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共169,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末字词组
七宝三宝可宝陈宝元宝驭宝压宝家中宝
天宝爱宝珠宝瑰宝魄宝铸宝龟宝洪宝
至宝大宝墨宝美宝符宝方宝佛宝荆宝
万宝金宝册宝遗宝和宝用宝典宝贽宝
鸿宝家宝八宝玉宝御宝摇宝巨宝卞宝
怀宝世宝秘宝登宝封宝传家宝干宝赀宝
珍宝无价宝财宝良宝杂宝错宝俭宝受命宝
百宝献宝二宝连城宝通宝货宝髻宝金善宝
灵宝地宝僧宝贵宝神宝登大宝传国宝镇宝
国宝出宝重宝法宝尚宝轻宝六宝送元宝

词语解释:七宝  拼音:qī bǎo
(1).佛教语。七种珍宝。佛经中说法不一,如:《法华经》以金、银、琉璃、砗磲、码碯、真珠、玫瑰为七宝;《无量寿经》以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为七宝;《大阿弥陀经》以黄金、白银、水晶、瑠璃、珊瑚、琥珀、砗磲为七宝;《恒水经》以白银、黄金、珊瑚、白珠、砗磲、明月珠、摩尼珠为七宝。
(2).佛教语。七种王者之宝。《轮王七宝经》:“其王出时有七宝现。何等为七?所谓轮宝、象宝、马宝、主藏臣宝、主兵臣宝、摩尼宝、女宝。如是七宝随王出现。” 唐 寒山 《诗》之二六一:“我见转轮王,千子常围绕。十善化四天,庄严多七宝。”《新唐书·后妃传上·则天武皇后》:“太后又自加号 金轮 圣神皇帝 ,置七宝於廷:曰金轮宝、曰白象宝、曰女宝、曰马宝、曰珠宝、曰主兵臣宝、曰主藏臣宝,率大朝会则陈之。”
(3).泛指多种宝物。《西京杂记》卷三:“有琴长六尺,安十三絃,二十六徽,皆用七宝饰之,铭曰‘璠璵之乐’。” 唐 李峤 《床》诗:“玳瑁千金起,珊瑚七宝粧。”《宋史·舆服志一》:“ 东都 旧制,輦饰以玉,裙网用七宝,而滴子用真珠。”
(4).用以形容用多种宝物装饰的器物。《西京杂记》卷二:“ 武帝 为七宝牀。”《隋书·高祖纪下》:“己卯,突厥遣使献七宝盌。”《隋唐演义》第八二回:“ 玄宗 命设七宝文几於御座之旁。” 叶玉森 《印度故宫词》:“箕踞曾瞻七宝冠,笙歌更逐群魔舞。”
(5).比喻卓异杰出的人物。 唐 黄滔 《南海韦尚书》:“伏惟尚书,象外三山,人间七宝,体天地方圆之製,法阴阳昇伏之机。”
(6).指七种特殊的功用。《小五义》第二六回:“皆因他(指‘七宝刀’)有‘四絶’‘三益’之妙:一决胜负,二防贼盗,三诛刺客,四避神邪,谓之四絶;切金、断玉、吹毛髮,谓之三益……这‘四絶’‘三益’,俗呼谓之‘七宝’。”
(7).称以各种佐料合成之物。参见“ 七宝茶 ”、“ 七宝五味粥 ”、“ 七宝羹 ”。
词语解释:天宝  拼音:tiān bǎo
(1).天然的宝物。《商君书·来民》:“夫实壙什虚,出天宝,而百万事本,其所益多也。”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金 贾益谦 《赠答史院从事》诗:“物华天宝无今古,凤阁鸞臺孰后先。”
(2).神名。即 秦穆公 所获之 陈宝 。《文选·扬雄〈羽猎赋〉》:“追天宝,出一方。” 李善 注:“ 应劭 曰:‘天宝, 陈宝 也。’ 晋灼 曰:‘天宝,鷄头而人身。’” 唐 李白 《大猎赋》:“获天宝于 陈仓 ,载 非熊 于 渭 滨。”
词语解释:至宝  拼音:zhì bǎo
最珍贵的宝物。《后汉书·陈元传》:“至宝不同众好,故 卞和 泣血。” 唐 白居易 《李都尉古剑》诗:“至宝有本性,精刚无与儔。” 续范亭 《出身小资产》诗:“二十二文件,是我新武器,革命称至宝,应比匕首利。”
词语解释:万宝  拼音:wàn bǎo
亦作“ 万寳 ”。
(1).各种作物的果实。《庄子·庚桑楚》:“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宝成。” 陆德明 释文:“天地以万物为宝,至秋而成也。 元嘉 本作‘万寳’。”《隋书·音乐志上》:“允兹金德,裁成万宝。” 清 姚鼐 《渡淮》诗:“西成未为恶,苦被飞蝗恼。连村扑未尽,何以实万宝。”
(2).犹万物。 汉 史岑 《出师颂》:“皇运来授,万寳增焕。”
词语解释:鸿宝  拼音:hóng bǎo
(1).道教修仙炼丹之书。《汉书·刘向传》:“上復兴神僊方术之事,而 淮南 有《枕中鸿宝苑祕书》。” 唐 皇甫冉 《故齐王赠承天皇帝挽歌》:“《鸿宝》仙书祕,龙旂帝服尊。” 宋 陆游 《夜读隐书有感》诗:“力探《鸿宝》寻奇诀,剩采青精试祕方。” 清 孙枝蔚 《戏赠莫大岸》诗:“家无《鸿宝》书,安得铸金丹。”
(2).泛指珍贵的书籍。 柳亚子 《题〈太平天囯战史〉》诗:“成王败寇漫相和,直笔何人继 董狐 。鸿宝一编珍贮袭,他年同调岂终孤?”
