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寘去声 [sī,名词][车骑,名词][鼓吹,名词][yì,容易,形词][lèi,连累][详注1][wèi,馈遗][wèi,因为][bèi,动介词]使[详注2][近也][zhì,记也][详注3][音備,本作絥。][bì][详注4][详注5]诿[详注6][详注7][详注8][yì][huī suī][shù][详注9][详注10][kuì]岿[kuì][详注11][详注12][详注13][zhì][音字。乳化也。][wèi][水尽,动词][yì][mì][suì][音戲。《集韻》嚱嚱,聲也。][xì][通作记][详注14][详注15][音炽。《广韵》哆声。][音妫。坫也。《尔雅·释宫》垝谓之坫。][详注16][音缒。县名。在东莱。][yì]乿[详注17][音跂。《广韵》行喘息貌]


注1:施 音翅。惠也,与也。《易·乾卦》德施普也。《又》云行雨施。《礼·曲礼》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左传·僖二十四年》报者倦矣,施者未厌。《注》施,功劳也。《增韵》凡施设之施,平声。施与之施,平去通押。
注2:迟 音稚。《广韵》待也。《后汉·章帝纪》朕思迟直士,侧席异闻。又《赵壹传》实望昭其悬迟。《注》悬心迟仰之。《正韵》欲速而以彼为缓曰迟,使彼徐行以待亦曰迟。《荀子·修身篇》迟彼止而待我。
注3:出 推去声。自中而外也。又《正韵》凡物自出,则入声。非自出而出之,则去声。然亦有互用者。又叶尺伪切,吹去声。
注4:知 《集韻》《韻會》知義切。《正韻》知意切。與智同。《易·臨卦》知臨大君之宜。《荀子·修身篇》是是非非謂之知。
注5:眦 《广韵》《集韵》《韵会》疾智切,音渍。亦目厓也。
注6:植 《唐韵》《集韵》《韵会》直吏切,音致。《博雅》槌也。又通置。《书·金縢》植璧秉圭。又《集韵》时吏切,音侍。《贾谊·吊屈原文》方正倒植。又《正韵》直意切。义同。
注7:陂 音贲。《玉篇》倾也,邪也。《正韵》不平曰险,不正曰陂。《易·泰卦》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周礼·春官·典同》陂声散。《史记·五宗世家》邯郸中诸使过客,以彭祖险陂,故莫留邯郸。
注8:积 积蓄。音恣。聚也,储蓄也。《诗·大雅》乃积乃仓。《周礼·天官·小宰》掌其牢礼委积。《注》委积,谓牢米薪刍给宾客道用也。又《大司徒》令野修道委积。《注》少曰委,多曰积,皆所以给宾客。
注9:始 式吏切,音试。《毛晃曰》本始之始上声,易资始,大始之类是也。方始为之始去声,礼月令桃始华,蝉始鸣之类是也。幓字原从车从参。或作襂縿。
注10:近 音记。已也。辞也。《诗·大雅》往近王舅。《注》辞也。
注11:跂 广韵》《集韵》《韵会》去智切,音吱。垂足坐。又举足望。
注12:瑟 又《集韵》疏吏切,音驶。乐器。 又《韵补》叶式吏切,音试。《祢衡鹦鹉赋》少昊司晨,蓐收整辔。严霜初降,凉风萧瑟。
注13:蚝 《唐韻》七吏切。同蛓。《韓愈·城南聯句》㾕肌遭蚝刺。
注14:柴 《集韵》子智切《正韵》资四切,音恣。积也,谓积禽也。《诗·小雅》助我举柴。 又《集韵》一曰搣,颊劳也。
注15:庳 有庳,国名。《孟子》封之有庳。又通作鼻。《后汉·东平王苍传》昔象封有鼻。《注》有鼻,国名。在今永州营道县北。
注16:锤 音缒。称锤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注》以为称锤以起量。《释文》锤,直伪反。刘读直危反。又音惴。锻器。《庄子·大宗师》在炉锤之闲耳。《注》炉,烹物之具。锤,成物之具。
