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先平声 [xiān,新鲜][xuán,周旋、绕行]穿便[pián,安也][diàn tián][yān,地名][详注1][yán,研究]沿[qián,乾坤][jiān,溅溅]軿[xuán][quān juān][详注2][quán,曲也][qián][详注3][shān][quán][tián]篿[chān][渠焉切,音乾。钥牡也。][jiān][diān][详注4][piān,扁舟][chán,单于][quán shuān][dǎn][chán]骿[详注5][详注6][juān][yān][zhuān][quán]辿


注1:还 《广韵》似宣切《集韵》《韵会》旬宣切,音旋。与旋同。《礼·礼运》五行、四时、十二月,还相为本也。《注》迭相终而还相始,如环无端也。
注2:平 音㛹。【廣韻】平平,辨治也。【書·洪範】王道平平。【詩·小雅】平平左右。又【韻會】均也。
注3:垠 叶五坚切,音妍。《楚辞·远游》道可受兮而不可传,其小无内兮,其大无垠。○按叶音宜,归本韵,传在先韵,言在元韵,《字汇》鱼轩切,音言,《正字通》因之,误。今依《韵补》攺正。
注4:零 《广韵》落贤切《集韵》《韵会》《正韵》灵年切,音莲。《广韵》先零,西羌也。《前汉·赵充国传》先零豪言,愿时渡湟水北。《注》零,音怜。
注5:阏 yān,《广韵》乌前切《集韵》因莲切,音烟。阏氏,单于适妻也。《前汉·韩王信传》乃使人厚遗阏氏。《注》阏,於连反。《史记·匈奴传》后有所爱阏氏。《索隐注》阏氏,匈奴皇后号也。习凿齿与燕王书曰:山下有红蓝,北方人采取其花染绯黄,捋取其上英鲜者作胭脂,妇人采捋用为颜色,因名妻作阏氏。 又《史记·历书》年名焉逢。《注》甲岁雄也。汉书作阏逢。阏亦音焉。 又《广韵》於乾切《集韵》尤虔切,音焉。义同。
注6:纯 音全。《仪礼·乡射礼》二算为纯。《注》犹全也。《礼·投壶》二算一纯。《疏》二算合为一全。
末字词组
仲宣布宣言宣敷宣帝宣单宣述宣恢宣
传宣昭宣颁宣明宣究宣辅宣披宣秘而不宣
周宣承宣广宣遐宣穆宣讲宣泄宣翼宣
蕃宣重宣孔宣自宣笔宣谨宣密而不宣班宣
相宣文宣正宣朱宣赍宣虎皮宣宣宣玉版宣
藩宣不宣风宣光宣送宣道宣心照不宣夹宣
节宣旬宣奉宣口宣降宣鬯宣彰宣白宣

词语解释:仲宣  拼音:zhòng xuān
汉 末文学家 王粲 的字,为“建安七子”之一。博学多识,文思敏捷,善诗赋,尤以《登楼赋》著称。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 仲宣 独步於 汉 南, 孔璋 鹰扬於 河 朔。”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兼善则 子建 仲宣 ,偏美则 太冲 公干 。” 唐 高适 《信安王幕府诗》:“作赋同 元淑 ,能诗匪 仲宣 。” 清 袁于令 《西楼记·虚讣》:“可惜那 于叔夜 国士才,祗为相思鬱未解,怎把他肺腑调和,怎奈他心病难猜,欠些 仲宣 登楼债。”
词语解释:传宣  拼音:chuán xuān
(1).传达宣布。《后汉书·公孙瓒传》:“令妇人习为大言声,使闻数百步,以传宣教令。”《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三年》:“使臣传宣取物,承前止是口传詔令,别无凭由,致因缘盗取钱物。”
(2).指宣传。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三章:“再增乎此,则地太远,人太多,传宣之脑筋渐不敏捷,则合众难。”
(3).传令宣召。 宋 范镇 《东斋记事》卷一:“正月十四日,上御楼,遣中使传宣从官”。《宣和遗事》后集:“ 粘罕 使人白帝曰:‘此北国皇后弟也,传宣至此,催促陛下议諭事。’”《三侠五义》第十七回:“有劳夫人,传宣官差完了。”
(4).犹传扬。 明 邵璨 《香囊记·褒封》:“亿兆腾欢,四海传宣。” 郭沫若 《集外·不灭的光辉》:“ 鲁迅 精神是早在被人传宣着的,但这精神的真谛,不就是‘不妥协’的三个字吗?”
