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首字词组
察察察举察只察察为明察看察失察惠察辩
察微察眉察晓察觉察听察夺察慧察选
察脉察视察探察里津保卫战察纳察推察士察访
察见察识察断察阅察知察收察院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察吏察言察狱察言观行察究察子察验察典
察色察书察相察观察按察风察颜观色察刻
察廉察事察警察问察捕察度察辨察伺
察判察勘察览察言观色察考察恕察谅察允
察渊鱼察核察里津察见渊鱼者不祥察覈察官察辞 
察理察照察战察罕察敏察悉察议 

词语解释:察察  拼音:chá chá
(1).明辨;清楚。《老子》:“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一本作“ 俗 ”。 王弼 注:“分别别析也。”一说为急且疾。见 河上公 注。 汉 王充 《论衡·自纪》:“三年盲子,卒见父母,不察察相识,安肯説喜?”《新唐书·宦者传上·吐突承璀》:“ 吐突承璀 字 仁贞 , 闽 人也。以黄门直东宫,为掖廷局博士,察察有才。” 清 杭世骏 《质疑》卷下:“ 仁山 金氏 曰:‘ 娄敬 一时之言,计不察察。’”
(2).苛察;烦细。《老子》:“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汉 陆贾 《新语·辅政》:“察察者有所不见,恢恢者何所不容。”《后汉书·章帝纪论》:“ 魏文帝 称‘ 明帝 察察, 章帝 长者’。 章帝 素知人厌 明帝 苛切,事从宽厚。” 明 归有光 《送许子云之任分宜序》:“无察察之政者,有醇醇之德。”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一》:“《虞书》曰:‘临事以简。’而后世任数之主乃欲矜其察察以穷之,过矣。”
(3).清洁;洁白。《楚辞·渔父》:“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王逸 注:“察察,己清洁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后叙》:“抑以察察之跡,而浮游世之汶汶,固将有 三閭大夫 之愤而莫之宣耶!” 清 褚人穫 《坚瓠馀集·过自标榜》:“诸君子不以察察受汶汶是矣,无乃过自标榜乎!”
词语解释:察微  拼音:chá wēi
明察细微。《史记·五帝本纪》:“聪以知远,明以察微。” 宋 陈郁 《话腴》:“ 钟会 欲询以时事而致之罪,而 籍 终皆以沉湎避。其察微见远,寄託保身,非高出数子之上,其能脱屣於祸穽哉!”《人民文学》1979年第1期:“ 赵克谦 察微知著,就在青萍之末刚有风意的时候,他已经未雨绸缪了。”
词语解释:察脉  拼音:chá mài
诊脉。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七:“ 建炎 初, 真州 城中疾癘大作,某不以贫贱,家至户到,察脉观色,给药付之。” 宋 王洙 《王氏谈录·医》:“昔东都有一医者,姓 刘 ……其治疾察脉,无隐不知。”
词语解释:察见  拼音:chá jiàn
察看分辨。《后汉书·延笃传》:“则耳有听受之用,目有察见之明。”《鬼谷子·本经阴符》“损兑者,几危之决也” 南朝 梁 陶弘景 注:“几危之理,兆动之微,非心眼莫能察见。”
词语解释:察吏  拼音:chá lì
明察的官吏。《晏子春秋·谏下二》:“以树木之故,罪法妾父,妾恐其伤察吏之法,而害明君之义也。”《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古来清官察吏,不止一人。”
词语解释:察色  拼音:chá sè
(1).观察颜色。
(2).观察脸色。《韩非子·八奸》:“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材理》:“与通人言,则同解而心喻;与众人言,则察色而顺性。” 晋 陶潜 《庶人孝传赞·汝郁》:“ 郁 能察色知病,輒復不食。”
