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岐路 拼音:qí lù
(1).岔路。《列子·说符》:“ 杨子 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 杨氏 之竖追之。 杨子 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岐路。’”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诗:“美女妖且闲,採桑岐路间。” 明 沉鲸 《双珠记·僧榻传音》:“事参商,心悒怏,岐路多亡羊。”《儒林外史》第一回:“人生南北多岐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
(2).指离别分手处。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别易会难,古人所重; 江 南饯道,下泣言离……北间风俗,不屑此事,岐路言离,欢笑分首。” 唐 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3).比喻官场中险易难测的前途。《后汉书·邓彪等传论》:“统之,方轨易因,险涂难御。故昔人明慎於所受之分,迟迟於岐路之间也。” 唐 元稹 《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诗之三:“满身沙蝨无防处,独脚山魈不奈何。甘受鬼神侵骨髓,常忧岐路处风波。”
(4).不正当的途径。 唐 张固 《幽闲鼓吹》:“ 德裕 为兵部尚书,自得岐路,必当大拜, 宗閔 多方阻之未效。”
(5).即岐路人。江湖艺人。 明 朱有燉 《半夜朝元》第一折:“便休将财物逞,则俺这泼岐路恩情似画饼。”词语解释:岐阳 拼音:qí yáng
岐山 之南。《诗·鲁颂·閟宫》“ 后稷 之孙,实维 大王 ,居 岐 之阳,实始翦 商 ” 汉 郑玄 笺:“ 大王 自 豳 徙居 岐 阳。” 唐 张说 《皇帝马上射赞》第七:“天子省歛,薄守 岐 阳。” 明 刘基 《述志赋》:“邅吾道夫西陲兮,听鸣凤於 岐 阳。”词语解释:岐山 拼音:qí shān
山名。在今 陕西省 岐山县 境。上古称“岐”。《书·禹贡》:“导 岍 及 岐 ,至于 荆山 。” 孔 传:“三山皆在 雍州 。”《诗·大雅·緜》:“率西水滸,至于 岐 下。”《文选·张衡〈西京赋〉》:“ 岐 、 梁 、 汧 、 雍 。” 薛综 注引《说文》:“ 岐山 在 长安 西 美阳县 界,山有两岐,因以名焉。”词语解释:岐嶷 拼音:qí nì
《诗·大雅·生民》:“诞实匍匐,克岐克嶷。” 朱熹 集传:“岐嶷,峻茂之状。”后多以“岐嶷”形容幼年聪慧。《东观汉记·马客卿传》:“ 马客卿 幼而岐嶷,年六岁,能接应诸公,专对宾客。”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追光寺》:“ 略 生而岐嶷,幼则老成,博洽羣书。” 唐 李颀 《送刘四》诗:“爱君少岐嶷,高视白云乡。” 清 王晫 《今世说·赏誉》:“ 许彝千 少便岐嶷,总角风气更进。”词语解释:岐伯 拼音:qí bó
