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画屏 拼音:huà píng
(1).有画饰的屏风。 南朝 梁 江淹 《空青赋》:“亦有曲帐画屏,素女綵扇。” 前蜀 韦庄 《奉和观察郎中春暮忆花言怀见寄四韵之什》:“落花带雪埋芳草,春雨和风溼画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道士》:“两女对舞,长衣乱拂,香尘四散;舞罢,斜倚画屏。”
(2).《新唐书·后妃传上·太穆窦皇后》:“﹝父 毅 ﹞画二孔雀屏间,请昏者使射二矢,阴约中目则许之…… 高祖 最后射,中各一目,遂归於帝。”后以“画屏”为择婿之典。 明 叶宪祖 《鸾鎞记·探婚》:“我羡你玉京游方少年,我羡你画屏间多妙选。”
(3).在屏条上作画。 元 夏文彦 《图绘宝鉴·吴》:“ 曹弗兴 , 吴兴 人,以画名冠絶一时。 孙权 命画屏,误墨成蝇状, 权 疑其真,以手弹之。”词语解释:翠屏 拼音:cuì píng
(1).绿色屏风。 南朝 梁 江淹 《丽色赋》:“紫帷鉿匝,翠屏环合。” 后蜀 鹿虔扆 《思越人》词:“翠屏欹,银烛背,漏残清夜迢迢。”
(2).借指青翠的竹丛。 宋 梅尧臣 《县署丛竹》诗:“寒生緑罇上,影入翠屏中。”
(3).形容峰峦排列的绿色山岩。《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践莓苔之滑石,搏壁立之翠屏。” 李善 注:“翠屏,石桥之上石壁之名也。” 李周翰 注:“有石屏风如壁立,横絶桥上。” 唐 杜甫 《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诗:“细雨荷锄立,江猿吟翠屏。” 明 张居正 《和真一王孙八岭山韵》:“仙城杳靄何因见,悵望青霄耸翠屏。” 清 汪中 《甘露寺》诗:“中流砰訇两山动,翠屏金碧当空开。”词语解释:锦屏 拼音:jǐn píng
(1).锦绣的屏风。 唐 李益 《长干行》:“鸳鸯緑浦上,翡翠锦屏中。” 前蜀 魏承班 《玉楼春》词:“愁倚锦屏低雪面,泪滴绣罗金缕线。”《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遇开放之时,烂如锦屏。”
(2).指妇女居处,闺阁。 唐 温庭筠 《蕃女怨》词:“年年征战,画楼离恨锦屏空,杏花红。” 前蜀 牛峤 《菩萨蛮》词:“何处是 辽阳 ,锦屏春昼长。” 后蜀 顾夐 《酒泉子》词:“锦屏寂寞思无穷,还是不知消息。”词语解释:银屏 拼音:yín píng
(1).镶银的屏风。 唐 白居易 《长恨歌》:“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邐迤开。” 宋 柳永 《引驾行》词:“消凝,花朝月夕,最苦冷落银屏。” 明 何景明 《明月篇》:“青衫泣掩琵琶絃,银屏忍对箜篌语。”
(2).指银幕或电视屏幕。 臧克家 《怀念逐日深》:“看到这一情况,恨不得把这帮狗男女从银屏上扯下来。”词语解释:云屏 拼音:yún píng
(1).有云形彩绘的屏风,或用云母作装饰的屏风。 晋 张协 《七命》:“云屏烂汗,琼璧青葱。” 唐 刘长卿 《昭阳曲》:“芙蓉帐小云屏暗,杨柳风多水殿凉。” 元 刘因 《杂诗》之五:“霜粟千封户,云屏四画图。” 清 龚自珍 《生查子·即事》词:“关了緑窗纱,鬆了湘裙釵。言病復言愁,絮絮云屏下。”
(2).喻屏捍朝廷的人。 唐 温庭筠 《过孔北海墓二十韵》:“鸞凰婴雪刃,狼虎犯云屏。” 曾益 题注:“ 董卓 废立, 融 每因对答,輒有匡正之言。”
(3).喻层迭之山峰。 元 虞集 《寄答桂风子先生》诗:“云屏第九叠,相与浴晨暾。”
(4).云翳,云。 唐 元稹 《遭风二十韵》:“俄惊四面云屏合,坐见千峰雪浪堆。” 唐 储光羲 《同诸公秋霁曲江俯见南山》诗:“山戛浴兰阯,水若居云屏。”词语解释:石屏 拼音:shí píng
(1).石制屏风。
(2).壁立如屏的山石。 唐 高适 《宴韦司户山亭院》诗:“苔逕试窥践,石屏可攀倚。”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四明山九题·云北》:“野歇遇松盖,醉书逢石屏。”词语解释:素屏 拼音:sù píng