词语解释:察廉  拼音:chá lián
犹举廉。 汉 朝选用官吏的一种方法,由郡国荐举廉洁之士,经过考察,任以官职。《汉书·王嘉传》:“光禄勋 于永 除为掾,察廉为 南陵 丞,復察廉为 长陵 尉。” 清 唐孙华 《伏闻上从学士臣揆叙俯询感恩自愧恭赋》之四:“察廉恪守 周 官法,持节叨乘 汉 使车。”
词语解释:察判  拼音:chá pàn
审理判决。《南齐书·武帝纪》:“戊戌,詔曰:‘水潦为患,星纬乖序,京都囚繫,可尅日讯决;诸远狱委刺史以时察判。’”
词语解释:察渊鱼  拼音:chá yuān yú
见“ 察见渊鱼者不祥 ”。
词语解释:察理  拼音:chá lǐ
谓苛察地治理。 唐 陈子昂 《谏用刑书》:“今天下幸安,万物思泰,陛下乃以末节之法,察理平人,愚臣以为非适变随时之义也。”
词语解释:察举  拼音:chá jǔ
(1).选拔。《史记·刺客列传》:“亲既以天年下世,妾已嫁夫, 严仲子 乃察举吾弟困污之中而交之,泽厚矣,可奈何!” 司马贞 索隐:“察谓观察有志行乃举之。 刘 氏云察犹选也。”
(2). 中国 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由官吏荐举,经过考核,任以官职。《汉书·文翁传》:“ 文翁 , 庐江舒 人。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 景帝 末,为 蜀 郡守,仁爱好教化。” 宋 苏轼 《谢应中制科启》:“然而才行之迹,无由而深知,委之於察举,而要之於久长,所以为无失也。”
(3).监察检举。 宋 曾巩 《门下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制》:“夫纲辖之地与御史更相察举,所以警官邪明宪度,而侍郎於左右省无不统理。” 宋 曾巩 《申明保甲巡警盗贼》:“保甲之法,使五家为保,盖欲察举非违之事。”
词语解释:察眉  拼音:chá méi
《列子·说符》:“ 晋国 苦盗。有 郄雍 者,能视盗之貌,察其眉睫之间,而得其情。 晋侯 使视盗,千百无遗一焉。”后因以“察眉”谓察看人的面容便知道实情。 唐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即事须尝胆,苍生可察眉。” 明 王世贞 《送李员外实夫》诗:“有疏堪流涕,无人可察眉。”
词语解释:察视  拼音:chá shì
(1).考察;视察。 唐 元结 《与韦洪州书》:“某闻古之贤达居位也,令当世颂其德,后世师其行,何以言之?在分君子小人,察视邪正。”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其为御史也,则察视臧否,纠遏姦邪。”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二》:“盖 元丰 末, 陆师閔 提举 川 陕 茶马,运茶抵 陕 , 蜀 人苦之。中丞 苏辙 、御史 吕陶 以为言, 司马 丞相 建 遣户部郎官 黄廉 往察视。”
(2).仔细看,查看。《东观汉记·和熹邓皇后传》:“徒 杜泠 不杀人,自诬,被掠羸困,使舆见,畏吏,不敢自理。吏将去,微疾举颈,若欲有言,太后察视觉之,即呼还问状,遂信。” 清 袁枚 《新齐谐·染坊椎》:“ 陈 妻虽沉儿,犹恐儿不死,復往河边察视,不见儿,但见椎在水。”
(3).官职名。监察御史的别称。 宋 王禹偁 《送姚著作之任宣城》诗:“第三牓中第二人,今在乌台为察视。”
词语解释:察识  拼音:chá shí
明察识别。 明 王琼 《双溪杂记》:“进士、举人、贡士之外,也未必无奇才异能之士,惟试之以事而后可见,贵乎能察识而超拔之。斯能尽一世人才之用,而科目之选并行不悖矣。”
词语解释:察言  拼音:chá yán
审察言论。《后汉书·王堂传》:“庶循名责实,察言观效焉。”《后汉书·陈蕃传》:“夫吉凶之効,存乎识善;成败之机,在於察言。”
