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七筱上声 [liǎo,未了,了得][shǎo,多少][憂也][ǎo,夭折][liǎo][tiǎo,挑拨][详注1][biào][jiǎo][rǎo][详注2][《集韻》丑小切。輕走貌。][yǎo][音藨。鸟毛变色也。本作皫。]丿


注1:剽 漂上声。末也。《庄子·庚桑楚》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
注2:僚 音了。好貌。《诗·陈风》佼人僚兮。《陆氏曰》亦作嫽。
共1113,分14页显示   1  2  3  4  5 下一页
首字词组
小儿小立小队小姑小雪小蛮小龙小鲜
小雨小试小子小庭小儒小白小乔小孤
小窗小艇小车小船小童小官小寒小杜
小人小臣小梅小住小鱼小饮小雅小枝
小山小隐小留小驻小阮小心小民小时
小桥小诗小红小摘小玉小年小语小凤
小小小径小字小妇小迟小谢小有天小宴
小春小市小憩小吏小女小乘小楷小异
小桃小草小筑小有小酌小篆小天小儿女
小院小大小槽小家小麦小却小康小智

词语解释:小儿  拼音:xiǎo ér
(1).小孩子。《史记·淮阴侯列传》:“﹝ 萧何 ﹞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 信 所以去也。’”《列子·汤问》:“ 孔子 东游,见两小儿辩鬭。”《儒林外史》第二三回:“管家走到门口,只见一个小儿开门出来,手里拿了一个筲箕出去买米。”
(2).小儿子。《太平御览》卷四九○引 三国 魏 虞翻 《与某书》:“此中小儿,年四岁矣,似欲聪哲。” 宋 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词:“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3).谦称己子。《汉书·翟方进传》:“ 方进 曰:‘小儿未知为吏也。’”此指其子 翟义 。《三国志·吴志·孙晧传》“司空 孟仁 卒” 裴松之 注引《吴录》:“﹝ 孟仁 ﹞母曰:‘小儿无德致客,学者多贫,故为广被,庶可得与气类接也。’”《北史·元文遥传》:“ 文遥 谓 思道 云:‘小儿比日微有所知,是大弟之力。’”《西游记》第七三回:“ 行者 道:‘令郎是谁?’ 毘蓝 道:‘小儿乃 昴日星官 。’”
(4).泛称子侄。《晋书·谢安传》:“ 玄 等既破 坚 ,有驛书至……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
(5).旧时指为皇家或军队服役的人。 唐 陈鸿 《东城父老传》:“及即位,治鸡坊于两宫间……选六军小儿五百人,使驯扰教饲。”《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 潼关 大军虽盛,而后无继,万一失利,京师可忧,请选监牧小儿三千於苑中训练。” 胡三省 注:“时监牧、五坊、禁苑之卒,率谓之小儿。”《资治通鉴·唐顺宗永贞元年》:“ 贞元 之末政事为人患者,如宫市、五坊小儿之类,悉罢之。” 胡三省 注:“ 唐 时给役者多呼为小儿。” 清 吴伟业 《银泉山》诗:“ 五陵 小儿若狐兔,夜穴红墙县官捕。”
(6).对人的蔑称。 南朝 梁 萧统 《陶渊明传》:“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新唐书·康日知传》:“中丞奈何负天子,从小儿(指 李惟岳 )跳梁哉?”《三国志平话》卷上:“战事未定,却交小儿(指 刘备 )权州,百姓皆有怨心。” 鲁迅 《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事实不为轻薄阴险小儿留情,曾几何年,他们就都已烟消火灭。”参见“ 小人 ”。
(7).指疾病。 宋 张元干 《西江月·和苏庭藻》词:“怜君病后颊颧隆,识取小儿戏弄。”
词语解释:小人  拼音:xiǎo rén
(1).平民百姓。指被统治者。《书·无逸》:“生则逸,不知稼穡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汉书·董仲舒传》:“《易》曰:‘负且乘,致寇至。’乘车者君子之位也,负担者小人之事也。此言居君子之位而为庶人之行者,其祸患必至也。”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弘义让以勗君子,振平惠以字小人。”《醒世恒言·白玉娘忍苦成夫》:“从古以来,富贵空花,荣华泡影,只有那忠臣孝子,义夫节妇,名传万古,随你负担小人,闻之起敬。”
(2).旧时男子对地位高于己者自称的谦词。《左传·隐公元年》:“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三国志·蜀志·霍峻传》:“小人头可得,城不可得。” 宋 钱愐 《钱氏私志》:“ 燕 北风俗,不问士庶,皆自称小人……对中人以上,即称小人,中人以下,则称我家。”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僕云]小人也辛苦,待歇息也。” 明 许时泉 《写风情》:“小人是 杜司空 衙中差人。”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王孙》:“ 王 跽曰:‘小人贫苦无家室,復病哮喘,託此以蔽风雨有年矣。’”
(3).对平辈自称的谦词。《三国志·魏志·陈登传》:“君(指 许汜 )求田问舍,言无可采……如小人( 刘备 自称),欲卧百尺楼上,卧君於地,何但上下牀之间邪?”《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小人情愿伏侍小娘子前去。”
(4).古时老师对学生的称呼。《孔子家语·观周》:“ 孔子 既读斯文也,顾谓弟子曰:小人识之,此言实而中,情而信。”
(5).识见浅狭的人。《论语·子路》:“ 樊迟 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子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 出。子曰:‘小人哉! 樊须 也。’”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二》:“其曰硜硜小人、小人 樊须 ,从其小体为小人之类,此谓所见浅狭,对大人而言耳。”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二:“舆夫力倦,且苦腹馁。 啟新 出所携莲子与舆夫各一,曰:‘聊以止飢。’舆夫微笑,盖笑其所与之少也。而 啟新 误以为舆夫得莲子故喜,即曰:‘汝辈真小人,顷者色甚苦,得一莲便笑矣。’”
(6).人格卑鄙的人。《书·大禹谟》:“君子在野,小人在位。” 陈昉 《颍川语小》卷下:“君子小人之目,始於 大禹 誓师之辞,曰‘君子在野,小人在位’,盖谓废仁哲任姦佞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亲贤臣,远小人,此 先汉 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 后汉 所以倾頽也。”《朱子语类》卷七十:“君子小人只是箇正不正。” 许地山 《女国士》:“你配说吗?偷东西的是君子,还是小人?”
(7).特指小偷。《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忙敲楼窗向铺里叫道:‘隔壁仔细,家中敢有小人了?’铺中人惊起,口喊‘捉贼!’”
(8).旧指仆隶。《论语·阳货》:“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朱熹 集注:“此小人亦谓僕隶下人也。”
(9).小孩子。《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及至听见公子小小年纪説了这一番大道理,心中暗暗欢喜;又恐怕小人儿高兴,只得笑着説是小孩子话。” 刘半农 《拟儿歌--小猪落地》:“‘小猪落地三升糠’,小人落地无抵扛!” 毛泽东 《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我们这一代吃了亏,大人不照顾孩子。大人吃饭有桌子,小人没有。”
(10).引申为小一辈的人。 秦兆阳 《在田野上前进》第十三章:“可你们看看,这是俺公公婆婆给俺们小人吃的吃食。”
(11).身材短小的人。《初学记》卷十九引 汉 东方朔 《神异经》:“西北荒中有小人,长一寸,朱衣玄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髻》:“俄而尺许小人,连遱而出,至不可数。”
(12).下等的酒。 唐 杜甫松 《醉乡日月·饮论》:“凡酒……以家醪糯觴醉人者为君子,以家醪黍觴醉人者为中人,以巷醪灰觴醉人者为小人。”
词语解释:小雨  拼音:xiǎo yǔ
指雨量不大的雨(24小时内雨量达10毫米或一小时内雨量在2.5毫米以下的雨)
词语解释:小窗  拼音:xiǎo chuāng
苔藓虫群体交叉分枝之间的一种有花边的网格
词语解释:小人  拼音:xiǎo rén
(1).平民百姓。指被统治者。《书·无逸》:“生则逸,不知稼穡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汉书·董仲舒传》:“《易》曰:‘负且乘,致寇至。’乘车者君子之位也,负担者小人之事也。此言居君子之位而为庶人之行者,其祸患必至也。”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弘义让以勗君子,振平惠以字小人。”《醒世恒言·白玉娘忍苦成夫》:“从古以来,富贵空花,荣华泡影,只有那忠臣孝子,义夫节妇,名传万古,随你负担小人,闻之起敬。”
(2).旧时男子对地位高于己者自称的谦词。《左传·隐公元年》:“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三国志·蜀志·霍峻传》:“小人头可得,城不可得。” 宋 钱愐 《钱氏私志》:“ 燕 北风俗,不问士庶,皆自称小人……对中人以上,即称小人,中人以下,则称我家。”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僕云]小人也辛苦,待歇息也。” 明 许时泉 《写风情》:“小人是 杜司空 衙中差人。”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王孙》:“ 王 跽曰:‘小人贫苦无家室,復病哮喘,託此以蔽风雨有年矣。’”
(3).对平辈自称的谦词。《三国志·魏志·陈登传》:“君(指 许汜 )求田问舍,言无可采……如小人( 刘备 自称),欲卧百尺楼上,卧君於地,何但上下牀之间邪?”《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小人情愿伏侍小娘子前去。”
(4).古时老师对学生的称呼。《孔子家语·观周》:“ 孔子 既读斯文也,顾谓弟子曰:小人识之,此言实而中,情而信。”
(5).识见浅狭的人。《论语·子路》:“ 樊迟 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子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 出。子曰:‘小人哉! 樊须 也。’”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二》:“其曰硜硜小人、小人 樊须 ,从其小体为小人之类,此谓所见浅狭,对大人而言耳。”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二:“舆夫力倦,且苦腹馁。 啟新 出所携莲子与舆夫各一,曰:‘聊以止飢。’舆夫微笑,盖笑其所与之少也。而 啟新 误以为舆夫得莲子故喜,即曰:‘汝辈真小人,顷者色甚苦,得一莲便笑矣。’”
(6).人格卑鄙的人。《书·大禹谟》:“君子在野,小人在位。” 陈昉 《颍川语小》卷下:“君子小人之目,始於 大禹 誓师之辞,曰‘君子在野,小人在位’,盖谓废仁哲任姦佞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亲贤臣,远小人,此 先汉 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 后汉 所以倾頽也。”《朱子语类》卷七十:“君子小人只是箇正不正。” 许地山 《女国士》:“你配说吗?偷东西的是君子,还是小人?”