白色的屏风。 唐 白居易 《三谣·素屏谣》:“素屏素屏,孰为乎不文不饰,不丹不青……吾不令加一点一画於其上,欲尔保真而全白。” 宋 晁冲之 《睡起》诗:“素屏纹簟彻轻纱,睡起冰盘自削瓜。”参见“ 素屏风 ”。
词语解释:素屏风 拼音:sù píng fēng
不施彩饰的白色屏风。《三国志·魏志·毛玠传》:“初, 太祖 平 柳城 ,班所获器物,特以素屏风素冯几赐 玠 ,曰:‘君有古人之风,故赐君古人之服。’”词语解释:南屏 拼音:nán píng
山名。在 浙江省 杭州市 ,为 西湖 胜景之一。 宋 苏轼 《去杭州十五年复游西湖用欧阳察判韵》:“我识 南屏 金鯽鱼,重来拊槛散斋餘。” 元 张翥 《多丽》词:“正参差,烟凝紫翠,斜阳画出 南屏 。” 明 无名氏 《溜滴子·西湖》曲:“分明人世中,埋没洞府。回首 南屏 ,转觉路迂。” 清 宋琬 《送李方山之溟南幕府》诗:“ 西泠 雨后暮潮长, 南屏 月落晓鐘沉。”词语解释:山屏 拼音:shān píng
形如屏风的山崖。 南唐 韩熙载 《漂水无相寺》诗:“ 无相 景幽远,山屏四面开。” 宋 邓忠臣 《诗呈同院》:“山屏当户列,瀑布入溪流。” 元 周伯琦 《纪行》诗:“夹岸山屏展,穿沙水带縈。” 黄裳 《新婚夫妇》:“天更暗了,对岸的山屏和眼前的树木都成了一片黑。”词语解释:幽屏 拼音:yōu píng
隐僻之处。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五:“庶几遗悔尤,即此是幽屏。”
隐居。 宋 王安石 《谢赐历日表》:“敢图幽屏,亦误宠颁。” 宋 曾巩 《题张伯常汉上茅屋》诗:“主人事幽屏,不愿尚书郎。”词语解释:玉屏 拼音:yù píng
(1).玉饰的屏风。 汉 邹阳 《酒赋》:“君王凭玉几,倚玉屏,举手一劳,四座之士,皆若餔粱焉。”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 姚 母﹞住花园中,极珠帘玉屏之丽。”
(2).指 杭州 的 玉屏山 。 宋 吴文英 《柳梢青》词:“ 玉屏 风冷愁人,醉烂熳梅花翠云。” 宋 翁元龙 《风流子·闻桂花怀西湖》词:“天阔 玉屏 空,轻阴弄,淡墨画秋容。”词语解释:御屏 拼音:yù píng
皇帝用的屏风。 宋 田锡 《御览序》:“可以铭於座隅者,书於御屏;可以用於帝道者,録为御览。”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潘庭坚王实之》:“上怒不答,径转御屏。” 明 唐顺之 《赠春岩王尹朝京》诗:“此行人共羡,名在御屏前。”词语解释:枕屏 拼音:zhěn píng
枕前屏风。 宋 欧阳修 《赠沉遵》诗:“有时醉倒枕谿石,青山白云为枕屏。”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三:“ 绍兴 末,宿直中官,以小竹编联,笼以衣,画风云鷺丝作枕屏。” 清 纳兰性德 《河渎神》词:“银鐙飘箔琐窗间,沉屏几叠秋山。”词语解释:开屏 拼音:kāi píng
指雄孔雀尾部的羽毛全部竖起张开,像屏风,故称。 闻一多 《红烛·稚松》:“他像是 金谷园 里的一只开屏的孔雀罢?” 徐迟 《入峡记》:“早晨,大雨如注。日暮,红日落下西山,晚霞像孔雀开屏。”词语解释:花屏 拼音:huā píng
有雕绘、装饰的屏风。 唐 陆龟蒙 《鹤屏》诗:“时人重花屏,独即胎化状。” 前蜀 韦庄 《上春词》:“金楼美人花屏开,晨妆未罢车声催。”词语解释:砚屏 拼音:yàn píng
砚旁障尘的小屏风。多用玉、石、漆木制成。 宋 赵希鹄 《洞天清禄集·砚屏辨》:“古无砚屏,或铭砚多鐫於砚之底与侧。自 东坡 、 山谷 始作砚屏,既勒铭於砚,又刻於屏以表而出之。 山谷 有《乌石砚屏铭》。”词语解释:围屏 拼音:wéi píng
可以折迭的屏风。 宋 吴文英 《柳梢青·题钱得间四时图画》词:“翠嶂围屏,留连迅景,花外油亭。”《红楼梦》第九二回:“一件是围屏,有二十四扇槅子。”词语解释:短屏 拼音:duǎn píng