词语解释:察书  拼音:chá shū
谓校正勘定他人书写的文字。《隶释·汉西岳华山庙碑》:“ 京兆 尹勑监都水掾 霸陵 杜迁 市石,遣书佐 新丰 郭香 察书。” 洪适 释:“察书者,察涖它人之书尔。” 南朝 齐 谢朓 《三日侍华光殿曲水宴代人应诏》诗:“长寿察书,龙楼迴轡。” 清 顾炎武 《金石文字记》卷一:“察书乃对上市石之文,则 香 者其名,而特勘定此书者尔。”
词语解释:察事  拼音:chá shì
古代专指为官府侦探民间情况。《旧唐书·李岘传》:“初, 李辅国 判行军司马,潜令官军於人间听察是非,谓之察事。”《太平广记》卷一九○引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王建》:“﹝ 天竺 三藏僧﹞为 蜀 察事者识之,縶於 成都府 。” 吴晗 《朱元璋传》第五章二:“ 吴印 、 华克勤 等人都是和尚,因为察事有功,都还俗作了大官。”
词语解释:察勘  拼音:chá kān
实地调查。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朕心深切軫念,著行该抚亲歷 直隶 被灾各州县,通加察勘,悉心筹画,应作何积贮,该抚详议具奏。”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邮政·总理》:“一则草料喂养,勤行察勘。” 茅盾 《送考》:“原来这位少爷已经象总司令察勘地形似的把这庞大校舍的每个角落都摸过了。”
词语解释:察核  拼音:chá hé
犹审核;审察。《明史·宦官传一·曹吉祥》:“二人( 曹吉祥 、 石亨 )恶言官有言,共譖於帝,命吏部尚书 王翱 察核年三十五以上者留,不及者调用。”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天缘巧合》:“媪诡言以应,且谓此不过据彼言之,是否有参虚实,仍请察核。” 鲁迅 《三闲集·鲁迅译著书目》:“据书目察核起来,我在过去的近十年中,费去的力气实在也并不少。”
察覈:察核。《明史·宦官传一·刘瑾》:“遣使察严边仓。” 清 林则徐 《批上海县请疏浚李从泾新泾河工程禀》:“仰 苏州 布政司,会同 苏 松 太道,即速转飭该县督率绅耆人等,刻日赶紧筹议,通禀察覈。”《清史稿·穆宗纪一》:“ 俄 人称 哈萨克 、 布鲁特 为其国地,命 常清 察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剖理, 明绪 会 明谊 勘西界事宜。”
词语解释:察照  拼音:chá zhào
(1).注意,关注。《晋书·庾翼传》:“而八年春上表请据 乐乡 ,广农稸穀,以伺二寇之衅,而值天高听邈,未垂察照,朝议纷紜,遂令微诚不畅。”
(2).多作公文用语。犹查照。请对方注意文件内容,或按照文件内容办理。 廖仲恺 《复旅沪粤商电》:“远承电询,特陈概略,即希察照。”
词语解释:察只  拼音:chá zhī
宋 代方言。当世无双,独一无二之意。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三:“班行 李质 ,人材魁岸,磊落甚伟, 徽庙 朝,欲求一人相称者为对,竟无可儷,当时同列,目为察隻子。京师俚语,谓无对者为察隻。”
词语解释:察晓  拼音:chá xiǎo
访察,了解。《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如今岳父察晓的实,方才着恼,怎么反归怨别人?”
词语解释:察探  拼音:chá tàn
观察窥探。 宋 苏辙 《再乞禁止高丽下节出入札子》:“窃缘夷狄之人,怀挟姦诈,情不可知,许令游览都城,大则察探虚实,图写宫闕、仓库、营房、衢道所在曲折,事极不便,小则收买违禁物货、机密文书。”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端平襄州本末》:“ 赵 忽令诸门不许一人一担,而所置缉捕司带行人 孙山 等察探,变是为非,於是 襄 人愈侧足矣。”
