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陌入声 驿[xī][jī,积聚][jí][yì,变易][gē gé][pò tuò][详注1][详注2][详注3][zhī][jí][动词][sè mí sù][shì zhē][划破][yì][yā,笑声][详注4][xī][hé][tī zhì][zǎ zé zhā zhà][è][gé][hé,同核][yì shì][jí][zhà][yì][è,音厄。本作呃。鸡声。][cè][zhái][shuò][jí][详注5][详注6][hè xià][详注7]鰿


注1:索 《广韵》山戟切《集韵》色窄切,求也。《礼·曲礼》大夫以索牛。《注》索,求得而用之。
注2:摘 《唐韵》竹厄切《集韵》《韵会》陟革切,音谪。手取也。《唐书·建宁王倓传》天后次子贤作歌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云可,四摘抱蔓归。或作擿。
注3:射 yì,音睪。《诗·大雅》无射亦保。《周颂》无射于人斯。《注》射,厌也。又无射,九月律名。《前汉·律历志》无射,言阳气上升,阴气收藏,终而复始,无厌已也。
注4:刺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七迹切,音碛。穿也,伤也。《增韵》刃之也。《孟子》刺人而杀之。又针黹也。《史记·货殖传》刺绣文,不如倚市门。又侦伺也。《前汉·燕王旦传》燕王旦遣幸臣之长安问礼仪,阴刺候朝廷事。又《韵会》黥也。又撑也。《史记·陈平世家》平乃刺船而去。《韩愈诗》峻濑乍可刺。又刺刺,多言貌。《管子·心术篇》焉能去刺刺为咢咢乎。《韩愈·送殷员外序》丁宁顾婢子,语刺刺不能休。
注5:柞 《集韻》《韻會》側格切,音窄。除草曰芟,除木曰柞。《詩·周頌》載芟載柞。又《周禮·夏官》柞氏掌攻草木。 又窄陿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轂小而長則柞。《类篇》助伯切,音斮。捕兽槛中机曰柞鄂。《中庸·孔疏》擭谓柞㮙也。
注6:莫 《韵会》莫白切,音陌。静也。《诗·小雅》君妇莫莫。《注》言清静而敬至也。《左传·昭二十八年》德正应和曰莫。
注7:霸 音拍。古与魄同。《说文》月始生霸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从月䨣声。《增韵》月体黑者谓之霸。《玉篇》今作魄。《书·武成·旁死魄释文》魄,普白反。《说文》作霸,匹革反。《前汉·律历志》四月已丑朔死霸。死霸,朔也。生霸,望也。是月甲辰望,乙巳旁之,故武成篇曰:惟四月既旁生霸。
末字词组
蜡屐游屐野屐木屐阮屐阮家屐高齿屐认屐
山屐谢屐灵运屐游山屐裙屐谢安屐连齿木屐一屐
登山屐步屐飞屐东山屐皮屐縠屐携屐丁屐
蹑屐谢公屐高屐雨屐山林屐车屐沙棠屐猩猩屐
折屐驻屐履屐桑屐连屐云烟屐笋屐 

词语解释:蜡屐  拼音:là jī
(1).以蜡涂木屐。语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或有诣 阮 ( 阮孚 ),见自吹火蜡屐,因叹曰:‘未知一生当著几量屐!’神色闲畅。”后因以“蜡屐”指悠闲、无所作为的生活。 宋 辛弃疾 《玉蝴蝶·叔高书来戒酒》词:“生涯蜡屐,功名破甑,交友摶沙。” 康有为 《苏村卧病写怀》诗:“拟经制礼吾何敢,蜡屐持筹事未分。”
