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五有上声 寿[同否][吐也。][【廣韻】音某。][yǒu][音柳。蚴蟉,行動貌。][pǒu][详注1][详注2][详注3][yǎo][ròu][音纽。人姓也。高丽有之。][音塿。通水沟也。][详注4][音塿。《廣韻》嗹嘍,煩貌。][详注5]


注1:忸 《集韵》《韵会》《正韵》女九切,音纽。习也。《荀子·议兵篇》忸之以庆赏。《注》忸与狃同。
注2:趣 《集韵》《韵会》此苟切。《书·立政》趣马。《传》趣,七口反。掌马之官。《诗·小雅》蹶维趣马。《笺》掌王马之政。《疏》七走反。《周礼·夏官·趣马注》趣马,趣养马者也。
注3:掫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侧九切,篘上声。持物相著也。
注4:培 音瓿。小阜也。《晋语》赵简子使尹铎为晋阳,必堕其垒培。
注5:欧 音殴。《说文》吐也。或作呕。《急就篇注》欧逆,吐而不下食也。《前汉·严助传》欧泄,霍乱之病相随属。《山海经》薄鱼一目,其音如欧。《注》郭璞曰:如人呕吐声也。《又》海外欧丝之野,在大踵东有女子跪据树欧丝。《注》郭璞曰:言啖叶而吐丝,盖蚕类也。《白氏六帖》跪树欧丝,生桑得茧。又与殴通,捶击也。《史记·留侯世家》良愕然欲欧之。
共195,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末字词组
太守假守厮守固守职守东阳守边守防守
出守坚守居守墨守持守邦守巡守执守
谢守坐守失守静守神守封守遵守由守
自守病守战守攻守远守主守嗣守监守
贤守留守保守死守镇守戍守环守谪守
独守通守谨守善守力守退守雌守玩守
郡守常守符守株守操守会守确守穷守
城守南守有守拙守护守慎守卫守顺守
官守川守良守看守牢守兵守笃守还珠守
牧守内守素守分守困守试守严守争守

词语解释:太守  拼音:tài shǒu
官名。 秦 置郡守, 汉景帝 时改名太守,为一郡最高的行政长官。 隋 初以州刺史为郡长官。 宋 以后改郡为府或州,太守已非正式官名,只用作知府、知州的别称。 明 清 时专指知府。
词语解释:出守  拼音:chū shǒu
由京官出为太守。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阮始平》:“屡荐不入官,一麾乃出守。” 唐 杜甫 《宴忠州使君侄宅》诗:“出守吾家姪,殊方此日欢。”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吕居仁秦少游诗》:“近 王会 出守 吴兴 ,其甥 秦伯阳 以诗送之。”《花月痕》第四六回:“ 剑秋 替他张罗出京,説是朝廷因你肯説话,纔叫你一麾出守的。”参见“ 一麾出守 ”。
词语解释:一麾出守  拼音:yī huī chū shǒu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阮始平》:“屡荐不入官,一麾乃出守。”麾有挥斥、排挤意,谓 阮咸 受 荀勗 排斥,出为 始平 太守。麾亦有旌麾意,故后多以“一麾出守”用作朝官出为外任之典。 唐 柳宗元 《为刘同州谢上表》:“八命作牧,一麾出守,拔自下位,寄之雄藩。” 清 钱谦益 《河南按察司副使岳骏声授中宪大夫制》:“五载司刑,一麾出守。”按: 唐 杜牧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诗云“欲把一麾江海去, 乐游原 上望 昭陵 ”,前人认为系对 颜 诗“一麾”之误用。见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辩证二》及 宋 黄朝英 《缃素杂记·一麾》
词语解释:谢守  拼音:xiè shǒu
指 谢灵运 。 灵运 曾为 永嘉 太守,故称。 唐 刘禹锡 《寄乐天》诗:“ 于公 必有高门庆, 谢守 何烦晓镜悲。” 唐 严维 《赠送崔子向》诗:“新诗踪 谢守 ,内学似 支郎 。”
词语解释:自守  拼音:zì shǒu
(1).自保;自为守卫。《穀梁传·襄公二十九年》:“古者天子封诸侯,其地足以容民,其民足以满城以自守也。”《史记·郑世家》:“ 宋 颇与 厉公 兵,自守於 櫟 , 郑 以故亦不伐 櫟 。” 唐 杜甫 《蒹葭》诗:“摧折不自守,秋风吹若何?” 梁启超 《中国地理大势论》:“ 扬子江 之上游也,其险足以自守,其富足以自保。”
(2).自坚其操守。 汉 扬雄 《解嘲》:“攫挐者亡,默默者存;位极者宗危,自守者身全。” 唐 韩愈 《闲游》诗之二:“ 子云 祗自守,奚事九衢尘?” 明 方孝孺 《送吏部员外郎龚彦佐序》:“视其德如乡閭时,不翕翕以趋势,不琐琐以殉利,淡乎自守而不阿。” 清 姚石甫 《桐城麻溪姚氏登科记》:“自我参政府君通籍,至今又十四世,人且数千百计,孝弟未衰,皆清贫自守。”
词语解释:贤守  拼音:xián shǒu
贤明的地方官。 唐 刘禹锡 《武陵观火诗》:“贤守恤人瘼,临烟驻驪驹。” 宋 苏轼 《又次韵二守同访新居》:“拔薤已观贤守政,折蔬聊慰故人心。”《宋史·食货志上六》:“ 乾道 间,郡有米斗直五六百钱者, 孝宗 闻之,即罢其守,更用贤守,此今日所当法者。”
词语解释:独守  拼音:dú shǒu
(1).独自守候;独自保持。《楚辞·九辩》:“块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 汉 扬雄 《解嘲》:“僕诚不能与此数子比,故默然独守吾《太玄》。”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是臣慺慺之诚,窃所独守。” 清 陈梦雷 《松树为风雨所拔叹》诗:“枝条荏苒任飘零,苦心独守凌霜节。”
(2).谓独自守贞。 唐 曹邺 《四怨》诗之一:“美人新如花,许嫁还独守。”《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好没天理!花枝般一个娘子,叫她独守,又要駡她。”
