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二锡入声 [详注1][详注2][详注3][汨罗江][xū][详注4][dí][详注5]


注1:吃 喫的简化字。“吃”在古代一般不当“吃东西”讲。“吃东西”的意义古代写作“吃”。汉字简化后“吃”写作“吃”
注2:幕 《正韵》莫狄切,音觅。《卢仝·思君吟》我心为风兮淅淅,君身为云兮幕幕。
注3:适 《广韵》都历切《集韵》《韵会》丁历切,音的。与嫡同。《诗·大雅》天位殷适。《注》殷适,殷之嫡嗣也。《礼·檀弓》扶适子,南面而立。又《集韵》《韵会》亭历切《正韵》杜历切,音狄。与敌同。《礼·燕义》君独升立席上,西面特立,莫敢适之义也。《史记·田单传赞》始如处女,适人闭户。后如脱兔,适不敢距。又《集韵》他历切,音惕。适适然,惊貌。《庄子·秋水篇》适适然惊。
注4:踧 音狄。《說文》行平易也。《詩·小雅》踧踧周道。《傳》踧踧,平易也。
注5:吊 音的。《尔雅·释诂》吊,至也。《书·盘庚》非废厥谋,吊由灵。《诗·小雅》神之吊矣。裴渊《广州记》
末字词组
寂寂闲寂寥寂凄寂远寂示寂邃寂密密寂寂
岑寂虚寂冥寂玄寂淡寂避寂森寂淹寂
幽寂归寂澄寂凝寂冲寂死寂迁寂晏寂
空寂荒寂圆寂静寂梵寂潜寂黯寂沦寂
孤寂扣寂清寂入寂悲寂恬寂万籁俱寂屏寂
愁寂湛寂沈寂枯寂冷寂悄寂杳寂悟寂
禅寂萧寂简寂宴寂滞寂肃寂慧寂寞寂
阒寂沉寂真寂大寂淳寂顺寂灰寂 

词语解释:寂寂  拼音:jì jì
(1).寂静无声貌。 三国 魏 曹植 《释愁文》:“愁之为物,惟惚惟怳,不召自来,推之弗往,寻之不知其际,握之不盈一掌。寂寂长夜,或羣或党,去来无方,乱我精爽。” 唐 王维 《寒食汜上作》诗:“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 宋 叶适 《叶君宗儒墓志铭》:“有百年之宅,千岁之田,前临清流,旁接高阜,亭院深芜,竟日寂寂。” 明 归有光 《项脊轩志》:“庭堦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侠五义》第二七回:“ 包兴 放下帐子,将灯移出,寂寂无声,在外伺候。” 冰心 《庄鸿的姊姊》:“炉火也似乎失了热气,我只寂寂地看着弟弟,弟弟却也寂寂地看着我。”
(2).孤单;冷落。 汉 秦嘉 《赠妇诗》:“寂寂独居,寥寥空室。”《敦煌变文集·秋胡变文》:“阻隔孃孃,孤惸寂寂,徒步含啼。” 宋 苏轼 《纵笔三首》诗之一:“寂寂 东坡 一病翁,白鬚萧散满霜风。” 清 汪懋麟 《奉送益都公致政归里》诗:“宠荣终寂寂,去住贵惺惺。” 何其芳 《画梦录·哀歌》:“我为什么看见了一片黑影,感到了一点寒冷呢,因为想起那些寂寂的童时吗?”