(3).大宝;珍宝。 唐 权德舆 《故尚书工部员外郎赠礼部尚书王公神道碑铭》:“ 王 之庄, 柳 之辩, 殷 之介,皆希代鸿宝。”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有士人得此书,珍为鸿宝。”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种种繆戾,由其高官厚禄之性素已养成,由是引犬羊为同种,奉豭尾为鸿宝。”
(4).《易·繫辞下》:“圣人之大宝曰位。”后因以“大宝”或“鸿宝”指帝位。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觐圣》:“朕 崇寧皇帝 是也,嗣登鸿宝,未敢燕閒。”参见“ 大寳 ”。
词语解释:大宝  拼音:dà bǎo
皇帝之位。例如:久居大宝。
珍贵的财宝、宝贝
对佛法的称呼
一种重五十两的银元宝
词语解释:怀宝  拼音:huái bǎo
(1).犹怀璧。《三国志·魏志·文昭甄皇后传》:“今世乱而多买宝物,匹夫无罪,怀宝为罪。”参见“ 怀璧 ”。
(2).拥有宝物。 唐 王泠然 《论荐书》:“今岁大旱,黎人阻飢,公何不固辞金银,谓賑仓廩,怀宝衣锦,於相公安乎?”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二:“至 宋 时,则当制之人兼书,字体不拘真行,故当时以得 欧 苏 手笔者为怀宝。”
(3).喻自藏其才;怀才。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幸遭圣主平世而久怀宝,是 伯牙 去 钟期 ,而 舜 禹 遁 帝尧 也。” 唐 陈子昂 《我府君有周居士文林郎陈公墓志铭》:“呜呼我君,怀宝不试,孰知其深广兮!” 章炳麟 《訄书·学变》:“《中鉴》温温,怀宝自珍。”参见“ 怀宝迷邦 ”。
词语解释:怀璧  拼音:huái bì
《左传·桓公十年》:“ 周 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杜预 注:“人利其璧,以璧为罪。”因以“怀璧”比喻多财招祸或怀才遭忌。《三国志·魏志·华歆传》:“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单车远行,将以怀璧为罪,愿宾客为之计。” 唐 李华 《咏史诗》之四:“得罪因怀璧,防身輒控弦。” 清 姚鼐 《钱舜举〈萧翼赚兰亭图〉》诗:“语卿且勿諫,怀璧不可居。”
词语解释:怀宝迷邦  拼音:huái bǎo mí bāng
比喻有才德而不为国用。语本《论语·阳货》:“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 朱熹 集注:“怀宝迷邦,谓怀藏道德,不救国之迷乱。”《陈书·后主纪》:“岂以食玉炊桂,无因自达?将怀宝迷邦,咸思独善?” 明 朱鼎 《玉镜台记·庆赏》:“襄赞,看时事多艰,怎忍怀宝迷邦袖手看。”
词语解释:珍宝  拼音:zhēn bǎo
亦作“ 珍珤 ”。亦作“珎宝”。
(1).珠玉宝石的总称。《战国策·齐策四》:“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后汉书·光武帝纪上》:“今若破敌,珍珤万倍,大功可成。” 明 孔迩 《云蕉馆纪谈》:“ 友谅 无远大之志,处兵戈间而急于珎宝。” 郭沫若 《苏联纪行·七月二日》:“集工艺之美,聚珍宝之光,帝王生活诚然富丽堂皇,到今朝尽归诸人民玩赏。”
(2). 金 代货币名。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新券初出,人亦贵之,已而復如交钞,官又为更造,号曰……珍宝。”
词语解释:百宝  拼音:bǎi bǎo
(1).各种珍宝。 唐 杜甫 《即事》诗:“百宝装腰带,真珠络臂鞲。” 宋 苏轼 《和子由苦寒见寄》:“千金买战马,百宝粧刀鐶。”
(2).用各种珍宝装饰的。 明 沉受先 《三元记·赏花》:“东风恶,无力抗,都坠在百宝阑杆上。”
词语解释:灵宝  拼音:líng bǎo
(1).指宝精养神的道教修真之法。《汉武帝内传》:“行益易者,谓常思灵宝也。灵者,神也;宝者,精也。”
(2).经坛。《剪灯馀话·秋夕访琵琶亭记》:“于 虎丘 静处建坛,请道士 鹤林 周玄初 设灵宝鍊度三昼夜。”
(3).香炷名。 元 吴昌龄 《张天师》第三折:“妙洞真香,灵宝惠香,朝三界香。”
(4).宝刀名。《太平御览》卷三四六引《典论》:“ 魏 太子 丕 造百辟宝刀三,其一长四尺三寸六分,重三斤六两,文似灵龟,名曰灵宝。”
(5).宝剑名。 晋 张协 《七命》:“若其灵宝,则舒辟无方,为奇锋异模。”
(6).珍宝。 明 吴承恩 《寿熙台潘公八袠序》:“絶巘之松,霜霰凌之,不为栋梁,必孕灵宝。”
(7).道教经名。即《灵宝经》《云笈七籤》卷三:“ 燧人氏 得斯经造火,变生为熟,乃《灵宝》之功也。” 清 顾之珽 《以罗浮竹叶符赠厉樊榭》诗:“ 稚川 载《登涉》,引据按《灵宝》。”
词语解释:国宝  拼音:guó bǎo
1.国家的宝器。
2.特指传国玺。
3.国家的宝贵人材。