相传为 黄帝 时的名医。今所传《黄帝内经》,即 战国 秦 汉 时医家托名 黄帝 与 岐伯 论医之作。《汉书·艺文志》:“太古有 岐伯 、 俞拊 ,中世有 扁鹊 、 秦 、 和 ,盖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云笈七籤》卷一百:“时有仙伯,出于 岐山 下,号 岐伯 ,善説草木之药性味,为大医。” 鲁迅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但是 S城 那时不但没有西医,并且谁也还没有想到天下有所谓西医,因此无论什么,都只能由 轩辕 、 岐伯 的嫡派门徒包办。”词语解释:岐黄 拼音:qí huáng
(1). 岐伯 和 黄帝 。相传为医家之祖。 宋 苏颂 《〈政和证类本草图经〉序》:“讎校 岐 黄 《内经》,重定鍼艾俞穴。”后以“岐黄”为中医医术的代称。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曲糵序》:“惟是五谷菁华变幻,得水而凝,感风而化。供用岐黄者神其名,而坚固食羞者丹其色。” 清 钱谦益 《送张老还溧阳》诗:“ 张君 攻岐黄,高名走妇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紫花和尚》:“邑有某生者,精岐黄,而不以术行。三聘始至,疏方下药,病愈。”
(2).借指中医医生或医书。 梁章鉅 《称谓录·医》引《帝王世纪》:“ 黄帝 命 岐伯 论经脉旁通问难为经,后世习其业者,故谓之岐黄。”《西湖佳话·白堤政迹》:“众亲友听了,尽鼓掌大笑道:‘这个相思疾,实害得新奇,但可惜《本草》、《岐黄》俱不曾留方,无药可治,如之奈何?’”词语解释:岐薛 拼音:qí xuē
指 唐 代 岐王 李范 和 薛王 李业 。均 唐玄宗 弟。 唐 顾况 《八月五日歌》:“丹青庙里贮 姚 宋 ,花蕚楼中宴 岐 薛 。” 唐 元稹 《连昌宫词》:“百官队仗避 岐 薛 , 杨氏 诸姨车鬭风。”词语解释:岐梁 拼音:qí liáng
(1). 岐山 和 梁山 的并称。 汉 张衡 《西京赋》:“ 岐 、 梁 、 汧 、 雍 , 陈寳 鸣鸡在焉。” 唐 杜甫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顿兵 岐 梁 下,却跨沙漠裔。” 仇兆鳌 注:“ 岐 梁 二山,在 凤翔 境内,王师在焉。”
(2).借指 李茂贞 和 朱温 。 唐 末, 朱温 封 梁王 ; 五代 初, 李茂贞 自称 岐王 。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二:“ 唐 末, 岐 梁 争长,东院主者知其将乱。”词语解释:岐岐 拼音:qí qí
(1).形容聪颖早慧。《诗·大雅·生民》“诞实匍匐,克岐克嶷” 汉 郑玄 笺:“能匍匐则岐岐然意有所知也。” 唐 韩愈 《原性》:“ 后稷 之生也,其母无灾,其始匍匐也,则岐岐然,嶷嶷然。”
(2).飞行貌。 汉 蔡邕 《篆势》:“若行若飞,岐岐翾翾。”《文选·潘岳〈笙赋〉》:“如鸟斯企,翾翾岐岐。” 李善 注:“翾翾岐岐,飞行貌。”
(3).翘起貌;挺立貌。 宋 梅尧臣 《观拽龙舟》诗:“拽龙舟,过天池,尾矫矫,角岐岐。” 明 李东阳 《瑞麦颂》:“维田有麦,载被其陇,既坚既实,岐岐总总。”词语解释:岐社 拼音:qí shè
周文王 所立的 周 室神社。《墨子·非攻下》:“赤鸟衔珪,降 周 之 岐 社。”《楚辞·天问》:“ 伯昌 号衰,秉鞭作牧。何令彻彼 岐 社,命有 殷国 ?” 朱熹 集注:“ 岐 社, 太王 所立 岐周 之社也。”词语解释:岐道 拼音:qí dào
