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共94,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丁宁遑宁平宁燕宁镇宁会宁遽宁承宁
康宁撄宁惟宁虚宁至宁闲宁静宁淡宁
安宁大宁晏宁泰宁陕甘宁轩宁集宁毖宁
不宁常宁黄宁抚宁便宁陈撄宁鸡犬不宁澹宁
归宁太宁予宁生宁丰宁饫宁弭宁宴宁
无宁江宁敉宁皇宁由宁食甘寝宁本固邦宁怡宁
胡宁和宁休宁朝宁谧宁乂宁位宁蘧宁
清宁底宁青宁假宁荒宁协宁克宁无宁
来宁保宁外宁澄宁勿宁辑宁树欲静而风不宁归宁
永宁亿宁绥宁问宁厎宁匡宁戢宁和宁

词语解释:丁宁  拼音:dīng níng
(1).古代乐器名。即钲,似钟而小。《国语·吴语》:“昧明,王乃秉枹,亲就鸣鐘鼓。丁寧,錞于振鐸,勇怯尽应。” 韦昭 注:“丁寧,谓鉦也,军行鸣之,与鼓相应。”
(2).形容乐器所发出的声响。 唐 王建 《宫词》之二九:“琵琶先抹六幺头,小管丁寧侧调愁。” 清 黄景仁 《绮怀》诗之二:“敛袖搊成絃杂拉,隔窗掺碎鼓丁寧。”
(3).嘱咐,告诫。《诗·小雅·采薇》“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汉 郑玄 笺:“丁寧归期,定其心也。”《汉书·谷永传》:“二者(日食、地震)同日俱发,以丁寧陛下,厥咎不远,宜厚求诸身。” 颜师古 注:“丁寧,谓再三告示也。” 宋 陈与义 《遥碧轩作呈使君少隐时欲赴召》诗:“丁寧云雨莫作厄,明日青山当逐客。” 清 纳兰性德 《为友人赋》之五:“皑皑自许人如雪,何必丁寧繫臂纱。” 沙汀 《在祠堂里》:“‘你把风背着刮呀。’连长生涩地丁宁道。”
(4).言语恳切貌。 唐 张籍 《卧疾》诗:“童僕各忧愁,杵臼无停声。见我形顦顇,劝药语丁寧。” 元 倪瓒 《自松陵过华亭》诗:“竹西鶯语太丁寧,斜日山光澹翠屏。” 清 高其倬 《蓟州新城》诗:“陛辞涕汍澜,密詔言丁寧。”
(5).音讯,消息。 唐 韩愈 《华山女》诗:“仙梯难攀俗缘重,浪凭青鸟通丁寧。” 宋 苏轼 《次韵子由送家退翁知怀安军》诗:“永怀旧山叟,凭君寄丁寧。”
词语解释:康宁  拼音:kāng níng
(1).安宁。《书·多士》:“非我一人奉德不康寧。” 孔 传:“非我天子奉德不能使民安之。”《汉书·宣帝纪》:“天下蒸庶,咸以康寧。” 颜师古 注:“康,安也。”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论政体》:“数年间,海内康寧, 突厥 破灭。”
(2).健康。《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孔 传:“无疾病。”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从舅 唐仲俊 ,年八十五六,极康寧。”
词语解释:安宁  拼音:ān níng
(1).安定,太平。《诗·小雅·常棣》:“丧乱既平,既安且寧。”《庄子·天下》:“愿天下之安寧,以活民命。” 汉 枚乘 《七发》:“今时天下安寧,四宇和平。” 唐 韩愈 《举韩泰自代状》:“官吏惩惧,不敢为非,百姓安寧,并得其所。” 明 黄元吉 《流星马》第四折:“文官每按四时调和鼎鼐,武将每定八方威镇华夷,则愿的千千年社稷安寧。” 阮章竞 《送别》诗:“不把狗们杀干净,千年万代都不安宁。”
(2).康宁,安康。 唐 白居易 《蜀路石妇》诗:“其夫有父母,老病不安寧。”《再生缘》第二一回:“合府相逢多欢悦,圣躬痊愈免耽惊……且説内宫皇太后,圣躬自此渐安寧。”柳子戏《孙安动本》第四场:“品级台前三叩首,臣问万岁驾安宁。”