4.国币。
词语解释:三宝  拼音:sān bǎo
(1).三种宝贵之物。《老子》:“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为天下先。”此以慈、俭、不居先为德行的三宝。《六韬·六守》:“ 太公 曰:‘大农、大工、大商谓之三宝。’”此以农、工、商为国之三宝。《史记·赵世家》:“ 代 马 胡 犬不东下, 昆山 之玉不出,此三宝者亦非王有已。”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一》:“夫剑产於 越 ,珠产 江 汉 ,玉产 昆山 ,此三宝者,皆无足而至。”此分别以马、犬、玉或剑、珠、玉为物之三宝。
(2).(梵Triratna)佛教语。指佛、法、僧。《释氏要览·三宝》:“三宝,谓佛、法、僧。” 三国 吴 康僧会 《安般守意经序》:“佛教三宝,众冥皆明。”后以指佛教。《南史·梁昭明太子统传》:“太子亦素信三宝,徧览众经。” 宋 苏轼 《真相院释迦舍利塔铭》:“皆性仁行廉,崇信三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今吾事已毕,少不得皈依三宝,以了终见。”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贵人护法,三宝增光。”
词语解释:爱宝  拼音:ài bǎo
亦作“ 爱寳 ”。
(1).爱惜;珍惜。《韩非子·解老》:“是以智士俭用其财则家富,圣人爱宝其神则精盛,人君重战其卒则民众。”
(2).爱惜宝物;隐藏宝物。《国语·晋语九》:“ 晋阳 之围, 张谈 曰:‘先主为重器也,为国家之难也,盍姑无爱宝於诸侯乎!’” 南朝 梁简文帝 《七励》:“天不爱寳,地无隐瑞。”
词语解释:大宝  拼音:dà bǎo
皇帝之位。例如:久居大宝。
珍贵的财宝、宝贝
对佛法的称呼
一种重五十两的银元宝
词语解释:金宝  拼音:jīn bǎo
黄金和珠宝。泛指贵重财物。《史记·天官书》:“金宝之上,皆有气,不可不察。” 唐 白居易 《议释教策》:“况僧徒日益,佛寺日崇,劳人力於土木之功,耗人利於金宝之饰。” 清 顾炎武 《王家营》诗:“公卿不难致,所患无金宝。”
词语解释:家宝  拼音:jiā bǎo
(1).家中值得世传的珍宝。 南朝 宋 颜延之 《吊张茂度书》:“足下门教敦至,兼实家宝,一旦丧失,何可为怀?” 唐 白居易 《为段相谢手诏及金刀状》:“詔赐累加,惭惶交集;宠来天上,感动人间。且金藴其坚,奉之而永贞王度;刀宣其利,操之而远耀天威。岂唯佩作身荣,实可藏为家宝。” 宋 何薳 《春渚纪闻·苏浩然断金碎玉》:“余与其孙 之南 字 仲容 ,游其家,所藏不过数笏,而余於 李汉臣 丈得半笏,持视 仲容 云:‘真家宝也。’”
(2).指于家中珍藏。 宋 苏轼 《铁拄杖诗序》:“ 柳真龄 字 安期 , 闽 人也。家宝一铁拄杖,如榔栗木,牙节宛转天成,中空有簧,行輒微响。”
词语解释:世宝  拼音:shì bǎo
世代相传的珍宝。《三国志·魏志·张臶传》:“古皇圣帝所未尝蒙,实 有魏 之禎命,东序之世宝。”
词语解释:无价宝  拼音:wú jià bǎo
谓极珍贵的东西。 唐 周昙 《季札》诗:“寳剑徒称无价寳,行心更贵不欺心。”《武王伐纣平话》卷上:“ 费仲 奏曰:‘臣知 西伯侯 姬昌 有一对琼瑶玉釧,此釧无价寳也。’” 陈毅 《夕鹤词》:“同居真美好,爱情无价寳。”亦称“ 无价之寳 ”。 元 王实甫 《丽春堂》第一折:“我这珠衣是无价之寳哩!” 清 李渔 《比目鱼·耳热》:“所以世间难得的物件,就叫做无价之寳。” 艾青 《大西洋》诗:“生命原是无价之宝,但在贩卖战争的人们看来,生命是不值钱的。”参见“ 无价 ”。
词语解释:无价  拼音:wú jià
无法计算价值。比喻极为珍贵。《尹文子·大道上》:“﹝邻人﹞以(寳玉)献 魏王 ……王问价,玉工曰:‘此无价以当之。五城之都,仅可一观。’”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以分寸之瑕,弃盈尺之夜光;以蚁鼻之缺,捐无价之淳钧,非 荆和 之远识, 风胡 之赏真也。” 宋 苏轼 《次韵送徐大正》:“多情明月邀君共,无价青山为我赊。” 清 陈维崧 《三姝媚·寄远用梅溪韵》词:“斜压红裯,曾化为蝴蝶,此欢无价。”
词语解释:献宝  拼音:xiàn bǎo
(1).上献宝玉一类的珍物。《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昔 卞和 献宝, 楚王 刖之。”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建信委輅,被褐献宝。” 唐 杜甫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诗:“自从献宝朝河宗,无復射蛟江水中。” 仇兆鳌 注引《穆天子传》:“天子西征至 阳紆 之山, 河伯 冯夷 之所都居,是惟河宗氏,天子沉璧礼焉。”
(2).比喻显示自己的东西或自以为新奇的东西。 洪深 《五奎桥》:“爹爹,你只生了我一个女儿,只有我这样一个宝货,何必这样忙着东也献宝,西也献宝呢!”