词语解释:察断  拼音:chá duàn
审察判断。《荀子·致士》:“临事接民,而以义变应,宽裕而多容,恭敬以先之,政之始也;然后中和察断以辅之,政之隆也。”
词语解释:察狱  拼音:chá yù
审理狱讼案件。《孔子家语·刑政》:“大司寇正刑明辟以察狱,狱必三讯焉。”《书·无逸》“则若时,不永念厥辟” 唐 孔颖达 疏:“君人者察狱必审其虚实,然后加罪,不长念其为君之道,谓不审察虚实也。”
词语解释:察相  拼音:chá xiāng
明察的相臣。《管子·小匡》:“ 桓公 能假其羣臣之谋以益其智也……大霸天下,名声广裕,不可掩也,则唯有明君在上,察相在下也。”《战国策·齐策五》:“彼明君察相者,则五兵不动而诸侯从,辞让而重赂至矣。”
词语解释:察警  拼音:chá jǐng
察看警戒。《宋史·蔡挺传》:“申飭属县严保伍,得居停姦盗者数人,弛其宿负,补为吏,使之察警,盗每发輒得。”
词语解释:察览  拼音:chá lǎn
(1).考察;观察。《云笈七籤》卷一○四:“﹝ 太元真人 ﹞高祖父讳 濛 ,字 初成 ,深识玄远,察览兴亡,知 周 之衰,不仕诸侯,乃师於北郭北阿 鬼谷先生 ,遂隐遁 华山 。”
(2).审阅。 清 林则徐 《札澳门同知传谕义律准驳条款》引 澳门 同知呈文:“復据 义律 呈递説帖,求为转禀,谨将原帖禀送察览,伏乞核示。”
词语解释:察里津  拼音:chá lǐ jīn
见“伏尔加格勒”。
词语解释:伏尔加格勒  拼音:fú ěr jiā gé lè
原称“察里津”、“斯大林格勒”。俄罗斯工业城市。人口97.4万(1985年)。工业有机器制造、冶金等部门。附近有大型水电站。铁路枢纽和重要河港。
词语解释:察战  拼音:chá zhàn
官职名。 三国 吴 设置的负责监视吏民的职官。《三国志·吴志·孙休传》:“是岁使察战到 交阯 调孔爵、大猪。” 裴松之 注:“察战, 吴 官名号,今 扬都 有 察战巷 。”《晋书·五行志上》:“六年十月, 石头 小城火,烧西南百八十丈。是时嬖人 张布 专擅国势,多行无礼,而 韦昭 、 盛冲 终斥不用,兼遣察战等为内史,惊扰州郡,致使 交阯 反乱,是其咎也。”一说“察战”为人名。 清 沉涛 谓《三国志》无书官而不书人姓名例。参阅 沉涛 《铜熨斗斋随笔》卷五。
词语解释:察察为明  拼音:chá chá wéi míng
《晋书·皇甫谧传》:“若乃圣帝之创化也,参德乎二皇,齐风乎 虞 夏 ,欲温温而和畅,不欲察察而明切也。”《旧唐书·文苑传上·张蕴古》:“勿浑浑而浊,勿皎皎而清,勿没没而闇,勿察察而明。”后以“察察为明”谓在细枝末节上用心,而自以为明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八回:“恰恰遇到了一位 两江 总督,最是察察为明的。”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一节:“ 隋文帝 凭个人权术,察察为明,功臣旧人,多因罪小罚重,杀逐略尽,剩下一个最凶狡的 杨素 ,恰恰就是助 杨广 杀害他的奸人。”
词语解释:察觉  拼音:chá jué
发觉;看出来。《清史稿·爱新觉罗允禟传》:“从来造作隐语,防人察觉,惟敌国为然。” 魏巍 《我的老师》:“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徐怀中 《西线轶事》九:“这节线有好几处绝缘皮裂开,和大地接触,短路了。这是暗断,不容易察觉。”
词语解释:察里津保卫战  拼音:chá lǐ jīn bǎo wèi zhàn
苏俄国内战争期间保卫察里津的战斗。1918-1919年,南线红军在斯大林等指挥下,连续三次击退白军对察里津的围攻,从而保证了对中央地区的粮食供应。
词语解释:察阅  拼音:chá yuè
审阅。 清 林则徐 《批新安大鹏营为英国三板在大屿洋面被盗禀》:“惟察閲夷帖情节,失事之夷商等,何以俱无姓名?”