(3).谓心情、环境、气氛安定平静。 三国 魏 曹植 《弃妇诗》:“招摇待霜露,何必春夏成。晚穫为良实,愿君且安寧。” 巴金 《里昂》:“我必须把心里的话写出来,才能够得到安宁。” 萧红 《手》:“因为星期日的早晨,全个学校出现在特有的安宁里。”
词语解释:不宁  拼音:bù níng
不安定;不安宁。《礼记·月令》:“﹝季秋之月﹞行冬令,则国多盗贼,边竟不寧,土地分裂。” 明 方孝孺 《茹荼斋记》:“是以自忽忽而不寧,食入口而不知其甘。” 戴望舒 《静夜》诗:“你哭泣嘤嘤地不停,我心头反复地不宁。”
词语解释:归宁  拼音:guī níng
亦作“ 归寍 ”。
(1).已嫁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诗·周南·葛覃》:“害澣害否,归寧父母。” 朱熹 集传:“寧,安也。谓问安也。”《后汉书·列女传·刘长卿妻》:“妻防远嫌疑,不肯归寧。” 清 赵翼 《蟂矶灵泽夫人庙》诗:“归寍手自抱 阿斗 ,亦见异母恩勤厚。” 丰子恺 《缘缘堂随笔·晨梦》:“我妻到故乡去作长期的归宁,把两个小孩子留剩在这里,交托我管。”
(2).指大归。谓妇人被夫家遗弃,永归母家。 三国 魏 曹植 《弃妇篇》:“拊心常叹息,无子当归寧。”参见“ 七出 ”。
(3).男子归省父母。 晋 陆机 《思归赋》:“冀王事之暇豫,庶归寧之有时。” 五代 齐己 《送休师归长沙宁觐》诗:“吾子此归寧,风烟是旧经。”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卷五:“ 宋 赵湘 《南阳集》《送周湜下第归宁序》……是男子亦可言归宁也。”
(4).诸侯朝觐后返回国安邦。《仪礼·觐礼》:“天子辞于侯氏曰:‘伯父无事,归寧乃邦。’”《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礼》云﹞伯父归寧乃国,《诗》云叔父建尔元子,敬之至也。”
(5).回家治丧。《后汉书·独行传·陈重》:“又同舍郎有告归寧者,误持隣舍郎絝以去……后寧丧者归,以絝还主。”
词语解释:七出  拼音:qī chū
古代社会丈夫遗弃妻子的七种条款。这是封建宗法制度对妇女残酷迫害的借口。《孔子家语·本命解》:“妇有七出三不去。七出者:不顺父母者,无子者,淫僻者,嫉妬者,恶疾者,多口舌者,窃盗者。”《仪礼·丧服》“出妻之子为母” 唐 贾公彦 疏:“七出者:无子,一也;淫佚,二也;不事舅姑,三也;口舌,四也;盗窃,五也;妒忌,六也;恶疾,七也。”《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岂期过门之后,本妇多有过失,正合七出之条。” 欧阳予倩 《孔雀东南飞》第六场:“这也是你丈夫无用:你又没有犯什么七出之条,为什么他就听信他母亲的话,将你休了回来?”
词语解释:无宁  拼音:wú níng
见“ 无寧 ”。
1.宁可;不如。2.难道。3.犹无乃,实乃。
词语解释:胡宁  拼音:hú níng
何乃;为何。《诗·小雅·四月》:“先祖匪人,胡寧忍予?” 高亨 注:“寧,乃也。” 汉 王粲 《赠文叔良》诗:“ 董褐 荷名,胡寧不师?” 晋 王赞 《杂诗》:“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胡寧久分析?靡靡忽至今。”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徵圣》:“天道难闻,犹或钻仰;文章可见,胡寧勿思?” 范文澜 注:“胡寧犹言何乃。” 唐 王昌龄 《观江淮名胜图》诗:“感对怀拂衣,胡寧事渔钓?” 明 刘基 《春日送吴浩叔大》诗:“与子为别,胡寧不悲?”