(7).特指小偷。《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忙敲楼窗向铺里叫道:‘隔壁仔细,家中敢有小人了?’铺中人惊起,口喊‘捉贼!’”
(8).旧指仆隶。《论语·阳货》:“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朱熹 集注:“此小人亦谓僕隶下人也。”
(9).小孩子。《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及至听见公子小小年纪説了这一番大道理,心中暗暗欢喜;又恐怕小人儿高兴,只得笑着説是小孩子话。” 刘半农 《拟儿歌--小猪落地》:“‘小猪落地三升糠’,小人落地无抵扛!” 毛泽东 《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我们这一代吃了亏,大人不照顾孩子。大人吃饭有桌子,小人没有。”
(10).引申为小一辈的人。 秦兆阳 《在田野上前进》第十三章:“可你们看看,这是俺公公婆婆给俺们小人吃的吃食。”
(11).身材短小的人。《初学记》卷十九引 汉 东方朔 《神异经》:“西北荒中有小人,长一寸,朱衣玄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髻》:“俄而尺许小人,连遱而出,至不可数。”
(12).下等的酒。 唐 杜甫松 《醉乡日月·饮论》:“凡酒……以家醪糯觴醉人者为君子,以家醪黍觴醉人者为中人,以巷醪灰觴醉人者为小人。”
词语解释:小山  拼音:xiǎo shān
文体名。 汉 王逸 《〈楚辞·招隐士〉解题》:“昔 淮南王 安 博雅好古,招怀天下俊伟之士,自八公之徒,咸慕其德而归其仁。各竭才智。著作篇章,分造辞赋,以类相从,故或称小山,或称大山,其义犹《诗》有小雅、大雅也。”参见“ 大山小山 ”。
词语解释:大山小山  拼音:tài shān xiǎo shān
汉 淮南王 刘安 招集文人从事著述,各造辞赋,以类相从,分别称为大山或小山,犹《诗经》之有《大雅》《小雅》。见 汉 王逸 《楚辞章句·招隐士序》。或以为大小、小山是人名,见 汉 高诱 《〈淮南子〉序》。后用来称呼同时有名的两兄弟。如 南朝 梁 何点 、 何胤 兄弟俱隐遁不仕,世号 点 为“大山”。 胤 为“小山”。见《梁书·处士传·何胤》
词语解释:小桥  拼音:xiǎo qiáo
(1). 三国 吴 周瑜 之妻。《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时得 桥 公二女,皆国色也。 策 自纳 大桥 , 瑜 纳 小桥 。”
(2).小型桥梁。 北周 庾信 《咏画屏风诗》之五:“小桥飞断岸,高花出迥楼。” 元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词语解释:小小  拼音:xiǎo xiǎo
(1).最小;很小。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臣闻 楚 有七泽,尝见其一,未覩其餘也。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者耳,名曰 云梦 。”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七:“自昔大臣以私意害人,此其小小者耳。” 清 李渔 《巧团圆·掠妪》:“我乃 闯将 过天星 标下,一个小小头目是也。” 刘半农 《稻棚诗》:“凉爽的席,松软的草,铺成张小小的床。”
(2).少量,稍稍;短暂。《太平御览》卷八五○引 汉 应劭 《风俗通》:“俗説,大饿不在车饭。谓……辅车上饭,小小不足济也。”《三国志·魏志·高柔传》:“校事 刘慈 等,自 黄初 初数年之间,举吏民奸罪以万数。 柔 皆请惩虚实,其餘小小掛法者,不过罚金。”《水浒传》第五三回:“ 戴宗 道:‘我説甚么?且不要道破他,明日小小地耍他耍便了。’” 鲁迅 《三闲集·叶永蓁作〈小小十年〉小引》:“爱和憎的纠缠,感情和理智的冲突……都逐着这‘小小十年’而开展。”
(3).幼小。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一:“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 宋 辛弃疾 《蝶恋花·席上增杨济翁侍儿》词:“小小年华才月半。罗幕春风,幸自无人见。”
(4).即 南齐 妓女 苏小小 。 唐 白居易 《杨柳词》:“若解多情寻 小小 ,緑杨深处是 苏 家。” 宋 徐铉 《柳枝辞》之三:“凭郎暂住青驄马,此是 钱塘 小小 家。”
(5).泛指妓女。 宋 晁说之 《都下追感往昔》诗之一:“少年使酒走京华,纵步曾游小小家。”
词语解释:小春  拼音:xiǎo chūn
(1).指夏历十月。 宋 陈元靓 《岁时广记》卷三七引《初学记》:“冬月之阳,万物归之。以其温暖如春,故谓之小春,亦云小阳春。” 宋 欧阳修 《渔家傲》词:“十月小春梅蕊绽,红炉画閤新装遍。”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指归期约定九月九,不觉的过了小春时候。” 明 唐寅 《顾君满考张西溪索诗饯之》:“三年幕下劳王事,十月 江南 应小春。” 郁达夫 《浙东景物纪略·烂柯纪梦》:“十月阳和,本来就是小春的天气,可是我们到 烂柯山 的那天,觉得比平时的十月,还更加和暖了几分。”参见“ 小阳春 ”。
(2).指夏历八月。 宋 赞宁 《笋谱》:“大抵竹八月俗谓之小春。热欲去,寒欲来,气至而凉,故曰小春。”
(3).小春作物。指小春时期播种的小麦、豌豆、油菜等农作物。或称“春花”。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六部分一:“田野间,小春既未长出,是冬水田哩,便蓄着水。”
词语解释:小阳春  拼音:xiǎo yáng chūn
指夏历十月。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十月有阳月之称,即天地之气四月多寒而十月多煖,有桃李生华者,俗谓之小阳春。”《红楼梦》第九四回:“如今虽是十一月,因气节迟,还算十月,应着小阳春的天气。”《红色歌谣·工人革命歌》:“十月寒来小阳春,大家团结要齐心。”参见“ 小春 ”。
词语解释:小桃  拼音:xiǎo táo
初春即开花的一种桃树。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欧阳公 、 梅宛陵 、 王文恭 集皆有小桃诗。 欧 诗云:‘雪里花开人未知,摘来相顾共惊疑,便须索酒花前醉,初见今年第一枝。’初但谓桃花有一种早开者耳。及游 成都 ,始识所谓小桃者,上元前后即著花,状如垂丝海棠。 曾子固 《杂识》云:‘正月二十,开 天章阁 赏小桃。’正谓此也。” 宋 王珪 《小桃》诗:“小桃常忆破正红,今日相逢二月中。”
词语解释:小院  拼音:xiǎo yuàn
小庭院;小院落。 宋 程垓 《芭蕉雨》词:“今夜小院无人,重楼有月。” 顾笑言 《你在想什么?》十三:“这时 二秃子 和 长青 老伴已走进了小院。”
词语解释:小立  拼音:xiǎo lì
暂时立住。 宋 杨万里 《雪后晚晴赋绝句》:“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明 袁宏道 《赴栖霞》诗:“舟迂迷去处,小立问渔翁。” 清 郑燮 《贺新郎·落花》词:“小立梅花下,问今年暖风未破,如何开也?”
词语解释:小试  拼音:xiǎo shì
(1).小加试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 宋 辛弃疾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词:“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负曝闲谈》第十二回:“ 殷必佑 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听了心痒难熬,想出去小试其技。” 吴玉章 《和朱总司令游南泥湾》诗:“事本在人为,经纶权小试。”
(2).旧时太学生、童生应贡举及学政、府县之考试。 宋 陈亮 《上孝宗第三书》:“去年一发其狂论於小试之间,满学之士口语纷然,至腾谤以动朝路,数月而未已。” 明 丘濬 《大学衍义补·清入仕之路》:“《宋史》所谓繆种流传,今日时文之弊,殆类此也。然此又不但科试为然,而提学宪臣之小试又有甚焉者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谭诗·以人存诗》:“ 邹 君 春帆 ……工於帖括,屡困小试。”参见“ 小考 ”。
词语解释:小考  拼音:xiǎo kǎo
(1).古代三年一次的考绩。《尚书大传》卷一下:“三岁而小考者,正职而行事也。”
(2).旧时童生应县试、生员应学政府考的俗称。《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再过几年,连小考都不利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七回:“安安分分的读书,用上两年功,等起了服,也好去小考。”
(3).各级学校的临时测验或期中考试。
(4).特指 清 廷对宗室成员掌握满语及弓马术的考试。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宗室小考》:“上以 清 语为国家根本……因增应封宗室及近支宗室十岁以上者之小考。於十月中,钦派皇子、王、公、军机大臣等,亲为考试 清 语、弓马。”
(5).谓简略的考证。
词语解释:小艇  拼音:xiǎo tǐng
小型轻快的帆艇
小型快速汽艇
词语解释:小臣  拼音:xiǎo chén
(1). 春秋 以后指卑微的小吏。《礼记·礼运》:“故政不正,则君位危;君位危,则大臣倍,小臣窃。” 孔颖达 疏:“大臣谓大夫以上……小臣,士以下。” 清 叶廷琯 《吹网录·闭城门大搜扬雄待诏二事芟正文留考异》:“始知荐 雄 者,不特非 王音 ,且亦非 王根 也。然 庄 ( 杨庄 )乃小臣,但能诵之帝前; 根 则执政,既已奇而召为门下史,遂荐之於帝,同时并行,固无不可。”
(2).宫中执役的宦官。《国语·晋语二》:“ 驪姬 与犬肉,犬毙。饮小臣酒,亦毙。” 韦昭 注:“小臣,官名,掌阴事阴命,阉士也。”
(3).臣子在君王前的自称。《书·召诰》:“﹝ 召公 ﹞拜手稽首曰:‘予小臣敢以王之讎民百君子,越友民,保受王威命明德。’”《汉书·石显传》:“唯陛下哀怜财幸,以此全活小臣。”