词语解释:察言观行  拼音:chá yán guān xíng
谓考察其言行以知人。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五》:“古者察言观行,而善恶彰焉。”《旧唐书·薛登传》:“始既察言观行,终亦循名责实,自然侥倖滥吹之伍,无所藏其妄庸。”
词语解释:察观  拼音:chá guān
观察,考察。 三国 魏 曹操 《与王修书》:“察观先贤之论,多以盐铁之利,足赡军国之用。”
词语解释:察问  拼音:chá wèn
考察讯问。《管子·小匡》:“退而察问其乡里,以观其所能。”《汉书·武帝纪》:“贤良明於古今王事之体,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著之於篇,朕亲览焉。”《金史·世宗纪中》:“察问细微,非人君之体,朕亦知之。然以卿等殊不用心,故时或察问。”
词语解释:察言观色  拼音:chá yán guān sè
观察言语脸色,以揣度对方的心意。语出《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三国志·吴志·滕胤传》“﹝ 滕胤 ﹞徙 吴都 、 会稽 ,所在见称”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 胤 每听辞讼,断罪法,察言观色,务尽情理。”《元典章·刑部二·鞫狱》:“事既到路,推官应须先自细看文卷,披详词理,察言观色,庶得其情。” 梁斌 《红旗谱》十八:“越是坏家伙们,心眼越灵,他们会察言观色。”
词语解释:察见渊鱼者不祥  拼音:chá jiàn yuān yú zhě bù xiáng
古代谚语。明察太过,知道别人隐私者不祥。《列子·说符》:“ 周 谚有言:‘察见渊鱼者不祥,知料隐匿者有殃。’”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八》:“由此可知见事太明,做事即失其勇, 庄子 (按当为 列子 )所谓‘察见渊鱼者不祥’,盖不独谓将为众所忌,且与自己的前进亦复大有妨碍也。”亦省作“ 察渊鱼 ”。 宋 刘克庄 《鹊桥仙·乡守赵计院生日》词:“从今也莫察渊鱼,做到不忍欺田地。” 明 李贽 《史纲评要·汉纪·宣帝》:“好京兆,不免腰斩。察渊鱼不祥,其然乎!”按,《韩非子·说林上》有“知渊中之鱼者不祥”之语,义同。
词语解释:察罕  拼音:chá hǎn
蒙古语。指白颜色。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蒙古语》:“ 元 人以本国语命名,或取颜色,如察罕者,白也;哈剌者,黑也……或取数目,如朵儿别者,四也;塔木者,五也。”
词语解释:察看  拼音:chá kàn
观察;考察;为了解情况而细看。《清会典事例·刑律断狱·妇人犯罪》:“限满,由有狱管狱官察看情形,实知改悔,据实结报,即予释放。”《花月痕》第六回:“话説 明经畧 奏凯班师,一路偕 荷生 察看形势,增减防兵,直到二月梢,始抵 太原 。” 峻青 《海啸》第一章八:“到两面厢房看了看,又在院子的四面墙上察看了一下。”
词语解释:察听  拼音:chá tīng
(1).审察听取。《汉书·邹阳传》:“故愿大王之无忽,察听其志。”
(2).犹探听;打听。《二刻拍案惊奇》卷四:“次日到街上往来察听,三三两两几处説来,一般无二。”《醒世姻缘传》第三三回:“ 薛教授 説:‘我合亲家都察听着。’”
词语解释:察纳  拼音:chá nà
谓考察采纳。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陛下亦宜自谋,以諮諏善道,察纳雅言。” 唐 韩愈 《论孔戣致仕状》:“苟有所见,不敢不言,伏望圣恩,特垂察纳。” 唐 柳宗元 《为文武百官请复尊号表》之二:“伏惟陛下俯迴宸睠,察纳愚诚,不惟臣等受恩,天下幸甚。”
词语解释:察知  拼音:chá zhī
观察了解。《墨子·明鬼下》:“是与天下之所以察知有与无之道者,必以众之耳目之实知有与亡为仪者也。”《鬼谷子·中经》“故(一本有言字)多必有数短之处,识其短验之” 南朝 梁 陶弘景 注:“言多不能无短,既察知其短,必记识之,以取验之相也。”《敦煌变文集·妙法莲华经讲经文》:“纔欲到,未多时,王告仙人愿察知:‘所许莲经便请説,不要如今有踊移。’”
词语解释:察究  拼音:chá jiū
考察推究。《魏书·李惠传》:“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凡所察究,多如此类。”《元典章·兵部三·站赤》:“今后有人告发,或官司察究得知,痛行治罪。”
词语解释:察按  拼音:chá àn
审察。《新唐书·李峤传》:“今所察按,準 汉 六条而推广之,则无不包矣,乌在多张事目也?”
词语解释:察捕  拼音:chá bǔ
侦察捕捉。《宋史·食货志上六》:“惟是 川 蜀 、 江 、 浙 等路,昨升差上一等户,皆习於骄脆,不肯任察捕之责。”
词语解释:察考  拼音:chá kǎo
谓调查,考察,追究。《红楼梦》第七四回:“你去了,叫谁讨主子的好儿,调唆着察考姑娘、折磨我们呢?”
