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三漾去声 [xiàng,卿相]访[jiàng,将帅][shàng,上下][sàng,丧失][liàng,数量][zàng,库藏,名词][详注1][dàng,适当][详注2][同飏][hàng][详注3][详注4][详注5][详注6][zhàng][kàng]广[详注7][zàng,内脏][bàng][详注8][tàng,通烫,又碰也][與障同。][yàng][详注9][dǎng dàng][guàng,横木、充满][qiàng][bàng][雨疾下也][音诳。欺也。][详注10]


注1:王 《正韻》凡有天下者,人稱之曰王,則平聲。據其身臨天下而言曰王,則去聲。
注2:长 《集韵》《韵会》《正韵》直亮切,音仗。《集韵》度长短曰长。 又《集韵》余也。《正韵》多也,冗也,剩也。《论语》长一身有半。《世说新语》平生无长物。《陆机·文赋》故无取乎冗长。 又《正韵》知亮切,音障。增盛也。《韩愈诗》得时方长王。
注3:养 《广韵》《正韵》余亮切《集韵》弋亮切,音恙。《玉篇》供养也,下奉上也。《礼·月令》收禄秩之不当,供养之不宜者。《注》谓凡恩命滥赐膳服,侈僭踰制者。
注4:仰 《集韵》《正韵》鱼向切。恃也。俟也,资也。《战国策》东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注》有望於上则仰。《史记·平准书》衣食仰给县官。
注5:桁 航去声。椸也。《古乐府·东门行》还视桁上无悬衣。
注6:两 通“辆”。车一乘。《唐韵》《集韵》《韵会》力让切《正韵》力仗切,良去声。《诗·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注7:广 《玉篇》古旷切,光去声。《周礼·地官·大司徒》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疏》马融云:东西为广,南北为轮。《释文》广,古旷反。 又车名。《周礼·春官·车仆》广车之萃。《注》广车,横陈之车也。《释文》广,古旷反。《左传·僖二十八年》西广东宫。《疏》楚有左右广,盖兵车之名。《宣二年》分为二广。《注》十五乘为一广。 又《正字通》音旷。《荀子·王霸篇》人主胡不广焉。《注》广,开泰貌。 又与旷通。《前汉·五行志》师出过时之谓广。
注8:妨 音访。《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轩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巍峨拔嵩华,腾跃较健壮。
注9:掠 《广韵》《集韵》《韵会》力让切《正韵》力仗切,音亮。亦夺取也。《左传·襄十一年》禁侵掠。又《昭二十年》输掠其聚。《前汉·高帝纪》所过毋得卤掠。
注10:潢 音幌。与滉同。水深广貌。《司马相如·上林赋》灏溔潢漾。又音暀。《释名》染纸也。《齐民要术》有装潢纸法。《唐六典》崇文馆有装潢匠五人。
末字词组
天将强将郎将小将败军之将杀妻求将激将天兵天将
老将边将武将女将请将不如激将过关斩将残兵败将登坛拜将
上将诗将虎将突将调兵遣将闯将山东山相,山西出将登台拜将
大将主将战将中郎将关东出相,关西出将过五关斩六将汉家飞将 
汉将出将骁将悍将虾兵蟹将险道神将筑坛拜将 
干将良将裨将李飞将运动健将打麻将哼哈二将 
飞将命将败将中将部将损兵折将嚄唶宿将 
猛将儒将遣将准将遣兵调将将门有将红衣大将 
名将偏将健将谋臣武将五虎将天策上将熊虎将 
云将宿将少将谋臣猛将麻将点将神兵天将 

词语解释:天将  拼音:tiān jiàng
(1).谓天上神将。《西游记》第四回:“ 悟空 大喜,恳留饮宴不肯,遂与 金星 纵着祥云,到 南天门 外。那些天丁天将,都拱手相迎。” 鲁迅 《伪自由书·王化》:“这种‘宽仁政策’是……派了三架飞机到瑶洞里去‘下蛋’,使他们‘惊诧为天神天将而不战自降’。”
(2).大将的美称。 唐 王维 《燕支行》:“ 汉 家天将才且雄,来时謁帝 明光宫 。”
(3). 太平天囯 官名,低于王一级。
词语解释:老将  拼音:lǎo jiàng
(1).久经战阵的将领。《史记·吴王濞列传》:“ 吴王 问诸老将,老将曰:‘此少年推锋之计可耳,安知大虑乎!’”《汉书·高帝纪上》:“ 怀王 诸老将皆曰:‘ 项羽 为人慓悍祸贼,尝攻 襄城 , 襄城 无噍类,所过无不残灭。’” 唐 元稹 《月三十韵》:“老将占天阵,幽人钓石磯。”
(2).指从事某一行较久,并有一定经验的人。 叶圣陶 《涿鹿的劈山大渠》:“后来大渠工段上的青年们砍石头遇到困难,怕不能如期完成任务,就去请两位老将出马。”如:乒坛老将重挥拍,雄风不减当年。
词语解释:上将  拼音:shàng jiàng
