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东平声 [zhōng,中间][kōng,空虚、空旷]鸿[lóng lǒng][详注1][chōng,直上、深远、淡泊]窿[详注2][tōng][tóng][cōng][详注3]罿[chóng][méng][méng,目不明][lóng][详注4][倥侗][cóng][详注5][tōng][详注6]糿[音蒙]


注1:逢 《集韻》《正韻》蒲紅切,音蓬。鼓聲也。《詩·大雅》鼉鼓逢逄。
注2:梦 音蒙。《潘岳·哀永逝文》既遇目兮无兆,曾寤寐兮弗梦。爰顾瞻兮家道,长寄心兮尔躬。
注3:拢 《集韻》《韻會》盧東切,音聾。理也。鄭氏曰:从攏轉註。
注4:庞 《集韵》《韵会》卢东切,音笼。《集韵》充实也。《诗·小雅》四牡庞庞。《前汉·司马相如传》湛恩庞洪。又《集韵》蒲蒙切,音蓬。充牣也。
注5:釭 音工。《班固·西都赋》金釭衔璧,是为列钱。《前汉·赵皇后传》壁带往往为黄金釭。《注》壁带,壁之横木,露出如带者也。於壁带之中,往往以金为釭,若车釭之形也。晋灼曰:以金环饰之也。釭,音工,流俗音江,非也。韵会云:俗谓金釭为灯,音杠。又书作缸,字义、字音、字画皆误。
注6:汎 音冯。亦浮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汎淫泛监。
共359,分5页显示   1  2  3  4  5 下一页
末字词组
汉宫仙宫蕊宫莲宫桂宫梵王宫竹宫花宫
南宫寒宫水晶宫蓬莱宫帝宫幽宫一宫皇宫
六宫王宫明宫一亩宫瑶宫寿宫水精宫日宫
离宫故宫行宫后宫灵宫祠宫洞宫法宫
蟾宫两宫秦宫学宫东宫上宫西宫北宫
深宫三宫渚宫清宫閟宫守宫斋宫齐宫
龙宫梵宫泮宫青宫儒宫春宫隋宫移宫
珠宫广寒宫天宫佛宫九宫泉宫芹宫大槐宫
吴宫月宫明光宫新宫紫宫中宫禅宫琼宫
琳宫楚宫大明宫未央宫合宫蕊珠宫绛宫神宫

词语解释:汉宫  拼音:hàn gōng
汉 朝宫殿。亦借指其他王朝的宫殿。 南朝 陈后主 《昭君怨》诗:“图形 汉 宫里,遥聘单于庭。” 唐 杜甫 《投赠哥舒开府翰》诗:“日月低 秦 树,乾坤绕 汉 宫。” 明 陶望龄 《沛县过高帝庙》诗:“魂魄来游长此地, 汉 宫秋色近如何?”
词语解释:南宫  拼音:nán gōng
(1).南方星宿的宫,指朱鸟星座。《史记·天官书》:“南宫朱鸟,权、衡。”《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唐 孔颖达 疏:“推此则南宫好暘,北宫好燠,中宫四季好寒。” 唐 李频 《感怀献门下相公》诗:“日望南宫看列宿,迢迢婺女与乡比。”
(2).南面的住室或宫殿。《仪礼·丧服》:“子不私其父,则不成为子。故有东宫,有西宫,有南宫、有北宫,异居而同财。” 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虚词》之八:“北闕临玄水,南宫生絳云。”《明史·英宗后纪》:“ 武清侯 石亨 ……以兵迎帝於南宫。”
(3). 秦 、 汉 宫殿名。《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置酒 雒阳 南宫 。”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 南宫 在 雒州 雒阳县 东北二十六里 洛阳 故城中。”《后汉书·冯鲂传》:“明年,东巡郡国,留 鲂 宿卫 南宫 。”
(4).皇室及王侯子弟的学宫。《史记·儒林列传》:“ 高祖 过 鲁 , 申公 以弟子从师入见 高祖 於 鲁 南宫。”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云:“泮宫在 兗州 曲阜县 西南二百里 鲁城 内宫之内。 郑 云泮之言半也。言其制半於天子之璧雍。” 南朝 梁简文帝 《相宫寺碑》:“五明盛士,并宣北门之教;四姓小臣,稍罢南宫之学。”《宋史·真宗纪二》:“詔南宫北宅大将军以下,各勤讲肄,诸子十岁以上并受经学书,勿令废惰。”《宋史·职官志五》:“ 咸平 初,遂命诸王府官分兼南、北宅教授。南宫者, 太祖 、 太宗 诸王之子孙处之,所谓睦亲宅也。”
(5).尚书省的别称。谓尚书省象列宿之南宫,故称。《后汉书·郑弘传》:“ 建初 ,为尚书令…… 弘 前后所陈有补益王政者,皆著之南宫,以为故事。” 南朝 梁 丘仲孚 著《南宫故事》百卷,亦以南宫称尚书省。 唐 及以后,尚书省六部统称南宫。 唐 韦应物 《和张舍人夜直中书寄吏部刘员外》诗:“西垣草詔罢,南宫忆上才。” 唐 韩愈 《袁州刺史谢上表》:“臣以愚陋无堪,累蒙朝廷奬用,掌誥西掖,司刑南宫。” 清 宋琬 《拜梁少司农墓》诗:“尚思东阁开筵日,无復南宫曳履声。”又因进士考试多在礼部举行,故又专指六部中的礼部为南宫。 唐 韦承贻 《策试夜潜纪长句於都堂西南隅》:“才唱第三条烛尽,南宫风月画难成。” 宋 郭彖 《暌车志》卷五:“ 朱藻 字 元章 , 徽 人,某年南宫奏名,方待廷试。” 清 黄宗羲 《户部次公董公墓志铭》:“七试南宫不第,然达官高第,海内庸有不知,而无不知 次公 者。”
(6).指礼部会试,即进士考试。 明 叶宪祖 《碧莲绣符》第一折:“去年乡闈领解,南宫未利。” 明 阮大铖 《燕子笺·入闱》:“山岳君恩隆重,主南宫大典,滥及愚蒙。”《儒林外史》第七回:“贤契绩学有素,虽然耽迟几年,这次南宫一定入选。” 清 吴廷华 《沉孝子行》:“居身洁白守庭训,循陔乃厄南宫离。”
(7).借指 北宋 书画家 米芾 。 米芾 曾官礼部员外郎,世称 米南宫 。 清 周亮工 《广金石韵府序》:“虽然 安石 《中郎》之帖, 清臣 《争坐》之书,皆足冠絶古今,而 南宫 评其有篆籀气。” 清 王士禛 《开先瀑布》诗:“伟矣 南宫 书,破壁鑱崔巍。”原注:“壁上有 米元章 大字。” 清 纳兰性德 《题米元章方圆菴碑》:“书至 南宫 而书之能事毕矣,然 南宫 书从 钟 、 王 来。”
(8).复姓。 春秋 有 南宫适 。见《论语·宪问》。适,一作“括”。
词语解释:六宫  拼音:liù gōng
古代皇后的寝宫,正寝一,燕寝五,合为六宫。《礼记·昏义》:“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故天下内和而家理。” 郑玄 注:“天子六寝,而六宫在后,六官在前,所以承副施外内之政也。”因用以称后妃或其所居之地。《周礼·天官·内宰》:“以阴礼教六宫。” 郑玄 注:“六宫谓后也。”《周礼·天官·内宰》:“上春,詔王后帅六宫之人,而生穜稑之种,而献之于王。” 郑玄 注:“六宫之人,夫人以下分居后之六宫者。” 晋 干宝 《晋纪总论》:“故 贾后 肆虐於六宫, 韩午 助乱於外内,其所由来者渐矣,岂特繫一妇人之恶乎?” 唐 白居易 《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清 黄遵宪 《乌之珠歌》:“御牀不扫空垂帘,六宫共抱 苍梧 痛。”
词语解释:离宫  拼音:lí gōng
(1).正宫之外供帝王出巡时居住的宫室。《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孝惠帝 曾春出游离宫。”《汉书·贾山传》:“ 秦 非徒如此也,起 咸阳 而西至 雍 ,离宫三百,鐘鼓帷帐,不移而具。” 颜师古 注:“凡言离宫者,皆谓於别处置之,非常所居也。” 唐 温庭筠 《华清宫和杜舍人》:“五十年天子,离宫旧粉墙。” 明 孙柚 《琴心记·赉金买赋》:“何地承君愁,望离宫只自吁。”
(2).指太子居住的宫室。《文选·陆厥〈奉答内兄希叔〉诗》:“离宫收杞梓,华屋富徐陈。” 张铣 注:“离宫华屋皆太子宫舘也。”
(3).指南天,南方。 五代 齐己 《苦热行》:“离宫划开赤帝怒,喝起六龙奔日驭。”《西游记》第三五回:“那魔……取出芭蕉扇子,望东南丙丁火,正对离宫,唿喇的一扇子,搧将下来。”参见“ 离南 ”。
(4).借指火红色。 五代 齐己 《石竹花》诗:“石竹花开照庭石,红蘚自稟离宫色。”
(5).星名。《晋书·天文志》:“离宫六星。” 唐 杨炯 《浑天赋》:“华盖巖巖,俯临於帝座;离宫奕奕,旁絶於天津。”《宋史·天文志三》:“离宫六星,两两相对为一坐,夹附室宿上星,天子之别宫也。”
词语解释:离南  拼音:lí nán
(1).南方。 宋 苏轼 《辨道歌》:“离南为室坎为家,先凝白雪生黄芽。” 查慎行 注引《参同契》注:“子居北,北乃坎之正位。午居南,南乃离之正位。”
(2).草名。又名通脱木,俗称通草。《尔雅·释草》:“离南,活莌。” 郭璞 注:“草生南方,高丈许,似荷叶,茎中有瓤正白。”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通脱木》﹝释名﹞引 苏颂 曰:“《尔雅》:‘离南,活莌。’即通草也。”
词语解释:蟾宫  拼音:chán gōng
(1).月宫;月亮。 唐 许昼 《中秋月》诗:“应是蟾宫别有情,每逢秋半倍澄清。” 明 朱鼎 《玉镜台记·闺思》:“岁月易推迁,倏尔经年,又是秋之半,蟾宫几缺圆。” 清 程麟 《此中人语·红楼梦竹枝词》:“镇日蟾宫锁不开,紫云何日上瑶臺。”
(2). 唐 以来称科举及第为蟾宫折桂,因以指科举考试。 南唐 李中 《送黄秀才》诗:“蟾宫须展志,渔艇莫牵心。” 宋 张齐贤 《洛阳搢绅旧闻记·陶副车求荐见忌》:“好去蟾宫是归路,明年应折桂枝香。” 明 沉鲸 《双珠记·廷对及第》:“一声霹靂乾坤撼,看蟾宫步,雁塔名,琼林宴,八珍异饌天厨荐。”越剧《二度梅》第四场:“我与你夫妻南北离天涯,愿你蟾宫著锦袍。”参见“ 蟾宫折桂 ”。
词语解释:蟾宫折桂  拼音:chán gōng zhé guì
《晋书·郤詵传》:“ 武帝 於东堂会送,问 詵 曰:‘卿自以为何如?’ 詵 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 崑山 之片玉。’”相传蟾宫中有桂树, 唐 以来牵合两事,遂以“蟾宫折桂”谓科举应试及第。 元 施惠 《幽闺记·士女随迁》:“镇朝经暮史,寐晚兴夙,拟蟾宫折桂之梯步。”《红楼梦》第九回:“彼时 黛玉 在窗下对镜理妆,听 宝玉 説上学去,因笑道:‘好,这一去,可是要蟾宫折桂了,我不能送你了。’”亦作“ 蟾宫扳桂 ”。 明 谢谠 《四喜记·乡荐荣欢》:“蟾宫扳桂折高枝,书香还有继,天道岂无知。”参阅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下、 清 翟灏 《通俗编·祝诵》
词语解释:深宫  拼音:shēn gōng
宫禁之中,帝王居住处。 战国 楚 宋玉 《风赋》:“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升降,乘凌高城,入于深宫。” 唐 梁鍠 《长门怨》诗:“空殿看人入,深宫羡鸟飞。” 清 马銮 《如姬》诗:“符出深宫人不觉,千秋知己是 夷门 。”亦借指帝王。《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一堂和气,大法小廉,不但省了深宫无限宵旰之劳,暗中还成全了多少人才,培植了多少元气。”