词语解释:清宁  拼音:qīng níng
(1).清明宁静。语本《老子》:“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 清 黄鷟来 《题杨人庵总戎无著图》诗:“天地贵得一,清寧以定位。” 清 黄景仁 《过钓台》诗:“乾坤自清寧,道不与消长。”
(2).指时世太平。《后汉书·光武帝纪下》:“今天下清寧,灵物仍降。”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醋钵儿》:“四海清寧未有期,诸公衮衮正当时。”
(3).清静,安静。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八:“由此大富,宅遂清寧。”《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阿弥陀佛念几声,耳伴清寧到零利。” 郭沫若 《文艺论集·论中德文化书》:“然而自然界之秩序,永远保持数学的谨严,那又是何等清宁的状态。”
词语解释:来宁  拼音:lái níng
归宁。谓女子回娘家省亲。《左传·僖公十四年》:“ 鄫季姬 来寧,公怒,止之,以 鄫子 之不朝也。” 唐 韩愈 《卢府君夫人苗氏墓志铭》:“岁时之嘉,嫁者来寧,累累外孙,有携有婴。”
词语解释:永宁  拼音:yǒng níng
永久安宁。《逸周书·五权解》:“呜呼,敬之哉!汝慎和称,五权维中,是以以长小子於位,实维永寧。”《史记·封禅书》:“ 祖己 曰:‘修德。’ 武丁 从之,位以永寧。” 汉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乃堙洪塞源,决江疏河,洒沉澹灾,东归之於海,而天下永寧。”
词语解释:遑宁  拼音:huáng níng
安逸;安宁。 唐 柳宗元 《涂山铭》:“方岳列位,奔走来同。山川守神,莫敢遑寧。” 宋 王禹偁 《滁州谢上表》:“臣拜命已来,通宵自省,恐是臣所赁官屋,在 高怀德 宅中。一昨 开宝皇后 权厝之时,便欲移出,未有去处,甚不遑寧。” 明 吴承恩 《平南颂》:“赫赫□公,公心为国,岂敢遑寧,主忧臣辱。”
词语解释:撄宁  拼音:yīng níng
(1).接触外物而不为所动,保持心神宁静。《庄子·大宗师》:“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攖寧。攖寧者,攖而后成者也。” 成玄英 疏:“攖,扰动也。寧,寂静也……动而常寂,虽攖而寧者也。”
(2).指外物的扰乱。 明 吕天成 《齐东绝倒》第三出:“罢罢罢,罢却了賡歌辛苦无乾浄。便便便,便永世脱攖寧。”
词语解释:大宁  拼音:dà níng
(1).天下安定。《汉书·扬雄传上》:“瞰 帝唐 之嵩高兮,眽隆 周 之大寧。”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敷皇极以创业,协神道而大寧。”《宋书·乐志四》:“ 晋 世寧,四海平,普天安乐永大寧。”
(2).无为而极安宁的境界。《庄子·列御寇》:“悲哉乎,汝为知在毫毛,而不知大寧。” 王先谦 集解:“大寧,无为泰定之宇。”
词语解释:常宁  拼音:cháng níng
(1).长期安宁。《书·盘庚上》:“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兹犹不常寧。” 汉 王粲 《从军诗》:“日月不安处,人谁获常寧。”
(2). 汉 宫殿名。《文选·班固〈西都赋〉》:“后宫则有掖庭、椒房后妃之室, 合欢 、 增城 、 安处 、 常寧 。” 吕延济 注:“ 合欢 而下,并殿名。”
词语解释:太宁  拼音:tài níng
(1).太平,安定。 唐 韩愈 《魏博节度观察使沂国公先庙碑铭》:“ 唐 继古帝,海外受制;狎于太寧, 燕 盗以惊。” 唐 白居易 《策项》之一:“养老敬长之教洽,则皇化可升於太寧。”《宋史·乐志十》:“茫茫坤载,粤惟太寧。”
(2).指极其宁静的境界。 唐 吴筠 《高士咏·广成子》:“至言发玄理,告以从杳冥;三光入无穷,寂默返太寧。”
词语解释:江宁  拼音:jiāng níng
地名,旧江宁府所在地,在今南京市。例如:江宁之龙蟠…皆产梅。(龙蟠:地名。龙蟠里,在今南京市清凉山下。以产梅著称。)——·龚自珍《病梅馆记》
