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质入声 [详注1][cù zú,终也][详注2][详注3][nǐ][动词][详注4][详注5]


注1:侄 zhí,《广韵》之日切《集韵》职日切,音质。坚也。又痴也,侄仡不前也。 又驺吾。《大传》谓之侄兽。 俗误以侄为姪字。
注2:节 叶子悉切。《陸機·答賈長淵詩》大辰匿暉,金虎習質。雄臣馳騖,義夫赴節。
注3:茁 《韵会》厥律切,音橘。《广韵》草芽也。又《集韵》竹律切。义同。又《集韵》之出切。草名。葫䔞也。
注4:暨 音讫。姓也。吴有尚书暨艳。 又戟乙切,音疙。已也。
注5:鬻 叶余律切,音矞。《扬雄·司空箴》匪人斯力,匪政斯敕,流货市宠,而苞苴是鬻。 又叶职律切。《苏辙·钟山诗》老僧一身泉上住,十年扫尽人閒迹。客到惟烧柏子香,晨饥坐视山前鬻。
共252,分4页显示   1  2  3  4 下一页
首字词组
密密密迩密网密诏密察密缄密用密庸
密意密林密侍密幄密亲密遣密秘密信
密竹密藏密旨密房密云龙密迹密事密度
密云密布密行密付密写密议密谋密理
密树密室密封密筱密赐密奏密耗密对
密勿密坐密友密令密通密席密蒙密簇
密处密语密印密地密机密爱密微密衔
密雨密启密契密命密宴密人密径密记
密如密移密运密赞密都密近密思密翳
密约密疏密荫密石密缝密言密要密排

词语解释:密密  拼音:mì mì
(1).勤勉努力。《韩非子·说林下》:“我笑 句践 也。为人之如是其易也,己独何为密密十年难乎?” 陈奇猷 集释引 刘师培 注:“案密、勉一声之转,密密犹《诗》‘密勿’。”参见“ 密勿 ”。
(2).亲密。 汉 扬雄 《太玄·密》:“密密不罅,嬪于天。测曰:密密不罅,竝天功也。” 司马光 集注:“密密不罅者,君臣百姓靡不亲密,无有间隙也。”
(3).紧密;细密。 唐 孟郊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秦併六国平话》卷下:“只见五方旗团团旋转,两刃刀密密环围。” 茅盾 《子夜》十八:“船穿完了那密密的垂柳,前面河身狭一些了。”
(4).犹秘密。《云笈七籤》卷一二二:“女子曰:君试诵之,我愿闻也。 万寿 遂密密歷诵经一遍,女子稽首跪听。”《西游记》第三五回:“﹝ 行者 ﹞藏着葫芦,密密的溜出门外,现了本相。”《三侠五义》第一回:“一日, 郭槐 与 尤氏 密密商议,将 刘妃 要害 李妃 之事细细告诉。” 朱自清 《忆跋》:“于是 平伯君 觉着闷的慌,便老老实实的,像春日的轻风在绿树间微语一般,低低的、密密的将他的可忆而不可捉的‘儿时’诉给你。”
(5).迷茫貌。 唐 李贺 《公无出门》诗:“天迷迷,地密密。熊虺食人魂,雪霜断人骨。”
词语解释:密勿  拼音:mì wù
(1).勤勉努力。《诗·小雅·十月之交》:“黽勉从事,不敢告劳。” 王先谦 《诗三家义集疏》谓“ 鲁 ‘黽勉’作‘密勿’。”《汉书·刘向传》:“君子独处守正,不挠众枉,勉彊以从王事……故其诗曰:‘密勿从事,不敢告劳。’” 颜师古 注:“密勿,犹黽勉从事也。” 南朝 梁 沉约 《刘领军封侯诏》:“内参嘉謨,外宣戎略,密勿劬劳,诚力备尽。” 宋 曾巩 《祭欧阳少师文》:“櫝敛兵革,天清地謐,日进昌言,从容密勿,开建国本,情忠力悉。” 清 顾炎武 《乾陵》诗:“弥缝由密勿,迴斡赖元功。”
(2).机要;机密。《三国志·魏志·杜恕传》:“与闻政事密勿大臣,寧有恳恳忧此者乎?” 唐 李德裕 《谢赐让官批答状》:“承訏俞之命,或虑闕遗;奉密勿之机,实忧不逮。” 明 黄瑜 《文渊阁铭》:“ 永乐 初,命侍读 解縉 等七人,入掌密勿。”《诗刊》1977年第3期:“忘身参密勿,忠党树仪刑。”
(3).指机要之职。 宋 王禹偁 《怀贤诗·王枢密》:“文学中甲科,风云参霸府。直躬在密勿,未始畏强御。”
词语解释:密意  拼音:mì yì
(1).亲密的情意。 南朝 陈 徐陵 《洛阳道》诗之二:“相看不得语,密意眼中来。” 宋 张先 《武陵春》词:“秋染青溪天外水,风棹采菱还。波上逢郎密意传,语近隔丛莲。”
(2).隐秘的含义。 朱自清 《送韩伯画往俄国》诗:“祝福你绘画的学徒!你将在红云里偷着宇宙的密意,放在你的画里。”
(3).佛教语。谓深奥难知的宗旨。 明 宋濂 《佛日普照慧辨禅师塔铭》:“ 元叟 见师气貌充然,谓曰:‘西来密意,喜子得之矣。’”
词语解释:密竹  拼音:mì zhú
密生之竹。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石门最高顶》诗:“连巖觉路塞,密竹使径迷。” 南朝 梁 何逊 《夕望江桥示萧谘议杨建康江主簿》诗:“风声动密竹,水影漾长桥。” 唐 柳宗元 《永州龙兴寺东丘记》:“屏以密竹,联以曲梁,桂檜松杉楩柟之植,几三百本,嘉卉美石,又经纬之。”
词语解释:密云  拼音:mì yún
(1).“哭而无泪”的歇后隐语。意思是故作悲凄之态,而实则并不悲伤。语本《易·小畜》:“密云不雨。”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有王子侯, 梁武帝 弟,出为东郡,与 武帝 别,帝曰:‘我年已老,与汝分张,甚以惻愴。’数行泪下。侯遂密云,赧然而出。”《太平御览》卷四八九引 晋 裴启 《语林》:“有人诣 谢公 别, 谢公 流涕,人了不悲。既去,左右曰:‘向客殊自密云。’ 谢公 曰:‘非徒密云,乃自旱雷。’”
(2).密布的浓云。《后汉书·桓帝纪》:“顷雨泽不沾,密云復散,儻或在兹。” 晋 曹摅 《思友人诗》:“密云翳阳景,霖潦淹庭除。” 许地山 《你为什么不来》:“在密云不飞,急雨如注的时候,谁不愿在深闺中等她心爱的人前来细谈呢?”