词语解释:察覈
察核。《明史·宦官传一·刘瑾》:“遣使察严边仓。” 清 林则徐 《批上海县请疏浚李从泾新泾河工程禀》:“仰 苏州 布政司,会同 苏 松 太道,即速转飭该县督率绅耆人等,刻日赶紧筹议,通禀察覈。”《清史稿·穆宗纪一》:“ 俄 人称 哈萨克 、 布鲁特 为其国地,命 常清 察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剖理, 明绪 会 明谊 勘西界事宜。”
词语解释:察敏  拼音:chá mǐn
聪明敏捷。 汉 王符 《潜夫论·赞学》:“君子敦贞之质,察敏之才,摄之以良朋,教之以明师,文之以《礼》《乐》,导之以《诗》《书》,讚之以《周易》,明之以《春秋》,其不有济乎?”
词语解释:察失  拼音:chá shī
察觉过失。《后汉书·桓谭传》:“盖善政者,视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威德更兴,文武迭用,然后政调於时,而躁人可定。”《魏书·张渊传》:“内平秉礼以伺邪,天牢禁愆而察失。”
词语解释:察夺  拼音:chá duó
经过考察研究而作出决定。 清 林则徐 《扎苏藩司饬查宝山县海塘工程各款约数》:“此外桩石各工,尚需若干,其存项共有若干,果否足数桩石各工之用,开具各款约数清摺,刻日星驰禀覆察夺,毋任违延。” 孙中山 《建国方略·第六计划》:“至增设之铁厂,应用资本若干,可留为有经验者另行察夺。”
词语解释:察推  拼音:chá tuī
官名。观察推官的省称。 宋 苏轼 有《自径山回得吕察推诗用其韵招之宿湖上》。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七:“ 苏 相 子容 为南京察推时, 杜祁 公尚无恙,极器爱之。”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士人赴殿试唱名》:“其状元官授承事郎,职除上郡签判,榜眼授承奉郎,探花授承务郎,职注中郡或下郡签判。或无见闕,则节推察推之职。”
词语解释:察收  拼音:chá shōu
犹查收。 鲁迅 《书信集·致陈君涵》:“今得来信,知仍在 南京 ,午后已挂号寄上了,到希察收。” 鲁迅 《书信集·致蔡斐君》:“今日已汇为一卷,托书店挂号寄上,乞察收。”
词语解释:察子  拼音:chá zǐ
探子;官府的密探。 唐 罗隐 《广陵妖乱志》:“﹝ 吕用之 ﹞召募府县先负罪停废胥吏阴狡兇狠者,得百许人,厚其官佣以备指使,各有十餘丁,纵横閭巷间,谓之察子。至于士庶之家,呵妻怒子,密言隐语,莫不知之。”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二》:“近世官司以探事者,谓之‘察子’。按, 唐 高駢 在 淮南 ,用 吕用之 为巡察使。 用之 募险獪者百餘人,纵横閭巷间,谓之察子,此其始也。”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京师火房,即乞丐之长为之。凡为其长者,皆大猾……羣丐听其指使,无敢忤者。往时察子之辈,多此辈为之耳目也。”
词语解释:察风  拼音:chá fēng
观察情况。《再生缘》第四回:“ 刘公子 ,生嗔叱駡怒重重:为何只顾贪欢乐,不向花园去察风。”
词语解释:察度  拼音:chá dù
观察长度。
犹审察测度。《大戴礼记·文王官人》:“太师慎维深思,内观民务,察度情伪。”《史记·赵世家》:“ 徐越 侍,以节财俭用,察度功德。” 清 曾国藩 《复吴仲宣》:“前奉諭旨垂询,即于闰月二十七日奏復,适 僧 邸以调 苗 函商,亦即据实转告,日昨摺回,尚不以此议为非,飭交 僧 邸察度办理。”
词语解释:察恕  拼音:chá shù
犹言体察谅解。 鲁迅 《书信集·致胡弦》:“办事纷纭,以致先生终于未曾收到此项稿件,实是抱歉之至。倘见察恕,不胜感荷。”
词语解释:察官  拼音:chá guān
监察御史的别称。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二》:“察官不得论事,自 常希古 始。 常 盖 元祐 间 东坡 所荐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君畴》:“窃惟今日阉寺骄恣特甚,宰执不闻正救,臺諫不敢谁何。一新入孤立之察官,乃鋭意出身攻之,此岂易得哉!”
