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宿雨 拼音:sù yǔ
(1).夜雨;经夜的雨水。 隋 江总 《诒孔中丞奂》诗:“初晴原野开,宿雨润条枚。” 明 吴本泰 《西湖竹枝词》:“宿雨半收晴不稳,恼人最是鵓鳩啼。” 刘半农 《回声》诗:“微风吹动了树上的宿雨,冷冰冰的向他头上滴着。”
(2).久雨;多日连续下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我同 述农 走到江边一看,是夜宿雨初晴,一轮明月东方升起,照得那浩荡江波,犹如金蛇万道一般。” 胡怀深 《暮春野行》诗:“宿雨昨宵霽,万木浄如洗。”词语解释:宿昔 拼音:sù xī
(1).从前;往日。《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朕宿昔庶几获承尊位,惧不能寧,惟所与共为治者,君宜知之。” 唐 张九龄 《照镜见白发》诗:“宿昔青云志,蹉跎白髮年。” 清 曹寅 《春日过顾赤方先生寓居》诗:“即此相逢犹宿昔,频来常带杖头钱。”
(2).经久;经常。《素问·举痛论》:“寒气客於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不得注於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矣。” 汉 王充 《论衡·感虚》:“ 师旷 能鼓《清角》,必有所受,非能质性生出之也。其初受学之时,宿昔习弄,非直一再奏也。”
(3).犹年老。《文选·谢朓〈和王主簿季哲怨情〉诗》:“徒使春带赊,坐惜红颜变。平生一顾重,宿昔千金贱。” 李周翰 注:“宿昔谓衰老时也。”
(4).夜晚;夜里。《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文选·阮籍〈咏怀〉之四》:“携手等欢爱,宿昔同衣裳。” 李善 注引《广雅》:“宿,夜也。” 吕向 注:“昔,夜也。” 宋 孔平仲 《续世说·企羡》:“ 梁 何思澄 终日造謁,每宿昔,作名纸一束,晓,便命驾,朝贤无不悉狎。”
(5).犹旦夕。比喻短时间之内。《韩非子·奸劫弑臣》:“ 卓齿 之用 齐 也,擢 湣王 之筋,悬之庙梁,宿昔而死。” 三国 魏 曹丕 《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诗:“与君结新婚,宿昔当别离。” 宋 司马光 《招子骏尧夫》诗:“离羣纔宿昔,跂佇心已痗。” 清 钱谦益 《后饮酒》诗之三:“驱车出 春明 ,办严不宿昔。”词语解释:宿鸟 拼音:sù niǎo
归巢栖息的鸟。 唐 吴融 《西陵夜居》诗:“林风移宿鸟,池雨定流萤。” 宋 苏轼 《和人回文》诗之四:“烟锁竹枝寒宿鸟,水沉天色霽横参。” 明 张四维 《双烈记·引狎》:“栏杆空佇立,宿鸟归飞急。” 清 顾炎武 《三月十九日有事于欑宫时闻缅国之报》诗:“宿鸟乍归陵树稳,春花初放果园香。”词语解释:宿雾 拼音:sù wù
夜雾。 晋 陶潜 《咏贫士》:“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 唐 白居易 《酬郑侍御多雨春空过诗三十韵》:“惨淡阴烟白,空濛宿雾黄。” 宋 苏轼 《观湖》诗之二:“朝阳照水红光开,玉涛银浪相徘徊。山分宿雾儘宽远,云驾高风驰送来。” 郭沫若 《恢复·峨嵋山上的白雪》:“那横在山腰的宿雾,怕还是和从前一样的蜿蜒?”词语解释:宿草 拼音:sù cǎo
(1).隔年的草。《礼记·檀弓上》:“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 孔颖达 疏:“宿草,陈根也,草经一年则根陈也,朋友相为哭一期,草根陈乃不哭也。”后多用为悼亡之辞。 晋 陶潜 《悲从弟仲德》诗:“流尘集虚坐,宿草旅前庭。” 唐 戴叔伦 《赠康老人洽》诗:“多识故侯悲宿草,曾看流水没桑田。” 宋 司马光 《送王待制知陕府》诗:“畴昔诚相契,间关分不渝。絶絃悲宿草,抚首念诸孤。”
(2).借指坟墓。 清 周亮工 《祭福建按察使程公仲玉文》:“赖公之灵,徼天解网,沉寃获雪。南奔两亲之丧,伏处草土,收召魂魄。始得走一介,以生芻一束,告公于宿草之前。然已去公之没四年于兹矣!”