(2).涂蜡的木屐。 唐 刘禹锡 《送裴处士应制举》诗:“登山雨中试蜡屐,入洞夏里披貂裘。” 宋 苏舜钦 《关都官孤山四照阁》诗:“他年君挂朱轓后,蜡屐邛枝伴此行。” 清 钮琇 《觚賸·石言》:“蓬门昼掩,蜡屐生尘,有客过访,寂若无人。” 郁达夫 《辞蓝亭留谢》诗:“杨柳旗亭劳蜡屐,青山红豆羡闲身。”
词语解释:山屐  拼音:shān jī
登山用的木屐。语出《南史·谢灵运传》:“﹝ 谢灵运 ﹞登躡常著木屐,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则去其后齿。” 唐 刘长卿 《送严维赴河南》诗:“山屐留何处,江帆去独翻。”
词语解释:登山屐  拼音:dēng shān jī
南朝 宋 诗人 谢灵运 游山时常穿的一种有齿的木屐。《南史·谢灵运传》:“寻山陟岭,必造幽峻……登躡常着木屐,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后常用作登山探幽的典故。 唐 朱放 《经故贺宾客镜湖道士观》诗:“雪里登山屐,林间漉酒巾。” 宋 苏辙 《次题方子明道人东窗韵》:“齿折登山屐,尘生貰酒缾。” 清 顾炎武 《子德李子闻余在难特走燕中告急于其行也作诗赠之》:“每并登山屐,常随泛月觥。”参见“ 谢公屐 ”。
词语解释:谢公屐  拼音:xiè gōng jī
一种前后齿可装卸的木屐。原为 南朝 宋 诗人 谢灵运 游山时所穿,故称。事见《宋书·谢灵运传》:“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巖嶂十重,莫不备尽。登躡常著木履,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南史·谢灵运传》引此作“木屐”。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脚著 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 元 范梈 《送张炼师归武当山》诗:“始来 武当 时,祗着 谢公 屐。”亦省称“ 谢屐 ”。 唐 李敬方 《题黄山汤院》诗:“ 谢 屐缘危磴,戎装逗远村。” 明 高启 《云山楼阁图为朱守愚赋》:“为问仙家在何处,欲穿 谢 屐一登临。”
词语解释:蹑屐  拼音:niè jī
拖着木屐;穿着木屐。《百喻经·毗舍闍鬼喻》:“此人即抱篋捉杖躡屐而飞。”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五:“ 端端 得此诗,忧心如病,使院饮回,遥见女子躡屐而行,於道傍再拜,战惕曰:‘ 端端 祗候 三郎 六郎 ,伏望哀之。’” 清 唐孙华 《寿周砾圃七十》诗:“山间躡屐却篮舆,花下衔盃倾酒瓮。”
词语解释:折屐  拼音:shé jī
《晋书·谢安传》:“ 玄 等既破 坚 ,有驛书至, 安 方对客围棊,看书既竟,便摄放牀上,了无喜色,棊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后以“折屐”形容狂喜。 宋 苏轼 《与叶淳老侯敦夫张秉道同相视新河秉道有诗次韵》之一:“怜君嗜好更迂阔,得我新诗喜折屐。” 明 张居正 《答两广殷石汀书》:“ 粤中 缙绅亦自谓有知以来用兵制胜未有如今日之盛者,喜而为之折屐。” 清 魏源 《啑古吟八首与陈太初修撰为连日谈史而作》之六:“折屐独何人,赌棋能杀贼!”
