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遇去声 [dù,制度][树木,名词][详注1][shù,数量][详注2][详注3][wù,憎恶][tù][详注4][pū,偃仆][pù,店铺][yù][音顾。《广韵》卖也。][cuò,动词][嘱咐][详注5][详注6][jù][tù][详注7][详注8][详注9][fū][chá ná][音驻。《广韵》鸟声。][音妒。美女也。][详注10][xǔ][详注11]


注1:污 恶去声。《说文》岁也。又染也。一曰去垢污曰污。动词
注2:疏 书疏。音数。条陈也。《扬雄·解嘲》独可抗疏时道是非。
注3:苦 《正韵》苦故切,音库。困也。《西溪丛语》今人不善乘船谓之苦船,北人谓之苦车。 又姓。大夫苦成,见《国语》。又《通志·氏族略》汉有会稽太守苦灼。
注4:圃 《唐韵》《集韵》博故切,音布。《屈原·离骚》朝发轫於苍梧兮,夕余至乎悬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注5:足 《广韵》子句切《集韵》遵遇切《韵会》子遇切《正韵》将豫切,音沮。《论语》巧言令色足恭。《疏》足,成也。谓巧言令德以成其恭,取媚于人也。《朱传》过也。《扬子·法言》足言足容,德之藻矣。
注6:错 音措。《集韵》金涂谓之错。亦姓。又《博雅》藏也。又《楚辞·九章》万民之生,各有所错兮。《注》错,安也。 又《史记·司马相如传》展采错事。《注》展其官职,设厝其事业也。错,音措。 又《易·系辞》苟错诸地,而可矣。《疏》错,置也。《释文》错,音措。《史记·周本纪》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注》错,置也。 又《史记·张仪传》秦魏之交,可错矣。《注》错,停止也。音措。 又《后汉·寒朗传》二人错愕不能对。《注》错,七故反。错惮,犹仓卒也。
注7:餔 音捕。《集韵》糖餔,饵也。或作䊇𥹴。 又《正字通》饧之浊者曰餔。又鸟名。《尔雅·释鸟》鴩,餔敊。《注》未详。《释文》餔,音步。又《集韵》博故切,音布。与食也。《前汉·高帝纪》老父请㱃,因餔之。《师古曰》以食食之谓之餔。
注8:属 音树。《诗·小雅》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叶上附。
注9:输 指所送之物。《增韵》凡以物送人,则读平声。指所送之物,则读去声。
注10:隃 音戍。《爾雅·釋地》北陵西隃雁門是也。《戰國策》作西兪。
注11:穫 音护。焦穫,地名。《诗·小雅》整居焦穫。《传》焦穫,周地接於猃狁者。《尔雅·释地注》今扶风池阳县瓠中是也。
末字词组
流寓感寓侨寓托寓萍寓隐寓宿寓税寓
旅寓寄寓默寓僦寓区寓向寓木寓外寓
暂寓游寓栖寓公寓蹇寓做寓托寓 
羁寓飘寓海寓书寓行寓尊寓私寓 
客寓作寓漂寓营寓邸寓属寓移寓 

词语解释:流寓  拼音:liú yù
亦作“ 流庽 ”。
(1).流落他乡居住。《后汉书·廉范传》:“ 范 父遭丧乱,客死於 蜀 汉 , 范 遂流寓 西州 。” 唐 杜甫 《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流寓理岂愜,穷愁醉不醒。”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海外二奇人》:“后盲於目,不能復治生产,流庽 隩门 为通译以自给。” 碧野 《富春江畔》:“时至千百年后的今天,人民仍然不忘 李清照 流寓 金华 对双溪的吟唱。”
(2).指流落他乡居住的人。 宋 陈亮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三十年之餘,虽西北流寓皆抱孙长息於东南,而君父之大讎,一切不復关念。” 清 郭嵩焘 《拟陈洋务疏》:“其间惟 美利坚 之 金山 , 中国 流寓数万人。”
词语解释:旅寓  拼音:lǚ yù
(1).旅居。 唐 王勃 《春思赋》序:“春秋二十有二,旅寓 巴 蜀 。” 唐 元稹 《莺莺传》:“旅寓惶骇,不知所托。” 唐 司空图 《书屏记》:“今旅寓华下,於进士 姚顗 所居获览《书品》及 徐公 评论。” 唐 清江 《月夜有怀黄端公》诗:“ 青门 旅寓身空老,白首头陀力渐微。”
(2).指旅居的馆舍。 清 邓显鹤 《〈船山遗书目录〉序》:“ 欧阳君 兆熊 访余於城南旅寓。”
词语解释:暂寓  拼音:zàn yù
犹暂来。 宋 苏轼 《和陶还旧居》:“生世本暂寓,此身念念非。” 宋 陆游 《初夏杂兴》诗之三:“咄咄无穷事,腾腾暂寓身。”