词语解释:密树  拼音:mì shù
枝叶茂密的树;浓密的树林。 南朝 梁简文帝 《祠伍员庙》诗:“密树临寒水,疏扉望远城。” 唐太宗 《冬狩》诗:“兽忙投密树,鸿惊起砾洲。” 元 王冕 《晚眺》诗:“密树连江暗,残阳隔浦明。”
词语解释:密勿  拼音:mì wù
(1).勤勉努力。《诗·小雅·十月之交》:“黽勉从事,不敢告劳。” 王先谦 《诗三家义集疏》谓“ 鲁 ‘黽勉’作‘密勿’。”《汉书·刘向传》:“君子独处守正,不挠众枉,勉彊以从王事……故其诗曰:‘密勿从事,不敢告劳。’” 颜师古 注:“密勿,犹黽勉从事也。” 南朝 梁 沉约 《刘领军封侯诏》:“内参嘉謨,外宣戎略,密勿劬劳,诚力备尽。” 宋 曾巩 《祭欧阳少师文》:“櫝敛兵革,天清地謐,日进昌言,从容密勿,开建国本,情忠力悉。” 清 顾炎武 《乾陵》诗:“弥缝由密勿,迴斡赖元功。”
(2).机要;机密。《三国志·魏志·杜恕传》:“与闻政事密勿大臣,寧有恳恳忧此者乎?” 唐 李德裕 《谢赐让官批答状》:“承訏俞之命,或虑闕遗;奉密勿之机,实忧不逮。” 明 黄瑜 《文渊阁铭》:“ 永乐 初,命侍读 解縉 等七人,入掌密勿。”《诗刊》1977年第3期:“忘身参密勿,忠党树仪刑。”
(3).指机要之职。 宋 王禹偁 《怀贤诗·王枢密》:“文学中甲科,风云参霸府。直躬在密勿,未始畏强御。”
词语解释:密处  拼音:mì chǔ
(1).稠密之处。 唐 方干 《杜鹃花》诗:“未问移栽日,先愁落地时,疎中从间叶,密处莫烧枝。”
(2).亲密融洽之处。
词语解释:密雨  拼音:mì yǔ
细密的雨点。 晋 张协 《杂诗》之三:“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 唐 柳宗元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诗:“惊风乱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宋 朱熹 《冬日》诗之二:“密雨有时集,寒云无定容。”
词语解释:密如  拼音:mì rú
安定貌。《汉书·扬雄传下》:“乃展民之所詘,振民之所乏,规亿载,恢帝业,七年之间而天下密如也。” 颜师古 注:“密,静也。”《后汉书·崔寔传》:“近 孝宣皇帝 明於君人之道,审於为政之理,故严刑峻法,破姦轨之胆,海内清肃,天下密如。”
词语解释:密约  拼音:mì yuē
(1).秘密约会。 唐 韩偓 《幽窗》诗:“密约临行怯,私书欲报难。”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惊梦》:“此佳人才子,前以密约偷期,后皆得成 秦 晋 。” 清 葆光子 《物妖志·木·柳》:“安排青眼,窥人多矣,无如郎君。是以不辞李下私嫌,竟赴 桑间 密约。”
(2).秘密约定。《新唐书·卓行传·权皋》:“ 天宝 十四载,使献俘京师,还过 福昌 尉 仲謩 。 謩 妻, 皋 妹也。密约以疾召之, 謩 来, 皋 阳喑,直视 謩 而瞑。” 清 龙启瑞 《何雨人家传》:“君因就 蒋君 密约举义。”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然庚子 汉口 之役,犹以借遵皇权,密约 唐才常 等,卒为 张之洞 所发。”
(3).秘密的约言。《宋史·向敏中传》:“时 王嗣宗 为盐铁使,素忌 敏中 ,因对言, 敏中 议娶 王承衍 女弟,密约已定而未纳采。”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唐才常 初起时,深信 英 人,密约漏情,乃卒为其所卖。” 郁达夫 《为刘开渠题画》诗:“曾与 严光 留密约,鱼多应共醉花阴。”
(4).秘密条约;秘密契约。 朱自清 《论老实话》:“这种条约倒是‘实话’,所以有时得有秘密条款,有时更全然是密约。”
词语解释:密迩  拼音:mì ěr
贴近;靠近。《书·太甲上》:“予弗狎于弗顺,营于桐宫,密邇先王其训,无俾世迷。”《宋书·刘延孙传》:“ 京口 家地,去都邑密邇,自非宗室近戚,不得居之。” 宋 苏辙 《西掖告词·萧士元石州》:“ 河 东诸郡,犬牙相错,皆密邇邻国,有兵有民。” 聂绀弩 《论时局》:“这一二百步的距离,在鸟们看来,尤其密迩,一呼一应,竟似田夫野老隔陇絮谈。”
词语解释:密林  拼音:mì lín
茂密的树林。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南亭》诗:“密林含餘清,远峯隐半规。” 唐 孟浩然 《游精思题观主山房》诗:“舞鹤过閒砌,飞猿啸密林。”《水浒传》第九六回:“猛听得鼓角齐鸣,前面密林后飞出一彪军来。” 管桦 《将军河》第一部第三六章:“这一带没有密林丛莽,不是野兽出没适合打猎的地方。”