注17:蔇 音洎。《类篇》至也。《左传·隐六年》善郑以劝来者,犹惧不蔇。
共87,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远寄情寄邦寄危寄渊寄鞮寄隐寄拜寄
如寄委寄旅寄酬寄高寄主寄标寄托寄
持寄忧寄飞寄权寄荣寄请寄铁脚诡寄柬寄
无寄朝寄孤寄宠寄飘寄阃外之寄边寄投寄
兴寄静寄转寄事寄象寄趣寄任寄怀寄
重寄浮寄遣寄意寄诡寄北门之寄民寄流寄
心寄郡寄栖寄遗寄人生若寄函寄孤悬客寄汇寄
封寄侨寄漂寄邮寄人生如寄俵寄孤悬浮寄津寄
客寄萍寄托寄廷寄顿寄部寄推寄期寄
阃寄戎寄恩寄亲寄鞮译象寄隆寄旁寄悬寄

词语解释:远寄  拼音:yuǎn jì
谓寄情于世外。 晋 陶潜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好酣饮,逾多不乱,至於任怀得意,融然远寄,傍若无人。” 南朝 陈 张君祖 《答庾僧渊》诗:“冲心超远寄,浪怀邈独往。”
词语解释:如寄  拼音:rú jì
好像暂时寄居。比喻时间短促。《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三国 魏 曹丕 《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
词语解释:持寄  拼音:chí jì
持物寄人。 南朝 梁 陶弘景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唐 权德舆 《郴州换印因寄员外使君》诗:“缄题 桂阳 印,持寄 朗陵 兄。” 宋 王安石 《怀元度》诗之三:“不可持寄君,思君令人老。”
词语解释:无寄  拼音:wú jì
没有着落;无所寄托。 晋 王谧 《答桓太尉书》:“佛教之根要,今若谓三世为虚诞,罪福为畏惧,则 释迦 之所明,殆将无寄矣!” 宋 陈与义 《小阁晚望》诗:“幽怀渺无寄,萧瑟起悲歌。”
词语解释:兴寄  拼音:xīng jì
指寄托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唐 陈子昂 《修竹篇》序:“僕尝暇时观 齐 梁 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絶,每以永叹。” 明 李东阳 《寿太子太保吏部尚书王公九十诗序》:“平生所著意见及典籍格言,歷代奏议,日取而閲之,虽兴寄冲漠,而爱君体国之念,犹耿耿不能忘也。”
词语解释:重寄  拼音:zhòng jì
重大的托付。《史记·龟策列传》:“盛德不报,重寄不归。” 宋 张元干 《满庭芳·为赵西外寿》词:“丝纶,膺重寄,遥防迁美,本镇恩隆。” 清 钱谦益 《陕西布政使司右参议贾鸿洙授朝议大夫制》:“属有甄陞,俾当重寄。”
词语解释:心寄  拼音:xīn jì
推心相托。《资治通鉴·齐东昏侯永元元年》:“吾病如此,深虑不济;安六军,保社稷者,捨汝而谁!何容方更请人以违心寄乎!” 胡三省 注:“心寄,谓推心以託之也。”
词语解释:封寄  拼音:fēng jì
封缄寄递。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巨骨》:“刺史 魏凌 知 萼 爱奇,故封寄焉。”《歧路灯》第八六回:“背面写着: 嘉靖 □年□月□日 鄞县 封寄。”
词语解释:客寄  拼音:kè jì
(1).寄居异乡。《易·旅》“旅,小亨,旅贞吉” 唐 孔颖达 疏:“旅者,客寄之名,羈旅之称,失其本居而寄他方。” 元 李寿卿 《伍员吹箫》第三折:“何日西归,困天涯一身客寄,恨无端岁月如驰。” 明 崔时佩 李日华 《西厢记·回音喜慰》:“飘零四海愧无居,一生客寄,半生将至。”