(3).借指人已死多时。 清 宋荦 《吴汉槎归自塞外作歌以赠》:“归来两公已宿草,惟君怀抱犹豪雄。”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初三月》:“今二君已皆宿草,回溯前尘,恍如春梦。”
(4).存留过夜的草料。 元 无名氏 《桃花女》楔子:“耕牛无宿草,仓鼠有餘粮。”词语解释:宿酒 拼音:sù jiǔ
犹宿醉。 唐 白居易 《早春即事》诗:“眼重朝眠足,头轻宿酒醒。” 元 谢宗可 《红梅》诗:“宿酒破寒薰玉骨,仙丹偷暖返冰魂。”《三国演义》第五七回:“每日饮酒,自旦及夜,只在醉乡,今日宿酒未醒,犹卧不起。” 明 文徵明 《上巳日独行溪上有怀九逵》诗:“日落晚风吹宿酒,天寒江草唤新愁。”《镜花缘》第九一回:“大约还是宿酒未醒。”词语解释:宿云 拼音:sù yún
夜晚的云气。 唐 宋之问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诗:“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 宋 苏轼 《答胡道师书》:“ 道师 又不远数百里负笈相从,秉烛相对,恍若梦寐,秋声宿云,了然在吾目中矣。” 元 赵孟頫 《桃源春晓图》诗:“宿云初散青山湿,落红繽纷溪水急。”词语解释:宿酲 拼音:sù chéng
犹宿醉。 三国 魏 徐干 《情诗》:“忧思连相属,中心如宿酲。” 宋 司马光 《和留守相公寄酒与景仁》诗:“想对白衣初满倾,执盃未饮已诗成。怀贤孤坐悄无语,不是朝来困宿酲。” 清 纳兰性德 《瑞鹤仙·丙辰生日自寿起用弹指词句并呈见阳》词:“无寐,宿酲犹在。 小玉 来言,日高花睡。”词语解释:宿处 拼音:sù chù
住宿的地方。 唐 杜甫 《夜宿西阁晓呈元二十一曹长》诗:“门鹊晨光起,檣乌宿处飞。”《西游记》第六七回:“师徒们正然讲论,忽见一座山庄不远。 行者 道:‘好了!有宿处了!’” 杨朔 《用生命建设祖国的人们》:“天傍亮,在一家 朝鲜 老百姓屋里找到个宿处。”词语解释:宿麦 拼音:sù mài
隔年成熟的麦。即冬麦。《汉书·武帝纪》:“遣謁者劝有水灾郡种宿麦。” 颜师古 注:“秋冬种之,经岁乃熟,故云宿麦。”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大小麦》:“夏至后七十日,可种宿麦。早种则虫而有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 马烽 《青春的光彩》:“后来也不管 老梁 同意不同意,自己带着干粮,天天跟上拖拉机到附近各农业社去播种宿麦,翻秋地。”词语解释:宿鹭 拼音:sù lù
栖息的鹭。 唐 郑谷 《江际》诗:“万顷白波迷宿鷺,一林黄叶送残蝉。” 宋 范成大 《初归石湖》诗:“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鷺孤明菱叶中。” 明 高启 《新荷》诗:“叶低浮水上,茎弱裊风前,乍覆游鱼戏,难藏宿鷺眠。”词语解释:宿缘 拼音:sù yuán
佛教谓前生的因缘。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况 须弥 之大,佛国之伟,精神不灭,人可成佛,心作万有,诸法皆空,宿缘绵邈,亿劫乃报乎!” 宋 苏轼 《次韵范淳父送秦少章》:“宿缘在江海,世网如予何?” 清 洪昇 《长生殿·传概》:“ 天宝 明皇 , 玉环 妃子,宿缘正当。”词语解释:宿霭 拼音:sù ǎi
久聚的云气。 唐 张籍 《新城甲仗楼》诗:“睥睨斜光彻,阑干宿靄浮。” 唐 韩愈 孟郊 《秋雨联句》:“安得发商飈,廓然吹宿靄。白日悬大野,幽泥化轻壒。” 宋 秦观 《沁园春·春思》词:“宿靄迷空,腻云笼日,昼景渐长。”词语解释:宿露 拼音:sù lù
夜里的露水。 唐太宗 《咏雨》:“新流添旧涧,宿露足朝烟。” 宋 文同 《露香亭》诗:“宿露濛晓花,婀娜清香发。” 元 黄溍 《秋怀》诗之二:“稍稍秋河落,娟娟宿露微。”词语解释:宿火 拼音:sù huǒ
隔夜未熄的火;预先留下的火种。《百喻经·水火喻》:“昔有一人,事须火用,及以冷水。即便宿火,以澡盥盛水,置於火上。后欲取火,而火都灭;欲取冷水,而水復热。火及冷水二事俱失。” 唐 郑綮 《老僧》诗:“日照四山雪,老僧门未开。冻瓶黏柱础,宿火陷炉灰。”《歧路灯》第五二回:“﹝ 谭绍闻 ﹞一直起来,剔了灯内灯草,拨开炉中宿火,坐在一条凳上,寻思梦中情景。”词语解释:宿莽 拼音:sù mǎng
(1).经冬不死的草。《楚辞·离骚》:“朝搴 阰 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王逸 注:“草冬生不死者, 楚 人名曰宿莽。” 唐 独孤及 《垂花坞醉后戏题》诗序:“道士 张太和 伐薪为堰,封土以壅澮,余亦命薙氏治芜秽而剗宿莽。” 清 史震林 《高阳台》词:“垄头宿莽堪哀,有青青细草,禁得霜摧。”
(2).特指墓前野草。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观潮》:“不见射弩英雄,玉匣又陈宿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梅》:“至座有良朋,车裘可共;迨宿莽既滋,妻子陵夷,则车中人望望然去之矣。”
(3).借指死亡。 明 屠隆 《綵毫记·仙翁指教》:“今朝握手江湖上,劝蚤晚抛尘网,朱颜暗里销,白髮愁中长,你看今古英雄俱宿莽。”
(4).卷施草。《尔雅·释草》“卷施草拔心不死” 晋 郭璞 注:“宿莽也。” 郝懿行 义疏:“凡草通名莽,惟宿莽是卷施草之名也。”《太平御览》卷九九八引《南越志》:“ 寧乡县 草多卷施, 江 淮 间谓之宿莽。”词语解释:宿客 拼音:sù kè
(1).座上之常客。 北周 宇文逌 《〈庾子山集〉序》:“﹝ 庾信 ﹞年十五,侍 梁 东宫讲读。虽 桓驎 十四之岁答宿客之诗, 鲁连 十二之年杜离坚之辨,匪或斯尚同日语哉。” 唐 白居易 《期宿客不至》诗:“宿客不来嫌冷落,一尊酒对一张琴。”