词语解释:龙宫  拼音:lóng gōng
(1).龙王的宫殿。在大海之底,为龙王神力所化。《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尔时 文殊师利 坐千叶莲花,大如车轮, 俱来菩萨 亦坐宝莲花,从於大海 娑竭罗 龙宫,自然涌出。” 前蜀 杜光庭 《录异记·龙》:“ 子华 罢秩,不知所之,俗云入龙宫得水仙矣。” 明 王宠 《旦发胥口经湖中瞻眺》诗:“龙宫嵑瑰丽,鮫室閟幽玄。” 陈国凯 《我应该怎么办》四:“当我迷惘地睁开眼睛,望着那白色的窗帘,白色的床单,和室内一些医疗器械,才意识到已置身在人间的医院里,而不是海底的龙宫。”
(2).佛经故事:海龙王诣 灵鹫山 ,闻佛说法,信心欢喜,欲请佛至大海龙宫供养。佛许之。龙王即入大海化作大殿,佛与诸比丘菩萨共涉宝阶入龙宫,受诸龙供养,为说大法。见《海龙王经·请佛品说》。因以“龙宫”指佛寺。佛寺为讲经说法之所。 唐 刘长卿 《戏赠干越尼子歌》:“厌向春江空浣沙,龙宫落髮披袈裟。” 唐 杨衡 《寄彻公》诗:“别来几度龙宫宿,雪山童子应相逐。”
词语解释:珠宫  拼音:zhū gōng
(1).龙宫。 唐 杜甫 《太子张舍人遗织成褥段》诗:“煌煌珠宫物,寝处祸所婴。” 浦起龙 心解:“ 赵 曰:珠宫言龙宫。” 宋 苏轼 《张龙公祠记》:“度公之居,贝闕珠宫。揆公之食,琼醴玉饔。” 元 王旭 《螺杯赋》:“访珠宫於层波,招泉客於鮫室。”
(2).指道院或佛寺。 唐 殷尧恭 《中元观道流步虚》诗:“玉洞花长发,珠宫月最明。” 元 袁桷 《游长春宫分韵得莱字》:“珠宫敞殊界,积构中 天台 。” 明 梁有誉 《峡山飞来寺》诗:“碧流环黛壑,琪树隐珠宫。”
词语解释:吴宫  拼音:wú gōng
(1).指 春秋 吴王 的宫殿。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乃有剑客惭恩,少年报士, 韩 国 赵 厠, 吴 宫 燕 市。” 唐 刘禹锡 《武陵观火》诗:“ 晋 库走龙剑, 吴 宫伤燕雏。”
(2).指 三国 吴 主的宫殿。 唐 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诗:“ 吴 宫花草埋幽径, 晋 代衣冠成古丘。” 王琦 注:“ 吴 宫,谓 孙权 建都时所造宫室。” 明 李梦阳 《浮江》诗:“开窗问 赤壁 ,捩柁失 吴 宫。”
词语解释:琳宫  拼音:lín gōng
仙宫。亦为道观、殿堂之美称。《初学记》卷二三引《空洞灵章经》:“众圣集琳宫, 金母 命清歌。” 唐 吴筠 《游仙》诗之二十:“ 上元 降玉闥, 王母 开琳宫。” 宋 赵师侠 《水调歌头·龙帅宴王公明》词:“琳宫香火缘在,还近 玉皇 家。” 元 曹之谦 《宿云台观》诗:“趍程疲永路,记宿喜琳宫。” 清 顾炎武 《华阴县朱子祠堂上梁文》:“睇琳宫之绚烂,悲木鐸之幽沉。”
词语解释:仙宫  拼音:xiān gōng
亦作“僊宫”。
(1).上帝的宫殿。 前蜀 贯休 《阳春曲》:“ 魏公 姚公 宋开府 ,尽向天上仙宫闲处坐,何不却辞上帝下下土,忍见苍生苦苦苦!”
(2).指皇宫。《文选·江淹〈杂体诗·颜特进侍宴〉》:“列汉构仙宫,开天制寳殿。” 吕向 注:“言宫殿高大,上至天汉。” 宋 庄季裕 《送崔郎中往使西川行在》诗:“莫恋炉边醉,僊宫待侍郎。”僊,一本作“ 仙 ”。 明 屠隆 《綵毫记·脱靴捧砚》:“仙宫嵌妆,帝释珠交网。”
词语解释:寒宫  拼音:hán gōng
犹冷宫。《三侠五义》第十八回:“﹝太子﹞在寒宫见了娘娘,母子天性,面带泪痕。”《三侠五义》第十八回:“陛下见了寒宫母亲落泪,才惹起 刘后 疑忌。”
词语解释:王宫  拼音:wáng gōng
(1).天子的宫殿。《书·大诰》:“民不静,亦惟在王宫邦君室。”《史记·晋世家》:“ 晋 师还至 衡雍 ,作王宫于 践土 。” 宋 朱熹 《〈大学章句〉序》:“王宫、国都以及閭巷,莫不有学。”
(2).指朝廷。 宋 张仲殊 《步蟾宫》词:“乍受得,王宫缨紱。” 清 吴兆骞 《送金译使之朝鲜》诗:“莫道好文矜此地,尚烦重译卫王宫。”
(3). 周 时指祭太阳神的坛。《礼记·祭法》:“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 孔颖达 疏:“王宫,祭日也者;王,君也;宫,亦坛也……日神尊,故其坛曰君宫也。”
词语解释:故宫  拼音:gù gōng
(1).旧时的宫殿。《汉书·食货志下》:“公卿白议封禪事,而郡国皆豫治道,修缮故宫。” 元 傅若金 《奉送达兼善御史赴河南宪佥十二韵》:“白日明高岳, 黄河 绕故宫。” 柳亚子 《题芷畦燕游续草》诗:“故宫铜狄西风泪,不为蛮夷大长流。”
(2).指 北京 故宫 。 明 清 两代的皇宫,位于 北京市 中心。建于 明 代 永乐 年间。由大小不同的数十个院落组成,四周围有城墙,称“紫禁城”。主要建筑分外朝与内庭两部分。外朝以 太和殿 、 中和殿 和 保和殿 为中心,内庭以 乾清宫 、 交泰殿 和 坤宁宫 为中心。此外还有 文华殿 、 武英殿 和御花园等。 故宫 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文物丰富。
词语解释:两宫  拼音:liǎng gōng
(1).指太后和皇帝或皇帝和皇后。亦指太上皇和皇帝或两后。因其各居一宫,故称两宫。《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有如两宫螫将军,则妻子毋类矣。” 裴骃 集解引 张晏 曰:“两宫,太后、 景帝 也。”《汉书·张延寿传》:“ 放 取皇后弟 平恩侯 许嘉 女,上为 放 供张……两宫使者,冠盖不絶。” 宋 张元干 《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作》词:“两宫何处,塞垣祗隔 长江 ,唾壶空击悲歌缺。”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比 穆宗 登极, 肃 益跋扈难制。两宫震怒,臚列逆跡,付廷议,罪在不赦。”
(2).东宫和上台的合称。指太子及皇帝。 晋 潘岳 《夏侯常侍诔》:“内賛两宫,外宰黎蒸。”《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入朝九载,歷官有六。身登三阁,官成两宫。” 李善 注:“两宫,东宫及上臺也。”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濯缨登朝,冠冕当世。陞降两宫,实惟时宝。”
词语解释:三宫  拼音:sān gōng
(1).古代诸侯夫人之宫。《礼记·祭义》:“及大昕之朝,君皮弁素积,卜三宫之夫人、世妇之吉者,使入蚕于蚕室。” 郑玄 注:“诸侯夫人三宫,半王后也。”《穀梁传·桓公十四年》:“甸粟而纳之三宫。” 范宁 注:“三宫,三夫人也。” 杨士勋 疏:“礼,王后六宫,诸侯夫人三宫也。故知三宫是三夫人宫也。”
(2).指后妃之宫。 唐 李憕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应制》诗:“别馆春还淑气催,三宫路转凤凰臺。”
(3).谓天子、太后、皇后。《汉书·王嘉传》:“自贡献宗庙三宫,犹不至此。” 颜师古 注:“三宫,天子、太后、皇后也。” 清 方文 《宋遗民咏·汪大有》:“三宫既北迁,侍卫同驱驰。”
(4).谓明堂、辟雍、灵台。《文选·张衡〈东京赋〉》:“乃营三宫,布教颁常。” 薛综 注:“三宫,明堂、辟雍、灵臺。” 汉 李尤 《辟雍赋》:“太学既崇,三宫既章,灵臺司天,群曜弥光。” 唐 武则天 《明堂乐章·迎送王公》:“载延百辟,爰集三宫。”参见“ 三雍 ”。
(5).指紫微、太微、文昌三星座。《楚辞·远游》“后文昌使掌行兮” 汉 王逸 注:“天有三宫,谓紫宫、太微、文昌也。” 唐 杨炯 《送刘校书从军》诗:“天将下三宫,星门召五戎。”
(6).道教谓双目为絳宫、两耳为玉堂宫,鼻口为明堂宫。合称“三宫”。 唐 吕岩 《别诗》之二:“三宫自有迴流法,万物那无运用方。”《云笈七籤》卷八二:“远世弃欲,息役沉光,涤清三宫,凝定九府。”
(7).道教指 西玄山 清灵宫 、 葛衍山 紫阳宫 、 郁绝根山 极真宫 。《云笈七籤》卷一○五:“三山有三府名曰三宫。 西玄山 为 清灵宫 , 葛衍山 为 紫阳宫 , 鬱絶根山 为 极真宫 。”
词语解释:三雍  拼音:sān yōng
亦称“ 三雍宫 ”。 汉 时对辟雍、明堂、灵台的总称。《汉书·河间献王传》:“ 武帝 时, 献王 来朝,献雅乐,对三雍宫及詔策所问三十餘事。”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辟雍、明堂、灵臺也。雍,和也,言天地君臣人民皆和也。”《后汉书·儒林传上》:“ 中元 元年,初建三雍。 明帝 即位,亲行其礼。” 唐 张继 《河间献王墓》诗:“频求千古书连帙,独对三雍策几篇。”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肇建三雍陈礼乐,宫悬考击闻鸣鼉。”
词语解释:梵宫  拼音:fàn gōng
原指梵天的宫殿。后多指佛寺。 南朝 梁 沉约 《瑞石像铭》:“永言鷲室,栖诚梵宫。” 唐 王勃 《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梵宫霞积,香阁星浮。” 元 耶律楚材 《憩解州邵薛村洪福院》诗:“天兵南出 武阳东 ,暂解征鞍憩梵宫。” 清 李渔 《怜香伴·僦居》:“寳菴花竹成林,阑干曲折,不似梵宫结构,竟像人家的书舍一般。”
词语解释:广寒宫  拼音:guǎng hán gōng
传说 唐玄宗 于八月望日游月中,见一大宫府,榜曰:“广寒清虚之府”。见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明皇梦游广寒宫》。后因称月中仙宫为“广寒宫”。 唐 鲍溶 《宿水亭》诗:“夜深星月伴芙蓉,如在 广寒宫 里宿。”《宣和遗事》前集:“若到 广寒宫 ,须有一万亿。”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白于玉》:“童导入 广寒宫 ,内以水晶为阶,行人如在镜中。”
词语解释:月宫  拼音:yuè gōng
(1).古代神话传说月中的宫殿,为 嫦娥 所居。又称 广寒宫 。《海内十洲记》:“曾随师主履行,比至……月宫之间。”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上曰:‘非也。吾昨夜梦游月宫,诸仙娱予以上清之乐,寥亮清越,殆非人间所闻也。’” 清 洪昇 《长生殿·闻乐》:“向有《霓裳羽衣》仙乐一部,久祕月宫,未传人世。” 郭沫若 《星空·广寒宫》:“地上的树木,为甚么能够生长在我们月宫里呢?”