(5).传达号令的官吏。《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三年》:“今请下入内侍省置传宣合同司,专差内臣一员主之。”《说岳全传》第五七回:“ 宋 营军士拾得箭书,忙与传宣説知。”
词语解释:周宣  拼音:zhōu xuān
即 周宣王 。 汉 陈琳 《为曹洪与魏文帝书》:“ 周宣 之盛,亦讎大邦。”《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昔 周宣 惰千亩之礼, 虢公 纳諫。” 李善 注:“《国语》曰: 宣王 即位,不藉千亩, 虢文公 諫曰:‘夫民之大事在农。’”《文选·刘孝标〈辩命论〉》:“ 周宣 祈雨,珪璧斯罄。” 刘良 注:“ 周宣王 大旱祈雨,罄尽珪璧於神明而雨不至。” 明 张居正 《考满谢手勅加恩疏》:“嘉乃丕绩,居然 虞 廷让美之风;惟公德明,蔼矣 周宣 毗贤之命。”
词语解释:蕃宣  拼音:fān xuān
即藩垣。蕃,通“ 藩 ”。宣,通“ 垣 ”。本指藩篱与垣墙。引申为藩屏护卫。语本《诗·大雅·崧高》:“四国于蕃,四方于宣。” 宋 曾巩 《襄州与交代孙颀启》:“方图间燕之宜,自请蕃宣之便。” 宋 陆游 《上陈安抚启》:“久以臺省之英,出试蕃宣之绩。” 明 宋濂 《浙东行省右丞李公武功记》:“于时右丞 李公 ,实以上之懿亲,总受蕃宣之寄,而兼命参知政事。”
词语解释:相宣  拼音:xiāng xuān
互相映衬而显现。《南齐书·文学传·陆厥》:“兴玄黄於律吕,比五色之相宣。” 唐 元稹 《郊天日五色祥云赋》:“五方腾其粹气,故云五色以相宣。”
词语解释:藩宣  拼音:fān xuān
(1).比喻卫国重臣。语本《诗·大雅·崧高》:“四国于蕃,四方于宣。” 马瑞辰 通释:“‘宣’,当为‘垣’之叚借……‘四国于蕃,四方于宣’犹《板》之诗:‘价人维藩,大师维垣’也。” 唐 白居易 《杭州刺史谢上表》:“合当鼎鑊之诛,尚忝藩宣之寄。” 宋 秦观 《代谢敕书奖谕表》:“因缘肺腑之亲,昧冒藩宣之寄。”《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二年》:“臣小国藩宣之寄,犹惧不任,乞付於子,况朝廷之上相哉!敢以死请。”
(2).用以指藩国、藩镇。 唐 白居易 《崔群可秘书监分司东都制》:“辅弼藩宣,不失其道。”
词语解释:节宣  拼音:jié xuān
(1).指或裁制或布散以调适之,使气不散漫,不壅闭。《左传·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於是乎节宣其气,勿使有所壅闭湫底,以露其体。” 杜预 注:“宣,散也。” 北周 庾信 《为阎大将军乞致仕表》:“寒暑乖违,节宣失序;风水交侵,菁华已竭。” 宋 王安石 《上郎侍郎启二》:“伏惟顺序节宣,慰人所望。” 明 徐渭 《奉答少保公书》:“隆冬远道,全赖节宣,决策酬纷,翻宜暇豫。”
(2).节制宣泄。《隋书·高祖纪下》:“五岳四镇,节宣云雨, 江 、 河 、 淮 、海,浸润区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水学·建闸》:“余以为 三江 既濬,建闸为急,何也?盖水利之盈虚,全在乎节宣。”
词语解释:布宣  拼音:bù xuān
传布宣扬。 唐 韩愈 《上李尚书书》:“非閤下条理镇服,布宣天下威德,其何能及此!” 宋 叶适 《蕲州到任谢表》:“将欲布宣国家拊循之德,奉行监司督察之威。”
词语解释:昭宣  拼音:zhāo xuān
明宣。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降俊明以镜鑑,廻风猷以昭宣。” 明 高攀龙 《〈高子遗书〉序》:“忠孝节义神明也,有不昭宣,是神明之冥顽不灵也。”