词语解释:羁寓  拼音:jī yù
亦作“羇寓”。 寄居;旅居。《北史·萧宝夤传》:“虽少羈寓,而志性雅重,过期犹絶酒肉。” 唐 方干 《冬日》诗:“已嗟一周岁,羇寓尚何依。” 唐 康骈 《剧谈录·裴晋公天津桥遇老人》:“ 裴晋公 度 微时羈寓 洛 中。”
词语解释:客寓  拼音:kè yù
(1).居住他乡。《世说新语·政事》“ 谢公 时,兵廝逋亡”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檀道鸾 《续晋阳秋》:“自中原丧乱,民离本域, 江 左造创,豪族并兼,或客寓流离,名籍不立。”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八:“予尝客寓楼居,楼下市声喧杂,初若不可耐,一二日后寂无所闻。”
(2).客店;旅馆。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策略》:“不由大路,不下客寓,夜在沿途之祠庙、巖屋,或密村之中住宿。”《三侠五义》第二九回:“ 展熊飞 直睡至次日红日东升,方才起来梳洗,就在客寓吃了早饭,方慢慢往 断桥亭 来。”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上海的少女》:“如果一身旧衣服……大宅子或大客寓的门丁会不许你走正门。”
词语解释:感寓  拼音:gǎn yù
寄托感慨。 明 李东阳 《送伍广州诗序》:“若 长安 之日, 太行 之云, 魏子牟 宫闕之心, 范文正 庙堂之忧,随所感寓,皆足以寄君亲之念。”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古诗‘胡马依北风, 越 鸟巢南枝’。此感寓自然。”
词语解释:寄寓  拼音:jì yù
(1).旅舍。《国语·周语中》:“司里不授馆,国无寄寓,县无施舍,民将筑臺於 夏氏 。” 韦昭 注:“寓,亦寄也。无寄寓,不为庐舍可以寄寓羈旅之客也。”
(2).没有正式户籍而客居的人。《韩非子·亡徵》:“公家虚而大臣实,正户贫而寄寓富,耕战之士困,末作之民利者,可亡也。”
(3).谓失国之君羁留在外。 汉 刘歆 《遂初赋》:“怜后君之寄寓兮,唁 靖公 於 铜鞮 。”
(4).借住,暂居。《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是时惟有 会稽 、 吴郡 、 丹阳 、 豫章 、 庐陵 ,然深险之地犹未尽从,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上》:“臣今身无官爵,名是罪人,不敢归陛下藩方,且欲於 河中 寄寓,进退行止,伏候圣裁。” 清 李楷 《〈嵞山集〉序》:“夫家者,异於游歷与寄寓也。” 郁达夫 《沉沦》二:“将要到他寄寓的旅馆的时候,前面忽然来了两个穿红裙的女学生。”
(5).指暂居的地方。 巴金 《神鬼人·神》:“要不是你把这个叫做 长谷川 的朋友介绍给我,那么我绝不会找到这么一个安静的地方做我的寄寓的。”
(6).谓文艺作品寄情托兴。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王毂》:“辞多寄寓比兴之作,无不知名。” 清 侯方域 《宋牧仲诗序》:“读 宋子 《古竹圃》诗,乃知 欧 公之序 圣俞 ,特有所寄寓感慨。” 秦牧 《艺海拾贝·知识之网》:“ 契诃夫 这篇小说给我的印象很深,里面所表现的思想是相当复杂的:既嘲笑了所谓‘上流社会’,也寄寓了一些虚无思想。”
词语解释:游寓  拼音:yóu yù
游历寄居。 明 文徵明 《题吴仲仁春游诗卷后》:“余惟 吴 中山水深秀,自昔多文人游寓。”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 南镇 禹穴 阳明洞 诸山,远近寺刹,徙足所到,无非同志游寓所在。”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二》:“至治之世,士在公孤;小康之世,士在僚采;倾危之世,士在游寓;乱亡之世,士在阿谷。”
寓居他乡。 唐 杜审言 《春日京中有怀》诗:“今年游寓独游 秦 ,愁思看春不当春。” 唐 李颀 《送乔琳》诗:“ 阳羡 风流地,沧江游寓人。”
词语解释:飘寓  拼音:piāo yù
飘泊寄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若辞失其朋,则覊旅而无友;事乖其次,则飘寓而不安。” 唐 王勃 《为人与蜀城父老书》之一:“下官薄游绵载,飘寓淹时。”