(3).单独把守。《后汉书·任光传》:“ 光 为 信都 太守。及 王郎 起,郡国皆降之…… 光 等孤城独守,恐不能全。”
词语解释:郡守  拼音:jùn shǒu
郡的长官,主一郡之政事。 秦 废封建设郡县,郡置守、丞、尉各一人。守治民,丞为佐。 汉 唐 因之; 宋 以后郡改府,知府亦称郡守。《汉书·酷吏传·严延年》:“幸得备郡守,专治千里,不闻仁爱教化,有以全安愚民,顾乘刑罚多刑杀人。”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郡守宴客,初就席, 子溶 遣县吏呼伎乐伶人,即皆驰往,无敢留者。” 清 黄之隽 《海啸歌》:“郡守告予往勘灾, 华 娄 两宰同去来。”
词语解释:城守  拼音:chéng shǒu
(1).城池的守备。《国语·楚语上》:“城守之木,於是乎用之。” 韦昭 注:“城守之餘,然后用之。” 南朝 梁 沉约 《反舌鸟赋》:“倦城守之諠疲,爱田郊之閒素。”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尹侍御奏折》:“ 广平 一带,州县纷然瓦解。城守不施,草间偷活,狼奔豕突,如入无人之境。”
(2).据城而守。《战国策·楚策一》:“ 扞关 惊,则从 竟陵 已东,尽城守矣。”《史记·梁孝王世家》:“ 梁孝王 城守 睢阳 ,而使 韩安国 、 张羽 等为大将军,以距 吴 楚 。”《后汉书·任光传》:“廷掾持 王郎 檄诣府白 光 , 光 斩之于市,以徇百姓,发精兵四千人城守。”
(3).指防守地方的武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直等到钉封文书到了,在监里提了出来绑了, 歷城 县会了城守,亲自押出西关。”
词语解释:官守  拼音:guān shǒu
(1).官位职守;官吏的职责。《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亲其民人,明其伍候,信其邻国,慎其官守。” 唐 韩愈 《答魏博田仆射书》:“限以官守,拜奉未由,无任驰恋。”《好逑传》第十三回:“我学生虽与 过老先生 忝在同乡,因各有官守,相接转甚疏阔。”
(2).臣下。《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天子蒙尘於外,敢不奔问官守。” 杜预 注:“官守,王之羣臣。”
(3).官吏。《宋史·河渠志一》:“ 开寳 四年十一月, 河 决 澶渊 ,泛数州。官守不时上言,通判、司封郎中 姚恕 弃市,知州 杜审肇 坐免。” 清 侯方域 《重修书院碑记》:“凡书院之为舍者几楹?其侵而居之者几何家?资餼之田几区?其官守因而入其租税者几何年?今坐何所?”
词语解释:牧守  拼音:mù shǒu
州郡的长官。州官称牧,郡官称守。《汉书·翟方进传》:“持法刻深,举奏牧守九卿,峻文深詆,中伤者尤多。”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夫选用失於上,则牧守非其人矣。” 唐 白居易 《张聿可衢州刺史制》:“牧守之任,最亲吾人。” 明 何景明 《赠南雄判愈君序》:“公卿废礼士之文,牧守靡察民之实,是以官屈而吏以调困。”
词语解释:假守  拼音:jiǎ shǒu
古时称权宜派遣而非正式任命的地方官。《史记·南越列传》:“因稍以法诛 秦 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汉书·项籍传》:“ 会稽 假守 通 素贤 梁 ,乃召与计事。” 张晏 注:“假守,兼守也。”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节度》:“ 太祖 罢节度,立权发、遣与、权知之类,故士大夫作郡,皆自称曰假守,谓非真节度也。”
词语解释:坚守  拼音:jiān shǒu
(1).坚决守卫。《墨子·号令》:“官吏豪杰与计坚守者十人及城上吏比五官者,皆赐公乘。”《后汉书·公孙瓒传》:“坚守旷日,或可使 绍 自退。”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一章:“ 齐堆 负责坚守二号坑道。”
(2).坚定地遵守或保持。《后汉书·李固传》:“先圣法度,所宜坚守。” 唐 李德裕 《赐何重顺诏》:“及殂谢之时,不能坚守臣节,遂使三军上请,以幼子总戎。”
(3).谓墨守。 明 张居正 《请戒谕》:“或沉溺故常,坚守旧辙。”
词语解释:坐守  拼音:zuò shǒu
(1).犹固守;死守。 汉 王充 《论衡·谢短》:“斯则坐守,何言师法,不颇博览之咎也。”《资治通鉴·齐和帝中兴元年》:“郎君但当坐守画一,以荷析薪。” 郭希仁 《从戎纪略》:“ 万炳南 坐守 凤翔 待援。”
(2).安坐守护。《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六:“因你分付了,不敢入殮。况且心头温温的,只得坐守。”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我缓缓地顺着街边走,向着那些伙计匆匆忙忙正做面饼的铺面,以及老太婆带着睡眼坐守的小吃摊子,溜着老鹰似的眼睛。”
词语解释:病守  拼音:bìng shǒu
谦词。懦弱无能的守宰。 宋 苏轼 《铁沟行赠乔太博》:“城中病守无所为,走马来寻 铁沟 水。” 宋 苏轼 《送段屯田分得于字》:“ 胶西 病守老且迂,空斋愁坐纷墨朱。”
词语解释:留守  拼音:liú shǒu
(1).居留下来看管。《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 博 上书:愿留守坟墓,独不徙。”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仲仙 北征,伯叔留守故居。” 郁达夫 《出奔》:“﹝ 董玉林 ﹞向立在岸上送他们出发、替他们留守的长工,嘱咐了许多催款、索利、收取花息的琐事。”