(2). 太平天囯 天王 洪秀全 自称太阳,而称其妻为月宫。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天日》:“主乃吩咐其正月宫曰:‘尔且带子同爷爷妈妈哥哥嫂嫂及众小姑同居住,待朕下凡理爷爷事毕,然后昇天同尔享安乐焉。’”
词语解释:楚宫  拼音:chǔ gōng
(1).古宫殿名。 春秋 卫文公 在 楚丘 (今 河南 滑县 )营建。《诗·鄘风·定之方中》:“定之方中,作于 楚宫 。” 朱熹 集传:“ 楚宫 , 楚丘 之宫也…… 卫 为狄所灭, 文公 徙居 楚丘 ,营立宫室。”
(2).古宫殿名。 春秋 鲁襄公 营建。因仿 楚国 样式,故称。《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公作 楚宫 。” 杜预 注:“适 楚 ,好其宫,归而作之。”
(3).古 楚国 的宫殿。 唐 杜甫 《咏怀古迹》之二:“最是 楚 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唐 李商隐 《柳》诗:“ 灞 岸已攀行客手, 楚 宫先骋舞姬腰。” 清 邓汉仪 《题息夫人庙》诗:“ 楚 宫慵扫黛眉新,只自无言对暮春。”
词语解释:蕊宫  拼音:ruǐ gōng
见“ 蕊珠宫 ”。
词语解释:蕊珠宫  拼音:ruǐ zhū gōng
亦省称“ 蕊宫 ”。 道教经典中所说的仙宫。 唐 顾云 《华清词》诗:“相公清斋朝 蕊宫 ,太上符籙龙蛇踪。” 宋 邵雍 《二色桃》诗:“疑是 蕊宫 双姊妹,一时俱肯嫁春风。” 宋徽宗 《燕山亭·见杏花作》词:“新样靚妆,艳溢香融,羞杀 蕊珠宫 女。”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伯喈牛宅结亲》:“人间丞相府,天上 蕊珠宫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骂筵》:“家住 蕊珠宫 ,恨无端业海风,把人轻向烟花送。”
词语解释:水晶宫  拼音:shuǐ jīng gōng
见“ 水精宫 ”。
词语解释:水精宫  拼音:shuǐ jīng gōng
亦作“水晶宫”。
(1).以水晶装饰的宫殿。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闔閭 构水精宫,尤极珍怪,皆出之水府。” 元 杨允孚 《滦京杂咏》:“谁道人间三伏节,水晶宫里十分秋。”
(2).传说中的月宫。 前蜀 毛文锡 《月宫春》词:“水晶宫里桂花开,神仙探几回。” 宋 欧阳修 《内直对月寄子华舍人》诗:“水精宫锁黄金闕,故比人间分外寒。”
(3).传说中的水神或龙王宫殿。《水浒传》第一一三回:“混沌凿开元气窟, 冯夷 独佔水晶宫。”《西游记》第三回:“老龙大喜,引入水晶宫相见了。”《中国民间故事选·金沙和玉龙山》:“ 东海 里,有一座水晶宫,拿金铺地,拿玉做阶,拿珊瑚做柱,拿珍珠做帘,真是个美丽的地方。”
(4). 苏州 、 湖州 一带的美称。 宋 姜夔 《惜红衣》词序:“ 吴兴 号水晶宫,荷花甚丽。” 清 袁枚 《随园随笔·两水精宫》:“ 闔庐 造水精宫,见《述异记》,即今之 苏州 也。后 杨濮 守 湖州 诗,有‘清光合在水精宫’之句,从此 湖州 亦称水精宫。”
词语解释:明宫  拼音:míng gōng
指神祠。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故明宫斋庐,上雨旁风,无所盖障。” 元 李治 《敬斋古今黈》卷七:“﹝神祠﹞名之清宫者,谓清浄之宫也。而亦得以为明宫……盖明宫则神明之所宅。”
词语解释:行宫  拼音:xíng gōng
古代京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文选·左思〈吴都赋〉》:“乌闻 梁 岷 有陟方之馆,行宫之基歟?” 刘逵 注:“天子行所立,名曰行宫。” 南朝 梁 沉约 《光宅寺刹下铭》:“ 光宅寺 盖上帝之故居,行宫之旧兆。” 唐 卢象 《驾幸温泉》诗:“细草终朝随步輦,垂杨几处绕行宫。”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劫宝》:“ 田雄 ,我与你是宿卫之官,就在这行宫门外,同卧支更罢。”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四篇:“ 清世祖 南巡时,五次以织造署为行宫。后四次皆 寅 ( 曹寅 )在任。”
词语解释:秦宫  拼音:qín gōng
(1). 东汉 大将军 梁冀 嬖奴。《后汉书·梁冀传》:“ 冀 爱监奴 秦宫 ,官至太仓令。得出入 寿 所。 寿 见 宫 ,輒屏御者,託以言事,因与私焉。” 唐 李商隐 《可叹》诗:“ 梁 家宅里 秦宫 入, 赵后 楼中 赤凤 来。”
(2).指 秦 朝宫殿。《陈书·高祖纪上》:“寧 秦 宫之可顾?岂 鲁 殿之犹存?” 宋 辛弃疾 《浪淘沙·山寺夜中闻钟》词:“雨打风吹何处是, 汉 殿 秦 宫。” 清 叶燮 《石门郁曾发游秦归赋赠兼示胡园表徐导柏》诗:“ 秦 宫 汉 殿秋原上,饱赠书生一枕长。”
词语解释:渚宫  拼音:zhǔ gōng
(1). 春秋 楚国 的宫名。故址在今 湖北省 江陵县 。《左传·文公十年》:“﹝ 子西 ﹞沿 汉 泝 江 ,将入 郢 。王在 渚宫 ,下,见之。” 唐 李商隐 《宋玉》诗:“落日 渚宫 供观阁,开年 云梦 送烟花。” 宋 张孝祥 《鹊桥仙·平国弟生日》词:“ 渚宫 风月,边城鼓角,更好亲庭一醉。” 清 赵翼 《荆州咏古》:“抛尽山河剩 渚宫 , 选楼 遗泽未应终。”
(2).代指 江陵 。 唐 刘禹锡 《元和癸巳岁仲秋诏发江陵凯旋之辰卒尔成咏寄荆南严司空》:“蛮水阻朝宗,兵符下 渚宫 。”
词语解释:泮宫  拼音:pàn gōng
西周 诸侯所设大学。《诗·鲁颂·泮水》:“既作泮宫, 淮夷 攸服。”《汉书·郊祀志上》:“ 周公 相 成王 ,王道大洽,制礼作乐,天子曰明堂辟雍,诸侯曰泮宫。”后泛指学宫。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辟雍所以行其礼,泮宫所以辨其教。”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笑柄·两耳太聪》:“族叔 印川 少府,少与前两 广 总督 吴槐江 先生,同入泮宫,最为莫逆。”一说,泮宫为 春秋 鲁僖公 筑于 泮水 边的宫室。是 僖公 饮酒作乐、演武庆功之所。 汉 代始以之为诸侯的学宫,后人遂因袭 汉 说。见 清 姚际恒 《诗经通论》
词语解释:天宫  拼音:tiān gōng
(1).指天帝、神仙居住的宫殿;天上的宫廷。《汉武帝内传》:“到七月七日,乃修除宫掖,设座大殿……为天宫之饌。”《宋书·夷蛮传·诃罗陁国》:“臺殿罗列,状若众山。庄严微妙,犹如天宫。”《西游记》第五回回目:“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
(2).比喻绝佳的生活环境。 洪深 《赵阎王》第一节第一幕:“这儿就是天宫啦,你上咱棚里去睡去,不冻结实,才怪呢!”
