语解释:钟山  拼音:zhōng shān
(1).山名。在 昆仓 西北。一说即 昆仑 。其地多产美玉。《吕氏春秋·士容》:“故君子之容纯乎其若 钟山 之玉,桔乎其若陵上之木。”《淮南子·俶真训》:“譬若 钟山 之玉,炊以鑪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 高诱 注:“ 崑崙 也。”《楚辞·严忌〈哀时命〉》:“愿至 崑崙 之 悬圃 兮,采 钟山 之玉英。” 王逸 注:“ 钟山 ,在 崑崙山 西北。”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絃以 园客 之丝,徽以 钟山 之玉。”
(2).神话传说中的山名。地处极北,为苦寒之地。《山海经·海外北经》:“ 钟山 之神,名曰 烛阴 ,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 袁珂 校注:“ 钟山 以其不见日,故常寒,此《大招》之所谓‘魂乎无北,北有 寒山 , 逴龙 ( 烛龙 )艳只’之‘寒山’也。” 唐 杨炯 《唐同州长史宇文公神道碑》:“ 烛龙 昼夜於 钟山 ,鹏云南北於溟海。”
(3).山名。即 紫金山 。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 东北。 三国 吴 孙权 避祖讳,更名 蒋山 。至 宋 复名 钟山 。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 王荆公 退居 钟山 ,切切以 吕吉甫 为恨。” 清 陈维崧 《醉太平·江口醉后作》词:“ 钟山 后湖, 长干 夜乌。”
词语解释:鹫岩  拼音:jiù yán
鹫山 。 南朝 齐 王融 《法乐辞》之七:“ 鷲巖 标远胜, 鹿野 究清玄。”
词语解释:板岩  拼音:bǎn yán
由页岩等泥质岩石变质而成的岩石。均匀致密且具有板状劈理,质地坚硬,敲击有清脆响声,可劈成平整石板。可作屋瓦等建筑材料。
词语解释:弃瓢岩  拼音:qì piáo yán
山崖名。在今 河南省 登封县 东南 箕山 上,因相传 尧 时 许由 曾弃瓢于此而得名。 唐 胡曾 《咏史诗·箕山》:“ 弃瓢巖 畔中宵月,千古空闻属 许由 。” 明 王翰 《箕山夕照》诗:“洗耳溪头餘晓籟, 弃瓢巖 畔有寒松。”参见“ 弃瓢 ”。
词语解释:弃瓢  拼音:qì piáo
汉 蔡邕 《琴操·箕山操》载, 尧 时 许由 隐居 箕山 ,常以手捧水而饮。人见其无器,以一瓢遗之。 由 饮毕,以瓢挂树。风吹树动,历历有声, 由 以为烦扰,遂取瓢弃之。后因以“弃瓢”为隐居的典实。 明 刘训 《许由隐居》诗:“弃瓢林下风生树,洗耳溪边水漾湾。”
词语解释:火成岩  拼音:huǒ chéng yán
在高温或较高温度条件下形成的岩石。一般指岩浆在地下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浆岩,也包括非岩浆形成的岩石。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角闪石等硅酸盐矿物组成。按其sio2的含量,可分为酸性岩、基性岩和超基性岩。
词语解释:宝陀岩  拼音:bǎo tuó yán
即 补陀落迦山 。佛书说是 观音菩萨 的住处。 宋 重显 《春日怀古》诗之四:“门外春将半,幽禽语共新。 宝陀巖 上客,应笑未归人。”
词语解释:滚岩  拼音:gǔn yán
从陡峭的岩石上滚下来的一种技巧。 清 戴名世 《纪红苗事》:“男女行步皆趫捷如飞,奔马不能及,棘刺毒螫不能伤。其曰滚巖者,人人皆习,悬崖峭壁,人不能攀躋,但敛手足,缩身如蝟,一呼吸间,已从巔而下,一无损伤。”
词语解释:收岩  拼音:shōu yán
谓峰岩间云雾消散。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凡自午至未,云物浄尽,谓之收巖。”
词语解释:崟岩  拼音:yín yán
高峻貌。
词语解释:油页岩  拼音:yóu yè yán