词语解释:小隐  拼音:xiǎo yǐn
谓隐居山林。 晋 王康琚 《反招隐》诗:“小隐隐陵藪,大隐隐朝市。” 宋 陆游 《寓叹》诗:“小隐终非隐,休官尚是官。”
词语解释:小诗  拼音:xiǎo shī
短诗。 唐 杜甫 《存殁口号》诗之一:“ 席谦 不见近弹棋, 毕曜 仍传旧小诗。” 明 胡应麟 《诗薮·遗逸下》:“ 陈思 《煮豆》,虽七步而成,第小诗耳,不足尽所长也。”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词语解释:小径  拼音:xiǎo jìng
狭窄的道路
(木材)直径小的。例如:小径木。
词语解释:小市  拼音:xiǎo shì
(1).形体较小的商品的交易。《周礼·地官·质人》:“大市以质,小市以剂。” 郑玄 注:“大市,人民(奴婢)马牛之属,用长券;小市,兵器珍异之物,用短券。” 贾公彦 疏:“ 郑 以意分之为大小。就大者而言,若人民则未成齓已下,牛马未著齿已前,亦得为小者也。”
(2).小市镇;小城市。《汉书·外戚传上·孝景王皇后》:“初,皇太后微时所为 金王孙 生女 俗 ……其家在 长陵 小市。” 宋 洪迈 《容斋三笔·何公桥》:“ 英州 小市,江水贯其中。” 清 查慎行 《山店阻雨次徐任可韵》:“长程愁冒雨,小市喜临桥。”
(3).小集市。 晋 王褒 《僮约》:“贩于小市,归都担枲。” 宋 苏轼 《新年》诗:“小市人归尽,孤舟鹤踏翻。” 明 高启 《寄海昌李使君》诗:“人杂岛夷争小市,潮随山雨入孤城。”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八:“衣裳被子和家常用具,花花绿绿,五光十色,堆一院子,真象 哈尔滨 的 极乐寺 里五月庙会的小市。”
(4).指旧货或另星杂物市场。 万全 《搪瓷茶缸》:“有一次,在 东单 小市上(亲爱的读者,现在的 东单 街心花园和 王府井大街 路旁,当年曾满布卖旧货的小摊,那是为衣食所迫的人们替那些购买力低微的人们所准备的市场),在一个只有几件售品的地摊上,我发现了一只纯白的 瑞典 茶缸。”
词语解释:小草  拼音:xiǎo cǎo
(1).草本植物中小弱者的统称。《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二·前溪歌之五》:“黄瓜是小草,春风何足叹。” 明 杨慎 《续百一诗》之十五:“葛藟縈樛木,兔丝附女萝;夭夭二小草,洪荫仰巨柯。”
(2).中药远志苗别名。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七:“远志苗曰小草,根曰远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谢公 始有 东山 之志,后严命屡臻,势不获已,始就 桓公 司马。于时人有餉 桓公 药草,中有远志。公取以问 谢 :‘此药又名小草,何一物而有二称?’ 谢 未即答。时 郝隆 在坐,应声答曰:‘此甚易解,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 谢 甚有愧色。 桓公 目 谢 而笑曰:‘ 郝参军 此过乃不恶,亦极有会。’”后以小草喻平庸。亦含虽怀远志而遭际不遇之慨。 宋 陆游 《涧松》诗:“药出山来为小草,楸成树后困长藤。” 金 元好问 《洞仙歌》词:“似山中远志,谩出山来,成个甚,只是人间小草!” 明 吴承恩 《赏花钓鱼谢表》:“臣等小草,愧乎出山涸辙。”
(3).指茶叶。 宋 张祁 《答人觅茶》诗:“内家新赐密云龙,只到调元六七公;赖有家山供小草,犹堪诗老荐春风。”
(4).草稿。《三国志·蜀志·秦宓传》:“愿明府勿以 仲父 之言假於小草,民请为明府陈其本纪。” 清 查慎行 《自题癸未以后诗稿》诗:“论卷排成手自删,多惭小草落人间。”
(5).谓草书之字形小巧者。 唐 怀素 有《小草千字文》。 宋 陆游 《村圃》诗:“小草临池学,新诗满竹题。” 明 陆深 《书辑》:“ 羲 献 之书,谓之今草;结构微眇者,谓之小草。”
词语解释:小大  拼音:xiǎo dà
(1).小的和大的。有时犹云一切、所有。《书·顾命》:“柔远能邇,安劝小大庶邦。”《左传·庄公十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北史·乐运传》:“大尊比来小大之事,多独断之。” 清 黄鷟来 《咏史》之一:“旷观宇宙内,小大何相蒙?”
(2).引申指长的和幼的、轻的和重的等。《荀子·非相》:“故长短小大善恶形相,非吉凶也。”《诗·小雅·楚茨》:“既醉既饱,小大稽首。” 郑玄 笺:“小大,犹长幼也。”《礼记·王制》:“疑狱,氾与众共之。众疑赦之,必察小大之比以成之。” 郑玄 注:“小大,犹轻重也。”《礼记·乐记》:“律小大之称,比终始之序,以象事行。” 郑玄 注:“小大,谓高声正声之类也。”
(3).特指小孩和大人。意谓全家。 晋 王羲之 《十七帖》:“瞻近无缘,省告,但有悲叹。足下小大悉平安也。” 晋 王羲之 《十七帖》:“ 武 妹小大佳也。”
(4).指儿子。《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 渊 亦恐 权 远不可恃,且贪货物,诱至其使,悉斩送 弥 晏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宿舒 、 孙综 前到 吴 ,贼 权 问臣家内小大, 舒 、综对臣有三息。” 宋 张齐贤 《洛阳搢绅旧闻记·安中令大度》:“唤小大取鐁锣将篦照来。中令自就地取幞头,用公服袖揩拭。”
词语解释:小队  拼音:xiǎo duì
(1).人数少的队伍。 唐 杜甫 《严中丞枉驾见过》诗:“元戎小队出郊坰,问柳寻花到野亭。” 宋 王沂孙 《高阳台》词:“驼褐轻装,狨鞯小队,冰河夜渡流澌。” 清 查慎行 《发辰州马上大雨》诗:“百折冈峦去復迴,弓刀小队转城隈。”
(2).部队基层编制。现代有些军警支属亦称小队,人数不等。《宋史·兵志九》:“每三人自相得者结为一小队,合三小队为一中队。” 王林 《智取姜庄子据点》:“ 贾俊廷 是区小队的班长,党员,个子又高,身板又壮。”
(3).亦称“ 小队子 ”。 清 代地方长官招募来维持治安的兵丁。《老残游记》第七回:“前任养小队五十名,盗案仍是叠出。”《老残游记》第三回:“养了二百名小队子,象那不捕鼠的猫一样,毫无用处。”
(4).少年先锋队的基层组织。
(5).农村人民公社的基层组织。 刘亚舟 《男婚女嫁》第三章:“在屯子里,大队、小队的干部们,人人看重老 苗海 。”
词语解释:小子  拼音:xiǎo zi
(1).平民百姓。《书·酒诰》:“ 文王 誥教小子,有正有事,无彝酒。” 孔 传:“小子,民之子孙也。正官治事,下羣吏教之,皆无常饮酒。” 汉 扬雄 《太玄·将》:“小子在渊,丈人播舩。” 范望 注:“小子,谓百姓也。”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经说二》:“於庶邦则曰誥毖,於小子则曰誥教,庶邦指士大夫而言……小子指民而言。”一说指属吏。 杨树达 《积微居读书记·尚书说·酒诰》“聪听祖考之遗训越小大德小子惟一”:“小子,盖谓属吏,与下文‘邦君御事小子’义同。文盖言不问小职大职及其属官,皆当一律听祖考之训也。”
(2).称宗亲中男性同辈年轻者及下辈。今用以昵称男性同辈之年轻者或晚辈。《书·康诰》:“肆汝小子,封在兹东土。”《书·君奭》:“若游大川,予往暨汝 奭 ,其济小子。同未在位,诞无我责。” 清 朱彬 《经传考证·尚书下》:“古人亲爱之词,率以幼稚称, 周公 称 成王 曰‘小子同未在位’,称 康叔 曰‘小子封’是也。” 老舍 《茶馆》第三幕:“你小子行,洋服穿的象那么一回事,由后边看哪,你比洋人还象洋人!”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十四章:“ 郭祥 称赞说:‘这小子忒有心计,早就当连长了。’”
(3).学生;晚辈。《诗·大雅·思齐》:“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 郑玄 笺:“成人谓大夫士也,小子其弟子也。”《论语·子张》:“ 子夏 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未也。” 清 刘大櫆 《赠大夫闵公传》:“其於后生小子,直言训诲之无隐。”
(4).用为老师对学生的称呼。《礼记·檀弓下》:“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於虎也。’”《孟子·离娄上》:“ 孔子 曰:‘ 求 非我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5).旧时自称谦词。《书·汤誓》:“非台小子,敢行称乱, 有夏 多罪,天命殛之。” 唐 韩愈 《芍药歌》:“花前醉倒歌者谁? 楚 狂小子 韩退之 。”《水浒传》第十九回:“小子久闻大山招贤纳士,一径地特来投托入伙。”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三》:“以小子视之,不下七千万万也。”
(6).男小孩。《楚辞·天问》:“水滨之木,得彼小子。” 王逸 注:“小子谓 伊尹 ……母因溺死,化为空桑之木。水乾之后,有小儿啼水涯,人取养之。” 黄宗英 等《抖抖眉毛立大志》:“早先,穷人家的小子落生时,爹妈怕养不大,给取了个女名。”
(7).指男性青少年,犹言小伙子。《红楼梦》第三一回:“扮作小子样儿,更好看了。”
(8).儿子;小儿子。《史记·三王世家》:“皇帝使御史大夫 汤 庙立子 閎 为 齐王 。曰:於戏,小子 閎 ,受兹青社。”《汉书·张禹传》:“又 禹 小子未有官,上临候 禹 , 禹 数视其小子,上即 禹 牀下拜为黄门郎,给事中。”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 太宗 中夜闻告 侯君集 反,起绕床而步,亟命召之,以出其不意。既至,曰:‘臣,陛下幕府左右,乞留小子。’帝许之,流 岭南 为奴。” 秦兆阳 《在田野上前进》第三章:“我到县里跟俺小子过日子去。”
(9).男仆中之年轻者。《红楼梦》第九三回:“带了 焙茗 、 扫红 、 锄药 三个小子。”《文明小史》第五六回:“带了两三个家人小子,在 莫愁湖 上閒逛。”
(10).犹言小人,特指无德的人。《易·渐》:“小子厉,有言,无咎。” 孔颖达 疏:“小人之言,未伤君子之义,故曰无咎也。”
(11).亦作“ 小仔 ”。表示轻蔑的称呼。《后汉书·班超传》:“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王爽 与 司马太傅 饮酒,太傅醉呼 王 为小子。 王 曰:‘亡祖长史与 简文皇帝 为布衣之交,亡姑亡姊伉儷二宫,何小子之有?’”《三国演义》第四七回:“ 周瑜 小子,偏怀浅戇,自负其能,輒欲以卵击石。”《孽海花》第二一回:“这小仔学坏了,用不得了。” 茅盾 《杂感二题·丑角》:“这小子的名声太臭了。”