(2).指在外寄宿。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二书》:“昼则奔走在道,夜则无所客寄焉。”
词语解释:阃寄  拼音:kǔn jì
委以军事重任。谓寄以阃外之事,故云。 唐 张说 《赠凉州都督上柱国郭君碑》:“镇西陲,信国之藩屏;坐北落,亦王之爪牙。故入奉期门,而出分閫寄。” 宋 陆游 《贺张都督启》:“运筹决帷幄之胜,遂定庙謨;假鉞督中外之军,仍专閫寄。” 明 徐渭 《代江北事平赐金币谢表》:“伏念臣本书生,误叨閫寄,跨两省一京之地,当诸夷数道之衝。”
词语解释:情寄  拼音:qíng jì
信任和倚托。《隋书·苏威传》:“公德行高人,情寄殊重,大孝之道,盖同俯就,必须抑割,为国惜身。”
词语解释:委寄  拼音:wěi jì
谓委任付托。《魏书·樊子鹄传》:“时 尒朱荣 在 晋阳 ,京师之事, 子鵠 颇预委寄,故在臺阁,征官不解。” 宋 范仲淹 《延州谢上表》:“讨伐之秋,委寄方重,岂繄懦品,可副圣忧。”《明史·刘吉传》:“ 吉 独留,委寄愈专。”
词语解释:忧寄  拼音:yōu jì
忧国忧民的托付。 唐 白居易 《与李良仅诏》:“眷乃才良,可分忧寄。” 宋 王禹偁 《黄州谢上表》:“虽久乐昇平,尚未臻富庶,永言养活,亦藉循良,如臣庸愚,曷副忧寄。”
词语解释:朝寄  拼音:cháo jì
朝廷的委托。《晋书·谢安传》:“ 安 虽受朝寄,然 东山 之志始末不渝,每形於言色。” 南朝 陈 徐陵 《在吏部尚书答诸求官人书》:“但既忝衡流,应须粉墨,庶其允当,无负朝寄耳。”《隋书·史祥传》:“帝尝赐 祥 诗曰:‘ 伯煚 朝寄重, 夏侯 亲遇深。’”
词语解释:静寄  拼音:jìng jì
优闲地寄寓、依托。 晋 陶潜 《停云》诗:“静寄东轩,春醪独抚。” 宋 陆游 《渔隐堂独坐至夕》诗:“三尺桐丝多静寄,一樽玉瀣足幽欣。”
词语解释:浮寄  拼音:fú jì
(1).无依托。 三国 魏 曹植 《文帝诔》:“生若浮寄,惟德可论。” 唐 韩愈 《与鄂州柳中丞书》之二:“浮寄孤悬,形势销弱。”
(2).不定居。《新唐书·杜佑传》:“今黎苗凋瘵,天下户百三十万,陛下詔使者按比,纔得三百万,比 天宝 三分之一,就中浮寄又五之二。” 唐 唐顺之 《常熟县二烈祠记》:“其夫以羈旅浮寄江壖。”
词语解释:郡寄  拼音:jùn jì
谓作郡太守。《宋史·黄洽传》:“ 艺祖 惩藩镇偏重之失,不欲兵民之权聚於一夫之手。今使主兵官兼郡寄,是合兵民权为一。” 宋 陆游 《会庆节贺表》之二:“兹膺郡寄,復在王畿。”
词语解释:侨寄  拼音:qiáo jì
寄居。《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今侨寄道旁,非无意也。彼 卢相 者,蠹贤怙势,恣行不法,终当南窜,幸未死间,或可见之耳。”
词语解释:萍寄  拼音:píng jì
浮萍寄迹水面。喻暂寓,行止无定。 唐 张乔 《寄弟》诗:“故里行人战后疏,青崖萍寄白云居。” 宋 陆游 《水龙吟》词:“一身萍寄,酒徒云散,佳人天远。”
词语解释:戎寄  拼音:róng jì
委以军务。《魏书·邢峦传》:“臣以不才,属当戎寄,内省文吏,不以军谋自许;指临 汉中 ,惟规保疆守界。” 唐 李益 《送韩将军还边》诗:“圣心戎寄重,未许让恩私。” 清 黄景仁 《平定两金川大功告成恭记》诗:“夕不家宿辞帝城,式董戎寄挥长缨。”
词语解释:邦寄  拼音:bāng jì
国家的托付。 唐 孙逖 《授裴敦复刑部尚书制》:“门下六卿分职,朝选犹难;三典佐主,邦寄尤重。” 宋 梅尧臣 《送阎中孚郎中知磁州》诗:“持麾邦寄重,歌袴民欣早。”
词语解释:旅寄  拼音:lǚ jì