(3).星垣。《广雅·释天》:“天宫谓之紫宫。” 南朝 宋 鲍照 《瓜步山楬文》:“四睨天宫,穷曜星络。”
词语解释:明光宫  拼音:míng guāng gōng
(1). 汉 宫名。《三辅黄图·甘泉宫》:“ 武帝 求仙起 明光宫 ,发 燕 赵 美女二千人充之。”《汉书·元后传》:“ 成都侯 商 尝病,欲避暑,从上借 明光宫 。”
(2).泛指宫殿。 唐 高适 《塞下曲》:“画图 麒麟阁 ,入朝 明光宫 。”参见“ 明光 ”。
词语解释:明光  拼音:míng guāng
(1).日光。亦指白日,太阳。 南朝 宋 鲍照 《学刘公干体》诗之五:“白日正中时,天下共明光。” 南朝 梁武帝 《东飞伯劳歌》:“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幃綺帐脂粉香。”
(2).铠甲名。铁铠。 三国 魏 曹植 《上先帝赐铠表》:“先帝赐臣鎧:黑光、明光各一领。”
(3).明亮;光亮。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彭蠡湖口》诗:“金膏灭明光,水碧缀流温。”《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钱赠年少》:“小夫人将一串一百单八颗西珠数珠,颗颗大如鸡荳子,明光灿烂。”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他俩的雨衣都让雨水洗得明光发亮。”
(4).指神话中昼夜常明的 丹丘 。《楚辞·王褒〈九怀·通路〉》:“朝发兮 葱岭 ,夕至兮 明光 。” 王逸 注:“暮宿东极之 丹峦 也。”《楚辞·远游》“仍羽人於 丹丘 兮,留不死之旧乡” 汉 王逸 注:“因就众仙於 明光 也, 丹丘 昼夜常明也。《九怀》曰‘夕宿乎 明光 ’, 明光 即 丹丘 也。”按,《九怀》中之 丹峦 即 丹丘 。
(5). 汉 代宫殿名。后亦泛指朝廷宫殿。 唐 武元衡 《出塞作》诗:“要须洒扫龙沙净,归謁 明光 一报恩。” 宋 苏轼 《次韵钱穆父》:“老入 明光 踏旧班,染鬚那復唱《阳关》。” 清 陈梦雷 《秋兴》诗之八:“当年起草侍 明光 ,鱸鱠娱亲请尚方。”参见“ 明光殿 ”。
词语解释:大明宫  拼音:dà míng gōng
唐 代宫名。 贞观 八年建 永安宫 ,九年改名 大明宫 。 龙朔 二年增建,改名 蓬莱宫 , 长安 元年复称 大明宫 。亦谓之东内。内有 麟德 、 含元 、 宣政 、 紫宸 等殿。 宣政殿 左右为中书、门下二省。自 高宗 以后,皇帝常居东内。故址在今 陕西 长安县 东。参阅 宋 王溥 《唐会要·大明宫》《旧唐书·地理志一》
词语解释:莲宫  拼音:lián gōng
指寺庙。 唐 皇甫冉 《望南山雪怀山寺普上人》诗:“夜夜梦莲宫,无由见 远公 。” 唐 李咸用 《游寺》诗:“无家身自在,时得到莲宫。”
词语解释:蓬莱宫  拼音:péng lái gōng
(1). 唐 宫名。在 陕西省 长安县 东。原名 大明宫 , 高宗 时改为 蓬莱宫 。 唐 杜甫 《莫相疑行》:“忆献三赋 蓬莱宫 ,自怪一日声烜赫。”
(2).指仙人所居之宫。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昭阳殿 里恩爱絶, 蓬莱宫 中日月长。” 明 李梦阳 《上元访杜炼师》诗:“马前两两侍玉女,别馆多在 蓬莱宫 。”
词语解释:一亩宫  拼音:yī mǔ gōng
《礼记·儒行》:“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篳门圭窬,篷户瓮牖。”后因以“一亩宫”称寒士的简陋居处。 宋 苏轼 《次韵林子中蒜山亭见寄》:“叩头莫唤无家客,归扫岷峨一亩宫。” 清 钱谦益 《奉谒少师高阳公于里第感旧述怀》诗:“朝家议论三遗矢,社稷安危一亩宫。”
词语解释:后宫  拼音:hòu gōng
(1).妃嫔所居的宫殿。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 玉 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入后宫。” 唐 白居易 《长恨歌》:“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前汉书平话》卷上:“驾入后宫, 吕后 接驾入 明阳宫 。”
(2).代指妃嫔。《晏子春秋·外篇上八》:“ 景公 赏赐及后宫,文绣被臺榭,菽粟食鳧鴈。”《西京杂记》卷二:“ 元帝 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三章第一节:“他在埋葬 秦始皇 的时候,下令后宫无子者全部殉葬。”
(1).天子或诸侯的宫室。《周礼·夏官·量人》:“量人,掌建国之法,以分国为九州,营国城郭,营后宫。” 贾公彦 疏:“云‘营后宫’者,谓若《典命》注,公之宫方九百步,天子千二百步之类也。”
(2).指后妃。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礼制》:“贵妹夫及后宫父母伯叔兄弟辈一体同称囯亲。细分之,后宫父称囯丈,后宫母称囯外母,后宫伯叔称囯外伯、囯外叔,后宫兄弟称囯舅。”
(3).星名。北极五星的第四星。 清 钱谦益 《皇后册文》:“上应张星,主太庙明堂之位;下临角亢,叶后宫轩辕之占。”
词语解释:学宫  拼音:xué gōng
(1).学校。 汉 刘向 《列女传·邹孟轲母》:“復徙舍学宫之旁。” 宋 叶适 《蔡知閤墓志铭》:“亲至学宫,课率诸生,劝教有义,士人兴起。” 清 钱谦益 《特进光禄大夫孙公行状》:“年十餘岁,徒步从职方公读书学宫。”
(2).旧指各府县的孔庙。为儒学教官的衙署所在。《儒林外史》第四七回:“我们县里,礼义廉耻,一总都灭絶了!也因学宫里没有一个好官。” 清 钮琇 《觚賸续编·赵公裕后》:“ 武清县 学宫圮坏,公捐二百金首倡修整。 康熙 戊午地震復倾,公独力重建,庙貌聿新。”《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 刘元帅 坐於学宫明伦堂上,排列仪从,以决是非。”
词语解释:清宫  拼音:qīng gōng
(1).洒扫房舍。《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 ﹞将説 楚王 ,路过 洛阳 ,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2).清理宫室。古代帝王行幸所至,必先令人检查起居宫室,使其清静安全,以防发生意外。《史记·孝文本纪》:“乃使太僕 婴 与 东牟侯 兴居 清宫,奉天子法驾,迎于 代邸 。”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旧典,天子行幸所至,必遗静宫令先案行清静殿中,以虞非常。” 司马贞 索隐引《汉仪》:“皇帝起居,索室清宫而后行。” 清 李渔 《玉搔头·呼嵩》:“扫室涂椒,清宫候輦。”
(3).清凉的宫室。 汉 枚乘 《七发》:“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
(4).指清越的宫调声。《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扬《激楚》之清宫兮,展新声而长歌。”
词语解释:青宫  拼音:qīng gōng
(1).太子居东宫。东方属木,于色为青,故称太子所居为青宫。 隋 于仲文 《侍宴东宫应令》诗:“青宫列紺幰,紫陌结朱轮。” 唐 白居易 《寄杨六》诗:“青宫官冷静,赤县事繁剧。” 宋 杨万里 《冬至后贺皇太子及平阳郡王》诗:“青宫朱邸环天极,五色祥云覆帝城。” 清 感惺 《断头台·受谳》:“朕 法兰西 废王 路易十六 是也,少养青宫,长承大宝。”
(2).借指太子。 唐 白居易 《初授赞善大夫早朝寄李二十助教》诗:“病身初謁青宫日,衰貌新垂白髮年。”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宁皇登位》:“玉册之命未布,而青宫之席尚虚。” 清 黄景仁 《昭明太子祠》诗:“我思青宫贤,皎皎玉雪姿。”
词语解释:佛宫  拼音:fó gōng
佛殿,佛堂。 宋 秦观 《石鱼》诗:“佛宫琢琳琅,悬鱼警羣聪。”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十:“ 洛阳 诸佛宫,书跡至多。”
词语解释:新宫  拼音:xīn gōng
(1).新建的宫室或宗庙。《春秋·成公三年》:“甲子,新宫灾。” 杜预 注:“三年丧毕, 宣公 神主新入庙,故谓之新宫。” 晋 左思 《蜀都赋》:“营新宫於爽塏,拟 承明 而起庐。”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正月元日,初见宗祖,躬执百礼,登降拜俯。荐于新宫,视瞻梁梠。”
(2).《诗·小雅》逸篇名。《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叔孙婼 聘于 宋 …… 宋公 享 昭子 ,赋《新宫》。” 杜预 注:“逸《诗》。”《仪礼·燕礼》:“升歌《鹿鸣》,下管《新宫》。” 郑玄 注:“《新宫》《小雅》逸篇也。” 五代 丘光庭 《兼明书·〈补新宫〉序》:“《新宫》既为下管所奏,正与《南陔》事同,故知为 文王 诗也。”
词语解释:未央宫  拼音:wèi yāng gōng
宫殿名。故址在今 陕西 西安市 西北 长安 故城内西南隅。 汉高帝 七年建,常为朝见之处。 新莽 末毁。 东汉 末 董卓 复葺 未央殿 。 唐 未央宫 在禁苑中,至 唐 末毁。《史记·高祖本纪》:“ 萧丞相 营作 未央宫 ,立东闕、北闕、前殿、武库、太仓。”《三辅黄图·汉宫》:“ 未央宫 ,周回二十八里,前殿东西五十丈,深五十丈,高三十五丈。” 唐 张说 《和丽妃神道碑铭》:“此皆圣主之曲成,贤妃之本志,何必 云阳山 下,别赴通灵之臺; 未央宫 中,虚立致神之帐。” 明 夏完淳 《明妃篇》:“夜夜秋光 长信殿 ,年年春色 未央宫 。”亦省称“ 未央 ”。 汉 班固 《西都赋》:“輦路经营,脩除飞阁,自 未央 而连 桂宫 ,北弥 明光 而亘 长乐 。” 唐 雍裕之 《宫人斜》诗:“应有春魂化为燕,年来飞入 未央 栖。”