(12). 周 官名,掌祭祀。《周礼·夏官》:“小子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八人。” 郑玄 注:“小子立祭祀之小事。”一说,指王之近臣。 清 王夫之 《诗经稗疏·大雅·戎虽小子》:“《逸周书·芮良夫》曰:‘惟尔执政小子。’又曰:‘惟王暨尔执政小子。’则小子盖当时执政之称也。按《周礼·夏官》有小子,其属下士二人,职虽卑贱而掌徇陈赞牲受彻之事,则左右之近臣也。”
(13).少许,一点儿。《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儻若欺谩小子事,当时迍厄便施行。”
词语解释:小车  拼音:xiǎo chē
(1).马拉的轻车。与牛拉的“大车”对言。《论语·为政》:“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后汉书·廉范传》:“ 麟 ( 严麟 )乘小车,涂深马死,不能自进。”《释名·释车》:“小车,驾马轻小之车也。驾马宜轻,使之局小也。”
(2).形体小的车子。 宋 陆游 《喜小儿辈到行在》诗:“截竹作马走不休,小车驾羊声陆续。”
(3).手推车,独轮车。《老残游记》第七回:“街上迎面来了一辆小车,半边装行李,半边坐人。” 张一弓 《山村诗人》二:“ 李老怪 年轻时推小车逃荒。”
(4).指汽车中的小轿车。俗称“小包车”。 蒋子龙 《乔厂长后传》:“为了保证你们骂我的时候我能听得到,每周我至少要和大家一起坐一次班车,当厂长的不见得非得坐小车不可。”
(5).民间歌舞名。 舒非 《社火的旧形式和新活动》:“‘小车’、‘花鼓’和‘彩船’都可以唱新内容的曲子。”
词语解释:小梅  拼音:xiǎo méi
见“ 小梅花 ”。
词语解释:小梅花  拼音:xiǎo méi huā
(1). 唐 大角曲名。《乐府诗集·横吹曲辞四·梅花落》 宋 郭茂倩 题解:“‘梅花落’,本笛中曲也。按 唐 大角曲亦有‘大单于’、‘小单于’、‘大梅花’、‘小梅花’等曲,今其声犹有存者。” 宋 曾巩 《早起赴行香》诗:“枕前听尽《小梅花》,起见中庭月未斜。”亦省称“ 小梅 ”。 宋 方千里 《解语花》词:“更漏残,惊听西楼,吹《小梅》初罢。”
(2).词牌名。即《梅花引》。 宋 贺铸 有《小梅花》词。
词语解释:小留  拼音:xiǎo liú
(1).暂时挽留。 晋 山涛 《启事》:“祭酒 庾纯 ,强正有学,亦堪取选。国学初建, 王 荀 已亡, 纯 能其事,宜当小留,粗立其制。”
(2).暂时留止。 唐 杜甫 《彭衙行》诗:“小留 同家洼 ,欲出 芦子关 。”
词语解释:小红  拼音:xiǎo hóng
即小功。五服之第四等。《史记·孝文本纪》:“已下,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参见“ 小功 ”。
(1).淡红。 唐 杜甫 《江雨有怀郑典设》诗:“宠光蕙叶与多碧,点注桃花舒小红。” 宋 苏轼 《定风波·咏红梅》词:“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餘孤瘦雪霜姿。” 宋 杨万里 《过蕉坑》诗:“枫叶乾餘尚小红,苕花飞尽不留茸。”
(2).人名。原为 宋 范成大 侍婢,能歌。 姜夔 诣 成大 。以《暗香》《疏影》二词,命 小红 肄习,音节清婉。 成大 因以 小红 赠 夔 。 姜夔 《过垂虹》诗:“自作新词韵最娇, 小红 低唱我吹簫。”即咏此事。参阅 元 陆友 《砚北杂志》卷下。
词语解释:小功  拼音:xiǎo gōng
(1).旧时丧服名,五服之第四等。其服以熟麻布制成,视大功为细,较缌麻为粗。服期五月。凡本宗为曾祖父母、伯叔祖父母、堂伯叔祖父母,未嫁祖姑、堂姑,已嫁堂姊妹,兄弟之妻,从堂兄弟及未嫁从堂姊妹;外亲为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等,均服之。《仪礼·丧服》:“小功者,兄弟之服也。”《仪礼·丧服》:“小功布衰裳,澡麻带絰,五月者。” 贾公彦 疏:“但言小功者,对大功是用功粗大,则小功是用功细小精密者也。”《唐律疏议·名例》:“小功之亲有三:祖之兄弟、父之从父兄弟、身之再从兄弟是也。此数之外,据《礼》,内外诸亲,有服同者,并準此。”《清会典·礼部》:“小功五月。”参见“ 细红 ”、“ 小红 ”、“ 五服 ”。
(2).小功绩。《战国策·魏策一》:“説 文王 之义以示天下,岂小功也哉!” 宋 蔡襄 《原赏》:“临兵戎者,前死有荣,退生有辱,虽小功必赏,以其履死地也。”
词语解释:小字  拼音:xiǎo zì
(1).小名,乳名。《后汉书·傅燮传》:“ 燮 慨然而叹,呼 干 小字曰: 别成 ,汝知吾必死邪?”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五:“子弟见父执必拜。或立受,或答半礼,呼以排行,或称小字。”《清平山堂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新娶得一个浑家,乃 东京 金梁桥 下 张待詔 之女,小字 如春 。” 清 缪艮 《泛湖偶记》:“君如异日垂念,但誌小字 香卿 可耳。”
(2).细小的字。一般指若蝇头至樱桃大小的楷体字。 晋 卫恒 《四体书势·序隶书》:“ 鵠 ( 梁鵠 )宜为大字, 邯郸淳 宜为小字。” 唐 杜甫 《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诗:“ 顾 於 韩 蔡 内,辨眼工小字。” 宋 惠洪 《游白鹿赠大希先》诗:“诗成又自録,小字如蝇头。”
词语解释:小憩  拼音:xiǎo qì
亦作“ 小憇 ”。 短暂休息。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权智》:“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 清 王士禛 《娑罗坪》诗:“小憩 娑罗坪 ,手扶娑罗树。” 清 李静山 《增补都门杂咏·十刹海》:“柳塘莲浦路迢迢,小憩浑然溽暑消。”《花城》1981年第5期:“我想靠着马背小憇一会,我实在太疲劳了。”
词语解释:小筑  拼音:xiǎo zhù
(1).指规模小而比较雅致的住宅,多筑于幽静之处。 唐 杜甫 《畏人》诗:“畏人成小筑,褊性合幽栖。” 宋 陆游 《小筑》诗:“小筑清溪尾,萧森万竹蟠。” 清 吴伟业 《春日小园》诗:“小筑疎篱占緑湾,钓竿斜出草堂间。” 张天翼 《儿女们》:“ 廉大爷 在新造的 菩提小筑 里,于是 广川伯伯 小心地进了那扇圆洞门。”
(2).古代毬戏的一种击球动作。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左军先以毬团转众,小筑数遭;有一对次毬头小筑数下,待其端正,即供毬与毬头,打大膁过毬门。”
词语解释:小槽  拼音:xiǎo cáo
(1).古时制酒器中的一个部件,酒由此缓缓流出。 唐 李贺 《将进酒》诗:“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宋 辛弃疾 《临江仙·和叶仲洽赋羊桃》词:“多病近来浑止酒,小槽空压新醅。” 元 盍西村 《小桃红·临川八景·西园秋暮》曲:“小槽细酒,锦堂晴昼,拚却再扶头。”
(2).指酿酒。 宋 陆游 《自适》诗“家酿倾醇碧,园蔬摘矮黄”自注:“小槽用緑豆麯。矮黄, 吴 中菜名。”
(3).琵琶一类乐器上架弦的格子。亦代指琵琶。 宋 惠洪 《临川康乐亭碾茶观女优拨琵琶》诗:“小槽横捧梳妆薄,緑罗綰带仍斜搭;十指纤纤葱乍剥,紫燕飞翻初弄拨。” 宋 郑獬 《好事近·初春》词:“两行小槽双凤,按《凉州》初彻。”
词语解释:小姑  拼音:xiǎo gū
(1).称丈夫之妹。《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唐 王建 《新嫁娘词》:“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尝。”《红楼梦》第四回:“﹝ 李紈 ﹞惟知侍亲养子,閒时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
(2).少女。古乐府《青溪小姑曲》:“开门白水,侧近桥梁。小姑所居,独处无郎。” 唐 温庭筠 《兰塘词》诗:“小姑晚归红妆浅,镜里芙蓉照水鲜。”
(3).小女巫;小道姑。 宋 陆游 《赛神曲》:“緑袍槐简立老巫,红衫绣裙舞小姑……老巫前致词,小姑抱酒壶。”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婚走》:“长生会, 莲花观 里一箇小姑来。”
(4). 小孤山 的别称。在今 江西 彭泽县 北。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江 南有大、小 孤山 ……俚俗转孤为姑。江侧有一石磯,谓之 澎浪磯 ,遂转为 彭郎磯 云。 彭郎 者,小姑壻也。” 宋 苏轼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诗:“舟中贾客莫漫狂, 小姑 前年嫁 彭郎 。” 清 王士禛 《送彭十羡门游粤》诗:“ 大姑 弯弯眉黛长, 小姑 窈窕宫亭妆,三日 潯阳 风信到,双姑早晚嫁 彭郎 。”
词语解释:小庭  拼音:xiǎo tíng
小庭院。 南朝 梁 张缵 《秋雨赋》:“周小庭而密下,泫高枝而疎落。” 南唐 李煜 《捣练子令》:“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词语解释:小船  拼音:xiǎo chuán
规模不大的船
极轻的船。例如:在浪峰上小心驾驶我们的小船。
词语解释:小住  拼音:xiǎo zhù
(1).稍停。《后汉书·方术传下·蓟子训》:“顾视见人而去,犹驾昔所乘驴车也。见者呼之曰:‘ 蓟先生 小住!’” 宋 汪晫 《蝶恋花·秋夜简赵尉》词:“午夜凉生风小住,银汉无声,云约疏星度。”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尹文端公》:“次年召还,临行时,吏民环送悲号,公不觉悽愴伤怀,过村桥野寺,必流连小住,慰劳送者。”
(2).暂时居住。 宋 陆游 《留题云门草堂》诗:“小住初为旬月期,二年留滞未应非。” 陈毅 《失题》诗:“小住 杨沟 一月长,评衡左右费思量。”
词语解释:小驻  拼音:xiǎo zhù