词语解释:密藏  拼音:mì cáng
暗中收藏;秘密收藏。《晋书·孝友传·盛彦》:“婢忿恨,伺 彦 暂行,取蠐螬炙飴之。母食以为美,然疑是异物,密藏示 彦 。”《南史·褚彦回传》:“又有门生盗其衣, 彦回 遇见,谓曰:‘可密藏之,勿使人见。’” 邹鲁 《中国同盟会》八:“又岁括金亿万,密藏诸陵墓中。”
佛经名。密教之经典。 宋 赞宁 《大宋僧史略》卷上:“密藏者,陀罗尼法也。是法秘密,非二乘境界诸佛菩萨所能游履也。”
词语解释:密布  拼音:mì bù
(1).谓于私下或暗中向人表白、展露。《南齐书·垣崇祖传》:“初, 崇祖 遇 太祖 於 淮阴 , 太祖 以其武勇,善待之。 崇祖 谓 皇甫肃 曰:‘此真吾君也,吾今逢主矣,所谓千载一时。’遂密布诚节。”
(2).秘密散播。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言事·郭希颜论庙制》:“至三十九年,则 郭 已罢官久,居家无聊,恨首揆 分宜公 ,乃其乡人不为援,密布流言於京师,云:‘ 嵩 欲害 裕王 为 景王 地,而身钓奇以取大功。’”
(3).稠密地排列、分布。《古今小说·张古老种瓜娶文女》:“ 董双成 掌管贮雪琉璃净瓶,瓶内盛着数片雪;每遇彤云密布, 姑射真人 用黄金箸敲出一片雪来,下一尺瑞雪。” 清 程趾祥 《此中人语·曾睹瑶池仙客》:“足下祥云密布,瑞气直衝。” 秦牧 《花城·在仙人掌丛生的地方》:“这岛屿的海滩上,就是仙人掌密布的所在。”
词语解释:密室  拼音:mì shì
隐秘的房间。《晋书·艺术传·鸠摩罗什》:“乃饮以醇酒,同闭密室。” 唐 裴铏 《传奇·孙恪》:“吾有寳剑,亦 干将 之儔亚也。凡有魍魎,见者灭没,前后神验,不可备数,詰朝奉借,倘携密室,必覩其狼狈,不下昔日 王君 携寳镜而照 鸚鵡 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得古琴﹞喜极,若获拱璧,贮以锦囊,藏之密室,虽至戚不以示也。” 许地山 《无忧花》:“饭后,市长领她到一间密室去。”
词语解释:密坐  拼音:mì zuò
靠近而坐。形容关系亲密。《文选·傅毅〈舞赋〉序》:“ 郑卫 之乐,所以娱密坐接欢欣也。” 李周翰 注:“密坐,相从而坐也。”《文选·曹植〈与吴季重书〉》:“前日虽因常调,得为密坐。” 李善 注:“ 曹大家 《欹器颂》曰:‘侍帝王之密坐。’”一说谓环坐。见 吕向 注。 宋 黄庭坚 《薛乐道自南阳来入都留宿会饮作诗饯行》:“密坐幸颇欢,剧饮寧辞痛。”
词语解释:密语  拼音:mì yǔ
(1).秘密的话语。《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 博 常欲誑耀 淮阳王 ,即具记 房 诸所説灾异及召见密语,持予 淮阳王 以为信验。”《三国演义》第三四回回目:“ 蔡夫人 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 跃马过 檀溪 。”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已经不单是她们的歌声,而混着微风和河水的密语了。”
(2).也称“暗语”。隐秘的通信用语。通常以数字、字母、单词等代替真实的通信内容。 王在邦 《一个意志一条心》:“接着,团长便用密语命令我们,晚上十一点,向‘五三七·七’高地四号阵地举行反击。” 徐怀中 《西线轶事》七:“在报话机训练班,别人都发愁密语背不会,白天黑夜地背,他呢,从来不怎么用心去背,到了密语考核,一二名里总少不了他。”
词语解释:密启  拼音:mì qǐ
(1).秘密启奏、启禀。《晋书·贾充传》:“先是 羊祜 密启留 充 ,及是,帝以语 充 。”《云笈七籤》卷四:“ 娄化 乃因后堂道士 殳季真 密启之,帝即命使逼取。”
(2).秘密的书函。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吏部二·辛亥两察之争》:“掌 河南道 御史 张京兆 ,具密啟于吏部尚书 孙丕扬 ,谓 明时 前疏要挟免察。”
词语解释:密移  拼音:mì yí
暗中迁移。《列子·天瑞》:“运转亡已,天地密移,畴觉之哉。”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孔子说与〈楞严经〉合》:“世尊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於此。”
