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云屯 拼音:yún tún
如云之聚集。形容盛多。《后汉书·袁绍刘表传赞》:“鱼丽 汉 轴,云屯 冀 马。”《晋书·慕容暐载记》:“此则鬱概待时之雄,抱志未申之杰,必岳峙 灞 上,云屯 陇 下。” 清 吴伟业 《杂感》诗之三:“ 居庸 千尺 蓟门 低,八部云屯散马蹄。” 陈毅 《赣南游击词》:“拂拂清风催睡意,森森万树若云屯。”词语解释:兵屯 拼音:bīng tún
(1).军队驻守之所。《后汉书·祭肜传》:“﹝ 祭肜 ﹞临终谓其子曰:‘……义不可以无功受赏,死后,若悉簿上所得赐物,身自诣兵屯,效死前行,以副吾心。’”
(2).军队驻守。 宋 范仲淹 《奏陕西河北攻守等策·河北备策》:“二,再议兵屯者,自来 真定府 、 定州 、 高阳关 分为三路,其所辖兵马未甚整齐,乃有一州兵马却属两路之处,又未晓本路将来於何处控扼,合用重兵若干,又甚处只宜固守,合屯兵若干及三路互相应援次第。” 宋 苏辙 《观大阅》诗:“承平郡国减兵屯,唯有留都一万人。 票姚将军 思出塞,从横幕府讳和亲。”词语解释:留屯 拼音:liú tún
驻军屯田。《汉书·赵充国传》:“步兵九校,吏士万人,留屯以为武备,因田致穀,威德并行。”《后汉书·南匈奴传》:“ 冯柱 将虎牙营留屯 五原 。” 宋 崔与之 《水调歌头·题剑阁》词:“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词语解释:营屯 拼音:yíng tún
(1).驻军营寨;驻防军。《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九年》:“於是 纵 诸营屯望风相次奔溃。” 宋 马令 《南唐书·嗣主传》:“妖贼 张遇贤 聚众十餘万陷 虔州 诸县……命 洪州 营屯都虞候 严思礼 、通事舍人 边镐 讨贼。”
(2).指屯田的兵士或农民。 陈衍 《元诗纪事·段明》:“ 大理 乃 唐 交绥之外国, 善阐 实 宋 斧画之餘邦,地莫能酬中国之郡邑,民莫能列中国之营屯。”
(3).屯田。 宋 曾巩 《李义内殿崇班制》:“虞度营屯之事,积纍岁月之勤。”《文献通考·田赋七》:“ 长城 左右营屯,岁收稻粟数十万石。”参见“ 营田 ”。
词语解释:营田 拼音:yíng tián
(1).经营田产;购置田地。《宋书·良吏传·江秉之》:“人有劝其营田者, 秉之 正色曰:‘食禄之家,岂可与农人竞利?’”《梁书·处士传·何胤》:“山侧营田二顷,讲隙从生徒游之。”
(2).即屯田。 汉 以后历代政府利用兵士或召募流民于驻扎地区种田,以供军饷。《南齐书·垣崇祖传》:“卿视吾是守 江 东而已邪?所少者食,卿但努力营田,自然平殄残丑。” 宋 范仲淹 《奏为陕西西路入中粮草及支移二税》:“更选差朝臣四人……专管本路税赋课利及图回营田等事。”《文献通考·田赋七》:“屯田以兵,营田以民,固有异制。 咸平 中, 襄州 营田,既调夫矣,又取邻州之兵,是营田不独以民也。 熙 丰 间,边州营屯,不限兵民,皆取给用,是屯田不独以兵也。”
(3).屯田制之耕作地。《通典·食货二》:“诸营田若五十顷外更有地剩配丁牛者,所收斛斗皆準顷亩。”《新唐书·薛珏传》:“初,州有营田。”词语解释:蜂屯 拼音:fēng tún