词语解释:承宣  拼音:chéng xuān
继承发扬。《汉书·匡衡传》:“继体之君心存於承宣先王之德而褒大其功。”
词语解释:重宣  拼音:zhòng xuān
佛教语。谓教主说法告一段落,以偈颂重复概括精义。 清 龚自珍 《正译第六》:“凡见佛者,则有唄偈,乐器赞颂;问佛咨义,往往用偈颂。佛説法毕,则有重宣之颂,如东土之有歌诗谐声者也。”
词语解释:文宣  拼音:wén xuān
指 孔子 。 唐玄宗 开元 二十七年封 孔子 为 文宣王 。 唐 吴筠 《高士咏·楚狂接舆夫妻》:“凤歌诫 文宣 ,龙德遂隐密。”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鬨丁》:“阉儿璫子,阉儿璫子,那许你拜 文宣 。” 清 无名氏 《〈论语〉齐景公待孔子五章弹词》:“疾心难煞 文宣圣 ,终日茫茫列国游。”
词语解释:不宣  拼音:bù xuān
(1).不显扬;不公开说出。《书·盘庚中》:“汝不忧朕心之攸困,乃咸大不宣乃心。” 曾运乾 正读:“宣、显白也。”《左传·昭公十二年》:“宴语之不怀,宠光之不宣。” 杜预 注:“宣,扬也。”《汉书·高帝纪下》:“大王功德之著,於后世不宣。”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学者之趋不一,师门之教不宣也,乃復取逸稿,采其语之不背者,得一卷。”《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他﹞此时憋在心里,密而不宣。”
(2). 汉 杨修 《答临淄侯笺》:“反答造次,不能宣备。”后以“不宣”谓不一一细说。旧时书信末尾常用此语。 唐 陈子昂 《为苏令本与岑内史书》:“谨奉启不宣,某再拜。” 宋 杨万里 《与张严州敬夫书》:“不貲之身,愿为君民爱之重之!不宣。”参阅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十五、 清 俞樾 《曲园杂纂·订胡不宣》
词语解释:旬宣  拼音:xún xuān
周遍宣示。语本《诗·大雅·江汉》:“王命 召虎 ,来旬来宣”。 毛 传:“旬,徧也”。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周宗韩雍》:“ 韩公雍 旬宣 江 右时,忽报 寧 府之弟某王至,公托疾乞少需,密遣人驰召三司。”
词语解释:言宣  拼音:yán xuān
(1).语言显露。《宋史·儒林传八·叶味道》:“言宣则力减,文胜则意虚。”
(2).表达,表白。 曹靖华 《飞花集·梅园断想》:“依依之情,莫可言宣。”
词语解释:颁宣  拼音:bān xuān
谓逐个赐予。 宋 宋祁 《寒食》诗:“鼇署侍臣贪出沐,珉糜珠馅愧颁宣。”
词语解释:广宣
广为宣播
词语解释:孔宣  拼音:kǒng xuān
即 孔子 。因 唐 代追谥为“ 文宣王 ”,故称。 唐 杨炯 《公卿以下冕服议》:“夫以 孔宣 之将圣也,故行 夏 之时,服 周 之冕,先王之法服,乃自此之出矣;天下之能事,又於是乎毕矣。” 唐 白居易 《赠杓直》诗:“世路重禄位,恓恓者 孔宣 。”
词语解释:正宣  拼音:zhèng xuān
唐 制,诏令由中书省拟定,门下省进画,尚书省奉行。完备此项手续的宣命为正宣。以别于皇帝口谕、亲书或宫中径发而不通过外廷的敕书。《旧唐书·肃宗纪》:“此缘军国务殷,或富口敕处分。今后非正宣,并不得行用。”《资治通鉴·唐肃宗乾元二年》:“如非正宣,并不得行。” 胡三省 注:“正宣,宣命。凡出宣命,有底在中书,可以检覆,谓之正宣。”