(2).指军队进发时,留驻部分人员以为守备。《汉书·张良传》:“ 沛公 乃令 韩王成 留守 阳翟 。”《宋书·武帝纪上》:“五月,至 下邳 ,留船,步军进 琅邪 ,所过筑城留守。”
(3).古时皇帝出巡或亲征,命大臣督守京城,便宜行事,谓之“京城留守”。其陪京和行都则常设留守,多以地方长官兼任。至 北魏 始为正式命官。《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吴王 北会诸侯於 黄池 , 吴国 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后汉书·张禹传》:“ 和帝 南巡祠园庙, 禹 以太尉兼卫尉留守。”《魏书·东阳王丕传》:“﹝ 高祖 ﹞车驾南伐, 丕 与 广陵王 羽 留守京师,并加使持节。”《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十一年》载此事, 胡三省 注曰:“留守之制因此。” 唐 韩愈 《河南府同官记》:“留守之官,居禁省中,岁时出旌旗,序留司文武百官于宫门外而衙之。”其后历代沿置,职掌不一。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七》
词语解释:通守  拼音:tōng shǒu
官名。 隋 开皇 时设置,佐理郡务,职位略低于太守。 清 代称通判为“通守”。亦指任通守之职。 宋 苏轼 《别天竺观音诗》序:“余昔通守 钱唐 ,移莅 胶西 。”
词语解释:常守  拼音:cháng shǒu
(1).谓固定职位。《后汉书·百官志一》:“ 明帝 初置度 辽 将军,以卫南单于众新降有二心者,后数有不安,遂为常守。” 宋 苏轼 《拟进士对御试策》:“官有常守谓之职,施有先后谓之序。”
(2).日常的职掌。《隋书·经籍志二》:“ 灵 献 之世,天下大乱,史官失其常守。博达之士,愍其废絶,各记闻见,以备遗亡。”
(3).谓素常遵行。《隋书·房陵王勇传》:“常守平生昆弟之意,不知何罪,失爱东宫。”《新唐书·刑法志》:“ 唐 之刑书有四,曰:律、令、格、式……式者,其所常守之法也。”
词语解释:南守  拼音:nán shǒu
见“ 南狩 ”。
词语解释:南狩  拼音:nán shòu
亦作“ 南守 ”。 犹南巡。《易·明夷》:“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明 顾绛 《禹陵》诗:“ 大禹 巡南守,相传此地崩。”
词语解释:川守  拼音:chuān shǒu
川吏。 唐 白居易 《题新居呈王尹兼简府中三掾》诗:“桥凭川守造,树倩府寮栽。”
词语解释:内守  拼音:nèi shǒu
(1).谓对内守卫本土。 汉 贾谊 《新书·过秦上》:“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 金 王若虚 《赠昭毅大将军高公墓碣》:“抚安遗黎,内守外攘,以鳩完復之功,闔境晏然,遂成乐土。”
(2).本身的操守。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上》:“君戒专欲,臣戒专利……故明王慎内守,除外寇而重内宝。” 金 朱之才 《寓言》诗之二:“霜雪枯万干,松柏有常青。内守初已定,外变终难更。”
词语解释:厮守  拼音:sī shǒu
相守。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逸文》:“都门盛唱小词曰:‘喜则喜,得入手;愁则愁,不长久;忻则忻,我两个廝守;怕则怕,人来破鬭。’” 明 高明 《琵琶记·蔡宅祝寿》:“夫妻长廝守,父母愿长久。” 巴金 《家》二六:“自然她满心希望他来拯救她,让她永远和他厮守在一起。”
词语解释:居守  拼音:jū shǒu
(1).留置守护。《左传·成公十六年》:“ 韩厥 将下军, 郤至 佐新军, 荀罃 居守。” 明 李东阳 《重修季子庙记》:“刑部尚书 白公 昂 尝读书其间,慨其敝陋,谓居守道徒曰:‘吾他日必修之。’”
(2).特指皇帝出征或巡幸时,重臣镇守京都或行部。 汉 荀悦 《汉纪·景帝纪》:“ 晁错 议,欲令上自将兵,身留居守。”《新唐书·辅公祏传》:“六年, 伏盛 入朝,留 公祏 居守,復令 雄诞 握兵副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禨祥·甘露瑞雪》:“上南巡,﹝ 顾鼎臣 ﹞奉勅居守,寻殁於位。” 清 唐甄 《潜书·诲子》:“天子南征,大人居守,政事取决,如 伊尹 、 周公 之摄,此 慎 之所不如也。”
(3).官名。留守的别称。 唐 韩愈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自居守 河南 尹以及百事之执事,与吾辈二县之大夫,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諮而处焉?”按,此“居守”谓 东都 留守 郑馀庆 。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王公直》:“既发囊,唯有人左臂,若新支解焉。羣吏乃反接,送于居守。”
(4).犹守成。 明 李东阳 《张秋》诗:“创业固不易,居守乃其常。”
词语解释:失守  拼音:shī shǒu
(1).谓没有保住所守之物。《左传·宣公十年》:“凡诸侯之大夫违,告於诸侯曰:‘某氏之守臣某,失守宗庙,敢告。’” 唐 元稹 《唐故河阴留后河南元君墓志铭》:“斯宇也,尚书府君受赐於 隋 氏,乃今传七代矣。敢有失守,以貽太夫人忧,死无以见失人於地下!”
(2).特指防地失陷。 宋 王安石 《澶州》诗:“边关一失守,北望皆 胡 骑。” 清 李渔 《风筝误·请兵》:“只为无兵救,沿山几处城如斗,尽行失守,尽行失守。” 田汉 《芦沟桥》第一幕:“ 芦沟桥 一失守, 北平 就要陷于敌人四面包围之中。”
(3).谓丧失节操。《左传·成公十五年》:“前志有之曰:‘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为君非吾节也。虽不能圣,敢失守乎?”