词语解释:密疏  拼音:mì shū
(1).秘密的奏疏。 宋 苏轼 《论隐公里克李斯郑小同王允之》:“ 郑小同 为 高贵乡公 侍中,常诣 司马师 。 师 有密疏,未屏也。如厠,还问 小同 :‘见吾疏乎?’”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密疏》:“近见实録,多载密疏,言不彰於朝听,事不显於当时。”
(2).秘密开列。《宋史·王旦传》:“每有差除,先密疏四三人姓名以请,所用者帝以笔点之。”
词语解释:密网  拼音:mì wǎng
汉 桓宽 《盐铁论·刑德》:“昔 秦 法繁於秋荼,而网密於凝脂。”后因以“密网”比喻繁苛的法令。《世说新语·政事》“ 贾充 初定律令” 刘孝标 注引《晋诸公赞》:“ 充 有才识,明达治体,加善刑法,由此与散骑常侍 裴楷 共定科令,蠲除密网,以为《晋律》。”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伤秋荼之密网,惻夏日之严威。”《晋书·刘颂传》:“下吏纵姦,惧所司之不举,则谨密网以罗微罪。”
词语解释:密侍  拼音:mì shì
近侍。谓作近臣。 唐 权德舆 《唐使君〈盛山唱和集〉序》:“谈者谓:翰飞密侍,润色告命,如取诸怀之易也。” 宋 柳永 《永遇乐》词:“天阁英游,内朝密侍,当世荣遇。”
词语解释:密旨  拼音:mì zhǐ
秘密的谕旨。《南史·梁纪下·元帝》:“宣猛将军 朱买臣 奉帝密旨,害 豫章王 栋 及其二弟 桥 樛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阁·内阁密封之体》:“上有密旨,则用御前之寳封示。”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八章:“所以凡是皇上此类密旨,随看随焚,连一字也不使留存于天壤之间。”
词语解释:密行  拼音:mì xíng
佛教语。小乘指持戒严密的修行,大乘指蕴善于内而不外著的修行。 释迦牟尼 弟子 罗睺罗 以“密行第一”著称。《法华经·授学无学人记品》:“ 罗睺罗 密行,惟我能知之。”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阿踰陀国》:“ 无著 弟子 佛陀僧訶 者,密行莫测,高才有闻。” 宋 张商英 《护法论》:“僧者,佛祖所自出也,有苦行者,有密行者。”
词语解释:密封  拼音:mì fēng
严密地封闭。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又 尹子 丹法:以云母水和丹,密封致金华池中,一年出,服一刀圭,尽一斤得五百岁。” 唐 王建 《赠郭将军》诗:“天下表章经院过,宫中语笑隔墙闻。密封计策非时奏,别赐衣裳到处薰。” 宋 文天祥 《委佥幕审问杨小三死事批牌判》:“文字是密封来,忽然而往,人所不觉,则囚口得矣。” 萧乾 《衣阿华的启示》:“她给了我一包糖和一小盒密封的甜汁。”
词语解释:密友  拼音:mì yǒu
最亲近、要好的朋友。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华堂曲宴,密友近宾,兰肴兼御,旨酒清醇。” 宋 苏洵 《衡论上·远虑》:“今夫一家之中,必有宗老,一介之士,必有密友,以开心胸,以济缓急,奈何天子而无腹心之臣乎?” 老舍 《骆驼祥子》十七:“妇女们不容易交朋友,可是要交往就很快;没有几天,她俩已成了密友。”
词语解释:密印  拼音:mì yìn
(1).即蜜印。死后追赠官职所赐的蜡印。《晋书·山涛传》:“以 太康 四年薨,时年七十九。詔赐东园祕器、朝服一具、衣一袭、钱五十万、布百匹,以供丧事,策赠司徒,密印紫綬,侍中貂蝉, 新沓伯 密印青朱綬,祭以太牢,諡曰‘康’。” 唐 刘禹锡 《彭阳侯令狐氏先庙碑》:“先夫人亦四徙封,密印累累,邦族耸慕。”按,“蜜印”古籍多讹为“密印”。
(2).佛教语。诸佛菩萨各有本誓,为标志此本誓,以两手十指结种种之相,是为印象印契,故云“印”;其理趣深奥秘密,故云“密”。密宗多修密印法门,以身、口、意“三密相应”,手结印,心观想,口持咒,以求证佛果。《大日经·密印品》:“身分举动住止,应知皆是密印;舌相所转众多言语,应知皆是真言。”
(3).佛教禅宗指 达摩 西来所传的直指人心的“心印”。此“心印”为“教外别传”,故称“密”。 清 龚自珍 《最录天台传佛心印记》:“其曰传佛心印何也? 达摩 之东,此方人争言西土二十八祖佩佛密印……且曰:‘佛果有密印歟?教外果有别传歟?’”