词语解释:风宣  拼音:fēng xuān
(1).广泛传播。 晋 傅玄 《答程晓诗》:“皇泽云行,神化风宣。”
(2).风教广布。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礼导刑清,乐鬯风宣。”
词语解释:奉宣  拼音:fèng xuān
宣布帝王的命令。《汉书·循吏传·黄霸》:“时上垂意於治,数下恩泽詔书,吏不奉宣。” 唐 杜甫 《奉谢口勅三司推问状》:“今日巳时,中书侍郎平章事 张镐 ,奉宣口勅,宜放推问。”
词语解释:敷宣  拼音:fū xuān
传播,宣扬。《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宜令史官著《长乐宫注》《圣德颂》,以敷宣景耀,勒勋金石,县之日月,攄之罔极。”《晋书·卞壸传》:“案侍中、司徒、 临潁公 组 敷宣五教,实在任人,而含容违礼,曾不贬黜。”
词语解释:明宣  拼音:míng xuān
大力宣扬。 汉 崔瑗 《东观箴》:“ 辛 尹 顾访, 文 武 明宣, 倚相 见宝, 荆国 以安。”《三国志·蜀志·马超传》:“其明宣朝化,怀保远邇,肃慎赏罚,以篤 汉 祜,以对于天下。”
词语解释:遐宣  拼音:xiá xuān
远扬;普及。《宋书·符瑞志下》:“礼乐四达,颂声遐宣。”《隋书·文学传·虞绰》:“圣德遐宣,息别风与淮雨;休符潜感,表重润以夷波。” 唐 曹松 《送胡中丞使日东》诗:“渥泽遐宣后,归期抵万金。” 宋 王禹偁 《籍田赋》:“上四年兮,帝业遐宣,寰区晏然。”
词语解释:自宣  拼音:zì xuān
表达自己的情意。 汉 繁钦 《与魏太子书》:“近屡奉牋,不足自宣。” 南朝 梁 任昉 《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临表悲惧,言不自宣。” 唐 韩愈 《闵己赋》:“独閔閔其曷已兮,凭文章以自宣。” 明 何景明 《种麻编》诗:“断金俟同志,抱玉难自宣。”
词语解释:朱宣  拼音:zhū xuān
即 少昊 ( 皞 ) 氏 。传说中古部落首领名,亦称 金天氏 。《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二》:“是以五正置於 朱宣 ,下民不忒。” 李善 注:“《河图》曰:‘大星如虹,下流华渚,女 节意 ,感生白帝 朱宣 。’ 宋均 曰:‘ 朱宣 , 少昊氏 。’”
词语解释:光宣  拼音:guāng xuān
犹发扬光大。《陈书·废帝纪》:“克嗣洪基,光宣宝业,惠养中国,绥寧外荒。”
词语解释:口宣  拼音:kǒu xuān
(1).口头宣布(帝王之命)。《晋书·杨骏传》:“﹝后﹞便召中书监 华廙 、令 何劭 ,口宣帝旨使作遗詔。”《旧唐书·王起传》:“ 起 侍讲时,或僻字疑事,令中使口宣,即以牓子对。”
(2).一种慰劳臣下的简短诏令。 宋 杨亿 《杨文公谈苑·学士草文》:“学士之职,所草文辞,名目浸广……土木兴建曰上梁文,宣劳赐曰口宣。”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辨·口宣》:“按,口宣者,君諭臣之词也。古者天子有命于其臣,则使使者传言,若《春秋》内外传所载誥告之词是已。未有撰为儷语,使人宣于其第者也。宋人始为之。” 宋 欧阳修 、 王安石 、 苏轼 等人文集中的内制皆有为皇帝所拟口宣。
(3).佛教语。谓对弟子之垂诫。
词语解释:帝宣  拼音:dì xuān
(1).指 少昊氏 。又称 朱宣 。《后汉书·贾逵传》:“《左氏》以为 少昊 代 黄帝 ,即图讖所谓 帝宣 也。” 李贤 注引《河图》曰:“大星如虹,下流 华渚 ,女节意感,生 白帝 朱宣 。”