(2).投宿的旅客。 唐 贾岛 《宿村家亭子》诗:“宿客未眠过夜半,独闻山雨到来时。” 崔左夫 《在东升客栈里》:“客栈的主人还没有回来。我们只好对新的宿客尽一些指点的义务了。”词语解释:宿心 拼音:sù xīn
本来的心意;向来的心愿。《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上欲不欺天愧先帝,下不违人负宿心。”《文选·嵇康〈幽愤诗〉》:“内负宿心,外恧良朋。” 吕向 注:“宿心,谓宿昔本心也。” 唐 陈子昂 《送中岳二三真人序》:“吾亦何人,躬接兹赏。实欲执青节,从白蜺,陪饮 崑崙 之庭,观化 玄元 之府,宿心遂矣,冥骨甘焉。” 明 唐顺之 《祭弓矢文》:“有事则以战胜,无事用诸礼仪,匡四方之宿心,窃有冀乎斯技。”词语解释:宿烟 拼音:sù yān
夜里的烟雾。 五代 和凝 《喜迁莺》词:“晓月坠,宿烟披,银烛锦屏帷。”烟,一本作“ 云 ”。 宋 林逋 《菱塘》诗:“最爱晚来鸥与鷺,宿烟翘雨便为家。”词语解释:宿醉 拼音:sù zuì
谓经宿尚未全醒的余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司空 郑冲 ,驰遣信就 阮籍 求文, 籍 时在 袁孝尼 家,宿醉扶起,书札为之,无所点定,乃写付使,时人以为神笔。” 唐 白居易 《洛桥寒食日作十韵》:“宿醉头仍重,晨游眼乍明。” 叶圣陶 《未厌集·一包东西》:“两旁店家一扇扇彩色的招牌在眼角拂过,觉得头里很昏乱,象带着宿醉。”词语解释:宿留 拼音:sù liú
(1).停留;等待。《史记·孝武本纪》:“宿留海上,与方士传车及閒使求僊人以千数。” 司马贞 索隐:“宿留,迟待之意,若依字读,则言宿而留,亦是有所待,并通也。”《后汉书·韦义传》:“今岁垂尽,当选御史,意在相荐,子其宿留乎?” 李贤 注:“宿留,待也。”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故 啟 宿留於 江陵 ,久之方行。”
(2).谓存之于心。《汉书·李寻传》:“唯弃须臾之间,宿留瞽言,考之文理,稽之《五经》,揆之圣意,以参天心。” 王先谦 补注:“此宿留,亦谓存其言於心,以待后时之参验也。”
(3).谓使宿卫、滞留。《三国志·吴志·陆逊传》:“ 逊 书与 琮 曰:‘卿不师 日磾 ,而宿留 阿寄 ,终为足下门户致祸矣。’”词语解释:宿妆 拼音:sù zhuāng
亦作“ 宿粧 ”。 犹旧妆,残妆。 唐 岑参 《醉戏窦子美人》诗:“朱唇一点桃花殷,宿妆娇羞偏髻鬟。” 唐 温庭筠 《菩萨蛮》词:“蘂黄无限当山额,宿粧隐笑纱窗隔。” 宋 晏殊 《诉衷情》词:“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鶯。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凭浅媚以题笺,倚宿妆而弄简。”词语解释:宿诺 拼音:sù nuò
(1).谓未及时兑现的诺言。《论语·颜渊》:“ 子路 无宿诺。” 朱熹 集注:“宿,留也,犹宿留之宿。急於践言不留其诺也。” 唐 陈子昂 《堂弟孜墓志铭》:“始通《诗》、《礼》,略观史传,即怀轨物之摽,希旷代之业。故言不宿诺,行不苟从。” 唐 高适 《东平留赠狄司马》诗:“古人无宿诺,兹道以为难。万里赴知己,一言诚可叹。”
(2).预先的许诺,诺言。《旧唐书·李密传》:“至於匹夫蕞尔,宿诺不亏,既在乘舆,二三其德。” 清 赵翼 《庐山纪游》诗:“ 五老 鬚眉更奇古,昴精所化頎而长。见我裹粮践宿诺,似为拱揖相低昂。” 茅盾 《幻灭》十四:“三个人交换了意见之后,事情就这样决定下来: 强 仍旧实践他的从军的宿诺。”词语解释:宿禽 拼音:sù qín
栖息的鸟。 唐 李绅 《早发》诗:“沙洲月落宿禽惊,潮起风微晓雾生。”词语解释:宿因 拼音:sù yīn
佛教语。前世的因缘。《华严经》卷七五:“宿因无失坏,今受此果报。” 宋 陆游 《苦贫》诗:“此穷正坐清狂尔,莫向 瞿曇 问宿因。” 明 林鸿 《宿黄梅五祖寺》诗:“登攀访灵异,礼謁知宿因。”词语解释:宿世 拼音:sù shì
前世;前生。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记》卷二:“尔宿世已生 周 家,君之餘嗣也。今生又在 周 家,虽出庸俗,先功未弭,故得受学仙宫。” 唐 王维 《偶然作》诗之六:“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明 屠隆 《綵毫记·仙翁指教》:“今日一会,宿世良缘。吾子前途保重,贫道辞别去也。” 清 周亮工 《与高康生书》:“自念宿世积何辜愆,独种得危城因缘甚深,举足便得,无烦企及。”词语解释:宿卫 拼音:sù wèi
亦作“ 宿卫 ”。
(1).在宫禁中值宿,担任警卫。《史记·齐悼惠王世家》:“后四年,封 章 弟 兴居 为 东牟侯 ,皆宿衞 长安 中。” 唐 罗邺 《老将》诗:“年年宿衞天颜近,曾把功勋奏 建章 。” 清 龚自珍 《书果勇侯入觐》:“凡宿衞之臣, 满洲 輒除 乾清门 侍衞,其有异材,重以贵戚,乃擢御前侍衞; 汉 籍,輒除大门上侍衞,日直不过閾。”
(2).保卫,守护。 汉 贾谊 《新书·藩伤》:“爱之故使饱粱肉之味,玩金石之声,臣民之众,土地之博,足以奉养宿衞其身。”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陛下迁 淮南王 ,欲使改过,有司宿衞不慎,故病死。”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 王业 ﹞卒於 湘江 ,有二白虎,低头曳尾,宿卫其侧。”
(3).皇帝的警卫人员;禁军。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前赵·刘聪》:“九月犬与豕交于宫门,有豕著进贤冠,昇 聪 御坐,犬冠武冠带綬,与豕并昇,俄而鬭死,殿上宿衞莫有见其入者。”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二:“旧传: 柳氏 出一婢,婢至宿衞 韩金吾 家,未成券。” 清 龚自珍 《古史钩沉论四》:“宿衞之武勇,有不欲受宾之节制者矣;一姓之家法,有不欲受宾之论议者矣。”词语解释:宿约 拼音:sù yuē