寄居他乡。 唐 温庭筠 《上盐铁侍郎启》:“萍蓬旅寄,江海羈游。”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百姓属户皆东渡,多免,今存八分,在 河内 旅寄。” 宋 叶适 《史进翁墓志铭》:“既四十矣,宗伯不以我为材……尚漂摇旅寄何益。”
词语解释:飞寄  拼音:fēi jì
胥吏贪污田赋的一种方法。 宋 叶适 《朝议大夫知处州蒋公墓志铭》:“更造板籍,隐寄、飞寄、影占、伪跋悉釐改。” 明 宋濂 《当涂王公墓志铭》:“猾胥 潘立道 操 金华 一邑田赋之柄,飞寄诡遁,并缘为奸利,公廉其罪状以闻,寘于法。”
词语解释:孤寄  拼音:gū jì
(1).犹托孤。《汉书·元后传》:“﹝ 安阳侯 ﹞ 舜 既见,太后知其为 莽 求璽,怒駡之曰:而属父子宗族,蒙 汉 家力,富贵累世,既无以报,受以孤寄,乘便利时,夺取其国,不復顾恩义。” 颜师古 注:“孤寄,言以孤寄託之。”
(2).独身寄居他乡。 清 纳兰性德 《金缕曲·寄梁汾》词:“别来我亦伤孤寄,更那堪冰霜摧折,壮怀都废。”
词语解释:转寄  拼音:zhuǎn jì
委托一方把信件寄给另一方。 鲁迅 《书信集·致陈铁耕》:“今有复 吴先生 一信,乞即转寄为感。”
词语解释:遣寄  拼音:qiǎn jì
遣怀和寄志。 清 吴敏树 《书毛西垣〈黔苗竹枝词〉后》:“观其深者,则以嘆夫词人才士,穷老孤覊,无聊遣寄之所作。”
词语解释:栖寄  拼音:qī jì
亦作“栖寄”。 安身,寄住。 南朝 梁武帝 《与何胤书》:“君清襟素託,栖寄不近,中居人老,殆同隐沦。” 清 陈维崧 《双头莲·夏日过叔岱水墅铺田诸子观荷用放翁词韵》:“老树空村,借风幔斜张,儘堪栖寄。”
词语解释:漂寄
暂时寄居
词语解释:托寄  拼音:tuō jì
(1).付托。《晋书·张华传》:“会帝问 华 :‘谁可託寄后事者?’”
(2).指所受付托。 唐 白居易 《为人上宰相书》:“相公宠擢之荣,託寄之重,自国朝已来,三者兼之甚鲜矣。”
(3).谓寄托情意。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孙兴公 作《庾公誄》,文多託寄之辞。” 元 欧阳玄 《墨梅赋》:“彼翰墨之託寄,亦何异乎《风》《骚》。” 郑文焯 《鹤道人论词书》:“ 唐 、 五代 及两 宋 词人,皆文章尔雅……甚至名伎高僧,顽仙艷鬼,託寄深远,属引湛冥。”
(4).委托寄送。 清 杨恩寿 《坦园日记》卷七:“初十日,适有便赴 粤西 ,託寄家书。”
词语解释:恩寄  拼音:ēn jì
(1).指长上对下属的信任托付。《梁书·良吏传·何远》:“ 远 与 恢 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 恢 亦推心仗之,恩寄甚密。” 南朝 陈 徐陵 《为梁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僶俛恩寄,号靦惟深,而敕諭分明,信誓殊重。”
(2).特指帝王的授职。 唐 白居易 《苏州刺史谢上表》:“今奉恩寄,又付郡符,奬饰具载於詔中,庆幸实生於望外。”
词语解释:危寄  拼音:wēi jì
谓寄身于危境之中。 宋 何坦 《西畴老人常言》:“仅存之国,厉民以自养,而无復有政治也。故其君民相与危寄,惴惴然朝不谋夕矣。”
词语解释:酬寄  拼音:chóu jì
犹寄赠。 唐 元稹 《〈白氏长庆集〉序》:“是后,各佐 江 通 ,復相酬寄。”
词语解释:权寄  拼音:quán jì
谓掌握的实权。《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三年》:“ 王俭 常曰:‘我虽有大位,权寄岂及 茹公 邪!’”