(3).比喻提供宝贵的经验或意见。如:要完成这项工作,必须集思广益,发动大家献宝。
词语解释:地宝  拼音:dì bǎo
(1).指大地所产的物品,如谷物等。《大戴礼记·千乘》:“理天之灾祥,地宝丰省,及民共饗其禄,共任其灾。” 孔广森 补注:“地宝,穀也。《诗》曰:‘稼穡维宝。’” 王聘珍 解诂:“地宝谓五地之物生。 陆氏 《释文》云:‘地以万物为宝也。’” 南朝 宋 谢庄 《和元日雪花应诏诗》:“玄化尽天秘,凝功毕地宝。” 宋 叶适 《上宁宗皇帝札子三》:“於是 蔡京 变茶盐法,括地宝,走商贾,所得五千万,内穷奢侈,外炽兵革。”
(2).特指地下的矿藏。 清 王韬 《变法自强下》:“彼(泰西诸国)则出地宝,扩财源,而我任听其然。”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跋》:“织布之器,颇便於民生;考矿之机,有裨於地宝。”
(3).谓耕种的宝贵时令。《吕氏春秋·任地》:“日至,苦菜死而资在,而树麻与菽,此告民地宝尽死。” 陈奇猷 校释:“ 夏瑋瑛 曰:‘地宝’,当作种地的宝贵时令解。《审时篇》説:‘凡农之道,候(原作厚)之为宝。’就是説时令是种地之宝。‘此告民地宝尽死’之‘死’当是‘矣’字之误,与下文‘此告民究也’是同样的句法。‘矣’‘死’古音相同,因而致误。 奇猷 案: 夏 説是。古音‘矣’‘死’虽分隶咍、脂部,但 秦 汉 以后二字之音多通。”
词语解释:出宝  拼音:chū bǎo
赌博的一种。在宝盒内装上带点数的宝子,供赌徒们押。有人秘密装宝盒,有人传送宝盒,有人开宝盒。传送宝盒称为出宝,整个活动也统称为出宝。 姚雪垠 《长夜》三四:“出宝的宝倌是独眼的 李二红 。”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八章:“几个伙计高据在赌桌上,一个‘装宝’,一个‘出宝’,一个‘算宝’。”
词语解释:可宝  拼音:kě bǎo
值得珍爱。 秦 李斯 《上书秦始皇》:“夫物不产於 秦 ,可寳者多。” 闻一多 《关于儒、道、土匪》:“尤其对于把握强权、制定秩序的上层阶级、那种秩序更是绝对的可宝。”
词语解释:珠宝  拼音:zhū bǎo
(1).原为佛经上所说转轮圣王的七种“王宝”之一,即神珠宝。 武则天 好佛,自称“金轮圣神皇帝”,亦置“珠宝”等于宫廷。见《翻译名义集》卷三。《新唐书·后妃传上·则天武皇后》:“太后又自加号 金轮圣神皇帝 ,置七寳于廷:曰金轮寳,曰白象寳,曰女寳,曰马寳,曰珠寳,曰主兵臣寳,曰主藏臣寳,率大朝会则陈之。”
(2).珍珠宝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罗刹海市》:“女以鱼革为囊,实以珠寳。”《孽海花》第十二回:“原来这匣内,并非珠寳、也非财帛。”
(3).喻指珠子菊。 宋 苏轼 《小圃五咏·甘菊》:“无人送酒壶,空腹嚼珠宝,香风入牙颊, 楚 些发天藻。” 王文诰 辑注:“《本草》注:菊有一种开小花,瓣下如小珠子,谓之珠子菊。”
(4).喻指高贵的事物,高尚的思想。 魏钢焰 《宝地--宝人--宝事》:“我多么想就像一个勘探队员似的踏遍千山万水,访遍英雄豪杰,深入到他们那充满珠宝的心胸,开发出亿万吨诗的矿藏!”
词语解释:墨宝  拼音:mò bǎo
(1).珍贵的书法真迹。 宋 罗点 《闻见录》:“《墓田帖》, 王羲之 临 钟繇 书, 南唐 墨宝堂 石也。今在 邵村 家,但已损,不堪旃拓从事。”
(2).堂名“墨宝”,意谓所藏皆为名人真迹中可宝的珍品。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玩具·晋唐小楷真迹》:“以上皆 晋 贤小楷真蹟,古所称墨王墨宝,此乃足当之。” 清 赵翼 《题〈肃本淳化帖〉》诗:“ 淳化 天子盛文物,爱古墨宝勤搜罗。”
(3).尊称别人写的字或画的画。如:您的书法非常佳妙,敬求墨宝。
词语解释:册宝  拼音:cè bǎo
册书和宝玺。《新唐书·礼乐志八》:“册后……内侍进使者前,西面受册宝,东面授内謁者监。”《新五代史·唐六臣传序》:“ 文蔚 等自 上源驛 奉册宝,乘輅车,导以金吾仗卫、太常卤簿,朝 梁 于 金祥殿 。”
词语解释:八宝  拼音:bā bǎo
天子八种印玺的总称。《唐律·诈伪》:“诸伪造皇帝八宝者斩。” 长孙无忌 疏义:“皇帝有传国神宝,有受命宝、皇帝三宝、天子三宝,是名八宝。”《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大观元年》:“名为镇国、受命二宝,合先帝六璽,是为八宝,命置官以掌之。”
词语解释:秘宝  拼音:mì bǎo
不常见的珍异宝物。《后汉书·班固传下》:“启恭馆之金縢,御东序之祕宝。” 李贤 注:“祕宝,谓《河图》之属。”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序:“祕宝盈於玉府。”
词语解释:财宝  拼音:cái bǎo
钱财珍宝。《墨子·七患》:“民力尽於无用,财寳虚於待客。”《后汉书·桥玄传》:“凡有劫质,皆并杀之,不得赎以财寳。”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四:“先干群众能摸着看着、马到成功的事,斗经济,挖财宝。”
词语解释:二宝  拼音:èr bǎo
(1).指精美而为人宝爱的诗文与书法。《南史·谢灵运传》:“ 灵运 诗书皆兼独絶,每文竟,手自写之, 文帝 称为二寳。” 宋 欧阳修 《答杜相公惠诗》:“言无俗韵精而劲,笔有神锋老更奇。二寳将收传百世,岂惟荣耀诧当时。”
(2).指 宋 胡伸 与 汪藻 。《宋史·文苑传七·汪藻》:“ 徽宗 亲製《君臣庆会阁诗》,群臣皆賡进,惟 藻 和篇,众莫能及。时 胡伸 亦以文名,人为之语曰:‘ 江左 二寳, 胡伸 、 汪藻 。’”
词语解释:僧宝  拼音:sēng bǎo
佛教三宝之一。原指僧团,后泛指继承、宣扬佛教教义的僧众。 唐 杜甫 《岳麓山道林二寺行》诗:“地灵步步雪山草,僧宝人人沧海珠。” 仇兆鳌 注:“《起信论》:一真如是觉性,名佛宝;二真如有执持义,名法宝,三真如有和合义,名僧宝。” 宋 惠洪 有《禅林僧宝传》,录禅门五宗八十一僧人事迹。
词语解释:重宝  拼音:zhòng bǎo
(1).犹重器。多指鼎彝宝器。《战国策·东周策》:“ 西周 者,故天子之国也,多名器重宝。”
(2).泛指贵重的财宝。《孔子家语·屈节》:“重宝以悦其心,卑辞以尊其礼。” 汉 贾谊 《过秦论上》:“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收市重宝,逃入反侧之地。” 明 刘基 《郁离子·犁冥》:“余实有重宝,今将献之。”