词语解释:桂宫  拼音:guì gōng
(1).宫名。 汉武帝 太初 四年(公元前101年)建。故址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西北。 汉 班固 《西都赋》:“自 未央 而连 桂宫 ,北弥 明光 而亘 长乐 。”《太平广记》卷四○三引 晋 王嘉 《拾遗记》:“ 武帝 为七寳床、杂寳按、屏风、杂寳帐,设於 桂宫 ,时人谓之‘四寳宫’。”
(2).宫名。 南朝 陈后主 为宠妃 张丽华 建。故址在今 南京市 境内。 唐 冯贽 《南部烟花记·桂宫》:“ 陈后主 为 张贵妃 丽华 造 桂宫 於 光昭殿 后。作圆门如月,障以水晶。后庭设素粉罘罳,庭中空无他物,惟植一桂树。”
(3).指月宫。 南朝 梁 沉约 《八咏诗·登台望秋月》:“桂宫裊裊落桂枝,露寒凄凄生白露。” 清 洪昇 《长生殿·闻乐》:“恰纔奉 姮娥 口勑亲传点,请娘娘到桂宫中花下消炎。”
(4).指皇宫,朝廷。 唐 张籍 《杂曲歌辞·少年行》:“遥闻虏到 平陵 下,不待詔书行上马。斩得名王献桂宫,封侯起第一日中。”
词语解释:帝宫  拼音:dì gōng
(1).天宫。《庄子·知北游》:“反於帝宫,见 黄帝 而问焉。”《楚辞·刘向〈九叹·远游〉》:“排帝宫与 罗囿 兮,升 县圃 以眩灭。” 王逸 注:“言遂排开天帝之宫。”
(2).京都。《文选·潘岳〈悼亡诗〉之三》:“谁谓帝宫远,路极悲有餘。” 刘良 注:“帝宫,帝城。”
(3).星官名。指太微垣。《后汉书·苏竟传》:“太白、辰星自亡 新 之末,失行筭度,以至于今,或守东井,或没羽林,或裴回藩屏,或躑躅帝宫。” 王念孙 《读书杂志馀编·后汉书》“或裴回藩屏或躑躅帝宫”:“北宸在紫宫之中,与左右两藩皆非黄道所经,太白、辰星无缘到此。今案帝宫谓太微宫。藩屏谓太微之两藩,皆五星所经也。”
词语解释:瑶宫  拼音:yáo gōng
传说中的仙宫,用美玉砌成。 南朝 梁 陶弘景 《许长史旧馆坛碑颂》:“瑶宫碧简,绚采垂文。”《宋史·乐志十五》:“驾斑龙,忽催金母,转仙仗,去瑶宫。”《醒世恒言·佛印师四调琴娘》:“平日万篇何所在?六丁收拾上瑶宫。”
词语解释:灵宫  拼音:líng gōng
(1).用以供奉神灵的宫阙楼观。《文选·班固〈西都赋〉》:“其阴则冠以 九嵕 ,陪以 甘泉 ,乃有灵宫,起乎其中。” 李善 注:“《汉书》 公孙卿 曰:仙人好楼居,於是上令 甘泉 作 延寿舘 。” 张铣 注:“ 甘泉 ,山名, 汉 置宫於上以祈祀,故言灵宫。” 宋 梅尧臣 《祫礼颂圣德诗》:“帝入灵宫,左撞黄钟,陞阶置玉,日气曈鸿。”
(2).天帝或仙人住所。《汉武帝内传》:“夫真形寳文,灵宫所贵。”《文选·何晏〈景福殿赋〉》:“虽 崐崘 之灵宫,将何以乎侈旃。” 吕向 注:“天帝神居,故云灵宫。”《云笈七籤》卷八十:“灵宫飞天女,六真宴 常阳 。”
(3).指寺庙。 唐 韩愈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森然魄动下马拜,松柏一逕趋灵宫。” 孙汝听 注:“灵宫,岳庙。” 宋 朱熹 《马上举韩退之话口占》:“此心元自通天地,可笑灵宫枉炷香。”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六章二:“山上都显得非常索寞,既没有什么‘松柏一径’的大树,也没有什么‘粉墙丹柱’的灵宫。”
(4).对宫殿的美称。 唐 王勃 《九成宫颂》序:“仙都密邇,犹连上苑之扃;灵宫岿然,直透崇冈之曲。”
(5).对住宅的美称。 郑泽 《夏夜作》诗:“烦暑不我蒸,灵宫自澄澈。”
(6).指供奉帝王遗像的宫室。 宋 王珪 《奉安真宗皇帝御容于寿星观永崇殿导引歌词》:“灵宫旧是栖真处,还望玉舆归。”
(7).引申指圹宫,墓穴。 清 顾炎武 《恭谒天寿山十三陵》诗:“天祸降宗国,灭我圣哲王。渴葬池水南,灵宫迫妃殤。” 王蘧常 汇注引《逸史·赵一桂传》:“职於三月二十五日奉 顺天府 伪官 李 檄 昌平州 官吏,即动帑银僱夫穿 田妃 壙,葬先帝及 周后 。”
词语解释:东宫  拼音:dōng gōng
(1).太子所居之宫;亦指太子。《诗·卫风·硕人》:“东宫之妹, 邢侯 之姨。” 毛 传:“东宫, 齐 太子也。” 孔颖达 疏:“太子居东宫,因以东宫表太子。” 唐 贾岛 《送董正字常州觐省》诗:“春来懽侍阻,正字在东宫。” 清 李渔 《玉搔头·收奸》:“ 朱彬 冒姓称儿,有窥伺东宫之想。”
(2). 汉 代指太后所居之宫。因太后的 长乐宫 在 未央宫 东,故称。《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及 建元 二年,御史大夫 赵綰 请无奏事东宫。 竇太后 大怒,乃罢逐 赵綰 、 王臧 等。”《汉书·刘向传》:“大将军秉事用权……依东宫之尊,假甥舅之亲,以为威重。” 颜师古 注:“东宫,太后所居也。”《汉书·贡禹传》:“ 莽 乃车驾至东宫,亲以其书白太后。”
(3).诸侯妾媵所居之宫。《公羊传·僖公二十年》:“西宫者何?小寝也。小寝则曷为谓之西宫?有西宫则有东宫矣。” 何休 注:“礼,诸侯娶三国女……夫人居中宫,少在前;右媵居西宫,左媵居东宫,少在后。”
(4).泛指东侧的住室。《仪礼·丧服》:“故昆弟之义无分……故有东官,有西宫,有南宫,有北宫,异居而同财。” 贾公彦 疏:“案《内则》云:命士以上父子异宫。不命之士父子同宫;纵同宫,亦有隔别,亦为四方之宫也。”
(5). 春秋 楚 军营名。《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王怒,少与之师,唯西广、东宫与 若敖 之六卒实从之。” 杜预 注:“ 楚 有左、右广,又大子有宫甲,分取以给之。”《国语·楚语上》:“ 王孙启 与於军事,谓 先軫 曰:‘是师也,唯 子玉 欲之,与王心违,故唯东宫与西广寔来。’” 韦昭 注:“东宫、西广, 楚 军营名。”
(6).我国古代划分的星空区域之一。指东方星区,以苍龙为其星象。《史记·天官书》:“东宫苍龙,房、心。” 唐 杨炯 《浑天赋》:“东宫则析木之津,寿星之野,箕为傲客,房为駟马。”参见“ 四象 ”。
(7).复姓。 春秋 齐 有大夫 东宫得臣 。见《通志·氏族三》
词语解释:四象  拼音:sì xiàng
(1).指春、夏、秋、冬四时。体现于卦上,则指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四种爻象。《易·繫辞上》:“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虞翻 注:“四象,四时也。” 高亨 注:“四象,四时也。四时各有其象,故谓之四象,天地生四时,故曰:‘两仪生四象。’”又《繫辞上》:“《易》有四象,所以示也。” 高亨 注:“四象: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四种爻象也。” 唐 吕岩 《忆江南》词:“八卦九宫看掌上,五行四象在人身。”《朱子语类》卷一三七:“《易》中只有阴阳奇耦,便有四象,如春为少阳,夏为老阳,秋为少阴,冬为老阴。”一说指金、木、水、火。体现于卦上,则为实象、假象、义象、用象。见《易·繫辞上》 孔颖达 疏。
(2).古代用来表示天空东、北、西、南四个方向的星象。即东方苍龙,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
(3).指日、月、星、辰。《西游记》第一回:“日、月、星、辰,谓之四象。”
(4).指阴、阳、刚、柔或吉、凶、悔、吝。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大易篇》:“天地之四象,阴、阳、刚、柔也。《易》之四象,则吉、凶、悔、吝也。”
(5).指暇、顺、雍、嘉四种治政要求。 清 龚自珍 《五经大义终始论》:“圣人之以能有名号者,有四象焉:曰暇、曰顺、曰雍、曰嘉。”
(6).指六书的象形、象事、象意、象声四体。 清 方以智 《通雅·六书形声转假说》:“ 用脩 曰:六书当分六体。 班固 云象形、象事、象意、象声、假借、转注是也。四象为经,假借、转注为纬。”
词语解释:閟宫  拼音:bì gōng
神庙。《诗·鲁颂·閟宫》:“閟宫有侐,实实枚枚。” 毛 传:“閟,闭也。先妣 姜嫄 之庙在 周 ,常闭而无事, 孟仲子 曰:是禖宫也。” 郑玄 笺:“閟,神也。 姜嫄 神所依,故庙曰神宫。” 唐 李德裕 《题冠盖里》诗:“偶来 冠盖里 ,媿是旧三公,自喜无兵术,轻裘上閟宫。”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古民神思,接天然之閟宫,冥契万有,与之灵会,道其能道,爰为诗歌。”
词语解释:儒宫  拼音:rú gōng
古代官立学校。《陈书·儒林传·沉不害》:“至是国学未立, 不害 上书曰:‘……宜其弘振礼乐,建立庠序,式稽古典,紆迹儒宫,选公卿门子,皆入于学。’” 唐 韩愈 《祭窦司业文》:“命守 高平 ,命副儒宫。朱衣银鱼,象服以崇。” 宋 范仲淹 《代胡侍郎奏乞馀杭学名额表》:“建置学舍数十厦,面势显敞,允为儒宫。”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本朝钦定诸书》:“列圣万几之暇,乙览经史,爰命儒臣选择简编,亲为裁定,颁行儒宫。”
词语解释:九宫  拼音:jiǔ gōng
(1).术数家所指的九个方位。《易》纬家有“九宫八卦”之说,即离、艮、兑、乾、坤、坎、震、巽八封之宫,加上中央宫。《灵枢经·九宫八风》:“九宫八风。立秋二,玄委,西南方;秋分七,仓果,西方;立冬六,新洛,西北方;夏至九,上天,南方;招摇,中央;冬至一,叶蛰,北方;立夏四,阴洛,东南方;春分三,仓门,东方;立春八,天留,东北方。”《后汉书·张衡传》:“臣闻圣人明审律历以定吉凶,重之以卜筮,杂之以九宫。” 李贤 注:“《易乾凿度》曰:‘ 太一 取数以行九宫。’ 郑玄 注云:‘ 太一 者, 北辰 神名也。下行八卦之宫,每四乃还於中央。中央者, 北辰 之所居,故谓之九宫。’” 前蜀 杜光庭 《胡贤常侍安宅醮词》:“六甲五行之象,九宫八卦之方,各静封隅,永垂贞吉。”