词语解释:宠寄  拼音:chǒng jì
宠信而委托以重任。 唐 裴度 《代李大夫请朝觐表》:“大恩无报,终惧且慙。以至今日,又承宠寄。涓毫未効,齿髮将衰。” 宋 苏轼 《扬州谢到任表》之二:“一麾出守,方愧媮安,十国为连,復膺宠寄,恩荣既溢,慙汗靡寧。”
词语解释:事寄  拼音:shì jì
犹言职权范围。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两殿两房中书》:“至 正德 、 嘉靖 间,则两房事寄已踞 文华 上矣。” 明 沉德符 《内监·东厂印》:“自方印颁行之外,事寄稍关钱粮及军务机要者,俱得给关防。”
词语解释:意寄  拼音:yì jì
(1).寄以心意。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餉米千斛,修书累纸,意寄殷勤。”
(2).犹寄托。 宋 朱熹 《跋周元翁帖》:“笔扎精妙,意寄高远。”
词语解释:遗寄  拼音:yí jì
(1).指帝王临终遗命;遗诏。《宋书·谢晦传》:“禀顾於西殿,受遗寄於御牀。”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 太祖 升遐,绸繆遗寄。”
(2).指帝王临终时的顾命大臣。《南齐书·张敬儿传》:“凡废立大事,不可广谋,但 袁 褚 遗寄, 刘 又国之近戚,数臣地籍实为膏腴,人位竝居时望,若此不与议,復谁可得共披心胷者哉?”
(3).死者临终时嘱咐身后寄交某人之物。 唐 孟简 《咏欧阳行周事》:“所欢使者来,侍儿因復前。抆泪取遗寄,深诚祈为传。”
词语解释:邮寄  拼音:yóu jì
谓由邮务机构传递。泛指传送。 唐 雍陶 《过大渡河蛮使许之泣望乡国》诗:“此中邮寄思乡泪,南去应无水北流。”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先命礼部铸印,内阁撰册,邮寄军前。” 鲁迅 《彷徨·孤独者》:“但得信之后不到十天,S城的《学理七日报》社忽然接续着邮寄他们的《学理七日报》来了。”
词语解释:廷寄  拼音:tíng jì
清 时皇帝的谕旨,分明发和廷寄两种,明发交内阁发布,廷寄由军机大臣专寄给外省将军、都统、督、抚、钦差等大员,开首有“军机大臣奉面諭旨”等字样。 清 赵翼 《檐曝杂记·廷寄》:“军机处有廷寄諭旨,凡机事虑漏泄不便发抄者,则军机大臣面承后撰拟进呈,发出即封入纸函,用办理军机处银印鈐之,交兵部加封,发驛驰递……此例自 雍正 年间始,其格式乃 张文和 所奏定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此时有个廷寄下来,查问江南军政。”
词语解释:亲寄  拼音:qīn jì
亲近倚重。《南史·宋建安王休仁传》:“ 泰始 初,四方逆命, 休仁 亲当矢石,大勋克建,任总百揆,亲寄甚隆,四方辐凑。”
词语解释:渊寄  拼音:yuān jì
犹幽怀。 南朝 齐 谢朓 《三日侍华光殿曲水宴代人应诏》诗之七:“作乐顺动,实符时义。上春初吉,亦留渊寄。”
词语解释:高寄  拼音:gāo jì
志怀高远。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时復託怀玄胜,远咏《老》《庄》,萧条高寄,不与时务经怀。” 唐 陆龟蒙 《幽居赋》:“彼护落而无容,且萧条而高寄。” 清 戴名世 《蓼庄图记》:“先生寻还京师,然抗怀高寄,尝书 苏文忠 诗於壁曰:‘惟有皇城真堪隐,万人海里一声藏。’”
词语解释:荣寄  拼音:róng jì
光荣的寄托。指重任。 唐 皎然 《赠李中丞洪》诗:“深沉閫外略,奕世当荣寄。”
词语解释:飘寄  拼音:piāo jì
飘泊寄居。 晋 赵至 《与嵇茂齐书》:“煢煢飘寄,临沙漠矣。” 唐 白居易 《早秋晚望兼呈韦侍御》诗:“夫君亦沦落,此地同飘寄!” 清 吴伟业 《送何省斋》诗:“劳生任潦倒,失志同飘寄。”