词语解释:游屐  拼音:yóu jī
出游时穿的木屐。亦代指游踪。 宋 王安石 《韩持国从富并州辟》诗:“何时归相过,游屐尚可蜡。” 元 赵孟頫 《投赠刑部尚书不忽木公》诗:“山好双游屐,溪清一钓船。” 清 钱学纶 《语新》卷下:“昔年游屐屡临,有懒残眇一目僧人,出袍衲相示。”
典出《宋书·谢灵运传》:“﹝ 谢灵运 ﹞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巖嶂千重,莫不备尽。登躡常著木屐,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后以“游屐”指游玩山水。 宋 方岳 《不寐》诗:“草合妨游屐,沙崩压钓舟。” 清 龚炜 《巢林笔谈·舅氏春游诗》:“舅氏素简出,得追陪游屐,尤可喜。”
词语解释:谢屐  拼音:xiè jī
见“ 谢公屐 ”。
词语解释:谢公屐  拼音:xiè gōng jī
一种前后齿可装卸的木屐。原为 南朝 宋 诗人 谢灵运 游山时所穿,故称。事见《宋书·谢灵运传》:“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巖嶂十重,莫不备尽。登躡常著木履,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南史·谢灵运传》引此作“木屐”。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脚著 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 元 范梈 《送张炼师归武当山》诗:“始来 武当 时,祗着 谢公 屐。”亦省称“ 谢屐 ”。 唐 李敬方 《题黄山汤院》诗:“ 谢 屐缘危磴,戎装逗远村。” 明 高启 《云山楼阁图为朱守愚赋》:“为问仙家在何处,欲穿 谢 屐一登临。”
词语解释:步屐  拼音:bù jī
(1).脚步。 唐 皇甫冉 《宿淮阴南楼酬常伯能》诗:“独立宵分远来客,烦君步屐忽相求。”
(2).闲行;散步。 宋 周邦彦 《红林檎近》词:“步屐晴正好,宴席晚方欢。”
词语解释:谢公屐  拼音:xiè gōng jī
一种前后齿可装卸的木屐。原为 南朝 宋 诗人 谢灵运 游山时所穿,故称。事见《宋书·谢灵运传》:“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巖嶂十重,莫不备尽。登躡常著木履,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南史·谢灵运传》引此作“木屐”。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脚著 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 元 范梈 《送张炼师归武当山》诗:“始来 武当 时,祗着 谢公 屐。”亦省称“ 谢屐 ”。 唐 李敬方 《题黄山汤院》诗:“ 谢 屐缘危磴,戎装逗远村。” 明 高启 《云山楼阁图为朱守愚赋》:“为问仙家在何处,欲穿 谢 屐一登临。”
词语解释:驻屐  拼音:zhù jī
停步;歇脚。 唐 杜甫 《秋野》诗之三:“稀疎小红翠,驻屐近微香。” 宋 刘子翚 《晚饮》诗:“招提聊驻屐,却去白云堆。” 明 李东阳 《送成宪教谕》诗:“驻屐登 昆山 ,移舟泛 秀水 。”
词语解释:野屐  拼音:yě jī
古人出游所穿的木底鞋。 唐 郑谷 《为户部李郎中与令季端公寓止渠州江寺偶作寄献》诗:“轻舟共泛花边水,野屐同登竹外山。”
词语解释:灵运屐  拼音:líng yùn jī
《宋书·谢灵运传》:“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巖嶂千重,莫不备尽。登躡常著木履,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因称这种特制的木屐为“灵运屐”。 元 傅若金 《寄题番阳周子震金潭山居》诗:“遂求灵运屐,一往眺林坰。” 元 宋旡 《送金华黄晋卿之诸暨州判官》诗:“晚陪灵运屐,早访 董生 帷。”
词语解释:飞屐  拼音:fēi jī