矮屏风。 唐 王泠然 《汝州薛家竹亭赋》:“纔容小榻,更设短屏。” 宋 苏轼 《吴子野将出家赠以扇山枕屏》诗:“短屏虽曲折,高枕谢奔走,出家非今日,法水洗无垢。”词语解释:隐屏 拼音:yǐn píng
掩藏隐蔽。《汉书·食货志下》:“今令细民人操造币之势,各隐屏而铸作,因欲禁其厚利微姦,虽黥罪日报,其势不可止。” 王先谦 补注:“ 周寿昌 曰:‘隐,避藏也。屏,私处,絶人踪跡也。屏音丙。’”词语解释:香屏 拼音:xiāng píng
华美的屏风。 南朝 梁简文帝 《美女篇》:“朱颜半已醉,微笑隐香屏。”词语解释:自屏 拼音:zì píng
(1).自摒;把自己屏弃。《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贾 有汤鑊之罪,请自屏於胡貉之地,惟君死生之。” 唐 颜真卿 《论百官论事疏》:“今陛下欲自屏耳目,使不聪明,则天下何述焉。”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一:“ 汤 放 桀 於 南巢 ,盖亦听其自屏於一方而终耳。”
(2).自己隐退,弃绝世事。 宋 王安石 《答孙莘老书》:“丘园自屏,烦公远屈,衰疾不获奉迓。” 宋 苏辙 《谢文公启》:“自屏远方,少安愚分。” 清 姚鼐 《张仲絜时文序》:“其后 园仲 以部属外出为知州,不得志,遂自屏不仕。”
(3).自杀。《后汉书·宦者传·吕强》:“ 忠 惲 復譖曰:‘ 强 见召,未知所问,而就外草自屏,有姦明审。’” 南朝 宋 李贤 注:“外草自屏谓在外野草中自杀也。”词语解释:凤屏 拼音:fèng píng
雕绘凤凰等饰物的屏风。置于床头。 后蜀 欧阳炯 《浣溪沙》词:“相见休言有泪珠,酒阑重得叙欢娱,凤屏鸳枕宿金铺。”词语解释:帷屏 拼音:wéi píng
(1).帷帐和屏风。借指内室。 晋 潘岳 《京陵女公子王氏哀辞》:“帷屏媚子,奄离顾復,哀无废心,涕不輟目。”
(2).帷帐和屏风。泛指室内陈设。《南史·羊侃传》:“盛设帷屏,列女乐。” 唐 元稹 《旅眠》诗:“内外都无隔,帷屏不復张。”词语解释:肉屏 拼音:ròu píng
(1).肉屏风。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续演雅发挥》:“‘两驼侍雪立,终日飢不起。一觉沙日黄,肉屏那足拟’者,沙漠雪盛,命两驼趺其旁,终夜不动,用断梗架片氊其上,而寝处於下,煖胜肉屏。”参见“ 肉阵 ”。
(2).骆驼背。驼背有峰突起如屏风,故称。
(3).佛家指地狱中受苦最惨,不成人形之身。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贝编》:“凡生地狱有三种形:罪轻作人形,其次畜形,极苦无形,如肉轩、肉屏等。”
词语解释:肉阵 拼音:ròu zhèn
唐玄宗 时,外戚 杨国忠 当政,穷奢极欲,冬月常选婢妾肥大者,行列于前令遮风,藉人气相暖,号“肉阵”。事见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肉阵》。后亦称“ 肉屏风 ”。 清 王昙 《苏台留别》诗:“肉阵屏风散似云,烛围尚向 封 家立。”词语解释:青屏 拼音:qīng píng
青色屏障。喻挺拔的山峰。 元 舒頔 《胡子坑》诗:“天浄森鋩列画戟,云开大鄣横青屏。”词语解释:轩屏 拼音:xuān píng
堂阶旁的墙壁。《文选·潘岳〈秋兴赋〉》:“熠燿粲於阶闥兮,蟋蟀鸣乎轩屏。” 李善 注:“《毛诗》曰:‘蟋蟀在堂。’” 刘良 注:“秋虫至秋寒,故就轩屏,鸣轩阶壁也。” 宋 梅尧臣 《范紫微见过不遇》诗:“版刺留姓名,不遑佇轩屏。” 明 皇甫濂 《悼子乘》诗:“清尘布虚室,寒晦凝轩屏。”词语解释:荧屏 拼音:yíng píng
电视接收机的屏幕。又称“银屏”。通常亦指电视
观众朋友,下面的节目是荧屏之窗,请欣赏词语解释:方屏 拼音:fāng píng
一方的屏藩。指地方军政长官。 宋 苏舜钦 《上孔待制书》:“阁下之事业,既已显白,而朝廷之用未充,天下之誉未洽,留滞方屏,浸移岁律,某窃惑焉!”词语解释:帏屏 拼音:wéi píng