词语解释:象寄  拼音:xiàng jì
见“ 象寄译鞮 ”。
词语解释:象寄译鞮  拼音:xiàng jì yì dī
《礼记·王制》:“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后称翻译为“象寄译鞮”。《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外人谋我教育权之可危》:“往者总署之设‘同文舘’也,生徒数百计,虽无奇材异能,足任外交,然以供象寄译鞮之职,则固绰有餘裕。”亦省称“ 象寄 ”、“ 象鞮 ”。 清 黄遵宪 《寄怀左子兴领事》诗:“头衔南岛蛮夷长,手笔西方象寄书。” 严复 《译〈天演论〉例言》:“海通以来,象寄之才,随地多有。” 梁启超 《〈适可斋记言行〉序》:“所见所闻,其象鞮之流,往往学此为衣食计,无通识,无远志。”
词语解释:诡寄  拼音:guǐ jì
将自己的田地伪报在他人名下,借以逃避赋役的一种方法。 明 海瑞 《兴革条例·工属》:“其寿官义民并称王府官名色,及本县寄庄乡宦,本县诡寄女户奩田等项,悉行禁革,俱不准冒免。” 清 顾炎武 《生员论中》:“民地愈少,则诡寄愈多;诡寄愈多,则民地愈少,而生员愈重。”
词语解释:人生若寄  拼音:rén shēng ruò jì
见“ 人生如寄 ”。
词语解释:人生如寄  拼音:rén shēng rú jì
亦作“ 人生若寄 ”。 谓人生短促,犹如暂时寄寓世间。《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三国 魏 曹丕 《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北史·韩凤传》:“更可怜人生如寄,唯当行乐,何用愁为。” 晋 陶潜 《荣木》诗:“人生若寄,顦顇有时。”
词语解释:人生如寄  拼音:rén shēng rú jì
亦作“ 人生若寄 ”。 谓人生短促,犹如暂时寄寓世间。《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三国 魏 曹丕 《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北史·韩凤传》:“更可怜人生如寄,唯当行乐,何用愁为。” 晋 陶潜 《荣木》诗:“人生若寄,顦顇有时。”
词语解释:顿寄  拼音:dùn jì
寄放。 元 李致远 《还牢末》第一折:“这金环也只在我家权顿寄,我应当吃不出首的官司罪。”
词语解释:鞮译象寄  拼音:dī yì xiàng jì
《礼记·王制》:“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后因以“鞮译象寄”借指四方少数民族。 明 唐顺之 《重修宜兴县学记》:“其业之精也,则自 虞 、 夏 、 商 、 周 之典章,鞮译象寄之语言,至于射御摽縵襍服之枝,凡可以为国家天下之用者,能贯而通之。”
词语解释:鞮寄  拼音:dī jì
翻译。 梁启超 《变法通议·学校馀论》:“彼同文馆等之设,其原奏档案,所称不过以交涉日伙,鞮寄需人,思通其语言,毋受矇蔽。故其成就,上焉者足备总署使馆之繙译,下焉者可充海关洋行之通事。” 苏曼殊 《〈拜伦诗选〉自序》:“自餘译者,浇淳散朴,损益任情,寧足以胜鞮寄之任。”
词语解释:主寄  拼音:zhǔ jì
犹主客,主从。
词语解释:请寄  拼音:qǐng jì
犹请托。《史记·酷吏列传》:“ 都 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谓寄无所听。”《汉书·鲍宣传》:“请寄为姦,羣小日进。” 颜师古 注:“请寄谓以事私相託也。”
词语解释:阃外之寄