词语解释:和宁  拼音:hé níng
使和睦安宁。
词语解释:底宁  拼音:dǐ níng
安宁;安定。 晋 潘岳 《〈秋兴赋〉序》:“夙兴晏寝,匪遑底寧。”底,一本作“ 厎 ”。 唐 张九龄 《请诛禄山疏》:“斯逆一惩,底寧万邦。” 明 宋濂 《南征录序》:“詔使者 易济 往 安南 ,告以中夏革命,万邦底寧。”
词语解释:保宁  拼音:bǎo níng
(1).保有并使之安定。《逸周书·尝麦》:“保寧尔国,克戒尔服。”
(2).谓辅佐护卫使安宁巩固。 唐 苏颋 《授薛稷中书侍郎制》:“翼戴朕躬,保寧王室,厥功茂矣。”
词语解释:亿宁  拼音:yì níng
安宁。《国语·晋语四》:“亿寧百神,而柔和万民。” 韦昭 注:“亿,安也。” 唐 皇甫湜 《醉赋》:“偶四体以合莫,归一元而亿寧。”《宋史·乐志八》:“永作祭主,神其亿寧。”
词语解释:平宁  拼音:píng níng
犹安定,安宁。 唐 元稹 《处分幽州德音》:“四十年间,海内滋殖,风俗谨朴,君臣平寧,人无事端。” 宋 陈师道 《上曾枢密书》:“谈者必谓世方平寧,兵不足虞,人无姦雄,有不足畏。” 太平天囯 杨秀清 《给侄容椿子容发谆谕》:“至父处军务平寧, 嘉兴 之兵已到, 朗天安 亦来,有人足用矣。”
词语解释:惟宁  拼音:wéi níng
汉 王莽 时所称九州内外区域名之一。参见“ 惟藩 ”。
词语解释:惟藩  拼音:wéi fān
《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寧,宗子维城。”维,一本作“ 惟 ”。 王莽 时仿古代六服,以“惟城”、“惟寧”、“惟翰”、“惟屏”、“惟垣”、“惟藩”称九州内外区域。《汉书·王莽传中》:“九州之内,县二千二百有三。公作甸服,是为惟城;诸在侯服,是为惟寧;在采、任诸侯,是为惟翰;在宾服,是为惟屏;在揆文教,奋武卫,是为惟垣;在九州之外,是为惟藩:各以其方为称,总为万国焉。”参见“ 六服 ”。
词语解释:晏宁  拼音:yàn níng
安宁;安然。 三国 魏 曹植 《应诏》诗:“将朝圣皇,匪敢晏寧。弭节长騖,指日遄征。” 前蜀 杜光庭 《川主相公周天后土诸神醮词》:“中原有焚燎之灾,六合无晏寧之所。”
词语解释:黄宁  拼音:huáng níng
谓黄庭之道修炼成功。《黄庭内景经·百谷》:“何不食气太和精,故能不死入黄寧。” 梁丘子 注:“黄寧,黄庭之道成也。” 宋 陆游 《官舍夙兴》诗:“不復扶头倾白堕,但知临目养黄寧。” 清 史夔 《飞来峰》诗:“我欲问宝诀,归来炼黄寧。”
词语解释:予宁  拼音:yǔ níng
给丧假。《汉书·哀帝纪》:“博士弟子父母死,予寧三年。” 颜师古 注:“寧,谓处家持丧服。”
词语解释:敉宁  拼音:mǐ níng
抚定;安定。《书·大诰》:“民献有十夫,予翼以于,敉寧武图功。” 孔 传:“用抚安武事,谋立其功。” 蔡沉 集传:“辅我以往,抚定 商 邦。” 宋 李纲 《辞免知枢密院札子》:“内外人心,既以敉寧,臣当抗章自陈,请避贤路。” 明 宋濂 《〈汪右丞诗集〉序》:“及其治定功成,海宇敉寧,公则出持节鉞镇安藩方,入坐庙堂,弼宣政化。”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宋总兵》:“当是时, 蜀 中敉寧日久,文武恬熙。”
词语解释:休宁  拼音:xiū níng
安宁。《史记·律书》:“结和通使,休寧北陲。” 宋 范仲淹 《宋故太子宾客分司西京谢公神道碑铭》:“中外共治,休寧八区。”
词语解释:青宁  拼音:qīng níng
虫名。生于老竹根部。《庄子·至乐》:“羊奚比乎不箰,久竹生青寧。”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青寧﹞,虫名。”
词语解释:外宁  拼音:wài níng
境外安宁。《左传·成公十六年》:“唯圣人能外内无患。自非圣人,外寧必有内忧。”《新唐书·狄仁杰传》:“且王者外寧,容有内危。陛下姑敕边兵谨守备,以逸待劳,则战士力倍。”
词语解释:绥宁  拼音:suí níng