(3). 中国 古钱币的一种名称。以一当十、或当五十,有铜、铁、铅质的三种。币面多在“重宝”二字前铸有年号。最早的是 唐肃宗 乾元 元年(公元758年)铸的“乾元重宝”。后有 南汉 的“乾亨重宝”、 宋仁宗 的“庆历重宝”、 宋徽宗 的“崇寧重宝”和 清 代的“咸丰重宝”等。参阅《清史稿·食货志五》
词语解释:陈宝  拼音:chén bǎo
(1).陈列宝物。《书·顾命》:“ 越 玉五重,陈宝。” 孔 传:“又陈先王所宝之器物。”
(2).古代传说中的神名。《史记·秦本纪》:“﹝ 文公 ﹞十九年,得 陈宝 。” 司马贞 索隐:“按:《汉书·郊祀志》云:‘ 文公 获若石云,於 陈仓 北阪城 祠之,其神来,若雄雉,其声殷殷云,野鸡夜鸣,以一牢祠之,号曰 陈宝 。’” 张守节 正义:“《括地志》云: 宝鸡祠 在 岐州 陈仓县 东二十里故 陈仓城 中。《晋太康地志》云: 秦文公 时, 陈仓 人猎得兽,若彘,不知名,牵以献之。逢二童子,童子曰:‘此名为媦,常在地中,食死人脑。’即欲杀之,拍捶其首。媦亦语曰:‘二童子名 陈宝 ,得雄者王,得雌者霸。’ 陈仓 人乃逐二童子,化为雉,雌上 陈仓 北阪,为石, 秦 祠之。《搜神记》云:其雄者飞至 南阳 ,其后 光武 起於 南阳 ,皆如其言也。” 汉 张衡 《西京赋》:“ 岐 、 梁 、 汧 、 雍 , 陈宝 鸣鸡在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一》:“县有 陈仓山 ,山上有 陈宝 鷄鸣祠 。昔 秦文公 感 伯阳 之言,游猎於 陈仓 ,遇之於此坂,得若石焉,其色如肝,归而宝祠之,故曰‘陈宝’。其来也,自东南暉暉声若雷,野鸡皆鸣,故曰‘鸡鸣神’也。”
词语解释:瑰宝  拼音:guī bǎo
亦作“瓌宝”。
(1).奇异,珍贵。《拾遗记·周》附 南朝 梁 萧绮 录:“瑰宝殊怪之物,充於王庭。”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一:“凡诸国瑰宝珍奇之物,皆藏於奉宸库。”
(2).特别珍贵的物品。 晋 左思 《吴都赋》:“窥 东山 之府,则瓌宝溢目。”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穷山海之瓌宝,尽人神之壮丽。”《新唐书·裴行俭传》:“初,平 都支 、 遮匐 ,获瓌宝不貲。” 康有为 《保存中国名迹古器说》:“ 康熙 、 乾隆 之磁……此吾国之瓌宝,数千年之精华。”
(3).喻特别珍贵的精神财富。 碧野 《富春江畔》:“我们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是世界的瑰宝,历史的精英。”
(4).比喻杰出的人才。 晋 陆云 《移书太常荐同郡张赡》:“诚帝室之瑰宝,清庙之伟器。”
词语解释:美宝  拼音:měi bǎo
瑰宝;美玉。《诗·王风·丘中有麻》“貽我佩玖” 毛 传:“玖,石次玉者。言能遗我美寳。” 汉 桓宽 《盐铁论·殊路》:“ 和氏 之璞,天下之美寳也。”《三国志·吴志·虞翻传》:“ 虞仲翔 前颇为论者所侵,美寳为质,彫摩益光,不足以损。”
词语解释:遗宝  拼音:yí bǎo
(1).前代遗留的宝物。 晋 王嘉 《拾遗记·魏》:“ 汉 诛 梁冀 ,得一玉虎头枕,云 单池国 所献,检其頷下,有篆书字,云是 帝辛 之枕,尝与 妲己 同枕之,是 殷 时遗宝也。”
(2).遗落的宝物。《宋书·自序传》:“与众人共见遗宝,咸争趋之, 林子 直去不顾。” 清 蒲松龄 《荷珠赋》:“倘是睡龙之遗宝,当齐重价於连城。”
(3).比喻弃置未用的人才。《梁书·顾协传》:“臣欲言於官人,申其屈滞, 协 必苦执贞退,立志难夺,可谓东南之遗宝矣。”
词语解释:玉宝  拼音:yù bǎo
即玉玺。天子或后妃的玉印。据《新唐书·车服志》载:“初, 太宗 刻受命玄璽……至 武后 改诸璽皆为宝。 中宗 即位復为璽, 开元 六年,復为宝。”《宋史·舆服志六》:“凡上尊号,有司製玉宝,则以所上尊号为文。”《宋史·舆服志六》:“ 天圣 中, 章献明 肃皇后 用玉宝,方四寸九分,厚一寸二分,龙钮。”《清史稿·世祖纪一》:“甲子,上 太祖武皇帝 、 孝慈武皇后 、 太宗文皇帝 玉册玉宝於太庙。”
词语解释:登宝
登基;帝王即位
词语解释:良宝  拼音:liáng bǎo
珍宝。《墨子·耕柱》:“ 和氏 之璧, 隋侯 之珠,三棘六异,此诸侯之所谓良宝也。”《三国志·吴志·陆抗传》:“夫俊乂者,国家之良宝,社稷之贵资。” 唐 李白 《古风》之三六:“良宝终见弃,徒劳三献君。”
词语解释:连城宝  拼音:lián chéng bǎo
指极珍贵的宝物。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连城之宝,非贫寒所能市也;高世之器,非浅俗所能识也。” 唐 元稹 《赋得玉卮无当》:“共惜连城宝,翻成无当卮。” 元 刘因 《和陶·和饮酒》:“指授种艺方,如获连城宝。”参见“ 连城璧 ”。
词语解释:连城璧  拼音:lián chéng bì
价值连城之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惠文王 时,得 楚 和氏 璧。 秦昭王 闻之,使人遗 赵王 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后用以指极珍贵的东西。 晋 张载 《拟四愁诗》之二:“佳人遗我云中翮,何以赠之连城璧。” 金 元好问 《论诗绝句》之十:“ 少陵 自有连城璧,争奈 微之 识珷玞。”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一:“先生在日,当世已称得片纸如得连城璧,今日岂易多得。”亦作“ 连城玉 ”、“ 连城璞 ”。 北周 庾信 《拟咏怀》之十五:“欲竞连城玉,翻徵缩酒茅。” 元 无名氏 《九世同居》第一折:“你为人要比连城玉,济时须作擎天柱。” 柳亚子 《次韵答左海少年》:“盲心畴识连城璞,长夜空怀照乘珠。”
词语解释:贵宝  拼音:guì bǎo
贵重的宝物。《周礼·秋官·大行人》:“九州之外,谓之蕃国,世壹见,各以其所贵宝为挚。” 郑玄 注:“所贵宝见传者,若 犬戎 献白狼白鹿是也,其餘则《周书·王会》备焉。”《子华子·大道》:“抱璧而徒乞,无为於贵宝矣。”《武王伐纣平话》卷上:“ 妲己 问王曰:‘臣启陛下,世间有何贵宝与子童翫看?’”