词语解释:察悉  拼音:chá xī
侦察知悉。 邹鲁 《丁未镇南关之役》:“总理行踪,时为 清 侦探所察悉,报告 清 吏后, 清 廷与 法国 政府交涉,逼令出境,总理於是赴 星加坡 。”
词语解释:察惠  拼音:chá huì
见“ 察慧 ”。
词语解释:察慧  拼音:chá huì
亦作“ 察惠 ”。 聪明有智慧。《淮南子·泰族训》:“仁莫大於爱人,知莫大於知人,二者不立,虽察慧捷巧,劬禄疾力,不免於乱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哀吊》:“﹝ 潘岳 ﹞幼未成德,故誉止於察惠;弱不胜务,故悼加乎肤色。”《新唐书·郑元璹传》:“ 元璹 字 德芳 , 隋 沛国公 译 之子。性察慧,爱尚文艺。”
词语解释:察慧  拼音:chá huì
亦作“ 察惠 ”。 聪明有智慧。《淮南子·泰族训》:“仁莫大於爱人,知莫大於知人,二者不立,虽察慧捷巧,劬禄疾力,不免於乱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哀吊》:“﹝ 潘岳 ﹞幼未成德,故誉止於察惠;弱不胜务,故悼加乎肤色。”《新唐书·郑元璹传》:“ 元璹 字 德芳 , 隋 沛国公 译 之子。性察慧,爱尚文艺。”
词语解释:察士  拼音:chá shì
(1).明察之士。《庄子·徐无鬼》:“知士无思虑之变则不乐,辩士无谈説之序则不乐,察士无凌誶之事则不乐,皆囿於物者也。”《韩非子·八说》:“察士然后能知之,不可以为令,夫民不尽察。”
(2).特指名辩家。《吕氏春秋·不屈》:“六曰察士以为得道则未也。虽然,其应物也,辞难穷矣。” 陈奇猷 校释:“察士者,指名辩家言也。”
词语解释:察院  拼音:chá yuàn
(1). 唐 监察御史的官署名。《新唐书·百官志三》:“御史臺……其属有三院:一曰臺院,侍御史隶焉;二曰殿院,殿中侍御隶焉;三曰察院,监察御史隶焉。”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七:“ 唐 有三院:御史侍御史谓之臺院,殿中侍御史谓之殿院,监察御史谓之察院。”
(2). 明 改御史台为都察院,简称察院, 清 因之。御史出差在外,其驻节的衙署亦称察院;京师巡城御史称五城察院。《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即日香汤沐浴,换了衣履,送在军卫供给,申文报知察院。”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赚将》:“[副浄]席设何处?[外]设在察院公署。”
(3). 明 代官职名。巡按察院的简称。 明 于各省置巡按御史一人,专以察吏安民,职权与 汉 刺史相似。因为巡按全衔为“巡按某处监察御史”,故称为“巡按察院”,简称“察院”。《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石察院 看罢状词。他一向原晓得 新都 杨僉事 的恶蹟著闻,体访已久,要为地方除害。”
(4).院试的考场。察院是各道御史的衙门,各省学政最初多由御史出任,所以院试的考场叫察院。《儒林外史》第二六回:“我要下察院去考童生,这些小厮们若带去巡视,他们就要作弊。”
词语解释:察验  拼音:chá yàn
审查;检查。《亢仓子·用道》:“清心省念,察验近习,务求贤良,以安万姓,人主之道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原来外面扦子手查了一船私货,争着来报。当下 述农 就出去察验、耽搁了好半天。” 冰心 《两个家庭》:“以后我觉得他的身子,一天一天的软弱下去,便勉强他一同去到一个 德国 大夫那里去察验身体。” 骆宾基 《山区收购站》:“要是紫貂皮,只在背毛上吹一吹,察验察验那些大针毛的弹力,就知道是栖居在山顶巉岩之巅的珍品。”
词语解释:察颜观色  拼音:chá yán guān sè