(3).犹悄悄。 唐 孟郊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昭成寺》诗:“ 洛 友寂寂约,省骑霏霏尘。” 元 顾瑛 《以玉山亭馆分题得金粟影》诗:“天风寂寂吹古香,清露泠泠湿秋圃。”《西游记》第六二回:“公主施能寂寂密密,又偷了 王母 灵芝,在潭中温养宝物。” 端木蕻良 《被撞破了的脸孔》:“只寂寂地咳嗽了两声,便和衣倒下。”
词语解释:岑寂  拼音:cén jì
(1).高而静。亦泛指寂静。《文选·鲍照〈舞鹤赋〉》:“去帝乡之岑寂,归人寰之喧卑。” 李善 注:“岑寂,犹高静也。” 唐 杜甫 《树间》诗:“岑寂双柑树,婆娑一院香。” 唐 张碧 《山居雨霁即事》诗:“结茅苍岭下,自与喧卑隔。况值雷雨晴,郊原转岑寂。”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五章:“这时敌我双方的炮火都比较岑寂,只偶尔有一两发炮弹咝咝地叫着落在山顶。”
(2).寂寞,孤独冷清。 唐 唐彦谦 《樊登见寄》诗之三:“良夜最岑寂,旅况何萧条。” 明 刘基 《别绍兴诸公》诗:“况有良友朋,时来慰岑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绩女》:“媪勿惧,妾之孤,亦犹媪也。我爱媪洁,故相就,两免岑寂,固不佳耶?” 鲁迅 《而已集·通信》:“《语丝》我仍旧爱看,还是他能够破破我的岑寂。”
词语解释:幽寂  拼音:yōu jì
(1).幽静、清静。 唐 长孙佐辅 《山居》诗:“看书爱幽寂,结宇青冥间。”《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荆公 道:‘此颇幽寂,可以息劳。’”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雁宕山日记后》:“上有 曇花庵 ,颇幽寂。” 叶圣陶 《欢迎》:“已经斜了的阳光透不到深邃的厅里,但觉得这个厅幽寂、沉郁。”
(2).指文笔典雅、简洁。 宋 叶适 《〈罗袁州文集〉序》:“余尝爱 达父 文,能道其意,多不为繁;又能道人意,少不为畧。散语幽寂,有兰芷之洁;合语华润,有桃李之艷。”
词语解释:空寂  拼音:kōng jì
(1).空虚寂寞。 唐 刘知几 《史通·史官建置》:“苟史官不絶,竹帛长存;则其人已亡,杳成空寂,而其事如在,皎同星汉。” 宋 叶适 《黄子耕墓志铭》:“余观 子耕 了外物成坏,犹影像空寂。” 清 姚鼐 《归舟》诗:“老翁万事投空寂,只写清诗处处留。”
(2).空洞枯寂。 宋 叶适 《存斋铭》:“性因物迷,心与事往;必谨司之,勿抑勿放;勿趣有为,勿堕空寂;是故无存,执妄为得。” 明 王守仁 《大学问》:“盖昔之人固有欲明其明德者矣,然惟不知止於至善,而騖其私心於过高,是以失之虚罔、空寂,而无有乎家国、天下之施。”
(3).幽静冷落。 宋 洪迈 《夷坚乙志·殡宫饼》:“中夜空寂,不妨过我。” 老舍 《骆驼祥子》九:“就是脚下这座大石桥,也显着异常的空寂,特别的白净,连灯光都有点凄凉。” 秦兆阳 《老羊工》:“在这空寂得怕人的大山里边,有时候,他是多么希望有个人来跟他说说话儿啊!”