事先或旧时的约言。 唐 姚合 《谢秦校书与无可上人见访》诗:“道同无宿约,三伏自从容。” 唐 无名氏 《秀师言记》:“ 李 特赴宿约,饌且丰洁,礼甚谨敬。” 明 梁辰鱼 《犯玲珑·惜别》曲:“梦魂飞去,翔鸞镜前。宿约浑无定,私书未敢传。”词语解释:宿业 拼音:sù yè
(1).前世的善恶因缘。佛教相信众生有三世因果,认为过去世所作的善恶业因,可以产生今生的苦乐果报。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八:“ 德 性根好道,宿业所牵,未能脱去,乃此拘留。” 清 陈守诒 《〈香祖楼〉后序》:“情能终局,欢娱皆係前尘;恨少收塲,苦恼多由宿业。”道教亦讲宿业,与佛教义相近。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记》卷一:“吾今去,勿轻示人,世上亦有经,子有宿业,故口相授耳。”
(2).犹旧业。 宋 苏轼 《答刘沔都漕书》:“ 軾 平生以言语文字见知於世,亦以此取疾於人,得失相补,不如不作之安也。以此常欲焚弃笔砚,为瘖默人,而习气宿业,未能尽去,亦谓随手云散鸟没矣。”
(3).谓久谙其事。 宋 苏轼 《赐正议大夫知枢密院事安焘乞退不允批答制》之二:“吾欲兵民兼利,戎夏两安。非宿业更变之臣,惧有伤财玩寇之患。”词语解释:宿根 拼音:sù gēn
(1).某些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茎叶枯萎后可以继续生存,次年春重新发芽,所以叫做宿根。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 梁 世讲《礼》者,以此(龙葵)当苦菜,既无宿根,至春,子方生耳,亦大误也。” 宋 苏轼 《春菜》诗:“蔓菁宿根已生叶,韮芽戴土拳如蕨。”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药议》:“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採,则津泽皆归其根。”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八段:“不要紧,宿根烂不了。”
(2).佛教、道教谓前世的根基。 唐 李邕 《东林寺碑序》:“土不厚则巨材不生,地不灵则异人不降。阴騭潜运,元符肇开。宿根果於福庭,大事萌於浄土。”《云笈七籤》卷六:“仪容既善,宿根已浄,须进学方术,理明登真。”《水浒传》第九十回:“本人宿根,还有道心,今日起这个念头,要来参禪投礼本师。”
(3).比喻原有的基础。 杨朔 《春子姑娘》:“旧的统治虽然打垮了,旧的思想却在群众里留着很深的宿根,一定得经过长期的斗争才能铲净。”词语解释:宿契 拼音:sù qì
(1).犹宿缘。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经三宿三日后,女即自言曰:‘君是生人,我鬼也。共君宿契,此会可三宵,不可久居,当有祸矣。’” 唐 唐彦谦 《游南明山》诗:“投閒息万机,三生有宿契。”《太平广记》卷二九六引 唐 无名氏《八朝穷怪录·萧总》:“﹝神女﹞谓 总 曰:‘ 萧郎 遇此,未曾见邀,今幸良晨,有同宿契。’” 清 曹寅 《题史蕉饮春泉洗药图》诗:“省识画图犹宿契,年年灵树祝长春。”
(2).先前的约言;事先的许诺。《南史·崔慧景传》:“于时 卢陵王 长史 萧寅 、司马 崔恭祖 守 广陵城 , 慧景 以 宝玄 事告 恭祖 。 恭祖 先无宿契,口虽相和,心实不同。”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后三年,岁在丁丑,﹝ 淳于棼 ﹞亦终於家。时年四十七,将符宿契之限矣。”按, 槐安国 王曾语 淳于 :“后三年当令迎卿。”
(3).久已投合。《云笈七籤》卷七二:“君无友丧国,臣无友失忠,庶人无友丧家,道无友失真,所以 玄元 与 尹喜 宿契, 孔子 与 渔父 合机。”
(4).大愿,宏愿。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憍萨罗国》:“我求佛圣果,我学佛能捨,是身如响,是身如泡,流转四生,往来六趣,宿契弘誓,不违物欲。”词语解释:宿疾 拼音:sù jí
(1).拖延不愈的疾病,旧病。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四:“ 豫章 有 戴 氏女,久病不差。见一小石,形象偶人,女谓曰:‘尔有人形,岂神?能差我宿疾者,吾将重汝。’”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若水》:“又有温水,冬夏常热,其源可燖鸡豚,下汤沐洗,能治宿疾。” 宋 苏辙 《丐者赵生传》:“然其与人遇,虽未尝识,皆能道其宿疾与其平生善恶。” 郁达夫 《东梓关》:“﹝ 竹园 ﹞大约是因为用功过了度,在不知不觉的中间,竟尔染上了吐血的宿疾。”
(2).比喻旧的弊端。 晋 陆机 《五等诸侯论》:“ 光武 中兴,纂隆皇统,而犹遵覆车之遗辙,养丧家之宿疾。仅及数世,姦轨充斥,卒有强臣专朝,则天下风靡。”词语解释:宿夜 拼音:sù yè
(1).犹夙夜。早晚。《管子·禁藏》:“渔人之入海,海深万仞,就彼逆流,乘危百里,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汉书·哀帝纪》:“朕获保宗庙,不明不敏,宿夜忧劳,未皇寧息。”《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万邦受命,性行淳直,议(仪)节忠贞,意若风云,心如铁石,恒怀匪懈,宿夜兢兢。”
(2).谓斋戒独宿。《云笈七籤》卷十八:“常以十二月晦日宿夜昼朝,至平旦,於室中向寅地再拜。”