(1).主将,统帅。《孙子·地形》:“料敌制胜,计险阨远近,上将之道也。” 晋 葛洪 《抱朴子·清鉴》:“咸谓勇力絶伦者,则上将之器;洽闻治乱者,则三九之才也。” 宋 王安石 《次韵元厚之平戎庆捷》:“投戈更讲诸儒艺,免胄争趋上将风。” 清 孙枝蔚 《读兵书》诗:“虚名羞 管 葛 ,上将失 孙 吴 。”
(2).泛指高级将领。 元 郑光祖 《三战吕布》第二折:“俺不曾与 吕布 交战,先斩了一员上将。”
(3).星名。《史记·天官书》:“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
(4).军衔,将官的一级,在中将之上。
词语解释:大将  拼音:dà jiàng
(1).古代军队中的中军主将。亦指主帅。《墨子·迎敌祠》:“五步有五长,十步有什长,百步有百长,旁有大率,中有大将。”《史记·淮阴侯列传》:“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 韩信 也,一军皆惊。”
(2).泛称高级将领。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 审配 兄子开门入兵,既诛 袁谭 ,则 幽州 大将 焦触 攻逐 袁熙 ,举事来服。” 唐 杜甫 《后出塞》诗之二:“借问大将谁,恐是 霍嫖姚 。”《三国演义》第四二回:“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
(3).比喻某一集团中的重要人物。 鲁迅 《华盖集续编·不是信》:“我的文字中……述听来的类似‘流言’的用‘听说’,和《晨报》大将文例不相同。”
(4).军衔。将官的最高一级。
词语解释:汉将  拼音:hàn jiàng
汉 代将军。亦借指其他汉族政权的将军。 南朝 梁 虞羲 《咏霍将军北伐》:“拥旄为 汉 将,汗马出 长城 。”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十:“ 蓟门 谁自北, 汉 将独征西。”
词语解释:干将  拼音:gān jiàng
干将(gànjiàng)称办事干练、能起重要作用的人。 老舍 《二马》第二段十:“汗衫,挽袖子,一手泥,粗手腕,是个干将!不真干还能和外国人竞争吗!”
干将(gānjiàng)古剑名。相传 春秋 吴 有 干将 、 莫邪 夫妇善铸剑,为 阖闾 铸阴阳剑,阳曰“干将”,阴曰“莫邪”。 干将 藏阳剑献阴剑。 吴王 视为重宝。事见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又据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太平御览》卷三四三引《列异志》载, 楚 人 干将 、 莫邪 夫妇为 楚王 铸雌雄二剑,三年乃成。 干将 以误期自分必死,乃留雄剑嘱其妻:若生男,告以剑所在。 干将 果被杀。其子长,得客助舍身为父复仇。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即演述此故事。后亦以“干将”泛称利剑。 唐 韩翃 《送刘侍御赴陕州》诗:“金羈映驌驦,后骑佩干将。” 宋 叶适 《赠赵季清县丞》诗:“五月凉如秋,照夜干将白。” 明 王廷陈 《矫志篇》诗:“干将不试,世比铅刀。” 清 赵翼 《酬啬生郡博见赠韵》:“堆盘火齐光眩眸,干将出匣万鬼愁。”
词语解释:飞将  拼音:fēi jiàng
(1).“ 飞将军 ”的省称。 唐 王昌龄 《出塞》诗:“但使 龙城 飞将 在,不教胡马度 阴山 。”
(2).泛称敏捷善战的将领。 唐 李涉 《寄河阳从事杨潜》诗:“吾友从军在 河 上,腰佩吴鉤佐飞将。”
词语解释:猛将  拼音:měng jiàng
勇猛的将领。《韩非子·显学》:“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将必发於卒伍。”《史记·留侯世家》:“ 黥布 、天下猛将也,善用兵。” 宋 辛弃疾 《西江月》词:“堂上谋臣帷幄,边头猛将干戈。”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六章二:“ 南岳 会议是在十一月尾上召开的,我只是在闭幕的一天赶去参加了一次,依然是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场面。”
词语解释:名将  拼音:míng jiàng
著名的将领。《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王离 , 秦 之名将也。” 唐 韩愈 《乌氏庙碑铭》:“及 武德 已来,始以武功为名将家。”《儒林外史》第四六回:“老先生功在社稷,今日角巾私第,口不言功,真古名将风度。” 王迪 《八千里路云和月》:“拜读 陈赓 同志遗作两篇--果然名将之笔,柔锋似剑!”