犹蜂聚。 元 陈高 《丁酉岁述怀一百韵》:“处处蜂屯盛,时时豕突狂。” 清 曾国藩 《何君殉难碑记》:“ 长淮 以南, 天柱 内外,所在蜂屯。”词语解释:时屯 拼音:shí tún
时世艰难。《宋书·刘穆之传》:“时屯世故,靡岁暂寧。” 唐 韦应物 《伤逝》诗:“提携属时屯,契阔忧患灾。”《新唐书·陆贽传》:“若以时屯,当有变革,不若引咎降名,以祗天戒。”词语解释:分屯 拼音:fēn tún
犹分驻。《汉书·赵充国传》:“愿罢骑兵,留弛刑应募,及 淮阳 、 汝南 步兵与吏士私从者,合凡万二百八十一人……分屯要害处。” 宋 苏轼 《书韩干牧马图》诗:“想见 开元 、 天宝 年,八坊分屯隘 秦川 。”词语解释:世屯 拼音:shì tún
时世艰难。《文选·谢灵运〈述祖德诗〉》:“委讲缀道论,改服康世屯。” 李善 注:“屯,难也。”词语解释:军屯 拼音:jūn tún
(1).指驻屯的军队。《前汉书平话》卷上:“朕思之, 陈豨 造反,多因为寡人与 陈豨 军屯衣甲器物,是他 韩信 执用的物件,以此上仇寡人之寃。” 陈毅 《长相思·冀鲁豫道中》词:“昼趲行,夜趲行,敌伪关防穿插勤。到处有军屯。”
(2).谓利用驻屯军队就地耕种土地。 郑观应 《盛世危言·边防一》:“有所谓军屯者,如 汉武 元鼎 六年,初置 张掖 、 酒泉郡 ,而 上郡 、 朔方 、 西河 、 河西 ,开田官斥塞,责六十万人戍田之是也。”词语解释:移屯 拼音:yí tún
转移驻防。 唐 戴叔伦 《屯田词》诗:“十月移屯来 向城 ,官教去伐 南山 木。”《旧唐书·郭子仪传》:“詔 子仪 以步骑三万自 河中 移屯 涇阳 。”词语解释:旧屯 拼音:jiù tún
昔日困苦的境遇。屯,艰难。 宋 范成大 《丙午新年》诗:“刚长交新泰,阴消脱旧屯。”词语解释:亨屯 拼音:hēng tún
(1).谓解救困厄。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刑法》:“固以圣人受命,拯溺亨屯;归罪於己,推恩於民。”
(2).通达与困厄。 宋 苏舜钦 《送韩三子华还家》诗:“亨屯固常物,达者安可速。” 清 吴殿麟 《答任幼直先生书》:“君子独知命於亨屯未定之先,故可贵也。”词语解释:遘屯 拼音:gòu tún
遇屯卦,屯卦为难,故指遭难。《后汉书·皇后纪序》:“ 齐桓 有如夫人者六人, 晋献 升 戎 女为元妃,终於五子作乱,冢嗣遘屯。” 李贤 注:“遘,遇也。屯,难也。 晋献公 受 驪姬 之譖,杀太子 申生 ,故曰遇屯。” 唐 权德舆 《卦名》诗:“天地今交泰,云雷背遘屯。” 明 宋濂 《凝道记上·采苓符》:“虎豹成羣,生民遘屯,如水之溺,如火之焚。”词语解释:灾屯 拼音:zāi tún
亦作“ 灾迍 ”。 灾难;祸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 晋 氏多难,灾屯流移。”《旧唐书·僖宗纪》:“国步犹艰,羣生寡遂;灾迍荐起,寇孽仍臻。” 宋 苏轼 《谢除龙图阁学士表》之二:“流离若此,穷薄可知……故求闲散,以避灾迍。”《西游记》第十一回:“寒冰狱、脱壳狱、抽肠狱,垢面蓬头,愁眉皱眼,都是大斗小秤欺痴蠢,致使灾屯累自身。”词语解释:艰屯 拼音:jiān tún
艰难。 晋 潘岳 《怀旧赋》:“涂艰屯其难进,日晼晼而将暮。” 唐 陆贽 《奏请许浑瑊李晟等诸军兵马自取机便状》:“时方艰屯,下陵上替。” 清 恽敬 《祭张皋文文》:“春官駮放,归途载阻,共职四门,艰屯可数。”词语解释:邅屯 拼音:zhān tún