(3).泛指住宿过夜。《新民晚报》1987.5.15:“那天他俩并没有在寓所宿夜。”
(4).隔夜。参见“ 宿夜然诺 ”。
词语解释:宿夜然诺 拼音:sù yè rán nuò
存留过夜的诺言。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三》:“ 子路 一闻夫子见与之言,遂有骄恣之心。方且无宿夜然诺,不待明日,必条而行之,欲天下之人信也。”词语解释:宿师 拼音:sù shī
(1).犹常备军。 宋 叶适 《上光宗皇帝札子》:“何谓今日之兵未善?古人之兵,以宿师为拙,以聚屯为病,不敢别异於民而特养之。”
(2).驻扎军队。 宋 陆游 《代乞分兵取山东札子》:“我师虽众,功亦难必,而宿师於外,守备先虚。” 清 赵翼 《清流关》诗:“ 南唐 守 寿春 ,扼此作叠户。宿师十五万,警备严旗鼓。”
(3).老成博学之士。 宋 曾巩 《与杜相公书》:“当今内自京师,外至巖野,宿师硕士,杰立相望,必将惫精疲思,写之册书,磊磊明明,宣布万世,固非浅陋小生所能道説而有益毫髮也。”词语解释:宿将 拼音:sù jiàng
久经战阵的将领。《战国策·魏策二》:“太子年少,不习於兵。 田朌 宿将也,而 孙子 善用兵。战必不胜,不胜必禽。” 唐 李希仲 《蓟门行》:“ 汉 家爱征战,宿将今已老。” 徐迟 《牡丹》:“不少西北军的宿将重掌军权。”词语解释:宿债 拼音:sù zhài
(1).旧债。《晋书·穆帝纪》:“八月丁未,立皇后 何氏 ,大赦,赐孝悌鰥寡米,人五斛,逋租宿债皆勿收,大酺三日。”
(2).佛教指前世所欠的债。《楞严经》卷六:“我説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只因我前生欠宿债,今世转来还。吾今归仙境,再不往人间。”《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若是尘心全不起,任他宿债也消融。”词语解释:宿雪 拼音:sù xuě
积留过冬的雪。《后汉书·和帝纪》:“京师去冬无宿雪,今春无澍雨,黎民流离,困於道路。” 李贤 注:“以其经冬,故言宿也。”词语解释:宿舂 拼音:sù chōng
《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本指隔夜舂米备粮。后以“宿舂”指少量的粮食。《周书·韦孝宽传》:“常以边外之军,引其腹心之众。我无宿舂之费,彼有奔命之劳。” 宋 苏轼 《杭州上执政书》之二:“然三 吴 风俗,自古浮薄,而 钱塘 为甚,虽室宇华好,被服粲然,而家无宿舂之储者,盖十室而九。” 清 王晫 《今世说·雅量》:“ 朱子殷 瓶无宿舂,歌呼笑傲,不改其乐。”词语解释:宿兵 拼音:sù bīng
(1).驻扎军队。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宿甲者, 吴 宿兵候外 越 也。” 宋 陈亮 《送吴恭父知县序》:“ 鄞 濒海,海盗出没鬼神,不可踪跡,间来掠民家,輒去,朝廷虽宿兵,不能禁。”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铁路上》:“ 中国 所购兵轮、商舶,苟有器无人,皆可资敌,何独於铁路而疑之,独不可宿兵以守之乎?”
(2).旧日的兵。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伏见先 武皇帝 ,武臣宿兵,年耆即世者,有闻矣。”词语解释:宿愿 拼音:sù yuàn
素来的愿望;旧日的心愿。 晋 陆机 《〈思归赋〉序》:“惧兵革未息,宿愿有违,怀归之思,愤而成篇。” 唐 李白 《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孤负宿愿,惭归名山。” 碧野 《白云·绿树·金花》:“今年我喜登 鸡公山 ,才偿还我一游这座名山的几十年宿愿。”词语解释:宿好 拼音:sù hǎo
老交情;原来的友情。《三国志·吴志·刘繇传》:“康寧之后,常愿渝平更成,復践宿好。”
素所嗜爱。 晋 陶潜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世情。” 宋 苏轼 《和犹子迟赠孙志举》诗:“愿言敦宿好,永与竹林均。”词语解释:宿生 拼音:sù shēng
(1).老成博学的读书人。《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方今宿生巨儒,并各年高,教训之道,孰为其继。”
(2).佛教语。犹前生。 宋 洪迈 《夷坚甲志·盐官孝妇》:“上管场亭户 顾德谦 妻 张氏 ,梦神人以宿生事责之曰:‘明当死雷斧下。’” 明 屠隆 《綵毫记·湘娥访道》:“知卿有缘,宿生来知卿有缘。红尘不恋,受清虚红尘不恋。”词语解释:宿望 拼音:sù wàng
(1).素负重望的人。《三国志·魏志·张既传》“令 既 之 武都 ” 裴松之 注引 晋 挚虞 《三辅决录注》:“﹝ 游殷 ﹞以子 楚 託之; 既 谦不受, 殷 固託之。 既 以 殷 邦之宿望,难违其旨,乃许之。”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赵信国辞相》:“ 赵葵 南仲 枢使, 陈韡 子华 参政,皆一时宿望。” 清 曾国藩 《箴言书院记》:“ 湘 人官京师者,多同时辈流,其射策先朝,耆年宿望,凋散略尽。”
(2).旧时的声望;素来的名望。《资治通鉴·晋武帝泰始元年》:“帝乃追述 允 之宿望,称 奇 之才,擢为祠部郎。”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朝议置益政院官,院居宫中,选一时宿望有学者,如 杨学士 云翼 、 史修撰 公燮 、 吕待制 造 数人兼之,轮直。”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一:“礼部有修明典礼、釐正文风之责,故秩宗清要,非儒臣有宿望者,不得滥竽其间。”词语解释:宿斋 拼音:sù zhāi