犹飞步。疾走。 宋 孙觌 《栖霞观观在麻岭之下》诗:“云表朝飞屐,松残晚驻鞍。” 宋 陆游 《化成院》诗:“飞屐到上方,渐觉所见宽。”
词语解释:高屐  拼音:gāo jī
高底木屐。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简傲》:“ 王子敬 兄弟见 郗公 ,躡履问讯,甚脩外生礼。及 嘉宾 死,皆箸高屐,仪容轻慢。命坐,皆云‘有事,不暇坐’。”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 翟耆年 ﹞往见 许顗 彦周 。 彦周 髽髻,着犊鼻褌,躡高屐出迎。”
词语解释:履屐  拼音:lǚ jī
(1).鞋。 明 方孝孺 《见山堂记》:“敝履屐、劳躯体而不知厌,则其所得者狭矣。”
(2).借指脚。 元 黄溍 《石台分韵得下字》诗:“白云与翠雾,夐在履屐下。”
(3).见“ 履屐间 ”。
词语解释:履屐间  拼音:lǚ jī jiān
比喻小事。《晋书·谢玄传》:“吾尝与 玄 共在 桓公 府,见其使才,虽履屐间,亦得其任。”亦省作“ 履屐 ”。 清 吴敬梓 《移家赋》:“观使才於履屐,作表帅於人伦。”
词语解释:木屐  拼音:mù jī
木底鞋。或有齿,或无齿。《后汉书·五行志一》:“ 延熹 中,京都长者,皆著木屐。”《晋书·宣帝纪》:“ 关中 多蒺藜,帝使军士二千人,著软材平底木屐前行。” 前蜀 贯休 《思匡山贾匡》诗:“石膏黏木屐,崖粟落冰池。” 元 宋无 《咏石得天字》:“磴危欺木屐,磯滑怯苔氊。”《红楼梦》第四五回:“ 黛玉 道:‘跌了灯值钱呢,是跌了人值钱?你又穿不惯木屐子。’”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八:“甲板上独坐,无头绪的想起昨天车站上的繁杂的木屐声。”
词语解释:游山屐  拼音:yóu shān jī
即谢公屐。 南朝 宋 诗人 谢灵运 喜游山陟岭,特制游山屐,上山可去其前齿,下山则去其后齿。见《宋书·谢灵运传》。 宋 刘克庄 《水龙吟》词:“挟书种树,举障尘扇,著游山屐。” 清 李调元 《再游嘉定凌云寺》诗:“老来久弃游山屐,又上凌云陟九巔。”
词语解释:东山屐  拼音:dōng shān jī
晋 谢安 在 金陵 城东筑别墅,常着屐来此游憩。 谢玄 等破 苻坚 ,有驿书至, 安 方对客围棋,阅书既竟,了无喜色,棋如故。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事见《晋书·谢安传》。后因以“东山屐”为典。 明 何景明 《将游东园以风雨遂止》诗之一:“雨阻 东山 屐,天留 北海 杯。”
词语解释:雨屐  拼音:yǔ jī
雨天所著的木屐。 唐 郑谷 《闻进士许彬罢举归睦州怅然怀寄》诗:“烟舟撑晚浦,雨屐翦春蔬。” 宋 王禹偁 《赠浚仪朱学士》诗:“雨屐送僧莎逕滑,夜碁留客竹斋寒。” 宋 方岳 《酹江月·送吴丞入幕》词:“茶灶笔牀将雨屐,吟到梅花消息。”
词语解释:桑屐  拼音:sāng jī
桑木做的木屐。《南齐书·祥瑞志》:“﹝ 世祖 ﹞及在 襄阳 ,梦著桑屐行度 太极殿 阶。” 唐 卢纶 《郊居对雨寄赵涓给事包佶郎中》诗:“桑屐时登望,荷衣自卷舒。” 唐 姚合 《溪路》诗:“日日多往来,藜杖与桑屐。”
词语解释:阮屐  拼音:ruǎn jī
见“ 阮家屐 ”。
词语解释:阮家屐  拼音:ruǎn jiā jī
晋 阮孚 ,性好屐,尝自蜡屐,并慨叹说:“未知一生当著几量屐!”见《晋书·阮孚传》。后以“阮家屐”泛指木屐。 唐 王维 《谒璿上人》诗:“牀下 阮 家屐,窗前 筇 竹杖。”亦省称“ 阮屐 ”。 元 王恽 《游万箇山》诗:“寻源入云萝,不惜 阮 屐败。”
词语解释:裙屐  拼音:qún jī
亦作“裠屐”。
(1).裙,下裳;屐,木底鞋。原指 六朝 贵游子弟的衣着。后泛指富家子弟的时髦装束。 清 唐孙华 《送同年范国雯出守延平》诗:“让齿肩随赖有君,少俊风流羡裠屐。”
(2).借指衣着时髦的富家子弟。 清 赵翼 《陪松崖漕使宴集九峰园并为湖舫之游作歌》:“綺寮砥室交掩映,最玲瓏处集裙屐。” 林纾 《西湖诗序》:“余观其富丽柔媚,若甚宜於裙屐罗綺之游观。”参见“ 裙屐少年 ”。
词语解释:裙屐少年  拼音:qún jī shào nián
(1).原指 六朝 贵游子弟。束裙着屐是当时盛行的装束。《北史·邢峦传》:“ 萧深藻 是裙屐少年,未洽政务。”