见“ 邅迍 ”。
词语解释:邅迍 拼音:zhān zhūn
亦作“ 邅屯 ”。
(1).行走困难。《西游记》第四九回:“ 三藏 道:‘徒弟呀,那层冰厚冻,尚且邅迍,况此黿背,恐不稳便。’”
(2).困顿,不顺利。 唐 裴铏 《传奇·孙恪》:“某一生邅迍,久处冻馁。” 明 冯梦龙 《新灌园·太史收佣》:“帝王孙,遇邅迍,遭危困也。” 清 曹寅 《不寐》诗:“虫畜苟知分,世运寧邅屯。” 清 张衍懿 《雹灾行》:“由来帝心最仁爱,奚使万物遭邅迍。” 清 唐孙华 《闲居写怀》诗之十:“望我仕宦成,扶掖出邅屯。”词语解释:边屯 拼音:biān tún
亦作“邉屯”。
(1).指戍边屯田。《后汉书·杨终传》:“帝从之,听还徙者,悉罢边屯。”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八:“ 吴 以草创之国,信不坚固,边屯守将,皆质其妻子,名曰保质。” 宋 秦观 《边防上》:“边屯吏士攘袂切齿,皆欲犁其庭而扫其閭。” 明 张居正 《答某巡抚》:“辱示大疏,俱於边屯切要,已下所司,次第题覆。”
(2).指戍边屯田的军队。《后汉书·班超传》:“塞外吏士,本非孝子顺孙,皆以罪过徙补边屯。” 宋 朱熹 《送张彦辅赴阙》诗:“朝纲清夷军律举,边屯不惊卧哮虎。” 明 孙传庭 《辞剿饷借充盐本疏》:“臣查兵部原派臣应统兵一万,今臣募练兵数合边屯计之,约一万五千餘。”词语解释:行屯 拼音:xíng tún
巡查驻军。 明 高启 有《次韵陈留公见贻湖上行屯之作》,其首联云:“湖阴巡垒罢,缓服上仙舟。”词语解释:陵屯 拼音:líng tún
丘阜。《列子·天瑞》:“生於陵屯,则为陵舃。” 张湛 注:“陵屯,高洁处也。”词语解释:构屯 拼音:gòu tún
聚合。
搆屯:犹搆难。语本《易·屯》:“屯,刚柔始交而难生。”《旧唐书·玄宗纪上》:“昔因多难,内属搆屯,寳位深坠地之忧,神器有缀旒之惧。”词语解释:耕屯 拼音:gēng tún
指屯田,屯垦。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屯田》:“得田可治者二十二万顷,欲修耕屯之业。” 宋 王应麟 《玉海·食货·屯田》:“ 羊祜 耕屯,得十年之储; 郭元振 开置,有数十年之积。”词语解释:八屯 拼音:bā tún
宫苑四周所设的八卫所。《文选·张衡〈西京赋〉》:“衞尉八屯,警夜巡昼。” 薛综 注:“衞尉帅吏士周宫外,於四方四角立八屯士,士则傅宫外向为庐舍,昼则巡行非常,夜则警备不虞也。” 唐 李益 《汉宫少年行》:“君不见上宫警夜营八屯,鼕鼕街鼓朝朱轩。”词语解释:连屯 拼音:lián tún
(1).村庄相连或相望貌。 清 彭孙贻 《五里二屯》诗:“五里復五里,连屯为谁畊。”
(2).犹连营。 清 黄燮清 《武林纪事》诗:“军门上策惟清野,部曲连屯每乱行。”词语解释:遇屯 拼音:yù tún
遭遇困顿。 清 方苞 《鲍氏姊哀辞》:“ 苞 性劣而遇屯,於父母兄弟尠不遗恨者,而未若姊之深。”词语解释:按屯 拼音:àn tún
驻守。 汉 班固 《东都赋》:“遂集乎中囿,陈师按屯,駢部曲,列校队,勒三军,誓将帅。”词语解释:钝屯 拼音:dùn tún