词语解释:密契  拼音:mì qì
(1).犹密友。《晋书·王敦传论》:“ 王敦 歷官中朝,威名夙著,作牧 淮 海,望实逾隆,遂能託鱼水之深期,定金兰之密契,弼成王度,光佐中兴。” 明 吴承恩 《寿许逸庵六十障词》序:“亲友某等或联桑梓高源,或袭芝兰密契。倚玉同芬,或缔 陈 荀 之好;断金投分,或通 王 贡 之交。”《明史·王应熊传》:“陛下召 应熊 ,必因其秉国之日,众口交攻,以为孤立无党,孰知其同年密契,肺腑深联,恃 延儒 在也。”
(2).秘密相约。《南齐书·刘善明传》:“ 善明 从伯 怀恭 为 北海 太守,据郡相应。 善明 密契收集门宗部曲,得三千人,夜斩关奔 北海 。”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补编·杨褒》:“ 褒 妻乃异志於 褒 , 褒 莫知之,经岁时。后 褒 妻与外密契,欲杀 褒 。”
(3).密切契合。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木果异事》:“由是观之,凡为人君者,其一言动,固自与造化密契。”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四章:“夫佛学在北之与经学,固不如其在南与玄学之密契。”
词语解释:密运  拼音:mì yùn
(1).周密运筹。 唐 王勃 《九成宫颂》序:“元宫密运,敷造化於灵襟;黄屋神凝,创经纶於寳思。” 清 林则徐 《晓谕粤省士商军民人等速戒鸦片告示稿》:“凡攘外靖内之方,皆已密运深筹,万无中止之势。”
(2).暗中施行。《云笈七籤》卷五:“ 桂阳王 构逆暴,白骨遍野。先生具棺櫬收而瘞之,其阴德密运,则无得而称也。”
词语解释:密荫  拼音:mì yīn
浓密的树荫。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先是,偕从夫循危崖北行,夹径藤树密荫,深緑空濛。”
词语解释:密诏  拼音:mì zhào
秘密的诏书。《后汉书·献帝纪》:“五年春正月,车骑将军 董承 、偏将军 王服 、 越骑 校尉 种辑 受密詔诛 曹操 ,事洩。” 唐 王建 《上杜元颖相公》诗:“承恩不许离牀谢,密詔长教倚案书。”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四六章:“ 崇祯 问:‘不是已有密诏了么?’”
词语解释:密幄  拼音:mì wò
(1).密集的篷帐。多喻指树木茂密的枝叶。 唐 李邕 《楚州淮阴县婆罗树碑》:“密幄足以缀飞飇,高盖足以却流景,恶禽翔而不集,好鸟止而不巢。” 元 杨维桢 《咏石榴花》:“密幄千重碧,疎巾一拶红。花时随早晚,不必嫁东风。”
(2).犹密室。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大沽前后之役》:“初,上之起 耆相 也,召对密幄,造膝请陈。”
词语解释:密房  拼音:mì fáng
密室。 南朝 梁简文帝 《和徐录事见内人作卧具》:“密房寒日晚,落照度窗边。”
词语解释:密付  拼音:mì fù
佛教禅宗谓祖师将“教外别传”的“心印”付嘱于传人。 唐 刘禹锡 《牛头山第一祖融大师新塔记》:“性合神授,至于无言,同躋智地,密付贞印。” 清 龚自珍 《〈支那古德遗书〉序》:“其书不幸而埋藏,千载无詗者宜也,其书幸而流布,得道者如麻、如菽、如竹苇又宜也,乌有所谓孤提祖印,密付衣盋者乎?”
词语解释:密筱  拼音:mì xiǎo
密生的竹。 南朝 梁 刘孝绰 《陪徐仆射晚宴》诗:“方塘交密篠,对霤接繁柯。” 唐 聂夷中 《题贾氏林泉》诗:“轻流逗密篠,直榦入宽空。” 清 吴从先 《妓虎传》:“时 虎林 虎逸出,行人歛跡, 秦生 独以得闻虎啸为快,移居 葛岭 之巔,就大树密篠中,始洋洋意得也。”
词语解释:密令  拼音:mì lìng
(1).秘密地命令。《后汉书·方术传上·王乔》:“ 乔 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臺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
(2).秘密下达的命令。 管桦 《将军河》第一部第二三章:“最令人不能容忍的是, 刘栓儿 竟当众把他的密令给揭出来。”
词语解释:密地  拼音:mì dì
(1).机要之地。谓枢要职务。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六:“先皇开创之初,寻居密地;陛下纂承之后,再入中书。蒙二圣之深知,当两朝之大用。”
(2).人迹罕至之地,隐秘之地。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卷十一:“密地数百里,崇山峻岭,沟汊分歧。”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拿获》:“捕壮拿获逃人,必先於密地,拷供旗色主名,并所逃月日,便问窝家。”
(3).秘密地,暗地里。《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上》:“ 梁 段凝 、 张朗 密地统军,乘夜袭之。”《水浒传》第四一回:“小嘍罗并军健都伏在仓里,大家庄客、水手,撑驾船只,当夜密地望 无为军 来。”《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后来 周国能 差人到 蔡州 ,密地接了爹娘,到 燕山 同享荣华。”
词语解释:密命  拼音:mì mìng
秘密的敕命。《晋书·闵王承传》:“仰豫密命,作镇南夏,亲奉中詔,成规在心。” 唐 韩愈 《除崔群户部侍郎制》:“具官 崔羣 ,体道履仁,外和内敏,清而容物,善不近名。从容礼乐之间,特达珪璋之表。比参密命,弘益既多;及贰仪曹,升擢惟允。”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卷二:“例置学士六人,内择年深德重者一人为承旨,所以独承密命故也。”
词语解释:密赞  拼音:mì zàn
密切辅佐。 明 李本 《〈重编诚意伯文集〉序》:“殄 汉 歼 吴 ,混一六合,公密赞之功,在 开平 、 武寧 之先,灼灼可睹也。”
词语解释:密石  拼音:mì shí
(1).谓以纹理细密之石打磨。《国语·晋语八》:“天子之室,斲其椽而礱之,加密石焉。” 韦昭 注:“密,细密文理;石,谓砥也。先粗礱之,加以密砥。”《公羊传·庄公二十三年》“秋,丹桓宫楹” 汉 何休 注:“天子斵而礱之,加密石焉;诸侯斵而礱之,不加密石。”
