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质入声 [详注1][cù zú,终也][详注2][详注3][nǐ][动词][详注4][详注5]


注1:侄 zhí,《广韵》之日切《集韵》职日切,音质。坚也。又痴也,侄仡不前也。 又驺吾。《大传》谓之侄兽。 俗误以侄为姪字。
注2:节 叶子悉切。《陸機·答賈長淵詩》大辰匿暉,金虎習質。雄臣馳騖,義夫赴節。
注3:茁 《韵会》厥律切,音橘。《广韵》草芽也。又《集韵》竹律切。义同。又《集韵》之出切。草名。葫䔞也。
注4:暨 音讫。姓也。吴有尚书暨艳。 又戟乙切,音疙。已也。
注5:鬻 叶余律切,音矞。《扬雄·司空箴》匪人斯力,匪政斯敕,流货市宠,而苞苴是鬻。 又叶职律切。《苏辙·钟山诗》老僧一身泉上住,十年扫尽人閒迹。客到惟烧柏子香,晨饥坐视山前鬻。
共162,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首字词组
实相实成实封实边实数实然实音实实窒窒
实录实用实时实效实据实施实充实稔
实地实理实实实致实气实力实供实其言
实在实学实满实户实证实绩实境实叟
实际实意实德实土实迹实禀实田实习生
实是实见实则实受实望实宜实收实习
实事实践实落实对实足实业实癖癖实像
实行实心实字实体实志实坚实秘秘实况
实语实才实年实信实感实价实拍拍实任
实惠实秀实祸实沈实济实干实窒胡同实业家

词语解释:实相  拼音:shí xiàng
(1).佛教语。指宇宙事物的真相或本然状态。《法华经·方便品》:“惟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支遁》:“追踪 马鸣 ,躡影 龙树 ;义应法本,不违实相。” 宋 王安石 《寄国清处谦》诗:“我欲相期谈实相, 东林 何必谢 刘 雷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话説人生荣华富贵,眼前的多是空花,不可认为实相。” 清 龚自珍 《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佛不坏假名而説实相。” 吕澂 《中国佛教源流略讲》第五讲:“实相是佛教的宇宙真理观。”
(2).真相。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此正 满洲 行政之实相也。”
词语解释:实录  拼音:shí lù
(1).符合实际的记载。《汉书·司马迁传赞》:“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録。” 南朝 宋 沉约 《上宋书表》:“事属当时,多非实録。” 唐 李德裕 《次柳氏旧闻序》:“彼皆目覩,非出传闻。信而有徵,可为实録。” 明 叶盛 《水东日记·会议迎复仪注》:“惟翰林简讨 邢让 一奏首有‘前次勅书不具迎復上皇之意’一言,真为实録。”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九篇:“其事又见於 孟棨 《本事诗》,盖亦实録矣。”
(2).如实记载;真实地记录。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愚以为凡史氏褒贬大法,《春秋》已备之矣。后之作者,在据事跡实録,则善恶自见。”
(3). 中国 封建时期编年史的一种,专记某一皇帝统治时期的大事。最早见于记载的有 南 朝 梁 周兴嗣 等的《梁皇帝实录》,记载 武帝 事。已散佚。见《隋书·经籍志二》。至 唐 初由史臣撰已故皇帝一朝政事为实录,成为定制。后世沿之。 明 清 两朝,设有实录馆,所存实录较多。今存最早的有 唐 韩愈 的《顺宗实录》
(4).私人记载祖先事迹的文字,有时也称实录。如 唐 李翱 有《皇祖实录》。 清 秦笃辉 《平书·文艺上》:“实録犹行述行状之名,不必定属之朝廷也。 李翱 尝自为其皇祖考州司马法曹参军 楚金 实録。求 韩文公 铭其墓。则实録上下可通用矣。”
词语解释:实地  拼音:shí dì
(1).指平地,地面。《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今在絶岛中间,未到实地,性命也还是与龙王合着的哩。”《三侠五义》第十二回:“手搂丝绦,顺手而下,两脚落在实地。”
(2).实实在在。 王守仁 《大学问》附 明 钱德洪 曰:“学者果能实地用功,一番听受,一番亲切。”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 三国 分立,战争最烈:生民不见俎豆之容,黔首唯覩戎马之跡,虽承 汉 末儒术之盛,已乏实地讲习之人,学之不明,文无足採。” 聂绀弩 《谈〈野叟曝言〉》:“实地招供,我没有看见过这样怕人的文章。”
(3).犹实际。 鲁迅 《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到了二十世纪,古人空想中的潜水艇,飞行机,是实地上成功了。” 郭沫若 《旋乾转坤论》:“那五个女儿假如听其自然,让那一位贫穷的农妇哺育下去,要求她们能够活周全,恐怕都是很难的事。这不是对于我们的一个很好的实地示教吗?”