词语解释:法宝  拼音:fǎ bǎo
(1).佛教语。指教义和教典。是构成佛教的佛、法、僧三宝之一。《维摩经·佛国品》:“法宝普照,而雨甘露。” 唐 张说 《唐陈州龙兴寺碑》:“戒珠如月,独洁麒麟之行;法宝如山,普闻狮子之吼。” 清 龚自珍 《与江居士笺》:“ 自珍 之学,自见足下而坚进,人小贫穷,周以财帛,亦感檀施,况足下教我求无上法宝乎?”
(2).神话中能降伏妖魔的宝物。 清 李渔 《蜃中楼·试术》:“蒙 玉皇 授我三件法宝,一来成就好事,二来降服火龙。”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六篇:“﹝ 妙吉祥童子 ﹞復生 炎魔天王 家,是为灵耀,师事天尊,又诈取其金刀,炼为金砖以作法宝,终闹天宫,上界鼎沸。”
(3).比喻有特效的武器、方法或经验。 毛泽东 《〈共产党人〉发刊词》:“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 中国 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魏巍 《挤垮它》二:“﹝敌人﹞还遍设了地雷、跳雷、挂雷、照明雷等等的地雷阵,让这些法宝去保护他。” 茅盾 《色盲》三:“浪漫主义把恋爱当作神秘的圣殿,颓废主义又以为是消忧遣愁的法宝。”
(4).珍宝。
词语解释:元宝  拼音:yuán bǎo
(1).大宝。喻不可多得的贤才。《三国志·蜀志·秦宓传》“处士 任安 ,仁义直道” 裴松之 注引《益部耆旧传》:“州牧 刘焉 表荐 安 味精道度,厉节高邈。揆其器量,国之元宝。宜处弼疑之辅,以消非常之咎。”
(2).我国古钱币的一种名称。“元宝”二字前常冠以年号、朝代等,铸于币面。因 唐 朝“开元通宝”误读作“开通元宝”而得名。《旧唐书·食货志上》载: 武德 四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开元钱之文,为给事中 欧阳询 制词及书。“其词先上后下、次左后右读之。自上及左迴环读之,其义亦通,流俗谓之开通元宝钱。”《宋史·食货志下二·钱币》:“初, 太宗 改元 太平兴国 ,更铸‘太平通宝’。 淳化 改铸,又亲书‘淳化元宝’,作真、行、草三体。后改元更铸,皆曰‘元宝’,而冠以年号。”
(3).我国旧时铸成马蹄形的银锭。常作货币流通。《元史·杨湜传》:“上钞法便宜事,谓平準行用库白金出入,有偷滥之弊;请以五十两铸为锭,文以‘元宝’,用之便。”《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取出银子,一剗都是五十两一个元宝大锭,整整的六百个,便是三万两。”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铸银》:“纹银大者为元宝,小者为锭。或重百两,或重五十两,以至二、三两。”
(4).特指用锡箔纸折成、供祭祀时焚化的元宝形冥币。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月光马儿》:“月光马者,以纸为之……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词语解释:魄宝  拼音:pò bǎo
指月亮。魄,通“ 霸 ”。 宋 苏轼 《郊祀庆成诗》:“泰坛朝扫地,魄宝夜垂精。”
词语解释:符宝  拼音:fú bǎo
见“ 符葆 ”。
词语解释:符葆  拼音:fú bǎo
亦作“ 符宝 ”。 即 附宝 。相传为 黄帝 的生母。 宋 罗泌 《路史·后纪·黄帝纪》:“ 黄帝 有熊氏 ,姓 公孙 ,名 荼 ,一曰 轩 ……母 吴枢 ,曰 符葆 ,祕电绕斗轩而震,二十有四月而生帝於 寿丘 ,故名曰 轩 。” 罗苹 注:“即 附宝 。《河图》云:‘ 黄轩 母曰地祗之子 附宝 也。’《宋书·志》作‘符宝’。”
词语解释:和宝  拼音:hé bǎo
即 和 璧。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故美玉藴於碔砆,凡人视之怢焉,良工砥之,然后知其 和 寳也。”《后汉书·宦者传序》:“南金、 和 寳、冰紈、雾縠之积,盈仞珍藏。”
词语解释:御宝  拼音:yù bǎo
天子的印玺。《唐律疏仪·贼盗·盗御宝及乘舆服御物》:“诸盗御宝者,绞。” 明 文震亨 《长物志·御府书画》:“ 宋徽宗 御府所藏书画,俱是御书标题,后用 宣和 年号玉瓢御宝记之。”《镜花缘》第四回:“写罢,分付太监拿去了御宝,即发 上林苑 张掛。”
词语解释:封宝  拼音:fēng bǎo
封禅时所用的印玺。《宋史·礼志七》:“每缠金绳处深四寸,方三寸五分,取容封宝。”
词语解释:杂宝  拼音:zá bǎo
诸色珍宝。《西京杂记》卷二:“ 武帝 为七宝牀、杂宝桉、厕宝屏风、列宝帐,设於桂宫。时人谓之四宝宫。”《西京杂记》卷四:“ 茂陵 轻薄者化之,皆以杂宝错厠翳障,以 青州 芦苇为弩矢,轻骑妖服,追随於道路,以为欢娱也。”
词语解释:通宝  拼音:tōng bǎo
中国 旧时钱币的一种名称。起于 唐高祖 武德 四年(公元621年)铸造的“开元通宝”。以后历代都曾沿用,“通宝”二字前常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铸于币面。如 南唐 的“唐国通宝”、 宋 代的“太平通宝”、 元 代的“至正通宝”、 明 代的“大明通宝”、 清 代的“康熙通宝”等。 日本 、 越南 、 朝鲜 等国的钱币也曾用“通宝”之名。
词语解释:神宝  拼音:shén bǎo
(1).神圣的宝物。《史记·龟策列传》:“今 高庙 中有龟室,藏内以为神寳。” 王嘉 《拾遗记·魏》附 南朝 梁 萧绮 录:“窃观 明帝 践中区之沃盛,威灵所慑,比强列代,禎祥神寳,史不絶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赞曰:神寳藏用,理隐文贵。”
(2).指天子之位。即帝位。《后汉书·皇后纪序》:“而赴蹈不息,燋烂为期,终于陵夷大运,沦亡神寳。” 李贤 注:“神寳,帝位也。”