(2).指纹理细密之石。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駢密石与琅玕,齐玉璫与璧英。”
(3).细碎的石子。 宋 苏辙 《种兰》诗:“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脩筠午荫凉。”
词语解释:密察  拼音:mì chá
(1).缜密明晰。《礼记·中庸》:“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 朱熹 集注:“密,详细也;察,明辩也。” 郭沫若 《十批判书·庄子的批判》:“你说他们很随便吧,但他们的文理很密察。”
(2).细致明察。 宋 叶适 《蔡知阁墓志铭》:“盖公以忠孝发其刚毅,慈良成其密察,故凡所立必得其大者。”
词语解释:密亲  拼音:mì qīn
关系密切的亲戚,近亲。 晋 陆机 《又赴洛道中》诗之一:“揔轡登长路,呜咽辞密亲。” 隋 卢思道 《为高仆射与司马消难书》:“门生故吏,遍於京辅;旧友密亲,击鐘鼎食。”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出入存恤,过于己子,虽其密亲,罔或能辨。”
词语解释:密云龙  拼音:mì yún lóng
茶名。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六:“‘密云龙’者,其云纹细密,更精絶於小龙团也。”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八:“ 熙宁 中, 贾青 为 福建 转运使,又取小团之精者为‘密云龙’,以二十饼为斤而双袋,谓之‘双角团茶’。”
词语解释:密写  拼音:mì xiě
一种保密的书写方法。用特制的不显象的药水写在纸或其它材料上,约定对方用特殊方法处理,使字形显现。《新华月报》l955年第10期:“当确凿的罪证:两部电台、十几本电码、密写药物、密写纸、大量间谍活动经费等被提出来的时候,这几个间谍不得不低头认罪了。”
词语解释:密赐  拼音:mì cì
(1).秘密赐予。《魏书·恩倖传·王叡》:“ 叡 出入帷幄,太后密赐珍玩绘綵,人莫能知。”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北使到阙》:“又次日,遣近臣赐御筵。自到闕至朝辞,密赐大使银一千四百两,副使八百八十两。”
(2).指秘密赐予之物。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四:“如诞皇子,则赐包子罢,又逐后命中使人齎密赐来,约颁诸宰相,餘臣不可得也。密赐者必金合,多至二三百两,中贮犀玉带或珍珠瑰宝。”
词语解释:密通  拼音:mì tōng
犹近达。 唐 李朝威 《柳毅传》:“ 洞庭 於兹,相远不知其几多也?长天茫茫,信耗莫通。心目断尽,无所知哀。闻君将还 吴 ,密通 洞庭 。或以尺书,寄託侍者,未卜将以为可乎?”
词语解释:密机  拼音:mì jī
秘密的机谋。 宋 苏洵 《权书下·孙武》:“《孙武》十三篇,兵家举以为师,然以吾评之,其言兵之雄乎?今其书论奇权密机,出入神鬼,自古以兵著书者,罕所及。”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柳秀才》:“可恨 柳秀才 饶舌,洩吾密机,当即以其身受,不损禾稼可耳。”
词语解释:密宴  拼音:mì yàn
亦作“ 密讌 ”。 指气氛亲昵融洽的小型宴会。《南史·齐曲江公遥欣传》:“ 延兴 元年, 明帝 以 遥欣 为 兗州 刺史。时 丰城公 遥昌 亦出镇 寿春 ,帝於便殿密宴, 始安王 遥光 亦在座。” 宋 柳永 《减字木兰花》词:“深房密宴,争向好天多聚散。緑锁窗前,几日春愁废管絃。”一本作“ 密讌 ”。
词语解释:密都  拼音:mì dōu
传说中天帝静居之地。《山海经·中山经》:“又东十里,曰 青要之山 ,实惟天帝之密都。” 郭璞 注:“天帝曲密之邑。”
词语解释:密缝  拼音:mì féng
对布匹的裂缝进行密合
词语解释:密缄  拼音:mì jiān
犹密封。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 赵普 ﹞曰:‘ 晋王 素有德望,众所钦服,官家万年千载后,合是 晋王 继统。’仍上一札子论之。 昭宪 密缄题署,藏之於宫内。”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至於国本之説,歷代所重,自 理 密 亲王之废, 世宗 创为密缄之法。”按,《清史稿·世宗纪》:“召王大臣九卿面諭之曰:‘建储一事,理宜夙定……今朕亲写密封,缄置锦匣,藏於正大光明匾额之后,诸卿其识之。’”
词语解释:密遣  拼音:mì qiǎn
秘密派遣。《晋书·刘琨传》:“ 刘元海 时在 离石 ,相去三百许里。 琨 密遣离间其部杂虏,降者万餘落。”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胡忠安》:“且曾受 文皇 密遣,潜使天下十年,又能白 仁宗 在青宫之诬,故始终恩礼不替云。”
词语解释:密迹  拼音:mì jì
(1).手持金刚杵护卫佛之夜叉神的总称。因其持有本誓,闻知佛的秘密事迹,故名。《大宝积经·密迹金刚力士会一》:“密跡答曰:‘从其众生一切音响,又菩萨音所顺无限。’”《大宝积经·密迹金刚力士会一》:“时密跡金刚力士默然不报……密跡力士岂能屈意为斯众会,随时敷演诸菩萨,密如来之秘要。”
(2).犹匿迹。行动保密,不露形迹。 明 陆采 《明珠记·珠圆》:“便做 杨 家 红拂 ,改换衣装,密跡潜踪出帝乡,向山林深处。”
词语解释:密议  拼音:mì yì
秘密计议。《三国志·吴志·鲁肃传》:“乃独引 肃 还,合榻对饮。因密议曰:‘今 汉室 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餘业,思有 桓 文 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七:“ 太宗 召 向相 敏中 于 玉华殿 密议之。”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四二章:“ 杨文岳 说毕以后,向全体参与密议的文武要员们慢慢扫了一眼。”
词语解释:密奏  拼音:mì zòu
(1).秘密奏章。 南朝 梁 沉约 《〈梁武帝集〉序》:“怀君人之大德,有事君之小心,为下奉上,形於辞旨,虽密奏忠规,遗稾必削,而国謨藩政,存者犹多。”《宋史·李沆传》:“帝以 沆 无密奏,谓之曰:‘人皆有密启,卿独无,何也?’”