(4).惊恐不能自持。 汉 蔡邕 《巴郡太守谢版》:“府举入奏,惊惶失守,非所敢安。”《后汉书·皇甫规传》:“臣生长边远,希涉紫庭,怖慴失守,言不尽心。”
词语解释:战守  拼音:zhàn shǒu
攻和守。 汉 王符 《潜夫论·救边》:“是故战守之策,不可不早定也。” 晋 陆机 《辩亡论上》:“战守之道,抑有前符,险阻之利,俄然未改,而成败贸理,古今诡趣,何哉?” 宋 曾巩 《请西北择将东南益兵札子》:“故臣以谓西北之宜当择将率,付之一州一路,任之以战守之责。”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剿抚异同》:“现在 僧格林沁 兵威已壮,讲求战守,振刷精神,洋人颇知畏惧。”
词语解释:保守  拼音:bǎo shǒu
(1).保卫守护。《战国策·齐策六》:“ 燕 将惧诛,遂保守 聊城 ,不敢归。”《南史·陈始兴王叔陵传》:“ 叔陵 聚兵仅得千人,欲据城保守。”《三国演义》第五三回:“ 孔明 曰:‘非 云长 不可。’即时便教 云长 前去 襄阳 保守。” 郭沫若 《鸡之归去来》:“但那只雄鸡是一匹好斗的军鸡,把笼子保守得就象一座难攻不破的碉堡。”
(2).保护;保藏。 唐 裴鉶 《传奇·陶尹二君》:“凝神而神爽,养气而气清;保守胎根,含藏命带。” 宋 沉括 《梦溪笔谈·神奇》:“今 宋朝 第六帝也,更后九年,当有疾。汝可持吾药献天子。此药人臣不可服,服之有大责,宜善保守。”
(3).保住,保持使不失去。 宋 王安石 《上时政疏》:“盖夫天下至大器也,非大明法度,不足以维持;非众建贤才,不足以保守。”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一:“汝若真为那个驱壳的己,必须用这箇真己,便须常常保守着这箇真己的本体。” 老舍 《四世同堂》三七:“他很谨慎的保守他的出身的秘密。” 丁玲 《自杀日记》:“我死去,我的心是很平静的,世界也仍然保守平静。”
(4).特指维持旧状态,不求改变或改进。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二节:“北派喜保守,南派喜破坏。” 梁斌 《红旗谱》八:“人,一上了年纪,就爱固执己见,偏重保守了!” 浩然 《艳阳天》第五一章:“ 焦振茂 说:‘也不算我落后保守,这件事情,我有一定之规。’”
词语解释:谨守  拼音:jǐn shǒu
(1).谨慎守护;敬慎守持。《晏子春秋·谏下三》:“ 景公 树竹,令吏谨守之。” 晋 陆机 《辨亡论下》:“将谨守峡口以待擒耳。” 宋 楼钥 《集英殿修撰曾公神道碑》:“事亲尽礼,谨守家法。”《诗刊》1978年第1期:“我们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这样坚贞不渝地谨守着自己的诺言。”
(2).操守严谨。 明 吴宽 《四川等处提刑按察司佥事陈君行状》:“其居官斤斤谨守,尤以廉洁称。”《人中画·自作孽》:“ 黄舆 道:‘此事不独学生不敢,就是 天隐 亦当谨守,倘一失足,悔之晚矣!’” 王闿运 《长沙攸县庆都龙君行状》:“及论贞介谨守之节,富贵不能淫,末有先君者也。”
词语解释:符守  拼音:fú shǒu
谓受符为郡守。《文选·谢瞻〈于安城答灵运〉诗》:“幸会果代耕,符守 江 南曲。” 李善 注:“《汉书》曰:初与郡守为竹使符。” 唐 韦应物 《秋景诣琅琊精舍》诗:“意有清夜恋,身为符守婴。”
词语解释:有守  拼音:yǒu shǒu
(1).有操守,有节操。《书·洪范》:“凡厥庶民,有猷,有为,有守,汝则念之。” 孔 传:“民戢有道,有所为,有所执守。”《新唐书·陆元方传》:“ 弘景 以直道进,议论持正有守。”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 师鲁 文章传世,且刚直有守,非欺后世者,可信不疑也。”《宋史·苏轼传论》:“意之所向,言足以达其有猷,行足以遂其有为,至於祸患之来,节义足以固其有守。”
(2).有职守。《管子·兵法》:“战而必胜者,法度审也。胜而不死者,教器备利而敌不敢校也……法度审则有守也。”
词语解释:良守  拼音:liáng shǒu
贤能的州郡长官。 晋 傅咸 《赠建平太守李叔龙》诗:“弘道兴化,实在良守。”《晋书·诸葛恢传》:“今之 会稽 ,昔之 关中 ,足食足兵,在於良守。”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三:“昔者贤牧分 陕 ,良守共治,下邑必树其风,一乡可以为绩。”
词语解释:素守  拼音:sù shǒu
平素的操守。 宋 司马光 《乞罢条例司常平使疏》:“诚恐上累陛下之至公,下丧微臣之素守。” 宋 陆游 《东郊饮村酒大醉后作》诗:“丈夫无苟求,君子有素守。”
词语解释:固守  拼音:gù shǒu
坚守。《国语·周语上》:“陵其民而卑其上,将何以固守。”《后汉书·傅燮传》:“城中兵少粮尽, 燮 犹固守。”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十六章:“ 郭祥 不得不收缩兵力,固守主峰。”
词语解释:墨守  拼音:mò shǒu
(1). 战国 时, 墨翟 善于守城。后因称善于防守为 墨翟 之守,简称“墨守”。《战国策·齐策六》:“今公又以弊 聊 之民,距全 齐 之兵,朞年不解,是 墨翟 之守也。” 宋 苏轼 《次韵张甥棠美述志》:“云梯雨矢集无方,我已中灰同墨守。” 罗惇曧 《文学源流·周秦诸子总论》:“ 公输 善攻, 墨翟 善守,故谓善守者为‘墨守’。”