艰难;不顺利。 宋 范成大 《元日立春感叹有作》诗之二:“岂敢綦安佚,聊希刮钝屯。”词语解释:一屯 拼音:yī tún
(1).古代军队作战时的一个单位。《六韬·均兵》:“险战者,前后相去十步,左右二步,队间二十五步,三十骑为一屯,六十骑为一辈,十骑一吏,纵横相去百步,周环各復故处。”《新唐书·杨行密传》:“ 彦 以骑兵背城战, 行密 卧帐中,令曰:‘贼近,报我!’俄而陷一屯。”
(2).屯田的一个单位。《晋书·食货志》:“今以 鄴 奚官奴婢著 新城 ,代田兵种稻,奴婢各五十人为一屯,屯置司马使,皆如屯田法。”词语解释:凶屯 拼音:xiōng tún
指艰难的处境。 唐 韩愈 《祭郑夫人文》:“年方及纪,荐及凶屯。兄罹谗口,承命远迁。穷荒海隅,夭閼百年。”词语解释:开屯 拼音:kāi tún
谓屯聚人员,开垦荒地。《清史稿·食货志一》:“曩 年羹尧 定议开屯,发北五省徒人能种地往 布隆吉尔 兴垦。”词语解释:沈屯 拼音:shěn tún
沉闷。《庄子·外物》:“心若县於天地之间,慰暋沉屯。” 陈鼓应 注:“按‘屯’‘闷’音近义通。‘沉屯’有沉闷之意。”词语解释:荒屯 拼音:huāng tún
荒乱艰阻。《文选·班固〈东都赋〉》:“绍百王之荒屯,因造化之盪涤。” 吕向 注:“言百王屯难之后,而 光武 继之。” 唐 王勃 《益州夫子庙碑》:“排祸乱而构乾元,扫荒屯而树真宰。” 清 黄宗羲 《子一魏先生墓志铭》:“己丑 忠节 受难,孝子捐生,遗孤满室,追吏踵至。 子一 述荒屯,输写心力。”词语解释:博望烧屯 拼音:bó wàng shāo tún
三国 时, 刘备 依于 刘表 ,在 博望坡 与 夏侯惇 对敌,暗设伏兵,自烧屯伪遁, 夏侯惇 追来中计,损兵十万,被称为 诸葛亮 初出茅庐第一功。事见《三国志·蜀志·先主刘备纪》。后演为 诸葛亮 火攻 夏侯惇 ,如 元 杂剧《诸葛亮博望烧屯》、《三国演义》第三九回所写。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更将那天宫般盖造焚烧尽,则没那 诸葛孔明 ,便待要 博望 烧屯。”词语解释:贱屯 拼音:jiàn tún
亦作“ 贱迍 ”。 谓地位微贱,命运艰难。 唐 白居易 《哭刘敦质》诗:“愚者多贵寿,贤者独贱迍。” 元 刘因 《答乐天问》诗之一:“愚者或贵寿,贤者或贱屯。”词语解释:别屯 拼音:bié tún
谓军队原驻地以外设立的营盘。《后汉书·郭躬传》:“ 彭 在别屯而輒以法斩人, 固 奏 彭 专擅,请诛之。”《资治通鉴·汉献帝兴平元年》:“ 吕布 有别屯在 濮阳 西, 曹操 夜袭破之。”词语解释:野屯 拼音:yě tún
在野外驻扎。 宋 张耒 《大礼庆成赋》:“列次之士,野屯之师。”词语解释:阿屯 拼音:ā tún
[英atom]“原子”的旧译。 梁启超 《十种德性相反相成议·独立与合群》:“譬之物质然,合无数阿屯而成一体,合羣之义也。” 章炳麟 《四惑论》:“乃若《胜论》之言阿耨, 伊壁鉤卢 之言阿屯, 黎布尼 之言毛奈陀,汉语译之,皆云原子。”词语解释:退屯 拼音:tuì tún
犹退守。《宋书·索虏传》:“虏退屯 土楼 ,又退还 滑臺 。”《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下》:“ 北汉 军退屯 阳城 。” 明 于慎行 《穀山笔麈·夷考》:“ 回鶻 兵至 横水 ,退屯 释迦泊 。”词语解释:贺屯 拼音:hè tún