战地指挥调度
词语解释:趣寄  拼音:qù jì
志向和抱负。 清 吴敏树 《梅伯言先生诔辞》:“其才俊伟明达,固非但文人,而趣寄尤高。”
词语解释:北门之寄  拼音:běi mén zhī jì
谓负军事重任。《旧唐书·李自良传》:“ 德宗 以 河东 密邇胡戎,难於择帅,翌日, 自良 谢,上谓之曰:‘卿与 马燧 存军中事分,诚为得礼;然 北门 之寄,无易於卿。’” 宋 岳珂 《桯史·吴畏斋谢贽启》:“上方勤西顾之忧,公特任 北门 之寄。”参见“ 北门之管 ”。
词语解释:北门之管  拼音:běi mén zhī guǎn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杞子 自 郑 使告于 秦 曰:‘ 郑 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杜预 注:“管,钥也。”后因用以喻军事要地或守御重任。 宋 王禹偁 《右卫上将军赠侍中宋公神道碑》:“初登 南郑 之坛,藩翰王畿,实主北门之管,年犹未冠,议者荣之。”《三元里抗英斗争史料·广州城坊志》:“ 泥城 者, 佛山 之要路,北门之管寄焉。”
词语解释:函寄  拼音:hán jì
邮寄。 孙中山 《拟创立农学会书》:“如有同志,请以芳名住址开列,函寄 双门底 圣教书楼 或 府学宫 步蟾书屋 代收。” 鲁迅 《书信集·致黄源》:“《译文》稿刚写好,因为适有便人,即带上;《后记》俟一两天内函寄。”
词语解释:俵寄  拼音:biào jì
谓分散转嫁。 宋 朱熹 《与留丞相札子》:“公私田土,皆为豪宗大姓诡名冒占,而细民产去税存,或更受俵寄之租,困苦狼狈,无所从出。”
词语解释:部寄  拼音:bù jì
指中央各部之职。 明 宋濂 《〈章氏家乘〉序》:“﹝ 章仔钧 ﹞生一十五子,六十八孙,支系敷蕃,布于东西。或入坐庙朝,或出膺部寄,或宰百里之邑,或秉节鉞,分镇边陲。”
词语解释:隆寄  拼音:lóng jì
厚望,重托。 南朝 齐 王俭 《单拜录尚书优策议》:“即事缘情,不容均之凡僚,宜有策书,用申隆寄。” 唐 苏颋 《为宋尚书谢加三品表》:“臣年未知命,识未半古,旋叨厚禄,仍受隆寄。”
词语解释:隐寄  拼音:yǐn jì
隐瞒寄托(田地)。 宋 叶适 《朝议大夫知处州蒋公墓志铭》:“更造板籍,隐寄、飞寄、影占、伪跋悉釐改。”
词语解释:标寄  拼音:biāo jì
谓寄托高超,不以俗务为怀。《宋书·王惠传》:“兄 鉴 ,颇好聚敛,广营田业, 惠 意甚不同,谓 鉴 曰:‘何用田为?’ 鉴 怒曰:‘无田何由得食。’ 惠 又曰:‘亦復何用食为!’其标寄如此。”
词语解释:铁脚诡寄  拼音:tiě jiǎo guǐ jì
指 明 代 浙江 富民为逃避徭役而将田产假托在亲邻、佃仆名下的一种手段。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非民风》:“先是命户部覈实天下土田,而两 浙 富民畏避差役,往往以田产诡寄亲邻佃僕,谓之铁脚诡寄。”《明史·食货志一》:“ 明太祖 即帝位,遣 周铸 等百六十四人,覈 浙西 田亩、定其赋税。復命户部覈实天下土田。而两 浙 富民畏避徭役,大率以田产寄他户,谓之铁脚诡寄。”
词语解释:边寄  拼音:biān jì
防守边疆的任务。 唐 孙逖 《授王斛斯太仆卿仍兼安西都护制》:“门下: 安西 都护 王斛斯 ,将略称多,忠诚克著,顷膺边寄,颇洽人心。”《宋史·任中正范雍等传论》:“ 雍 任边寄而覆军败将,几不自保。”《续资治通鉴·元武宗至大四年》:“今第当选重臣知治体者,付以边寄,兵且勿用也。”
词语解释:任寄  拼音:rèn jì