(2).谓固执保守,不思进取。 清 黄宗羲 《钱退山诗文序》:“如 钟嶸 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準的也。” 清 朱焘 《北窗呓语》:“然 戈氏 墨守韵学,未免为法所拘。” 鲁迅 《二心集·关于〈唐三藏取经诗话〉的版本》:“我以为考证固不可荒唐,而亦不宜墨守,世间许多事,只消常识,便得了然。”参见“ 墨守成规 ”。
词语解释:墨守成规  拼音:mò shǒu chéng guī
亦作“ 墨守成法 ”。 战国 时 墨翟 善于守城,世人谓之“墨守”。后以“墨守成规”指固执旧法,一成不变。 清 王韬 《瓮牖馀谈·犹太古历说》:“而至今,中法每不如西法之密,何哉?盖用心不专,率皆墨守成法,未能推陈出新耳。” 李六如 《六十年的变迁》第一卷第四章二:“你也是一个军佐吧,如果破格把他介绍进来做同志,就会更加有利,不能墨守成规。”
词语解释:静守  拼音:jìng shǒu
(1).安分守己。 唐 韩愈 《与郑相公书》:“候 孟氏 兄弟到,分付成事。庶可静守,无大闕败。”
(2).镇定地防守、等待。 郭希仁 《从戎纪略》:“此后遂持静守观衅主意,我军不出,彼亦不来攻。”
词语解释:攻守  拼音:gōng shǒu
(1).攻取与守卫;进攻与防守。 汉 贾谊 《过秦论上》:“仁心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宋 曾巩 《请减五路城堡札子》:“故敌虽万变,涂虽百出,而形势足以相援,攻守足以相赴。” 章炳麟 《国故论衡·论式》:“游谈恣肆而无法程,常论宽缓而无攻守。”
(2).指攻击守卫用的器具。
词语解释:死守  拼音:sǐ shǒu
(1).拚死防守。《孔丛子·儒服》:“某人不道,侵犯大国,二三子尚皆同心比力死守,将帅稽首再拜受命。” 唐 韩愈 《张中丞传后叙》:“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 清 阎尔梅 《题余阙祠》诗:“死守七年经百战,孤军终不树降旗。” 夏衍 《秋瑾传》第三幕:“愿意跟我在这儿死守的快去领取枪弹。”
(2).指固执不变地遵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现在的世界,不能死守着 中国 的古籍做榜样的了!”如:死守着老规矩。
词语解释:善守  拼音:shàn shǒu
(1).善于防守。《孙子·虚实》:“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吴梅 《题天香石砚室棋谱》诗:“颇闻棋诀在善守,心细如髮才如斗。”
(2).善于守职;善于守成。《国语·鲁语上》:“ 孟孙 善守矣,其可以盖 穆伯 而守其后於 鲁 乎!”《史记·乐书》:“ 成王 作颂,推己惩艾,悲彼家难,可不谓战战恐惧,善守善终哉?”
词语解释:株守  拼音:zhū shǒu
比喻拘泥守旧,不知变通。 宋 岳珂 《桯史·蠲毒圆》:“ 涇 祖 继先 之绪餘,株守不变,是以败云。” 清 顾炎武 《答俞右吉书》:“在 汉 之时,三家之学各自为师,而 范寧 註《穀梁》独不株守一家之説。” 靳以 《雪朝》:“先后只是三年间的事,别人就有了那么大的变化,他自己却只是株守在这里,一步也不曾移动。”参见“ 守株待兔 ”。
词语解释:守株待兔  拼音:shǒu zhū dài tù
(1).《韩非子·五蠹》:“ 宋 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柱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为 宋国 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后因以“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汉 王充 《论衡·宣汉》:“以已至之瑞,效方来之应,犹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罝之路也。” 宋 陈师道 《清月长老再住荐福疏》:“守株待兔,虽达者之不为;面壁磨砖,亦古今之常事。”
(2).比喻企图不经过主观努力而侥幸得到意外的收获。《古今小说·杨八老越国奇逢》:“妾闻治家以勤俭为本,守株待兔,岂是良图?乘此壮年,正堪跋踄,速整行李,不必迟疑也。”
词语解释:拙守  拼音:zhuō shǒu
安于愚拙,不取巧。 宋 范仲淹 《依韵酬益利钤辖马端左藏》:“拙守自惭成木强,宦游谁嘆仅蓬飘。” 宋 叶适 《除吏部侍郎谢表》:“外耀恩荣,内藏拙守,於臣何所不足,愧臣无以仰承。” 明 袁宏道 《七夕偶成》诗之二:“不用丐灵乌鹊,唯宜拙守斑鳩。”
词语解释:看守  拼音:kān shǒu
(1).看管;看护。 明 凌濛初 《北红拂》第一出:“门上谁人在此看守?”《红楼梦》第七九回:“﹝ 王夫人 ﹞只吩咐众奶娘等好生伏侍看守,一日两次带进医生来诊脉下药。” 沉从文 《新与旧·萧萧》:“于是祖父从现实出发,想出了个聪明主意,把 萧萧 关在房里,派人好好看守着。”
(2).监视和管押。 赵树理 《李家庄的变迁》十一:“ 王安福 见把 小毛 捉住了,顺便想起 李如珍 来,问了问 铁锁 ,说是已经看守起来了,也就放心睡去。” 杨匡满 郭宝臣 《命运》:“一个看守的法警也大声呼喊,想使犯人们安静下来。”
(3).指门卫。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上海的少女》:“公园看守会格外认真的检查入门券。”
(4).指看管犯人的人。 端木蕻良 《被撞破了的脸孔》:“看守让我们在楼下甬道上,站成一排。”
词语解释:分守  拼音:fēn shǒu