(2).谓秘密奏知。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四六章:“首先是 陈新甲 进宫来向他密奏,说 马绍愉 在 沉阳 同 满洲 议和的事已经成功,不久就可以将议定的条款密奏到京。”
词语解释:密席  拼音:mì xí
座位紧靠。形容亲密。 晋 陆机 《赠斥丘令冯文罴》诗:“夙驾出东城,送子临江曲;密席接同志,羽觴飞酃渌。” 宋 王安石 《何处难忘酒》诗之二:“何处难忘酒,君臣会合时。深堂拱 尧 舜 ,密席坐 皋 夔 。” 清 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然名妓仙娃,深以登场演剧为耻。若知音密席,推奬再三,强而后可。”
词语解释:密爱  拼音:mì ài
亲密恩爱。 南朝 梁简文帝 《娈童》诗:“怀情非后钓,密爱似前车。足使 燕 姬妬,弥令 郑 女嗟。”
词语解释:密人  拼音:mì rén
(1).指古代 密须国 人。《诗·大雅·皇矣》:“ 密 人不恭,敢距大邦。” 朱熹 集传:“ 密 密须氏 也, 姞 姓之国,在今 寧州 。”参见“ 密须 ”。
(2).亲密的人。 唐 卢纶 《纶与吉侍郎中孚等追游向三十载》诗:“始趋甘棠阴,旋遇密人迎。” 唐 刘言史 《送僧归山》诗:“ 楚 俗翻花自送迎,密人来往岂知情。夜行独自 寒山寺 ,雪径泠泠金锡声。”
词语解释:密须  拼音:mì xū
古国名。 商 时 姞 姓之国, 周文王 灭之,以封 姬 姓。后又为 周共王 所灭。在今 甘肃省 灵台县 西。《左传·昭公十五年》:“ 密须 之鼓与其大路, 文 所以大蒐也。”《国语·周语上》:“ 恭王 游於 涇 上, 密康公 从。有三女奔之…… 康公 不献,王灭 密 。” 韦昭 注:“ 密 ,今 安定 阴密县 是也,近 涇 。”
词语解释:密近  拼音:mì jìn
(1).指帝王左右亲近信用之人。《晏子春秋·外篇上十四》:“夫何密近,不为大利变,而务与君至义者也?此难得其知也。” 吴则虞 集释:“ 苏时学 云:言左右近习之人,未有不为利所动,而能导君於义者。” 三国 魏 曹操 《拒王芬辞》:“ 昌邑 即位日浅,未有贵宠,朝乏讜臣,议出密近:故计行如转圜,事成如摧朽。”
(2).指接近帝王的机要职位。《旧唐书·哀帝纪》:“ 蒋玄暉 身居密近,擅弄威权,鬻爵卖官,聚财营第,而苞藏悖逆,稔浸姦邪。”
词语解释:密言  拼音:mì yán
咒语。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世有村人供於僧者,祈其密言。僧紿之曰:‘驴。’其人遂日夕念之。经数岁,照水,见青毛驴附於背。凡有疾病魅鬼,其人至其所,立愈。后知其诈,咒効亦歇。”
词语解释:密用  拼音:mì yòng
微妙的作用。 唐 权德舆 《唐故洪州开元寺石门道一禅师塔铭》:“真性无方,妙道不竭,顾兹梦幻,亦有生灭,微言密用,焕如昭晰,过去诸佛,有修多罗,心能悟之,在一刹那。”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大易》:“然其不忘于跃,乃义之固然,变而不失其中,及物而非以失己,有密用焉。达此,则可造于天德矣。”
词语解释:密秘  拼音:mì mì
隐蔽不外露。《天雨花》第十五回:“此必 有权 见他容貌,不忍杀之,必然也要他为妃为后,所以密秘其杀父之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生以其憨痴,恐漏洩房中隐事;而女殊密秘,不肯道一语。”
词语解释:密事  拼音:mì shì
机密之事。《楚辞·九章·惜往日》:“国富强而法立兮,属贞臣而日娭,秘密事之载心兮,虽过失犹弗治。” 朱熹 集注:“虽国所秘之密事,皆载於其心。” 汉 蔡邕 《独断》卷上:“凡章表皆启封,其言密事,得帛囊盛。”《新唐书·刑法志》:“ 武后 已称制,惧天下不服,欲制以威,乃修 后周 告密之法,詔官司受讯,有言密事者,驰驛奏之。”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五四章:“今日学生有密事相商,所以亲自前来,以免误事。”
词语解释:密谋  拼音:mì móu
(1).秘密策划。《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衡山王 以此恚,与 奚慈 、 张广昌 谋,求能为兵法候星气者,日夜从容王密谋反事。”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二:“声大义者,张胆而明目;定大策者,潜虑而密谋。”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有 满洲 人见之,以为真天子,遂有密谋以图中兴者,事泄,诛四十餘人焉。”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三节:“平章政事、 英王 守纯 ( 宣宗 第二子)密谋除 高琪 。”