词语解释:作寓  拼音:zuò yù
寄居;借宿。《二刻拍案惊奇》卷三:“ 妙通 道:‘﹝ 权翰林 ﹞在我那里作寓好些时。’”《说岳全传》第七回:“门生们在南门内 江振子 店中作寓。”
词语解释:侨寓  拼音:qiáo yù
(1).侨居;寄居。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 李元将 评事及弟 仲将 尝侨寓 江都 。” 金 元好问 《中州集·郭邦彦》:“ 邦彦 字 平叔 ,本 鄠县 人,侨寓 阳翟 ,遂占籍焉。” 明 叶宪祖 《丹桂钿合》第一折:“下官姓 权 名 次卿 ,字 文长 , 宣州 人也……薄游 吴郡 ,侨寓禪林。” 清 毛祥麟 《对山馀墨·石珻》:“妾同怀姊妹三人,昔年从父入 蜀 ,侨寓 甘 家。” 鲁迅 《南腔北调集·漫与》:“仅在这短短的两年中,昔之义军,已名‘匪徒’,而有些‘抗日英雄’,却早已侨寓 姑苏 了。”
(2).指侨居之人。《宋书·王玄谟传》:“ 雍 土多侨寓, 玄謨 请土断流民,当时百姓不愿属籍,罢之。”
词语解释:默寓  拼音:mò yù
暗中寄托。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四》:“夫此辈皆忠诚许国之人,即日用之犹恨其晚,然必待徊翔二三年者,正以默寓三年无改之道也。” 明 沉榜 《宛署杂记·马政》:“莫若於点验之中,默寓激劝之意。”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公言上》:“褒贬之意,默寓其中,乃立言之大者也。”
词语解释:栖寓  拼音:qī yù
犹寄居,暂住。 唐 韦应物 《酬张协律》诗:“感兹栖寓词,想復痾瘵缠。” 唐 姚鹄 《书情献知己》诗:“一为栖寓客,二见北归鸿。有道期攀桂,无门息转蓬。”
词语解释:海寓  拼音:hǎi yù
海宇。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三》:“抉名山石室之藏,洩 昭陵 玉盌之閟,勒之贞珉,以布海寓。”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冶铸》:“巧者夺上清之魄,而海寓遍流泉。”
词语解释:漂寓  拼音:piāo yù
漂泊寄居。 唐 戎昱 《湖南春日》诗之二:“ 三湘 漂寓若流萍,万里 湘 乡隔 洞庭 。”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蔡少霞》:“早岁明经得第,选 蘄州 参军。秩满,漂寓 江 淮 者久之。”
词语解释:托寓  拼音:tuō yù
(1).寄居。《墨子·非儒下》:“ 周公旦 非其人也邪?何为舍亓家室而託寓也?”
(2).寄托本意。《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依类託寓,諭以封峦。”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寓,寄也。峦,山也。言依事类託寄,以喻封禪者。” 宋 宋祁 《上苑牡丹赋》:“託寓虽细,貺施甚明。”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 李商隐 作《无题》诗五首,格新意杂,託寓不一,难於命题,故曰‘无题’。”
词语解释:僦寓  拼音:jiù yù
赁屋寓居。 宋 范公偁 《过庭录》:“先子承志调 原 之曹掾,僦寓 长安 。”
词语解释:公寓  拼音:gōng yù
(1).供许多人家居住的公共寓所。多为楼房建筑,有成套房间,设备较好。 洪深 《这就是“美国的生活方式”》第二幕:“在城市里,黑人有一定的住区,不准和白人住在一个公寓。” 许地山 《人非人》:“﹝ 胡可为 ﹞要报警自己又害羞,只得急急雇了一辆车回公寓。”
(2).旧时租期较长、房租按月计算的旅馆,居住人多为求学或谋事者。 老舍 《茶馆》第三幕:“卖茶不行啊,开公寓。” 老舍 《四世同堂》四三:“那是在 西单牌楼 附近的一家公寓里。以前,这是一家专招待学生的,非常规矩的公寓。”
词语解释:书寓  拼音:shū yù
旧时上等妓院名号之一。《官场现形记》第八回:“走到一家门口,高高点着一盏玻璃方罩的洋灯,墙上掛着几张招牌,某某书寓……一时也记不清楚。”
词语解释:营寓  拼音:yíng yù