明 时按察使、按察分司,又称监司,亦可称分守。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七:“分守既下车,数州吏微过,当 稚钦 笞之十。”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司道·方印分司》:“若分守虽云道,然而无钦降方印。”
职分。《庄子·天道》:“道德已明而仁义次之,仁义已明而分守次之,分守已明而形名次之。” 宋 曾巩 《制诰拟词·相制三》:“鼎足居中,各遵其职,分守则异,合谋惟一。” 章炳麟 《訄书·订文·附正名杂义》:“九变知言,出於 庄周 ,则百世不能易矣!曰:天也,道德也,仁义也,分守也,形名也,因任也,原省也,是非也,赏罚也,以此大平。”
词语解释:职守  拼音:zhí shǒu
犹职责。亦指工作岗位。《晋书·列女传·羊耽妻辛氏》:“职守,人之大义也。”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五:“ 仁宗 朝,言者以士大夫不安职守,惟务奔竞,乞申严戒励。”《三国演义》第四十回:“公子奉父命镇守 江夏 ,其任至重;今擅离职守,倘 东吴 兵至,如之奈何?”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五:“像他那样忠于职守,能够离开我见,专以儿童为本位的人,我半生之中所见绝少。”
词语解释:持守  拼音:chí shǒu
(1).守成。 宋 董弅 《闲燕常谈》:“圣意匪独俛同韦布之士,留神经术,仰见竞竞图治,不安持守之深意,天下幸甚。”《元典章·诏令一·武宗登宝位诏》:“於戏!丕承丕显,敢忘持守之心;于藩于宣,勉效忠勤之力。”
(2).操守。 清 魏源 《杨子慈湖赞》:“ 龙谿 持守不如 敬仲 真, 希元 、 悟修 皆非 敬仲 之匹。”
(3).指坚持操守。 许地山 《命命鸟》:“若是父亲许我入 圣约翰海斯苦尔 ,我准保能持守得住,不会受他们底诱惑。”
词语解释:神守  拼音:shén shǒu
(1).犹神情。《三国志·蜀志·蒋琬传》:“时新丧元帅,远近危悚。 琬 出类拔萃,处羣僚之右,既无戚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由是众望渐服。”
(2).精神内聚。《宋书·南郡王义宣传》:“ 义宣 惛垫,无復神守。”
(3).鳖的别称。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一·鳖》:“鱉行蹩躄,故谓之鱉。《淮南子》曰:‘鱉无耳而守神,神守之名以此。’ 陆佃 云:‘鱼满三千六百,则蛟龙引之而飞,纳鱉守之则免,故鱉名神守。’”
词语解释:远守  拼音:yuǎn shǒu
任职远方。亦指边远地方的官吏。 唐 韦应物 《送刘评事》诗:“笼禽羡归翼,远守怀交亲。” 唐 刘禹锡 《奉天平令狐相公》诗:“远守宦情薄,故人书信来。”
词语解释:镇守  拼音:zhèn shǒu
(1).指军队驻扎在重要的地方防守。《后汉书·伏湛传》:“车驾每出征伐,常留镇守,总摄羣司。” 宋 苏辙 《论所言不行札子》:“乞移降佗路,更选帅臣俾之镇守。”《水浒传》第五十回:“天幸今朝得贤弟来此间镇守,正如锦上添花,旱苗得雨。”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的家庭》:“当庚子年 大沽 失守,镇守 大沽 的 罗提督 自尽殉职时,我的爸爸便正在那里作他身边一员裨将。”
(2).看护;守护。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一折:“教孩儿镇守亲娘,休遭继父专。”《西游记》第二六回:“那黑熊真个得了正果,在菩萨处镇守 普陀 ,称为大神。”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三章:“他是一直镇守在山顶上的。”
词语解释:力守  拼音:lì shǒu
坚守。《商君书·开塞》:“今世彊国事兼併,弱国务力守。” 郭沫若 《行路难》下篇三:“国内的新文学为什么不满意于旧人?旧人们为什么要力守故垒?”
词语解释:操守  拼音:cāo shǒu
(1).平素的品行志节。《新唐书·裴度传》:“ 度 退然纔中人,而神观迈爽,操守坚正,善占对。既有功,名震四夷。”《明史·刘宗周传》:“未有操守不谨,而遇事敢前,军士畏威者。”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银行下》:“一切应办事宜由股商中慎选一精明干练、操守廉洁之人综计出入。”
(2).执持善行,固守志节。 宋 苏轼 《赐守尚书右丞胡宗愈辞恩命不允诏制》:“卿昔在諫垣,首开正论,出入滋久,操守不回。”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一:“此説却是正理,如吾儒易簀、结缨之类,皆是平日讲贯得明、操守得安、涵养得熟,视生死如昼夜,故能如此不乱。”《再生缘》第三二回:“要学 长孙 贤后德,必须操守在深宫。”
词语解释:护守  拼音:hù shǒu
守护。《后汉书·梁竦传》:“辞语连及 舞阴公主 ,坐徙 新城 ,使者护守。”《宋史·石普传》:“甫至 贺州 ,授太子左清道率府副率、 房州 安置,增 房州 屯兵百人护守。”
词语解释:牢守  拼音:láo shǒu
固守。《淮南子·人间训》:“老病童儿皆上城,牢守而不下, 楚王 大怒。”《说岳全传》第六六回:“﹝ 柴王 ﹞便吩咐众军小心牢守。”
词语解释:困守  拼音:kùn shǒu
谓被围困而坚守防地。《说岳全传》第九回:“将在谋猷不在勇,高防困守下防坑。”《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困守 雨花臺 ,毕竟克復 南京 而后已,是个真英雄!”