(2).指皇帝的敕令。 元 关汉卿 《新水令》套曲:“玉兔鶻牌悬,怀揣着帝宣,称了俺男儿深愿。”
词语解释:究宣  拼音:jiū xuān
(1).彻底了解。《史记·儒林列传》:“臣谨案詔书律令下者,明天人分际,通古今之义,文章尔雅,训辞深厚,恩施甚美。小吏浅闻,不能究宣,无以明布諭下。”
(2).详尽表述。 宋 曾巩 《中书舍人制》:“方朕明纪纲,定宪度,以为民极之初,非能见於文章,何以究宣朕意。” 明 陈子龙 《采莲赋》:“竝进四逐,嫳屑蹁蹮。讙鱼怒蜂,不可究宣。”
词语解释:穆宣  拼音:mù xuān
诚信公明。《文选·颜延之〈宋文元皇后哀策文〉》:“壼政穆宣,房乐韶理。” 李善 注:“穆,信也。谓宫中之政信而明。”
词语解释:笔宣  拼音:bǐ xuān
谓以文字表达。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佛手木瓜亦有供法,不能笔宣。”
词语解释:赍宣  拼音:jī xuān
谓持诏宣布君命。 宋 苏舜钦 《乞发兵用银牌状》:“臣窃见方今外郡兵马,只是三班使臣齎宣起发,而无银符之制。”
词语解释:送宣  拼音:sòng xuān
传送帝王宣诏的文书。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二折:“谁想这送宣的再也不辨个根苗。他道是盖世豪,我道是儿女曹。”
词语解释:降宣  拼音:jiàng xuān
降敕宣旨。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 正明 年是 李振 为使,当时以宣传上旨,故名之曰‘宣’,而枢密院所出文字之名也,似欲与中书‘敕’并行。虽无所明见,疑降宣始自 朱梁 之时。”《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五年》:“壬子,詔:‘武学生员以百人为额,遇科场前一年,委枢密院降宣,命武臣路分都监及文臣转运判官以上,各奏举堪应武举者一人,其被举人遇生员闕,愿入学者听。’”
词语解释:单宣  拼音:dān xuān
宣纸品种之一。质较薄。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我在 上海 所见的,除上述二种外,仅有单宣、夹宣(或云即夹贡)、玉版宣、煮硾了。”
词语解释:辅宣  拼音:fǔ xuān
辅助并发扬。《汉书·谷永传》:“臣 永 幸得以愚朽之材为太中大夫,备拾遗之臣,从朝者之后,进不能尽思纳忠辅宣圣德,退无被坚执鋭讨不义之功。” 唐 韩愈 《论今年权停举选状》:“清闲之餘,时赐召问,必能辅宣王化,销殄旱灾。”
词语解释:讲宣  拼音:jiǎng xuān
讲说宣导。《普曜经·佛至摩竭国品》:“讲宣道义,上中下善,义达微妙,所演具足。” 南朝 梁 宝唱 《比丘尼传·法宣尼》:“逮 宋 氏之季,有 僧柔法师 周游东夏,讲宣经论。” 宋 赞宁 等《宋高僧传·义解二·义湘》:“ 湘 贵如説行,讲宣之外,精勤修练,庄严刹海,靡惮暄凉。”
词语解释:谨宣  拼音:jǐn xuān
敬谨宣谕。《新唐书·陈子昂传》:“陛下布德泽,下詔书,必待刺史、县令谨宣而奉行之。”
词语解释:虎皮宣  拼音:hǔ pí xuān
有浅色斑纹的红、黄、绿等色的宣纸。
词语解释:道宣  拼音:dào xuān
称说;宣扬。 明 宋濂 《送许时用还越中序》:“夫道宣上德以昭布於四方者,史臣之事,因不辞而为之书。”
词语解释:鬯宣  拼音:chàng xuān
畅达说明。鬯,通“ 畅 ”。 清 龚自珍 《上国史馆总裁提调总纂书》:“餘小事,头绪尚多,未易鬯宣。”
词语解释:述宣  拼音:shù xuān