古代指举行祭祀等礼仪前的斋戒。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二》:“还车反,宿斋三日,请於庙。” 唐 贾岛 《贺庞少尹除太常少卿》诗:“朝謁此时闲野屐,宿斋何处止鸣砧。” 宋 周密 《武林旧事·乾淳奉亲》:“九月十五日,明堂大礼。十三日值雨,未时,奏请宿斋。”词语解释:宿士 拼音:sù shì
老成博学之士。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后来年少多有道 深公 者, 深公 谓曰:‘黄吻年少,勿为评论宿士,昔尝与 元 明 二帝, 王 庾 二公周旋。’”《陈书·虞寄传》:“ 衡阳王 既出閤,虽未置府僚,然须得一人旦夕游处,兼掌书记,宜求宿士有行业者。” 宋 陆游 《寄赵昌甫并简徐斯远》诗:“ 赵子 乃宿士,山立谁敢侮。”词语解释:宿命 拼音:sù mìng
(1).前世的生命。佛教认为世人过去之世皆有生命,辗转轮回,故称宿命。《四十二章经》十三:“沙门问佛,以何因缘,得知宿命,会其至道?” 唐 白居易 《自解》诗:“我亦定中观宿命,多生债负是歌诗。” 宋 李昌龄 《乐善录》卷下:“ 潁川 一异僧,能知人宿命。时 欧阳永叔 领郡事,见一女妓,口气常作青莲花香,心颇异之,举以问僧。僧曰:‘此妓前生为尼。’”
(2).指佛家宿命之说。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尤悔》:“ 阮思旷 奉大法,敬信甚至。大儿年未弱冠,忽被篤疾。儿既是偏所爱重,为之祈请三宝,昼夜不懈。谓至诚有感者,必当蒙祐。而儿遂不济。於是结恨释氏,宿命都除。”
(3).犹言生来注定的命运。 章炳麟 《四惑论》:“其始本以对越上神,神教衰而归敬于宿命,宿命衰而归敬于天钧,俞穴相通,源流不二。” 廖仲恺 《钱币革命与建设》:“输入超过输出,已成 中国 国际贸易上之宿命。”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六:“然而一被举出,我总还是要去担任,或许也怕是我生来便赋有一种愚而好自用的宿命罢。”词语解释:宿愤 拼音:sù fèn
旧日的愤怨。 汉 班固 《〈封燕然山铭〉序》:“将上以攄 高 文 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 宋 叶适 《取燕》一:“使 契丹 政令犹强,社稷犹固,我独抗宿愤,劳累战,虽得 燕 蓟 ,而财竭民怨,内溃外叛,遂以失国。”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霏微滴沥,溅面洒肌,浩荡鏗鍧,惊心动魄。可以起壮志,可以醒醉魂,可以洗尘纷,可以平宿愤,亦天下伟观也。”词语解释:宿习 拼音:sù xí
(1).谓长久地学习积累。 汉 王充 《论衡·逢遇》:“学不宿习,无以明名。”
(2).平素所学习的;预先诵习过的。《册府元龟》卷九五一引 宋 陶岳 《五代史补》:“ 郭忠恕 ,七岁童子及第,富有文学,尤工篆隶。尝有人於 龙山 得鸟迹篆, 忠恕 一见,輒诵如宿习。”《宋史·李穀传》:“﹝ 李穀 ﹞发愤从学,所览如宿习。”
(3).佛教指前世具有的习性。 唐 刘禹锡 《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诣河南尹白侍郎》诗:“宿习脩来得慧眼,多闻第一却忘言。自从七祖传心印,不要三乘入便门。”《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 罗卜 三周礼毕,遂即投仏出家,丞(承)宿习因闻法证﹝得阿罗﹞汉果。”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天下之事,有不学而能者,儒家则谓之天性, 释 氏则以为宿习,其事甚众: 唐 以文称,如 白乐天 七月而识‘之’、‘无’二字, 权德舆 三岁知变四声,四岁能为诗。”
(4).旧日的积习。 宋 陆游 《永日无一事作诗自诒》:“得非閔我老,作意鐫其顽。扫除尽宿习,使得终日閒。”词语解释:宿设 拼音:sù shè
(1).前一夜设置;预先设置。《文选·左思〈魏都赋〉》:“歛衽魏闕,置酒 文昌 ,高张宿设,其夜未遽。” 李周翰 注:“高张其乐,先夜而设。” 宋 叶适 《潼川府修城记》:“投木隔礮,凡可以坏贼之具宿设。”
(2).谓古代帝王斋宿之处,官吏预为安排人役或设置物品。 北周 庾信 《周祀五帝歌》之二:“司坛宿设,掌史诚陈。” 倪璠 注:“言有司为壝宫,天子止宿之处已设掌史之官,於是陈其诚信也。” 唐 杜甫 《有事于南郊赋》:“又斋心於宿设,将旰食而匪寧。” 仇兆鳌 注:“此云‘斋心於宿设’,谓斋宿之处设供也。”词语解释:宿弊 拼音:sù bì
积久的弊政。《新唐书·温璋传》:“ 璋 素彊干,鉏宿弊,豪右慴服,加检校吏部尚书。” 元 王祯 《农书》卷四:“更其宿弊,均其惠利,但具为教条,使相勉励,不期化而民自化矣。” 清 薛福成 《应诏陈言疏》:“兹欲剔除宿弊,诚宜大加整顿。”词语解释:宿负 拼音:sù fù
(1).旧欠的债务。旧时常指拖欠的赋税。《汉书·张敞传》:“ 敞 皆召见责问,因貰其罪,把其宿负,令致诸偷以自赎。”《晋书·武帝纪》:“復天下租赋及关市之税一年,逋债宿负皆勿收。” 清 唐孙华 《忆颐儿时就婚外家》诗:“念当毕婚娶,譬如偿宿负。”
(2).指前世的欠债。 宋 郭彖 《睽车志》卷四:“汝知库耶?业报如此,当随吾还寺,鬼磑作麵供众,以偿宿负。”词语解释:宿羽 拼音:sù yǔ
指夜晚栖息的鸟。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露萤不自暖,冻蝶尚思轻。宿羽有先晓,食鳞时半横。”词语解释:宿分 拼音:sù fèn