(4).事物发生或产生的地方;在现场(做某事)。 徐特立 《各科教学法讲座》:“比如光看矿石,就不如到矿山里去看看,因为矿山是矿石存在的条件,所以实物不如实地。” 靳以 《跟着老马转》:“﹝ 老马 ﹞下了班就忙不迭地跑到钢铁厂实地参观学习,还向钢铁厂的安全技术员认真讨教。”如: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 毛泽东同志 一九二七年到 湖南 作了三十二天的实地调查之后写成的。
词语解释:实在  拼音:shí zài
(1).真实,不虚假。《朱子语类》卷二一:“ 仲恩 问:‘如阴阳舛错,两暘失时,亦可谓之诚乎?’曰:‘只是乖错,不是假底,依旧是实在人。’” 清 李渔 《巧团圆·途分》:“方纔急急忙忙赶他上岸,竟不曾説得真姓真名,与实在的住处,叫他到那里寻访。”沪剧《罗汉钱》第四场:“一来男方岁数不实在,二来双方不曾见过面,谈不上自主婚姻两愿意。”
(2).指真实的情形。《三侠五义》第四一回:“他又想起当初扮化子访得一案实在的兴头,如今何不照旧再走一趟呢?”《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因为他同 青龙 、 黄龙 一个师父传授的,人也不敢不敬重他些,究竟知道他实在的人很少。”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章:“跑回来的观众,到底为好奇的念头支配着,一定要看个实在。”
(3).结实。坚固。《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那个荆条考篮经了三十餘年的雨打风吹,烟燻火燎,都黑黄黯淡的看不出地儿来了。幸是那老年的东西还实在,那布带子还是当日太太亲自缠的缝的,依然完好。”《老残游记》第十二回:“次日早起,再到堤上看看,见那两隻打冰船在河边上,已经冻实在了。”
(4).结实。健壮。 沙汀 《淘金记》十六:“ 龙哥 是个无须的四十多岁的壮汉。可以说是胖子,但他那红褐色的身体,却比任何一个胖子实在。”
(5).诚实,不虚伪。 孙犁 《山地回忆》:“你这人倒实在,叫你来你就来了。” 管桦 《将军河》第一部第十五章:“他觉得这年轻的猎人热情,实在。”
(6).具体而切实。 老舍 《骆驼祥子》十七:“眼泪感动不了父亲,眼泪不能喂饱了弟弟,她得拿出更实在的来。” 巴金 《随想录·总序》:“我愿意一点一滴地做点实在事情,留点痕迹。”
(7).踏实;认真。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三章:“他还没睡实在,就悠悠忽忽地听见有人吃力地朝火堆跟前爬,而且牙咬得嘣嘣响。” 李準 《春笋》一:“要按大公无私,立正行直,干活又实在来说,俺村青年人这一辈里边就数着他。” 柳杞 《好年胜景》:“别老骂他是冒失鬼,他办事也够实在的啦!”
(8).确实,的确。用作副词。《宋书·谢庄传》:“下官新岁便三十五,加以疾患如此,当復几时见圣世,就其中煎憹若此,实在可矜。”《红楼梦》第四九回:“这一件衣裳也只配他穿,别人穿了实在不配。” 曹禺 《雷雨》第二幕:“ 四凤 ,对不起你,我实在不认识他。” 艾青 《年轻的母亲》诗:“这婴儿实在可爱,粉红脸象玫瑰花。”
(9).其实。如:他说他会了,实在并不会。如:他名义上是个大学毕业生,可实在只有中学程度。
词语解释:实际  拼音:shí jì
(1).佛教语。指“真如”、“法性”境界。犹言实相。《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一:“实际之性,无有戏论,惟独 如来 证实际法戏论永断,名为涅槃。” 晋 王羲之 《为干和尚进〈注仁王经〉表》:“实际以无际可示,无生以不生相传。”《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证不可説之实际,解不可説之法门。” 宋 陆游 《周元吉蟠室》诗:“实际正如此,切忌错商量。”
(2).客观存在的事物与情况;事实。 清 李渔 《比目鱼·寇发》:“虽不知他实际如何,却使俺这赫赫军威也被他虚声所夺。”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二)》六:“她只耽于一些幻想的美梦里,她不愿接触实际。” 邓小平 《设顾问委员会是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的过渡办法》:“顾问委员会是个过渡,这个过渡是必要的,我们选择了史无前例的这种形式,切合我党的实际。”
(3).真实不虚的;合乎事实的。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三:“实际的情形并不是这样。” 徐怀中 《西线轶事》三:“你到前方去,打在腿上,这才是实际的纪念哩。”如:这种想法不实际;计划订得很实际。
(4).实有的;具体的。 鲁迅 《书信集·致内山嘉吉》:“在 中国 ,版画虽略有实际应用,但所谓创作版画尚无所知。” 老舍 《骆驼祥子》二二:“想过这些,他开始想些实际的:先和 曹先生 支一月的工钱,给她买件棉袍,齐理齐理鞋脚,然后再带她去见 曹太太 。”
(5).实效;实在的利益。《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既是贤夫新亡求荐,家中必然设立孝堂,此须在孝堂内设籙行持,方有专功实际。” 清 李渔 《蜃中楼·点差》:“我想宰相倒是个虚名,不如吏部反有些实际。”
词语解释:实是  拼音:shí shì
谓切实正确的治国之道。是,指国是。《宋史·崔鶠传》:“六月一日詔书,詔諫臣直论得失,以求实是,有以见陛下求治之切也。”
词语解释:实事  拼音:shí shì
(1).真实存在的事物或情况。《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虚名不以借人,况实事乎!” 汉 王充 《论衡·对作》:“世俗之性,好奇怪之语,説虚妄之文。何则?实事不能快意,而华虚惊耳动心也。” 清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道》:“曰‘性’曰‘道’,指其实体实事之名;曰‘仁’曰‘礼’曰‘义’,称其纯粹中正之名。”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什么是“讽刺”》:“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
(2).切实有益的事。《韩非子·显学》:“明主举实事,去无用;不道仁义者故,不听学者之言。”《东观汉记·杜林传》:“及至 汉 兴,因时宜,趋世务,省烦苛,取实事。” 宋 欧阳修 《议学状》:“教学之意在乎敦本而修其实事。”