(2).秘密的计划。《晋书·艺术传·郭黁》:“ 光 比之 京 管 ,常参帷幄密谋。” 宋 张齐贤 《洛阳搢绅旧闻记·向中令徙义》:“ 周祖 之入关,平三叛,中令皆从行,奇计密谋,大有裨益师旅。” 邹鲁 《张家口举义》:“抵 张 后,押解至都统署, 清 吏严刑鞫讯,尽悉党人密谋。”
词语解释:密耗  拼音:mì hào
秘密消息。 宋 周邦彦 《风流子·大石》词:“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问甚时説与,佳音密耗,寄将 秦 镜,偷换 韩 香。”
词语解释:密蒙  拼音:mì méng
繁密。 沙汀 《涓埃集·闯关》:“路的左面临着一片沼泽,浸在浅水里的密蒙的草叶,好象一片绿色的绒布。”
词语解释:密微  拼音:mì wēi
邃密微妙。 汉 陆贾 《新语·道基》:“夫人者,宽博浩文,恢廓密微,附远寧近,怀来万邦。”《北史·刘勔传》:“吾执心行己,无愧幽明;若才轻任重,灾眚必及,天道密微,避岂能免?” 宋 苏辙 《谢太中大夫门下侍郎表》之二:“此盖伏遇皇帝陛下,游神渊默,灼见羣臣之情;运智密微,阴扶圣母之断。”
词语解释:密径  拼音:mì jìng
犹捷径。 宋 梅尧臣 《依韵和丁元珍见寄》:“世间忘坦涂,尽欲求密径。”
词语解释:密思  拼音:mì sī
细密构思。 明 董其昌 《画禅室随笔·题沉石田临倪画》:“盖先生老笔密思,於 元镇 若淡若疎者异趣耳。”
词语解释:密要  拼音:mì yào
(1).精密准确。《汉书·律历志上》:“ 刘向 总六历,列是非,作《五纪论》。 向 子 歆 究其微眇,作《三统历》《谱》以説《春秋》,推法密要,故述焉。”
(2).机密重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苏报鼓吹革命清方档案》:“现检 唐 才常 案卷,因密要不能外寄,拟照出寄 沪 ,交 金守鼎 呈上。”
词语解释:密庸  拼音:mì yōng
暗中显功效。《列子·周穆王》:“善为化者,其道密庸,其功同人。” 张湛 注:“取济世安物而已,故其功潜著而人莫知焉。”
词语解释:密信  拼音:mì xìn
秘密的书信。 宋 王钦臣 《王氏谈录·汗衫》:“公言 皇祐 中人有献 唐昭宗 御服汗衫一,上有朱字手詔,与 钱鏐 求助兵,时隔塞不通,盖密信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八回:“又等了两天,接到 芬臣 一封密信。”
词语解释:密度  拼音:mì dù
(1).精密的度数。度,指星度,躔度。《汉书·律历志上》:“ 姓 等奏不能为算,愿募治历者,更造密度,各自增减,以造 汉 《太初历》。”
(2).密集的程度。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五章:“完全可以说明,当时的战斗是多么激烈,双方炮火的密度是多么惊人了。”
(3).物质的质量跟它的体积的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即单位体积中所含的质量,用克/立方厘米表示。
词语解释:密理  拼音:mì lǐ
(1).指人的肌肤或其他物体的表面纹理细腻紧密。《汉书·晁错传》:“夫胡貉之地,积阴之处也,木皮三寸,冰厚六尺,食肉而饮酪,其人密理。” 颜师古 注:“密理,谓其肌肉也。” 宋 文同 《谢杨侍读惠端溪紫石砚》诗:“磨知密理润,点觉浮光清。”
(2).指文章严密有条理。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 慎到 析密理之巧, 韩非 著博喻之富。”
词语解释:密对  拼音:mì duì
秘密回答皇帝的垂问。《后汉书·延笃传》:“帝数问政事, 篤 诡辞密对,动依典义。”
词语解释:密簇  拼音:mì cù
犹密集。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鬼所聚集,恒在人烟密簇处,僻地旷野,所见殊稀。”
词语解释:密衔  拼音:mì xián
暗自怀恨。《梁书·沉浚传》:“ 浚 正色责 景 曰:‘明公亲是人臣,举兵向闕,圣主申恩赦过,已共结盟,口血未乾,而有翻背。 沉浚 六十之年,且天子之使,死生有命,岂畏逆臣之刀乎!’不顾而出。 景 曰:‘是真司直也。’然密衔之。”
词语解释:密记  拼音:mì jì
秘密书信。 清 蒋士铨 《临川梦·遣跛》:“我是残疾老儿,旁人断不疑心,把密记一封,札付一道,送与将军,苟能暗杀 刘 许 二贼,封侯如反掌耳。”
词语解释:密翳  拼音:mì yì
浓阴遮蔽。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恒山日记》:“时日色澄丽,俯瞰山北,崩崖乱坠,杂树密翳。”
词语解释:密排  拼音:mì pái
行与行之间不加铅条的排版方式,或者在机械排版时活字按字体本身的大小浇铸
共252,分4页显示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