(2).古代算法名。旧题 汉 徐岳 《数术记遗》卷一:“九宫算,五行参数,犹如循环。” 甄鸾 注:“九宫者,即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三国志·吴志·赵达传》:“治九宫一算之术,究其微旨,是以能应机立成,对问若神。”
(3).道家语。三光、三宝、三生的合称。《黄庭内景经·五行》“三五合气九九节” 梁丘子 注引《玄妙经》:“三者,在天为日、月、星,名曰三光;在地为珠、玉、金,名曰三宝;在人为耳、鼻、口,名曰三生……合三者为九宫。”
(4).指 唐 时的九宫神坛。 玄宗 天宝 三年置。其名为: 太一 、 天一 、 招摇 、 轩辕 、 咸池 、 青龙 、 太阴 、 天符 、 摄提 。参阅《旧唐书·礼仪志四》
(5).舞曲名。《新唐书·礼乐志十一》:“上元舞者, 高宗 所作也。舞者百八十人,衣画云五色衣,以象元气。其乐有上元,二仪,三才……七政,八风,九宫。”
(6).曲调名。黄钟宫、仙吕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五宫双调、大石调、越调、商调,合称九宫调。通称九宫或南北九宫。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九宫十三调,南曲之门户也。”参见“ 九宫十三调 ”。
(7).九宫格的简称。 清 包世臣 《艺舟双楫·述书上》:“更以朱界九宫移其字,每日习四字,每字连书百数,转峯佈势,必尽合於本乃已。”参见“ 九宫格 ”。
(8).中国象棋术语。指棋盘上由斜交叉线构成的“米”字形方格。是“将”、“帅”和“士”活动的地区。
词语解释:九宫十三调  拼音:jiǔ gōng shí sān diào
南曲宫调诸调式的总称。正宫、中吕、南吕、黄钟、仙吕、越调、商调、双调、仙吕入双调为九宫,加上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羽调、合为九宫十三调。《曲谱凡例》:“南曲九宫十三调,盖以仙吕为一宫,而羽调附之;正宫为一宫,而大石调附之;中吕为一宫,而般涉调附之;南吕为一宫,黄钟为一宫,越调为一宫,商调为一宫,而小石调附之;双调为一宫,仙吕入双调为一宫,共为九宫十三调。”
词语解释:九宫格  拼音:jiǔ gōng gé
(1).用以临写碑帖的一种界格纸。在方格中划“井”字形,使成等分的九格,因九格的形位有类古代的明堂九宫,故名。相传此法创自 唐 代著名书法家 欧阳询 。 清 蒋骥 续创九宫新式,一方格内均分三十六格。参阅 元 陈绎曾 《翰林要诀》、 清 蒋骥 《续书法论》。 林海音 《城南旧事·兰姨娘》:“ 兰姨娘 最初还催着我写九宫格,后来她只顾得看《傀儡家庭》了,就懒得理我的功课。”
(2).指诗钟的分咏格。上下两句诗意绝不相类,而字面又紧密配对,内容与形式错杂交互,有如古之明堂九宫,故名。 清 莫友棠 《屏麓草堂诗话》卷四引 清 孙抎 《余墨偶谈续集》:“分举不类两物,撰成二语,名九宫格。如走马灯对蟹菊云:‘投足火中犹善走,寄人篱下也横行’;压花会对乞丐婆云:‘夕阳门外探消息,寒食墦间乐倡随’之类是也。名以九宫者,盖取其错杂交互之意。”
词语解释:紫宫  拼音:zǐ gōng
(1).星官名。指紫微垣。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於是 范蠡 乃观天文,拟法於紫宫筑作小城,周千一百二十二步,一圆三方。” 南朝 陈 沉炯 《太极殿铭》:“臣闻在天成象,紫宫所以昭著;在地成形,赤县居其区宇。”
(2).指帝王宫禁。《文选·左思〈咏史〉之五》:“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 李周翰 注:“紫宫,天子所居处。” 唐 李白 《感遇》诗之三:“紫宫夸蛾眉,随手会凋歇。” 明 何景明 《昔游篇》:“三千艳女罗紫宫,倾城一笑扬双蛾。”
(3).神话中天帝的居室。《淮南子·天文训》:“紫宫者, 太一 之居也。” 汉 扬雄 《甘泉赋》:“閌閬閬其寥廓兮,似紫宫之峥嶸。”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看奎光飞缠紫宫,光摇万玉班中。”
词语解释:合宫  拼音:hé gōng
(1).相传为 黄帝 的明堂。《尸子·君治》:“夫 黄帝 曰合宫, 有虞氏 曰总章, 殷 人曰阳馆, 周 人曰明堂,皆所以名休其善也。”《文选·张衡〈东京赋〉》:“必以肆奢为贤,则是 黄帝 合宫, 有虞 总期,固不如 夏癸 之瑶臺, 殷辛 之琼室也。” 薛综 注:“谓 黄帝 明堂,以草盖之,名曰合宫。” 宋 秦观 《代贺明堂礼毕表》:“始告虔于原庙,遂严配于合宫。”参阅 清 阮元 《揅经室集·明堂论》
(2).同居一舍。谓不分居。 宋 叶适 《松阡双莲铭》:“物之并荣,示美於同。懿哉 程氏 ,千指合宫。其饮同壶,其饭同盂。”
词语解释:梵王宫  拼音:fàn wáng gōng
本指大梵天王的宫殿。泛指佛寺。 唐 钱起 《归义寺题震上人壁》诗:“太阳忽临照,物象俄光煦。梵王宫始开,长者金先布。” 宋 苏轼 《金门寺中见李留台与二钱唱和四绝句》之四:“一纸清诗弔兴废,尘埃零落梵王宫。” 元 关汉卿 《齐天乐·崔张十六事》曲:“梵王宫月轮高,枯木堂香烟罩。 法聪 来报,好事通宵。”豫剧《叶含嫣》:“隐居梵王宫,结交众英雄。”
词语解释:幽宫  拼音:yōu gōng
(1).深宫。 唐 王勃 《春思赋》:“春之所感深矣……岂徒幽宫狭路,陌上桑间而已哉。” 宋 苏轼 《后赤壁赋》:“攀栖鶻之危巢,俯 冯夷 之幽宫。”
(2).谓坟墓。 唐 王维 《过秦皇墓》诗:“古墓成苍岭,幽宫象紫臺。” 宋 王安石 《大理寺丞杨君墓志铭》:“纳铭幽宫,以慰其子。” 清 方苞 《陈依宣墓志铭》:“我言无饰,以奠幽宫。”
词语解释:寿宫  拼音:shòu gōng
(1).供神之宫。《楚辞·九歌·云中君》:“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 王逸 注:“寿宫,供神之处也。祠祀皆欲得寿,故名为寿宫也。”《汉书·郊祀志》:“於是上病癒,遂起,幸 甘泉 ,病良已。大赦,置寿宫神君。神君最贵者曰 太一 。”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寿宫,奉神之宫也。”
(2).寝宫。《吕氏春秋·知接》:“公慨焉叹,涕出,曰:‘嗟乎,圣人之所见岂不远哉!若死者有知,我将何面目以见 仲父 乎?!’蒙衣袂而絶乎寿宫。” 高诱 注:“寿宫,寝堂也。”
(3).墓祠;又常指皇帝生前预筑的陵墓。 宋 洪朋 《寄题胡公祠堂》诗:“堂后寿宫閟日月,堂前荒草横古今。”《明史·方从哲传》:“又语及寿宫, 从哲 等以先帝山陵对。帝自指曰:‘朕寿宫也。’诸臣皆泣。”《清史稿·礼志五》:“ 康熙 二年,相度 遵化 凤臺山 建 世祖 陵,曰 孝陵 。先是 世祖 校猎於此,停轡四顾曰:‘此山王气葱鬱,可为朕寿宫。’”
词语解释:祠宫  拼音:cí gōng
指祠堂,神庙。 宋 韩驹 《余往岁与逊叔侍郎同寓广陵》诗:“ 广陵 三岁共祠宫,二月帆开二水风。” 宋 梅尧臣 《蓬莱阁赋》:“乔松鬱雽故陵,丹青儼於祠宫。”
词语解释:上宫  拼音:shàng gōng
(1).《诗·鄘风·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 毛 传:“桑中、上宫,所期之地。”后以“上宫”指美人居住之所。 汉 司马相如 《美人赋》:“途出 郑 卫 ,道由桑中;朝发 溱 洧 ,暮宿上宫。”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桑中 卫 女,上宫 陈 娥。” 唐 王棨 《凉风至赋》:“悄丝管於上宫, 陈 娥翠敛;颭簷楹于华省, 潘 鬢霜凋。”
(2).楼馆。《孟子·尽心下》:“ 孟子 之 滕 ,馆於上宫。” 赵岐 注:“上宫,楼也。 孟子 舍止宾客所馆之楼上也。”
(3).指天子的祖庙。《宋史·礼志二六》:“凡上宫用牲牢、祝册,有司奉事;下宫备膳羞,内臣执事,百官陪位。”
(4).仙宫。《云笈七籤》卷二九:“ 上上禪善无量寿天王 ……治天王国朱林七宝琼臺,乘十二玄龟飞青羽盖,从上宫太仙玉童三十二人。”《西游补》第十三回:“原来 孙行者 石匣生来,不曾晓得自家八字,唯有上宫玉笈注他生日,流传于深山秘谷之中。”
(5).用作对道观的敬称。《西游记》第三三回:“我还得走路,将马让与你骑一程,到你上宫,还我马去罢。”
(6).古乐调名。《国语·周语下》:“王以二月癸亥夜陈,未毕而雨。以夷则之上宫毕,当辰。辰在戌上,故长夷则之上宫,名之曰羽。” 韦昭 注:“上宫,以夷则为宫声。”
词语解释:守宫  拼音:shǒu gōng
(1).守城的堡垒。《墨子·号令》:“守宫三难(杂),外环隅为之楼,内环为楼,楼入葆宫丈五尺,为復道。”
(2).即壁虎。又名蝎虎。因其常守伏于宫墙屋壁以捕食虫蛾,故名守宫。《汉书·东方朔传》:“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皆不能中。 朔 自赞曰:‘臣尝受《易》,请射之。’乃别蓍布卦而对曰:‘臣以为龙又无角,谓之为虵又有足,跂跂脉脉善缘壁,是非守宫即蜥蜴。’上曰:‘善。’赐帛十匹。” 唐 王度 《古镜记》:“又有守宫,大如人手,身披鳞甲,焕烂五色,头上有两角,尾长五寸已上,尾头一寸色白,并於壁孔前死矣。” 宋 苏轼 《蝎虎》诗:“黄鸡啄蝎如啄黍,窗间守宫称蝎虎。”
(3).旧说将饲以朱砂的壁虎捣烂,点于女子肢体以防不贞,谓之“守宫”。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四:“蜥蜴或名蝘蜓。以器养之,食以朱砂,体尽赤,所食满七斤,治擣万杵,点女人支体,终身不灭。唯房室事则灭,故号守宫。” 元 于伯渊 《点绛唇·后庭花》套曲:“綉牀铺緑剪绒,花房深红守宫,荳蔻蕊梢头嫩,絳纱香臂上封。” 明 王錂 《春芜记·感叹》:“伤心纵是警啼鸟,係臂还应护守宫。”《天雨花》第十八回:“玉人洗手金盆内,见守宫一点尚莹莹,便把罗巾拭过浑无见,暗暗心惊自忖心,谁知这等多灵验,今日方知假共真。”