词语解释:实行  拼音:shí xíng
(1).实际的行动。《韩非子·说疑》:“文言多,实行寡而不当法者,不敢诬情以谈説。”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江夏太守河内赵仲让》:“其俗士大夫本矜好大言,而少实行。” 清 王子潜 《去学校积弊以兴人才论》:“士务虚文而薄实行,其能通当世之务者,百不一二焉。” 谢觉哉 《狠狠地改,彻底地改》:“一般的道理必须通过具体的事实,才能深入了解,见之实行。”
(2).用行动来实现理论、纲领、政策、计划等。 欧阳山 《柳暗花明》八一:“两个办法当中,只要实行一个,他的失业问题就消失了。”
(3).犹德行,操行。 汉 蔡邕 《翟先生碑》:“世以仁义为质,学问为业。爰暨先生,固天纵德,应运立言,继朝五百,实行形于州里,明哲与圣合契。”《后汉书·虞延传》:“ 延 以 衍 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 句道兴 本《搜神记》:“ 皓 忆 子京 ,遂至王前,称 秦州 刺史 段子京 神志精勤,甚有实行,堪为主簿,王可召而授之。”
词语解释:实语  拼音:shí yǔ
(1).佛教语。谓语之称于实,又行能与语相应者。《金刚经·离相寂灭分》:“ 如来 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誑语者、不异语者。”《敦煌变文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经文》:“假设虚施皆不用,言言实语唱将来。”
(2).犹实话。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外夷助剿》:“该酋已吐实语,谓剿贼本 中国 应办之事。”
词语解释:实惠  拼音:shí huì
(1).实际的好处。 元 刘时中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无实惠尽是虚桩,充饥画饼诚堪笑。” 清 李渔 《比目鱼·联班》:“拼着些假意虚情,去换他真财实惠。” 杨朔 《晚凉天》:“这两种人,好比阴阳两极:一个是光明磊落,连生命都不自私;另一个呢,要虚荣,要实惠。”
(2).有实际的好处。 蒋子龙 《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把钱往大伙手里一分,又稳当,又实惠。”
(3).讲究、注重实际的好处。《收获》1981年第5期:“ 苗苗 生活的圈子小,心灵没受过污染,等以后,她也会变得实惠起来,庸俗起来。”
词语解释:实成  拼音:shí chéng
(1).诚实,不虚假。 元 乔吉 《新水令·闺丽》曲:“若是真么,回与我句实成的话。”
(2).成熟。 李大钊 《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青年男女,在这种教训之下,全麻痹了他们的意志,万不能发育实成。”
(3).犹沉稳,安稳。 大群 《小矿工》:“﹝我﹞把头放在它毛茸茸脊梁骨上,软乎乎就睡起来了。不过也睡不实成,车颠簸得厉害,每到一站得醒一次。”
词语解释:实用  拼音:shí yòng
(1).实际使用价值。《商君书·农战》:“今世主皆忧其国之危而兵之弱也,而强听説者。説者成伍,烦言饰辞而无实用。”《北史·崔浩传》:“ 姚兴 好养虚名而无实用,子 泓 又病,众叛亲离。” 宋 欧阳修 《准诏言事上书》:“此有器械之虚名,而无器械之实用也。”《水浒传》第九一回:“国家费尽金钱,竟无一毫实用。” 清 唐甄 《潜书·无助》:“今人穷经,好为创见,而无实用,是为诬经,吾不欲取而观之矣。”
(2).具有实际使用价值。如:这东西美观、大方、实用。
(3).实际使用;实际应用。《南齐书·褚渊传》:“是年虏动,上欲发王公以下无官者从军, 渊 諫以为无益实用,空致扰动,上乃止。” 唐 韩愈 《答窦秀才书》:“遂发愤篤专於文学,学不得其术,凡所辛苦而仅有之者,皆符於空言,而不适於实用。”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诸子﹞悉股肱之材,非如后世文人艺士,苟依托空谈,亡裨实用者也。” 丁玲 《韦护》第三章五:“他不去叱责他们,他知道他们没有别的,只有一副最切实用的简单头脑。”
词语解释:实理  拼音:shí lǐ
(1).真实的道理。《朱子语类》卷七四:“看来只是一箇实理。” 明 李东阳 《经筵讲章》:“盖天地间只是一箇实理。升而为天,降而为地,钟而为人,散而为物。” 清 方苞 《读子史·诂律书一则》:“神者,乐之精华,所以动天地感万物之实理也。” 茅盾 《子夜》三:“ 朱吟秋 这话原也是真情实理。”
(2).真情,真实的情况。《鬼谷子·反应》:“同声相呼,实理同归。”
词语解释:实学  拼音:shí xué
(1).切实有用的学问。 宋 朱熹 《中庸章句》题解引 程子 曰:“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復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於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三国演义》第四三回:“公好为大言,未必真有实学。” 清 黄景仁 《将为北行留赠沉枫墀》诗:“方今重实学,大义了无昧。”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 乾嘉 之世,文网日密,而奇才异士,无以自见,争言汉学,析辩异同,以注疏为文章,以考据为实学。”
(2).指有实学之人。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 岭 表荒远,督 粤 学者,往多不举其职。独 惠半农 学士 士奇 輶轩所届,砥课生徒,甄拔实学,一艺必録,苞苴不行。”
词语解释:实意  拼音:shí yì
真诚的心意。《鬼谷子·本经阴符》:“实意法螣蛇。” 陶弘景 注:“意委屈,蛇能屈伸,故实意法螣蛇也。” 宋 苏轼 《吾谪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乃闻其尚在藤也旦夕当追及作诗示之》:“平生学道真实意,岂与穷达俱存亡。” 赵树理 《李有才板话》八:“ 小顺 硬要请 老杨同志 在他家吃, 老杨同志 见他是一番实意,也就不再谦让,跟大家一齐吃起来。”
词语解释:实见  拼音:shí jiàn
(1).犹言真知灼见。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一》:“ 东坡 晚年在海上不观他人诗,惟以 陶 柳 集自随,岂非世虑尽而实见定歟?”