委任;付托。 南朝 梁 江淹 《王仆射加兵诏》:“ 南昌县 开国公 俭 忠欵昭著,任寄隆深。”《南史·蔡徵传》:“ 后主 器其才干,任寄日重。” 宋 孔平仲 《续世说·宠礼》:“ 隋 高熲 , 西魏 赐姓 独孤氏 , 隋文帝 以为左僕射,任寄隆重,朝臣莫比,呼为 独孤 而不名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禁卫·锦衣卫镇抚司》:“锦衣卫……为二十二卫禁军之首,不復隶都督府,至 永乐 而任寄渐重,及 英 宪 两朝,委以心膂。”
词语解释:民寄  拼音:mín jì
民望所寄。旧时指地方官。 明 刘基 《浙东肃政廉访司处州分司题名记》:“公以通济之才,筮仕於朝,出任民寄,以最绩奏闻。”
词语解释:孤悬客寄  拼音:gū xuán kè jì
犹言孤悬浮寄。 清 曾国藩 《送江小帆同年视学湖北序》:“彼学政者,孤悬客寄於一行省之中,守土者皆貌敬而神拒之。”
词语解释:孤悬浮寄  拼音:gū xuán fú jì
形容孤立而没有依托。 清 冯桂芬 《公启曾协揆》:“﹝ 上海 ﹞势居下游,无险可扼。蕞尔之区,孤悬浮寄,数十里外皆贼兵。”
词语解释:推寄  拼音:tuī jì
犹言推心置腹。《宋书·武帝纪中》:“推寄相与之怀,正当如此?”《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一年》:“推寄相与,正当如此。” 胡三省 注:“推寄,谓推心置人腹中也。”
词语解释:旁寄  拼音:páng jì
别有寄托。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塾议第十七》:“又诗者,讽刺詼怪,连犿杂揉,旁寄高吟,未可为典正。”
词语解释:拜寄  拼音:bài jì
拜认为寄父或寄母。 沉从文 《阿丽思中国游记》第九章:“小姐,你是平常人就更可以保佑我这孩子了,因为他命大,还得拜寄平常人作干妈呀!”
词语解释:托寄  拼音:tuō jì
1.付托。
2.指所受付托。
3.谓寄托情意。
4.委托寄送。
词语解释:柬寄  拼音:jiǎn jì
选拔并委以重任。 宋 欧阳修 《赐外任臣寮进奉乾元节银绢马敕书》:“汝夙以敏材,膺于柬寄,及此奉觴之节,载陈任土之仪。”
词语解释:投寄  拼音:tóu jì
付邮寄出。 唐 元稹 《上令狐相公诗启》:“ 居易 雅能为诗,就中爱驱驾文字,穷极声韵,或为千言,或为五百言律诗,以相投寄。”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写于深夜里》:“偶然看到 德国 书店的目录上有这幅《牺牲》,便将它投寄给《北斗》了,算是我的无言的纪念。” 孙犁 《秀露集·通讯文要》:“不论毛笔钢笔,把稿件抄写清楚,然后投寄。”
词语解释:怀寄  拼音:huái jì
寄托心志。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下:“ 文胜 託咏灵芝,怀寄不浅。”
词语解释:流寄  拼音:liú jì
谓飘泊外乡。《明史·杨翥传》:“ 杨士奇 微时,流寄窘乏, 翥 輒解馆舍让之,而己教授他所。”
词语解释:汇寄  拼音:huì jì
通过银行或邮电局划拨款项。如:书款已从邮局汇寄。
词语解释:津寄  拼音:jīn jì
津逮。寄,通“ 暨 ”。至。《魏书·高允传》:“朕既篡统大业,八表晏寧,稽之旧典,欲置学官於郡国,使进修之业,有所津寄。”
词语解释:期寄  拼音:qī jì
期望。《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方式范当时,流声史籍,岂容屡秉撝谦,以乖期寄。”《周书·王思政传》:“自此之后, 太祖 期寄更深。”
词语解释:悬寄  拼音:xuán jì
谓远处在外。 清 戴名世 《窦成传》:“而吾县以孤城悬寄,犹得父子兄弟相保也。”
共87,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