词语解释:东阳守  拼音:dōng yáng shǒu
指 南朝 梁 沉约 。 明 沉青门 《桂枝香·春闺怨》曲:“教我怎生推去,渐成沉痼。较当初,瘦比 东阳 守,今来恐不如。”参见“ 东阳销瘦 ”。
词语解释:东阳销瘦  拼音:dōng yáng xiāo shòu
《梁书·沉约传》:“﹝ 沉约 ﹞ 永明 末,出守 东阳 ……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原谓 沉约 因操劳日渐消瘦,后以“东阳销瘦”为形容体瘦的典故。 宋 贺铸 《满江红·伤春回》词:“谁念 东阳 销瘦骨,更堪白苧衣衫薄。”亦作“ 东阳瘦体 ”、“ 东阳瘦 ”。 元 乔吉 《双调行香子·题情》套曲:“ 东阳 瘦体, 潘岳 苍颜,我怕春归,愁日永,捱更阑。” 清 纳兰性德 《采桑子·又塞上咏雪花》词:“谁怜辛苦 东阳 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词语解释:邦守  拼音:bāng shǒu
地方长官。 唐 袁高 《茶山诗》:“顾省忝邦守,又惭復因循。”
词语解释:封守  拼音:fēng shǒu
(1).边防;封疆。《书·毕命》:“申画郊圻,慎固封守,以康四海。” 孔 传:“谨慎坚固封疆之守备。”《宋史·度宗纪》:“宜申儆国人,保固封守。” 清 黄宗羲 《子刘子行状》:“封守者,君父之封守。君父徇国,欲守此千里提封,属之谁氏。”
(2).查封看管。 睡虎地 秦 墓竹简《封诊式·告臣》:“以律封守之,到以书言。”
词语解释:主守  拼音:zhǔ shǒu
负责守护。《尔雅·释鸟》“鶭,泽虞” 晋 郭璞 注:“今涸泽鸟……常在泽中,见人輒鸣唤不去,有象主守之官,因名之,俗呼为获田鸟。”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先墓所在城南,无异子弟为主,独託村隣。自谴逐来,消息存亡不一至乡閭,主守者固以益怠。”
词语解释:戍守  拼音:shù shǒu
驻守,守卫。 宋 曾巩 《请减五路城堡札子》:“数十年间,不增一城一堡,而不患戍守之不足。”《明史·戚继光传》:“又置輜重营随其后,而以南兵为选锋,入卫兵主策应,本镇兵专戍守。” 叶圣陶 《登赐儿山》:“从修筑了 长城 那时候想起,戍守 长城 的兵士,进出 长城 的行旅,历代以来不知有多少人。”
词语解释:退守  拼音:tuì shǒu
(1).后退防守。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进謁嘉谋,退守名都。”《三国演义》第七二回:“今 操 退守 阳平关 ,其势已孤,先生将以何策退之?” 茅盾 《子夜》七:“在胜负未决定的时候去悬想胜后如何进攻罢,那就不免太玄空;去筹划败后如何退守,或准备反攻吧,他目前的心情又不许。”
(2).不谋荣禄,恪守正道。 宋 叶适 《夫人王氏墓志铭》:“诸子恂恂退守,诸孙惟笔砚得亲近。” 宋 叶适 《蔡良甫观颐堂》诗序:“观颐有二义:士穷在下,安分内足而不希非意之获,敛躬退守而不顾因人之荣。”
(3).退隐,退居。《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只我自己读书一场,不曾给国家出得一分力,不曾给祖宗增得一分光,今日之下,退守山林,却深望这个儿子完我未竟之志。”
词语解释:会守  拼音:huì shǒu
一起等着。《礼记·乐记》:“进旅退旅,和正以广;弦匏笙簧,会守拊鼓。” 郑玄 注:“会,犹合也,皆也。言众皆待击鼓乃作。”
词语解释:慎守  拼音:shèn shǒu
(1).谨慎地保住。《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文子 曰:‘可慎守也已。’”《庄子·在宥》:“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女身,物将自壮。”
(2).指慎于自己的操守。 明 方孝孺 《畏说》:“视乎吾身而畏,或不能慎守以辱乎亲。”
词语解释:兵守  拼音:bīng shǒu
谓用兵力防守。《周礼·春官·典瑞》:“牙璋,以起军旅,以治兵守。” 郑玄 注:“兵守,用兵所守。”《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田广 以为然,迺听 酈生 ,罢 歷下 兵守战备,与 酈生 日纵酒。”《商君书》《兵守》篇。
词语解释:试守  拼音:shì shǒu
正式任命前试行代理某一职务。《汉书·朱云传》:“ 平陵 朱云 ,兼资文武,忠正有智略,可使以六百石试守御史大夫,以尽其能。” 宋 曾巩 《请令州县特举士札子》:“遂取礼部所选之士中第或高第者,以次使试守,满再岁或三岁,选择以为州属及县令丞郎,有秀才异等,皆以名闻,不拘此制,如此者谓之特举。”
词语解释:边守  拼音:biān shǒu
(1).边地的太守。《后汉书·庞参传》:“昔 孝文皇帝 悟 冯唐 之言,而赦 魏尚 之罪,使为边守, 匈奴 不敢南向。”
(2).犹边境。《三国志·魏志·刘馥传》:“遂开拓边守,屯据险要。” 宋 王珪 《抚问鄜延环庆路沿边臣僚口宣》:“卿等远临边守,具飭兵防。”
(3).边防。《晋书·阮种传》:“由是边守遂怠,鄣塞不设。”《明史·兵志三》:“巡抚 于谦 言:‘每岁九月至二月,水冷草枯,敌骑出没,乘障卒宜多。若三月至八月,边守自足。乞将两班军,每岁一班,如期放遣。’”
词语解释:巡守  拼音:xún shǒu
亦作“ 巡狩 ”。 谓天子出行,视察邦国州郡。《书·舜典》:“岁二月,东巡守,至于 岱宗 ,柴。” 孔 传:“诸侯为天子守土,故称守。巡,行之。”《孟子·梁惠王下》:“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汉书·宣帝纪》:“ 武帝 巡狩所幸之郡国,皆立庙。” 唐 贾岛 《送蔡京》诗:“登封多 泰岳 ,巡狩徧沧溟。”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典故》:“上每日临幸之地,或诣神庙拈香、祭祀、筵宴诸典礼及巡守驻蹕之所,逐日恭纪於册。”
词语解释:遵守  拼音:zūn shǒu
依照规定行动;不违背。 宋 张齐贤 《铭坐右》:“国法须遵守,人非莫举扬。”《封神演义》第三十回:“今元旦,遵守朝廷国礼,进宫朝贺,乃敬上守法之臣。”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从此就遵守母亲的遗嘱,长住在 北平 曾 家。”
词语解释:嗣守  拼音:sì shǒu
继承并遵守和保持。《书·顾命》:“在后之侗,敬迓天威,嗣守 文 武 大训,无敢昬逾。”《晋书·慕容超载记》:“今陛下嗣守社稷,不宜以私亲之故而降统天之尊。”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朕嗣守洪业,敷弘理道。”
词语解释:环守  拼音:huán shǒu
围绕守护。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中》:“其家有病者,将困,迎僧持念,妻儿环守之。” 宋 洪迈 《夷坚甲志·高俊入冥》:“左右破脑者,折脛者、折肱者、穴胸者,百十人环守之。”《辽史·太宗纪下》:“夜则列骑环守,昼则出兵抄掠。”
词语解释:雌守  拼音:cí shǒu
退守无为。 清 沉起凤 《谐铎·鸡谈》:“汝真所谓但知雌守,未覿雄风者也。”
词语解释:确守  拼音:què shǒu
(1).坚持。 宋 苏轼 《赐韩绛上第二表乞致仕不允诏》:“胡为累章,确守归意?”