(2).实地见闻;实际见闻。 鲁迅 《二心集·〈艺术论〉译本序》:“第二篇《原始民族的艺术》先据人类学者,旅行家等实见之谈,从 薄墟曼 , 韦陀 , 印地安 以及别的民族引了他们的生活,狩猎,农耕,分配财货这些事为例子,以证原始狩猎民族实为共产主义的结合。”
词语解释:实践  拼音:shí jiàn
(1).实行;履行。《宋史·理宗纪》:“至我朝 周敦颐 、 张载 、 程顥 、 程颐 ,真见实践,深探圣域,千载絶学,始有指归。” 明 徐渭 《季先生祠堂碑》:“﹝ 先生 ﹞著书数百万言,大都精考索,务实践。”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吾恨不从牧令出身,事事由实践。” 毛泽东 《纪念白求恩》:“ 白求恩 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
(2).人们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 毛泽东 《实践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 艾青 《光的赞歌》诗:“实践是认识的阶梯,科学沿着实践前进。”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三章:“实践出经验,斗争出智慧。”
词语解释:实心  拼音:shí xīn
(1).充满内心。《国语·周语上》:“今 晋侯 即位而背外内之赂,虐其处者,弃其信也;不敬王命,弃其礼也;施其所恶,弃其忠也;以恶实心,弃其精也。”
(2).真心实意。《韩非子·饰邪》:“ 竖穀阳 之进酒也,非以端恶 子反 也。实心以忠爱之,而适足以杀之而已矣。” 元 无名氏 《度柳翠》第三折:“郎君每心閒时将你脚上踢,兴阑也络在网里,端的个不见实心。” 明 李贽 《李卓吾先生遗言》:“尔等欲守者,须是实心要守。”《清史稿·世宗纪》:“此等处须鼓舞属员实心尽力,方能有济。” 巴金 《还魂草》:“ 敏 , 利莎 的父亲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一个实心的人。他自己说他永远乐观。”
(3).谓心眼不够灵活。 冰心 《我的朋友的母亲》:“ K 真是一个实心的人,什么事都不大看得开。”
(4).物体内部没空隙。和“空心”相对。《儒林外史》第二回:“厨下捧出汤点来,一大盘实心馒头,一盘油煎的扛子火烧。” 茅盾 《林家铺子》二:“小当家,你看!洋缎面子,实心骨子,晴天,落雨,耐用好看!”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十章:“这 乔大夯 象实心的竹子那么老实。”
词语解释:实才  拼音:shí cái
(1).谓有真实才能的人。《三国志·魏志·傅嘏传》:“方今九州之民,爰及京城,未有六乡之举,其选才之职,专任吏部。案品状则实才未必当,任薄伐则德行未为叙,如此则殿最之课,未尽人才。”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科举为党议发策》:“今日欲得实才,必当出於博洽者,其止於诵习而已乎?抑为经史学乎?”
(2).真实的才能。《新唐书·选举志上》:“ 永隆 二年,考功员外郎 刘思立 建言,明经多抄义条,进士唯诵旧策,皆亡实才,而有司以人数充第。”
词语解释:实秀  拼音:shí xiù
犹精华。 南朝 齐 褚澄 《褚氏遗书·精血》:“阳精阴血,皆饮食五味之实秀也。”
词语解释:实封  拼音:shí fēng
(1).诸侯实际可以占有的土地。 清 江永 《周礼疑义举要》卷二:“诸侯之地,土田为实封。”
(2).古代封建国家名义上封赐给功臣贵戚食邑的户数与实际封赏数往往不符,实际上赐与的封户叫实封。《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十年》:“十一月乙未,初令宰相共食实封三百户。” 胡三省 注引《唐会要》曰:“旧制,凡有功之臣赐实封者,皆以课户先準户数,州县与国官、邑官执帐,供其租调,各準配租调,远近,州县官司收其脚值,然后付国邑官司。其丁準此,入国邑者收其庸。”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官爵封建·实封》:“《通典》曰: 唐 封公侯无国土,其加实封者,则食其所封之户,分食诸郡,以租庸调给。沿革曰 魏 黄初 间,爵自关内侯不食邑,但虚封而已。故 唐 因之加实封。《宋朝会要》曰: 唐 制食实封者,户给縑帛,每赐爵递加一级, 唐 末及 五代 始有特加邑户,而罢实封之给,今位为虚名也。” 宋 欧阳修 《观文殿大学士行兵部尚书西京留守赠司空兼侍中晏公神道碑铭》:“﹝ 晏 ﹞勋上柱国,爵 临淄侯 ,食邑万二千户,实封三千七百户。”
(3).密封;固封。 宋 司马光 《乞去新法之痛民伤国者疏》:“但乞下詔使吏民皆得实封上言,庶几民间疾苦无不闻达。” 宋 秦观 《鲜于子骏行状》:“ 庆历 中,天下大旱,有詔,中外臣僚实封言事。”《元典章·圣政一·求直言》:“自今凡政令之未便,人情之未达,朝廷得失,军民利害,有上书陈言者,皆得实封呈献。”《水浒传》第十八回:“这实封公文,须是观察自己当厅投下。”
(4).指密封的奏折。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卒既至 赵 所,先授以省符,次白有礼部实封。 赵公 疑讶,不知为何事,启之,乃 杨公 诗一首也。”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或 懋勤殿 板房看文书,硬拆实封,高声朗诵。”
词语解释:实时  拼音:shí shí
事物发生过程中的实际时间
词语解释:实实  拼音:shí shí
(1).广大。《诗·鲁颂·閟宫》:“閟宫有侐,实实枚枚。” 毛 传:“实实,广大也。” 唐 祝钦明 《永和》诗:“閟宫实实,清庙微微。”
(2).充实貌。 汉 扬雄 《百官箴·少府箴》:“实实少府,奉养是供。”
(3).确实;的确。 前蜀 杜光庭 《第二上表》:“但以道途险阻,水陆严凝,遐邇群心,实实忧灼。” 元 张国宾 《罗李郎》第一折:“实实的少这些,我不説谎。”《红楼梦》第七六回:“ 黛玉 道:‘这可实实是你的杜撰了!’”《三侠五义》第五回:“青天白日,竟敢拦路打抢。这后生实实可恶!”京剧《白蛇传》第七场:“我一时头昏心恶,实实走不动了。”
(4).老老实实。《西游记》第三九回:“趁早实实的替他供来,免得取罪。”《儒林外史》第五十回:“ 万先生 ,你的这件事,不妨实实的对我説,就有天大的事,我也可以帮衬你。”
(5).着实。谓言语分量重,力量大。《西游记》第二五回:“有一个姓 孙 的,名 悟空 行者 ,先偷了四个果子吃了。是弟子们向伊理説,实实的言语了几句,他却不容,暗自里弄了个出神的手段。”
(6).坚固,结实。《老残游记》第十五回:“无奈 黄河 两岸俱已冻得实实的。当中虽有流水之处,人却不能去取。”
词语解释:实满  拼音:shí mǎn
充实。《墨子·辞过》:“府库实满,足以待不然。”
词语解释:实德  拼音:shí dé
犹实惠。《书·盘庚上》:“汝克黜乃心,施实德於民,至于婚友,乃敢大言汝有积德。” 孙星衍 疏:“言汝能去其傲慢从康之心,施实惠於众民,至於婚姻僚友,乃可大言汝有积德。”
词语解释:实则  拼音:shí zé
实际上,其实。 丰子恺 《缘缘堂随笔·渐》:“歌剧中,舞台上的如花的少女,就是将来火炉旁边的老婆子,这句话,骤听使人不能相信,少女也不肯承认,实则现在的老婆子都是由如花的少女‘渐渐’变成的。” 沙汀 《困兽记》三:“他佯装着笑了,实则正在留心大家的反应。”
词语解释:实落  拼音:shí luò
(1).确实;真实。《英烈传》第五十回:“那六隻渔船,摆来摆去,不住在东西打探实落消息。”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检验》:“上司实落意思不在驳词之宽严,而在措意之轻重。”
(2).实在,诚实。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一段:“他就是那么个脾性,一不高兴,挂着个脸,整天不说话。待人心眼儿可实落。” 孙犁 《白洋淀纪事·蒿儿梁》:“我今年二十五,男人比我大一半。他是个实落人,也知道痛我。”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四章:“要说心眼实落,大伯在 凤凰堡 得占第一!”