帷屏。亦借指寝息之所。 晋 潘岳 《悼亡诗》:“幃屏无髣髴,翰墨有餘跡。” 唐 白居易 《昭君怨》诗:“只得当年备宫掖,何曾专夜奉幃屏。”《金瓶梅词话》第八回:“谁想你另有了裙釵,气的奴似醉如痴,斜傍定幃屏。”词语解释:驱屏 拼音:qū píng
驱逐弃置。《梁书·武帝纪上》:“骋肆淫放,驱屏郊邑。老弱波流,士女涂炭。”词语解释:镜屏 拼音:jìng píng
(1).框立在地上的镜子。 宋 秦观 《寄题赵侯澄碧轩》诗:“捲帘几砚成图画,倚槛鬚眉入镜屏。”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庶品》:“ 懋勤殿 向设一大镜屏,岁值铜价涌贵,上命撤以付钱局鼓铸。”
(2).镜背后的衬物。 鲁迅 《华盖集·补白二》:“如果是大富翁,他肯将十元钞票嵌在镜屏里当宝贝么?”词语解释:外屏 拼音:wài píng
(1).天子的门屏。屏,对着门的小墙,后称照壁。与内屏相对。《荀子·大略》:“天子外屏,诸侯内屏,礼也。”《淮南子·主术训》:“天子外屏,所以自障。” 高诱 注:“屏,树垣也,门内之垣谓之树。《论语》曰:‘国君树塞门’,诸侯在内,天子在外,故曰所以自障也。”《礼记·郊特牲》“臺门而旅树” 汉 郑玄 注:“天子外屏,诸侯内屏,大夫以帘,士以帷。”参见“ 内屏 ”。
(2).星名。属二十八宿的奎宿。即双鱼座七星。《隋书·天文志中》:“奎南七星曰外屏。”
词语解释:内屏 拼音:nèi píng
(1).古代诸侯府第在大门内筑小墙作屏蔽,称为“内屏”。《礼记·郊特牲》“臺门而旅树” 汉 郑玄 注:“礼,天子外屏,诸侯内屏,大夫以帘,士以帷。”
(2).星名。在五帝座前。《宋史·天文志二》:“内屏四星,在端门内,近右执法。屏者,所以拥蔽帝庭也。”词语解释:连屏 拼音:lián píng
屏风之一种。由多扇组成,可以折迭闭合。也称围屏。《新唐书·李绛传》:“即詔 絳 与 崔羣 、 钱徽 、 韦弘景 、 白居易 等搜次君臣成败五十种,为连屏,张便坐。” 清 方以智 《通雅·器用》:“屏风有叠扇可开闔曰连屏。”词语解释:巨屏 拼音:jù píng
强大的屏藩。亦比喻镇守一方的藩臣。 唐 蒋伸 《授孙范青州节度制》:“门下作朝廷之巨屏,实利建侯,委兵旅之大权,必先谋帅。”《太平广记》卷二六六引《王氏见闻·胡翙》:“时大驾西幸,中原宿兵, 岐 秦 二藩,最为巨屏。”词语解释:雀屏 拼音:què píng
《旧唐书·后妃传上·高祖太穆皇后窦氏》:“﹝ 竇毅 ﹞谓长公主曰:‘此女才貌如此,不可妄以许人,当为求贤夫。’乃於门屏画二孔雀,诸公子有求婚者,輒与两箭射之,潜约中目者许之。前后数十辈莫能中。 高祖 后至,两发各中一目。 毅 大悦。遂归於我帝。”后因以“雀屏”择婿许婚的典故。 明 高明 《琵琶记·奉旨招婿》:“丝牵绣幕,射中雀屏。” 明 屠隆 《綵毫记·他乡持正》:“敢相期百年,雀屏难选,使君有妇恩非浅,感芳心自怜。” 清 李渔 《风筝误·凯宴》:“同事有高贤,恰好是雀屏佳选。”词语解释:丹屏 拼音:dān píng
帝王宝座后的屏风。因以指帝宫。 北魏 温子昇 《从驾幸金墉城》诗:“御沟属清 洛 ,驰道通丹屏。”词语解释:龟屏 拼音:guī píng
见“ 龟甲屏风 ”。
词语解释:龟甲屏风 拼音:guī jiá píng fēng
玉制或玉饰的屏风。因其花纹似龟甲纹路,故名。《初学记》卷二五引 汉 郭宪 《洞冥记》:“上起神明臺,上有金牀象席,杂玉为龟甲屏风。”亦省作“ 龟甲屏 ”、“ 龟屏 ”。 唐 李贺 《蝴蝶舞》诗:“杨花扑帐春云热,龟甲屏开醉眼纈。” 王琦 汇解:“盖言其文似龟甲上纹路也。” 明 卢柟 《寿成皋王赋》:“象栖龟屏,鸞茵皋几。”词语解释:疏屏 拼音:shū píng
古代天子宗庙中有雕饰的屏。《礼记·明堂位》:“疏屏,天子之庙饰也。” 孔颖达 疏:“疏屏者,疏,刻也;屏,树也。谓刻於屏树为云气虫兽也。”词语解释:门屏 拼音:mén píng
(1).门与屏之间。《尔雅·释宫》:“门屏之间谓之宁。” 郭璞 注:“人君视朝所宁立处。”《后汉书·礼仪志上》:“天子迎于门屏,交礼,道自阼阶,三老升自宾阶。”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下:“ 郑公 佇立于阶所,目之,候其掩映门屏,方回步言曰:‘大好及第举人!’”