指供神的祠庙。 汉 应劭 《风俗通·祀典序》:“至 平帝 时,天地六宗已下及诸小神凡千七百所,今营寓夷泯,宰器闕亡。”
词语解释:萍寓  拼音:píng yù
犹萍寄。 晋 皇甫谧 《高士传·段干木》:“ 干木 自 晋 ,萍寓 西河 。”
词语解释:区寓  拼音:qū yù
谓广阔的区域或范围。 明 董说 《〈西游补〉序(一)》:“十倍正觉,流浪幻化,弥因弥极,浸淫而别具情想,别转人身,别换区寓,一弹指间事。”
词语解释:蹇寓  拼音:jiǎn yù
滞留寄住。 宋 惠洪 《予顷还自海外夏均父以襄阳别业见要使居之后六年均父谪祁阳酒官余自长沙往谢之夜语感而作》诗:“堂堂千人英,要是干国具。龙蛇吁莫测,涔蹄聊蹇寓。”
词语解释:行寓  拼音:xíng yù
旅途中的住所。 元 柯丹邱 《荆钗记·见母》:“你晓得状元行寓在何处。”参见“ 行馆 ”、“ 行舍 ”。
词语解释:邸寓  拼音:dǐ yù
府宅;寓所。 明 史玄 《旧京遗事》:“街前后有 铁匠 、 手帕 等衚衕,皆诸曹邸寓。”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二:“辛未会试, 黄崑圃 先生邀新进士至邸寓,会同年,赋诗饮酒,輦下称盛事。”
词语解释:隐寓  拼音:yǐn yù
隐含,暗中包含。《清史稿·马建忠传》:“以泰西各国皆有学文程式之书, 中 文经籍虽皆有规矩隐寓其中,特无有为之比儗而揭示之。” 严复 夏曾佑 《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此二者并纪事之书,而难言之理则隐寓焉。” 汪辟疆 《唐人小说·〈三水小牍〉叙》:“今细绎其书,虽多纪仙灵怪异,而每及义烈,亦復凛凛有生气。是於侈陈灵异之餘,隐寓垂诫之旨。”
词语解释:向寓
以往借宿
词语解释:做寓  拼音:zuò yù
住宿。《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小房甚多,都是各位现任老爷常来做寓的。”
词语解释:尊寓  拼音:zūn yù
对人寓所的敬称。《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请问尊寓在那里?待弟明日竭诚拜过,再订吉期,送关奉请。”
词语解释:属寓  拼音:shǔ yù
犹寄托。 宋 秦观 《李常行状》:“公少警悟,好学彊记,为文章捷敏,初若不经意,而比成,粲然属寓深远。”
词语解释:宿寓  拼音:sù yù
住宿。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革保歇图差》:“借名催粮下乡,各家欵酒饭,索车驴。或公事经过探望,又復留宿寓,送贐仪,而花户因之为害。”
词语解释:木寓  拼音:mù yù
木偶。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汉书注》:“古文‘偶’、‘寓’通用,木寓,木偶也……古人用以事神及送死,皆木偶人、木偶马;今人代以纸人纸马。”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吕超墓出土吴郡郑蔓镜考》:“又闻 越 竟铅泉,时或出土,而铅竟甚为希有;盖铅锡事本非宜,而此则窀夕所用,故犹芻灵木寓,象物斯足,不復幽涷三商与。”
词语解释:托寓  拼音:tuō yù
1.寄居。
2.寄托本意。
词语解释:私寓  拼音:sī yù
私人的住所。 明 张居正 《奉旨迎母就养谢遣官效劳疏》:“又蒙圣恩,特命司礼太监 李佑 赐劳于郊外,随送至臣私寓。”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礼部官房》:“ 南京 礼部堂属,俱轮教坊值茶,无论私寓游宴,日日皆然。”
词语解释:移寓  拼音:yí yù
犹移居,迁居。 清 缪艮 《沉秀英传》:“旬餘,疾少瘥,将移寓 水南 。”
词语解释:税寓  拼音:shuì yù
租房居住。《廿载繁华梦》第八回:“现同班的,都税寓 潮音街 。”
词语解释:外寓  拼音:wài yù
见“ 外宇 ”。
词语解释:外宇  拼音:wài yǔ
亦作“ 外寓 ”。 犹外域,外方。《汉书·叙传下》:“攸攸外寓, 闽越 、 东甌 。”按,《文选·左思〈吴都赋〉》“槁工檝师,选自 闽 禺 ” 刘逵 注引 汉 班固 《述两越传》作“悠悠外宇”。 南朝 梁 沉约 《梁明堂登歌·黄帝》:“宅屏居中,旁临外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