(3).踏实。谓情绪安定、安稳。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二段:“一爬进炸弹坑,心里比什么都实落。” 苗得雨 《三个老年人》:“秋天打场,场边上的豆粒,他都一粒一粒地拾干净,剩一粒心里也不实落。”
(4).踏实。谓做事认真,不马虎。 孙犁 《村歌》上篇五:“他是全村最有用的人,并且脾气好,做活实落。”
(5).结实。《西游记》第五三回:“那婆婆家又煎些白米粥,与他补虚。 八戒 道:‘婆婆,我的身子实落,不用补虚。’”
(6).切实。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故且教在意念上实落为善去恶,功夫熟后,渣滓去得尽时,本体亦明尽了。”《醒世姻缘传》第三三回:“有了这三件实落的工夫,便是那扳高接贵的成仙得道之期。”
词语解释:实字  拼音:shí zì
(1).犹今言实词。与虚字相对。 宋 张炎 《词源·虚字》:“词与诗不同,词之句语有二字三字四字至六字七八字者,若堆叠实字,读且不通,况付之雪儿乎?合用虚字呼唤。” 元 杨载 《诗法家数·律诗要法》:“两联最忌同律,颈联转意要变化,须多下实字。字实则自然响亮而句法健。”参见“ 实词 ”。
(2).指具体的名物词。 明 陆深 《燕闲录》:“ 杜 诗‘风吹沧江树,雨洗石壁来’,自是以实字作虚字用。树,树立之树。”《红楼梦》第三七回:“如今以菊花为宾,以人为主,竟拟出几个题目来,都要两个字:一个虚字,一个实字。实字就用‘菊’字,虚字便用通用门的。如是,又是咏菊,又是赋事。”
词语解释:实词  拼音:shí cí
(1).真实的文字记载。 刘师培 《文说》:“至若 列子 贵虚, 庄周 譎诡,借物寓意,夫岂有徵?若昧厥义,証以实词,是犹待兔而守株,岂仅刻舟而求剑。”
(2).与虚词相对。表示人或事物及其动作、变化、性状等概念的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汉语的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词语解释:实年  拼音:shí nián
(1).实际年龄。 唐 白居易 《照镜》诗:“岂復更藏年,实年君不信。”
(2).旧时官方册籍,登记年龄加用“实”字,以别于虚报的“官年”。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实年官年》:“士大夫叙官阀,有所谓实年、官年两説,前此未尝见於官文书。大扺布衣应举必减岁数……至公卿任子欲其早列仕籍,或正在童孺,故率增抬庚甲,有至数岁者。”《儒林外史》第三回:“ 范进 道:‘童生册上写的是三十岁,童生实年五十四岁。’”
词语解释:实祸  拼音:shí huò
实际的祸害。《韩非子·十过》:“听 楚 之虚言而轻诬强 秦 之实祸,则危国之本也。” 孙犁 《澹定集·〈柳溪短篇小说选集〉序》:“虚名能招实祸。”
词语解释:实边  拼音:shí biān
充实边疆。《汉书·晁错传》:“以陛下之时,徙民实边,使远方无屯戍之事,塞下之民父子相保,亡係虏之患,利施后世,名称圣明。”《晋书·傅玄传》:“宜更置一郡於 高平川 ,因 安定 西州都尉募乐徙民,重其復除以充之,以通北道,渐以实边。”《宋史·食货志上二》:“使田畴尽闢,岁收滋广,一遇丰稔,平糴以实边,则所省漕运亦博。” 郑观应 《盛世危言·垦荒》:“自 吉林 、 黑龙江 袤延以达於 西藏 三万里,安能日日应敌,处处设防,除此移民实边,更无善策。”
词语解释:实效  拼音:shí xiào
亦作“ 实効 ”。 实际的功效。《汉书·王吉传》:“圣王不以名誉加於实效。”《新五代史·杂传·王延》:“贡举选士,当求实効,无以虚名取人。” 宋 苏轼 《策略五》:“去苛礼而务至诚,黜虚名而求实效。” 明 张居正 《考满辞加恩疏》:“敝风因循而未振,实效疏阔而罔臻。”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七:“他们大家本不懂得‘文化’这样抽象的名词,然而却有 中 俄 文化融会的实效。”
词语解释:实致  拼音:shí zhì
犹实际。 宋 程琳 《子奇赋》:“虽惊大言,恐微实致。” 宋 程大昌 《演繁露·月受日光》:“究其实致,则是日光所及,有全有不全,而月质本无圆缺也。”
词语解释:实户  拼音:shí hù
(1).实际户数。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臣即请差清强巡官检责所在实户,据口团保,给一年盐。”
(2).指朝廷赐封给大臣的实际户数。《新唐书·侯希夷传》:“ 寳应 初,与诸军讨平 史朝义 ,加检校工部尚书,赐实户,图形 凌烟阁 。”参见“ 实封 ”。
词语解释:实封  拼音:shí fēng
(1).诸侯实际可以占有的土地。 清 江永 《周礼疑义举要》卷二:“诸侯之地,土田为实封。”