(2).借指师门、权门。 唐 许浑 《赠桐庐房明府先辈》诗:“自笑小儒非一鶚,亦趋门屏冀相怜。” 宋 苏辙 《贺欧阳少师致仕启》:“ 辙 以官守,不获躬诣门屏,谨奉启陈贺。” 宋 陈师道 《上曾枢密书》:“一去门屏,十年有餘,平常不为问,非怠於外,以谓无益而不为尔。”词语解释:墙屏 拼音:qiáng píng
门墙;门下。 唐 韩愈 《示儿》诗:“蹮蹮媚学子,墙屏日有徒。” 宋 王安石 《先状上韩太尉》:“深惭固陋,有玷奬成;将次郊关,即趋墙屏。” 宋 曾巩 《贺东府启》:“ 巩 蚤游墙屏,幸遇陶鎔。”词语解释:后屏 拼音:hòu píng
(1).后面的屏风。《宋史·杨安国传》:“尝请书《无逸篇》於 邇英阁 之后屏。”
(2).后面的屏卫。《元史·舆服志三》:“每旗执者一人,护者四人,后屏五人,巾服执佩同前列。”词语解释:梅屏 拼音:méi píng
成排如屏的梅树。 宋 姜夔 《卜算子·吏部梅花八咏》词:“家在 马城 西,今赋梅屏雪。”自注:“ 马城 在都城西北,梅屏甚见珍爱。”词语解释:照屏 拼音:zhào píng
即屏风。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题画》:“大锦衣 张瑶星 先生新修起 松风阁 ,要裱做照屏的。”参见“ 屏风 ”。
词语解释:屏风 拼音:píng fēng
(1).室内陈设。用以挡风或遮蔽的器具,上面常有字画。《史记·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 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中:“ 太宗 令 虞监 写《烈女传》以装屏风,未及求本,乃暗书之,一字无失。” 清 李渔 《玉搔头·抗节》:“只好算个画里鸳鸯,便做他屏风上的侍妾。” 茅盾 《手的故事》:“ 陆紫翁 和 周老九 挑中了右面那架屏风背后的好地方,悄悄说着话。”
(2).即荇菜。又名凫葵,茎呈紫色。《楚辞·招魂》:“紫茎屏风,文缘波些。” 王逸 注:“屏风,水葵也。” 洪兴祖 补注引《本草》:“鳧葵,即莕菜,生水中,俗名水葵。”
(3).中草药防风的别名。词语解释:惟屏 拼音:wéi píng
汉 王莽 时所称九州内外区域名之一。参见“ 惟藩 ”。
词语解释:惟藩 拼音:wéi fān
《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寧,宗子维城。”维,一本作“ 惟 ”。 王莽 时仿古代六服,以“惟城”、“惟寧”、“惟翰”、“惟屏”、“惟垣”、“惟藩”称九州内外区域。《汉书·王莽传中》:“九州之内,县二千二百有三。公作甸服,是为惟城;诸在侯服,是为惟寧;在采、任诸侯,是为惟翰;在宾服,是为惟屏;在揆文教,奋武卫,是为惟垣;在九州之外,是为惟藩:各以其方为称,总为万国焉。”参见“ 六服 ”。
词语解释:六服 拼音:liù fù
(1). 周 王畿以外的诸侯邦国曰服,其等次有六: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书·周官》:“六服群辟,罔不承德。”《周礼·秋官·大行人》:“邦畿方千里,其外方五百里谓之侯服,岁壹见,其贡祀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甸服,二岁壹见,其贡嬪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男服,三岁壹见,其贡器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采服,四岁壹见,其贡服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卫服,五岁壹见,其贡材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要服,六岁壹见,其贡货物。” 孔颖达 疏:“要服,蛮服也者,《职方》云‘蛮服’,要、蛮义一也。” 王莽 曾仿行六服之制。《汉书·王莽传中》:“公作甸侯,是为惟城;诸在侯服,是为惟寧;在采、任诸侯,是为惟翰;在宾服,是为惟屏;在揆文教,奋武衞,是为惟垣;在九州之外,是为惟藩;各以其方为称,总为万国焉。”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总六服以收贤,掩七戎而得骏。” 宋 曾巩 《李良辅知庐州张竚陕州崔度蔡州王说徐州制》:“朕董正治官,自朝廷始,至於六服群吏,莫不考循其名,以督课其实。”惟城、惟宁、惟翰、惟屏、惟垣、惟藩,皆取自《诗·大雅·板》。后用以指全国各地。《周礼·春官·司服》:“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享先王则衮冕;享先公、饗射则鷩冕;祀四望、山川则毳冕;祭社稷、五祀则希冕;祭羣小祀则玄冕。” 郑玄 注:“ 郑司农 曰:‘大裘,羔裘也。衮,卷龙衣也。鷩,襌衣也。毳,罽衣也。’……希读为絺,或作黹,字之误也。”《晋书·舆服志》:“六服之冕,五时之路,王者之常制,各有等差。”