(2).泛指大家子弟。 清 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裙屐少年,油头半臂,至日亭午,则提篮挈榼,高声唱卖逼汗草、茉莉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锦瑟》:“ 沂 人 王生 ,少孤,自为族。家清贫,然风标修洁,洒然裙屐少年也。” 清 俞蛟 《潮嘉风月记·丽景》:“紈袴子弟,裠屐少年,争备金繒,择佳丽者以次给之。”
词语解释:皮屐  拼音:pí jī
一种皮饰的木头鞋。 清 戴名世 《日本风土记》:“男妇皆跣足,仅曳一皮屐而已。”
词语解释:山林屐  拼音:shān lín jī
指登山穿的木屐。 宋 王安石 《用前韵戏赠叶致远直讲》:“携持山林屐,刺擿沟港艓。”参见“ 谢公屐 ”。
词语解释:谢公屐  拼音:xiè gōng jī
一种前后齿可装卸的木屐。原为 南朝 宋 诗人 谢灵运 游山时所穿,故称。事见《宋书·谢灵运传》:“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巖嶂十重,莫不备尽。登躡常著木履,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南史·谢灵运传》引此作“木屐”。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脚著 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 元 范梈 《送张炼师归武当山》诗:“始来 武当 时,祗着 谢公 屐。”亦省称“ 谢屐 ”。 唐 李敬方 《题黄山汤院》诗:“ 谢 屐缘危磴,戎装逗远村。” 明 高启 《云山楼阁图为朱守愚赋》:“为问仙家在何处,欲穿 谢 屐一登临。”
词语解释:连屐  拼音:lián jī
犹同行。 清 彭孙贻 《过澉川怀古友仲木》诗:“昔时携胜友,连屐共登山。” 清 彭孙贻 《看菊无为叔池馆同商隐东观少咸》诗:“连屐秋吟过草堂,寒花低缀隔林香。”
词语解释:阮家屐  拼音:ruǎn jiā jī
晋 阮孚 ,性好屐,尝自蜡屐,并慨叹说:“未知一生当著几量屐!”见《晋书·阮孚传》。后以“阮家屐”泛指木屐。 唐 王维 《谒璿上人》诗:“牀下 阮 家屐,窗前 筇 竹杖。”亦省称“ 阮屐 ”。 元 王恽 《游万箇山》诗:“寻源入云萝,不惜 阮 屐败。”
词语解释:谢安屐  拼音:xiè ān jī
谢安 所着木屐。语本《晋书·谢安传》:“ 玄 等既破 坚 ,有驛书至, 安 方对客围棊,看书既竟,便摄放牀上,了无喜色,棊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后亦借指木屐。 唐 李白 《登梅岗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诗:“ 吴 风 谢安 屐,白足傲履韈。”
词语解释:縠屐  拼音:hú jī
犹丝履。
词语解释:车屐  拼音:chē jī
即伏兔。古代车上部件。《左传·僖公十五年》“车説其輹” 孔颖达 疏引《子夏易传》:“輹,车下伏兔也,今人谓之车屐,形如伏兔,以绳缚于轴,因名缚也。”参见“ 伏兔 ”。
词语解释:伏兔  拼音:fú tù
(1).亦作“ 伏菟 ”。隐伏或蹲伏着的兔子。《文选·邹阳〈上书吴王〉》:“今 胡 数涉北河之外,上覆飞鸟,下不见伏兔。” 李善 注引 苏林 曰:“言 胡 上射飞鸟,下尽地之伏兔。”《汉书·邹阳传》作“伏菟”。 唐 沉佺期 《七夕曝衣篇》:“双花伏兔画屏风,四子盘龙擎斗帐。”
(2).古代车上的部件,勾连车箱底板和车轴,以其形如蹲伏之兔,故名。《周礼·考工记·辀人》:“良輈环灂,自伏兔不至轨七寸。” 贾公彦 疏:“伏兔衔车轴,在舆下,短不至轨。”
(3).指织机上的部件。 南朝 梁 刘孝威 《鄀县遇见人织率尔寄妇诗》:“机顶挂流苏,机旁垂结珠。青丝引伏兔,黄金绕鹿卢。”
(4).经穴名。别名外勾。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大腿前外侧,髌底外侧端上六寸处。《灵枢经·经脉》:“胃足阳明之脉……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髕中。”《针灸甲乙经》卷三:“伏兔在膝上六寸,起肉间,足阳明脉气所发。”