(2).古代封建国家名义上封赐给功臣贵戚食邑的户数与实际封赏数往往不符,实际上赐与的封户叫实封。《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十年》:“十一月乙未,初令宰相共食实封三百户。” 胡三省 注引《唐会要》曰:“旧制,凡有功之臣赐实封者,皆以课户先準户数,州县与国官、邑官执帐,供其租调,各準配租调,远近,州县官司收其脚值,然后付国邑官司。其丁準此,入国邑者收其庸。”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官爵封建·实封》:“《通典》曰: 唐 封公侯无国土,其加实封者,则食其所封之户,分食诸郡,以租庸调给。沿革曰 魏 黄初 间,爵自关内侯不食邑,但虚封而已。故 唐 因之加实封。《宋朝会要》曰: 唐 制食实封者,户给縑帛,每赐爵递加一级, 唐 末及 五代 始有特加邑户,而罢实封之给,今位为虚名也。” 宋 欧阳修 《观文殿大学士行兵部尚书西京留守赠司空兼侍中晏公神道碑铭》:“﹝ 晏 ﹞勋上柱国,爵 临淄侯 ,食邑万二千户,实封三千七百户。”
(3).密封;固封。 宋 司马光 《乞去新法之痛民伤国者疏》:“但乞下詔使吏民皆得实封上言,庶几民间疾苦无不闻达。” 宋 秦观 《鲜于子骏行状》:“ 庆历 中,天下大旱,有詔,中外臣僚实封言事。”《元典章·圣政一·求直言》:“自今凡政令之未便,人情之未达,朝廷得失,军民利害,有上书陈言者,皆得实封呈献。”《水浒传》第十八回:“这实封公文,须是观察自己当厅投下。”
(4).指密封的奏折。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卒既至 赵 所,先授以省符,次白有礼部实封。 赵公 疑讶,不知为何事,启之,乃 杨公 诗一首也。”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或 懋勤殿 板房看文书,硬拆实封,高声朗诵。”
词语解释:实土  拼音:shí tǔ
实际管辖的土地。《宋书·州郡志二》:“ 晋孝武 太元 中,於 淮南 侨立郡县,后割地成实土。”
词语解释:实受  拼音:shí shòu
方言。忠厚老实。《小说选刊》1981年第9期:“ 柳 , 柳花 ,给寻个实受庄户人。”
词语解释:实对  拼音:shí duì
如实对答。《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不想一见大王,查问来歷,我等一一实对,便把我们另眼相看。”
词语解释:实体  拼音:shí tǐ
(1).真实的具体的东西。 晋 陆机 《浮云赋》:“有轻虚之艷象,无实体之真形。” 柯灵 《团圆》:“她一向藐视艰苦,可那是个没有实际内容的,影影绰绰的影子,现在才碰上了结结实实的艰苦的实体。”
(2).主体,要点。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总术》:“昔 陆氏 《文赋》,号为曲尽,然汎论纤悉,而实体未该。”
(3).哲学上的一个概念。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认为变化着的事物有一种永恒不变的基础,就是实体。唯心主义者所说的“精神”、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者所说的“物质”都是这样的实体。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所谓实体就是永远运动着和发展着的物质。 宋 朱熹 《中庸章句》第一章题解:“道之本原出於天而不可易,其实体备於己而不可离。”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太和》:“惟两端叠用,遂成对立之象,於是可知所动所静,所聚所散,为虚为实,为清为浊,皆取给於太和絪緼之实体。” 清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天道》:“阴阳五行,道之实体也;气血心知,性之实体也。”
词语解释:实信  拼音:shí xìn
(1).确实的消息。《水浒传》第四一回:“俺听知哥哥在 江州 为事吃官司,我们弟兄商议定了,正要来劫牢,只是不得个实信。”《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出身传》:“爷不须烦恼,交(教)人出去庄前见个实信。” 赵树理 《邪不压正》四:“我说到这年边了,不得个实信,过着年也心不安,不如来打听打听!”
(2).确实相信。 姚雪垠 《长夜》二七:“那些半懂事不懂事的孩子们实信了他的允诺,快活得乱蹦乱跳。”
(3).真实可靠。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五章:“採访极广,务求实信。”
词语解释:实沈  拼音:shí shěn
(1).古代神话谓 高辛氏 的季子名 实沉 ,是参宿之神。《左传·昭公元年》:“昔 高辛氏 有二子,伯曰 閼伯 ,季曰 实沉 ,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 閼伯 于 商丘 ,主辰。 商 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 实沉 于 大夏 ,主参。 唐 人是因,以服事 夏 商 ……故参为 晋 星。由是观之,则 实沉 ,参神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引》:“夫异匪常经,僻非习见,俾 实沉 弗崇於 周 , 毕方 弗集於 汉 , 贰负 之形弗徵 上郡 ,干将之气弗烛斗牛,诸君子生平,遂几泯泯乎?”