(3).同“ 神保 ”。古代祭祖时用以代表祖先的人。《管子·禁藏》:“民之承教重於神寳。” 郭沫若 等集校:“‘神寳’者,神保也。《小雅·楚茨》:‘鼓鐘送尸,神保聿归。’”
词语解释:尚宝
明代官名。掌理宝玺、金银、符牌等事
词语解释:驭宝  拼音:yù bǎo
谓统治国家。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暨皇 齐 驭宝,运集休明。”
词语解释:铸宝  拼音:zhù bǎo
指铸造宝册印章。古代帝王封赠、册立,其宣授位号的册文,用贵金属(金或银)铸成。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胡忠安》:“即代为礼部尚书,他未暇建白,首请赐贵妃 孙氏 宝册……上大悦,即命铸宝,令礼部具仪注以闻。”
词语解释:方宝  拼音:fāng bǎo
方形的银块。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铸银》:“ 直隶 藩库之钱粮银錁,以二两为率,银色甚佳,人皆便之。 江西 之方宝亦然,他省均不能及。”
词语解释:用宝  拼音:yòng bǎo
盖玉玺。 明 张居正 《请戒谕群臣疏》:“臣等谨拟勅諭一道,具稿呈览,伏乞圣明,裁定发下,写完用宝。”
词语解释:摇宝  拼音:yáo bǎo
旧时一种赌博名。 艾芜 《还乡记》:“有着一番新的气象,至于卖鸦片烟的铺子,以及摇宝、掷骰子的摊子,不复存在了。”
词语解释:传家宝  拼音:chuán jiā bǎo
(1).家中世代相传的珍贵物品。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这是个传家宝,留下自己用吧。”
(2).用作比喻。如: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
词语解释:错宝  拼音:cuò bǎo
镶嵌宝石。《西京杂记》卷一:“天子笔管,以错宝为跗,毛皆以秋兔之毫。”
词语解释:货宝  拼音:huò bǎo
财货珍宝。
词语解释:登大宝  拼音:dēng dà bǎo
登上帝位。《宋史·岳飞传》:“陛下已登大寳,社稷有主。”《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 燕王 ﹞后来靖了内难,乃登大寳,酬他一个三品京职。”《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因此﹝ 雍正 ﹞一登大寳,便亲製《圣諭广训》十六条,颁发各省学宫。”
词语解释:轻宝  拼音:qīng bǎo
犹细软。轻便而易于携带的贵重物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
词语解释:压宝  拼音:yā bǎo
(1).赌博的一种。 清 金学诗 《牧猪闲话》:“压宝者,以一制钱闭置盒中,分青龙、白虎、前、后四方之位,以钱压得‘宝’字者为胜。”
(2).另有用小木片刻一至四点四个“宝子”,幺、四红色,二、三黑色,任置一片于宝盒中,博者按点数或大小红黑格等分别压注,中者为胜。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恶俗·赌》:“掷状元牙牌之戏,曰打天九、鬭狮虎,以及压宝摇摊诸名色,皆赌也。” 浩然 《艳阳天》第八章:“就象压宝,盖子不揭开,是黑是红,谁也不放心。”
词语解释:龟宝  拼音:guī bǎo
(1).龟能卜吉凶,故称之为宝。语出《礼记·礼器》:“诸侯以龟为寳,以圭为瑞。”《北史·柳彧传》:“ 柳彧 正直之士,国之龟寳也。”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下:“胡人曰:‘此所谓龟寳也,稀世之灵物。’”《汉书·食货志下》:“元龟岠冉长尺二寸,直二千一百六十,为大贝十朋。公龟九寸,直五百,为壮贝十朋。侯龟七寸以上,直三百,为幺贝十朋。子龟五寸以上,直百,为小贝十朋。是为龟寳四品。”
(2). 王莽 更改币制时所铸的龟币名。
词语解释:佛宝  拼音:fó bǎo
指一切佛陀,亦指各种佛像。
词语解释:典宝  拼音:diǎn bǎo
掌管印玺。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林·庶吉士失载》:“﹝ 成敬 ﹞ 宣德 间,坐 晋 事波累,腐刑后改 郕府 典宝, 景皇 自 郕 邸入纘,陞内官监太监。”
词语解释:巨宝  拼音:jù bǎo
1.指陈宝。传说中鸡头而人身的神。
2.重宝。
词语解释:干宝  拼音:gàn bǎo
(?-336)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字令升,新蔡(今属河南)人。曾任佐著作郎,著有《晋纪》,已佚。又编有志怪小说集《搜神记》(原书已散佚,今本为后人所辑)。
词语解释:俭宝  拼音:jiǎn bǎo
谓以节俭为宝。 宋 范成大 《东宫寿诗》:“俭宝躬安履,仁端性自然。”
词语解释:髻宝  拼音:jì bǎo
即髻珠。 唐 陆元浩 《仙居洞永安禅院记》:“早获衣珠,游泳而安闲若海;已收髻宝,卷舒而自在如云。”参见“ 髻珠 ”。
词语解释:髻珠  拼音:jì zhū
佛教语。国王发髻中的明珠。语本《法华经·安乐行品》:“此《法华经》,是诸如来第一之説,於诸説中,最为甚深,末后赐与,如彼强力之王,久护明珠,今乃与之。”佛教因以“髻珠”比喻第一义谛、甚深法义。 南朝 梁元帝 《梁安寺刹下铭》:“髻珠孰晓,怀宝詎宣。”《景德传灯录·相国裴休》:“公当下知旨,如获髻珠,曰:‘吾师真善知识也。’”
词语解释:传国宝  拼音:chuán guó bǎo
即传国玺。 唐 元稹 《谕宝》诗之一:“刻为传国宝,神器人不侵。”《新五代史·梁本纪三》:“ 象先 遣 赵巖 持传国宝至东都,请王入 洛阳 。” 明 吴承恩 《秦玺论》:“传国宝者,国以宝而传耶?宝以国而传耶?”