(2).指 周 天子的六种冕服。即:大裘、衮衣、禅衣、罽衣、絺衣、玄衣。《周礼·天官·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褘衣、揄狄、闕狄、鞠衣、展衣、缘衣,素沙。” 贾公彦 疏:“此素沙与上六服为里,使之张显。”
(3).指 周 代王后的六种服色。词语解释:回屏 拼音:huí píng
即围屏。一种可以折迭的屏风。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居室·窗栏》:“裱槅如裱迴屏,托以麻布及厚纸。”词语解释:树屏 拼音:shù píng
建立藩屏。《书·康王之诰》:“乃命建侯树屏,在我后之人。” 孔颖达 疏:“封立贤臣为诸侯者,树之以为藩屏。”《旧唐书·德宗顺宗诸子传论》:“洎乎 周 汉 ,始以子弟建侯树屏,以作维城。”词语解释:内屏 拼音:nèi píng
(1).古代诸侯府第在大门内筑小墙作屏蔽,称为“内屏”。《礼记·郊特牲》“臺门而旅树” 汉 郑玄 注:“礼,天子外屏,诸侯内屏,大夫以帘,士以帷。”
(2).星名。在五帝座前。《宋史·天文志二》:“内屏四星,在端门内,近右执法。屏者,所以拥蔽帝庭也。”词语解释:柏屏 拼音:bǎi píng
成排柏树所形成的天然屏障。《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向阳设两扇柴门,门内一条竹径,两边都结柏屏遮护。转过柏屏,便是三间草堂。”词语解释:貘屏 拼音:mò píng
画有貘的屏风。旧谓可避风邪。 唐 白居易 《貘屏赞》序:“貘者,象鼻,犀目,牛尾,虎足,生南方山谷中。寝其皮,辟瘟;图其形,辟邪。予旧病头风,每寝息,常以小屏卫其首。适遇画工,偶令写之。”词语解释:鹤屏 拼音:hè píng
画有仙鹤的屏风。 唐 陆龟蒙 《秋日遣怀十六韵寄道侣》:“鹤屏怜掩扇,乌帽爱垂簷。” 唐 皮日休 有《鹤屏》诗。词语解释:孔雀屏 拼音:kǒng què píng
(1).指 窦毅 招婿终得 唐高祖 李渊 事。《新唐书·后妃传上·昭成窦皇后》:“﹝ 竇毅 ﹞常谓主曰:‘此女有奇相,且识不凡,何可妄与人?’因画二孔雀屏间,请昏者使射二矢,阴约中目则许之。射者閲数十,皆不合。 高祖 最后射,中各一目,遂归於帝。”后以为择婿之典。 明 沉受先 《三元记·招婿》:“不用屏中图孔雀,管教仙子近嫦娥。”
(2).绘有孔雀的屏风。 元 张昱 《醉题》诗:“清霄酒压杨花梦,细雨鐙深孔雀屏。”词语解释:斥屏 拼音:chì píng
(1).屏退。《南史·蔡兴宗传》:“且车驾屡幸贵第,酣醉弥留。又闻斥屏左右,独入閤内。此万世一时,机不可失。”
(2).斥逐;革退。《新唐书·吴兢传》:“愿斥屏羣小,不为慢游。”词语解释:黜屏 拼音:chù píng
废除;摈弃。《隋书·高祖纪下》:“今恶子孙已为百姓黜屏,好子孙足堪负荷大业。”词语解释:挂屏 拼音:guà píng
贴在有框的木板上或镶嵌在镜框里供悬挂用的屏条。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职志》:“ 江 南进挂屏,多横幅。” 老舍 《骆驼祥子》十四:“再看看自己的喜棚,寿堂,画着 长坂坡 的挂屏……他觉得自己确是高出他们一头。”词语解释:户屏 拼音:hù píng
指照壁。《后汉书·庞参传》:“郡人 任棠 者,有奇节,隐居教授。 参 到,先候之。 棠 不与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於户下。”词语解释:钜屏 拼音:jù píng
巨大的屏障。 宋 梅尧臣 《送王道粹学士知亳州》诗:“ 景亳 实鉅屏,往俾国相之。”参见“ 屏障 ”。
词语解释:屏障 拼音:píng zhàng
(1).亦作“ 屏鄣 ”。屏风。《晋书·阮籍传》:“ 籍 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鄣,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 唐 杜甫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歌》:“贵戚权门得笔跡,始觉屏障生光辉。”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一折:“小姐,佳人才子为甚都上屏障,非同容易也呵!” 明 刘基 《发普济过明觉寺至深居记》:“诸峯咸外列如屏障,故寺高不露。”参见“ 屏风 ”。
(2).泛指遮蔽、阻挡之物。 唐 李山甫 《山中依韵答刘书记见赠》:“野寺连屏障,左右相裴回。”《明史·王复传》:“险隘俱在内地,而境外乃无屏障,止凭墩堡以守。” 艾青 《在浪尖上》诗:“他是一架大山--敌人难于逾越的屏障。”