(2).星次名。大致相当于二十八宿的觜、参和毕、井的一部分,黄道十二宫的双子座。在十二辰为申。古时为 晋 之分野。《国语·晋语四》:“岁在大梁,将集天行,元年始受实沉之星也。实沉之墟, 晋 人是居,所以兴也。”《汉书·王莽传中》:“厥明年,岁在实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洧水》:“ 晋 居参之分,实沉之土。 郑 处大辰之野, 閼伯 之地。”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六:“岁次实沉。”
词语解释:实数  拼音:shí shù
(1).实际数目。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一日,同见新守,守问 天童觉老 :‘山中几僧?’对曰:‘千五百。’又以问 育王湛老 ,对曰:‘千僧。’末以问 持 持 拱手曰:‘百二十。’守曰:‘三刹名相亚,僧乃如此不同耶?’ 持 復拱手曰:‘敝院是实数。’守为抚掌。” 毛泽东 《井冈山的斗争》:“当革命初期,中间阶级表面上投降贫农阶级,实际则利用他们从前的社会地位及家族主义,恐吓贫农,延长分田的时间。到无可延宕时,即隐瞒土地实数,或自据肥田,把瘠田让人。”
(2).数学术语。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总称。
词语解释:实据  拼音:shí jù
确实的证据;确凿的事实。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威逼》:“彼讼师者,揑影摶沙,未可深信,须众証分明,显有实据,然后可拟也。” 清 姚鼐 《泰山道里记序》:“设每邑有篤学好古能游览者,各考纪其地土之实据,以参相校订,则天下地志何患不善!”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牧庵相国》:“公至 晋 访之,皆无实据,某实 董 仇家,故欲倾陷。”
词语解释:实气  拼音:shí qì
犹补气。《国语·周语中》:“五声昭德,五义纪宜,五味实气,五色精心。” 韦昭 注:“味以实气,气以行志。”
词语解释:实证  拼音:shí zhèng
(1).确实的证据。《宋书·范晔传》:“言之皆有实证,非为空谈。”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庐江水》:“斯耳传之谈,非实证也。”《二刻拍案惊奇》卷四:“今见了两生告词,虽然明知其事必实,却是词中没个实证,乱行不得。”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三节:“艺术是生活的附庸,我们就经文自身更可以找出一个实证。”
(2).实际证明;实际印证。 宋 严羽 《沧浪诗话·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以禪喻诗,莫此亲切,是自家实证实悟者。” 明 李贽 《答邓明府书》:“此余之实证实得处也,而皆自於好察邇言得之。” 李大钊 《桑西门的历史观》三:“吾人关于宇宙的知识,曾已达到或且现方达到一个在各局部已不是推测的而是实证的阶段。”
词语解释:实迹  拼音:shí jì
见“ 实跡 ”。
亦作“实蹟”。 真确的事实。亦偏指业绩。《明史·孝宗纪》:“壬戌,諭吏部、都察院,人材进退,考察务得实跡,不可偏听枉人。”《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况且‘捉姦捉双’,我和你又无实跡凭据,随他説长説短,官府不过道是拦词抵辩,决不反为儿子究问娘姦情的。” 清 何琇 《樵香小记·焚廪浚井》:“焚廪浚井之説,亦姑与就事论事,不必果以为实跡也。” 郑观应 《盛世危言·吏治下》:“观其颇有声名、素称才能之员,一一考其实迹。” 梁启超 《民约论鉅子卢梭之学说》:“ 卢梭 民约之説,非指建邦之实跡而言,特以为其理不可不如是云尔。”
词语解释:实望  拼音:shí wàng
犹满目。 南朝 梁 任昉 《为庾杲之与刘居士虯书》:“妙域筵山河,虚舘带川涘,实望賁然,少酬侧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睢水》:“ 睢水 又东南流,歷千竹圃,水次緑竹荫渚,菁菁实望,世人言 梁王 竹园也。”
词语解释:实足  拼音:shí zú
确实足数的。如:实足三百人;实足年龄。
词语解释:实志  拼音:shí zhì
真心实意。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披味那其间意思,知你获青紫。满宅家眷喜不喜?以‘县君’呼之,不枉了俺从前实志!”
词语解释:实感  拼音:shí gǎn
实际感受。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序》:“神话里的天和地,根本上便不是人类幻想的结果,而是记录着真实的古代人的苦斗的经过,以及他们的心灵上所印染的可能的争斗的实感与其他一切的人生印象的。” 万迪鹤 《没有准备》:“这时候除了一种恐怖的实感之外,他脑子里就只有一个单纯而又模糊的希望,就是快些把这个事件结束了吧。” 巴金 《重来马赛》:“在我的另一个短篇《不幸的人》里,叙述故事的人在旅馆中眺望日落、描绘广场上穷音乐师拉小提琴的情景,就是根据我自己的实感写的。”
词语解释:实济  拼音:shí jì
实际成效。 清 龙启瑞 《复唐子实书》:“凡事须求实济,此更不待言。” 清 端方 《考查政治调员差委折》:“是以风气虽开,而持论者或参成见;规模虽剏,而任事者絶少专门,仅袭皮毛,难言实济。”
词语解释:实然  拼音:shí rán
(1).确实这样。《汉书·杨恽传》:“县官实然, 盖司隶 、 韩冯翊 皆尽力吏也,俱坐事诛。”《朱子语类》卷六九:“吾心以为实然,从此做去,即是进德修辞处。”《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天将又蘸着酒在桌上写出 秀童 二字;又向空中指画,详其字势,亦此二字。 金满 以为实然,更无疑矣。”
(2).确实。 元 关汉卿 《哭存孝》第一折:“我是 李存信 ,他是 康君立 ;两个真油嘴,实然是一对。”《三侠五义》第七八回:“﹝ 白玉堂 ﹞暗想:‘ 北侠 的本领,那一番和靄气度,实然别人不能的。’”
词语解释:实施  拼音:shí shī
(1).实际的行为;实践。 明 李贽 《〈初潭集〉序》:“有德行而后有政事、文学,非德行则政事、文学亦不成矣。是德行者,虚位也;言语、政事、文学者,实施也。”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爱国主义就是国际主义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实施。”
(2).实际施行。 洪深 《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六:“这些本都是显而易见的,但在实施时却有困难。”
词语解释:实力  拼音:shí lì
(1).实在的力量。多指物资、兵力等。《宋书·武帝纪中》:“加太尉司马、 丹阳 尹 刘穆之 建威将军,配以实力。”《南史·梁纪上·武帝上》:“夫征讨未必须实力,所听威声耳。”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公德不修,团体无望,实力未克,空言何补。”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二:“他手面不小,也有一些商业上的魄力,只是有一点:实力不雄厚。”
(2).犹功劳。 唐 元稹 《李光颜加阶》:“比命有司,褒乃实力。”
(3).切实用力;着力。 太平天囯 洪秀全 《防守浦口诏》:“令弟星速带齐官兵,前赴 天浦省 实力镇守。” 清 薛福成 《上曾侯相书》:“虽迭降明旨,飭所实力整顿,而地广势散,颇难著效。” 孙中山 《大总统令外交部妥筹禁绝贩卖猪仔及保护华侨办法文》:“务使博爱平等主义,实力推行,切切。”