词语解释:云将  拼音:yún jiàng
寓言中称云的主将。《庄子·在宥》:“ 云将 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 鸿濛 。” 成玄英 疏:“ 云将 ,云主将也。” 唐 白居易 《和微之三月三十日》:“雨师习习洒, 云将 飘飘翥。” 清 钱谦益 《天都峰》诗:“凭虚命 天老 ,排空召 云将 。”
词语解释:强将  拼音:qiáng jiàng
才能超群的将帅
词语解释:边将  拼音:biān jiàng
防守边疆的将帅。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君后三岁当为边将。” 宋 鲜于侁 《九诵·双庙》:“訏谋颠置兮,边将怙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本来,边将凭藉国家的威力,侵侮邻国来求富贵,是常有的事。”
词语解释:诗将  拼音:shī jiàng
在诗坛称雄的诗人。 唐 刘长卿 《送孔巢父赴河南军》诗:“闻道全军征北虏,又言诗将会 河 南。” 宋 杨万里 《谢张功父送近诗集》诗:“近代风骚四诗将,非君摩垒更何人。” 元 耶律楚材 《约善长和诗战书》:“维旃蒙协洽之岁,三月甲午朔, 湛然 谨致书於诗将 善长 先生幕府。”
词语解释:主将  拼音:zhǔ jiàng
(1).国君和将帅。《六韬·阴书》:“主将欲合兵,行无穷之变,图不测之利……主以书遗将,将以书问主。”
(2).主要将领;统帅。《墨子·备梯》:“令賁士主将皆听城鼓之音而出。”《三国志·吴志·张纮传》:“夫主将乃筹謨之所自出,三军之所繫命也。” 唐 杜牧 《上李太尉论江贼书》:“一千二百人分为四十船,择少健者为之主将。” 清 叶廷琯 《鸥波渔话·许若洲女史诗》:“死生随主将,筋骨老边沙。”
(3).喻某方面起主要作用的人。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十二:“ 鲁迅 是 中国 文化革命的主将。”
(4). 太平天囯 的官职。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天朝田亩制度》:“并自己保升奏贬姓名,一同达於将帅、主将。” 郦纯 《太平天囯制度初探》第二章:“主将在初期官阶甚高,一八五一年八月向 永安 进军前设五军主将,以 萧朝贵 为前军主将……自一八六○年在主将之上设朝将、天将,主将地位便渐低落。”
词语解释:出将  拼音:chū jiàng
出外为统兵的将帅。 唐 杜甫 《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 汲黯 匡君切, 廉颇 出将频。直词才不世,雄略动如神。” 唐 戎昱 《观卫尚书九日对中使射破的》诗:“出将三朝贵,弯弓五善齐。腕迴金鏃满,的破緑弦低。” 宋 陆游 《徐稚山给事庆八十乐语》:“出将使指之荣,入奉色难之养。”
词语解释:良将  拼音:liáng jiàng
能征善战的将领。《孙子·火攻》:“明主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史记·李斯列传》:“离其君臣之计, 秦王 乃使其良将随其后。” 宋 秦观 《高无悔跋尾》:“议者皆以二 高 料敌有古良将之风,惜乎詔使之不能用也。”
词语解释:命将  拼音:mìng jiàng
任命将帅;派遣将帅。《晋书·陆机传》:“自古命将遣师,未有臣凌其君而可以济事者也。”《清史稿·礼志九》:“ 雍正 七年,定命将前一日告庙。”
词语解释:儒将  拼音:rú jiàng
有学识、风度儒雅的将帅。 唐 薛能 《清河泛舟》诗:“儒将不须夸 郄縠 ,未闻诗句解风流。” 宋 苏辙 《次韵王君北都偶成》之一:“千夫奉儒将,百兽伏麒麟。” 阿英 《戎行兼言艺文事》:“ 陈毅 同志是一员‘儒将’,能征善战,又精通文墨。”
词语解释:偏将  拼音:piān jiàng
副将。《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 越 ,则 越 杀王降 汉 ,如反覆手耳。”《晋书·王鉴传》:“去年已来,累丧偏将。” 清 袁枚 《续新齐谐·天蓬尺》:“我为 姚洙 , 金陵 人, 明 初为偏将,隶 魏国公 麾下。”
词语解释:宿将  拼音:sù jiàng
久经战阵的将领。《战国策·魏策二》:“太子年少,不习於兵。 田朌 宿将也,而 孙子 善用兵。战必不胜,不胜必禽。” 唐 李希仲 《蓟门行》:“ 汉 家爱征战,宿将今已老。” 徐迟 《牡丹》:“不少西北军的宿将重掌军权。”
词语解释:郎将  拼音:láng jiàng
(1).武官名。 秦 置,主宿卫、车骑,即郎中令所辖三署的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 汉 袭 秦 制,属光禄勋。 唐 宋 设官,于中郎将之外,复置郎将。《后汉书·皇后纪下·桓帝邓皇后》:“以 康 ( 邓康 )弟 统 袭封 昆阳侯 ,位侍中; 统 从兄 会 袭 安阳侯 ,为虎賁中郎将……宗族皆列校、郎将。” 唐 李白 《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诗:“气清岳秀有如此,郎将一家拖金紫。” 王琦 题注:“按《唐书·百官志》,左右十四卫及太子左右六率府,皆有郎将,乃五品官也。”
(2).星名。《史记·天官书》“后聚一十五星,蔚然,曰郎位;傍一大星,将位也” 唐 张守节 正义:“郎将一星,在郎位东北,所以为武备,今之左右中郎将。”
词语解释:武将  拼音:wǔ jiàng
(1).军事将领。《汉书·翟方进传》:“遣武将征讨,咸伏其辜。” 晋 陆机 《辩亡论上》:“謨臣盈室,武将连衡。”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开初,是路旁的民众,驾前的武将,都吓得呆了。”
(2).指勇猛或凶暴的人。 鲁迅 《华盖集续编·记念刘和珍君》:“直到后来,也许已经是 刘百昭 率领男女武将,强拖出校之后了,才有人指着一个学生告诉我,说:这就是 刘和珍 。”
词语解释:虎将  拼音:hǔ jiàng
《汉书·王莽传下》:“ 莽 拜将军九人,皆以虎为号,号曰‘九虎’,将北军精兵数万人东,内其妻子宫中以为质。”后遂用为勇将的通称。《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寧能御雄才虎将以制天下乎?”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五章:“他想, 郝摇旗 近来收集自己溃散馀部,虽然只有七十多人,但手下几员偏将都不弱, 郝 本人又是一员虎将,不可低估了这一股人马的战斗力量。”
词语解释:战将  拼音:zhàn jiàng
善战的将领。《后汉书·陈俊传》:“ 光武 望而叹曰:‘战将尽如是,岂有忧哉!’”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一折:“俺这里有雄兵百万,战将千员,量他到的那里。”亦泛指能干、得力的人。 杜鹏程 《延安人》:“ 黑成威 说:‘没有你妈这一员战将,料你今日也下不了台!’”