犹宿缘。前定的缘分。 唐 康骈 《剧谈录·严史君遇终南山隐者》:“汝得至此,当有宿分。” 唐 裴铏 《传奇·崔炜》:“ 崔子 既来,皆是宿分,何必匆遽,幸且淹驻。”《太平广记》卷二五引《续仙传·元柳二公》:“子但宿分自有师,吾不当为子师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五通》:“今将别,情不忍昧:妾实 金龙大王 之女,缘与君有宿分,故来相就。”词语解释:宿饱 拼音:sù bǎo
经常饱。《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千里餽粮,士有飢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明史·忠义传六·王家录》:“ 榆林 为天下雄镇,兵最精,将材最多,然其地最瘠,餉又最乏,士常不宿饱。”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老儒故善治生,冬不裘,夏不絺,食不肴,饮不荈,妻子不宿饱。”词语解释:宿病 拼音:sù bìng
旧病。《新唐书·李百药传》:“会 高祖 遣使招 伏威 , 百药 劝朝京师,既至 歷阳 ,中悔,欲杀之,饮以石灰酒,因大利,濒死,既而宿病皆愈。” 宋 司马光 《其夕宿独乐园诘朝将归赋诗》:“宿病岑岑犹带酒,无眠耿耿不禁茶。” 清 周亮工 《阿丘僧舍坐雨怀人》诗:“宿病未痊寒食近,无端更梦 浣纱溪 。”词语解释:宿志 拼音:sù zhì
素有的,向来的志愿。《后汉书·列女传·王霸妻》:“今 子伯 之贵孰与君之高?奈何忘宿志而惭儿女子乎!”《旧唐书·儒学传下·邢文伟》:“公潜申勗戒,聿荐忠规,敬寻来请,良符宿志。” 宋 陆游 《幽居》诗:“宿志在人外,清心游物初。”词语解释:宿直 拼音:sù zhí
夜间值班。《南齐书·周颙传》:“ 宋 明帝 颇好言理,以 顒 有辞义,引入殿内,亲近宿直。”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抗直》:“舍人 岑参 初掌纶誥,屡称疾不宿直承旨,人情所惮。”《辽史·百官志一》:“宿直司,掌轮直官员宿直之事,皇太后宫有宿直官。”词语解释:宿恨 拼音:sù hèn
犹旧恨。旧日的仇恨。《三国志·吴志·孙辅传》“生得 祖郎 等”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尔昔袭击孤,斫孤马鞍,今创军立事,除弃宿恨,惟取能用,与天下通耳。” 清 洪楝园 《后南柯·招驸》:“强邻国势莫如,视眈眈交张虎牙。檀萝密议,有千年宿恨心头掛。”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章:“猛触宿恨,肺叶震然,不知所可。”词语解释:宿食 拼音:sù shí
(1).中医指积食之症。《医宗金鉴·张仲景〈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注:“宿食病,即今之伤食病也,谓食隔宿不化也。”
(2).指未能消化的食物。《周书·艺术传·姚僧垣》:“ 僧垣 曰:‘脉洪而实,此有宿食,非用大黄,必无差理。’”《再生缘》第二七回:“这剂药,把肚子里的宿食全部都消下去,热也就退了。”
(3).留存过夜的食物。《二刻拍案惊奇》卷一:“真个是:香积厨中无宿食,浄明鉢里少餘粮。”
(4).夜餐。 汉 焦赣 《易林·观之豫》:“鰥寡独宿,忧动胸臆,莫与宿食。”词语解释:宿学 拼音:sù xué
(1).学识渊博、修养有素的学者。《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新唐书·吕才传》:“帝病阴阳家所传书多谬伪浅恶,世益拘畏,命 才 与宿学老师删落烦讹,掇可用者为五十三篇,合旧书四十七,凡百篇,詔颁天下。” 清 魏源 《户部左侍郎周公神道碑铭》:“帝选宿学,入侍讲幄,公矢其慤。”
(2).学识渊博。 明 宋濂 《送会稽景德辉教授乡郡序》:“ 景君 将东还涖教事,词林编摩之英,成均宿学之士,藩附宾僚之贤,咸造文若诗荣之。”词语解释:宿瘤 拼音:sù liú
汉 刘向 《列女传·齐宿瘤女》:“ 宿瘤女 者, 齐 东郭採桑之女, 閔王 之后也。项有大瘤,故号 宿瘤 。”后作为丑女的典型。《三国志·魏志·徐邈传》:“然 宿瘤 以丑见传,而臣以醉见识。”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下》:“加粉脂则 宿瘤 进,蒙不洁则 西施 屏。”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采芳集》:“ 宿瘤 也,以为仙姬;姣僮也,以为娇客。”词语解释:宿浪 拼音:sù làng
指夜晚的浪。 唐 骆宾王 《晚泊河曲》诗:“叠花开宿浪,浮叶下凉飊。” 唐 李绅 《宿瓜州》诗:“衝浦迴风翻宿浪,照沙低月敛残潮。”词语解释:宿储 拼音:sù chǔ
积储的物资。多指粮食。《后汉书·明帝纪》:“日月薄蚀,彗孛见天,水旱不节,稼穡不成,人无宿储,下生愁垫。” 唐 韦应物 《观田家》诗:“仓廩无宿储,徭役犹未已。”词语解释:宿戒 拼音:sù jiè
(1).古代举行祭祀等礼仪前十日,与祭者斋戒两次,第二次斋戒在事前第三日进行,称宿戒。《周礼·春官·世妇》:“世妇掌女宫之宿戒。” 郑玄 注:“宿戒,当给事豫告之齐戒也。”《仪礼·乡饮酒礼》:“乡朝服而谋宾介,皆使能不宿戒。” 郑玄 注:“再戒为宿戒,礼,将有事,先戒,而又宿戒。”
(2).事先警戒。《东观汉记·祭遵传》:“兵退无宿戒,粮食不豫具,今乃调度,恐力不堪。”《明史·陶鲁传》:“羽书狎至,戎装宿戒,声色不动。”词语解释:宿憾 拼音:sù hàn
旧日结下的仇恨。 三国 魏 曹植 《酒赋》:“和睚眦之宿憾,虽怨讎其必亲。”《宋史·李继隆传》:“时权臣与 处耘 有宿憾者,忌 继隆 有才, 继隆 因落魄不治产,以游猎为娱。”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 吴应期 岳州 失守,退至 交水 , 郭壮图 绞杀之,以其失陷封疆也。 壮图 与 应期 ,有宿憾焉。”词语解释:宿儒 拼音:sù rú