(1).继承和发扬。《后汉书·皇后纪序》:“所以能述宣阴化,修成内则。”
(2).阐述;阐扬。《隋书·音乐志下》:“清庙歌辞,文多浮丽,不足以述宣功德。”
词语解释:披宣  拼音:pī xuān
宣读。 明 高明 《琵琶记·丹陛陈情》:“状元,吾乃黄门,掌奏章,有何文表,就此披宣。”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诸生有何策略,就此披宣。”
词语解释:泄宣  拼音:xiè xuān
排泄。 清 梅曾亮 《吴淞口验功记》:“ 元 时疏 黄浦 至 新洋 ,功施卑卑,不利洩宣。”
宣泄,宣露。《三国志·蜀志·庞统传》“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曰:“ 庞统 惧斯言之泄宣,知其君之必悟,故众中匡其失,而不脩常谦之道,矫然太当,尽其蹇諤之风。”
词语解释:密而不宣  拼音:mì ér bù xuān
指官方封锁秘密而不宣告。例如:密而不宣的任务。
词语解释:宣宣  拼音:xuān xuān
形容众音齐奏,声响很大。《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 波旬 乃前行,魔女一时从后。擎乐器者宣宣奏曲,响聒清霄。”
词语解释:心照不宣  拼音:xīn zhào bù xuān
心里明白,不说出来。《玉娇梨》第十九回:“千里片言,统祈心照不宣。”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隐士》:“明白这一点,对于所谓‘隐士’也就毫不诧异了,心照不宣,彼此都省事。”
词语解释:彰宣  拼音:zhāng xuān
显扬,宣示。 唐 萧颖士 《江有归舟三章》诗序:“文也者,非云尚形似,牵比类,以局夫儷偶,放於奇靡,其於言也,必浅而乖矣。所务乎激扬雅训,彰宣事实而已。”
词语解释:恢宣  拼音:huī xuān
广为发扬。《隋书·炀帝纪上》:“ 高丽 高元 ,亏失藩礼,将欲问罪 辽 左,恢宣胜略。” 宋 范仲淹 《除枢密副使召赴阙陈让第五状》:“宜拔非常之才,待以不次之位,使其恢宣贤业,讲求庙算。”
词语解释:秘而不宣  拼音:mì ér bù xuān
保守秘密,不对外宣布
词语解释:翼宣  拼音:yì xuān
辅佐宣扬。 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君翼宣风化,爰发四方。”《三国志·吴志·华覈传》:“臣以愚蔽,误忝近署,不能翼宣仁泽以威灵祇。” 唐 陆贽 《李晟司徒兼中书令制诰》:“熙庶绩而翼宣九歌,扰兆人而敬敷五教。”
词语解释:班宣  拼音:bān xuān
犹宣谕。《后汉书·顺帝纪》:“ 刘班 等八人分行州郡,班宣风化,举实臧否。”《陈书·世祖纪》:“麦之为用,要切斯甚,今九秋在节,万实可收,其班宣远近,竝令播种。”《周书·武帝纪下》:“詔去年大赦班宣未及之处,皆从赦例。”
词语解释:玉版宣  拼音:yù bǎn xuān
宣纸的一种,色白,质地坚厚
词语解释:夹宣  拼音:jiā xuān
双层的宣纸。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我在 上海 所见的,除上述二种外,仅有单宣,夹宣(或云即夹贡),玉版宣,煮硾了。”
词语解释:白宣  拼音:bái xuān
安徽 宣城 产的书画用纸。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我已将毛边、白宣各一种,寄给 东京 印局,问他印起来怎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