岔道。《吕氏春秋·疑似》:“ 墨子 见岐道而哭之。” 汉 王充 《论衡·率性》:“故 杨子 哭岐道, 墨子 哭练丝也。”词语解释:岐出 拼音:qí chū
文字不相同,有歧异。 清 许宗衡 《玉井山馆笔记》:“ 晋文公 渡 河 ,北归行赏……此与《韩非子》所载 晋文公 战事岐出。” 刘光汉 《〈新方言〉后序》:“ 光汉 自幼治小学,窃有志於此,以为《淮南》之言,虽稍岐出,然皆有所承受。”词语解释:岐首 拼音:qí shǒu
两个头。 汉 刘向 《列女传·孙叔敖母》:“ 叔敖 见蛇,两头岐首,杀而埋之。” 宋 王安石 《寄虔州江阴二妹》诗:“又如岐首蛇,南北两欲驰。”词语解释:岐路人 拼音:qí lù rén
宋 代称民间艺人。犹言走江湖者。 宋 王銍 《默记》卷下:“ 晏元献 罢相守 潁州 。一日,有岐路人献杂手艺者,作踏索之伎。”今本岐作“歧”。词语解释:岐旁
岔路,两通的道路词语解释:岐周 拼音:qí zhōu
岐山 下的 周 代旧邑。地在今 陕西省 岐山县 境, 周 建国于此,故称。《孟子·离娄下》:“ 文王 生於 岐周 ,卒於 毕郢 ,西夷之人也。” 赵岐 注:“ 岐周 、 毕郢 ,地名也。 岐山 下 周 之旧邑,近畎夷。”《淮南子·要略》:“ 文王 四世纍善,脩德行义,处 岐周 之间,地方不过百里。”后亦用以指 西周 。词语解释:岐径 拼音:qí jìng
岔路。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西循大道,行又三里,由岐径北趋 木陵村 。”词语解释:岐邑 拼音:qí yì
古邑名。在今 陕西省 岐山县 境。 周 古公亶父 所建。《竹书纪年》卷上:“三年,自 殷 迁于 河 北。命 周公 亶公 ,赐以 岐邑 。”词语解释:岐阳之蒐
指 周成王 在 岐山 南面的一次大规模狩猎活动。《左传·昭公四年》:“ 周武 有 孟津 之盟, 成 有 岐 阳之蒐。” 杜预 注:“ 周成王 归自 奄 ,大蒐于 岐山 之阳。” 杨伯峻 注引《国语·晋语八》:“昔 成王 盟诸侯于 岐 阳。”亦省作“ 岐蒐 ”。 唐 王勃 《九成宫颂词》:“驾掩 岐 蒐,礼高 秦 望。”词语解释:岐跗 拼音:qí fū
古代良医 岐伯 和 俞跗 的并称。亦喻指良医。 明 刘基 《赠陈光伯》诗:“ 岐 跗 不世出,人病莫能治。”词语解释:岐趋 拼音:qí qū
不正确的旨趣。《明史·儒林传序》:“有 明 诸儒,衍 伊 雒 之绪言,探性命之奥旨,錙銖或爽,遂启岐趋,袭谬承譌,指归弥远。” 清 刘大櫆 《赠张清少序》:“根之以六经,参之以诸史百子,以杜其岐趋,以稽其治乱成败兴坏之纪。”词语解释:岐谷 拼音:qí gǔ
单株多穗头的谷物。《明史·列女传一·陈氏》:“葬三年,岐穀、丫瓜产墓上。”词语解释:岐辙 拼音:qí zhé
犹言歪门邪道。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今銓曹牓闕,固仍旧制,然吏辈巧生岐辙,有非牓闕所能防闲者,岂其弊终不可革邪?”词语解释:岐黄家 拼音:qí huáng jiā
中医医生。 清 袁枚 《徐灵胎先生传》:“其用药也,神施鬼设……诸岐黄家目憆心骇。” 清 昭槤 《啸亭续录·蒙古医士》:“故时有秘方能立奏效,非岐黄家所能及者。”词语解释:岐阳之搜 拼音:qí yáng zhī sōu