(2).确实遵守。如:确守信义。
词语解释:卫守  拼音:wèi shǒu
保卫防守。 汉 焦赣 《易林·履之丰》:“羣虎入邑,求索食肉。大人卫守,君不失国。”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僧伽罗国》:“其后有盗,伺欲窃取,而重门周槛,卫守清切。”
词语解释:笃守  拼音:dǔ shǒu
谨守;忠实地遵守。 清 曾国藩 《圣哲画像记》:“自 朱子 表章 周子 、二 程子 、 张子 ,以为上接 孔 孟 之传,后世君相师儒,篤守其説,莫之或易。”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五章第六节:“ 李耳 学说的宗旨是‘无为而化,清静自正’,不是教 孔子 笃守古礼的 老聃 。”
词语解释:严守  拼音:yán shǒu
(1).严密扼守。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尹侍御奏折》:“皇上因 山西 、 直隶 毘连,特命 訥尔经额 严守要隘。”
(2).严格遵守,严格保持。 陶行知 《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纵然看见同学为非,也只好严守中立。” 毛泽东 《目前形势和党的任务》:“社会主义的 苏联 依然坚持其和平政策,对战争的双方严守中立。”
词语解释:防守  拼音:fáng shǒu
防备守卫。《鬼谷子·符言》:“许之则防守,拒之则闭塞。”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有职位者,劳於计虑抚循;奉所役者,修其器械防守。” 浩然 《艳阳天》第四四章:“如果说,昨天 东山坞 的正面力量还处在防守的状态,那么,现在是改守为攻了。”
词语解释:执守  拼音:zhí shǒu
(1).持守;坚持。《参同契》卷下:“栖迟僻陋,忽略令名,执守恬淡,希时安平。” 宋 范仲淹 《上时相议制举书》:“然必顾瞻礼义,执守规矩,不犹愈于学非而博者乎!”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余固非执守共和政体者。”
(2).犹操守。亦指保持节操。 唐 赵璘 《因话录》卷五:“ 裴公 曰:‘公诚佳士,但此官与公不相当,不敢以故人之私,而隳朝廷纲纪……’其执守如此。”《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上无执守,为汝辈所惑。”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往者士人多以借权为良策,吾尝斥之,以为执守未坚,而沦没於富贵之中,则鲜不毁方而合矣。” 吴晗 《论晚明“流寇”》:“廷臣则善私而不善公,善结党而不善自立,善逢迎而不善执守。”
词语解释:由守  拼音:yóu shǒu
据以防守者。《管子·幼官》:“由守不慎,不过七日,而内有谗谋。” 尹知章 注:“由守,所由而防守者。”
词语解释:监守  拼音:jiān shǒu
(1).监临主守;监督看守。《唐律·名例二·十恶反逆缘坐》:“即监临主守,於所监守内犯姦盗略人,若受财而枉法者亦除名。” 唐 杨炯 《庭菊赋》序:“天子幸於 东都 ,皇储监守於 武德之殿 。”《宣和遗事》后集:“当时北国皇帝专使我二人监守你父子。”《水浒传》第五四回:“小人是当牢节级 藺仁 前日蒙知府 高廉 所委,专一牢固监守 柴进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九回:“我到这里陪你,就是要监守住你,防到你有三长两短的意思。”
(2).指监督看守的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用刑》:“然又有行枷,其製薄少,可戴负而行无难也,孰知仇奸买浼监守,倾仆其人,颈喉断絶。” 胡道静 《片断回忆业师陈乃乾》:“老师归仙之日,我陷狱中。老伴每月得一探监,见面时间不逾十分钟,左右又有监守。”
词语解释:谪守  拼音:zhé shǒu
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或守边。《魏书·刑罚志》:“自非大逆手杀人者,请原其命,謫守边戍。”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 庆历 四年春, 滕子京 謫守 巴陵郡 。”
词语解释:玩守  拼音:wàn shǒu
习惯于固守。《后汉书·陈元传》:“今论者沉溺所习,翫守旧闻,固执虚言传受之辞,以非亲见实事之道。”
词语解释:穷守  拼音:qióng shǒu
困守。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曹景宗》:“遂令孤城穷守,力屈凶威。”
词语解释:顺守  拼音:shùn shǒu
谓顺着事理或情势而持守。《管子·势》:“既成其功,顺守其从,人不能代。” 尹知章 注:“以顺理守之,所谓逆取顺守者也。” 汉 扬雄 《法言·重黎》:“ 焦 逆訐而顺守之,虽辩,劘虎牙矣。” 李轨 注:“逆意而諫,顺义而守。”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吴元中 ﹞及作相,上章乞復《春秋》科,反攻 王氏 。 徐择之 时为左相,语人曰:‘ 吴 相此举,虽 汤 武 不能过。’客不解。 择之 曰:‘逆取而顺守。’ 元中 甚不能平。”
词语解释:还珠守  拼音:huán zhū shǒu
《后汉书·循吏传·孟尝》载, 合浦 产蚌珠,因地方官贪污,采求无厌,蚌珠迁至界外 日南 地方。后 孟尝 任太守,革除前弊,去珠复还。后以“还珠守”指清廉的地方官。 唐 杜牧 《春日言怀寄虢州李常侍十韵》:“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
词语解释:争守  拼音:zhēng shǒu
争夺和防备。《韩非子·亡徵》:“见大利而不趋,闻祸端而不备,浅薄於争守之事,而务以仁义自饰者,可亡也。”
共195,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