观察别人的脸色,以揣摩其心意。 清 唐甄 《潜书·食难》:“吾老矣,岂能復俛首于他人之宇下,察颜观色,以求无拂于人,吾不能也。” 老舍 《四世同堂》三十:“他的眼盯住了太太的脸,细细的察颜观色,不敢冒昧的张口。”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六章:“他一边大模大样的说话,一边紧张地察颜观色,以便根据 张孔 的来意决定自己说话分寸和行动方向。”
词语解释:察辨  拼音:chá biàn
详审而明辨。 宋 叶适 《郑仲酉墓志铭》:“君治狱察辨而坚明。” 清 刘大櫆 《徐笠山时文序》:“今天下相率以 孔 、 孟 、 曾 、 思 之言为八比之时文,各持其一是,各持其一长,彼其诚心,莫不自以为察辨於儒生之説,而洋溢乎学士之文矣。”
词语解释:察谅  拼音:chá liàng
明察体谅。 晋 庾亮 《让中书令表》:“量己知弊,身不足惜;为国取悔,是以悾悾;屡陈丹颖,而微诚浅薄,未垂察谅,忧惶屏营,不知所厝。”
词语解释:察辞  拼音:chá cí
谓审察言辞的真伪虚实。《书·吕刑》:“察辞于差,非从惟从。” 孔 传:“察囚辞,其难在於差错,非从其伪辞,惟从其本情。”《周礼·地官·乡师》:“若国大比,则考教、察辞、稽器、展事,以詔诛赏。” 孙诒让 正义:“云察辞,视吏言事知其情实不者。辞,即言事之辞;吏,谓州长以下至比长,所言事皆察之士师;云察狱讼之辞,以詔司寇断狱弊讼,此察辞亦兼有狱讼之辞矣。”
词语解释:察议  拼音:chá yì
清 代官吏有过失交部议罚,轻者叫做“察议”。《清会典·吏部八·孝功清吏司》:“有参奏、有陈请,轻曰察议,重曰议处,又重曰严加议处。” 清 龚自珍 《明良论四》:“约束之,羈縻之,朝廷一二品之大臣,朝见而免冠,夕见而免冠,议处、察议之諭不絶於邸钞。”
词语解释:察辩  拼音:chá biàn
(1).明察善辩。《荀子·劝学》:“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2).指古代的“察士”和“辩者”。 郭沫若 《十批判书·名辩思潮的批判》:“在先 秦 时代,所谓‘名家’者流每被称为‘辩者’或‘察士’。察辩并不限于一家,儒、墨、道、法都在从事名实的调整与辩察的争斗。”
词语解释:察选  拼音:chá xuǎn
察举。《后汉书·左雄传》:“自是牧守畏慄,莫敢轻举。迄于 永憙 ,察选清平,多得其人。”
词语解释:察访  拼音:chá fǎng
调查访问。 宋 范仲淹 《权三司盐铁判官尚书兵部员外郎王君墓表》:“朝廷选御史往究其事,以君为 湖南 安抚,至则察访利病。”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四折:“因为 李庆安 这桩事,我着 竇监 、 张弘 察访杀人贼去了。” 清 程趾祥 《此中人语·杨八》:“ 杨 遂孑身四处察访,竟无踪迹。”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四章:“老乡长,你再调查,你再了解,你再察访,俺咋能鼓动别人来呢?”
词语解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拼音:chá shì sú měi yuè tǒng jì chuán
近代第一个中文刊物。月刊。1815年8月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创办。雕版印刷。宣传基督教教义为主,全部赠阅。1821年停刊,共出七卷。
词语解释:察典  拼音:chá diǎn
考核官吏的大典。 明 制对官吏六年考核一次, 清 改为三年。
词语解释:察刻  拼音:chá kè
苛察刻薄。 汉 王粲 《儒吏论》:“﹝执法之吏﹞起於几案之下,长於官曹之间,无温裕文雅以自润,虽欲无察刻,弗能得矣。”
词语解释:察伺  拼音:chá sì
观察窥伺。《鬼谷子·中经》:“却语者,察伺短也。” 陶弘景 注:“言却语之道,必察伺彼短也。”
词语解释:察允  拼音:chá yǔn
明察允许。 唐 韩愈 《上郑尚书相公启》:“言语精神,不能自明,不蒙察允,遽以慙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