词语解释:实绩  拼音:shí jì
(1).实际事业;事实。《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三年》:“贪顾江湖陂泽之险,纳探报之虚言,缓经营之实绩,倚 长江 为可恃,幸敌人之不来。” 伧父 《立宪运动之进行》:“清单内仅以筹办釐订等敷衍之词,空列条项,本无实绩可举。”
(2).实际成绩。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从一九一八年五月起,《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陆续的出现了,算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 柯灵 《向拓荒者致敬》:“作为无产阶级文艺的拓荒者, 阿英 同志为后人作出了榜样,也留下了垦殖的实绩。”
词语解释:实禀  拼音:shí bǐng
根据实数赈济粮食。《后汉书·和帝纪》:“三月庚寅,詔流民所过郡国皆实稟之,其有贩卖者勿出租税。”
词语解释:实宜  拼音:shí yí
适当;切合实际。《汉书·高帝纪下》:“大王德施四海,诸侯王不足以道之,居帝位甚实宜,愿大王以幸天下。”
词语解释:实业  拼音:shí yè
指工商企业。《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与同志书》:“愤于国力之弱也,则曰讲求武备;痛于民生之窘也,则曰讲求实业。”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一幕:“他的老太爷,是办一种很发财的实业,不知是铁路,不知是轮船。” 徐迟 《财神和观音》:“这茶叶是他自己的茶公司为他特熏的,正同那茶碗一样,是一个他自己的实业公司里的出品。”
词语解释:实坚  拼音:shí jiān
坚定。《鬼谷子·本经阴符》:“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
词语解释:实价  拼音:shí jià
实际的价格。《宋史·食货志上二》:“今常平虽有折纳之法,止用中价,故民不乐输。若依和糴以实价折之,则无损於民。”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定买办》:“倘本县偶需布帛器用等物,亦即开明实价,当堂具领给发。”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木刻纪程〉告白》:“每本实价大洋一元正。”
词语解释:实干  拼音:shí gàn
切切实实地做事。 冰心 《〈儿童文学剧本选〉序言》:“这对只会空谈而不实干的‘计划’,很有讽刺的意义。” 赵树理 《实干家潘永福》:“正因为他喜欢实干,所以坚决反对虚伪的俗套子礼节。” 巴金 《探索集·“豪言壮语”》:“还是少说空话、埋头实干的好。”
词语解释:实音  拼音:shí yīn
确实的消息。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六指人冤狱》:“贼具吐其实。盖贼与新郎相隔一村,自杀新郎后,远适 闽 省,既遇同乡,乃欲探一实音也。”
词语解释:实充  拼音:shí chōng
方言。老实。 周立波 《桐花没有开》:“这伢子实充、稳重,田里工夫门门都来得。”
词语解释:实供  拼音:shí gòng
如实招供。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审盗》:“贼料不能脱也,只得实供。”《红楼梦》第六一回:“露虽有了,若勾起茯苓霜来,他自然也实供。”
词语解释:实境  拼音:shí jìng
古典诗歌理论术语。真切实在的境界。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或细写风物都可谓之实境。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实境》:“实境:取语甚直,计思匪深,忽逢幽人,如见道心。”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一:“寧近无远,寧朴无虚,有分格,有来委,有实境,一涉议论,便是鬼道。”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四》:“其(指 文徵明 )文恬寂整飭,诗亦从实境中出,特调稍纤弱。”
词语解释:实田  拼音:shí tián
据实申报田亩数。《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一年” 裴駰 集解引 晋 徐广 曰:“使黔首自实田也。”
词语解释:实收  拼音:shí shōu
(1).官库收纳银两后所发给的收据。《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四回:“本来各处办捐的老例,係先填一张实收,由捐局汇齐捐款,解到部里,由部里填了官照发出来,然后由报捐的拿了实收,去倒换官照。”
(2).实际收入。《清会典事例·户部·海运》:“奏准:收买餘米,即由 江 南委员,按船将收买餘米数目,单报坐粮厅,兑竣正米之后,即斛收此项餘米,仍将实收若干,知会 江 南委员,照数发价,以归简速。”
词语解释:实癖癖
硬鼓鼓
词语解释:实秘秘
严严实实
词语解释:实拍拍
形容硬、结实
词语解释:实窒胡同
死胡同
词语解释:实实窒窒
拥挤不堪的样子
词语解释:实稔
确实成熟了
词语解释:实其言
实行其所说的事
词语解释:实叟  拼音:shí sǒu
忠厚长者。 汉 刘桢 《处士国文甫碑》:“于时龙德逸民,黄髮实叟,缀文通儒,有方彦士,莫不拊心长号,如丧同生。”
词语解释:实习生  拼音:shí xí shēng
受训学员,一个受训练准备参加一种工作的人
某一专业(如师范)的高年级或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有经验的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学习实际工作经验
词语解释:实习  拼音:shí xí
谓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拿到实际工作中去应用,以锻炼工作能力。 化石 《山村女接生员》:“实习时,她曾经在这样的产妇床边做过助手。” 康濯 《水滴石穿》第三章:“并且给她全面地介绍那东西的上下头尾,好象她是一个来这儿实习的学徒。”
词语解释:实像  拼音:shí xiàng
光线被凹面镜反射或透过凸透镜折射后汇合在一起所成的影像。可以显现在屏幕上,亦能使照相底片感光,摄影或放映电影均须利用之。光源在主焦点以外时才能产生实像。
词语解释:实况  拼音:shí kuàng
实际情况。 冰心 《我的邻居》:“最近不知是谁,向他们报告了这里的实况,母亲很忧苦的写了信来。” 老舍 《敌与友》:“逃难的男女穿着村渡过河去,两村的人知道了一些战事的实况,也就深恨残暴的 日本 。” 吴组缃 《山洪》二四:“他们的意思无非想了解一些地方的实况,作为他们工作的参考。”
词语解释:实任  拼音:shí rèn
谓现任官职。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一月初三》:“所有各国驻京实任署任各使臣,著於明年正月,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请,定期覲见。”
词语解释:实业家  拼音:shí yè jiā
拥有或从事管理大规模工业企业者
共162,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