(5).亦作“ 伏菟 ”。草药飞廉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飞廉》﹝释名﹞。
词语解释:云烟屐  拼音:yún yān jī
登山屐。 宋 辛弃疾 《满江红·送徐抚干衡仲之官三山时马叔会侍郎帅闽》词:“诗酒社,江山笔。松菊径,云烟屐。怕一觴一咏,风流絃絶。”
词语解释:高齿屐  拼音:gāo chǐ jī
高齿木屐。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梁 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无不燻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簷车,跟高齿屐,坐棊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於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 卢文弨 注:“自 晋 以来,士大夫多喜著屐,虽无雨亦著之。下有齿。 谢安 因喜,过户限,不觉屐折齿,是在家亦著也。旧齿露卯,则当如今之钉鞋,方可露卯。 晋 泰元 中不復彻。今之屐下有两方木,则亦不能彻也。”
词语解释:连齿木屐  拼音:lián chǐ mù jī
一种鞋底多齿的木拖鞋。《南史·宋纪上·武帝》:“性尤简易,尝著连齿木屐,好出 神武门 内左右逍遥,从者不过十餘人。”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连齿木屐》:“﹝连齿木屐﹞盖即今之拖屐也。”
词语解释:携屐  拼音:xié jī
携带登山屐。表示即将登山。 清 唐孙华 《赠借山大师》诗:“名山有约时携屐,野客来寻嬾过桥。”
词语解释:沙棠屐  拼音:shā táng jī
一种木屐。以沙棠木做底。底下一般有齿,便于践泥、踏雪及登山。《红楼梦》第四九回:“﹝ 宝玉 ﹞披了玉针蓑,戴上金藤笠,登上沙棠屐,忙忙的往 芦雪庵 来。”
词语解释:笋屐  拼音:sǔn jī
用笋壳编结为面的木屐。 清 陈维崧 《看山如读画读画似看山》词之二:“回想老子篮舆,好天笋屐,曾到层山路。”
词语解释:认屐  拼音:rèn jī
辨认鞋子。典出《宋书·隐逸传·刘凝之》:“有人尝认其所著屐。笑曰:‘僕著之已败,令家中覔新者备君也。’此人后田中得所失屐,送还之,不肯復取。”《南史·隐逸传下·沉麟士》:“尝行路,隣人认其所著屐。 麟士 曰:‘是卿屐邪?’即跣而反。隣人得屐,送前者还之, 麟士 曰:‘非卿屐邪?’笑而受之。” 清 黄景仁 《一笑》诗:“认屐将毋错,悬蛇恐未真。”
词语解释:一屐  拼音:yī jī
一只鞋子。传说 菩提达磨 死后于 后魏 孝明帝 太和 十九年葬 熊耳山 ,后三年 宋云 使 西域 回,遇师于 葱岭 ,见手携隻履。 云 问:“师何往?”师曰:“西天去。”又谓 云 曰:“汝主已厌世。”暨 云 复命, 明帝 已逝。 孝庄 即位, 云 具奏其事,帝令启棺,唯一革履尚存,举朝为之惊叹,奉诏取遗履于 少林寺 供养。见《景德传灯录·菩提达磨》。后因以“一屐”为赞颂佛教大师法力之典实。 清 吴伟业 《赠苍雪》诗:“一屐游中原,五岳问诸祖,稽首香花巖,妙义足千古。”
词语解释:丁屐  拼音:dīng jī
底部带有钉齿用以防滑的木鞋。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天子狱》:“公为从官时,天夜大雪,某醉归,见公以铁柱杖拨雪,戴温公帽,丁屐微有声。”
词语解释:猩猩屐  拼音:xīng xīng jī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猩猩者好酒与屐,人有取之者,置二物以诱之。猩猩始见,必大駡曰:‘诱我也!’乃絶走远去,久而復来,稍稍相劝,俄顷俱醉,因遂获之。”后以“猩猩屐”比喻羁绊人的事物。 明 刘基 《满江红·次韵和石末元帅》词:“过眼浮荣胡蝶梦,縈身薄宦猩猩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