安定。《三国志·魏志·王基传》:“当今之务,在于镇安社稷,绥寧百姓,未宜动众以求外利。”《陈书·废帝纪》:“ 世祖文皇帝 克嗣洪基,光宣宝业,惠养中国,绥寧外荒。” 宋 司马光 《送祖择之守陕》诗:“仁风思布濩,疲俗待绥寧。”
词语解释:燕宁  拼音:yàn níng
安宁。 宋 苏轼 《永定院修盖舍屋奏告诸帝后祝文》:“眷惟焚燎之餘,少缓增修之役。仰祈昭鉴,永底燕寧。”
词语解释:虚宁  拼音:xū níng
(1).虚佇。虚心期待。 宋 张孝祥 《青玉案》词:“将军行矣,九重虚宁,谈笑清寰宇。”
(2).谓帝位空悬。宁,指门内屏外,古代帝王视朝所立之处。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一》:“ 武宗 大渐之时,既诛戮 江彬 ,人心未定,国未有君……时 杨右斋 秉政,卒能缉睦宫闈,镇安中外,使虚宁数月,天下晏然,真可谓社稷之臣矣。”
词语解释:泰宁  拼音:tài níng
(1).地的别称。《鹖冠子·度万》:“唯圣人能正其音,调其声,故其德上及太清,下及泰寧。” 陆佃 解:“泰寧,地也。”
(2).太平,安定。 汉 马融 《忠经·兆人》:“天地泰寧,君之德也。”
词语解释:抚宁  拼音:fǔ níng
安抚平定。 汉 韦孟 《讽谏》诗:“彤弓斯征,抚寧遐荒,总齐羣邦,以翼 太商 。” 晋 刘琨 《劝进表》:“陛下抚寧 江 左,奄有旧 吴 。”《旧唐书·陆贽传》:“择将吏以抚寧众庶,修纪律以训齐师徒。” 明 文徵明 《送崇明尹吴君赴召叙》:“其地有鱼盐之利,易争以扰,而与戍兵杂处,一失抚寧,輒梟獍以逆。”
词语解释:生宁  拼音:shēng níng
同“ 生狞 ”。 《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战卒驍雄如虎豹,铁骑生寧真似龙。”《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铁骑磊落已争奔,勇夫生寧而竞透。”
词语解释:皇宁  拼音:huáng níng
闲适;安闲。皇,通“ 遑 ”。 宋 曾巩 《洪州诸寺观祈晴文》:“惟穡事之将成,而雨淫之不止,腆然省惧,岂敢皇寧?” 宋 曾巩 《诸寺观庙谢晴文》:“比虞水溢,将败岁功;不自皇寧,敢陈恳迫。”
词语解释:朝宁  拼音:cháo níng
犹朝廷。 明 张居正 《谢赐敕谕并银记疏》:“念臣顷以微情,上干高听,仰蒙矜悯,特赐允俞,犬马之忠,既少伸于朝宁,乌鸟之愿,兼追尽于家园。”《明史·詹仰庇传》:“利填私家,过归朝宁。” 清 龚自珍 《对策》:“俊彦集於朝宁,而西陲特简爪牙。”
词语解释:假宁  拼音:jiǎ níng
休假回家省亲。《旧唐书·职官志二》:“内外官吏,则有假寧之节,行李之命。” 宋 王禹偁 《野兴亭记》:“至若假寧著令,休沐得告,絳騶騑騑,言适於野。”
词语解释:澄宁  拼音:chéng níng
清静安定。 唐 陆龟蒙 《战秋辞》:“曾忘鏖剪,自意澄寧。”
词语解释:问宁  拼音:wèn níng
问安。《宋史·外国传五·占城国》:“每岁拜遣下臣,问寧上国。”
词语解释:镇宁  拼音:zhèn níng
安定。 唐 白居易 《与骠国王雍羌书》:“训抚师徒,镇寧邦部。” 宋 范仲淹 《泰州张侯祠堂颂》:“居千百龄,此邦镇寧。”
词语解释:至宁  拼音:zhì níng
谓至安之道。《文选·扬雄〈长杨赋〉》:“逮至 圣文 ,随风乘流,方垂意於至寧。” 吕延济 注:“留心於至安之道。”
词语解释:陕甘宁  拼音:shǎn gān níng
陕西 、 甘肃 、 宁夏 的合称。 郭小川 《昆仑行》一:“当年 陕 甘 宁 的勇士啊,而今在此创建了现代的 南泥湾 。” 毛泽东 《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我 陕甘宁边区 军民,服从政府领导,努力救亡事业。” 左齐 《南泥湾屯垦·安营扎寨》:“一九四一年三月,我们肩负着保卫党中央和 陕甘宁边区 重任的三五九旅部队,从 绥德 向 延安 的 南泥湾 出发了。”
词语解释:便宁  拼音:biàn níng
(1).安宁。《墨子·天志中》:“百姓皆得煖衣饱食,便寧无忧。”
(2).指安适,宁帖。《文子·九守》:“圣人诚使耳目精明玄达,无所诱慕,意气无失,清浄而少嗜欲,五藏便寧,精神内守形骸而不越……祸福之间何足见也!”