暂留;暂停。 宋 刘过 《谒金陵武帅李奭》诗:“借马饱游 云梦泽 ,归舟小驻 石头城 。” 宋 陆游 《夏日》诗:“蝶衣粉湿犹飞懒,小驻阑干就夕阳。” 清 查慎行 《南巡歌》:“翠华小驻非无意,要使宫人识采桑。”
词语解释:小摘  拼音:xiǎo zhāi
随意采摘。 杜甫 《有客》诗“小摘为情亲” 仇兆鳌 注引 南朝 宋 谢灵运 《永嘉记》:“百卉正发时,聊以小摘供日。” 宋 惠洪 《次韵通明叟晚春》:“緑徧西园春正残,青梅小摘嗅仍看。” 清 陈确 《春晴过近思叔池上即事》诗:“邨圃新晴满眼花,携筐小摘足生涯。”
词语解释:小妇  拼音:xiǎo fù
(1).妾;小老婆。《汉书·元后传》:“ 凤 ( 王凤 )知其小妇弟 张美人 尝已适人,於礼不宜配御至尊,託以宜子,内之后宫。” 颜师古 注:“小妇,妾也。” 宋 洪迈 《夷坚丙志·杨希仲》:“主人小妇,少而荡。”《红楼梦》第九回:“小妇养的,动了兵器了。”
(2).妯娌中行次最幼者,小儿子的妻子。《乐府诗集·相和歌辞·长安有狭斜行》:“大子二千石,中子孝廉郎。小子无官职,衣冠仕 洛阳 。三子俱入室,室中自生光。大妇织綺紵,中妇织流黄。小妇无所为,挟琴上高堂。” 宋 陈造 《田家谣》:“中妇輟闲事铅华,不比大妇能忧家。……小妇初嫁当少宽,令伴阿姑顽过日。” 清 方文 《述哀》诗:“大妇中风死,外家搆成隙。小妇横被戕,胎堕復脑坼。”
(3).年轻妇女。 唐 杜甫 《草阁》诗:“泛舟惭小妇,飘泊损红颜。” 唐 刘长卿 《疲兵篇》诗:“小妇十年啼夜织,行人九月忆寒衣。” 清 郑燮 《姑恶》诗:“小妇年十二,辞家事翁姑。”
(4).妇人自称。《西游记》第二三回:“前年大不幸,又丧了丈夫。小妇居孀。今岁满服。”参见“ 小妇人 ”。
词语解释:小妇人  拼音:xiǎo fù rén
旧时妇人见地位高的人时的自称。多见于戏曲小说。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二折:“[孤云]:‘你招也不招?’[正旦云]:‘委的不是小妇人下毒药来。’”《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纔走得到半路,却见昨夜借宿的邻家赶来,捉住小妇人回来,却不知丈夫杀死的根由。”《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老爷请坐,小妇人是个乡间女子,不会京城的规矩,行个怯礼儿罢。”
词语解释:小吏  拼音:xiǎo lì
职位很低的官员。《史记·李斯列传》:“年少时,为郡小吏。” 三国 魏 曹植 《与吴季重书》:“可令憙事小吏,讽而诵之。” 宋 梅尧臣 《李廷老祠部寄荆柑子》诗:“踏雪衝风驰小吏,带霜连叶寄黄柑。” 茅盾 《长途》一:“京戏里面习见的一种 宋 明 小吏的印象,几次的浮上心来。”
词语解释:小有  拼音:xiǎo yǒu
(1).稍有一些。《易·讼》:“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宋 苏轼 《策略》:“吏民上书,苟小有可观者,皆宜召问。”
(2).谓薄有资财。犹言小阜、小康。 汉 无名氏 《梁相孔耽神祠碑》:“治产小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二》:“家称小有。”
词语解释:小家  拼音:xiǎo jiā
(1). 周 代卿、大夫采地之小者。《墨子·兼爱下》:“若大国之攻小国,大家之乱小家也。”
(2).低微人家;穷苦人家。《管子·山国轨》:“臣家美修其宫室者,服重租;小家为室庐者,服小租。”《后汉书·陈蕃传》:“小家畜产百万之资,子孙尚耻愧失其先业,况乃产兼天下,受之先帝,而欲懈怠以自轻忽乎?” 明 高启 《明皇秉烛夜游图》诗:“此时何暇化光明,去照逃亡小家屋?”《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那 梁尚宾 一来是个小家出身,不曾见恁般富贵样子。”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船女奇缘》:“ 阿巧 者,故小家女也。”
(3).小流派;小作家。《荀子·正名》:“小家珍説之愿皆衰矣。” 清 黄遵宪 《〈人境庐诗草〉自序》:“其鍊格也,自 曹 、 鲍 、 陶 、 谢 、 李 、 杜 、 韩 、 苏 ,讫於晚近小家,不名一格,不专一体,要不失乎为我之诗。”
词语解释:小雪  拼音:xiǎo xuě
(1).二十四节气之一,相当于阳历11月22日或23日。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小雪而物咸成,大寒而物毕藏。”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天地三·气候集解》:“小雪,十月(夏历)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 清 王士禛 《题〈徐骑省集〉后》:“寂寥小雪閒中过,斑驳新霜鬢上加。”
(2).少量之雪。《后汉书·张宗传》:“以 张将军 之众,当百万之师,犹以小雪投沸汤。”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一:“脚露在外边,蒙了白白一层霜,象小雪似的。”
词语解释:小儒  拼音:xiǎo rú
(1).指勉力矫性而有得的儒者。《荀子·儒效》:“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情性然后能脩,知而好问然后能才,公、脩而才,可谓小儒矣。” 杨倞 注:“皆矫其不及,故为小儒也。”
(2).浅陋的儒者。《汉书·夏侯胜传》:“ 建 所谓章句小儒,破碎大道。” 宋 潘兴嗣 《师道》诗:“师道久不振,小儒咸自私。” 清 黄宗羲 《原君》:“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於天地之间,至 桀 紂 之暴,犹以为 汤 武 不当诛之。”
(3).旧时文人谦称自己。 宋 陆游 《凄凄行》:“小儒虽微陋,一饭亦忧国。”
词语解释:小童  拼音:xiǎo tóng
(1).幼童,小孩。《庄子·徐无鬼》:“ 黄帝 曰:‘异哉小童。’”
(2).亦作“ 小僮 ”。年幼的男仆。 唐 杜甫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诗:“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宋 范成大 《戏书四绝》之三:“小童三唤先生起,日满东窗暖似春。”《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请大人吩咐一个小僮把我那半肩行李搬了进来。”
(3).古代国君夫人的自称。《论语·季氏》:“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礼记·曲礼下》:“﹝夫人﹞自称於君曰小童。”
(4).古代国君居丧时自称。《左传·僖公十九年》:“凡在丧,王曰小童,公侯曰子。”
词语解释:小鱼  拼音:xiǎo yú
小的或新近孵化的鱼
很小的成鱼
词语解释:小阮  拼音:xiǎo ruǎn
称 晋 阮咸 。 咸 与叔父 籍 都是“竹林七贤”之一,世因称 咸 为 小阮 。后借以称侄儿。 唐 李白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诗之一:“三杯容小阮,醉后发清狂。” 宋 杨万里 《戏赠子仁侄》诗:“小阮新来觅句忙,自携破砚汲寒江。” 清 秦朝釪 《消寒诗话》:“ 乾隆 甲午夏五,家小阮以试士抵 滁州 。”
词语解释:小玉  拼音:xiǎo yù
(1).传说中 吴 王 夫差 的女儿。 唐 白居易 《霓裳羽衣歌》:“ 吴 妖 小玉 飞作烟, 越 艳 西施 化为土。”自注:“ 夫差 女 小玉 死后,形见於王。其母抱之,霏微若烟雾散空。”
(2).神话中仙人侍女名。 唐 白居易 《长恨歌》:“金闕西厢叩玉扃,转教 小玉 报 双成 。”
(3).泛称侍女。 唐 元稹 《暮秋》诗:“栖乌满树声声絶,小玉上床铺夜衾。”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一折:“你看那梅香小玉丫鬟使数,相随相从。” 清 纳兰性德 《瑞鹤仙·丙辰生日自寿》词:“无寐,宿酲犹在,小玉来言,日高花睡。”
词语解释:小迟  拼音:xiǎo chí
稍待;稍延缓。 宋 杨万里 《送喻叔奇工部知处州》诗:“新国小迟怀印綬,故园暂许理渔竿。” 宋 陈亮 《送陈给事去国启》:“未能自处於无嫌,是以小迟而未见。”
词语解释:小女  拼音:xiǎo nǚ
(1).女儿中之年龄最小者。《汉书·外戚传上·孝宣许皇后》:“ 霍光 夫人 显 欲贵其小女,道无从。”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 吴王 夫差 小女名曰 紫玉 ,年十八,才貌俱美。” 唐 牛肃 《纪闻·吴保安》:“ 安居 难违;乃见其小女曰:‘公既频繁有言,不敢违公雅意。此女最小,常所钟爱。今为此女受公一小口耳。’因辞其九人。”
(2).年幼的女儿。 唐 杜甫 《北征》诗:“牀前两小女,补缀才过膝。”
(3).对他人称己女的谦词。《西游记》第二三回:“故夫比我年大三岁……三小女名 怜怜 ,今年十六岁。” 清 李渔 《意中缘·赴任》:“老先生,晚生原为寻女而来,小女既不在,就该转去了。”《红楼梦》第三回:“ 如海 又説:‘择了出月初二日小女入都,吾兄即同路而往,岂不两便。’”
(4).女儿对父母尊长自称。《西游记》第九四回:“那公主走近前,倒身下拜,奏道:‘父王,乞赦小女万千之罪。’”
词语解释:小酌  拼音:xiǎo zhuó
(1).谓随便的饮宴。 唐 白居易 《雪夜小饮赠梦得》诗:“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 宋 惠洪 《四绝堂分题诗序》:“呼灯小酌,剧谈赋诗。”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余素爱客,小酌必行令。”
(2).谦称请人饮宴。《三国演义》第四回:“今日老夫贱降,晚间敢屈众位到舍小酌。” 张天翼 《新生》:“唷,哪一天要请 李先生 到舍下去小酌一下。”
词语解释:小麦  拼音:xiǎo mài
(1).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中空,叶片长披针形,子实椭圆形,腹面有沟。子实供制面粉,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由于播种时期的不同有春小麦、冬小麦等。