(4).佛教语。谓事物了无自性,本无生灭。《楞严经》卷五:“我旷劫来,心得无碍;自忆受生如 恒河 沙,初在母胎,即知空寂。” 唐 刘长卿 《题虎丘寺》诗:“久迷空寂理,多为繁华故。” 明 方孝孺 《答郑仲辩书》之二:“顾来日之渐短,悼往事之可悔,於是览佛氏空寂之音,而有当於心,遂委身而从事焉。”
(5).指佛法,佛门。 宋 陈善 《扪虱新话·王韶悔杀伐》:“ 王韶 在 熙河 多杀伐,晚年乃出知 洪州 ,颇多悔恨,栖心空寂,冀有以洗涤之。”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弹丝》:“长厌繁华,每欲投身於空寂。”
词语解释:孤寂  拼音:gū jì
孤单寂寞。 南朝 宋 鲍照 《绍古辞》之六:“文袿为谁设,罗帐空卷舒,不怨身孤寂,但念星隐隅。” 唐 于濆 《旅馆秋思》诗:“旅馆坐孤寂,出门成苦吟。” 宋 杨万里 《梅花下遇小雨》诗:“绕花百匝不忍归,生怕幽芳怨孤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念秧》:“将东归,且喜同途不孤寂。” 王统照 《纪梦》:“在这一群欢乐的女孩子中她是孤寂的、落寞的,如同从远处跑来的一个陌生人。”
词语解释:愁寂  拼音:chóu jì
忧愁寂寞。 唐 杜甫 《八哀诗·故司徒李公光弼》:“胡骑攻吾城,愁寂意不愜。” 宋 晏几道 《六幺令》词:“尽堪愁寂。花时往事,更有多情箇人忆。” 明 李沛 《甲午立春》诗:“饥寒与衰谢,愁寂 楚 江滨。” 清 黄景仁 《晓起》诗:“眼看时节改,愁寂感秋蓬。”
词语解释:禅寂  拼音:chán jì
(1).佛教语。释家以寂灭为宗旨,故谓思虑寂静为禅寂。《维摩诘经·方便品》:“一心禪寂,摄诸乱意。” 唐 李邕 《郑州大云寺碑》:“发趣如因,弥入禪寂。”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殷遥》:“与 王维 结交,同慕禪寂,志趣高疏,多云岫之想。” 明 唐顺之 《丹阳别王道思》诗:“平生学禪寂,犹自别离难。”
(2).谓坐禅习定。《景德传灯录·迦毗摩罗》:“师可禪寂于此否?” 苏曼殊 《幽光录》:“﹝僧 祖心 ﹞年二十六,忽弃家为僧,禪寂於 罗浮 匡庐 者久之。”
词语解释:阒寂  拼音:qù jì
亦作“閴寂”。
(1).静寂;宁静。 南朝 梁 江淹 《泣赋》:“闃寂以思,情绪留连。” 唐 卢照邻 《病梨树赋》:“余独病卧兹邑,閴寂无人,伏枕十旬,闭门三月。” 明 张景 《飞丸记·全家配远》:“花市无声万户扃,閴寂虚堂静。” 鲁迅 《集外集拾遗·〈亥年残秋偶作〉诗》:“竦听荒鸡偏闃寂,起看星斗正阑干。”
(2).断绝;寂灭。《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若夫日用闃寂,虽无取於錙銖,岁功宏达,谅有寄於衡石。” 古应芬 《民国十二年大元帅东征日记》:“居民流离远徙,烟火闃寂,祗闻刁斗森严与虫声而已。”
词语解释:闲寂  拼音:xián jì
亦作“闲寂”。 空荡寂静。 南朝 梁 萧统 《开善寺法会》诗:“兹地信闲寂,清旷惟道场。” 唐 韩愈 《与大颠师书》:“ 愈 闻道无疑滞,行止繫缚,苟非所恋著,则山林閒寂与城郭无异。” 宋 陆游 《出游》诗:“山林闲寂归虽早,齿髮衰残病已迟。”
词语解释:虚寂  拼音:xū jì
犹清静;虚无寂静。《淮南子·俶真训》:“若夫神无所掩,心无所载,通洞条达,恬漠无事,无所凝滞,虚寂以待,势利不能诱也……勇者不能恐也,此真人之道也。” 南朝 宋 范晔 《乐游应诏诗》:“崇盛归朝闕,虚寂在川岑。” 唐 于鹄 《山中访道者》诗:“山院不洒扫,四时自虚寂。”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吾儒养心,未尝离却事物,只顺其天则自然就是功夫。 释氏 却要尽絶事物,把心看做幻相,渐入虚寂去了。”
词语解释:归寂  拼音:guī jì
佛教语。谓死。 金 王若虚 《太一三代度师萧公墓表》:“速具汤沐,吾将归寂。” 明 王世贞 《宛委馀编》八:“ 宋 开宝 中,八十老僧 道价 为丛林所重,临当归寂,从容示偈。”
词语解释:荒寂  拼音:huāng jì
荒远僻静。例如:睡梦里,我置身于荒寂的原始森林中。
词语解释:扣寂  拼音:kòu jì
谓构思而发为文辞的思维活动。后因用指作文赋诗。语本 晋 陆机 《文赋》:“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 唐 杜甫 《舟中苦热遣怀奉呈阳中丞通简台省诸公》诗:“扣寂豁烦襟,皇天照嗟嘆。” 杨伦 笺注:“扣寂,谓赋诗也。” 唐 杨巨源 《赠从弟茂卿》诗:“扣寂由来在渊思,搜奇本自通禪智。” 唐 刘知几 《史通·五行志错误》:“斯岂非乌有成説,扣寂为辞者哉!”