词语解释:丰宁  拼音:fēng níng
(1).丰盛安宁。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卷四:“祸乱既夷,万物丰寧。”
(2). 元 代撤馔所奏之雅乐名。
词语解释:由宁  拼音:yóu níng
安宁。《史记·殷本纪》:“﹝ 盘庚 ﹞乃遂涉 河 南,治 亳 ,行 汤 之政,然后百姓由寧, 殷 道復兴。”
词语解释:谧宁  拼音:mì níng
安定;宁静。 汉 蔡邕 《故太尉乔公庙碑》:“上下謐寧,八方和同。” 唐 孟郊 《吊卢殷》诗之十:“为君鏗好辞,永传作謐寧。”《清史稿·高宗纪四》:“函夏謐寧,寰宇式闢。”
词语解释:荒宁  拼音:huāng níng
荒废懈怠,贪图安逸。《书·无逸》:“治民祗惧,不敢荒寧。” 孔 传:“为政敬身畏惧,不敢荒怠自安。”《汉书·元帝纪》:“朕战战栗栗,夙夜思过失,不敢荒寧。” 唐 柳宗元 《与杨诲之第二书》:“ 武王 引天下诛 紂 ,而代之位,其意宜肆,而曰予小子不敢荒寧。”
词语解释:勿宁  拼音:wù níng
犹毋宁。宁可,不如。 赵俪生 《读〈聊斋志异〉札记》:“这篇文章,文笔也是上乘的,但与其说是文学著作,勿宁说是一篇史料。”
词语解释:厎宁  拼音:dǐ níng
谓谋求安宁。 晋 潘岳 《秋兴赋》:“夙兴晏寝,匪遑厎寧。”厎,一本作“ 底 ”。
词语解释:会宁  拼音:huì níng
甘肃东部、黄河支流祖厉河上游的一个县。1936年10月8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此会师,二万五千里长征至此结束
词语解释:闲宁  拼音:xián níng
安宁。《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顷反虏尚屯,将帅在外,忧念遑遑,未有閒寧。”
词语解释:轩宁  拼音:xuān níng
殿前檐下的平台和殿上屏门之间。为古代群臣朝见君主之处。借指朝廷。 宋 李纲 《建炎行》:“时危敢尸禄,抗疏愿引去。涕泗对冕旒,非不恋轩宁。”
词语解释:陈撄宁  拼音:chén yīng níng
(1880-1969)道教学者。号圆顿子,安徽怀宁人。少读古籍医书,研老庄道家之学。后历游九华、武当、崂山等名山胜迹。三十八岁后常居上海,任仙学院教授,主编道学杂志,曾研读道藏,写出部分道藏目录、索引及道书多种,对中医理论也有研究和著述。建国后,曾任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会长。著有《黄庭经讲义》《孙不二女丹诗注》《静功疗养法》等。
词语解释:饫宁  拼音:yù níng
谓安居足食。 明 况锺 《答父老歌》:“俾尔飫寧,以乐太平。”
词语解释:食甘寝宁  拼音:shí gān qǐn níng
吃得香甜,睡得安稳。形容心绪宁静。《淮南子·诠言训》:“患解忧除,然后食甘寝寧,居安游乐。”亦作“ 食甘寝安 ”。《北史·恩幸传·赵默》:“及 訢 将获罪, 默 因构成以诛之,然后食甘寝安,志於职事。”
词语解释:乂宁  拼音:yì níng
安宁。 汉 张衡 《东京赋》:“区宇乂寧,思和求中。”《后汉书·杨赐传》:“五登袞职,弭难乂寧。” 隋 杨昭 《答蒋州事书》:“江东混一,海内乂寧。” 明 归有光 《隆庆元年浙江程策》之一:“削平僭乱,海宇乂寧。”
词语解释:协宁  拼音:xié níng
使和合安宁。《汉书·宣帝纪》:“朕未能章先帝休烈,协寧百姓。”
词语解释:辑宁  拼音:jí níng
亦作“ 辑宁 ”。