(4).槐树的一种。 清 纳兰性德 《临江仙·谢饷樱桃》词:“緑叶成阴春尽也,守宫偏护星星。” 黄侃 《尔雅略说·论清儒尔雅之学下》:“槐为守宫,荣原亦名守宫。”参见“ 守宫槐 ”。
词语解释:守宫槐  拼音:shǒu gōng huái
槐树的一种。其叶白日聚合,夜间舒展。《尔雅·释木》:“守宫槐叶昼聂宵炕。” 郭璞 注:“槐叶昼日聂合而夜炕布者,名为守宫槐。” 郝懿行 义疏:“《御览》引 晋 儒林祭酒 杜行齐 説:‘在 朗陵县 南,有一树,似槐,叶昼聚合相著,夜则舒布而守宫也。’” 南朝 梁 王筠 《寓直中庶坊赠萧洗马》诗:“霜被守宫槐,风惊护门草。”
词语解释:春宫  拼音:chūn gōng
(1).传说东方 青帝 居住的地方。《楚辞·离骚》:“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 王逸 注:“春宫,东方 青帝 舍也。”
(2).即东宫。太子宫。 北周 王褒 《皇太子箴》:“秋坊通梦,春宫养德。”《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八年》:“皇太子养德春宫,未闻有过。” 胡三省 注:“太子居东宫,东方主春,故亦曰春宫。”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八:“卿等皆国家旧臣,又事朕於春宫,练达老成。”
(3).指代太子。 唐 王建 《送振武张尚书》诗:“回天转地是将军,扶助春宫上五云。”
(4). 周 代宫殿名。《竹书纪年》卷下:“﹝ 周穆王 ﹞九年筑 春宫 。” 沉约 注:“王所居有 郑宫 、 春宫 。”
(5). 宋 有《春宫秘戏图》。后以“春宫”称淫秽、色情的图画。亦泛指色情画面。 阿英 《闲话“西湖景”》引 清 芝兰室主人 《都门杂吟》:“可笑不分人老幼,纷纷镜里看春宫。”《红楼梦》第二六回:“昨儿我看见人家一本春宫儿,画的很好。” 陈登科 等《徐悲鸿》第二章三五:“嘘!年纪轻轻的姑娘,也画起春宫来了!” 萧乾 《美国点滴》:“中等城市还有用‘丹麦图书馆’那样文雅字号开的春宫电影院。”
词语解释:泉宫  拼音:quán gōng
(1). 春秋 鲁国 宫名,内有 泉台 。《左传·文公十六年》:“有蛇自 泉宫 出,入于国,如先君之数。” 孔颖达 疏:“蛇自宫出而毁其臺,则臺在宫内。”
(2).墓室。 宋 梅尧臣 《端明李侍郎挽歌》之一:“今日泉宫啟,师臣礼秩增。” 宋 沉遘 《祭蜀国太夫人》:“宠灵光渥,毕于泉宫。”
词语解释:中宫  拼音:zhōng gōng
(1).指北极星所在的区域。古代划分星空的区域称为宫。《史记·天官书》:“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 司马贞 索隐引《文耀鉤》:“中宫大帝,其精北极星。”《后汉书·杨震传》:“去年十二月四日,京师地动……其日戊辰,三者皆土,位在中宫,此中臣近官盛於持权用事之象也。”《续古文苑·李播〈天文大象赋〉》:“既以歷於中宫,乃回眸而自东。” 苗为 注:“中宫,紫微垣也。”
(2).皇后居住之处。因以借指皇后。《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常紿我言从中宫来,即从中宫来, 许美人 儿何从生中?” 颜师古 注:“中宫,皇后所居。”《周礼·天官·内宰》“以阴礼教六宫” 汉 郑玄 注:“六宫谓后也。若今称皇后为中宫矣。”《新唐书·冯元常传》:“尝密諫帝,中宫权重,宜少抑。由是为 武后 所恶。”《宣和遗事》前集:“中宫乃嘆曰:‘宰相如此,怎能治天下?’”
(3).借指正妻。 清 李渔 《慎鸾交·修好》:“论推乌,合把头名与。念他不向名家娶,合让鸞胶作主,但将他夹在其间,也当把中宫相遇。”
(4).宫中。《三国志·吴志·陆凯传》:“今中宫万数,不备嬪嬙,外多鰥夫,女吟於中。”《晋书·姚兴载记上》:“起浮图於 永贵里 ,立 波若臺 于中宫,沙门坐禪者恆有千数。” 唐 王建 《宫词》之六一:“中宫传旨音声散,诸院门开触处行。”
(5).指中焦。《黄庭外景经·下部经》:“脾中之神主中宫。”
(6).指中丹田。 金松岑 《心声》:“夫士,国之肝肾;夫士之言,国之声息也。肢体惫而声息雄,议论不少倦。中宫之气必完,干必终固。”
合乎五音中的宫级音阶。《管子·地员》:“三七二十一尺而至於泉,呼音中宫,其泉黄而糗,流徙。”《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疾呼中宫,徐呼中徵。”
词语解释:蕊珠宫  拼音:ruǐ zhū gōng
亦省称“ 蕊宫 ”。 道教经典中所说的仙宫。 唐 顾云 《华清词》诗:“相公清斋朝 蕊宫 ,太上符籙龙蛇踪。” 宋 邵雍 《二色桃》诗:“疑是 蕊宫 双姊妹,一时俱肯嫁春风。” 宋徽宗 《燕山亭·见杏花作》词:“新样靚妆,艳溢香融,羞杀 蕊珠宫 女。”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伯喈牛宅结亲》:“人间丞相府,天上 蕊珠宫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骂筵》:“家住 蕊珠宫 ,恨无端业海风,把人轻向烟花送。”
词语解释:竹宫  拼音:zhú gōng
(1).用竹建造的宫室。《汉书·礼乐志》:“以正月上辛用事 甘泉 圜丘,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昏祠至明,夜常有神光如流星止集于祠坛,天子自竹宫而望拜。”《三辅黄图·甘泉宫》:“竹宫, 甘泉 祠宫也,以竹为宫,天子居中。”
(2).作祠坛的泛称。 南朝 梁 任昉 《静思堂秋竹赋》:“ 静思堂 连洞房,临曲沼夹脩篁,竹宫丰丽于 甘泉 之右,竹殿弘敞于 神嘉 之傍。” 金 元好问 《松上幽人图》诗:“秋风謖謖松树枝,仙人骨轻云一丝,不饮不食玉雪姿,竹宫月夕频望祠。” 清 钱谦益 《田国戚奉诏进香岱岳》诗:“天子竹宫亲望拜,贵妃椒室自焚香。”
词语解释:一宫  拼音:yī gōng
古代历法以周天三百六十度的十二分之一,即三十度为一宫。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又一时之间,天行三十餘度,总谓之一宫。”
词语解释:水精宫  拼音:shuǐ jīng gōng
亦作“水晶宫”。
(1).以水晶装饰的宫殿。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闔閭 构水精宫,尤极珍怪,皆出之水府。” 元 杨允孚 《滦京杂咏》:“谁道人间三伏节,水晶宫里十分秋。”
(2).传说中的月宫。 前蜀 毛文锡 《月宫春》词:“水晶宫里桂花开,神仙探几回。” 宋 欧阳修 《内直对月寄子华舍人》诗:“水精宫锁黄金闕,故比人间分外寒。”
(3).传说中的水神或龙王宫殿。《水浒传》第一一三回:“混沌凿开元气窟, 冯夷 独佔水晶宫。”《西游记》第三回:“老龙大喜,引入水晶宫相见了。”《中国民间故事选·金沙和玉龙山》:“ 东海 里,有一座水晶宫,拿金铺地,拿玉做阶,拿珊瑚做柱,拿珍珠做帘,真是个美丽的地方。”
(4). 苏州 、 湖州 一带的美称。 宋 姜夔 《惜红衣》词序:“ 吴兴 号水晶宫,荷花甚丽。” 清 袁枚 《随园随笔·两水精宫》:“ 闔庐 造水精宫,见《述异记》,即今之 苏州 也。后 杨濮 守 湖州 诗,有‘清光合在水精宫’之句,从此 湖州 亦称水精宫。”
词语解释:洞宫  拼音:dòng gōng
(1).传说 战国 燕昭王 得洞光之珠饰于宫中, 王母 三降其地,此宫因以称“洞宫”。参阅 明 杨慎 《升庵诗话·洞宫》
(2).仙人居住的山洞。后作道院的别称。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卷十一:“﹝ 左元放 ﹞周旋洞宫之内经年,宫室结构方圆整肃。” 唐 章八元 《天台道中示同行》诗:“八重巖崿叠晴空,九色烟霞遶洞宫。”
词语解释:西宫  拼音:xī gōng
(1).位于西方的宫室。《仪礼·丧服》:“故有东宫、有西宫、有南宫、有北宫,异居而同财,有餘则归之宗,不足则资之宗。”
(2).离宫,别宫。《左传·僖公二十年》:“五月乙巳西宫灾。” 杜预 注:“西宫,公别宫也。” 清 钮琇 《觚賸续编·芙蓉阁》:“时 世宗 斋居西宫,建设醮坛,勅大臣製青词一联,悬於坛门。”一说小寝内室,帝王妾媵所居。《公羊传·僖公二十年》:“西宫者何?小寝也。” 何休 注:“西宫者,小寝内室, 楚 女所居也。礼,诸侯娶三国女……夫人居中宫,少在前;右媵居西宫,左媵居东宫,少在后。” 唐 王昌龄 《西宫春怨》诗:“西宫夜静百花香,欲捲珠帘春恨长。”
(3).即西内。 宋 曾巩 《抚州颜鲁公祠堂记》:“ 李辅国 迁太上皇居西宫,公首率百官请问起居,又輒斥。”参见“ 西内 ”。
(4).西方的星座。包括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总称白虎。《史记·天官书》:“西宫咸池,曰天五潢。” 司马贞 索隐:“《文耀鉤》云:‘西宫白帝,其精白虎。’” 唐 杨炯 《浑天赋》:“西宫则天潢咸池,五车三柱,奎为封豕,参为北虎。”
词语解释:西内  拼音:xī nèi
皇宫西部。《旧唐书·玄宗纪下》:“ 乾元 三年七月丁未,移幸西内之 甘露殿 。时阉宦 李辅国 离间 肃宗 ,故移居西内。”《宋史·徽宗纪三》:“﹝ 政和 六年九月﹞以西内成,曲赦 京西 。” 清 谷应泰 《明史纪事本末·世宗崇道教》:“﹝ 嘉靖 四十四年正月﹞上虽修玄西内,而权纲总揽,夜分至五鼓,犹览决章奏。”
词语解释:斋宫  拼音:zhāi gōng
供斋戒用的宫室、屋舍。《国语·周语上》:“王即斋宫,百官御事,各即其斋三日。” 韦昭 注:“所斋之宫也。”《史记·滑稽列传·褚少孙论》:“为治斋宫河上,张緹絳帷,女居其中。” 宋 曾巩 《兜率院记》:“其后院主僧某,又治其故而大之。殿舍中严,斋宫、宿庐、庖湢之房,布列两序。”