词语解释:湛寂  拼音:zhàn jì
沉寂。 唐太宗 《大唐三藏圣教序》:“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际;法流湛寂,挹之莫测其源。” 唐 王季友 《鉴止水赋》:“疑金镜之湛寂,若琉璃之至虚。”
词语解释:萧寂  拼音:xiāo jì
萧条寂静。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然门庭萧寂,居然有名士风流, 殷 不及 韩 。” 宋 林逋 《送范希文寺丞》诗:“林中萧寂欵吾庐,亹亹犹欣接绪餘。” 清 方文 《泊池口吊吴次尾刘伯宗》诗:“江城萧寂甚,每过必含辛。”
词语解释:沉寂  拼音:chén jì
非常寂静。例如:小街上霎时间沉寂起来。——柳青《创业史》
杳无音讯。例如:消息沉寂。
词语解释:寥寂  拼音:liáo jì
(1).寂静无声。 唐 刘禹锡 《秋萤引》:“ 汉 陵 秦 苑遥苍苍,陈根腐叶秋萤光。夜空寥寂金气静,千门九陌飞悠扬。” 宋 苏舜钦 《符瑞》:“故至治之世,则日星清明,各用其行。及夫政化荡隳,虐戕下民,刑罚炽张,颂声寥寂。” 明 汤显祖 《紫箫记·换马》:“今夜绣阁无人,好是春宵寥寂,便可达曙一饮。” 柔石 《别》:“夜未央,人声寥寂,深春底寒雨,雾一般纤细的落着。”
(2).冷落;寂寞。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尹山人》:“入我 明 ,仅传 张腊遢 、 冷子敬 、 尹蓬头 三数公,一何寥寂也。”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六章:“是夕,维舟於野渡残阳之下,时凉秋九月矣,山川寥寂,举目苍凉。” 鲁迅 《书信集·致崔真吾》:“出版界仍寥寂。” 郭沫若 《女神·湘累》:“我所以一刻也不敢闭眼,我翻来复去,又感觉着无限的孤独之苦,我又盼不得早到天明,好破破我深心中不可言喻的寥寂。”
词语解释:冥寂  拼音:míng jì
(1).静默。《文选·郭璞〈游仙诗〉之三》:“緑萝结高林,蒙蘢盖一山。中有冥寂士,静啸抚清絃。” 李善 注:“冥,玄默也。” 唐 李白 《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诗:“萧条出世表,冥寂闭玄关。”
(2).幽静。 唐 顾况 《弹琴谷》诗:“谷中谁弹琴,琴响谷冥寂。”
词语解释:澄寂  拼音:chéng jì
清静;静寂。 晋 郭璞 《江赋》:“若乃宇宙澄寂,八风不翔。” 唐 权德舆 《卧病喜惠上人李炼师茅处士见访因以赠》诗:“心源暂澄寂,世故方糺纷。”
词语解释:圆寂  拼音:yuán jì
佛教语。梵语的意译;音译作“般涅槃”或“涅槃”。谓诸德圆满、诸恶寂灭,以此为佛教修行理想的最终目的。故后称僧尼死为圆寂。 唐 义净 《大宝积经》卷五六:“我求圆寂,而除欲染。” 唐 李白 《地藏菩萨赞》:“焚荡淫怒痴,圆寂了见佛。” 王琦 注:“ 贤首 云:‘德无不备称圆,障无不尽称寂。’”《水浒传》第一一九回:“你是出家人,还不省得佛门中圆寂便是死?”《红楼梦》第十七回:“他师父精演先天神数,於去冬圆寂了。”参见“ 涅槃 ”。
词语解释:涅槃  拼音:niè pán
亦作“湼槃”。