词语解释:骁将  拼音:xiāo jiàng
勇将,猛将。《后汉书·隗嚣传》:“ 吴 耿 驍将,云集四境。”《旧唐书·郭子仪传》:“ 安庆绪 与其驍将 安雄俊 、 崔乾祐 、 薛嵩 、 田承嗣 悉其众来援,分为三军。”《说唐》第一回:“﹝ 秦彝 ﹞部下虽有数百兵,怎挡得 杨林 这员驍将。”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三九章:“这样一个瘦骨伶仃的老好先生,过去竟然是生龙活虎的一名学生运动的骁将。”
词语解释:裨将  拼音:pí jiàng
副将。《尉缭子·兵教上》:“自什以上,至於裨将,有不若法者,则教者如犯法者之罪。”《汉书·项籍传》:“ 梁 为 会稽 将, 籍 为裨将。” 颜师古 注:“裨,助也,相副助也。”《明史·杨璟传》:“ 永州 久不下,令裨将分营诸门,筑垒困之。”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的家庭》:“当庚子年 大沽 失守,镇守 大沽 的 罗提督 自尽殉职时,我的爸爸便正在那里作他身边一员裨将。”
词语解释:败将  拼音:bài jiàng
战败的将领。《北史·麦铁杖传》:“﹝帝﹞命 平壤 道败将 宇文述 等百餘人皆为执紼,王公以下送至郊外。”
词语解释:遣将  拼音:qiǎn jiàng
谓派遣将领。《后汉书·荀彧传》:“臣闻古之遣将,上设监督之重,下建副二之任。”《禅真逸史》第二一回:“ 杜伏威 想道:‘我只读得召将的神咒,不曾见甚遣将的法儿,怎么打发得他去?’” 章炳麟 《訄书·弭兵难》:“列国有罪,则遣将征之,是近於弭兵矣。”亦指调遣人员。《金瓶梅词话》第四六回:“好奴才,使你怎的不动,又坐坛遣将儿,使了那箇奴才去了?”
词语解释:健将  拼音:jiàn jiàng
(1).英勇善战的将领。《后汉书·吕布传》:“﹝ 吕布 ﹞与其健将 成廉 魏越 等数十骑,驰突 燕 阵,一日或至三四,皆斩首而出。”《新唐书·李希烈传》:“ 洽 ( 刘洽 )得书,喜曰:‘健将在西,吾何忧?’” 清 冯桂芬 《上海纪事》:“ 德昭 为 张忠武公 麾下健将。”
(2).喻某种活动的能手。 陶曾佑 《中国文学之概观》:“他如 郝伯常 之豪於诗词, 虞伯生 之擅於古文, 金履祥 之贯通经史,均足称文坛之健将焉。” 邹韬奋 《患难余生记·离渝前的政治形势》:“他叫 郑代巩 ,原来是全国学联的一位健将。”
(3).运动健将的省称。运动员等级中最高一级的称号,由国家授予。如:跳高健将,游泳健将。
词语解释:少将  拼音:shào jiàng
军衔。将官的一级,低于中将。
词语解释:小将  拼音:xiǎo jiàng
(1).职位低的武官。《墨子·迎敌祠》:“凡望气,有大将气,有小将气。”《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婴 生得左司马一人,所将卒斩其小将十人,追北至 淮 上。”《三国志·吴志·丁奉传》:“﹝ 丁奉 ﹞少以驍勇为小将,属 甘宁 、 陆逊 、 潘璋 等。”
(2).指年轻的武官。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六:“有小将 刘谦 者,职级甚卑,气宇殊异。” 清 俞樾 《小浮梅闲话》:“据《旧唐书》本传: 薛仁贵 自恃驍勇,欲立奇功,乃异其服色,著白衣,握戟,腰鞬张弓,大呼先入,所向无前……则俗传白袍小将,固有徵矣。”
(3).称有能耐的小孩子或能干的年轻人。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若那人性格暴躁点,一见自己小船为一群胡闹小将把它送到河中打着圈儿转,心中十分忿怒,大声的喊骂,说出许多恐吓无理的野话,那我们便一面回骂着,一面快快的把船向下游流去。”
词语解释:女将  拼音:nǚ jiàng
(1).女性将领。《宋史·叛臣传中·李全上》:“上有龙虎上将军者,贯银甲,挥长槊,盛兵以出,旁有绣旗女将驰枪突斗。”《水浒传》第四八回:“那来军正是 扈家庄 女将 一丈青扈三娘 。” 鲁迅 《二心集·新的“女将”》:“做起戏来,因为是乡下,还没有《乾隆帝下江南》之类,所以往住是《双阳公主追狄》《薛仁贵招亲》,其中的女战士,看客称之为‘女将’。”
(2).今用以比喻能干的妇女。 王汶石 《新结识的伙伴》:“我还得回去问问我那些女将们愿意不愿意哩。”
词语解释:突将  拼音:tū jiàng
冲锋陷阵的骠悍将卒。 三国 蜀 诸葛亮 《后出师表》:“自臣到 汉中 ,中间朞年耳,然丧 赵云 、 阳羣 、 马玉 、 阎芝 、 丁立 、 白寿 、 刘郃 、 邓铜 等及曲长屯将七十餘人,突将无前。”《旧唐书·李愬传》:“始募敢死者三千人以为突将, 愬 自教习之。”《资治通鉴·唐肃宗上元二年》:“突将 王元振 将作乱。” 胡三省 注:“突将,以领驍勇驰突之士。”
词语解释:中郎将  拼音:zhōng láng jiàng