经蒸馏可以从中取油品的一种页岩
词语解释:水成岩  拼音:shuǐ chéng yán
由于在水中沉积而形成的沉积岩
词语解释:泥岩  拼音:ní yán
含大量黏土矿物、层理不明显的一种沉积岩。常呈块状。由软泥经压实作用、脱水作用及轻微的矿物转化而成。除黏土矿物外,还混有石英、长石等碎屑物质和铁、锰等自生矿物。按混入物状况,可分为铁质泥岩、硅质泥岩、钙质泥岩、粉砂质泥岩和黑色泥岩等。
词语解释:岑岩  拼音:cén yán
亦作“ 岑嵓 ”。亦作“ 岑嵒 ”。 山势险峻貌。《管子·宙合》:“山陵岑巖,渊泉閎流。” 汉 扬雄 《蜀都赋》:“ 湔山 巖巖, 观上 岑嵓, 龙阳 累峗。”《文选·嵇康〈琴赋〉》:“且其山川形势,则盘紆隐深,磪嵬岑嵓。” 李善 注:“岑嵓,危险之形。”一本作“ 岑嵒 ”。
词语解释:沉积岩  拼音:chén jī yán
又称“水成岩”。松散物质经成层沉积并固结而成的岩石。砾石、砂、黏土、灰泥等母岩风化产物及生物残骸经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在陆地和水盆地中形成。主要分布在地壳表层。虽体积只占地壳的5%,但陆地出露面积中却占75%。与火成岩、变质岩一起构成了地壳。
词语解释:红岩  拼音:hóng yán
见“ 红巖 ”。
亦作“ 红岩 ”。 地名, 红岩村 的省称。在 四川省 重庆市 郊区。抗 日 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十八集团军 重庆 办事处的驻址。 李少石 《祝董老六十大寿》诗:“ 红巖 此日传佳话,百寿图成晋一觚。” 郭小川 《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在 重庆 红岩 的日日夜夜,你英勇斗争,临危不惧。”
词语解释:围岩  拼音:wéi yán
某地区常见的岩石(指矿体周围的岩石,有时也指岩浆侵入体周围的岩石)
为断层脉所穿过的岩石;断层脉或矿床侧的岩石
词语解释:窟岩  拼音:kū yán
岩穴。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庐江水》:“其山川明净,风泽清旷,气爽节和,土沃民逸,嘉遯之士,继响窟巖。”
词语解释:熔岩  拼音:róng yán
(1).从火山或地面裂缝中喷溢出的高温岩浆。 鲁迅 《〈野草〉题辞》:“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
(2).用以喻被压抑的炽热的感情。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十四章:“他们不知道深藏着的痛苦的熔岩,会爆发成愤怒的火山。”
词语解释:熊岩  拼音:xióng yán
熊,指 周文王 卜“非虎非羆”之辞而得 吕望 于 渭 阳;岩,指 殷 武丁 得 说 于 傅岩 而 殷 得中兴。后因以“熊巖”借指受帝王知遇。 清 杜岕 《渡淮》诗之二:“鑾驾师谁驻?熊 巖 志未酬。”参见“ 熊羆 ”、“ 熊飞 ”。
词语解释:堪岩  拼音:kān yán
谓山形幽深。
词语解释:砂岩  拼音:shā yán
一种沉积岩,由砂粒、粘土、石灰等粘结而成,用做磨石或建筑材料
词语解释:砾岩  拼音:lì yán
由水冲岩块的磨圆碎块固结而成,或卵石经硅质或泥质物胶结而成的岩石
词语解释:大理岩  拼音:dà lǐ yán
俗称“大理石”。由石灰岩或白云岩经变质作用重结晶而形成的一种变质岩。因云南大理所产最有名,故名。一般为白色,若含不同杂质,则夹有条纹或呈不同颜色。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故遇盐酸有气泡产生。易加工,常用作雕刻、建筑材料。
词语解释:石灰岩  拼音:shí huī yán
沉积岩的一种,由河流带来的钙质和贝壳、珊瑚等在海底沉积而成。用于建筑、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