1.佛教语。梵语的音译。旧译“泥亘”、“泥洹”。意译“灭”、“灭度”、“寂灭”、“圆寂”等。是佛教全部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一般指熄灭生死轮回后的境界。 晋 僧肇 《涅槃无名论》:“涅槃之道,盖是三乘之所归,方等之渊府。”《魏书·释老志》:“湼槃译云灭度,或言常乐我浄,明无迁谢及诸苦累也。” 宋 王安石 《请秀长老疏》:“虽开方便之多门,同趣涅槃之一路。” 清 龚自珍 《发大心文》:“佛湼槃时,受我最后法供。”
2.作为死亡的美称。 徐迟 《火中的凤凰》七:“这是一只火中的凤凰,一只新生的凤凰,它在大火之中涅槃,却又从灰烬里新生。”
词语解释:清寂  拼音:qīng jì
清静冷落。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山中兮清寂,羣纷兮自絶。”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刘方玄》:“月色满庭,江山清寂。” 叶圣陶 《苦辛》:“此后到田家去,我觉得不复像庵堂那样清寂,颇有点新鲜活泼的气象。”
词语解释:沈寂  拼音:shěn jì
亦作“沉寂”。
(1).寂寞;寂静。 唐 无名氏 《薛昭传》:“汝但服之,虽死不坏,但能大其棺广其穴,含以真玉,疎而有风,使魂不荡空,魄不沉寂。” 宋 龚昱 《乐庵语录》卷五:“天宇湛然,万籟沉寂。” 刘半农 《扬鞭集·静》:“沉寂的午夜,还是昨天午夜般的沉寂。” 凌力 《星星草》第一章一:“突然,一阵征马的长嘶划破了深夜的沉寂,仿佛在呼喊着谁。”
(2).指消息全无。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十五篇:“在敢死队出发后,一方面作着第二天清早进城的准备,一方面静候着前线上的消息,但是,消息是沉寂的。” 沙汀 《丁跛公》:“奖券并没依照规定的日期开奖。到现在已是冬天,消息反而沉寂了。”
(3).深沉落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 子云 沉寂,故志隐而味深。” 冰心 《去国·斯人独憔悴》:“﹝一个少年﹞学生打扮,眉目很清秀,只是神色非常的沉寂。”
词语解释:简寂  拼音:jiǎn jì
犹简静。 明 方孝孺 《赠王时中序》:“其容貌简寂如儒者,其神气闲定如列僊之流,莫能明其术也。”
词语解释:真寂  拼音:zhēn jì
佛教语。谓佛之涅槃。对二乘之伪涅槃而言,故谓之真寂。后指僧人死亡。 南朝 梁 萧统 《令旨解二谛义》:“真寂之体,本自不流,凡夫见流,不离真体。”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记真君籤》:“居士以忧患之餘,稽首洗心,归命真寂。”
词语解释:凄寂  拼音:qī jì
凄凉孤寂。 清 纳兰性德 《潇湘雨·送西溟归慈溪》词:“悽寂 黔娄 当日事,总名士如何消得。”
凄凉孤寂。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三》:“‘满庭芳草易黄昏’, 唐 人本形容凄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江城》:“生自独居,若离汤火,但觉凄寂。”《天雨花》第二回:“金风泠泠送秋声,蛩吟四壁添凄寂。”