中郎署的长官。《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乃拜 相如 为中郎将,持节而往。”
词语解释:悍将  拼音:hàn jiàng
猛将;暴戾的将领。 宋 陆游 《上殿札子》:“今朝廷内无权臣世家,外无强藩悍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采薇翁》:“翁不时乘马出,遨游部伍之间,而军中悍将骄卒輒首自堕地,不知其何因。” 刘师培 《悲佃篇》:“ 开元 以下,逆胡逞兵,大憝虽平,而悍将骄兵逞雄于外,肆行掊克,捘削民财。”
词语解释:李飞将  拼音:lǐ fēi jiàng
指 汉 名将 李广 。因其作战勇猛, 匈奴 称其“ 汉 飞将军”。 唐 李白 《古风》诗之六:“苦战功不赏,忠诚杂可宣。谁怜 李飞将 ,白首没三边。”
词语解释:中将  拼音:zhōng jiàng
(1).中等才能的将领。《淮南子·兵略训》:“及至中将,上不知天道,下不知地利,专用人与势,虽未必能万全,胜鈐必多矣。”
(2).军衔名。将官的一级,低于上将、高于少将。
词语解释:准将  拼音:zhǔn jiàng
陆军、海军陆战队或空军中军衔低于少将高于上校的军官
海军衔的一级,在少将之下,校官之上
英空军军衔的一级,在少将之下,校官之上
英陆军军衔的一级,在少将之下,校官之上
词语解释:谋臣武将  拼音:móu chén wǔ jiàng
犹言谋臣猛将。 汉 张衡 《南都赋》:“尔其则有谋臣武将,皆能攫戾执猛,破坚摧刚。”
词语解释:谋臣猛将  拼音:móu chén měng jiàng
善于谋划的文臣和勇猛善战的将帅。《晋书·石崇传》:“先帝决独断之聪,奋神武之略,荡灭逋寇,易於摧枯。然谋臣猛将,犹有致思竭力之效。” 宋 苏轼 《代滕甫论西夏书》:“方 元昊 强时,谋臣猛将,尽其智力,十年而不敢近。”《西湖二集·吴越王再世索江山》:“他原是 吴越王 偏安一隅之主,所以并不思量去恢復中原,随你 宗泽 、 岳飞 、 韩世忠 、 吴璘 、 吴玠 这一班儿谋臣猛将苦口劝他恢復,他只是不肯。”
词语解释:败军之将  拼音:bài jūn zhī jiàng
战败的将领。《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臣闻明主使臣,不废有罪。故奔北败军之将用, 秦 鲁 以成其功。”《三国演义》第六三回:“败军之将,荷蒙厚恩,无可以报,愿施犬马之劳。”
词语解释:请将不如激将  拼音:qǐng jiàng bù rú jī jiàng
谓用话语刺激别人去干事要比正面请他去干事来得好。《西游记》第三一回:“ 八戒 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 清 李渔 《怜香伴·鞅望》:“我有道理,请将不如激将,且待我激他一激,或者激些主意出来,也不可知。”
词语解释:调兵遣将  拼音:diào bīng qiǎn jiàng
调动兵马,派遣将领。引申为调动布置人力。《水浒传》第六七回:“因是 宋公明 生发背疮在寨中,又调兵遣将,多忙少闲,不曾得见。” 叶圣陶 《潘先生在难中》:“他这样想时,不禁深深地发恨;恨这人那人调兵遣将,预备作战。” 浩然 《艳阳天》第三五章:“屋里的两个年轻人,两个基层干部,他们正在为自己的阶级调兵遣将。”
词语解释:关东出相,关西出将  拼音:guān dōng chū xiāng , guān xī chū jiàng
见“ 关西出将,关东出相 ”。
词语解释:虾兵蟹将  拼音:xiā bīng xiè jiàng
神话中龙王的兵将。常比喻敌人的爪牙、小头目和喽罗。《四游记·洞宾二败太子》:“﹝太子﹞即令虾兵蟹将十员,一齐上岸,来擒 洞宾 。” 清 李渔 《蜃中楼·训女》:“到海滨上面操演虾兵蟹将去了。”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五章:“刚刚闻见一股潮气儿,这些乌龟王八、虾兵蟹将都出笼了。”亦省称“ 虾兵 ”。 卞之琳 《翻一个浪头·得过且过大家都不得过》:“前一批虾兵给他们写过照:摔脱了皮靴,追小鸭逃命,开坦克都永远向背后架炮。”
词语解释:运动健将  拼音:yùn dòng jiàn jiàng
中国运动员技术等级称号。仅次于国际级运动健将。由国家体委根据《运动员技术等级制度》规定的条件批准授予,并颁发证章、证书。
词语解释:部将  拼音:bù jiàng
部下的武官;军中偏将。《后汉书·寇恂传》:“执金吾 贾復 在 汝南 ,部将杀人於 潁川 。” 李贤 注:“部将,谓军部之下小将也。” 唐 韩愈 《柳州罗池庙碑》:“尝与其部将 魏忠 、 谢寧 、 欧阳翼 饮酒驛亭。”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九:“ 陈第 为 戚继光 部将。”
词语解释:遣兵调将  拼音:qiǎn bīng diào jiàng