(2).这种植物的子实。
词语解释:小蛮  拼音:xiǎo mán
(1). 唐 白居易 的舞妓名。 唐 孟棨 《本事诗·事感》:“ 白尚书 姬人 樊素 善歌,妓人 小蛮 善舞。尝为诗曰:‘樱桃 樊素 口,杨柳 小蛮 腰。’”
(2).泛指姬妾。 宋 黄庭坚 《采桑子》词:“虚堂密候参同火,梨枣枝繁,深锁三关,不要 樊姬 与 小蛮 。” 程善之 《拟古》诗:“前车拥宾客,后乘载 小蛮 。”
(3).酒器名。 唐 白居易 《春晚酒醒寻梦得》诗:“还携小蛮去,试觅 老刘 看。”自注:“小蛮,酒榼名也。”按, 白居易 《夜招晦叔》诗有“高调 秦 筝一两弄,小花蛮榼二三升”之句,盖“小蛮”即“小花蛮榼”之略称。
词语解释:小白  拼音:xiǎo bái
(1). 春秋 五霸之首 齐桓公 名。《春秋·庄公九年》:“ 齐 小白 入於 齐 。” 唐 张九龄 《咏史》:“贤哉有 小白 ,讎中有 管 氏。”
(2).旗名。《逸周书·克殷》:“适二女之所,乃既縊,王又射之,三发,乃右击之以轻吕,斩之以玄鉞,悬诸小白。” 孔晁 注:“小白,旗名也。”
(3).水星的别名。见于 马王堆 汉 墓出土帛书。 刘云友 《中国天文史上的一个重要发现》:“此星(水星)在帛书中尚有一个为其他书所没有用过的名称:小白。”
词语解释:小官  拼音:xiǎo guān
(1).职位低的官。《孟子·公孙丑上》:“ 柳下惠 不羞污君,不卑小官。”《宋史·曹辅传》:“太宰 余深 曰:‘ 辅 小官,何敢论大事?’ 辅 曰:‘大官不言,故小官言之。’”
(2).旧时官吏对己的谦称。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楔子:“学士今日请小官来,有何事商议?” 明 无名氏 《女真观》第四折:“小官姓 张 ,名 孝祥 ,字 安国 ,道号 于湖居士 。”
(3).旧时店里的年轻伙计。犹言小店倌。《儒林外史》第五五回:“那些当铺里的小官,看见主人这般举动,都説他有些呆气。”
(4).犹男妓。《西湖二集·寄梅花鬼闹西阁》:“男子偷了妇人、小官,并无踪影可以查来,所以他敢於作怪放肆,恣意胡为。”
(5).旧时用以称一般男青年。《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他原是个老实的小官,不知有烟花行径。”
(6).称男孩子。《水浒后传》第十七回:“某日强奸某家妇女,某日拐某小官。”《儒林外史》第四十回:“几个小老妈抱着小官在大墙门口同看门的管家説笑话。”
词语解释:小饮  拼音:xiǎo yǐn
(1).犹小酌。场面简单而随便的饮酒。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涣之》:“三诗人共诣旗亭,貰酒小饮。” 宋 柳永 《婆罗门令》词:“小饮归来初更过,醺醺醉。”《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良朋相遇,岂可分途,何不到旗亭小饮三杯?”
(2).小量地饮;略饮。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诸子》:“ 傅子 曰:‘人之学者,犹渴而饮河海也。大饮则大盈,小饮则小盈。’ 伊川 谓如羣饮於河,各充其量。” 清 查慎行 《立冬日小饮》诗:“牀头酒新熟,吾量殊易满。小饮即頽然,西窗有餘暖。”
词语解释:小心  拼音:xiǎo xīn
(1).畏忌;顾虑。《诗·小雅·正月》:“民之讹言,亦孔之将。念我独兮,忧心京京,哀我小心,癙忧以痒。”《国语·晋语一》:“其为人也,小心精洁。” 韦昭 注:“小心,多畏忌。”《儒林外史》第三回:“屠户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把方才这些小心收起,将平日的凶恶样子拿出来。”
(2).谨慎;留神。《礼记·表记》:“卑己而尊人,小心而畏义,求以事君。” 宋 文天祥 《〈集杜诗·徐榛〉序》:“以笔札典机密,小心可信。”《儒林外史》第一回:“你在此须要小心,休惹人説不是,早出晚归,免我悬望。”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亲查阅》:“严諭禁卒,小心火烛,不许酗酒熟睡。” 巴金 《家》二十:“ 克明 带着紧张的表情,走到每个房间的门口传达老太爷的话,要大家随时小心,最好睡觉时候不要脱衣服,以便在出事情时容易逃走。”
(3).恭顺。《水浒传》第二七回:“那人道:‘是小人的浑家,有眼不识泰山,不知怎地触犯了都头。可看小人薄面,望乞恕罪。’…… 武松 见他如此小心,慌忙放起妇人来。”
(4).胸襟狭隘。《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以促中小心之性,统此九患,不有外难,当有内病。” 吕向 注:“言我以褊狭之心,理此数患,纵免外祸,亦当内病也。”
(5).佛教语。谓凡俗之心。 宋 叶适 《题扫心图》诗:“大心觉也无亏成,小心沤也随灭生。”
词语解释:小年  拼音:xiǎo nián
(1).短促的寿命。《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唐 张柬之 《处士张景之墓志》:“共惜小年,同归大夜。” 清 吴伟业 《哭亡女》诗:“儿女关餘刼,干戈逼小年。”
(2).少年;幼年。《北史·卢询祖传》:“ 邢邵 常戏曰:‘卿小年才学富盛,戴角者无上齿,恐卿不寿。’” 唐 元稹 《连昌宫词》:“宫边老人为余泣,小年选进因曾入。”《朱子语类》卷一二七:“ 孝宗 小年极钝。”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四八出:“记得小年骑竹马。”
(3).将近一年。用以形容时间之长。 宋 唐庚 《醉眠》诗:“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清 查慎行 《虞山钱劬谷属题采药图》诗:“小年长日正迟迟,算是樵柯欲烂时。”
(4).指旧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 宋 文天祥 《二十四日》诗:“春节(指立春)前三日,江乡正小年。” 清 曹寅 《二十八日偕朴仙看梅清凉山同赋长句》:“似与繁英送小年,转怜炙背当晴昊。” 老舍 《正红旗下》一:“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参见“ 小年夜 ”。
(5).指旧历十二月月小的年份。
(6).指竹笋、鱼鲜或某种水果等产量较低的年头。
词语解释:小年夜  拼音:xiǎo nián yè
(1).指旧历十二月二十四日。 宋 文天祥 《﹝十二月﹞二十四日》诗题注:“俗云小年夜。”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小年》:“﹝ 文天祥 ﹞作此诗,在 祥兴 二年己卯。其年以十二月二十六日立春也。此风始於 宋 时禁中, 大中祥符 元年,以是日为降圣节,至 乾 淳 时为小节夜。” 明 陈士元 《俚言解》卷一:“ 宋 人以腊月二十四日为小节夜,三十日为大节夜。今称小年夜、大年夜。”
(2).俗以旧历除夕为大年夜,前一日为小年夜。 清 顾禄 《清嘉录·小年夜大年夜》:“祀先之礼……或有用除夕前一夕者,谓之小年夜。” 叶圣陶 《寒假的一天》:“我想了一想,说:‘他们打年锣鼓呢。按照阴历,今天是小年夜。’”
词语解释:小谢  拼音:xiǎo xiè
(1).称 南朝 宋 谢灵运 族弟 谢惠连 。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宋法曹参军谢惠连》:“ 小谢 才思富捷……《秋怀》《擣衣》之作,虽復 灵运 鋭思,亦何以加焉。”
(2).他人之弟的美称。 清 宋琬 《寓侯记原秬园》诗之六:“知君怜 小谢 ,池草任荒芜。”原注:“令弟 研德 ,贤而早夭。”
(3).指 南朝 齐 谢朓 。 唐 李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 蓬莱 文章 建安 骨,中间 小谢 又清发。” 清 王士禛 《太白祠》诗:“ 小谢 东田近, 开元 旧事非。”
(4).指 东晋 谢安 之侄 谢玄 。 元 马祖常 《杂咏》之一:“ 浮山堰 逐 降王 去, 淝水 波因 小谢 收。”
词语解释:小乘  拼音:xiǎo chéng
佛教语。梵文Hīnayāna(希那衍那)的意译。指小乘佛教。早期佛教的主要流派,注重修行、持戒,以求得“自我解脱”。公元一世纪左右,佛教中出现了主张“普度众生”的新教派,自称“大乘”,而称原有的教派为“小乘”。《百喻经·送美水喻》:“如来法王有大方便,於一乘法分别説三。小乘之人闻之欢喜,以为易行,修善进德,求度生死。”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我也没有研究过小乘佛教的经典,但据耳食之谈,则在 印度 的佛经里,焰摩天是有的,牛首阿旁也有的,都在地狱里做主任。”
词语解释:小篆  拼音:xiǎo zhuàn
(1). 秦 代通行的一种字体,省改大篆而成。亦称 秦 篆,后世通称篆书。今尚有《琅邪台刻石》《泰山刻石》等残石存世。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序》:“ 秦始皇帝 初兼天下,丞相 李斯 乃奏同之,罢其不与 秦 文合者。 斯 作《仓頡篇》,中车府令 赵高 作《爰歷篇》,太史令 胡毋敬 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2).比喻盘香或缭绕的香烟。 宋 无名氏 《九张机》词:“炉添小篆,日长一线,相对绣工迟。” 清 朱彝尊 《临江仙》词:“熏炉小篆迭重衾。緑阴犹未满,庭院已深深。”
(3).指熏香的炉。《金瓶梅词话》第六七回:“ 西门庆 就倒在牀炕上眠着了, 王经 在桌上小篆内炷了香。”
词语解释:小却  拼音:xiǎo què
亦作“ 小却 ”。
(1).稍稍后退。《后汉书·冯异传》:“ 异 与 禹 合兵救之, 赤眉 小却。”《梁书·康绚传》:“遣其子 悦 挑战,斩 魏 咸阳王 府司马 徐方兴 , 魏 军小却。”《旧唐书·太宗纪上》:“诸军战小却,为贼所乘。” 宋 陆游 《题郭太尉金州至喜堂》诗:“十年宿卫功第一,小却卧护长 淮 边。”
(2).稍后,过些时候。 晋 王羲之 《与人书》:“实望投老得尽田里骨肉之欢……不知小却得遂本心不?”《宋书·武帝纪下》:“ 谢晦 数从征伐,若有同异,必此人也。小却,可以 会稽 、 江洲 处之。”
(3).稍稍推辞。 宋 郭应祥 《虞美人·送张监税》词:“二年 瀏水 司征榷,小却平戎略。”
词语解释:小龙  拼音:xiǎo lóng