凄凉孤寂。 唐 李贺 《昌谷诗》:“光洁无秋思,凉旷吹浮媚。竹香满凄寂,粉节涂生翠。” 郭沫若 《归去来·浪花十日》:“离开了母亲的孩子,尤其女儿,总要失掉些他们的明朗性,带起淡淡的凄寂的调子来,怪可怜见的。” 王西彦 《古屋》第二部四:“一个人在生命告终时回头一顾,看见自己所走过来的一段旅程只是一片白地,没有树林,没有草,也没有花,荒凉,凄寂--一张生命的白卷,那该是怎样的悲哀。”
词语解释:玄寂  拼音:xuán jì
玄虚寂静,形容守道无为。 三国 魏 嵇康 《知慧用》诗:“大人玄寂无声,镇之以静自正。” 前蜀 杜光庭 《中元众修金箓斋词》:“伏闻至道希夷,真精玄寂,弘化於混元之表,凝光於太极之先。” 明 唐顺之 《寿张通政》诗:“蚤躭玄寂谢尘氛,身隐犹嫌名可闻。”
词语解释:凝寂  拼音:níng jì
端庄镇定。《晋书·孝武帝纪赞》:“君若缀旒,道非交泰。 简皇 凝寂,不貽伊害。” 南朝 宋 法明 《答李交州书》:“夫法身凝寂,妙色湛然,故能隐显顺时,行藏莫测。” 唐 刘禹锡 《白鹭儿》诗:“白鷺儿,最高格,毛衣新成雪不敌,众禽喧呼独凝寂。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
词语解释:静寂  拼音:jìng jì
寂静;没有声音。 晋 何劭 《杂诗》:“闲房来清气,广庭发暉素。静寂愴然叹,惆悵忽游顾。” 南朝 宋 谢灵运 《会吟行》:“列筵皆静寂,咸共聆《会吟》。” 茅盾 《子夜》十五:“裕华丝厂女工的草棚区域在严密的监视下,现在像坟墓一般静寂了。”
词语解释:入寂  拼音:rù jì
犹圆寂。旧称佛教僧尼之死。 宋 苏轼 《请净慈法涌禅师入都疏》:“京师禪学之盛,发於 本 秀 二公。 本 既还山, 秀 復入寂。”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十章:“ 三藏 寝疾,有遗文 严正勖 示因果,以之付弟子 智休 。正月十一日午时入寂。”
词语解释:枯寂  拼音:kū jì
(1).寂静;寂寞。 金 元好问 《鹿泉新居二十四韵》:“巖居枯寂朝市喧,喧寂两间差有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丑狐》:“我狐仙也。怜君枯寂,聊与共温冷榻耳。” 庐隐 《或人的悲哀》:“若果没有这个波动,世界将呈一种不可思议的枯寂。” 郁达夫 《采石矶》:“你的样子何以这样的枯寂,没有一点儿生气?”
(2).谓枯坐静修。 明 唐顺之 《赠都督万鹿园次思节韵》之一:“几年枯寂学全真,一握兵机运鬼神。” 清 曹寅 《雨夕偶怀桐皋僧走笔得二十韵却寄》:“名根缚枯寂,慧业障烦搅。”
词语解释:宴寂  拼音:yàn jì
佛教语。安息,寂灭。《法华经·化城喻品》:“於佛宴寂后,宣扬助法化。”
词语解释:大寂  拼音:dà jì
佛教语。涅槃,圆寂。亦泛指佛教徒逝世。 唐 王维 《工部杨尚书夫人赠太原郡夫人京兆王氏墓志铭》:“以某年月日,奄归人寂于 长兴里 之私第。” 赵殿成 笺注:“《涅槃经》:‘我旷劫来,已入大寂。’”
词语解释:远寂  拼音:yuǎn jì