指 周成王 在 岐山 南面的一次大规模狩猎活动。《左传·昭公四年》:“ 周武 有 孟津 之盟, 成 有 岐 阳之蒐。” 杜预 注:“ 周成王 归自 奄 ,大蒐于 岐山 之阳。” 杨伯峻 注引《国语·晋语八》:“昔 成王 盟诸侯于 岐 阳。”亦省作“ 岐蒐 ”。 唐 王勃 《九成宫颂词》:“驾掩 岐 蒐,礼高 秦 望。”词语解释:岐途 拼音:qí tú
亦作“ 岐涂 ”。 岔路。多喻不正确的道路。 唐 孔颖达 《〈礼记正义〉序》:“上自 游 夏 之初,下终 秦 汉 之际,其间岐涂诡説,虽纷然竞起,而餘风曩烈,亦时或独存。”一本作“ 歧涂 ”。 清 陈恭尹 《早发新塘浦向广州东山舟中作》诗:“伤哉逝川叹,慟矣岐途泣。”词语解释:岐婆 拼音:qí pó
犹番妇。 宋 时以之称女真族妇女。《古今小说·杨思温燕山逢故人》:“小番鬢边挑大蒜,岐婆头上带生葱。”词语解释:岐山操 拼音:qí shān cāo
琴曲名。相传 周公 为 太王 作。一说 周 人为 文王 作。参阅《乐府诗集·琴曲一·岐山操》。词语解释:岐峻 拼音:qí jùn
险峻。《后汉书·西南夷传·莋都》:“携负归仁,触冒险陜。高山岐峻,缘崖磻石。”词语解释:岐岖 拼音:qí qū
崎岖。比喻艰难险阻。《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阴蒙避迴,岐嶇自列。” 李善 注:“岐嶇艰阻,得自申列也。”一本作“ 崎嶇 ”。词语解释:岐念 拼音:qí niàn
杂念。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跳神》:“一家媪媳姊若妹,森森蹜蹜,雁行立,无岐念,无懈骨。”词语解释:岐蒐
见“ 岐阳之蒐 ”。
词语解释:岐阳之蒐
指 周成王 在 岐山 南面的一次大规模狩猎活动。《左传·昭公四年》:“ 周武 有 孟津 之盟, 成 有 岐 阳之蒐。” 杜预 注:“ 周成王 归自 奄 ,大蒐于 岐山 之阳。” 杨伯峻 注引《国语·晋语八》:“昔 成王 盟诸侯于 岐 阳。”亦省作“ 岐蒐 ”。 唐 王勃 《九成宫颂词》:“驾掩 岐 蒐,礼高 秦 望。”词语解释:岐搜 拼音:qí sōu
见“ 岐阳之蒐 ”。
词语解释:岐阳之蒐
指 周成王 在 岐山 南面的一次大规模狩猎活动。《左传·昭公四年》:“ 周武 有 孟津 之盟, 成 有 岐 阳之蒐。” 杜预 注:“ 周成王 归自 奄 ,大蒐于 岐山 之阳。” 杨伯峻 注引《国语·晋语八》:“昔 成王 盟诸侯于 岐 阳。”亦省作“ 岐蒐 ”。 唐 王勃 《九成宫颂词》:“驾掩 岐 蒐,礼高 秦 望。”词语解释:岐木 拼音:qí mù
一本两干的树。 辽 代皇帝举行再生仪时所用。《辽史·礼志六》:“﹝再生仪﹞在再生室东南,倒植三岐木……皇帝入室,释服,跣。以童子从,三过岐木之下。”词语解释:岐涂 拼音:qí tú
见“ 岐途 ”。
词语解释:岐途 拼音:qí tú
亦作“ 岐涂 ”。 岔路。多喻不正确的道路。 唐 孔颖达 《〈礼记正义〉序》:“上自 游 夏 之初,下终 秦 汉 之际,其间岐涂诡説,虽纷然竞起,而餘风曩烈,亦时或独存。”一本作“ 歧涂 ”。 清 陈恭尹 《早发新塘浦向广州东山舟中作》诗:“伤哉逝川叹,慟矣岐途泣。”词语解释:岐出岐入 拼音:qí chū qí rù
谓出入无固定的处所。 清 李楷 《〈嵞山集〉序》:“流寓之所,不足以当故庐。以是知岐出岐入泛泛然而无所归者,皆失其家而家他人之家,不能以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