修养有素的儒士。《汉书·翟方进传》:“是时宿儒有 清河 胡常 ,与 方进 同经。” 唐 韩愈 《施先生墓铭》:“故自贤士大夫,老师宿儒,新进小生,闻先生之死,哭泣相弔。”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词语解释:宿疴 拼音:sù kē
旧病。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公方卧疾,闻命束装,星夜兼程,宿疴益剧。”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序》:“骨肉凋零,老怀索寞,宿疴时作,精力益衰。”词语解释:宿怀 拼音:sù huái
素来的情怀。《三国志·吴志·张温传》:“昔之君子,皆抑私忿,以增君明。彼独行之於前,臣耻废之於后,故遂发宿怀於今日,纳愚言於圣听,实尽心於明朝,非有念於 温 身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睢水》:“悽愴致祭,以申宿怀。”词语解释:宿逋 拼音:sù bū
久欠的税赋或债务。 唐 杜牧 《吏部尚书崔公行状》:“民有宿逋不可减於上供者,必代而输之。”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六:“ 章圣 践祚之初,天下宿逋,数百万计。” 明 宋濂 《贞节堂记》:“初, 思恭 尝娶妻生一子,贫寓外家, 庄 遗钱使营生产,且偿 思恭 之宿逋。” 清 赵翼 《连日笔墨应酬书此一笑》诗:“言情篇什贵雋永,岂比宿逋可催讨。”词语解释:宿岁 拼音:sù suì
犹守岁。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岁暮,家家具肴蔌诣宿岁之位,以迎新年。相聚酣饮。留宿岁饭,至新年十二日,则弃之街衢,以为去故纳新也。”词语解释:宿所 拼音:sù suǒ
住宿过夜的处所。《“五四”爱国运动资料·〈晨报〉记者慰问北大被拘学生》:“某君并导记者观生宿所,皆以讲堂椅桌为临时牀铺,闻初到之夕尚无舖盖,多坐而待旦者。” 郁达夫 《出奔》:“ 钱时英 的宿所,就在那里。”词语解释:宿疹 拼音:sù zhěn
旧病。疹,通“ 疢 ”。 宋 曾巩 《福州谢到任表》:“惟皓首之慈闈,抱累年之宿疹,牵衣辞诀,泣涕分驰。”词语解释:宿奸 拼音:sù jiān
见“ 宿姦 ”。词语解释:宿夕 拼音:sù xī
犹旦夕。比喻短时间内。《战国策·赵策三》:“内无 孟賁 之威, 荆庆 之断,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史记·吴王濞列传》:“ 吴王 不肖,有宿夕之忧,不敢自外,使喻其驩心。” 宋 方凤 《物异考·木异》:“ 灵帝 时有两樗树,皆高四尺,其一株宿夕忽暴长丈餘。”词语解释:宿土 拼音:sù tǔ
(1).旧有的土壤。 清 李渔 《闲情偶寄·种植·竹》:“旧传有诀云:种竹无时,雨过便移,多留宿土,记取南枝。”《新民晚报》1987.3.29:“换盆要在春天,削去宿土,剔除老根。”
(2).以前所有的土地。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四:“太史 杜紫纶 《戏马臺》云:‘儘教宿土归 刘 氏,剩有斯臺与 项王 。’”词语解释:宿头 拼音:sù tóu
借宿之处。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二折:“我索折一枝断肠柳,饯一盃送路酒,眼见得赶程途趁宿头。”《儒林外史》第三五回:“那日天气寒冷,多走了几里路程,投不着宿头,只得走小路,到一个人家去借宿。” 艾芜 《我的青年时代》二二:“但迷路在山间,找不到宿头,总是一件叫人着慌的事情。”词语解释:宿德 拼音:sù dé
年老有德者。《东观汉记·北海敬王睦传》:“而 睦 谦恭好士,名儒宿德,莫不造门。”《新唐书·张玄素传》:“ 孔颖达 、 赵弘智 皆宿德鉅髦,兼识政机,望数召见,述古今,增懿明德。” 清 恽敬 《〈坛经〉书后》一:“未悟之先,拂拭导之;既悟之后,拂拭养之。宗门宿德皆如此。”词语解释:宿贵 拼音:sù guì
(1).久居高位者。《新唐书·裴垍传》:“ 垍 器局峻整,持法度,虽宿贵前望造诣,不敢干以私。” 宋 陆游 《送汤岐公镇会稽》诗:“旧勋与宿贵,屏气听指踪。”
(2).谓久已显贵。 宋 苏轼 《张文定公墓志铭》:“自将相公卿宿贵之人,皆争屈体以收礼后辈。有不然者,则谤毁随之。”词语解释:宿舍 拼音:sù shè
(1).住宿停留。《史记·张仪列传》:“﹝ 苏秦 ﹞乃言 赵王 ,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 张仪 ,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
(2).指旅店。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六:“﹝ 施逵 ﹞及出狱,赂防送卒,使缓其行。买一获(婢)自随,所至宿舍,纵其通淫。”
(3).机关、企业、学校等供职工、学员等住宿的房屋。 洪深 《劫后桃花》:“这是督办公署职员第三宿舍,里面正在收拾屋子呢,不能进去。” 曹禺 《献给周总理的八十诞辰》:“总理来到 史家胡同 人艺的宿舍,学员们从睡梦中醒来,看到总理站在床头,揉了揉眼睛,再揉揉眼睛,他们才相信这是真的。”词语解释:宿念 拼音:sù niàn
昔日的爱怜之情。《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此言之诚,有如 大江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当垂宿念,为之先后,使获攀龙附驥,永自固定。”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五:“然念君宿念不忘,再求相慰,妾身未损,可以再生,还为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