犹言调兵遣将。《禅真逸史》第二八回:“再説 延州 府丞 汤思忠 遣兵调将已定,然后自领马步军兵,离寨伺候。” 陈英士 《致黄克强书》:“ 中山先生 以为 袁氏 手握大权,发号施令,遣兵调将,极称自由。”亦作“ 遣将调兵 ”、“ 遣将徵兵 ”。《封神演义》第九十回:“﹝ 姜子牙 ﹞你既是 崑崙 之士,理当遣将调兵,共决雌雄。” 蔡东藩 《南北史通俗演义》第七回:“原来 魏 主 嗣 欲乘丧南侵,报復旧怨,因将 宋 使执回,即日遣将徵兵,进攻 滑臺 。”
词语解释:五虎将  拼音:wǔ hǔ jiàng
五员猛将。(1)《三国演义》中对 关羽 、 张飞 、 赵云 、 马超 、 黄忠 的合称。《三国演义》第七三回:“﹝ 刘备 ﹞受文武官员拜贺为 汉中王 ……封 关羽 、 张飞 、 赵云 、 马超 、 黄忠 为五虎大将。”(2)《水浒传》中对 关胜 、 林冲 、 秦明 、 呼延灼 、 董平 的合称。《水浒传》第七一回:“马军五虎将五员: 大刀 关胜 、 豹子头 林冲 、 霹靂火 秦明 、 双鞭 呼延灼 、 双枪将 董平 。”
词语解释:麻将  拼音:má jiàng
见“ 麻将牌 ”。
词语解释:麻将牌  拼音:má jiàng pái
即麻雀牌。 巴金 《家》二:“她刚走出门,便听见麻将牌在桌子上磨擦的声音。”亦省称“ 麻将 ”。 洪深 《赵阎王》第一幕:“这十六圈麻将,总得四更天,才完得了。”参见“ 麻雀牌 ”。
词语解释:杀妻求将  拼音:shā qī qiú jiàng
语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齐 人攻 鲁 , 鲁 欲将 吴起 。 吴起 取 齐 女为妻,而 鲁 疑之。 吴起 於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 齐 也, 鲁 卒以为将。将而攻 齐 ,大破之。”后因以“杀妻求将”比喻人为追求功名利禄而不惜忍心害理。
词语解释:过关斩将  拼音:guò guān zhǎn jiàng
比喻不断战胜对手与克服困难。例如:他想起年轻时过关斩将的情景,就浑身来了劲儿。
词语解释:闯将  拼音:chuǎng jiàng
(1). 明 末农民起义领袖 李自成 等初起兵时的称号。《明史·流贼传·李自成》:“ 自成 乃与兄子 过 往从 迎祥 ( 高迎祥 ),与 献忠 ( 张献忠 )等合,号‘闯将’,未有名。”
(2).勇往直前,敢于开创的人。 鲁迅 《华盖集·这个与那个三》:“所以凡事都不容易有改革;前驱和闯将,大抵是谁也怕得做。” 巴金 《我的希望》:“闯将是不能缺少的,要是没有人敢于一马当先飞奔向前,大家都看风色、看行情,袖手旁观,那么就绝不会有新的气象和新的局面。”
词语解释:过五关斩六将  拼音:guò wǔ guān zhǎn liù jiàng
三国 时, 关羽 为 曹操 俘获。 羽 虽降 曹 ,心念旧主,听说 刘备 在 河 北,即离 曹 而去,一路上闯过五关,斩杀六员 曹 将,终在 古城 与 刘备 相会。见《三国演义》第二七回。后用以比喻历经险阻困难。 许杰 《惨雾》中:“三哥不比 麻皮加来 一般,是随便说话的;他一说定这一句话,就是‘过五关斩六将’,也要把它做到的。 多理 见他毅然的决定了,就喜得跳起来。” 韩少功 《飞过蓝天》:“过五关斩六将,最后卡在‘公社推荐’这一关。”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十三章:“原来是他正在那里眉飞色舞地吹嘘他的‘过五关斩六将’呢。”
词语解释:险道神将  拼音:xiǎn dào shén jiàng
方弼、方相。旧时出殡时用的纸扎的高大狰狞的开路神。为古方相之遗制。因用指身材高大者。《水浒传》第六八回:“这箇 青州 郁保四 ,身长一丈,腰阔数围,绰号‘险道神将’。”亦作“ 险道神 ”。《金瓶梅词话》第四一回:“正是险道神撞着寿星老儿,你也休説我长,我也休嫌你短。”
词语解释:打麻将  拼音:dǎ má jiàng
玩麻将牌,用麻将牌消遣或赌博
词语解释:损兵折将  拼音:sǔn bīng shé jiàng
兵士和将领都有损失。谓作战失利。《水浒传》第八一回:“损兵折将,必然瞒着天子。”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沿海力战,损兵折将,宜坐内地不能策应之罪。”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九章:“他不是不想立功,而是想等到 曹变蛟 和 左光先 快把敌人杀败时他才出马、不用过多的损兵折将就拿到胜利果实。”
词语解释:将门有将  拼音:jiàng mén yǒu jiàng
谓将帅家门出将帅。《史记·孟尝君列传》:“ 文 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谚曰:相门有相,将门有将。”《宋书·王镇恶传》:“ 镇恶 , 王猛 之孙,所谓将门有将也。”
词语解释:天策上将  拼音:tiān cè shàng jiàng