复姓。 北周 侯植 以战功被赐姓 贺屯 。见《周书·侯植传》。词语解释:馄屯 拼音:hún tún
亦作“餫屯”。 馄饨。 清 曹寅 《题画·菱》诗:“舟烟一点餫屯熟,不让诸傖食饼牙。”此喻指菱。词语解释:联屯 拼音:lián tún
联合屯兵。《新唐书·李晟传》:“ 晟 与 李建微 、 阳惠文 皆联屯。”词语解释:乡屯 拼音:xiāng tún
(1).指乡兵驻扎之处。 明 周岐 《官兵行》:“行至村前计復生,竟指乡屯为贼营。”
(2).乡团,乡兵。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海疆殉难记上》:“公首收溃卒,次练乡屯。”词语解释:蜂拥蚁屯 拼音:fēng yōng yǐ tún
同“ 蜂屯蚁聚 ”。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帆檣啣接,倏然蜂拥蚁屯者数千人。”词语解释:蛾附蜂屯 拼音:yǐ fù fēng tún
像蚂蚁和蜜蜂一样聚集。形容纷纭杂乱。 严复 《原强》:“一旦有急,则蛾附蠭屯,授之以扞格不操之利器,曳兵而走,转以奉敌。”词语解释:蚁聚蜂屯 拼音:yǐ jù fēng tún
同“ 蚁萃螽集 ”。 清 吴伟业 《雁门尚书行》:“蚁聚蜂屯已入城,持矛瞋目呼狂贼。” 清 戴钧衡 《重刻〈方望溪先生全集〉序》:“夫自 东汉 以迄于 明 ,其间学士词人,蚁聚蜂屯,不可计数。”词语解释:蚁附蜂屯 拼音:yǐ fù fēng tún
同“ 蚁萃螽集 ”。 严复 《原强》:“一旦有急,则蚁附蜂屯,授之以扞格不操之利器,曳兵而走,转以奉敌。”词语解释:遭屯 拼音:zāo tún
见“ 遭迍 ”。
词语解释:遭迍 拼音:zāo zhūn
亦作“ 遭屯 ”。 遭受困顿。《敦煌变文集·捉季布传文》:“诛斩 解 ( 朱解 )身甘受死,一门骨肉尽遭迍。” 宋 晓莹 《罗湖野录》卷三:“无端被譖枉遭迍,半载有餘作俗人。” 明 王錂 《春芜记·忤奸》:“我又不曾咸腓胡行,为甚的灭趾遭屯。”《封神演义》第四七回:“堪怜那一位穿红的道人遭迍,吾心不忍。”词语解释:驻屯 拼音:zhù tún
驻扎。 刘绍棠 《渔火》第二章:“ 阮碧村 喟然一声长叹,说:‘ 北平 军分会委员长 何应钦 ,和 日本 华北 驻屯军司令官 梅津美治郎 秘密签订了《何梅协定》,把 冀东 二十二县划为非武装中立区。’”词语解释:进屯 拼音:jìn tún
进驻。《晋书·庾翼传》:“ 路永 进屯 合肥 。”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壬申,进屯 冯翊郡 ,过旧宅饗告五庙,礼也。”《东周列国志》第三八回:“ 晋 兵遂进屯 阳樊 ,守臣 苍葛 出郊外劳军。”词语解释:险屯 拼音:xiǎn tún
见“ 险迍 ”。
词语解释:险迍 拼音:xiǎn zhūn
(1).艰难。《北史·列女传·封卓妻刘氏》:“时遇险迍,横罹尘网。”一本作“ 险屯 ”。
(2).谓遭逢艰难者。 明 沉榜 《宛署杂记·御制》:“驱蝗灭火扶险迍,歷数百祀灵益振。”词语解释:雾屯 拼音:wù tún
密集。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 金陵 龙蟠虎踞之区,雄狮雾屯,芻粮山积,士女登陴,咸誓死守。”词语解释:髡屯 拼音:kūn tún