保护,遮蔽。 明 朱有燉 《风月牡丹仙》第三折:“从今俺皆尊让牡丹仙,愿情在他四围屏障奉侍他也。” 杨朔 《洗兵马》卷上一:“山头上长满赤松、杉松、落叶松,莽莽苍苍的,是屏障 南朝鲜 的一道险要门户。”
词语解释:屏风 拼音:píng fēng
(1).室内陈设。用以挡风或遮蔽的器具,上面常有字画。《史记·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 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中:“ 太宗 令 虞监 写《烈女传》以装屏风,未及求本,乃暗书之,一字无失。” 清 李渔 《玉搔头·抗节》:“只好算个画里鸳鸯,便做他屏风上的侍妾。” 茅盾 《手的故事》:“ 陆紫翁 和 周老九 挑中了右面那架屏风背后的好地方,悄悄说着话。”
(2).即荇菜。又名凫葵,茎呈紫色。《楚辞·招魂》:“紫茎屏风,文缘波些。” 王逸 注:“屏风,水葵也。” 洪兴祖 补注引《本草》:“鳧葵,即莕菜,生水中,俗名水葵。”
(3).中草药防风的别名。词语解释:号屏 拼音:hào píng
神话中雨师之别称。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四:“雨师一曰 屏翳 ,一曰 号屏 ,一曰 元冥 。” 晋 张协 《杂诗》之十:“ 飞廉 应南箕, 丰隆 迎 号屏 。”词语解释:水屏 拼音:shuǐ píng
指瀑布。 明 王思任 《雁荡山记》:“从左岭绕下,一溪头泻八尺水屏,声声月珮。”词语解释:萧屏 拼音:xiāo píng
(1).即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萧,通“ 肃 ”。 唐 刘禹锡 《和郴州杨侍郎玩郡斋紫薇花十四韵》:“緑阴交广除,明艳透萧屏。”
(2).指代朝廷。 唐 刘禹锡 《谢门下武相公启》:“诚知微生,不足酬德。捐躯之外,无地寄言。效节萧屏,虔然心祷。”《旧唐书·哀帝纪》:“虽萧屏之臣扼腕,巖廊之辅痛心,空衔毁室之悲,寧救丧邦之祸?”参见“ 萧墙 ”。
词语解释:萧墙 拼音:xiāo qiáng
(1).萧,通“ 肃 ”。古代宫室内作为屏障的矮墙。《论语·季氏》:“吾恐 季孙 之忧,不在 顓臾 ,而在萧墙之内也。” 何晏 集解引 郑玄 曰:“萧之言肃也;墙谓屏也。君臣相见之礼,至屏而加肃敬焉,是以谓之萧墙。” 唐 白行简 《李娃传》:“乃引至萧墙间,见一姥垂白上僂,即 娃 母也。”
(2).萧,通“ 肃 ”。指垣墙。
(3).萧,通“ 肃 ”。借指内部。《韩非子·用人》:“不谨萧墙之患,而固金城於远境。”《后汉书·刘虞传》:“明公不先告晓使得改行,而兵起萧墙,非国之利。” 宋 陆游 《德勋庙碑》:“萧墙衅起,羣公喑拱,公则唱勤王復辟之大策。” 郁达夫 《感时》诗:“谋倾孤注终无补,乱到萧墙岂易平?”词语解释:研屏 拼音:yán píng
砚旁的小屏风,用以障尘。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上》:“ 广 之 增城 ,有 何仙姑 者……将婚夕,忽不知其所之,惟研屏间遗题云‘ 麻姑 怪我恋尘嚣,一隔仙凡道路遥,去去沧洲弄明月,倒骑黄鹤听鸞簫。’”参见“ 砚屏 ”。
词语解释:砚屏 拼音:yàn píng
砚旁障尘的小屏风。多用玉、石、漆木制成。 宋 赵希鹄 《洞天清禄集·砚屏辨》:“古无砚屏,或铭砚多鐫於砚之底与侧。自 东坡 、 山谷 始作砚屏,既勒铭於砚,又刻於屏以表而出之。 山谷 有《乌石砚屏铭》。”词语解释:障屏 拼音:zhàng píng
即屏风。 郭沫若 《蔡文姬》第一幕:“穹庐设在舞台一侧,门外张彩棚,下敷地毯……四周有障屏竖立,间隔成一区域。”词语解释:荧光屏 拼音:yíng guāng píng
一种涂有能产生荧光物质的屏幕。示波器和电视机等都有此装置,用来显示波形或图像。 巴金 《随想录·“友谊的海洋”》:“但是在荧光屏上我们只有那么短的时间。”词语解释:阶屏 拼音:jiē píng
台阶和当门的小墙。借指大门之外,庭阶之下。 唐 崔颢 《荐樊衡书》:“ 顥 不胜区区,敢闻左右。俯伏阶屏,用增战汗!”词语解释:蕃屏 拼音:fān píng
(1).蕃,通“ 藩 ”。护卫。《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 周公 弔 二叔 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 周 。”《左传·昭公九年》:“ 文 武 成 康 之建母弟,以蕃屏 周 。” 晋 左思 《魏都赋》:“本枝别干,蕃屏皇家。” 明 刘基 《春秋明经·宋皇瑗帅师取郑师于雍丘》:“ 宋 以先代之后,作宾王家,而 郑 以母弟懿亲,蕃屏王室。”
(2).蕃,通“ 藩 ”。指藩卫之臣。《南齐书·随郡王子隆传》:“ 东阿 重出,实为皇家蕃屏。”《南史·陈宗室诸王传论》:“ 永脩 等并以疎属列居蕃屏。”词语解释:台屏 拼音:tái píng