唐太宗 李世民 为 秦王 时所加官号。《旧唐书·高祖纪》:“﹝ 武德 四年﹞冬十月己丑,加 秦王 天策上将。”《新唐书·太宗纪》:“四年二月, 竇建德 率兵十万以援 世充 , 太宗 败 建德 于 虎牢 ,执之, 世充 乃降…… 高祖 以谓 太宗 功高,古官号不足以称,乃加号天策上将,领司徒、 陕东道 大行臺尚书令,位在王公上。”
词语解释:点将  拼音:diǎn jiàng
(1).即点将录。 明 秦徵兰 《天启宫词》之六二:“星名次第列银光,点将标题当饮章。”原注:“ 邹之麟 用《水滸传》天罡地煞星名,配东林诸人,以供谈謔之资。如 托塔天王 ,则 李三才 也。天罡星及时雨,则 叶向高 也。”参见“ 点将録 ”。
(2).本谓主帅点将官之名。泛指点名。 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有的装聋作哑,甚至被点将点到头上,还推三阻四。” 古华 《浮屠岭》十:“公社革委主任 梁友如 一个一个的点将,从那些老先进、老典型问起,一级一级朝下问。”
词语解释:点将录  拼音:diǎn jiàng lù
明 宦官 魏忠贤 擅权,阉党 王绍徽 用《水浒》一百零八将绰号,配以所恶东林诸人,编集成册,名《点将录》,献于 魏 ,为构陷依据。《明史·阉党传·王绍徽》:“初, 绍徽 在 万历 朝,素以排击东林为其党所推,故 忠贤 首用居要地。 绍徽 倣民间《水滸传》,编东林一百八人为《点将録》,献之,令按名黜汰,以是益为 忠贤 所喜。”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明考试之弊》:“《点将録》乃吏部尚书 陕 人 王绍徽 所辑。”
词语解释:激将  拼音:jī jiàng
谓用言语刺激人,使其决心去干某事。 瞿秋白 《文艺论辑·〈鲁迅杂感选集〉序》:“如果敌人用‘激将’的办法说:‘你敢走出来’,而你居然走了出去,那么,这就像 许褚 的赤膊上前阵,中了箭是活该。” 草明 《乘风破浪》第二章:“他和党委书记 成林 嘀咕半天,就猛冲猛撞地采取了激将的办法说:‘ 老宋 ,我们保证你们足够的铁水。’”参见“ 激将法 ”。
词语解释:激将法  拼音:jī jiàng fǎ
本指用刺激性的话使将领出战的一种方法。后泛指用刺激性的话或反话鼓动人去做某事的一种手段。《三国演义》第七十回:“请将须行激将法,少年不若老年人。”《西游记》第七六回:“三魔见老魔怪他,他又作个激将法。”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制造枪榴弹》:“我心里明白, 小丁 要打赌,是激我快点把枪榴弹制造成功。他使的是‘激将法’。”
词语解释:残兵败将  拼音:cán bīng bài jiàng
指战败后剩馀的兵将。《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贬云南传》:“ 关公 、 周仓 便走引残兵败将,直走到 玉泉山 下,又被 吴王 军起身当住 关公 人马一日一夜。” 杨朔 《百花山》:“敌人的残兵败将被各路解放大军团团围住。”
词语解释:山东山相,山西出将  拼音:shān dōng shān xiāng , shān xī chū jiàng
古谓 崤山 、 华山 以西地区多出名将, 崤山 、 华山 以东地区多出宰相。《汉书·赵充国传赞》:“ 秦 汉 以来, 山 东出相, 山 西出将。”《后汉书·虞诩传》“喭曰:‘ 关 西出将, 关 东出相’” 唐 李贤 注:“《前书》曰:‘ 秦 汉 以来, 山 东出相, 山 西出将。’ 秦 时 郿 白起 , 频阳 王翦 ; 汉 兴, 义渠 公孙贺 、 傅介子 , 成纪 李广 、 李蔡 , 上邽 赵充国 , 狄道 辛武贤 :皆名将也。丞相,则 萧 、 曹 、 魏 、 丙 、 韦 、 平 、 孔 、 翟 之类也。” 元 白珽 《湛渊静语》卷二:“ 山 东出相, 山 西出将,信有之。”
词语解释:汉家飞将  拼音:hàn jiā fēi jiàng
指 汉 代飞将军 李广 。 唐 刘禹锡 《平蔡州》诗之二:“ 汉 家飞将下天来,马箠一挥门洞开。”参见“ 飞将军 ”。
词语解释:飞将军  拼音:fēi jiàng jūn
(1). 汉 时 匈奴 对 汉 将 李广 的称呼。《史记·李将军列传》:“ 广 居 右北平 , 匈奴 闻之,号曰‘ 汉 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 右北平 。”
(2).借指行动神速、骁勇善战者。 毛泽东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词:“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3).指空军飞行员。 邹韬奋 《令人感泣的壮烈空军》:“但一机已为敌机机枪弹射中数排,油缸起火,我飞将军当时虽仍能以降落伞降至我岸,但不屑为。”