指边远冷落的地方。 北周 庾信 《周骠骑大将军开府侯莫陈道生墓志铭》:“凝阴远寂,广漠平寒。沙穷瀚海,地尽皋兰。”
词语解释:淡寂  拼音:dàn jì
淡泊寂静。 唐 白居易 《睡起晏坐》诗:“淡寂归一性,虚闲遗万虑。” 唐 李中 《游北山洞神宫》诗:“人居淡寂应难老,道在虚无不可闻。”
词语解释:冲寂  拼音:chōng jì
亦作“冲寂”。 淡泊清静。《魏书·阳固传》:“除纷竞而靖默兮,守冲寂以无为。” 前蜀 杜光庭 《皇帝为老君修黄箓斋词》:“敷澹然冲寂之宗,行不宰无为之教。” 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江处士》:“ 歙州 江处士 ,性冲寂好道,能制鬼魅。”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四》:“﹝ 施少府 子羽 ﹞佳篇如《送余游兰亭》……各诣妙境,殆萧条而风趣冲寂者。”
词语解释:梵寂  拼音:fàn jì
犹禅定。 元 宋无 《送僧还天目》诗:“梵寂风沉磬,禪深雪到衣。”
词语解释:悲寂  拼音:bēi jì
悲哀寂寞。 郁达夫 《迟桂花》:“她的柔和的笑脸上,的确似乎有一种说不出的悲寂的表情流露在那里的样子。” 艾芜 《红艳艳的罂粟花》:“尤其是早上走出篱门的时候, 小玉 有着孤单的一个人留下的悲寂神情。”
词语解释:冷寂  拼音:lěng jì
冷落而寂寞。 瞿秋白 《荒漠里》:“这样空阔冷寂的荒漠里,这许多奋发热烈的群众,正等着普通的文字工具和情感的导师。” 茅盾 《秋收》:“碗里的南瓜糊早已完了, 老通宝 瞪着一对大廓落落的眼睛望着那小河,望着隔河的那些冷寂的茅屋,一边还在机械地啜着。” 老舍 《骆驼祥子》九:“桥上几乎没有了行人,微明的月光冷寂的照着桥左右的两大幅冰场,远处亭阁暗淡的带着些黑影,静静的似冻在湖上,只有顶上的黄瓦闪着点儿微光。”
词语解释:滞寂  拼音:zhì jì
犹寂静。 宋 王禹偁 《睡十二韵》:“滞寂通禪理,无何等道人。”
词语解释:淳寂  拼音:chún jì
质朴宁静。 唐 王绩 《醉乡记》:“ 醉乡氏 之俗,岂古 华胥氏 之国乎?何其淳寂也!”
词语解释:示寂  拼音:shì jì
佛教语。称佛菩萨及高僧身死。寂即梵语“涅槃”的意译。言其寂灭乃是一种示现,并非真灭。《古尊宿语录·衢州子湖山第一代神力禅师语录》:“﹝ 子湖和尚 ﹞ 唐僖宗 广明 中示寂。” 宋 秦观 《圆通禅师行状》:“﹝ 圆通禪师 ﹞既行,道过 龙游 ,留一月,会 达观 示寂。”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打鬼》:“ 般禪佛 又曰 般疹佛 ,盖因出痘而示寂也。” 赵朴初 《菩萨蛮》词序:“ 万慧 法师南行五十餘年,老隐 摩谷 ,余数游 缅甸 皆未得见。一九六○年春又访 缅 ,师已示寂,赋此志悼。”
词语解释:避寂  拼音:bì jì
犹僻静。 清 葆光子 《物妖志·杂类·笤帚》:“ 洪武 间, 本觉寺 有一少年僧,名 湛然 ,房颇避寂。”
词语解释:死寂  拼音:sǐ jì
非常寂静。 萧红 《生死场》七:“走出坟场,一些棺材、坟堆,死寂死寂的印象催迫着我们加快着步子。” 臧克家 《捉》诗:“死寂了一霎,敲得更起劲了,这回不再是用手,声音那么沉重!”