(1).安抚,安定。《书·汤诰》:“俾予一人,辑寧尔邦家。” 唐 白居易 《除薛平郑滑节度制》:“尔宜式遏四封,辑寧百众。”《明史·宦官传一·张永》:“於是 英国公 张懋 ,兵部尚书 王敞 等,奏 永 辑寧中外,两建奇勋。”
(2).和平安宁。《晋书·隐逸传·索袭》:“今四表辑寧,将行乡射之礼。” 唐 李德裕 《赐回鹘可汗书》:“冀令彼国从此辑宁,岂不谓去危就安转祸为福?” 明 张居正 《请蠲积逋以安民生疏》:“民心固结,邦本辑寧。” 清 陈梦雷 《李葆甫传》:“国朝定鼎, 闽 以海滨辑寧,未几而 永春 、 德化 诸县,篁谷深险,萑苻啸聚,掠居人以要重赂,有司莫之禁也。”
词语解释:匡宁  拼音:kuāng níng
扶正安定。《后汉书·胡广传》:“臣等窃以为 广 在尚书,劬劳日久,后母年老,既蒙简照,宜试职千里,匡寧方国。”
词语解释:遽宁  拼音:jù níng
岂,难道。 明 袁宏道 《公安二圣寺重修天王殿疏》:“诸君子悼文献之久湮,思盛事可以义起也。虽微福田,遽寧恝然已乎?”
词语解释:静宁  拼音:jìng níng
犹宁静。静谧安宁。 宋 范镇 《大报天赋》:“ 泰山 四维兮,固基图而静寧。”
词语解释:集宁  拼音:jí níng
辑睦安宁。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扫定 咸 雒 ,集寧寓县。” 清 恽敬 《文昌宫碑阴录》:“有司考定礼乐,颁之四埏,意以天下为集宁,则将士之宣力不暇,百姓之效顺也。”
词语解释:鸡犬不宁  拼音:jī quǎn bù níng
亦作“鷄犬不寧”。 语出 唐 柳宗元 《捕蛇者说》:“譁然而骇者,虽鸡犬不得寧焉。”《孽海花》第五回:“朝一个封奏,晚一个密摺,闹得鸡犬不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九回:“等人家都睡了,他却拍桌子打板凳的大駡,又把瓷器家伙一件件的往院子里乱摔,搅了个鷄犬不寧。” 峻青 《秋色赋·云安》:“他们像一群凶神恶煞似的,随意打人骂人抢东西,污辱妇女,把一个 西十里铺 闹得天翻地覆,鸡犬不宁。” 萧乾 《皈依》:“我凭什么信他?当二毛子,等义和拳来砍头?再把野蛮的鬼子兵招来,弄得九城鸡犬不安!”
词语解释:弭宁  拼音:mǐ níng
平息。 唐 钱珝 《代史馆王相公让相位第一表》:“所务者生灵富寿,每痛彫残;所制者兵革弭寧,尚闻侵伐。”
词语解释:本固邦宁  拼音:běn gù bāng níng
谓人民安居乐业则国家太平。《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孔 传:“言人君当固民以安国。”京剧《串龙珠》:“自古道,立国基,民为邦本;衣食足,知荣辱,本固邦宁。”
词语解释:位宁  拼音:wèi níng
见“ 位著 ”。
词语解释:位著
也作位宁。古代宫殿,中庭左右两侧叫“位”,门屏之间叫“著”(或“宁”
词语解释:克宁  拼音:kè níng
安定;平定。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征讨暴乱,克寧区夏。”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勠力尽规,克寧祸乱。”
词语解释:树欲静而风不宁  拼音: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níng
同“树欲静而风不止”。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 王爵 道:‘敢问师父法号?’尼姑道:‘小尼贱名 真静 。’ 王爵 笑道:‘只怕树欲静而风不寧,便动动也不妨。’尼姑道:‘相公休得取笑!’”