(1).神话传说中龙之小者。《南史·梁纪下》:“城壕中龙腾出,焕烂五色,竦跃入云,六七小龙相随飞去。”
(2).见“ 小龙团 ”。
(3).官名。龙图阁待制的别称。 宋 方勺 《泊宅编》卷上:“旧制,直龙图阁谓之‘假龙’,龙图阁待制谓之‘小龙’,龙图阁直学士谓之‘大龙’,龙图阁学士谓之‘老龙’。” 宋 刘克庄 《浪淘沙》词“换箇新衔头面改,又似 包公 ”自注:“辞郡得小龙。”
(4).北方方言中指十二生肖中的蛇。 孙犁 《邢兰》:“这个人,确实是三十二岁,三月里生日,属小龙。”
词语解释:小龙团  拼音:xiǎo lóng tuán
宋 代茶叶精品。以模压成龙形,故名。亦称“ 小团龙 ”。 宋 苏轼 《荔支叹》诗“君不见: 武夷 溪边粟粒芽,前 丁 后 蔡 相笼加”自注:“大小龙茶始於 丁晋公 ,而成於 蔡君謨 。 欧阳永叔 闻 君謨 进小龙团,惊叹曰:‘ 君謨 士人也,何至作此事耶!’”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八:“ 仁宗 时, 蔡君謨 ……择茶之精者,为小龙团十斤以献。” 宋 毛滂 《山花子·天雨新晴试小龙茶》词:“谁作素涛翻玉手,小团龙。” 明 毛子晋 《海岳志林·黄实师遗小龙团》:“索筪中,一无所有,独得小龙团二饼,亟遣人遗之。”《坚瓠补集·饷茶诗》引 清 陆世廉 《饷茶诗》:“蒙君遗我小团龙,絶世珍奇出草丛。”亦省称“ 小龙 ”。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方物》:“建茶务, 仁宗 初岁,造小龙小凤各三十斤。” 明 赵汝砺 《北苑别录·造茶》:“凡茶之初出研盆,盪之欲其匀,揉之欲其腻,然后入圈製銙,随笪过黄。有方銙,有花銙,有大龙,有小龙,品色不同,其名各异,故随纲繫之於贡茶云。”参见“ 小团 ”。
词语解释:小团  拼音:xiǎo tuán
宋 代作为贡品的精制茶叶。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茶之品莫贵於龙凤,谓之团茶。 庆历 中, 蔡君謨 为 福建路 转运使,始造小片龙茶以进,其品絶精,谓之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直金二两。” 宋 苏轼 《月兔茶》诗:“君不见鬭茶公子不忍鬭小团,上有双衔綬带双飞鸞。”参见“ 小龙团 ”、“ 小凤团 ”。
词语解释:小乔  拼音:xiǎo qiáo
三国 吴 周瑜 之妻。 唐 唐彦谦 《汉代》诗:“ 王氏 怜诸 谢 , 周郎 定 小乔 。” 宋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词:“遥想 公瑾 当年, 小乔 初嫁了,雄姿英发。”后用以泛指美人。 宋 郭应祥 《浣溪沙·赠陈惜惜怜怜》词:“ 叔隗 轻盈饶态度, 小乔 嫵媚足精神。”参见“ 小桥 ”。
词语解释:小桥  拼音:xiǎo qiáo
(1). 三国 吴 周瑜 之妻。《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时得 桥 公二女,皆国色也。 策 自纳 大桥 , 瑜 纳 小桥 。”
(2).小型桥梁。 北周 庾信 《咏画屏风诗》之五:“小桥飞断岸,高花出迥楼。” 元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词语解释:小寒  拼音:xiǎo hán
(1).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一月五、六或七日。《逸周书·时训》:“小寒之日雁北向,又五日鹊始巢,又五日雉始鴝。”《汉书·律历志下》:“玄枵,初婺女八度,小寒。” 吴伯箫 《“早”》:“小寒前后,桂花早已开过,兰花却还要迟些日子才开。”
(2).轻微的寒意。 元 萨都剌 《过嘉兴》诗:“ 吴 姬荡桨入城去,细雨小寒生緑沙。”
词语解释:小雅  拼音:xiǎo yǎ
《诗经》组成部分之一。七十四篇。大抵产生于 西周 后期和 东周 初期。这时王政衰微,政治黑暗,诸多矛盾日益尖锐。故其中诗篇较多的是指斥朝政缺失,反映社会动乱,表现 周室 与西北 戎 狄 部族以及东方诸侯各国之间的矛盾;也有少数是统治阶级宴会的乐歌。雅分小、大,主要有三说:有的认为以政事分,如《〈诗〉大序》;有的认为以道德分,如 司马迁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论》;有的认为以乐曲分,如 朱熹 《诗·小雅集传》。前人争论不决,莫衷一是。
词语解释:小民  拼音:xiǎo mín
指一般老百姓。《书·君牙》:“夏暑雨,小民惟曰怨咨;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咨。厥惟艰哉!” 宋 苏轼 《奏浙西灾伤第一状》:“富民皆争藏穀,小民无所得食。”《镜花缘》第十二回:“小民无知,往往为其所愚,莫不被害。”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一章:“你们要的是升官发财和小民的血,我们要的是祖国的幸福和自由。”
词语解释:小语  拼音:xiǎo yǔ
(1).细碎之说。指杂录、笔记体文字。《文选·江淹〈拟李陵从军〉诗》“袖中有短书” 李善 注引 汉 桓谭 《新论》:“若其小説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
(2).以描绘微小事物为内容的杂体辞赋。 晋 傅咸 《小语赋》:“ 楚襄王 登 云阳 之台, 景差 、 唐勒 、 宋玉 侍。王曰:‘能为小语者处上位。’”其中叙 景差 等所赋乃蚊蚋、虮蚁之类。参见“ 小言 ”。
(3).短暂交谈。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支 语 王 曰:‘君未可去,贫道与君小语。’” 宋 陆游 《酬妙湛闍梨见赠》诗:“山店煎茶留小语,寺桥看雨待幽期。” 清 秦朝釪 《消寒诗话》:“ 汤 祠郎 修 来过,余强同至花下小语而别,意甚不畅。”
(4).细语。 唐 裴思谦 《及第后宿平康里》诗:“银缸斜背解鸣璫,小语偷声贺玉郎。” 宋 陈亮 《念奴娇·至金陵》词:“人家小语,一声声近清唱。” 明 杨慎 《折桂令·偶见》曲:“小语低声,休猜做燕请鶯招。” 清 纳兰性德 《卜算子·塞寒》词:“小语緑杨烟,怯踏银河冻。”
词语解释:小言  拼音:xiǎo yán
(1).不合大道的言论。《庄子·齐物论》:“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成玄英 疏:“儒墨小言,滞於竞辩,徒有词费,无益教方。”《庄子·列御寇》:“彼所小言,尽人毒也。” 陆德明 释文:“言不入道,故曰小言。”《孔子家语·好生》:“小辩害义,小言破道。”
(2).有关小事的言论。《礼记·表记》:“事君大言入则望大利,小言入则望小利。” 孔颖达 疏:“小言,可以立小事之言。” 宋 杨万里 《与虞彬甫右相书》:“小言可以大喻。”
(3).谓精微之言。 唐 崔璐 《览皮先辈盛制因作十韵以寄用伸款仰》:“小言入无间,大言塞空虚。”
(4).谓描绘至微之物的杂体诗赋。 战国 宋玉 《小言赋》:“贤人有能为小言赋者,赐之 云梦 之田。” 唐 颜真卿 皎然 有《七言小言联句》诗。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下:“杂体有大言、小言……等项,近於戏弄,古人偶为之,然而大雅弗取。”
(5).指短诗、词。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上》:“乐府大篇必倣 汉 魏 ,小言间取 六朝 ,近体旁参 唐 律。” 王鹏运 《〈彊村词〉序》:“自维低下,靡所成就,即此趦趄小言,度不能復有进益。”
词语解释:小有天  拼音:xiǎo yǒu tiān
(1).道家所传洞府名。在 河南省 济源县 西 王屋山 。《太平御览》卷四十引《太素真人王君内传》:“ 王屋山 有小天,号曰 小有天 ,周迴一万里,三十六洞天之第一焉。”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十四:“万古 仇池 穴,潜通 小有天 。”
(2).泛喻名胜地方。 宋 赵师侠 《阳华岩》诗:“縈迴栈道泉湍响,疑是僊家小有天。”《太平御览》卷四十引《茅君内传》:“ 王屋山 之洞,周迴万里,名曰 小有清虚之天 。”
词语解释:小楷  拼音:xiǎo kǎi
楷体小字。 唐 颜真卿 《颜氏家庙碑》:“ 颇 工小楷。” 宋 苏轼 《跋君谟书赋》:“书法当自小楷出,岂有未能正书而以行草称也。”《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他的那笔小楷又写的飞快,不曾继烛,添注涂改,点句勾股,都已完毕。” 张天翼 《皮带》:“他对于工作怪努力,为工作之故,他每天早晨还习三张小楷。”
词语解释:小天  拼音:xiǎo tiān
(1). 唐 时吏部侍郎之别称。 唐 孙棨 《北里志·王团儿》:“有女数人,长曰 小润 ,字 子美 ,少时颇籍籍者。小天 崔垂休 变化年溺惑之,所费甚广。”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叙不遇》:“ 罗袞 以小天倅大秋。”
(2).道家所称洞天的别称。 南朝 梁 陶弘景 《许长史旧馆坛碑》:“大天之内,復有小天三十六所。” 元 张雨 《范以善云林清远馆》诗:“安用乘流三万里,小天元在 积金峯 。”
(3). 元 陈绍叔 所制测天仪之名。《元诗纪事》卷四一引 明 何乔远 《闽书》:“ 陈绍叔 ,字 克甫 ……又别制器,象天体,虚中而髹之。上刻周天度数,填以鈿蠃,揭南北二极,凡天河、星宿,皆列其中。其制度精微,名曰‘小天’。”
词语解释:小康  拼音:xiǎo kāng
(1).稍安。《诗·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郑玄 笺:“康,安也。今 周 民罢劳矣,王几可以小安之乎?” 唐 白居易 《老病相仍以诗自解》:“昨因风发甘长往,今遇阳和又小康。”
(2).儒家理想中的所谓政教清明、人民富裕安乐的社会局面,指 禹 、 汤 、 文 、 武 、 成王 、 周公 之治。低于“大同”理想。见《礼记·礼运》。后多指境内安宁,社会经济情况较好。《晋书·孙楚传》:“山陵既固,中夏小康。”《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四年》:“在位年穀屡丰,兵革罕用,校於 五代 ,粗为小康。”