词语解释:潜寂  拼音:qián jì
沉寂。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因兆类而为有,托潜寂而为无。”
词语解释:恬寂  拼音:tián jì
谓清静无为。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遁》:“背朝华於朱门,保恬寂於蓬户。” 明 唐顺之 《祭孙南野太仆文》:“余厌纷嚣,公耽恬寂,真率之会,两心莫逆。”
词语解释:悄寂  拼音:qiǎo jì
寂静。 唐 裴铏 《传奇·韦自东》:“ 自东 捫萝躡石至精舍,悄寂无人。” 宋 朱熹 《昨为许进之书胎仙字因以名其室或疑欠舞字故作此以解之》诗:“未愁悄寂无人会,只恐蹁躚不自休。”
词语解释:肃寂  拼音:sù jì
肃穆而寂静
词语解释:顺寂  拼音:shùn jì
顺化圆寂。佛教称僧尼死亡。 晋 □□ 《莲社高贤传·慧远法师》:“师以世情难割,乃制七日展哀,至期始顺寂,即 义熙 十二年八月六日也。” 隋 江总 《摄山栖霞寺碑》:“禪师自识终期,欣瞻瑞应,以 建武 四年于此寺顺寂。”
词语解释:邃寂  拼音:suì jì
幽静。 宋 洪迈 《夷坚支志甲·生王二》:“到一洞,有大石室,境趣邃寂,如幽人居,不闻烟火气。”
词语解释:森寂  拼音:sēn jì
幽深岑寂。 元 郝经 《牵牛》诗:“幽庭自无事,森寂澹相映。”
词语解释:迁寂  拼音:qiān jì
指僧人去世。 宋 晓莹 《罗湖野录》卷三:“ 潜庵 源禪师 ……寿九十有六而迁寂。”
词语解释:黯寂  拼音:àn jì
孤寂貌。 王闿运 《罗熙赞传》:“ 熙赞 独无所交游,黯寂弥甚。”
词语解释:万籁俱寂  拼音:wàn lài jù jì
形容一点声音都没有。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但见木犀香里,一路霜林,月下长空,万籟俱寂。” 郭沫若 《苏联纪行·八月六日》:“我在墓前默立了数分钟,万籁俱寂,诚适宜于善尽其生职者的安眠了。”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一:“有时夜半醒来,万籁俱寂。”
词语解释:杳寂  拼音:yǎo jì
犹幽静。 南朝 梁 江淹 《丽色赋》:“锦幔垂而杳寂,桂烟起而清溢。”
词语解释:慧寂  拼音:huì jì
佛教谓智慧和禅定。 明 唐顺之 《吏部郎中薛西原墓志铭》:“读 老子 及 瞿曇氏 书,得其虚静、慧寂之説,不逆於心。”
词语解释:灰寂  拼音:huī jì
死寂如灰。 宋 苏轼 《与朱行中舍人书》之四:“老拙百念灰寂,独一觴一咏,亦未能忘。”
词语解释:密密寂寂  拼音:mì mì jì jì
寂然不动貌。《西游记》第九六回:“没奈何,却在那破房之下,拣遮得风雨处,将身躲避。密密寂寂,不敢高声,恐有妖邪知觉。”
词语解释:淹寂  拼音:yān jì
沉寂。 晋 赵至 《与嵇茂齐书》:“极听脩原,则淹寂而无闻。”
词语解释:晏寂  拼音:yàn jì
谓萎靡困乏。 明 李贽 《复顾冲庵翁书》:“适病暑,侵侵晏寂,一接翰诲,顿起矣。”
词语解释:沦寂  拼音:lún jì
寂静。《参同契》卷下:“依託丘山,循游寥廓,与鬼为邻,化形而仙,沦寂无声。” 宋 储泳 《祛疑说》:“夫幽深寥闃,沦寂无声。”
词语解释:屏寂  拼音:píng jì
犹抑止。 潘漠华 《人间》:“呼吸也屏寂了,身仿佛入了神宇,也仿佛游了地狱。”
词语解释:悟寂  拼音:wù jì
佛教语。了悟寂灭。谓超脱一切境界,入于不生不灭之门。 南朝 梁 萧统 《东斋听讲》诗:“昔闻 孔 道贵,今覩释花珍;至理乃悟寂,承禀实能仁。”
词语解释:寞寂  拼音:mò jì
寂寞。孤单冷清。《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二人一晚叙话,正是‘欢娱嫌夜短,寞寂恨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