词语解释:戢宁  拼音:jí níng
犹言安定秩序。 明 归有光 《淀山周先生六十寿序》:“ 楚 粤 山洞之盗间起,天子当宁太息,思得勘乱戢寧之才。”
词语解释:承宁  拼音:chéng níng
止息,安定。《左传·成公十三年》:“君若惠顾诸侯,矜哀寡人,而赐之盟,则寡人之愿也,其承寧诸侯以退,岂敢徼乱?”
词语解释:淡宁  拼音:dàn níng
谓恬淡寡欲,宁静自持。
词语解释:毖宁  拼音:bì níng
亦作“ 毖宁 ”。语出《书·大诰》:“天亦惟用勤毖我民,若有疾,予曷敢不于前寧人攸受休毕”。 孔颖达 疏:“天慎劳民使成功,亦当勤劳民使安寧”。后因谓劳民征讨,始得安宁为“毖寧”。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猾夏之渐》:“今者海氛未靖,讥察当严,揖盗开门,后患宜毖宁。”
词语解释:澹宁  拼音:dàn níng
谓恬淡寡欲,宁静自持。
词语解释:宴宁  拼音:yàn níng
犹安定。《西游补》第九回:“ 秦檜 道:‘ 檜 虽愚劣,原有安保君王、宴寧天室之意。’”
词语解释:怡宁  拼音:yí níng
犹安宁。 汉 蔡邕 《让高阳乡侯章》:“惭惶累息,无心怡寧。”
词语解释:蘧宁  拼音:qú níng
蘧伯玉 和 宁武子 的并称。 春秋 时 卫国 的大夫,都能根据不同的形势施展或隐藏自己的才能。《论语·卫灵公》:“君子哉 蘧伯玉 !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公冶长》:“ 宁武子 ,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故 蘧 宁 以之卷舒, 柳下 以之三黜。” 唐 韩愈 孟郊 《遣兴联句》:“ 蘧 宁 知卷舒, 孔 颜 识行藏。” 宋 王禹偁 《公退言怀》诗:“赖有古人踪跡在,只应 蘧 宁 是吾师。”
词语解释:无宁  拼音:wú níng
亦作“ 无宁 ”。
(1).宁可;不如。《论语·子罕》:“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 明 文徵明 《〈陈氏家乘〉序》:“与其诬也,无寧略於所始,而传其疑也。”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一:“诗人与其使用那显然不合的或然之事……无宁使用未必然的显然合理之事。”
(2).难道。《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宾至如归,无寧菑患?” 杜预 注:“言见遇如此,寧当復有菑患邪?”
(3).犹无乃,实乃。《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寡君闻君有不令之臣为君忧,无寧以为宗忧。” 杜预 注:“言 华氏 为 宋 宗室之羞耻。” 杨伯峻 注:“无寧,无乃也。” 宋 王安石 《酬王伯虎》诗:“贫贱欲救世,无寧犹拾瀋。” 郭沫若 《屈原》附录《我怎样写五幕史剧〈屈原〉》:“这种鼓励无宁是一种精神上的压迫。”
(4).不平静。 唐 韩愈 《答张彻》诗:“搜奇日有富,嗜善心无寧。”
词语解释:归宁  拼音:guī níng
见“ 归寧 ”。
词语解释:和宁  拼音:hé níng
(1).使和平安宁。《国语·周语中》:“故能光有天下,而和寧百姓。” 唐 柳宗元 《涂山铭序》:“勤劳万邦,和寧四极。”
(2).和睦安宁。《礼记·燕义》:“是以上下和亲而不相怨也,和寧,礼之用也。” 孔颖达 疏:“上下和亲是和也,而不相怨是安寧也。”《汉书·刘向传》:“四海之内,靡不和寧。”
(3).谓和解,平息。 前蜀 杜光庭 《赵球司徒疾病修醮拜章词》:“故伤误杀,寃债和寧;新罪宿瑕,玄慈荡涤。”
(4). 唐 代郊庙祭祀时的一种舞蹈名。《新唐书·礼乐志十一》:“自 献祖 而下庙舞,略可见也: 献祖 曰《光大之舞》…… 穆宗 曰《和寧之舞》。”
使和睦安宁。《国语·周语中》:“古之明王不失此三德者,故能光有天下,而龢寧百姓,令闻不忘。”
共94,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