丑牛貌。词语解释:引屯 拼音:yǐn tún
引兵驻扎。《后汉书·张奂传》:“时 休屠各 及 朔方 乌桓 并同反叛,烧度辽将军门,引屯 赤阬 ,烟火相望。”词语解释:黹屯 拼音:zhǐ tún
绣有花纹的衣边。《颂鼎》:“易女玄衣黹屯。”词语解释:庄屯 拼音:zhuāng tún
清 初,政府圈拨土地给各旗官兵而形成的村庄。又称屯庄。《清史稿·食货志一》:“ 顺治 元年,定近京荒地及前 明 庄田无主者,拨给东来官兵……四年,圈 顺 直 各州县地百万九千餘晌,给 满洲 为庄屯。”词语解释:案屯 拼音:àn tún
驻扎。 汉 班固 《东都赋》:“遂集乎中囿,陈师案屯。駢部曲,列校队,勒三军,誓将帅。”案,一本作“ 按 ”。词语解释:民屯 拼音:mín tún
古代屯田的一种组织形式。由政府招募无地农民集体耕种官田或垦荒,按规定纳粮。 汉 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税粮和军队给养,均采取过此项措施。《元史·兵志三》:“ 世祖 至元 十二年,立 曲靖路 民屯,拘刷所辖州郡诸色漏籍人户七百四十户立屯。” 郑观应 《盛世危言·防边上》:“有所谓民屯者,如 唐 初行民屯,及 天寳 间,天下屯田收一百九十餘万斛是也。”参见“ 屯2田 ”。词语解释:屯屯 拼音:tún tún
(1).丰盛;满盈。 马王堆 汉 墓帛书《称》:“山有木,其实屯屯。” 汉 桓宽 《盐铁论·国疾》:“ 文 景 之际,建元之始,民朴而归本,吏亷而自重,殷殷屯屯,人衍而家富。”
(2).忠谨诚恳貌。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相生》:“﹝ 孔子 ﹞为 鲁 司寇,断狱屯屯,与众共之,不敢自专。”
(3).行进困难貌。 唐 柳宗元 《天对》:“曶黑晣眇,往来屯屯,厖昧革化,唯元气存,而何为焉!”
聚集。 唐 柳宗元 《答周君巢书》:“昧昧而趍,屯屯而居。”词语解释:殷殷屯屯 拼音:yīn yīn tún tún
繁盛貌。 汉 桓宽 《盐铁论·国疾》:“ 文 景 之际, 建元 之始,民朴而归本,吏廉而自重,殷殷屯屯,人衍而家富。”词语解释:浑屯 拼音:hún tún
同“ 浑沌 ”。 俞锷 《岛南杂诗》之六:“是醒是醉是浑屯,可是 讙头 不死民。”词语解释:宫屯 拼音:gōng tún
谓在皇宫附近驻扎。 宋 曾巩 《殿前都指挥使制》:“朕择材勇之士备宫屯之兵,以宿卫京师,填附方夏。”词语解释:愚屯 拼音:yú tún
愚蠢鄙吝。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将事权言议,悉归奔走干进之徒,或至愚屯之富人,否亦善垄断之市侩……斯不惮竭蹶以求之耳。”词语解释:厄屯 拼音:è tún
困苦艰难。参见“ 戹屯歌 ”。
词语解释:厄屯歌 拼音:è tún gē
东汉 赵岐 数贬议 唐玹 , 玹 为京兆尹, 岐 惧祸及,逃难四方,作《戹屯歌》以述备尝艰难困苦之况。《后汉书·赵岐传》:“ 岐 遂逃难四方, 江 、 淮 、海、 岱 ,靡所不歷。自匿姓名,卖饼 北海 市中。时 安丘 孙嵩 年二十餘,游市见 岐 ,察非常人,停车呼与共载……藏 岐 复壁中数年, 岐 作《戹屯歌》二十三章。”词语解释:普屯 拼音:pǔ tún