词语解释:六宝  拼音:liù bǎo
指明王圣人、玉、龟、珠、金、山林薮泽。古谓六者为国家之宝,故云。《国语·楚语下》:“ 圉 闻:国之宝六而已。明王圣人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玉足以庇廕嘉穀,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龟足以宪臧否,则宝之;珠足以御火灾,则宝之;金足以御兵乱,则宝之;山林藪泽足以备财用,则宝之。” 唐 李峤 《宣州大云寺碑》:“大康雅俗,广济含生;六宝神御,三才化成。”
词语解释:家中宝  拼音:jiā zhōng bǎo
喻指丑媳妇。 元 关汉卿 《鲁斋郎》楔子:“你不如休和他争,忍气吞声罢,别寻个家中宝,省力的浑家。”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一折:“你抛撇了这丑妇家中宝,挑踢着美女家生哨。”《金瓶梅词话》第九一回:“常言丑是家中宝,可喜惹烦恼;我丑,谁叫你娶我来?”
词语解释:洪宝  拼音:hóng bǎo
大宝。喻极珍贵的事物。 晋 陆机 《叹逝赋》:“将颐天地之大德,遗圣人之洪寳。”
词语解释:荆宝  拼音:jīng bǎo
即和氏璧。亦用以喻美好资质。《文选·潘岳〈杨仲武诔〉》:“春兰擢茎,方茂其华; 荆 宝挺璞,将剖於 和 。” 李善 注:“言德业之美类於兰玉。” 南朝 宋 刘义恭 《游子移》诗:“ 三河 游荡子,丽颜迈 荆 宝。” 清 林则徐 《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尔诸生沐浴圣化,景行前修,谅当人握 隋 琛,家怀 荆 宝。”
词语解释:贽宝  拼音:zhì bǎo
献赠的宝物。 唐 柳宗元 《岭南节度飨军堂记》:“外之覊属数万里,以译言贄宝,岁帅贡职。”
词语解释:卞宝  拼音:biàn bǎo
指和氏璧。《周书·儒林传·沉重》:“ 卞 宝復润於 荆 阴, 随 照更明於 汉 浦。”参见“ 卞和 ”。
词语解释:卞和  拼音:biàn hé
春秋 楚 人。相传他得玉璞,先后献给 楚厉王 和 楚武王 ,都被认为欺诈,受刑砍去双脚。 楚文王 即位,他抱璞哭于 荆山 下, 文王 使人琢璞,得宝玉,名为“和氏璧”。《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昔 卞和 献宝, 楚王 刖之。” 唐 李白 《鞠歌行》:“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 卞和 耻。”参阅《韩非子·和氏》、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五》
词语解释:赀宝  拼音:zī bǎo
财货珍宝。貲,通“ 资 ”。《新唐书·沙陀传》:“夜帐饮, 全忠 自佐饔,进貲宝,握手谆劳。”
词语解释:受命宝  拼音:shòu mìng bǎo
即受命玺。《旧五代史·晋书·高祖纪三》:“辛酉製皇帝受命宝,以‘受天明命惟德允昌’为文。”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一:“ 元符 初,得 汉 传国璽,其文曰‘受命於天既寿永昌’,又其一曰‘承天福延万亿永无极’,是二者, 祐陵 又自倣为之,悉鱼虫篆也,号传国璽曰受命宝,九字璽曰镇国宝。”
词语解释:金善宝  拼音:jīn shàn bǎo
(1895-1997)农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浙江诸暨人。东南大学毕业。留学美国。历任南京市副市长、南京大学农学院院长、中国农科院院长、九三学社中央名誉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中科院院士。长期从事农作物优良品种的选育,是中国小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选出了适合中国种植的优良品种“矮粒多”和“南大2419”,研究了小麦播种方法和中国小麦的分类。著有《实用小麦论》《中国小麦区域》,主编有《中国小麦栽培学》《中国小麦品种志》等。
词语解释:镇宝  拼音:zhèn bǎo
犹重器。指帝位。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下·德祐表诏》:“今天命有归,臣将焉往?惟是世传之镇宝,臣不敢爱,谨奉太皇命戒,痛自贬损,削去帝号。”
词语解释:送元宝  拼音:sòng yuán bǎo
旧俗敬神有用猪头、鲜鱼者,送货人讨彩而曰“送元寳”。 清 顾禄 《清嘉录·冷肉》:“ 吴穀人 《新年杂咏》小序云:‘ 杭 俗:岁终祀神,尚猪首,至年外犹足充饌。定买猪头在冬至前,选皱纹如寿字者,谓之寿字猪头。屠人肩送至门,曰送元寳来。於是醃透风乾,以备敬神之用。’” 清 王韬 《瀛壖杂志》卷一:“ 沪城 风俗,元旦贺岁……五日例接财神,用鲜鱼极活泼者为元寳鱼。先一日担鱼呼街巷,有以红绳扣鬐踵门而来者,谓送元寳。”
共169,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