(3).今指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在特定时期所要求达到的目标。《瞭望》1985年第37期:“ 邓小平 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探索了 中国 怎样搞社会主义。归根结底,就是要发展生产力,逐步发展 中国 的经济。第一步,规定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从一九七九年底提出这个目标到本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按人均计算,包括人口增加因素,从二百五十美元增加到八百至一千美元。”
(4).家庭稍有资财,可以安然度日。 宋 洪迈 《夷坚甲志·五郎君》:“ 庠 不能治生,贫悴落魄……然久困於穷,冀以小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丁前溪》:“ 杨 感不自已,由此小康,不屑旧业矣。”《儒林外史》第十五回:“先生得这‘银母’,家道自此也可小康了。” 郁达夫 《迟桂花》:“家里虽称不得富有,可也是小康之家。”
词语解释:小鲜  拼音:xiǎo xiān
小鱼。《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 河上公 注:“鲜,鱼也。” 宋 陆游 《夜归》诗:“寒齏煮饼坐茅店,小鲜供饌寻鱼罾。”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下有小鲜曰竹鱼,极腴。”
词语解释:小孤  拼音:xiǎo gū
山名。在 江西 彭泽县 北 长江 中,与 大孤山 遥遥相对。 清 吴伟业 《荡子失意行赠李云田》诗:“ 小孤 白浪恶,肠断征帆收。”参见“ 小姑 ”。
词语解释:小姑  拼音:xiǎo gū
(1).称丈夫之妹。《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唐 王建 《新嫁娘词》:“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尝。”《红楼梦》第四回:“﹝ 李紈 ﹞惟知侍亲养子,閒时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
(2).少女。古乐府《青溪小姑曲》:“开门白水,侧近桥梁。小姑所居,独处无郎。” 唐 温庭筠 《兰塘词》诗:“小姑晚归红妆浅,镜里芙蓉照水鲜。”
(3).小女巫;小道姑。 宋 陆游 《赛神曲》:“緑袍槐简立老巫,红衫绣裙舞小姑……老巫前致词,小姑抱酒壶。”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婚走》:“长生会, 莲花观 里一箇小姑来。”
(4). 小孤山 的别称。在今 江西 彭泽县 北。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江 南有大、小 孤山 ……俚俗转孤为姑。江侧有一石磯,谓之 澎浪磯 ,遂转为 彭郎磯 云。 彭郎 者,小姑壻也。” 宋 苏轼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诗:“舟中贾客莫漫狂, 小姑 前年嫁 彭郎 。” 清 王士禛 《送彭十羡门游粤》诗:“ 大姑 弯弯眉黛长, 小姑 窈窕宫亭妆,三日 潯阳 风信到,双姑早晚嫁 彭郎 。”
词语解释:小杜  拼音:xiǎo dù
(1).称 汉 杜延年 。 延年 , 杜周 子,亦明法律,持刑以宽。 南朝 梁 沉约 《授蔡法度廷尉制》:“ 汉 代律书,出乎 小杜 。”
(2).称 唐 杜牧 。《新唐书·杜牧传》:“ 牧 於诗,情致豪迈,人号为‘小杜’,以别 杜甫 云。” 宋 苏舜钦 《霅上》诗:“ 小杜 有灵应羡我,今为闲客此闲行。” 清 孔尚任 《红桥》诗:“可惜同游无 小杜 ,扑襟丝雨总销魂。” 郁达夫 《自题〈乙卯集〉》诗之一:“枉抛心力著书成,赢得清狂 小杜 名。”
词语解释:小枝  拼音:xiǎo zhī
(1).树木细枝。《庄子·逍遥游》:“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 唐 白居易 《东涧种柳》诗:“倚岸埋大干,临流插小枝。” 宋 杨万里 《梅花》诗:“大枝开尽花如雪,小枝未开更清絶。”
(2).指庶子。《韩非子·说疑》:“无孽适子而尊小枝。”
(3).即小支。 唐 王起 《辕门射戟枝赋》:“是用出雄戟射小枝,既从容而諭旨,亦慷慨而兴辞。”参见“ 小支 ”。
词语解释:小支  拼音:xiǎo zhī
即胡,戈戟之刃曲而下垂的部分。《后汉书·吕布传》:“ 布 弯弓顾曰:‘诸君观 布 射戟小支,中者当各解兵,不中可留决鬭。’” 李贤 注:“《周礼·考工记》曰:‘为戟博二寸,内倍之,胡参之,援四之。’ 郑 ( 郑众 )注云:‘援,直刃;胡,其孑也。’小支,谓胡也。即今之戟傍曲支。” 北周 庾信 《周使持节大将军广化郡开国公丘乃敦崇传》:“弯弓则戟破小支,抽剑则泉飞枯井。”
词语解释:小时  拼音:xiǎo shí
(1).幼年或少年时候。《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营 齐王 宫於 河南 之 重门 ,制度皆如藩国之礼”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我见 高贵乡公 ,小时识之,明日我自欲以璽手授之。” 唐 李白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宋 向子諲 《梅花引》词:“花如颊,梅如叶,小时笑弄阶前月。” 刘亚舟 《男婚女嫁》第八章:“他小时被爹妈娇惯过了头。”
(2).时间单位。我国古代每天分十二时,以十二地支依次标记。至近代每时又分为二,适与国外每天分二十四点钟相合,故沿称现行二十四分法之时为小时。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二十四时》:“一日分十二时,每时又分为二,曰‘初’,曰‘正’,是为二十四小时。” 曹禺 《日出》第一幕:“请你慎重地考虑一下,最好在二十四小时以内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
词语解释:小凤  拼音:xiǎo fèng
(1).小凤凰。亦美称小鸟。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七一:“红草青林日半斜,閒乘小凤出彤霞。” 元 萨都剌 《织女图》诗:“日长深院机声动,梭影穿花飞小凤。” 清 陈确 《和茀孙春鸟未春鸣诗》:“数声疑小凤,百囀似新鶯。”
(2). 唐 宋 时中书舍人的别称。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官爵·小凤小仪》:“ 唐 人以中书舍人为小凤,盖以中书省有凤池也…… 宋 人犹袭其称, 张天觉 自小凤拜右揆是也。”
(3).见“ 小凤团 ”。
词语解释:小凤团  拼音:xiǎo fèng tuán
宋 代茶叶精品。以模压成凤纹,故名。 宋 韩驹 《谢人送凤团及建茶》诗:“白髮前朝旧史官,风罏煮茗暮江寒。苍龙不復从天下,拭泪看君小凤团。” 宋 周紫芝 《摊破浣溪沙·茶》词:“苍璧新敲小凤团,赤埿开印煮清泉。”亦省称“ 小凤 ”。 宋 苏轼 《答西掖诸公见和》:“上樽日日泻黄封,赐茗时时开小凤。”参见“ 小团 ”。
词语解释:小团  拼音:xiǎo tuán
宋 代作为贡品的精制茶叶。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茶之品莫贵於龙凤,谓之团茶。 庆历 中, 蔡君謨 为 福建路 转运使,始造小片龙茶以进,其品絶精,谓之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直金二两。” 宋 苏轼 《月兔茶》诗:“君不见鬭茶公子不忍鬭小团,上有双衔綬带双飞鸞。”参见“ 小龙团 ”、“ 小凤团 ”。
词语解释:小宴  拼音:xiǎo yàn
小型而随便的宴会。 唐 白居易 《江楼偶宴赠同座》诗:“南浦閒行罢,西楼小宴时。” 宋 陆游 《赋山阴风物》:“却就水亭开小宴,綉帘银烛看归舟。”《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父母既不在家,何不要进来,再开他壜好酒,你我三个人作个赏菊小宴呢?”
词语解释:小异  拼音:xiǎo yì
(1).稍微不同。《三国志·魏志·东沃沮传》:“其言语与 句丽 大同,时时小异。”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后记》:“余之所録,大抵以 肇 为法,而小异於 肇 者,不书人之过恶,以谓职非史官,而掩恶扬善者,君子之志也。”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黄须翁》:“按此即 唐 人所传 虬髯公 事,而情节小异。”
(2).指细微不同处。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六:“所谓修辞学,便是在依照意思调整语言这一件事情上面,把那千千万万具体的说话与文章中的千千万万小异抽去,将一些大同抽出来详加研讨的学问。”
(3).微有特异。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 褚 眄睞良久,指 嘉 曰:‘此君小异,得无是乎?’” 宋 陈亮 《汉宫春·岩桂花》词:“都缘是,此君小异,费他万种消详。”《宋史·佞幸传·朱勔》:“人不幸有一物小异,共指为不祥,唯恐芟夷之不速。”
词语解释:小儿女  拼音:xiǎo ér nǚ
(1).年幼或年轻的子女。 唐 杜甫 《月夜》诗:“今夜 鄜州 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 长安 。”《孽海花》第十四回:“ 威毅伯 笑道:‘只是小儿女有点子小聪明,就要高着眼孔。这结亲一事,老夫倒着实为难,託贤弟替老夫留意留意!’”
(2).指青年男女。 茅盾 《劫后拾遗》一:“她可是挺胸走着,微侧了头,又时时憨笑,尽量摹拟十八九小儿女的情态。”
词语解释:小智  拼音:xiǎo zhì
小智慧;小聪明。 汉 贾谊 《鵩鸟赋》:“小智自私兮,贱彼贵我。” 唐 王勃 《上绛州上官司马书》:“未尝露才扬己,饰小智以惊愚。”
共1113,分14页显示   1  2  3  4  5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