复姓。 北周 辛威 以累有成功,赐姓 普屯 氏。见《北史》本传。词语解释:哈屯 拼音:hā tún
见“ 哈敦 ”。
词语解释:哈敦 拼音:hā dūn
亦作“ 哈屯 ”。 蒙古语。娘子;王妃。 元 无名氏 《岳飞精忠》头折:“皮紁里盛酥酪,帐房里藏着俊哈敦。喫的醉了胡厮闹,大家睡到天色明。”《剪灯馀话·至正妓人行》:“官里遥冲朔漠尘,哈敦暗哭穹庐月。” 周楞伽 校注:“哈敦,蒙古语:娘子。这里似指 元 宫后妃。” 清 龚自珍 《拟进上蒙古图志表文》:“硕矣天姬,为之哈屯。礼官择言,匪古和婚。” 清 龚自珍 《蒙古册降表序》:“曰哈屯者视福晋,曰格格者视郡主也。”福晋,满人指亲王、郡王、世子的正妻。词语解释:商屯 拼音:shāng tún
又称盐屯。屯田的一种。 明 盐商为便于边境纳粮换取盐引而进行的屯垦。 明 洪武 三年(公元1370年)为筹措西北边防军粮饷,令盐商向边地纳粮后发给盐引,凭引支盐运销。盐商图交粮便利,招募农民在边境开荒,就地取粮。 弘治 五年(公元1492年),改为盐商径向盐运使司纳银领引,不再纳粮,商屯渐废。参阅《明史·食货志四》。词语解释:紧屯屯 拼音:jǐn tún tún
方言。形容非常紧密。 叶圣陶 《逃难》:“铁门关得紧屯屯,门前男男女女拥仔七八百,‘三道头’打也打弗开!”词语解释:积屯 拼音:jī tún
聚集;储存。如:积屯食粮。词语解释:困屯 拼音:kùn tún
苦难。 晋 束晳 《贫家赋》:“奈遭家之轗軻,婴六极之困屯。”词语解释:剧屯 拼音:jù tún
谓重兵驻守的军事要地。《新唐书·傅良弼传》:“初, 瀛 之 博野 、 乐寿 ,介 范阳 、 成德 间,每兵交,先薄二城,故常为剧屯。”词语解释:疑屯 拼音:yí tún
为迷惑敌人而虚设的营垒。《新唐书·杨恭仁传》:“ 突厥 頡利 率众数万猎其境。 恭仁 应机设拒,张疑屯虚帜示之。 頡利 惧而走。”词语解释:温屯 拼音:wēn tún
谓热屯聚不散,使人迷惘不爽。 唐 柳宗元 《愚溪对》:“予闻 闽 有水,生毒雾厉气,中之者温屯呕泄。” 章士钊 指要:“屯,聚也。温屯与温暾,皆叠韵字,由字义言之,不冷不热曰温暾,热屯聚而不散曰温屯,二者固非无别;而在口语,则发音全同,可使闻者难於区分。又此二字, 唐 人最为习用,《致虚杂俎》:‘今人以人性不爽利者曰温暾。’ 子厚 使此二字时,可能意味人为毒雾所中,致形迷罔,因而二者从有别而流为无别。”词语解释:奥屯 拼音:ào tún
女真 人姓氏。 金 有 奥屯襄 。见《金史》本传。词语解释:奤夿屯 拼音:hǎ bā tún
地名,在北京市词语解释:矿屯 拼音:kuàng tún
用驻军开采矿产以节省国家开支的一种措施。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矿政》:“而论採取之道,则官商分办之外,惟矿屯一法最善。”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矿政》:“如或仅抵十之五六,亦可省营餉之半也。若矿屯渐多,即所节甚鉅。”词语解释:盐屯 拼音:yán tún
古代军民制盐的场所。《新唐书·食货志四》:“ 幽州 、 大同 横野军 有盐屯,每屯有丁,有兵,岁得盐二千八百斛,下者千五百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