词语解释:筑坛拜将  拼音:zhù tán bài jiàng
《汉书·高帝纪上》:“ 汉王 齐戒设坛场,拜 信 ( 韩信 )为大将军,问以计策。”后因以“筑坛拜将”指仰仗贤能。《初刻拍案惊奇》卷六:“ 卜良 道:‘妙计安在?我当筑坛拜将。’”
词语解释:哼哈二将  拼音:hēng hā èr jiàng
(1).神魔小说《封神演义》根据佛教护守寺庙的二门神附会而成的两员神将。一名 郑伦 ,能鼻哼白气制敌;一名 陈奇 ,能口哈黄气擒将:号哼哈二将。后以比喻行为迥异而能配合默契的一对伙伴。 老舍 《赵子曰》第二:“他们两个好象庙门前立着的那对哼哈二将,唯其不同,适以相成。” 韦君宜 《似水流年·我们的老高》:“有好多单位似乎都有这么配搭天然的哼哈二将,缺谁也不行。”
(2).指坏人的帮凶。如:这两个家伙是 赵阎王 的哼哈二将。
词语解释:嚄唶宿将  拼音:huò jiè sù jiàng
很有威势的老将
词语解释:红衣大将  拼音:hóng yī dà jiàng
红衣大炮的别称。 后金 天聪 五年(1631年),红衣大炮造成,钦定名镌曰“天祐助威大将军”,故称。 清 黄遵宪 《哀旅顺》诗:“礮臺屹立如虎闞,红衣大将威望儼。”
词语解释:熊虎将  拼音:xióng hǔ jiàng
喻勇猛之将。 明 刘基 《春兴》诗:“寄语緫戎熊虎将,莫教长媿《伐檀》诗。”
词语解释:神兵天将  拼音:shén bīng tiān jiàng
比喻英勇善战、行动迅捷的军队。 魏善成 《打县城迎红军》:“有一支红军部队像神兵天将一样,一天前进一百五十里。” 萧剑飞 《战斗在临江》:“你们向东走那会,我们就知道你们一定会回来的,可没想到你们回来得这样快,真是 毛主席 的神兵天将!”
词语解释:天兵天将  拼音:tiān bīng tiān jiàng
神话中指天神的兵将。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他怎样夜里化为黄熊,用嘴和爪子,一拱一拱的疏通了九河,以及怎样请了天兵天将,捉住兴风作浪的妖怪 无支祁 。”参见“ 天兵 ”。
词语解释:天兵  拼音:tiān bīng
(1).天然的武器,指兽之齿、爪、角等。《孙膑兵法·势备》:“夫陷齿戴角,前爪后距,喜而合,怒而鬭,天之道也,不可止也。故无天兵者自为备,圣人之事也。”
(2).神话中指天神之兵。《西游记》第五回:“玉帝大恼,即差四大天王,协同 李天王 并 哪吒太子 ,点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共十万天兵,布一十八架天罗地网下界。”
(3).旧称封建王朝的军队。 汉 扬雄 《长杨赋》:“夫天兵四临,幽都先加。”《新唐书·陈子昂传》:“宜益屯兵,外得以防盗,内得以营农,取数年之收,可饱士百万,则天兵所临,何求不得哉?” 清 李渔 《玉搔头·止兵》:“纵魔势高千丈,闻得天兵至,气早降,便不悔也增惆悵。” 鲁迅 《坟·我之节烈观》:“或者妻女极多的阔人,婢妾成行的富翁,乱离时候,照顾不到,一遇‘逆兵’(或是‘天兵’),就无法可想。”
(4). 太平天囯 的军队称天兵。 太平天囯 洪秀全 《示东王诏》:“倘有乡民敢助 清 官为虐,以敌吾之士卒者,无论各府州县村镇,天兵所到,必予诛夷。”
词语解释:登坛拜将  拼音:dēng tán bài jiàng
《史记·淮阴侯列传》:“ 何 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 信 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塲。具礼,乃可耳。’王许之。”后因以“登坛拜将”借指任命将帅或委以重任。 唐 杨炯 《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 贞观 八年詔特进代国公 李靖 为行军大总管,登坛拜将,授鉞行师。”亦作“ 登臺拜将 ”。《说岳全传》第四回:“这沥泉原是神物,令郎定有登臺拜将之荣。”
词语解释:登台拜将  拼音:dēng tái bài jiàng
见“ 登坛拜将 ”。
词语解释:登坛拜将  拼音:dēng tán bài jiàng
《史记·淮阴侯列传》:“ 何 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 信 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塲。具礼,乃可耳。’王许之。”后因以“登坛拜将”借指任命将帅或委以重任。 唐 杨炯 《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 贞观 八年詔特进代国公 李靖 为行军大总管,登坛拜将,授鉞行师。”亦作“ 登臺拜将 ”。《说岳全传》第四回:“这沥泉原是神物,令郎定有登臺拜将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