敬辞。尊称对方(多指士大夫)的家。 宋 苏辙 《贺文太师致仕启》:“仰答恩遇,瞻望台屏,不胜区区,谨奉启陈贺。” 宋 刘昌诗 《芦浦笔记·屏著》:“今人称士大夫之家必曰门墙,曰屏著是矣。然多曰台屏,则乃指屏风而言。”词语解释:翰屏 拼音:hàn píng
捍卫。《晋书·文帝纪》:“方轨 齐 鲁 ,翰屏帝室。” 宋 苏轼 《抚问刘舜卿兼赐银合茶药口喧》:“卿翰屏西服,威怀种 羗 。”词语解释:耳屏 拼音:ěr píng
外耳门前面的突起处。由软骨和皮肤构成,能遮住外耳门。词语解释:蠡屏 拼音:lí píng
用贝壳装饰的屏风。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下:“羊灯悬幔,蠡屏障纱。”词语解释:亘屏 拼音:gèn píng
横亘的屏障。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西山多东突之尖,东山有亘屏之势。”词语解释:雨屏 拼音:yǔ píng
遮雨护窗的木板。 巴金 《神、鬼、人·神》:“从这里通到客室的廊前的雨屏已经早拉出来关上了。”词语解释:雨帐云屏 拼音:yǔ zhàng yún píng
指男女欢会之所。 宋 石孝友 《点绛唇》词:“雨帐云屏,一枕 高唐 梦。”词语解释:井屏 拼音:jǐng píng
厕所;僻隐处。《墨子·备城门》:“五十步一井屏,周垣之高八尺。” 孙诒让 间诂:“井屏,即屏厕,非汲井也。”词语解释:庙屏 拼音:miào píng
宗庙的屏蔽。《穀梁传·哀公四年》:“ 亳 社者, 亳 之社也。 亳 ,亡国也。亡国之社以为庙屏,戒也。”参见“ 亳社 ”。
词语解释:亳社 拼音:bó shè
殷 社。古代建国必先立社。 殷 都 亳 ,故称。《春秋·哀公四年》:“六月辛丑, 亳社 灾。” 杜预 注:“ 亳社 , 殷社 ,诸侯有之,所以戒亡国。”《穀梁传·哀公四年》:“ 亳社 者, 亳 之社也。 亳 ,亡国也。亡国之社以为庙屏戒也。” 范宁 注:“ 亳 ,即 殷 也。 殷 都于 亳 ,故因谓之 亳社 。”词语解释:椒屏 拼音:jiāo píng
结椒攒采制成的屏条。用于祝岁。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职志》:“每岁腊月製椒屏。岁祝椒屏,攒綵结椒,施於素绢,为人物器具花草。”词语解释:龟甲屏 拼音:guī jiá píng
见“ 龟甲屏风 ”。
词语解释:龟甲屏风 拼音:guī jiá píng fēng
玉制或玉饰的屏风。因其花纹似龟甲纹路,故名。《初学记》卷二五引 汉 郭宪 《洞冥记》:“上起神明臺,上有金牀象席,杂玉为龟甲屏风。”亦省作“ 龟甲屏 ”、“ 龟屏 ”。 唐 李贺 《蝴蝶舞》诗:“杨花扑帐春云热,龟甲屏开醉眼纈。” 王琦 汇解:“盖言其文似龟甲上纹路也。” 明 卢柟 《寿成皋王赋》:“象栖龟屏,鸞茵皋几。”词语解释:桌屏 拼音:zhuō píng
摆在桌上作为装饰的小屏风。《红楼梦》第四十回:“你把那石头盆景儿和那架纱桌屏,还有个墨烟冻石鼎,这三样摆在这案上就够了。”词语解释:某屏 拼音:mǒu píng
古代诸侯之于天子,对其所守某边邑,称为某屏。屏,屏藩。《礼记·玉藻》:“诸侯之於天子……其在边邑,曰某屏之臣某。” 孔颖达 疏:“谓在九州之外,边鄙之邑,自称於天子云某屏之臣某。”词语解释:捍屏 拼音:hàn píng
犹屏藩。 宋 苏轼 《上皇帝书》:“自铁不北行,冶户皆有失业之忧,诣臣而诉者数矣。臣欲因此以征冶户,为利国监之捍屏。”词语解释:打屏 拼音:dǎ píng
见“ 打併 ”。
词语解释:打并 拼音:dǎ bìng
亦作“ 打并 ”。亦作“ 打屏 ”。亦作“ 打并 ”。
(1).收拾;清理。 宋 杨万里 《晓起探梅》诗:“打併人间名利心,万山佳处一溪深。”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吕许公知许州》:“是日, 张公 打屏阁子内物色过半矣。” 元 宫天挺 《七里滩》第四折:“为君的紧打并吞伏四海,为臣的紧铺劳日转千堦。”《水浒传》第六五回:“那人钻入舱里来,被艄公一手揪住,一刀落时,砍的伶仃,推下水去。艄公打併了船中血迹,自摇船去了。” 清 曹寅 《蝶恋花·纳凉西轩追和迦陵》词:“打併新凉成一味,散花还待诸天戏。”
(2).凑集。《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 汪世雄 苦苦相留了几遍,到后来毕竟留不住了,一时手中又空乏,打并得五十两银子分送与二人。”
见“ 打併 ”。词语解释:射屏 拼音:shè píng
指 唐高祖 射雀屏成婚事。《旧唐书·后妃传上·高祖窦皇后》:“ 竇毅 闻之,谓长公主曰:‘此女才貌如此,不可妄以许人,当为求贤夫。’乃于门屏画二孔雀,诸公子有求婚者,輙与两箭射之,潜约中目者许之。前后数十辈莫能中, 高祖 后至,两发各中一目。 毅 大悦,遂归我帝。”后因以“射屏”喻择佳婿。《剪灯馀话·琼奴传》:“古人有射屏、牵丝、设席等事,皆所以择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