词语解释:隋宫  拼音:suí gōng
指 隋炀帝 下 扬州 时兴建的离宫行苑。又称 江都宫 。 唐 罗隐 《春日独游禅寺》诗:“树远连天水接空,几年行乐旧 隋宫 。” 明 何景明 《大梁行》:“川原百代重回首, 宋寝 隋宫 亦何有。”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逃难》:“这笙歌另卖, 隋宫 柳衰, 吴宫 花败。”
词语解释:芹宫  拼音:qín gōng
《诗·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朱熹 集传:“泮水,泮宫之水也。诸侯之学,乡射之宫,谓之泮宫。”后因以“芹宫”指学宫、学校。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邹林游学》:“俊髦虽育芹宫,桃李未荣上苑。” 清 王蓉生 《〈锄经书舍零墨〉序》:“ 式权 茂才,家居笋里,名噪芹宫。”
词语解释:禅宫  拼音:chán gōng
僧人所住的房屋;寺院。 唐 储光羲 《题虬上人房》诗:“禪宫分两地,释子一为心。” 唐 王维 《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诗:“龙钟一老翁,徐步謁禪宫。” 朱德 《和叶剑英过五台山》:“禪宫寥落乱飞鸦,扫地出门罪佛也。”
词语解释:绛宫  拼音:jiàng gōng
(1).传说中神仙所住的宫殿。 唐 裴漼 《奉和御制平胡》:“庙略占黄气,神兵出絳宫。” 宋 苏轼 《虔州八境图》诗之七:“想见 之罘 观海市,絳宫明灭是 蓬莱 。”
(2).道教称心为绛宫。《黄庭内景经·若得章》“重中楼阁十二环” 梁丘子 注:“谓喉咙十二环,相重在心上。心为絳宫,有象楼阁者也。”
词语解释:花宫  拼音:huā gōng
(1).指佛寺。 唐 李颀 《宿莹公禅房闻梵》诗:“花宫仙梵远微微,月隐高城鐘漏稀。” 唐 李白 《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诗:“玉斗横网户,银河耿花宫。”参见“ 花雨 ”。
(2).犹仙界。 清 龚自珍 《如梦令》词:“本是花宫么凤,降作人间情种。不愿住人间,分付药炉烟送。”
词语解释:花雨  拼音:huā yǔ
(1).花季所降的雨。 前蜀 贯休 《春山行》诗:“重叠太古色,濛濛花雨时。” 宋 向子諲 《水龙吟·绍兴甲子上元有怀京师》词:“更冥冥,一帘花雨。” 元 张雨 《次孙大方仙兴诗韵》:“花雨扫尘鸞帚溼,岛云承韈蜃楼昬。”
(2).佛教语。诸天为赞叹佛说法之功德而散花如雨。《仁王经·序品》:“时无色界雨诸香华,香如须弥,华如车轮。”后用为赞颂高僧颂扬佛法之词。 唐 李华 《润州鹤林寺故径山大师碑铭》:“十里花雨,四天香云,幢幡葢网,光蔽日月。” 唐 李白 《寻山僧不遇作》诗:“香云徧山起,花雨从天来。”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花雨散诸天,慈云广荫庇。”
(3).落花如雨。形容彩花纷飞。 郭沫若 《双倍的春天》诗序:“ 北京 市民夹道欢迎,花雨满天,欢雷震地,人人脸上都焕发出无上的喜意。”
词语解释:皇宫  拼音:huáng gōng
皇帝居住之所。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二折:“侍郎呵!你往常出入在皇宫内院,只合生死在京师帝輦,也落得 金水河 边好墓田。”
词语解释:日宫  拼音:rì gōng
(1).佛教谓日天子住于太阳中,太阳为日天子的宫殿。后亦以“日宫”借指皇宫。 唐 高蟾 《长信宫》诗之一:“天上梦魂何杳杳,日宫消息太沉沉。”参阅《立世阿毘昙论·日月行品》
(2).指太阳。 唐高宗 《谒大慈恩寺》诗:“日宫开万仞,月殿耸千寻。” 唐 周利用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山豫乘金节,飞文焕日宫。”
词语解释:法宫  拼音:fǎ gōng
宫室的正殿,古代帝王处理政事之处。《汉书·晁错传》:“臣闻五帝神圣,其臣莫能及,故自亲事,处于法宫之中,明堂之上。”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法宫,路寝正殿也。”《汉书·梅福传》“当户牖之法坐” 唐 颜师古 注:“法坐,正坐也,听朝之处,犹言法宫、法驾也。”宫,一本作“ 官 ”。 唐 李商隐 《韩碑》诗:“誓将上雪列圣耻,坐法宫中朝四夷。” 清 钱谦益 《四川雅州名山县知县刘尔宗授文林郎制》:“朕虽在明堂法宫之中, 黎 风 雅 雨夷獠杂处之民,未尝不食坐见之也。”
词语解释:北宫  拼音:běi gōng
(1).古代王后所居之宫。《周礼·天官·内宰》:“宪禁令于王之北宫而纠其守。” 孙诒让 正义:“古者宫必南乡,王路寝在前,谓之南宫……后六宫在王六寝之后,对南宫言之,谓之北宫。”《左传·襄公十年》:“ 子西 闻盗,不儆而出,尸而追盗。盗入於北宫,乃归,授甲,臣妾多逃,器用多丧。”
(2).指后宫。《楚辞·刘向〈九叹·思古〉》:“ 西施 斥於北宫兮, 仳倠 倚於弥楹。” 王逸 注:“言 西施 美好,弃於后宫,不见进御。”
(3). 汉 宫名。在 长安 。 汉高祖 时建,后 武帝 增修之。《汉书·东方朔传》:“常从游戏 北宫 ,驰逐 平乐 ,观鸡鞠之会,角狗马之足,上大欢乐。”《三辅黄图·汉宫》:“ 北宫 在 长安 城中,近 桂宫 ,俱在 未央宫 北,周回十里。 高帝 时制度草创, 孝武 增修之。” 唐 杜牧 《长安杂题长句》之二:“烟生窈窕深东第,轮撼流苏下 北宫 。”
(4). 汉 宫名。在 洛阳 。 汉明帝 永平 三年建。《后汉书·明帝纪》:“﹝ 永平 三年,﹞起 北宫 及诸官府。京师及郡国七大水。”
(5).我国古代天文学上四个星区之一。古人把二十八宿依东、北、西、南分为四个宫区,各包括七个星宿。北宫包括虚、危、室、壁、斗、牛、女七宿,相当于十二次的星纪、玄枵、娵訾。《史记·天官书》:“北宫玄武,虚、危。” 张守节 正义:“南斗六星,牵牛六星,并北宫玄武之宿。” 唐 杨炯 《浑天赋》:“北宫则灵龟潜匿,腾蛇伏藏。瓠瓜宛然而独处,织女终朝而七襄。”
(6).复姓。《左传》有 北宫喜 ,《孟子》有 北宫黝 ,《史记》有 北宫伯子 。
词语解释:齐宫  拼音:qí gōng
斋宫。《汉书·宣帝纪》:“神光并见,或兴于谷,烛燿齐宫,十有餘刻。”
词语解释:移宫  拼音:yí gōng
明 季三大案之一。 泰昌 元年, 光宗 死, 熹宗 当立。 熹宗 抚养者 光宗 之宠妃 李选侍 与心腹宦官 魏忠贤 ,意欲借 熹宗 年幼而专权,遂占据 乾清宫 不出。朝臣 刘一燝 、 周嘉谟 及 杨涟 、 左光斗 等力主不使 李 与 熹宗 同居一宫,迫使 李 迁移至 哕鸾宫 ,然后举行即位仪式。史称移宫之案。《明史·熹宗纪》:“时选侍 李氏 居 乾清宫 ,吏部尚书 周嘉謨 等及御史 左光斗 疏请选侍移宫,御史 王安舜 疏论 李可灼 进葯之误,‘红丸’‘移宫’二案自是起。” 清 陈睿思 《阅三朝要典》诗:“红丸梃击连移宫,三案手翻乱廷平。”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六:“今所传三大案,惟‘移宫’略有关係。”
词语解释:大槐宫  拼音:dà huái gōng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记 广陵 淳于棼 梦游 大槐安国 ,被招为驸马,拜 南柯 太守,享尽荣华富贵。梦觉,乃知所游为宅南大槐下一蚁穴。后以此比喻富贵权势之虚幻无常。 宋 黄庭坚 《元丰癸亥经行石潭寺见旧和栖蟾诗甚可笑因别和一章》:“千里追犇两蜗角,百年得意大槐宫。” 清 范成大 《题日记》诗:“若向梦中寻梦觉,觉来还入大槐宫。” 元 方回 《赠相士雷月篷》诗:“痴人喜甜舌,谁悟大槐宫。”参见“ 南柯 ”。
词语解释:南柯  拼音:nán kē
(1).朝南的树枝。 南朝 梁简文帝 《山斋》诗:“北荣下飞桂,南柯吟夜猿。”
(2). 唐 李公佐 作《南柯太守传》,叙述 淳于棼 梦至 槐安国 ,娶公主,封 南柯 太守,荣华富贵,显赫一时。后率师出征战败,公主亦死,遭国王疑忌,被遣归。醒后,在庭前槐树下掘得蚁穴,即梦中之 槐安国 。 南柯郡 为槐树南枝下另一蚁穴。后因以指梦境。亦比喻空幻。 宋 范成大 《题城山晚对轩壁》诗:“一枕清风梦緑萝,人间随处是南柯。” 明 高濂 《玉簪记·重效》:“从教分手处,有梦托南柯。” 清 陈维崧 《采桑子·为汪蛟门舍人题画册十二帧》词之九:“红樱斗帐空如水,烟月罗罗,人到南柯,一片松涛枕畔过。”
词语解释:琼宫  拼音:qióng gōng
亦作“璚宫”。
(1).玉饰之宫。多指天宫或道院。 汉 张衡 《思玄赋》:“叫帝閽使闢扉兮,覿天皇于琼宫。” 唐 顾况 《朝上清歌》:“欲降琼宫,玉女家些。” 元 王旭 《游太清宫赋》:“琼宫九重,青云紫霞。万仙俯趋,维帝之家。”
(2).指 商纣王 所建的琼室。 明 何景明 《七述》:“吾闻 琼宫 瑶臺 , 夏 以焚; 临春 结綺 , 陈 以亡。”
(3).泛指华美的宫室。
(4).指覆雪的楼宇。 老舍 《骆驼祥子》十一:“此时此地,令人感到 北平 仿佛并没有居民,直是一片琼宫玉宇,只有些老松默默的接着雪花。”
词语解释:神宫  拼音:shén gōng
(1).神庙;神殿。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先生过神宫而息,潄 吾泉 而行,迴乎逌而游览焉。” 南朝 梁 沉约 《梁宗庙登歌》之七:“神宫肃肃,灵寝微微。”
(2).指皇宫。 朱祖谋 《声声慢·落叶》词:“香沟旧题红处,拚禁花憔悴年年。寒信急,又神宫凄奏,分付哀蝉。”
(3).古星名。属尾宿。《晋书·天文志上》:“﹝尾九星﹞第三星旁一星,名曰神宫,解衣之内室。”
共359,分5页显示   1  2  3  4  5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